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主信息載體以及采用該載體的磁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以將特定的信息預格式化記錄于磁記錄媒體的主信息載體,以及采用該載體的磁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
使這種高記錄密度化成為可能的技術背景中,媒體性能、頭盤界面性能的提高以及部分響應等新的信號處理方式的出現而導致的線記錄密度的提高,是不可小視的要因。此處,所謂部分響應,指的是在線記錄密度變高時為了避免記號間干擾而進行波形均衡的場合,有意給予已知記號間干擾的方式;跟以往的峰值檢測與積分檢測相比,這種方式具有防止S/N比惡化的特征。
但是,除了這種處理方式的出現以外,近年來,磁道密度增加的趨勢已大大超過線記錄密度增加的趨勢,成為面記錄密度提高的主要原因。這得益于磁阻元件式磁頭的實用化,其重現輸出性能遠優于傳統的感應式磁頭。現在,通過磁阻元件式磁頭的實用化,已經可能以小于幾μm的磁道寬度信號獲得S/N比良好的重現質量。另一方面,隨著今后磁頭性能的進一步提高,可以設想不久的將來磁道間距將可達到亞微米領域。
磁頭能夠在如此狹窄的磁道上正確掃描,以優良的S/N比重現信號,磁頭的跟蹤伺服技術起著重要作用。這種磁頭跟蹤伺服技術,就是在現有的硬盤驅動器中,在磁盤的一周即360度內,以一定的角度間隔設置用以記錄跟蹤用伺服信號以及地址信息信號與重現時鐘信號的楔形區。以下,將跟蹤用伺服信號、地址信息信號與重現時鐘信號統稱為預格式化信號,將預先記錄這些信號稱為預格式化記錄。通過以規定的間隔重現這些信號,磁頭可以在確定、修正磁頭位置的同時進行正確的磁道掃描。
上述的跟蹤用伺服信號、地址信息信號與重現時鐘信號等預格式化信號,構成使磁頭在磁道上正確掃描的基準信號。為此,要求在記錄時具有精確的定位精度。現有的硬盤驅動器中,在將磁盤裝入驅動器后,通過其位置由專用伺服記錄裝置嚴格控制的磁頭進行預格式化記錄。
在上述的采用專用伺服記錄裝置通過磁頭進行的跟蹤用伺服信號、地址信息信號與重現時鐘信號等的預格式化記錄中,尚存在以下需要解決的課題。
首先,通過磁頭進行的記錄,基本上是一種基于磁頭跟媒體之間的相對移動的線記錄方式。為此,在由專用伺服記錄裝置嚴格控制磁頭位置的同時進行記錄的上述方法中,進行預格式化記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加之專用伺服記錄裝置價格昂貴,會使制造成本提高。
第二,由于磁頭與媒體的間距、記錄磁頭的磁極形狀會讓記錄磁場擴展,使被預格式化記錄的磁道端部的磁化過渡缺少陡峭性。現有的跟蹤伺服技術,根據磁頭偏離磁道掃描時的重現輸出的變化量來檢測磁頭的位置。因此,為了在經預格式化記錄的信號磁道中重現記錄在伺服區域之間的數據信息,不僅要求磁頭在磁道上正確掃描時有良好的S/N比,而且要求磁頭偏離磁道時的重現輸出變化量(即偏離磁道特性)具有陡峭性。跟此項要求相左的上述課題的存在,將給今后的亞微米磁道記錄中的正確跟蹤伺服技術的實現帶來困難。
作為關于通過上述磁頭進行預格式化記錄的課題的解決手段,本發明人(指多人,下同)在特開平10-40544號公報中提出了預格式化記錄技術,該技術旨在通過讓在基體表面形成跟信息信號對應的強磁性薄膜圖形的主信息載體表面跟磁記錄媒體的表面相接觸,將跟主信息載體表面的強磁性薄膜圖形對應的磁化反轉圖形以總括面復制的方式記錄于磁記錄媒體。
在上述公報中公開的結構中,通過從某一方向磁化的主信息載體表面強磁性薄膜發生的記錄磁場,跟主信息載體的強磁化薄膜圖形對應的磁化反轉圖形被復制記錄在磁記錄媒體中。換言之,通過在主信息載體表面上,用光刻技術等形成同跟蹤用伺服信號、地址信息信號與再生時鐘信號等對應的強磁性薄膜圖形,可在磁記錄媒體上預格式化記錄跟這些信號對應的信息信號。
采用傳統磁頭的記錄,基本上是通過磁頭與媒體的相對移動形成的動態的線記錄,與此形成對照,上述結構的特征在于其無主信息載體與媒體之間相對移動的靜態的面記錄方式。依據如上所述的特征,特開平10-40544號公報上公開的技術,對于上述的有關預格式化記錄的課題可體現如下所述的顯著效果。
第一,由于采用面記錄方式,跟傳統的磁頭記錄相比,預格式化記錄所需時間非常短。另外,由于不需要使用一邊嚴格控制磁頭位置一邊進行記錄的價格昂貴的伺服記錄裝置。因此,可大幅提高涉及預格式化記錄產品的生產能力,同時降低制造成本。
第二,由于采用主信息載體與媒體之間無相對移動的靜態記錄方式,可以使主信息載體表面緊貼磁記錄媒體表面,從而記錄時二者的間隔可設至最小限度。同時,也避免了磁頭記錄方式中因記錄磁頭的磁極形狀導致的記錄磁場的擴展。因此,跟傳統的磁頭記錄相比,預格式化記錄磁道端部的磁化過渡具有良好的陡峭性,從而可實現更正確的跟蹤。
圖21示出了上述公報所公開的傳統主信息載體表面的一種結構。圖21所示的用以對類似硬盤的磁記錄媒體進行預格式化信號的總括面記錄而構成的盤狀主信息載體中,在盤的一周即360度內,每隔一定角度設置楔形圖形區(以下稱楔形區)74,其上形成同跟蹤伺服信號、地址信息信號與重現時鐘信號等預格式化信號對應的強磁性薄膜圖形。還有,75表示楔形區之間的區域(以下稱楔間區),該區域對應磁記錄媒體上的數據區。另外,76為標記,在磁記錄媒體緊貼主信息載體表面時起定位作用。
圖22為圖21所示的主信息載體A部的放大圖。圖22中只示出了主信息載體62的徑向(即記錄磁道的寬度方向)的10個磁道的結構,即對應盤式磁記錄媒體的圓周方向上每隔一定角度設置的楔形區內部的預格式化信號而形成的強磁性薄膜63的圖形結構。在楔間區75,以虛線表示記錄了預格式化信號后的磁記錄媒體上的數據記錄磁道部分,以作參照。實際的主信息載體表面,跟記錄了預格式化信號的磁記錄媒體的記錄區相對應,在主盤的圓周方向上每隔一定角度在整個徑向上形成如圖22所示的強磁性薄膜圖形。
預格式化信號在主信息載體62的表面,如圖22所示,通過在磁道的長度方向上依次排列的強磁性薄膜63的陣列,形成時鐘信號、跟蹤用伺服信號、地址信息信號等各自的區域。還有,在圖22中,強磁性薄膜63的平面形狀均為長方形,實際形狀不受此限,可由用途決定各種形狀。
在圖23與圖24中,示出了圖22中的點劃線LL’處的主信息載體的截面結構。還有,點劃線LL’對應于作為磁記錄媒體的磁盤的圓周方向,紙面的橫向也跟通過磁頭重現磁記錄媒體上所記錄信號時的時間軸方向一致。主信息載體62,如圖23所示,可以在非磁性基體64的表層埋入形成排列的強磁性薄膜63圖形構成;或者也可以在非磁性基體64的表面排列凸起的強磁性薄膜63的圖形構成。考慮到主信息載體的耐久性或使用壽命,采用圖23所示的結構為佳。
如上述,傳統的預格式化技術中,主信息載體表面的強磁性薄膜圖形對應于磁記錄媒體上記錄的磁化圖形。因此,圖23與圖24所示的強磁性薄膜圖形可以這樣排列使主信息載體表面上各個強磁性薄膜圖形的長度A或各個強磁性薄膜圖形的間距B,跟磁記錄媒體上記錄的磁化圖形上所要的信號長度,也就是在磁化圖形上相互鄰接的一對磁化過渡區之間的長度相對應。
但是,根據本發明人的研究,磁記錄媒體上記錄的磁化圖形的磁化過渡區之間的長度,實際并不跟各個強磁性薄膜圖形的長度A或各個強磁性薄膜圖形的間距B精確一致。所以,在強磁性薄膜圖形長度A或強磁性薄膜圖形間距B跟磁記錄媒體上所要的磁化過渡區間距精確一致的場合,實際被記錄的磁記錄媒體上的磁化過渡區間距還是跟所要的長度存在差異。結果,經由磁頭重現被記錄磁化圖形時,在重現波形上,重現脈沖的位置跟所要求的脈沖位置會存在一定的時移。
這時,若上述重現脈沖的時移量跟重現信號處理電路的檢測窗口寬度相比很小,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若時移量超出了檢測窗口寬度的容許范圍,重現信號處理電路就不能檢測出重現脈沖,從而產生重現信號誤差這樣的問題。
另外,上述公報中公開的采用主盤的預格式化記錄,不僅對于傳統的面內磁記錄媒體有效,對于將來承擔超高密度記錄的垂直磁記錄媒體也同樣有效,人們正期待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
下面,就上述公報中公開的垂直磁記錄媒體上的磁記錄方法作一說明。圖25A~圖25C為垂直磁記錄媒體61磁盤圓周方向上的剖視圖,紙面的橫向跟由磁頭重現垂直磁記錄媒體61上記錄的磁化圖形時的時間軸方向一致。
首先,如圖25A所示,垂直磁記錄媒體61準備作預格式化信號記錄。接著,如圖25B所示,垂直磁記錄媒體61的表面跟如圖23或圖24中所示的主信息載體62的表面緊貼,外加磁場65被施加于與該主信息載體62表面垂直的方向。另外,圖25B中,用圖23所示結構的主信息載體為例,但是用圖24所示結構的主信息載體也一樣。
通過在主信息載體62的表面施加外加磁場65,便產生了跟強磁性薄膜63的圖形對應的漏磁通66。由此,如圖25C所示,在垂直磁記錄媒體61上,形成了跟強磁性薄膜63形樣對應的記錄磁化67。
結果,如圖25C所示,垂直磁記錄媒體61中,對應主信息載體表面強磁性薄膜之間部分的未記錄區和由從強磁性薄膜過來的漏磁通形成的磁化區交互排列,磁化過渡區68介于它們之間,如此就形成了磁化圖形。還有,圖25C所示的記錄磁化圖形,是在用主信息載體62記錄之前,通過交流消磁或熱消磁等方法預先給垂直磁記錄媒體61消磁到中性點后的記錄磁化圖形。
與此形成對照,如圖26A所示,在讓垂直磁記錄媒體61與主信息載體62的表面緊貼之前,對垂直磁記錄媒體61的磁化進行均勻直流消磁,再給予初期磁化69,這樣就形成如圖26C所示的記錄磁化67初期磁化狀態69的磁化殘留和由漏磁通66記錄的磁化圖形交互排列,磁化過渡區68介于它們之間。這時,初期磁化狀態69的極性被設成跟外加磁場65的極性相反。當用磁頭重現記錄于垂直磁記錄媒體61的記錄磁化圖形時,從圖26C所示的記錄磁化圖形所能得到的重現信號振幅,約為圖25C所示記錄磁化圖形的兩倍,因此更為理想。
這樣,如圖25B與圖26B所示,在垂直磁記錄媒體進行預格式化記錄時,外加磁場65從垂直方向加到主信息載體62的表面,由此,強磁性薄膜63被從垂直于膜面的方向(即膜厚方向)磁化。但是已經明確,通過這種方法未必能充分實現垂直磁記錄性能。
現參照圖27進行說明。圖27中,80表示通過外加磁場65與來自強磁性薄膜63的漏磁通66獲得的主信息載體表面近旁的磁場分布。為了獲得比上述公報中公開的磁記錄方法更好的記錄性能,必須通過將磁通量集中在主信息載體內部的高導磁率的強磁性薄膜內,使得強磁性薄膜之間的表面附近的磁場跟外加磁場的強度(由直線81表示)相比足夠小,并且強磁性薄膜表面附近的磁場跟外加磁場的強度(由直線81表示)相比足夠大。
但是,本發明人進一步研究發現,通過上述公報所公開的方法,難以獲得上述的合乎理想的垂直方向磁場分布。換言之,由于在強磁性薄膜63內部存在跟膜面垂直的強度較大的反磁場,在強磁性薄膜63的表面附近,不能獲得足夠大的漏磁通66(即垂直方向的磁場)貢獻于記錄。
另外,由于在主信息載體內部磁通量沒有充分集中于強磁性薄膜63,在強磁性薄膜63間的表面附近也可發生其強度超過外加磁場65的一半的垂直方向的磁場。結果,使得在垂直磁記錄媒體61上記錄的記錄磁化67,比垂直磁記錄媒體61原有的殘留磁化值小得多;由這種記錄磁化圖形重現的重現波形82(參見圖27)的振幅,也顯著小于從傳統的磁頭記錄磁化圖形重現的重現信號振幅83。
這一問題,通過增大主信息載體62上強磁性薄膜63的膜厚來減弱強磁性薄膜內部的反磁場,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為了上述方法能取得充分的效果,跟圖27所示的強磁性薄膜圖形的長度相比其膜厚必須擴大2至3倍以上。根據主信息載體的制造過程中使用的光刻技術,如此大高寬比的強磁性薄膜形狀在工藝上很難實現。
上述公報中公開的傳統方法中,為了獲得更大的重現信號振幅,如圖26A所示,在垂直磁記錄媒體61跟主信息載體62的表面貼近之前,必須先作初期磁化69,即對垂直磁記錄媒體61的磁化進行均勻直流消磁。
但是,在垂直磁記錄媒體中,由于在磁性層膜面的垂直方向上存在較大的反磁場,很難在磁盤的整個盤面上實現均勻、穩定的直流磁化狀態。換言之,通過直流消磁在垂直磁記錄媒體61上獲得的初期磁化69,跟垂直磁記錄媒體61原來的殘留磁化值相比,顯得非常小。
另外,直流消磁后經過一定時間會由于反磁場而使局部磁化反轉的磁疇增加,致使初期磁化69被進一步減弱。為此,采用上述的傳統方法,難以在整個盤面上獲得均勻且足夠強的重現信號振幅。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解決特開平10-40544公報公開的預格式化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通過使面內磁記錄媒體上預格式化記錄的磁化圖形的磁化過渡區之間的長度接近所要求的設計值,提供可以在面內磁記錄媒體上記錄不發生重現信號誤差的預格式化信號的主信息載體,并提供采用該載體可更精確跟蹤伺服的面內磁記錄媒體。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用以向垂直磁記錄媒體記錄預格式化信號、而后能在其整個盤面上獲得均勻充分的重現信號振幅的主信息載體,并通過該載體提供可更正確跟蹤伺服的垂直磁記錄媒體。
為了達成上述第一個目的,與本發明有關的主信息載體的第二種結構具有如下特征在其基體表面設有對應于信息信號的強磁性膜排列,通過朝向面內磁記錄媒體設置的外加磁場,使跟所述強磁性膜排列對應的磁化圖形形成于所述面內磁記錄媒體;鄰接強磁性膜的間隔小于由各強磁性膜應在所述面內磁記錄媒體上形成的磁化圖形的磁化過渡區的間距。
在主信息載體上加磁場時,通過來自各強磁性膜的漏磁通在面內磁記錄媒體上形成的磁化圖形的磁化過渡區,位于該強磁性膜兩端的內側。所以,按照上述第一或第二種結構,在面內磁記錄媒體上形成的磁化圖形的磁化過渡區之間的長度就可達到所要求的長度。因此,對于面內磁記錄媒體,可提供能夠記錄無脈沖時移信息信號的主信息載體。
另外,為了達成第一個目的,與本發明有關的磁記錄媒體的第一種制造方法具有如下特征通過讓上述第一或第二種結構的主信息載體跟面內磁記錄媒體相重合來施加磁場作用,將對應所述主信息載體的強磁性膜排列的磁化圖形預格式化記錄在所述面內磁記錄媒體上。由此,可提供無重現信號檢測誤差的面內磁記錄媒體。
為了達成上述第二個目的,與本發明有關的磁記錄媒體的第二種制造方法包含這樣的過程讓其基體表面上設有按信息信號形成的強磁性膜排列的主信息載體跟垂直磁記錄媒體表面對置,之后施加磁場作用,從而在所述垂直磁記錄媒體的磁性層上預格式化記錄跟所述強磁性膜排列對應的磁化圖形;其特征還包括所述磁場在以跟所述強磁性膜與所述垂直磁記錄媒體的磁性層所在平面相平行的方向上施加磁場作用。
根據上述方法,由于各個強磁性膜上反磁場小,并且在主信息載體的面內形成磁阻小的磁路,在強磁性膜的兩端附近可獲得具有跟外加磁場相比足夠大的垂直方向分量的漏磁通。由此,因為在強磁性膜的兩端附近可得到極性相反的大磁場振幅,即使不經過初期磁化可以制造其上預格式化記錄了可獲得大振幅重現信號的信息信號的垂直磁記錄媒體。
圖2示意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的另一例結構跟通過磁頭重現用該主信息載體記錄的預格式化信號所得到的重現波形之間的關系。
圖3示意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的又一例結構跟通過磁頭重現用該主信息載體記錄的預格式化信號所得到的重現波形之間的關系。
圖4A~圖4C示意說明采用上述主信息載體在面內磁記錄媒體上進行預格式化記錄的一例過程。
圖5A~圖5C示意說明采用上述主信息載體在面內磁記錄媒體上進行預格式化記錄的另一例過程。
圖6示意說明傳統的主信息載體的一例結構跟通過磁頭重現用該主信息載體記錄的預格式化信號所得到的重現波形之間的關系。
圖7A~圖7C示意說明采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在垂直磁記錄媒體上進行預格式化記錄的一例過程。
圖8為第二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的一例結構的剖視圖。
圖9為第二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的一例結構的剖視圖。
圖10示意說明采用第二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在垂直磁記錄媒體上進行記錄時的垂直方向磁場分布跟重現波形之間的關系。
圖11A~圖11C示意說明采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在垂直磁記錄媒體上進行預格式化記錄的另一例過程。
圖12為采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在垂直磁記錄媒體上進行預格式化記錄時使用的磁記錄裝置結構的剖視圖。
圖13示意說明上述磁記錄裝置的復制磁頭的一例結構。
圖14示意說明上述磁記錄裝置的復制磁頭的另一例結構。
圖15A為表現第二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的結構的俯視圖;圖15B與圖15C示意說明采用該主信息載體進行預格式化記錄時復制磁頭的動作一例。
圖16A為表現第二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的結構的俯視圖;圖16B與圖16C示意說明采用該主信息載體進行預格式化記錄時另一例復制磁頭的動作。
圖17A為表現第二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的結構的俯視圖;圖17B與圖17C示意說明采用該主信息載體進行預格式化記錄時另一例復制磁頭的動作。
圖18A為表現第二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的結構的俯視圖;圖18B與圖18C示意說明采用該主信息載體進行預格式化記錄時又一例復制磁頭的動作。
圖19A為表現第二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的結構的俯視圖;圖19B與圖19C示意說明采用該主信息載體進行預格式化記錄時又一例復制磁頭的動作。
圖20A為表現第二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的結構的俯視圖;圖20B與圖20C示意說明采用該主信息載體進行預格式化記錄時又一例復制磁頭的動作。
圖21為表現傳統的主信息載體結構的俯視圖。
圖22為圖21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23為表現傳統的主信息載體的一例結構的剖視圖。
圖24為表現傳統的主信息載體的另一例結構的剖視圖。
圖25A~圖25C示意說明用主信息載體在垂直磁記錄媒體上進行預格式化記錄的傳統一例過程。
圖26A~圖26C示意說明用主信息載體在垂直磁記錄媒體上進行預格式化記錄的傳統另一例過程。
圖27示意說明采用傳統制造方法在垂直記錄媒體上記錄時的垂直方向磁場分布跟重現波形之間的關系。
實施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以下就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第一實施例>
先參照圖4A~圖4C,概要說明作為面內磁記錄媒體的一例制造過程實施的預格式化信號記錄過程。圖4A~圖4C為面內磁記錄媒體2在磁盤圓周方向的剖視圖,紙面的橫向跟用磁頭重現面內磁記錄媒體2上記錄的磁化圖形時的時間軸方向一致。
如圖4A所示,首先準備好面內磁記錄媒體。還有,用交流消磁或熱消磁方法使圖4A所示的面內磁記錄媒體的磁化狀態先回到中性點。
接著,如圖4B所示,將主信息載體1上形成強磁性薄膜3的側面貼近面內磁記錄媒體2的表面,使磁場9作用于面內磁記錄媒體2。雖然這里所示的為采用將強磁性薄膜3埋入其表面的主信息載體,但是也可采用讓強磁性薄膜3凸出其表面的主信息載體。
通過磁場9的磁場作用,在主信息載體1的表面發生跟強磁性薄膜3的形狀圖形對應的漏磁通10。由此,如圖4C所示,在面內磁記錄媒體2上形成其圖形跟強磁性薄膜3的形圖形對應的磁化4。
如圖4C所示,面內磁記錄媒體2上強磁性膜3的表面所相對的部分成為未記錄區,在該未記錄區和經由漏磁通10的磁化4形成的記錄區之間介入磁化過渡區6,形成交互排列的磁化圖形。
對此,也可以、如圖5A所示、在面內磁記錄媒體2通過均勻直流消磁獲得初期磁化11后、如圖5B所示,將面內磁記錄媒體2跟主信息載體1的表面貼近,使其受到磁場9的作用。由此,可形成如圖5C所示的磁化圖形初期磁化11殘留的磁化區4a和經漏磁通10記錄的磁化區4b交互排列,其間介入磁化過渡區6。這種場合,初期磁化11的極性跟外加磁場9的極性相反。如果用磁頭重現面內磁記錄媒體2上記錄的磁化圖形,跟圖4A~圖4C所示的方法相比,通過圖5A~圖5C所示方法可以獲得約兩倍的重現信號振幅。
現在對照圖1說明在本實施例的主信息載體1上形成的強磁性薄膜圖形、通過該主信息載體1在面內磁記錄媒體2上預格式化記錄的磁化圖形信號和用磁頭重現該磁化圖形所得到的重現波形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還有,圖1中示出了主信息載體1和面內磁記錄媒體2在磁盤圓周方向的截面,紙面的橫向跟用磁頭重現面內磁記錄媒體2上記錄的磁化圖形時的時間軸方向一致。
為了跟圖1進行比較,圖6給出了用于預格式化技術的傳統主信息載體、通過它預格式化記錄的傳統面內磁記錄媒體上的磁化圖形和該磁化圖形的重現波形。還有,圖1和圖6所示的面內磁記錄媒體2,均為圖5A~圖5C所示的先初期磁化11后再預格式化記錄的面內磁記錄媒體。
如圖6所示,傳統例中,主信息載體51上的強磁性薄膜圖形的長度A和強磁性薄膜圖形的間距B,均按照期望在面內磁記錄媒體52上形成的磁化過渡區的間距a與b精確一致地進行設置。
根據本發明人的研究,在用傳統主信息載體51預格式化記錄的面內磁記錄媒體52上實際記錄的磁化圖形上,磁化過渡區56的位置并不跟強磁性薄膜53的兩端對應,而處于(如圖6所示)強磁性薄膜53兩端向內偏移的位置。
因此,跟強磁性薄膜圖形的長度A對應的實際磁化過渡區的間距a1比面內磁記錄媒體52上的要求值a短,而跟強磁性薄膜圖形的間距B對應的實際磁化過渡區的間距b1比面內磁記錄媒體52上的要求值b長。
從而,如果用磁頭重現被記錄的磁化圖形,實際重現的波形55跟所要重現的波形57之間存在一個跟a與a1之差或b與b1之差對應的脈沖時移。當該脈沖時移量超過重現信號處理電路的檢測窗口寬度時,重現信號處理電路便不能檢測出重現脈沖,于是就產生了重現信號誤差。
作為對策,如圖1所示,為了在用本發明的主信息載體1在面內磁記錄媒體2上記錄的磁化圖形上獲得所要的磁化過渡區間距a和b,鑒于強磁性薄膜3的兩端的磁化過渡區6的位移量,將強磁性薄膜3的圖形長度A與寬度B(參見圖23與圖24)預先進行修正。
這種修正就是,將強磁性薄膜3圖形的長度A比面內磁記錄媒體2上所要的磁化過渡區間距a加大一個適當的修正量α;將強磁性薄膜3圖形的間距B比面內磁記錄媒體2上所要的磁化過渡區間距b減小一個修正量α。由此,就能在面內磁記錄媒體2上記錄的磁化圖形上得到所要的磁化過渡區間距a和b,獲得所要的重現波形5。
圖1中,適當的修正量α,可以根據所要的磁化過渡區的間距a跟實際的磁化過渡區間距a1之差或者所要的磁化過渡區的間距b跟實際的磁化過渡區間距b1之差來估算,例如通過觀察圖6所示的傳統例中的重現波形來估算。適當的修正量α,由于會因強磁性薄膜3的磁特性與膜厚、所要的磁化過渡區間距a和b的值以及面內磁記錄媒體2的磁特性等而有所差異,因此需要按照各實施例的具體情況進行上述的基于實驗的估算。
作為一實施例,在如下的范圍內進行了研究采用作為主信息載體1上的強磁性薄膜3的飽和磁通密度1.6T的鈷膜,強磁性薄膜3的厚度為0.2μm~1.0μm,所要磁化過渡區間距a與b的值為0.5μm~5.0μm,面內磁記錄媒體2的剩余磁化強度為150kA/m~300kA/m。研究結果表明,修正量α根據磁化過渡區間距a與b的值在0.05μm~1.0μm的范圍內選取為宜,并且α/a與α/b的值設于0.01~0.8較為合適。
通過該修正量α,已可將磁頭重現波形上的脈沖時移量控制在重現信號處理電路的檢測窗口寬度的容許限度之內。
主信息載體1表面的強磁性薄膜3的圖形,跟圖22所示的傳統的強磁性薄膜圖形相同,可采用各種眾所周知的光刻技術制造。圖1中,強磁性薄膜3的截面形狀大致為長方形,實際上通過采用適當的光刻技術,未必一定要采用圖1所示的截面形狀。
在圖2與圖3中,給出了本發明的主信息載體的另一例結構,其強磁性薄膜3的截面形狀大致為梯形。在這種主信息載體1上,可更方便地控制面內磁記錄媒體2所面對的強磁性薄膜3外表面的圖形長度A與圖形間距B。
就是說,如圖2與圖3所示,在梯形截面的強磁性薄膜3上,使其相對面內磁記錄媒體2的外表面部分的梯形長度(主信息載體1的磁盤圓周方向的長度)A比所要的磁化過渡區間距a加大一個適當的修正量α;而相反地將強磁性薄膜3圖形的間距B比所要的磁化過渡區間距b減小一個修正量α,就可取得跟圖1所示的結構同樣的效果。
另外,圖1所示的為一種強磁性薄膜3的表面與非磁性基體8的表面之間的沒有高低差異、基本保持平直的主信息載體1的結構。但是,本發明的主信息載體并不只限于這種結構。例如,也可采用圖2所示的強磁性薄膜3的表面相對非磁性基體8的表面有一定量凹陷的結構,或者相反地,也可采用圖3所示的強磁性薄膜3的表面相對非磁性基體8的表面有一定量突出的結構。另外,也可采用強磁性薄膜3在非磁性基體8的表面上凸起的結構(未作圖示,但可參照圖24)。
但是,在圖2的結構中,當強磁性薄膜3的表面在非磁性基體8上的凹陷量大于規定值時,信號記錄時就會產生無信號損耗(spacingloss)。這種無信號損耗的大小按照信號的記錄密度變化,一般當磁化過渡區間距為a或b、進行幾μm以下信號的預格式化記錄時,上述凹陷量以100nm以內為宜。
再有,為了在圖1~圖3所示的主信息載體1上正確實現面內磁記錄媒體2上所要的磁化過渡區間距a與b,修正量α未必一定要嚴格控制。換言之,只要根據修正量α將磁頭重現波形上的脈沖時移量控制在重現信號處理電路的檢測窗口寬度的容許限度以內就行。根據這個觀點,將修正量α控制在能正確實現所要的磁化過渡區間距a與b的最佳值附近一定容許量的范圍內就足夠了。
對比圖1~圖3的結構可知,為了正確實現所要的磁化過渡區間距a與b,嚴格說有必要使圖2所示結構的修正量α較圖1所示結構的大,使圖3所示結構的修正量α跟圖1所示結構相比偏小。但是,多數場合,圖1~圖3所示結構的修正量α之間的差異很小,均在重現處理電路檢測窗口寬度的容許限度以內,可以忽略不計。
以上,就本發明的實施例作了說明,但是除此以外本發明還可應用于各種各樣的實施方案。例如,上述說明中,主要舉了在硬盤驅動器等的磁記錄媒體中的應用例,但本發明并不受此限制,同樣可以應用于軟磁盤、磁卡與磁帶等磁記錄媒體,并且可以取得跟上述示例相同的效果。
另外,關于磁記錄媒體上記錄的信息信號,例舉了跟蹤用伺服信號、地址信息信號與重現時鐘信號等預格式化信號,但是可用于本發明的信息信號,并不以上述示例為限。
例如,采用本發明結構記錄各種各樣的數據信號與視頻、音頻信號,原理上說也是可行的。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采用本發明的主信息載體向磁記錄媒體進行記錄的磁記錄方法,就有可能大量復制軟件記錄媒體,以低廉的價格供應市場。<第二實施例>
以下,就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進行說明。
先參照圖7A~圖7C,概要說明作為垂直磁記錄媒體的一例制造過程實施的預格式化信號記錄過程。圖7A~圖7C為垂直磁記錄媒體21在磁盤圓周方向的剖視圖,紙面的橫向跟用磁頭重現垂直磁記錄媒體21上記錄的磁化圖形時的時間軸方向一致。
首先,準備好如圖7A所示的擬記錄預格式化信號的垂直磁記錄媒體21。接著,如圖7B所示,將圖8或圖9所示結構的主信息載體22的表面緊貼垂直磁記錄媒體21的表面,在跟主信息載體22的強磁性薄膜23膜面平行的方向上施加外加磁場25。
該外加磁場25的方向,也跟與垂直磁記錄媒體21的磁性層膜面平行的方向一致。還有,圖7B所示的為采用圖8所示結構的主信息載體22,在其非磁性基體24表面設有埋入的強磁性薄膜23;但是,也可采用圖9所示結構的主信息載體22,在其非磁性基體24的表面設置突出的強磁性薄膜23。
如圖7B所示,通過外加磁場25的作用,在主信息載體22的表面產生跟強磁性薄膜23形狀對應的漏磁通26。該漏磁通26,雖然從根本上說應包含很大的平行于強磁性薄膜23膜面的分量,但在強磁性薄膜23的兩端附近也存在較大的垂直方向分量。圖7C表示了其圖形跟強磁性薄膜23的形狀相對應的記錄磁化27被記錄的情況。
圖10所示,為本實施例中對記錄有貢獻的垂直方向磁場分布和記錄磁化的重現波形。通過對比圖10、特開平10-40544號公報所公開的傳統方法中對記錄有貢獻的垂直磁場分布和圖27所示的記錄磁化的重現波形,可知采用傳統方法,磁場65相對強磁性薄膜63垂直地施加作用,而本實施例中磁場25則以平行于強磁性薄膜23的膜面的方向施加作用。由此,在本實施例中,不僅強磁性薄膜23的各個圖形內部的反磁場較小,而且在主信息載體22的面內形成連續的低磁阻的磁路。從而,如圖10所示,本實施例跟圖27所示的傳統方法的漏磁通66相比,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漏磁通26。
如上所述,漏磁通26根本上說包含很大的強磁性薄膜23的膜面平行方向上的分量,但在強磁性薄膜23的兩端附近,可以獲得跟外加磁場25的強度31(圖10中所示的該外加磁場的強度為跟強磁性薄膜23的膜面平行的方向上的強度)相比足夠大的垂直方向分量。因此,在垂直磁記錄媒體21上記錄的記錄磁化,跟垂直磁記錄媒體21上原有的殘留磁化值相比足夠大,由該記錄磁化圖形重現的重現波形32的振幅,可以跟傳統的磁頭記錄的記錄磁化圖形的重現信號振幅33相當。
此處應特別提及,本實施例的磁記錄方法中的垂直磁場分布跟圖27所示的傳統方法不同,在其強磁性薄膜23的兩端附近存在極性相反的大的磁場振幅。換言之,在圖27所示的傳統方法中,可以得到跟強磁性薄膜圖形的形狀對應的垂直方向的磁場分布,但這只不過是兩側磁場同一極性的振幅有變化而已。因此,要記錄磁化過渡區介入其間的極性相反的磁化區交互排列的記錄磁化圖形,并由此得到較大的重現信號振幅,就必須進行直流消磁給予初期磁化。
與此形成對照,本實施例的磁記錄方法中,通過外加磁場25,使強磁性薄膜23各圖形的兩端附近有極性相反的磁場,并且可以獲得大磁場振幅的垂直方向磁場分布。所以,即使不通過直流消磁以得到殘留的初期磁化,也能形成磁化過渡區介于其間的極性相反磁化區交互排列的記錄磁化圖形,由此可獲得大的重現信號振幅。也就是,本實施例的磁記錄方法中,由于未必一定要進行直流消磁,不存在傳統方法的所謂在垂直磁記錄媒體中本質上難以獲得穩定、均勻的直流磁化狀態的問題。
還有,本實施例的磁記錄方法中,如圖11A所示,垂直磁記錄媒體21的磁化也可以預先直流消磁,從而被初期磁化。另外,也可通過直流消磁或熱消磁等方法,預先將垂直磁記錄媒體21的磁化消磁至中性點。例如,在已經記錄有某些磁化信號的垂直磁記錄媒體上,用本實施例的磁記錄方法再作預格式化記錄時,為了防止無用磁化信號的殘留,預先進行直流消磁或交流消磁或熱消磁,這些都是有效的手段。不論在任何場合均可獲得跟按圖7A~圖7C所示的工序記錄時無明顯差別的記錄磁化圖形,從而可獲得良好的重現信號質量。
另外,用本實施例的磁記錄方法記錄的記錄磁化圖形的重現波形,不是如圖27所示的傳統方法記錄的記錄磁化圖形的重現波形或磁頭記錄的記錄磁化圖形的重現波形那樣的垂直磁記錄所特有的矩形形狀,而是形成跟其長度方向磁記錄(面內磁記錄)上的重現波形相同的單峰形狀。為了能用現有的面內磁記錄媒體的記錄重現裝置的信號處理電路檢測出垂直磁記錄波形所特有的矩形波形,必須通過微分處理將該矩形波形變換成跟長度方向磁記錄相同的單峰波形。
但是,通過用本實施例的磁記錄方法記錄的磁化圖形得到的波形,由于是跟原來的長度方向磁記錄相同的單峰波形,就不需要進行上述的微分處理。因此,在裝有經本實施例的磁記錄方法預格式化記錄的磁盤的磁記錄重現裝置中,伺服信號檢測系統中的微分處理電路就變成多余而不再需要,這就帶來了可降低制造成本的好處。
在本實施例的磁記錄方法中,為了在具有更大剩余磁場強度的垂直磁記錄媒體上進行記錄,必須要有更大的垂直方向磁場。這時,用以在主信息載體上形成跟預格式化信號對應的形狀圖形的強磁性薄膜,必須具有大的飽和磁通密度。根據本發明人的研究,在強磁性薄膜上,至少應有大于0.8T的、最好為1.0T以上的飽和磁通密度。
另外,強磁性薄膜23必須能夠通過施加外加磁場25作用被迅速磁化,并能產生集中周圍磁通的效果。基于這一觀點,理想的強磁性薄膜23應具有高導磁率,其相對導磁率最好為100以上。
再者,為了在本實施例的磁記錄方法中獲得良好的記錄性能,在強磁性薄膜23的各個圖形內部,膜的面內方向反磁場必須小,并且必須在主信息載體22的表面內形成連續的低磁阻磁路。為此,跟圖27所示的傳統的方法不同,本實施例不要求磁性薄膜的膜厚比其圖形長度還大。
根據本發明人的研究,將強磁性薄膜23的膜厚設定為主信息載體22盤片圓周方向上的強磁性薄膜23圖形長度以內比較合適。所形成的該強磁性薄膜23的圖形長度,跟被記錄磁化圖形上的磁化反向長度(即相互鄰接的兩個磁化過渡區的間距)大體一致。為此,主信息載體22上的強磁性薄膜圖形的長度的最小值大致為數字信號場合的比特長度,模擬信號場合的最短記錄波長的一半。從而,強磁性薄膜23的膜厚最好為垂直磁記錄媒體21上記錄的數字信息信號的比特長度以下,或者垂直磁記錄媒體21上記錄的模擬信息信號的最短記錄波長的一半以下。
以下,就本實施例的磁記錄方法作詳細說明。
圖12為概略表現采用本實施例磁記錄方法的磁記錄裝置結構的剖視圖。在該磁記錄裝置中,首先確定設置在凸緣38上的垂直磁記錄媒體21表面上的主信息載體22的位置。接著,通過凸緣38上排氣管39連接的排氣裝置40,將垂直磁記錄媒體21與主信息載體22之間的空氣從垂直磁記錄媒體21的中心孔41排出。由此,在垂直磁記錄媒體21與主信息載體22之間形成負壓狀態,二者因此緊密貼合。還有,圖12中,37表示用以向主信息載體22提供外加磁場25的復制磁頭。
復制磁頭37設置成緊靠主信息載體22的背面,跟主信息載體22背面保持一定距離,同時可相對主信息載體22移動。這樣就可以將復制記錄所必需的外加磁場提供給主信息載體22的必要區域。
圖13給出了圖12所示的磁記錄裝置上的復制磁頭37附近的結構放大圖。圖13中所示的復制磁頭37a為采用永久磁鐵塊的結構。永久磁鐵塊構成的復制磁頭37a在主信息載體22的強磁性薄膜23膜的面內方向上施加外加磁場25作用,如箭頭42所示,在與主信息載體22相對的面平行的方向上進行磁化。在圖13的結構中,讓復制磁頭37a相對垂直磁記錄媒體21盤片中心回轉,即可將復制記錄所需的外加磁場傳遞給整個楔形區34。還有,所說的楔形區34,就是強磁性薄膜23圖形形成的區域。
圖14給出了圖12所示的磁記錄裝置上的復制磁頭37附近的另一結構的放大圖。圖14所示的復制磁頭37b由強磁性材料的第一磁心43與第二磁心44組成的環狀結構,并且第一磁心43由其上設有線圈45的電磁鐵構成。復制磁頭37b中,為了將外加磁場25施加到與主信息載體22另一面上的主信息載體22的強磁性薄膜23的膜的面內方向上,在第一磁心43與第二磁心44之間設有間隙。在圖14的結構中,讓復制磁頭37b相對垂直磁記錄媒體21的磁盤中心回轉,即可將復制記錄所需的外加磁場傳遞給整個楔形區34。
下面,結合若干具體實施例,就采用本實施例的磁記錄方法時磁記錄裝置的復制磁頭的動作條件進行說明。
首先,說明裝有圖13所示的永久磁鐵塊型復制磁頭37a的磁記錄裝置上的復制磁頭的動作。圖15B與圖15C、圖16B與圖16C以及圖17B與圖17C顯示用磁記錄裝置在垂直磁記錄媒體上進行預格式化記錄時的垂直磁記錄媒體、主信息載體與復制磁頭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它們是沿圖15A、圖16A與圖17A所示的主信息載體22表面的虛線MM’剖切的截面圖。
進行預格式化記錄時,如圖17B所示,復制磁頭37a跟主信息載體22的背面保持一定距離,并相對主信息載體22在箭頭46方向上移動。當將復制記錄所需的外加磁場傳遞給主信息載體22的全部楔形區34時,預格式化記錄過程就告完成,復制磁頭37a即離開主信息載體到遠處被隔離。
在圖17C表示了,讓復制磁頭37a在相對主信息載體22表面垂直的方向(圖17C中箭頭47所示的方向)移動,離開主信息載體22在遠處被隔離的狀況。這時,如圖17C所示,復制磁頭37a處于相對主信息載體22的楔形區34的位置,如果復制磁頭37a進行隔離動作,通過復制磁頭37a的漏磁通26的分布,將楔形區34內的強磁性薄膜23在垂直膜面的方向上磁化,結果,將垂直磁記錄媒體21上記錄的記錄磁化圖形消磁或者減磁,這樣很不理想。
為了防止出現上述情況,適當地完成預格式化記錄的結束動作,最好讓復制磁頭37a處在跟未形成強磁性薄膜23圖形的楔間區35相對的位置時,進行離開主信息載體22的隔離動作。圖15C所示的就是這種理想的狀況。在圖15C中,復制磁頭37a處在跟未形成強磁性薄膜23圖形的楔間區35相對的位置,因此,當復制磁頭37a相對主信息載體22的表面垂直方向(箭頭47所示方向)移動、完成隔離動作時,不致發生上述的將記錄磁化圖形消磁或減磁的現象。
由于磁復制裝置結構上的、特別是其機械構件配置上的原因,會存在難以讓復制磁頭37a在相對主信息載體22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動的情況。這種場合,只要復制磁頭37a的隔離動作在相對于未形成強磁性薄膜23圖形的楔間區35的位置上進行就可以;如可按圖16C所示,讓復制磁頭37a在相對主信息載體22表面平行的方向(圖16C中箭頭47所示的方向)移動,完成隔離動作。
圖16B與圖16C所示的主信息載體22中,未形成強磁性薄膜的圖形的楔間區35具有相對楔形區34凹陷的形狀。現參照圖12說明,在用以實施本實施例的磁記錄方法的磁記錄裝置中,通過排氣裝置40將垂直磁記錄媒體21與主信息載體22之間的空氣經垂直磁記錄媒體21的中心孔41排出,使二者因負壓而貼緊。通過形成圖16B等所示的相對楔形區34凹陷的楔間區35,可以充分保證垂直磁記錄媒體21與主信息載體22之間的空氣排出通路。由此,可以使垂直磁記錄媒體21與主信息載體22之間的負壓狀態較為完好并容易實現。
還有,復制磁頭37a離開主信息載體22的隔離動作,可以如圖15C所示在相對主信息載體22表面的垂直方向進行,或如圖16C所示在平行方向進行,這跟楔間區35是否為凹陷形狀無關,可以根據磁記錄裝置結構選擇任何適當的組合。
接著,參照圖18A~圖18C說明用設有(圖14所示的)環形復制磁頭37b的磁記錄裝置,進行垂直磁記錄媒體21上的預格式化記錄時,復制磁頭37b的動作。圖18B和圖18C是沿圖18A所示的主信息載體22表面上所示的折線MM’剖切的剖面圖。
進行預格式化記錄時,如圖18B所示,在跟主信息載體22的背面保持一定間距的同時,讓復制磁頭37b相對主信息載體22在箭頭46的方向移動。在此過程中,復制磁頭37b的線圈45被施加適當的電流,以給主信息載體22提供適當的外加磁場。當復制記錄所需的外加磁場已傳遞給所有楔形區34的時候,預格式化記錄便告完成,這時,復制磁頭37b離開主信息載體22移至遠處隔離。
在這種復制磁頭37b的場合,通過斷開線圈電流,即可中斷給主信息載體22的外加磁場。因此,如果在復制磁頭37b進行離開主信息載體22的隔離動作之前將線圈電流斷開,即使復制磁頭37b處于相對主信息載體22上的楔形區34的位置(如圖18C所示),也不用擔心記錄的記錄磁化圖形被消磁或減磁,這樣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圖18示出了在與主信息載體22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隔離復制磁頭37b的狀況,但在與上述的表明平行的方向上進行隔離也同樣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接著,對圖19A~圖19C示出的本實施例的又一種磁記錄方法進行說明。圖19B與圖19C為沿圖19A所示主信息載體22表面上的虛線MM’的截面圖。
圖19B所示的復制磁頭37c為跟圖18B等中示出的復制磁頭37b相同類型的環形磁頭,只是二者的結構有差別復制磁頭37b上帶有線圈45,而復制磁頭37c則由磁心43與磁心44以及夾在它們之間的永久磁鐵塊49構成。換言之,在使用復制磁頭37c時,給主信息載體22提供外加磁場的漏磁通26不是通過線圈電流激勵磁心產生,而是通過在環形磁心的磁路方向(圖19B中箭頭42的方向)進行磁化的永久磁鐵塊49的殘留磁化。
因此,如圖18C所示,在復制磁頭進行離開主信息載體表面的隔離動作之前,不能通過斷開線圈的電流來中斷給主信息載體22的施加外加磁場。所以,復制磁頭37c的隔離動作必須跟圖15C與圖16C所示的相同,在相對于未形成強磁性薄膜23圖形的楔間區35的位置進行。
但是,跟圖13所示的永久磁鐵塊型的復制磁頭37a相比,圖19B等所示的環形復制磁頭37c的結構占有較大的體積。因此,即使復制磁頭37c位于未形成強磁性薄膜23圖形的楔間區35,也難以做到完全不對鄰接的楔形區34有磁化作用。
這種場合,也可以采用如圖19A所示的、在主信息載體22的1周即360度上每隔一定的角度設置多個楔形區34中欠缺1個或2個楔形區的結構。由此,在磁盤的1周中,至少有一個跟復制磁頭37c相比足夠大的位置可設為楔間區35’。
換言之,如果復制磁頭37c在相對這個大面積的楔間區35’的位置進行離開主信息載體22的隔離動作,就能夠不對鄰接的楔形區34施加外加磁場作用,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還有,一般來說,主信息載體22上的楔形區34的數量,就磁記錄重現裝置所要求的磁頭定位精度而言,大多數場合都有相當的冗余度;多數情況下,即使磁盤1周中欠缺1個或2個,所要求的伺服跟蹤性能都可以毫無障礙地實現。另外,將用圖19A所示的主信息載體22預格式化記錄的垂直磁記錄媒體21裝于磁記錄重現裝置后,該裝置可通過磁記錄重現裝置的磁頭,參照磁記錄媒體21上的其他磁化圖形,追加記錄欠缺楔形區所對應的磁化圖形。
圖19C顯示了,復制磁頭37c在與主信息載體22表面垂直的方向(箭頭47所示方向)上移動,進行隔離動作的狀況。但是,如果復制磁頭37c處于相對楔間區35/35’的位置,如圖20C所示,也可讓它在與主信息載體22的表面平行的方向(圖20C中箭頭所示方向)上移動來進行隔離動作。
另外,如圖19B與圖19C所示,為了確保垂直磁記錄媒體21與主信息載體22之間的空氣通路,采用楔間區35相對楔形區34凹陷的主信息載體22;圖20B與圖20C給出的示例,為楔間區35跟楔形區34在一個面上形成的主信息載體22。但是,復制磁頭37c的隔離動作,關于是在與主信息載體表面垂直的方向上進行還是在平行的方向上進行,跟楔間區35的結構是否凹陷沒有關系,可根據磁記錄裝置的結構選擇任何組合方式。
以上,描述了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可以應用于各種各樣的實施方案,并不受此實施例的限定。例如,雖然本實施例的說明中主要舉了在硬盤驅動器等上的垂直磁記錄媒體中的用例,但本發明并不受此限制,同樣可以應用于軟磁盤、磁卡與磁帶等垂直磁記錄媒體,并且可以取得跟上述例子相同的效果。
另外,關于垂直磁記錄媒體上所記錄的信息信號,例舉了跟蹤用伺服信號、地址信息信號與重現時鐘信號等預格式化信號,但是可用于本發明的信息信號,并不以上述例子為限。例如,采用本發明記錄各種各樣的數據信號與視頻、音頻信號,從原理上說也是可行的。這種場合,通過采用本發明的主信息載體向垂直磁記錄媒體進行記錄的磁記錄方法,就可大量復制軟件記錄媒體,以低廉的價格供應市場。
工業上的應用可能性如上所述,可以用主信息載體在面內磁記錄媒體上進行信息信號的靜態的總括面記錄,并且通過對主信息載體上的強磁性薄膜圖形的配置進行修正,可以將更接近設計值的、所要求的磁化圖形記錄在磁記錄媒體上。由此,可提供不產生重現信號誤差的磁記錄媒體。結果,在采用靜態總括面記錄的預格式化技術中,有可能進一步促進涉及磁記錄媒體所記錄信號質量的高性能化。
另外,采用主信息載體進行信息信號的靜態總括面記錄時,可實現更佳的記錄性能,從而提供可獲得具有更高質量重現信號的磁記錄媒體。
權利要求
1.一種主信息載體,其基體表面有依據信息信號形成的強磁性膜排列,通過將它跟面內磁記錄媒體對置施加磁場作用,在所述面內磁記錄媒體上形成跟所述強磁性膜排列對應的磁化圖形;其特征在于各強磁性膜的長度大于應由該強磁性膜在所述面內磁記錄媒體上形成的磁化圖形的磁化過渡區的間距。
2.一種主信息載體,其基體表面有依據信息信號形成的強磁性膜排列,通過將它跟面內磁記錄媒體對置施加磁場作用,在所述面內磁記錄媒體上形成跟所述強磁性膜排列對應的磁化圖形;其特征在于鄰接的強磁性膜之間的距離小于應由各強磁性膜在所述面內磁記錄媒體上形成的磁化圖形的磁化過渡區的間距。
3.一種磁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的主信息載體跟面內磁記錄媒體相疊合;通過施加磁場作用,在所述面內磁記錄媒體上預格式化記錄跟所述主信息載體的強磁性膜排列對應的磁化圖形。
4.權利要求3的磁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所述主信息載體跟所述面內磁記錄媒體相疊合前,先以跟所述磁場相反的極性對該面內磁記錄媒體進行直流消磁處理。
5.一種磁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這樣的過程,通過將其基體表面依據信息信號形成強磁性膜排列的主信息載體跟垂直磁記錄媒體的表面對置來施加磁場作用,在所述垂直磁記錄媒體的磁性層內預格式化記錄跟所述強磁性膜排列對應的磁化圖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場作用在跟所述強磁性膜與所述磁性層表面平行的方向上。
6.權利要求5的磁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信息載體跟所述垂直磁記錄媒體的表面對置前,預先通過交流消磁與熱消磁中至少一種方法將所述磁性層的磁化狀態消磁至中性點。
7.權利要求5的磁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信息載體跟垂直磁記錄媒體的表面對置前,先通過交流消磁在所述垂直磁記錄媒體的磁性層中形成跟所述磁場極性相反的初期磁化狀態。
8.權利要求5~7中任一項的磁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強磁性膜的膜厚為該強磁性膜的長度之最小值以下。
9.權利要求5~8中任一項的磁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場通過在所述主信息載體的背面一側設置的復制磁頭提供;在所述主信息載體的表面與所述垂直磁記錄媒體的表面對置的狀態下,通過在使所述復制磁頭跟主信息載體的背面保持一定距離的同時,使之相對于主信息載體移動來提供所述磁場;在跟未形成所述強磁性膜的區域對應的位置上,讓所述復制磁頭從所述主信息載體離開而被隔離。
10.權利要求9的磁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復制磁頭從所述主信息載體離開而被隔離時,讓該復制磁頭相對于所述主信息載體表面垂直移動。
11.權利要求9的磁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復制磁頭從所述主信息載體離開而被隔離時,讓該復制磁頭相對于所述主信息載體表面平行移動。
12.權利要求5~8中任一項的磁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場通過在所述主信息載體的背面一側設置的帶電磁鐵復制磁頭提供;在所述主信息載體的表面與所述垂直磁記錄媒體的表面對置的狀態下,通過在使所述復制磁頭跟主信息載體的背面保持一定距離的同時,使之相對于主信息載體移動來提供所述磁場;在供給所述復制磁頭電磁鐵的電流被斷開后,讓該復制磁頭從所述主信息載體離開而被隔離。
13.權利要求5~12中任一項的磁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信息載體的表面有其上形成所述強磁性膜的脊面部分和較所述脊面部低的凹陷部分;施加所述磁場作用時,從跟所述主信息載體疊合的所述垂直磁記錄媒體的中心排氣,通過讓所述垂直磁記錄媒體與所述主信息載體的凹陷部分之間形成的空間發生氣流,使所述主信息載體跟所述垂直磁記錄媒體緊密貼合。
全文摘要
一種用以制造經預格式化記錄的磁記錄媒體的母信息載體,所預格式化記錄的是可消除引起重現波形脈沖時移的重現信號檢測誤差的信息信號。母信息載體1上設有其排列圖形依據信息信號確定的強磁性薄膜3,通過跟磁性記錄媒體2對置施加磁場4的作用,在所述磁性記錄媒體2上形成其圖形跟強磁性薄膜3的排列圖形對應的磁化狀態4。各強磁性薄膜3的圖形長度A,等于應在所述磁記錄媒體2上形成的磁化狀態4的磁化過渡區的間距a加上修正量α。
文檔編號G11B5/596GK1365490SQ01800688
公開日2002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01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00年3月31日
發明者石田達朗, 宮田敬三, 古村展之, 伴泰明, 浜田泰三, 橋秀幸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