專利名稱:記錄和/或再現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并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具有記錄介質裝載機構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在或從信息記錄介質如光盤或磁光盤上記錄或再現信息信號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是眾所周知的。此種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包括在其中插入并保持信息記錄介質的固定器;置于固定器之下的旋轉機構,此機構轉動保持在固定器中的信息記錄介質;用于在或從信息記錄介質上記錄或再現信息信號的光學拾取器;其中設置旋轉機構和光學拾取器的底盤;以及用于裝入和卸載信息記錄介質的裝載機構。
在記錄和/或再現裝置中,當信息記錄介質從在外殼中設置的插縫插入到固定器中時,固定器借助裝載機構而朝著具有旋轉機構的底盤向下移動。接著,保持在固定器中的信息記錄介質安裝到設置在底盤中的旋轉機構上。
在此種記錄和/或再現裝置中,在底盤和外殼下表面之間布置撓性電路板等。撓性電路板的一端連接到安置在外殼下表面上的電路板上,其另一端則連接到光學拾取器的拾取器基座上,其中,在后一電路板上設置有用于光學拾取器的驅動電路等。當光學拾取器沿著信息記錄介質的徑向運動時,撓性電路板在彎曲的同時在外殼下表面和底盤之間運動。為此,在外殼和底盤之間必需形成撓性電路板可在其中順利運動的預定間隙。
在外殼下表面和底盤之間的上述間隙設置為當光學拾取器沿著信息記錄介質的徑向運動時撓性電路板可在其中運動的空間。從而,在不裝載信息記錄介質時,令人滿意的是此間隙足以存放撓性電路板并且不必具有便于撓性電路板運動的充分高度。因此,在外殼下表面和底盤之間形成不必要的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記錄和/或再現裝置,此裝置包括用于保持所插入記錄介質的固定器;用于在記錄介質上執行記錄或從記錄介質上執行再現的記錄和/或再現部分;其中設置記錄和/或再現部分的底盤;以及當記錄介質插入到固定器中時使固定器和底盤相互移近的裝載機構。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記錄和/或再現裝置,此裝置包括置于距殼體上表面預定距離以保持所插入記錄介質的固定器;用于在記錄介質上執行記錄或從記錄介質上執行再現的記錄和/或再現部分;置于距殼體下表面預定距離的底盤,在此底盤中設置記錄和/或再現部分;以及當記錄介質插入到固定器中時,通過使固定器從殼體上表面分離并使底盤從殼體下表面分離而使固定器和底盤相互移近的裝載機構。
圖1是應用本發明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的外部透視圖;圖2A和2B是用于記錄和/或再現裝置中的盤盒的透視圖;圖3是記錄和/或再現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圖4為示出盒座和底座相互分離狀態的橫截面視圖;以及圖5為示出盒座和底座相互靠近狀態的橫截面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描述應用本發明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參見這些附圖,記錄和/或再現裝置1包括基本為矩形的外殼2;置于外殼2之內以裝入和卸載光盤3如磁光盤的裝載機構5,其中,光盤3插入到構成裝置主體的盒座中;用于轉動已由裝載機構5傳送到底盤11上的光盤3的旋轉機構6;以及用于在或從光盤3上記錄或再現信息信號的光學拾取器7。
光盤3裝入記錄和/或再現裝置1中,以便在光盤3上記錄信息信號或從光盤3再現信息信號。通過用由磁光記錄材料制成的信號記錄層覆蓋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盤基底而形成光盤3。如圖2B所示,光盤3在其中心具有圓形裝卡孔3a和裝卡板3b。光盤3通過在盤架30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截頭圓錐形凸出部而與裝卡孔3a對中,其中,盤架30構成盤旋轉機構6,盤旋轉機構6在后面描述。而且,在裝卡板3b被設置在盤架上的磁鐵吸引的同時,光盤3保持在盤架30上。
如圖2A和2B所示,光盤3旋轉地存放在盤盒4中。盤盒4由一對基本成矩形的上、下半體形成,此上、下半體相互對接。在盤盒4的上主面中形成磁頭孔4a,以便所存放的光盤3的一部分信號記錄表面由此孔暴露給外界。在盤盒4的下主面上與形成磁頭孔4a相對應的位置上形成光學拾取器孔4b。磁頭孔4a和光學拾取器孔4b由擋板部件8打開和關閉。在盤盒4下主面的幾乎為中心的位置上還形成裝卡孔4c,從而光盤3的裝卡孔3a可以通過此孔而暴露給外界。
在盤盒4的下主面上還形成與在底盤11上形成的定位凸出部嚙合的嚙合孔9,底盤11將在后面描述。
其中裝載此種盤盒4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1具有底盤11。如圖3所示,在底盤11中安置構成裝置主體的旋轉機構6、光學拾取器7等。在底盤11上方設置用于保持插入外殼2中的光盤3的盒座12、以及通過移動盒座12和底盤11而裝載盤盒4的裝載機構5,其中,盒座12保持盤盒4,底盤11具有光學拾取器7。
如圖1所示,在外殼2的前表面2a上形成孔13,其中,在外殼2內放置裝置主體,盤盒4通過孔13插入和彈出。外殼2還具有防止灰塵等從孔13進入外殼2中的罩蓋14。罩蓋14由諸如螺旋扭簧(未示出)的偏置部件穩定地偏移而關閉孔13。
外殼2還具有操作部分15以及用于顯示記錄在光盤3上的信息的顯示部分16等等,在操作區15中布置用于操作記錄和/或再現裝置1的控制按鈕等。
在外殼2的下表面上安置電路板17,在電路板17上安裝各種電子元件,如用于控制記錄和/或再現裝置1中驅動部分的控制器。電路板17連接到撓性電路板18的一端,撓性電路板18電連接到光學拾取器7的拾取器基座34,光學拾取器7在后面描述。
如圖3所示,底盤11設置有形似矩形板的底座20,在底盤11中安置盤旋轉機構6和光學拾取器7。在底座20的幾乎中心設置用于轉動光盤3的盤旋轉機構6。在底座20的底面20a上安置構成盤旋轉機構6的驅動電機。用于可旋轉地保持光盤3的盤旋轉機構6的盤架30從在底座20的幾乎中心形成的圓孔21突出。
一對用于引導光學拾取器7的運動的導軸22a和22b沿著光盤3的徑向在底座20的底面20a上延伸。矩形孔23在底座20中形成以連接到孔21。被導軸22a和22b支撐的光學拾取器7的物鏡35通過矩形孔23面對底座20的上表面20b。
在底座20的上表面20b上形成定位凸出部24,以定位其中具有光盤3的盤盒4。
與在導板51和滑塊50中形成的引導槽滑動嚙合的嚙合凸出部27和28沿著與盤盒4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從底座20的兩個側緣突出,導板51和滑塊50在后面描述。通過沿著導板51和滑塊50引導嚙合凸出部27和28,底座20移動得更靠近和遠離盒座12。
如上所述,在底座20的幾乎中心上設置盤旋轉機構6,以便旋轉支撐光盤3,盤旋轉機構6包括主軸電機29和盤架30,在盤架30上安置上述光盤3。
盤架30安裝在主軸電機29的驅動軸的前端。在主軸電機29的基本為圓柱體的部分29a的下端形成法蘭形狀保持部分31。保持部分31具有裝配孔31a,在裝配孔31a中安裝裝配部件32以把主軸電機29固定到底座20的上表面20b。在保持部分31保持在下表面20a上的狀態下,主軸電機29安置在孔21中,孔21在底座20的上表面20b上形成。主軸電機29固定到底座20,同時,連接在保持部分31中形成的裝配孔31a和在底座20中形成的連接孔,并且從下表面20a的側面安裝裝配部件32。
當盤盒4安置在盤架30上時,此主軸電機29以CAV(恒定角速度)或CLV(恒定線速度)轉動光盤3。
用于對插入到記錄和/或再現裝置1的盒座12中的光盤3施加光束的光學拾取器7具有由基本為矩形的殼體形成的拾取器基座34。拾取器基座34至少包括光源,如半導體激光器(未示出);對光源的光束聚斂并把它施加到光盤3的信號記錄表面上的物鏡35;用于檢測從光盤3的信號記錄表面反射回的返回光的光電檢測器(未示出);以及沿著光盤3的聚焦方向或軌跡方向驅動物鏡35的驅動器。在拾取器基座34縱向上的一端34a上形成通孔36,而在另一端34b上形成與第二導軸22b嚙合的嚙合部件37,第一導軸22a在通孔36中延伸,第一導軸22a和第二導軸22b在后面描述。
光學拾取器7由布置在矩形孔23的相對側緣上的第一和第二導軸22a和22b支撐,從而通過矩形孔23面向底座20的上表面20b,其中,矩形孔23在底座20的下表面20a中形成。物鏡35與光盤3的信號記錄表面相對。
磁頭器件40連接到光學拾取器7上,在它們之間是連接臂38和磁頭臂39。連接臂38的基座端連接到拾取器基座34,并且,其前端在底座20后緣的后部中延伸并向上彎曲。磁頭臂39的基座端旋轉連接到連接臂38的前端。
磁頭器件40安裝在磁頭臂39的前端上,在它們之間是萬向節簧片,從而磁頭器件40朝下,并與安裝在光學拾取器7的拾取器基座34上的物鏡35相對。
由于在矩形孔23的相對側緣上布置一對導軸22a和22b,因此,它們支撐光學拾取器7,使得光學拾取器7可在光盤3的徑向上運動,其中,導軸22a和22b設置在底盤20的底面20a上以引導光學拾取器7的運動。
第一導軸22a延伸通過在光學拾取器7的拾取器基座34的一端形成的通孔36。在拾取器基座34的另一端形成的嚙合部件37可動地與第二導軸22b嚙合。由于這些結構,導軸22a和22b引導光學拾取器7在光盤3的徑向上運動。
第一導軸22a具有螺紋槽,并延伸通過光學拾取器7的通孔36,通孔36具有槽以擰在螺紋槽上。相應地,在記錄和/或再現裝置1中,光學拾取器7可通過用拾取器驅動器(未示出)旋轉第一導軸22a而沿著導軸22a和22b運動。
可替換地,光學拾取器7可通過用拾取器驅動器旋轉引導螺桿而沿著光盤3的徑向傳送,所述引導螺桿安置在光盤3的徑向上并且與光學拾取器7的一端嚙合。
在光學拾取器7之上且在磁頭器件40之下的底盤11上安置用于保持光盤3的盒座12。如圖3所示,盒座12形似薄矩形殼體,此殼體在前端有開孔并且具有與盤盒4大致相等的尺寸。其中旋轉存放光盤3的盤盒4從開孔前端插入到盒座12中。
盒座12包括一對用于引導盤盒4插入的左、右引導部分42、以及在引導部分42之間延伸的頂板43。引導部分42和頂板43構成用于保持盤盒4的盤盒固定部分44。引導部分42的橫截面大致為L形,并且在盤盒4的插入方向上延伸。頂板43具有與盤盒4的磁頭孔4a相應的大致為矩形的孔43a。當盤盒4插入到盤盒固定部分44中時,盒座12打開盤盒4的擋板部件8,以使磁頭孔4a和光學拾取器孔4b暴露給外界。結果,光盤3的一部分信號記錄表面通過磁頭孔4a和頂板43的孔43a面向磁頭器件40。當在光盤3上執行記錄時,轉動磁頭臂39,磁頭器件40通過孔4a更靠近光盤3或與光盤3接觸。
引導部分42具有與在后述導板51和滑塊50中形成的引導槽滑動嚙合的嚙合凸出部46和47。在嚙合凸出部46和47由導板51和滑塊50引導時,盒座12靠近或遠離底座20。
當盤盒4插入并運動到靠近底座20的裝載位置時,光盤3安置在盤旋轉機構6的盤架30上,其中,盤旋轉機構6安置在底座20上。在此情況下,通過對在底座20上突出的凸出部24定位,而對盤盒4定位。在光盤3安置在盤架30上的狀態下,光學拾取器7的物鏡35通過打開的光學拾取器孔4b而面向光盤3的信號記錄表面。
通過使底盤11和盒座12相互靠近和遠離而裝入和卸載盤盒4的裝載機構5包括滑塊50和導板51,在底座20上突出的嚙合凸出部27和28以及在盒座12上突出的嚙合凸出部46和47與滑塊50和導板51嚙合。
如圖3所示,滑塊50包括兩個側板58和59以及通過大致折彎側板58和59的上端而形成的連接部分60,側板58和59具有與底座20的嚙合凸出部27和28或與盒座12的嚙合凸出部46和47嚙合的引導槽53-56。
側板58和59具有形成得與縱向上的一端部分58a和59a相鄰的第一和第二引導槽53和54;以及在縱向上幾乎中心點形成的第三和第四引導槽55和56。
第一和第三引導槽53和55用于引導盒座12的運動。第一和第三引導槽53和55具有第一水平引導部分53a和55a、傾斜引導部分53b和55b、以及第二水平引導部分53c和55c,其中,第一水平引導部分53a和55a在側板58和59的縱向上從一端部分58a和59a向著另一端部分58b和59b水平形成;傾斜引導部分53b和55b連接到第一水平引導部分53a和55a,并且朝著側板58和59的上方傾斜;第二水平引導部分53c和55c連接到傾斜引導部分53b和55b,并且在側板58和59的縱向上向著另一端部分58b和59b水平形成。在盒座12上突出的嚙合凸出部46與第一引導槽53嚙合,并且,在盒座12上突出的嚙合凸出部47與第三引導槽55嚙合。
第二和第四引導槽54和56用于引導底座20的運動。第二和第四引導槽54和56具有第一水平引導部分54a和56a、傾斜引導部分54b和56b、以及第二水平引導部分54c和56c,其中,第一水平引導部分54a和56a在側板58和59的縱向上從一端部分58a和59a向著另一端部分58b和59b水平形成;傾斜引導部分54b和56b連接到第一水平引導部分54a和56a,并且朝著側板58和59的下方傾斜;第二水平引導部分54c和56c連接到傾斜引導部分54b和56b,并且在側板58和59的縱向上向著另一端部分58b和59b水平形成。在底座20上突出的嚙合凸出部27與第二引導槽54嚙合,并且,在底座20上突出的嚙合凸出部28與第四引導槽56嚙合。
滑塊50具有與在導板51中形成的引導槽滑動嚙合的嚙合凸出部61和62。當嚙合凸出部61和62在導板51的引導槽中滑動時,在側板58和59的縱向上引導滑塊50。
如圖3所示,用于引導滑塊50運動的導板51具有引導滑塊50、盒座12和底座20運動的一對引導壁63和64。引導壁63和64沿滑塊50的運動方向上與滑塊50的側板58和59相對應地形成。引導壁63和64具有用于引導滑塊50水平運動的水平引導槽65-68以及用于引導盒座12和底座20垂直運動的垂直引導槽69和70。
用于引導滑塊50水平運動的水平引導槽65-68在引導壁63和64的縱向上的一端部分63a和64a與另一端部分63b和64b上形成。水平引導槽65-68是基本水平的槽,每個具有靠近引導壁63和64的一端部分63a和64a的開口端。在滑塊50的側板58和59的兩端附近突出的一對嚙合凸出部61和62與水平引導槽65-68滑動嚙合。從而,導板51允許滑塊50在水平方向上可靠地運動。
用于引導盒座12和底座20垂直運動的垂直引導槽69和70在引導壁63和64的縱向上的一端部分63a和64a上形成。垂直引導槽69和70是基本垂直的槽,每個具有上開口端。在盒座12和底座20上突出的嚙合凸出部27和嚙合凸出部46與垂直引導槽69和70滑動嚙合。從而,導板51允許盒座12和底座20在垂直方向上運動。
垂直引導槽69和70的下側比用作開口側的上側更窄。盒座12的寬嚙合凸出部46與垂直引導槽69和70的上側嚙合,而底座20的窄嚙合凸出部27與垂直引導槽69和70的下側嚙合。從而,即使在盒座12朝著底座20向下運動時,也可防止盒座12不必要地過分靠近底座20,因為盒座12的嚙合凸出部46不能到達較窄的下側。
在以上記錄和/或再現裝置1中,盒座12安置在底座20的上表面20b上,滑塊50從盒座12上方嚙合底座20。在此情況下,如圖4和5所示,在盒座12的引導部分42上突出的嚙合凸出部46和47與在滑塊50的側板58和59中形成的引導槽53和55滑動嚙合。在底座20的兩個側緣上突出的嚙合凸出部27和28與在側板58和59中形成的引導槽54和56嚙合。
導板51安置在底座20之下。導板51的引導壁63和64位于滑塊50的側板58和59的外側,并且,在側板58和59兩端上突出的嚙合凸出部61和62與水平引導部分65-68滑動嚙合。在盒座12的引導部分42上突出的嚙合凸出部46和在底座20兩個側緣上突出的嚙合凸出部27與導板51的垂直引導部分69和70滑動嚙合。
在構成裝置主體的此種裝載機構5中,滑塊50借助承載機構在側板58和59的縱向上,沿著圖3所示箭頭D方向朝著一端部分58a和59a運動,或沿著相反方向朝著另一端部分58b和59b運動,所述承載機構包括裝載電機、齒輪機構等,但對此機構不作詳細描述。
當滑塊50沿著圖3中箭頭D方向運動時,底座20和盒座12的與引導槽53-56嚙合的嚙合凸出部27、28、46和47在引導槽53-56中在側板58和59的縱向上從一端部分58a和59a向著另一端部分58b和59b滑動。結果,嚙合凸出部46和47從第一和第三引導槽53和55的第一水平引導部分53a和55a通過傾斜引導部分53b和55b滑動到第二水平引導部分53c和55c,并且,運動盒座12遠離底盤11。在此情況下,由于嚙合凸出部46的垂直運動由在導板51的引導壁63和64中形成的垂直引導槽69和70引導,因此,盒座12只沿著垂直引導槽69和70向上運動,并且在底座20上方可靠地分離,而不會在滑塊50的運動方向上發生位移。
底盤11的嚙合凸出部27和28從第二和第四引導槽54和56的第一水平引導部分54a和56a通過傾斜引導部分54b和56b滑動到第二水平引導部分54c和56c,并且,運動底盤11遠離盒座12。在此情況下,由于嚙合凸出部27的垂直運動由在導板51的引導壁63和64中形成的垂直引導槽69和70引導,因此,底座20只沿著垂直引導槽69和70向下運動,并且在盒座12下方可靠地分離,而不會在滑塊50的運動方向上發生位移。
相反,當滑塊50沿著與圖3中箭頭D相反的方向運動時,滑塊50使底座20和盒座12的嚙合凸出部27、28、46和47在引導槽53-56中在側板58和59的縱向上從另一端部分58b和59b向著一端部分58a和59a滑動。結果,嚙合凸出部46和47從第一和第三引導槽53和55的第二水平引導部分53c和55c通過傾斜引導部分53b和55b滑動到第一水平引導部分53a和55a,并且,運動盒座12接近底盤11。在此情況下,由于嚙合凸出部46的垂直運動由在導板51的引導壁63和64中形成的垂直引導槽69和70引導,因此,盒座12只沿著垂直引導槽69和70向下運動,并且可靠地接近底座20,而不會在滑塊50的運動方向上位移。
底座20的嚙合凸出部27和28從第二和第四引導槽54和56的第二水平引導部分54c和56c通過傾斜引導部分54b和56b滑動到第一水平引導部分54a和56a,并且,運動底盤11接近盒座12。在此情況下,由于嚙合凸出部27的垂直運動由在導板51的引導壁63和64中形成的垂直引導槽69和70引導,因此,底座20只沿著垂直引導槽69和70向上運動,并且可靠地接近盒座12,而不會在滑塊50的運動方向上位移。
通過使盒座12和底座20相互靠近,裝載機構5把放入盒座12中的盤盒4安置在盤旋轉機構6的盤架30上,從而盒座12可以旋轉,其中,盤旋轉機構6安置在底座20上。通過使盒座12和底座20相互遠離,裝載機構5把放入盒座12中的盤盒4運載到卸載位置,在此位置上,盤盒4可彈出到外殼2的外部。
在具有上述配置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1中,在外殼2中安裝包括盒座12、底座20、滑塊50和導板51的單元。如圖1和3所示,電路板17安置在外殼2內。在電路板17的下表面上安裝各種電子元件,如用于控制記錄和/或再現裝置1的驅動器的控制器。電路板17連接到撓性電路板18的一端,撓性電路板18電連接到光學拾取器7的拾取器基座34,其中,光學拾取器7置于底座20的下表面20a上。
當底座20向下運動遠離盒座12時,在拾取器基座34和置于外殼2下表面上的電路板17之間的間隙大約為0.1mm,如圖4所示,而當底座20向上運動靠近盒座12時,此間隙大約為1.9mm,如圖5所示。也就是說,底座20由裝載機構5垂直移動大約1.8mm。
當裝入盤盒4并且在光盤3的信號記錄表面上記錄信息信號或從此表面再現信息信號時,底座20向上運動,靠近盒座12。從而在光學拾取器7和置于外殼2下表面上的電路板17之間形成大約1.9mm的間隙。此間隙允許用于驅動光學拾取器7的撓性電路板18順利地運動。
當不在光盤3上記錄信息信號或不從光盤3再現信息信號時,底座20向下運動,遠離盒座12。在此情況下,在光學拾取器7和置于外殼2下表面上的電路板17之間形成大約0.1mm的間隙。光學拾取器7不被驅動,并且此間隙足以存放撓性電路板18。
由于具有光學拾取器7的底座20與盒座12一起運動,因此,在光學拾取器7不沿光盤3的徑向運動的狀態下,光學拾取器7和外殼2下表面之間的間隙可限制在存放撓性電路板18所需的高度。在盒座12只作垂直運動并且具有光學拾取器的底盤被固定的裝置中,總是必需保證足夠撓性電路板在光學拾取器和外殼下表面之間運動的間隙。相反,根據本發明,由于只需保證存放撓性電路板18所需的間隙,因此可減小高度,即外殼2的厚度。
當盒座12向上運動遠離底座20時,外殼2的上表面2b和盒座12之間的間隙大約為0.1mm,如圖4所示,而當盒座12向下運動接近底座20時,此間隙大約為0.7mm,如圖5所示。也就是說,盒座12由裝載機構5垂直移動大約0.6mm。
當裝入盤盒4并且在光盤3的信號記錄表面上記錄信息信號或從此表面再現信息信號時,由于盒座12向下運動接近底座20,在盒座12和外殼2上表面2b之間形成大約0.7mm的間隙。此間隙足以操作磁頭器件40懸在盒座12的上表面上方。當不在光盤3上記錄信息信號或不從光盤3再現信息信號時,盒座12向上運動,遠離底座20。在此情況下,在磁頭器件40和外殼2上表面2b之間形成大約0.1mm的間隙。磁頭器件40不操作,并且此間隙足以存放磁頭器件40。
在盤盒4不裝入盒座12的狀態下,裝載機構5的滑塊50沿圖3的箭頭D方向運動。從而,底座20和盒座12的嚙合凸出部27、28、46和47由在滑塊50的側板58和59中形成的引導槽53-56引導,并且,盒座12和底座20互相分離。盒座12定位在大致等于孔13的位置的高度上,從而允許盤盒4通過此孔插入,其中,孔13在外殼2的前表面2a中形成。
在此情況下,盒座12和外殼2上表面2b之間的間隙大約為0.1mm,并且,懸在盒座12上方的磁頭器件40置于此間隙內。底座20和外殼2下表面之間的間隙為0.1mm,并且在此間隙中存放電連接到底座20上光學拾取器7的撓性電路板18。
當盤盒4從孔13插入時,由盤盒檢測開關(未示出)檢測此插入。響應控制器的控制信號,裝載機構5的滑塊50由驅動機構(未示出)驅動,沿著與圖3中箭頭D相反的方向運動大約4mm。在此情況下,由于在側板58和59上形成的嚙合凸出部61和62由導板51的水平引導槽65-68引導,因此,滑塊50在水平方向上可靠地運動。隨著滑塊50的運動,底座20和盒座12的嚙合凸出部27、28、46和47由在滑塊50的側板58和59中形成的引導槽53-56引導,并且運動盒座12和底座20互相靠近。在此情況下,由于嚙合凸出部27和46由導板51的垂直引導槽69和70引導,因此,盒座12和底座20在垂直方向上可靠地運動。
盒座12借助裝載機構5而向著底座20運動大約0.6mm,并且,底座20向著盒座12運動大約1.8mm。在盒座12和底座20互相靠近的狀態下,在外殼2的上表面2b和盒座12之間形成0.7mm的間隙,在外殼2下表面和置于底座20下表面20a上的光學拾取器7之間形成1.9mm的間隙。
從而,連接光學拾取器7和置于外殼2下表面上的電路板17的撓性電路板18可以結合拾取器基座34的運動被順利地驅動。而且,磁頭器件40可以結合拾取器基座34的運動被順利地驅動。
當盒座12和底座20互相靠近時,插入到盒座12中的盤盒4安置在底座20的上表面20b上。光盤3通過在盤旋轉機構6的盤架30上表面形成的截頭圓錐形凸出部而與裝卡孔3a對中,裝卡板3b被設置在盤架30上的磁鐵吸引,從而光盤3可旋轉地保持在盤架30上。
接著,旋轉用于轉動盤架30的主軸電機29,并且在旋轉的光盤3上記錄或從光盤3再現信息信號。
為了在完成在或從光盤3上記錄或再現信息信號之后彈出盤盒4,滑塊50通過未示的驅動機構而在圖3箭頭D方向上運動大約4mm。結果,底座20和盒座12的嚙合凸出部27、28、46和47由在滑塊50的側板58和59中形成的引導槽53-56引導,并且,盒座12和底座20互相分離。盒座12定位在大致等于孔13的位置的高度上,并且,盤盒4由彈出機構彈出到外殼2的外部,其中,孔13用作在外殼2的前表面2a中形成的盤盒4的插入槽,在此省略彈出機構的詳細描述。
在此情況下,在盒座12和外殼2上表面2b之間形成大約0.1mm的間隙,并且,在底座20和外殼2下表面之間形成大約0.1mm的間隙。從而,懸在盒座12上方的磁頭器件40以及連接電路板17和光學拾取器7的撓性電路板18可以存放在這些間隙內。
在應用本發明的此種記錄和/或再現裝置1中,由于其上安置光學拾取器7的底座20與盒座12一起運動,因此,在光學拾取器7不沿光盤3徑向運動的狀態下,在光學拾取器7和外殼2下表面之間的間隙可限制在存放撓性電路板18所需的間隙。在盒座只作垂直運動并且具有光學拾取器7的底盤被固定的裝置中,總是必需保證足夠撓性電路板在光學拾取器和外殼下表面之間運動的間隙。相反,根據本發明,由于只需保證存放撓性電路板18所需的間隙,因此可減小高度,即外殼2的厚度。
由于其上安置光學拾取器7的底座20與盒座12一起運動,其裝載時間比在盒座只作垂直運動并且底盤被固定的裝置中的裝載時間更短。
在盤盒4完全插入到盒座12的盤盒固定部分44中之前,盒座12開始被引導向底座20。這允許盒座12更加迅速地被引導到裝載位置。
由于盒座12和底座20可通過滑動單個滑塊50而相互靠近和遠離,因此,元件的數量可以比在單獨移動盒座12和底座20的裝載機構中的數量更少。
雖然本發明已結合目前認為是優選實施例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應該理解,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相反,本發明將涵蓋包括在后附權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圍之內的各種修改例和等效布置。以下權利要求的范圍將給予最廣義的解釋,以便包含所有這些修改例及等效的結構和功能元件。
權利要求
1.一種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包括用于保持所插入記錄介質的固定器;用于在記錄介質上執行記錄或從記錄介質上執行再現的記錄和/或再現部分;其中設置有記錄和/或再現部分的底盤;以及當記錄介質插入到固定器中時使固定器和底盤沿第一方向相互移近的裝載機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固定器和底盤借助裝載機構而沿第一方向運動,以把保持在固定器中的記錄介質裝入到記錄和/或再現部分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固定器和底盤借助裝載機構而沿第二方向運動互相遠離,從而彈出記錄介質。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裝載機構包括在裝置主體中可動地設置的滑塊、以及用于驅動滑塊的驅動器,所述滑塊使固定器和底盤沿第一或第二方向運動。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滑塊包括用于使固定器沿第一或第二方向運動的第一操作部分、以及用于使底盤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運動的第二操作部分。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記錄和/或再現部分具有用于在記錄介質上執行記錄或再現的頭,并且,所述裝置進一步包括固定在裝置內的電路板;以及在其一端連接所述頭而在其另一端連接所述電路板的撓性電路板。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電路板安置在裝置主體內的底盤的下表面上。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所述頭設置在底盤中,以在記錄介質的徑向上是可運動的。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所述頭包括置于記錄介質一側上的光學拾取器、以及與光學拾取器相對的磁頭,在磁頭和光學拾取器之間是記錄介質。
10.一種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包括置于距殼體上表面預定距離以保持所插入記錄介質的固定器;用于在記錄介質上執行記錄或從記錄介質上執行再現的記錄和/或再現部分;置于距殼體下表面預定距離的底盤,在此底盤中設置記錄和/或再現部分;以及當記錄介質插入到固定器中時,通過使固定器從殼體上表面分離并使底盤從殼體下表面分離而使固定器和底盤在第一方向上相互移近的裝載機構。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固定器和底盤沿第一方向運動,以把保持在固定器中的記錄介質裝入到記錄和/或再現部分中。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固定器和底盤借助裝載機構而沿第二方向運動互相遠離,從而彈出記錄介質。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裝載機構包括在裝置主體中可動地設置的滑塊、以及用于驅動滑塊的驅動器,所述滑塊使固定器和底盤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運動。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滑塊包括用于使固定器沿第一或第二方向運動的第一操作部分、以及用于使底盤沿第一或第二方向運動的第二操作部分。
15.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記錄和/或再現部分具有用于在記錄介質上執行記錄或再現的頭,并且,所述裝置進一步包括固定在裝置內的電路板;以及在其一端連接所述頭而在其另一端連接所述電路板的撓性電路板。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電路板安置在裝置主體內的底盤的下表面上。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所述頭設置在底盤中,以在記錄介質的徑向上是可運動的。
18.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其中,所述頭包括置于記錄介質一側上的光學拾取器、以及與光學拾取器相對的磁頭,在磁頭和光學拾取器之間是記錄介質。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記錄和/或再現裝置,包括用于保持所插入記錄介質的固定器;用于在記錄介質上執行記錄或從記錄介質上執行再現的記錄和/或再現部分;其中設置記錄和/或再現部分的底盤;以及,當記錄介質插入到固定器中時使固定器和底盤相互移近的裝載機構。
文檔編號G11B17/04GK1467724SQ0314068
公開日2004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02年6月3日
發明者阿武良介, 栗田和仁, 葉田冬希郎, 松田干憲, 中村忠實, 仁, 實, 憲, 希郎 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