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記錄媒體、光記錄媒體生產設備及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記錄媒體如DVD(數字視盤),更具體地說,涉及其中曲折地形成記錄軌跡的光記錄媒體。
先有技術的描述近年來,廣泛地使用DVD作為大容量的光信息記錄媒體。除只讀DVD(DVD-ROM)之外,正在制定能記錄和再現記錄信息的DVD-RW(可再記錄DVD)的標準。按照DVD-RW標準在光盤上以預定圖案形成作為記錄軌跡的紋跡。將紋跡曲折地形成為波動的,并且在記錄時抽取具有恒定頻率的波動信號以便能夠作為與DVD-RW的旋轉同步的參考信號。
同時,由于在DVD-RW上記錄是可能的,所以可以把例如記錄在DVD-ROM上的各種內容的數據非法拷貝到DVD-RW上。諸如圖像和音樂的內容一般受到其版權保護,要求通過某種方法防止在DVD-RW上的非法拷貝并且有效地保護版權。
因此,在DVD-RW(1.0版)的標準中,定義了防止非法拷貝的措施,即,把預定數據事先以浮雕坑點串(相坑點串)的形式嵌入對應于記錄再現控制數據等的DVD-ROM的記錄區的DVD-RW的區域內。結果,即使在這個區域蓋寫其他再現控制數據,蓋寫數據的再現信號干擾浮雕坑點串的再現信號、以致于不能讀出,因此基本上不能蓋寫其他再現控制數據。
但是,因為嵌入浮雕坑點串的區域與間歇地形成紋跡的區域相等,所以從這個區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低于從記錄了記錄數據的連續紋跡的區域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因此不能穩定地執行DVD-RW的同步檢測。
發明概述本發明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能夠根據紋跡的擺動總是把波動信號維持在恒定電平、并且實現穩定的同步控制的光信息記錄媒體。
可通過其上能以光學方式記錄記錄信息的本發明的光記錄媒體來達到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光記錄媒體設置有第一區,其中在曲折形成的紋跡上記錄記錄信息以便抽取波動信號;第二區,其中曲折地安排了與記錄信息的再現控制所需的控制數據對應的相坑點串,所述相坑點串具有坑點深度,所以它使控制數據能被讀出并且防止讀取在相坑點串上蓋寫的其他數據;第三區,其中曲折地安排了對應于預定數據的相坑點串,所述相坑點串具有坑點深度,所以它使包括代表在所述光記錄媒體上記錄位置的地址信息的預坑點(pre-pits)能被讀出,并且防止讀取在所述相坑點串上蓋寫的其他數據。另外,這樣設置所述第二區的曲折幅度與所述第三區的曲折幅度,使得從所述各區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約等于從所述第一區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
按照本發明,通過使用光記錄媒體,在所述第一區上記錄記錄信息并且在所述第二和第三區上形成多個相坑點以便防止非法拷貝。此時,由于各個區具有波動形式,可以抽取波動信號。在第二和第三區,甚至在坑點深度互不相同的情況下,由于適當地設置了波動幅度,所以可以獲得基本上等于作為基準的第一區的情況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因此,在光記錄媒體的不同區上,能把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總保持恒定,所以可實現準確的同步控制。
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中,至少在所述第一區和所述第三區上形成預坑點。
按照這個方面,在除第二區以外的區上形成預坑點。因此,甚至在把第二區和第三區上的相坑點做成具有不同的坑點深度時,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可如上所述保持相等。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這樣設置所述第三區上的坑點深度,使得它等于所述第二區的紋跡的深度。
按照本發明,第一區上的紋跡的深度等于第三區的坑點深度。因此,來自第一區和第三區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可如上所述僅通過改變波動幅度而保持相等。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區上,把紋跡的深度設置為30nm(納米),在所述第二區上,把所述坑點深度設置為80nm、坑點串的平均占空設置為約50%、并且把曲折幅度設置為約等于所述第一區的曲折幅度的2.7倍,而在第三區上,把所述坑點深度設置為30nm、坑點串的平均占空設置為約80%、并且把曲折幅度設置為約等于所述第一區的曲折幅度的1.3倍。
按照本發明,可給定適當的設計條件,尤其是在使用DVD-RW的情況下。
在本發明的又一方面,這樣設置所述第三區的曲折幅度以便等于所述第一區的曲折幅度。
按照本發明,第一區的波動幅度等于第三區的波動幅度。因此,如上所述僅通過改變第一區上的紋跡的深度和第三區的坑點深度,可保持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相等。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區上,把紋跡的深度設置為30nm(納米),在所述第二區上,把所述坑點深度設置為80nm、坑點串的平均占空設置為約50%、并且把曲折幅度設成約等于所述第一區的曲折幅度的2.7倍,而在所述第三區上,把所述坑點深度設置為50nm、坑點串的平均占空設置為約80%、并且把曲折幅度設置為與所述第一區的相等。
按照本發明,可給定適當的設計條件,尤其是在使用DVD-RW的情況下。
可通過本發明的用于生產光記錄媒體的光記錄媒體生產設備來達到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可以使用光盤母版以光學方式把記錄信息記錄在所述光記錄媒體上。所述設備配備有第一區形成裝置,它使用由波動信號調制的光束、在所述光盤母版上曲折地刻出紋跡,以便形成在其上記錄記錄信息的第一區;第二區形成裝置,它使用由波動信號調制的光束、在光盤母版上曲折地刻出與所述記錄信息的再現控制所需的控制數據對應的相坑點串,以便形成使控制數據能讀取并且防止讀取蓋寫在相坑點串上的其他數據的坑點深度,并且形成第二區;以及第三區形成裝置,它使用由波動信號調制的光束、在所述光盤母版上曲折地刻出對應于預定數據的相坑點串、以便形成使包括代表在所述光記錄媒體上的記錄位置的地址信息的預坑點能被讀取并且防止讀取在所述相坑點串上蓋寫的其他數據的坑點深度,并且形成第三區。另外,在所述第二區形成裝置和所述第三區形成裝置中,這樣設置由波動信號引起的光束調制深度,使得在從使用所述光盤母版生產的光記錄媒體再現的時候,從所述各區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約等于從所述第一區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
按照本發明,在用來生產光記錄媒體的光盤母版上形成刻有紋跡的第一區和形成多個相坑點的第二區和第三區。其時,因為用于形成各個區的光束是用波動信號調制的,所以形成波動圖形。在第二區和第三區上,即使在刻出的坑點深度不同的情況下,由于適當地設置了調制深度,所以能以與作為基準的第一區近似相同的波動幅度形成坑點。因而,在利用壓模生產的光記錄媒體上,來自不同區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可總是保持恒定,使得能實現準確的同步控制。
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第一區形成裝置和所述第三區形成裝置形成預坑點。
按照這一方面,在第一和第三區上形成預坑點。因而,甚至在第二和第三區上的相坑點按照預坑點的存在/不存在而形成不同坑點深度的情況下,在如上所述利用壓模生產的光記錄媒體中,來自不同區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能總保持恒定。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可通過本發明的光記錄媒體生產方法來實現,所述方法用于生產在其上可使用光盤母版以光學方式記錄記錄信息的光記錄媒體。所述方法具有第一區形成工序,它使用由波動信號調制的光束,在所述光盤母版上曲折地刻出紋跡,以便形成其上記錄記錄信息的第一區;第二區形成工序,它使用由波動信號調制的光束,在光盤母版上曲折地刻出與記錄信息的再現控制所需的控制數據對應的相坑點串,以便形成使控制數據能讀取并且防止讀取蓋寫在相坑點串上的其他數據的坑點深度,并且形成第二區;以及第三區形成工序,它使用由波動信號調制的光束,在所述光盤母版上曲折地刻出對應于預定數據的相坑點串,以便形成使包括代表在所述光記錄媒體上的記錄位置的地址信息的預坑點能被讀取并且防止讀取在所述相坑點串上蓋寫的其他數據的坑點深度,并且形成第三區。另外,在第二區形成工序和第三區形成步驟中,這樣設置由波動信號引起的光束調制深度,使得從所述各區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約等于從所述第一區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
按照本發明,在用來生產光記錄媒體的光盤母版上形成刻有紋跡的第一區和形成多個相坑點的第二區和第三區。其時,因為用于形成各個區的光束是用波動信號調制的,所以形成波動圖形。在第二區和第三區上,即使在刻出的坑點深度不同的情況下,由于適當地設置了調制深度,能以與作為基準的第一區大致相同的波動幅度形成坑點。因而,在利用壓模生產的光記錄媒體上,來自不同區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可總是保持恒定,使得能實現準確的同步控制。
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第一區形成工序和第三區形成工序形成預坑點。
按照這一方面,在第一和第三區上形成預坑點。因而,甚至在把第二和第三區上的相坑點按照預坑點的存在/不存在而做成具有不同坑點深度的情況下,在如上所述通過使用壓模生產的光記錄媒體中,來自不同區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能總保持恒定。
最佳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下面將參照
圖1至14說明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這里,將給出關于在把本發明應用于DVD-RW作為其上可記錄記錄信息的光記錄媒體的情況下的實施例的說明。
圖1是按照實施例的DVD-RW的平面圖和DVD-RW裝運(shipment)時的平面圖。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DVD-RW 1中,把用于固定至用于裝運時把記錄信息記錄在DVD-RW 1上的信息記錄設備(未示出)的主軸電動機的定位孔CH做在其中心。而且,在DVD-RW 1中,同心地形成第二區(再現專用區RA)和第三區(不可能區UA),其中在所述第二區中嵌入與記錄信息的再現控制所需的控制數據對應的浮雕坑點串,在所述第三區中嵌入與預定數據對應的浮雕坑點串。按照實施例,可從再現專用區RA上的浮雕坑點串中讀出控制數據,而不能從不可能區UA上的浮雕坑點串中讀出預定數據。如上所述,再現專用區RA和不可能區UA是DVD-RW 1上的區,它們對應于DVD-ROM中再現控制信息等的記錄區,并且防止在DVD-RW 1上非法拷貝,并且它們是不能蓋寫另外的控制數據的區。
在信息記錄設備中把記錄信息記錄到DVD-RW 1上的情況下,在首先執行初始化處理之后,在DVD-RW 1上從內周邊接連地形成控制信息區RI、引入區LI和作為本發明的第一區的記錄區DA,如圖1中虛線所示。
在初始化時,把用于在DVD-RW 1上記錄記錄信息和從DVD-RW1上再現記錄信息的控制信息記錄在控制信息區RI上。具體的控制信息的實例包括用于記錄和再現的光束的強度的設置信息,以及用于記錄的記錄控制信息。在初始化時,在引入區LI上記錄表示記錄和再現開始的開始信息。記錄區DA是用于在DVD-RW 1上實際記錄諸如各種內容的記錄信息的區。在圖1中,用實線表示在臨近裝運時已經形成的再現專用區RA和不可能區UA的分界線,用虛線表示要在初始化之后形成的控制信息區RI、引入區LI和記錄區DA的分界線。
在完成DVD-RW 1上的初始化過程時,在引入區LI中包括再現專用區RA和不可能區UA。而且,當完成在整個DVD-RW 1上的記錄信息的記錄時,在記錄區DA的最外邊緣部分形成其中結束信息表示記錄完成的導出區。
圖2是表示形成稍后提到的預坑點的DVD-RW 1的結構的橫剖視圖。圖2A是表示在記錄區DA上的DVD-RW 1的結構的透視圖,而圖2B是從圖2A中箭頭的方向看紋跡的橫剖視圖。
在DVD-RW 1中,在裝運時,在除再現專用區RA以外的區中在紋間表面軌道3上形成預坑點4。在預坑點4上,當在DVD-RW 1上記錄時,記錄表示記錄位置的地址信息作為預信息。
另外,DVD-RW 1上的紋跡2是波動的,使得在裝運時產生用于整個記錄操作的同步控制如旋轉控制的波動信號。也就是說,事先在DVD-RW 1上形成以恒定周期波動的紋跡2。
在圖2A和2B中,DVD-RW 1是具有包含相變薄膜的記錄層11的相變型光盤,在襯底9上交替形成作為記錄軌道的紋跡2和與紋跡2相鄰、作為引導軌道的紋間表面軌道3。在再現或記錄時,把波長為650nm的光束B照射到紋跡2上,并且可通過紋間表面軌道3的作用把光束B引導到紋跡2上。
如圖2B所示,紋跡2具有這樣的橫剖結構,樹脂層9A、反射層6、保護層8、記錄層11、保護層5和光致抗蝕劑7以這樣的次序層疊在襯底9上。這樣設置保護層5和8使得記錄層11夾于其間,而且他們保護記錄層11。反射層6反射照射的光束B。設置光致抗蝕劑7和樹脂層9A以便保護上述各層,與外部空氣等隔離。
此時,紋跡2的深度在記錄層11的位置不少于20nm且不大于35nm,并且相鄰兩個紋跡2的中心線之間的間隔為0.74μm。
同時,如上所述,在裝運階段,在紋間表面軌道3上形成對應于預信息的預坑點4。當信息記錄設備把記錄信息記錄在DVD-RW 1上時,檢測預坑點4以便以下面提到的方式獲得以前記錄的預信息。根據預信息設置光束B的最佳輸出等,以便根據作為預信息的地址信息將其記錄在記錄信息的預定記錄位置。
另外,如圖2A中所示,曲折地形成紋跡2使得它是波動的。根據紋跡2的波動抽取的波動信號是相對較低頻率的周期信號(具體來說,140kHz)。而且,因為作為紋跡2的波動幅度的波動幅度保持恒定,所以抽取的波動信號的電平也是恒定的。當信息記錄設備把記錄信息記錄在DVD-RW 1上時,從紋跡2的檢測信號中抽取波動信號。把這種波動信號用作同步基準,以便控制DVD-RW 1的整個操作。
這里,如圖2A中所示,當在DVD-RW 1上記錄記錄信息時,發出光束B以便它沿著紋跡2的中心,并且在紋跡2上以預定圖案形成相變坑點,以便記錄記錄信息。
此時,如圖2A中所示設置由光束B形成的光點SP的大小,以便光點SP照射在紋跡2上并且光點SP的一部分能照射在紋間表面軌道3上。按照推挽方法(使用被平行于DVD-RW 1的旋轉方向的分割線分開的光檢測器的徑向推挽方法),使用光點SP的反射光并且檢測預坑點4的預信息。用于讓光束B沿著紋跡2的跟蹤伺服控制也是由推挽方法來進行的。
接著,下面將參照圖3和圖4說明在DVD-RW 1上形成的再現專用區RA的結構。圖3是表示在再現專用區RA和不可能區UA之間的邊界附近的結構的放大平面圖。圖4A是沿圖3的線A-A’剖開的再現專用區RA的橫剖視圖,而圖4B是沿圖3的線B-B’剖開的再現專用區RA的橫剖視圖。這里,圖4A是對應于圖2A的橫剖視圖,而圖4B是對應于圖2B的橫剖視圖。
在再現專用區RA時,沒有形成圖2中所示的連續紋跡2和紋間表面軌道3。同時,如圖3中所示,在再現專用區RA上以浮雕坑點串的形式形成多個相坑點PI、作為用于再現DVD-RW 1的再現控制信息。當光束B射到坑點上時,反射光的電平由于相坑點PI引起的衍射而改變,以便區分有或沒有相坑點PI,并且可以檢測再現控制信息等。
如圖3中所示,由于形成于再現專用區RA上的相坑點PI,沿著中心線CL間歇地布置的坑點串被曲折地排列,并且它們以恒定周期波動。把相坑點PI的坑點串曲折的周期設置成類似于圖2中所示紋跡2的波動周期。而且,如稍后提到的,考慮到波動信號的電平,適當地設置相坑點PI的坑點串的波動幅度。在掃描再現專用區RA上的相坑點PI的坑點串的情況下,可以抽取波動信號。
這里,把再現專用區RA上的相坑點PI的深度設置在記錄層11的位置上60nm至90nm的范圍內,使得能讀取控制數據并且防止讀取在相坑點串上蓋寫的其他控制數據。另外,把DVD-RW 1的徑向上的相鄰相坑點PI的中心線的間隔設置為0.74μm,類似于紋跡2的情況。在本實施例中,適當地設置相坑點PI的深度,以便基于再現專用區RA上的相坑點PI的坑點串的波動信號的電平變得與基于紋跡2的波動的波動信號的電平類似,稍后將涉及到細節。
這里,再現專用區RA上未形成相坑點PI的部分完全是平面,如圖4B中所示。
另外,在再現專用區RA上未形成預坑點4。這是因為,如稍后提到的,相坑點PI和預坑點4是這樣形成的、使得它們具有同樣的深度,因此當在一個區上它們都存在時,它們互相光學干擾并且檢測它們是困難的。
接著,將參照圖3說明形成于DVD-RW 1上的不可能區UA的結構。如圖3中所示,在不可能區UA上未形成連續的紋跡2和紋間表面軌道3,類似于再現專用區RA。同時,在不可能區UA上以浮雕坑點串的形式形成多個相坑點PI’,并且他們對應于調制的預定數據8-16。而且,相坑點PI’的坑點串是波動的。
這里,不可能區UA上的相坑點PI’的深度設置為在記錄層11的位置不小于20nm且不大于35nm,使得可以讀取預坑點4并且防止讀取蓋寫在相坑點串上的其他控制數據。在光束射到具有這樣的結構的不可能區UA上的記錄層11上而使得形成相變坑點時,由于在相變坑點上的相坑點PI’的干擾,無法檢測相變坑點的內容。
這里,通過預坑點4在不可能區UA上記錄地址信息。因此,在記錄時,按照DVD-RW 1的旋轉,在用于記錄的光束B到達記錄區DA以前,可以在信息記錄設備中知道DVD-RW 1上的記錄位置。
接著,下面將參照圖5說明按照本實施例的DVD-RW 1的記錄格式。圖5是表示在形成引入區LI和記錄區DA之后DVD-RW 1的記錄格式的一部分的示意圖。
如圖5中所示,在執行了上面提到的初始化過程之后,在引入區LI上從其內周邊依次形成初始區IZ、參考代碼區RZ、第一緩沖區B1、再現專用區RA、不可能區UA和第二緩沖區B2。在初始區IZ、第一緩沖區B1、第二緩沖區B2的所有坑點串上記錄零數據。而且,在參考代碼區RZ上記錄包括開始信息等的參考代碼。
如圖5的左邊所示,設置預坑點4上的地址信息,使得初始區IZ、參考代碼區RZ和第一緩沖區B1的地址信息從內周邊起連續地增加。相反,設置預坑點4上的地址信息,使得不可能區UA和第二緩沖區B2的地址信息從記錄區DA的最里邊的部分(第二緩沖區B2的最外圍部分)連續減小。如上文提到的,因為沒有把地址信息設置在未形成預坑點4的再現專用區RA上,所以在再現專用區RA之前或之后斷續地設置地址信息。
同時,如圖5右邊所示設置對應于DVD格式的扇區號。也就是說,在裝運時,通過相坑點PI事先把扇區號記錄在再現專用區RA上。相反,在除再現專用區RA和不可能區UA之外的引入區LI上設置在初始化后連續排列的扇區號。此時,在不可能區UA上設置扇區號,使得在其最里邊部分和最外邊部分之間扇區號連續變化。
接著,將參照圖6說明相坑點PI的深度與再現專用區RA上的光學特性之間的關系。圖6表示再現專用區RA的相坑點PI的深度與從相坑點PI檢測到的檢測信號的輸出電平以及基于推挽方法的跟蹤誤差信號的輸出電平之間關系的實驗結果。
如上所提到的,為了檢測通過相坑點記錄的扇區信息等,同時在再現專用區RA上進行精確的跟蹤伺服控制,必須檢測到具有令人滿意的輸出電平的檢測信號和跟蹤誤差信號。在圖6中,為了把檢測信號和跟蹤誤差信號的輸出電平設置在允許的范圍內,必須把相坑點PI的深度設置成不小于60nm且不大于90nm(圖6中的B區)。另外,當把相坑點PI的深度設置得不小于70nm且不大于80nm(圖6中的A區)時,檢測信號和跟蹤誤差信號的輸出電平可進一步得到優化。
接著,將參照圖7說明用于生產具有上述結構的DVD-RW 1的刻錄裝置S。圖7是表示按照本發明的刻錄裝置的簡單結構的方框圖。
如圖7中所示,按照本實施例的刻錄裝置包括紋間表面數據發生器20、并行/串行轉換器21、預格式使用編碼器22、時鐘信號產生部分23、激光產生裝置24、光調制器25、物鏡26、主軸電動機29、旋轉檢測器30、旋轉伺服電路31、饋送單元32、位置檢測器33、饋送伺服電路34、CPU40、紋跡數據發生器50、波動信號發生器51、可變增益放大器52和開關53。
另外,光盤母版包括玻璃襯底27、覆蓋在玻璃襯底27上的光致抗蝕劑(resist)28。光致抗蝕劑28與稍后提到的光束BG和BL接觸,并且形成其形狀對應于光束BG和BL的強度變化的坑點。
在圖7中,紋間表面數據發生器20輸出與借助CPU40控制下在紋間表面軌道3上形成的預坑點4的圖案對應的并行數據。通過并行/串行轉換器21把輸出的并行數據轉換成串行數據。把串行數據輸入預格式化使用編碼器22中,并且根據時鐘信號產生部分23提供的預格式化時鐘信號,產生用于實際形成紋間表面軌道3和光盤母版上的預坑點4的紋間表面數據信號SL,以便將其輸出到光調制器25。
同時,紋跡數據發生器50產生對應于紋跡2或在借助CPU40控制下事先形成的相坑點PI和PI’的圖案的紋跡數據,以便輸出紋跡數據作為對開關53的控制信號。
另外,波動信號發生器51產生用于使紋跡2擺動的波動信號。可變增益放大器52按照基于通過CPU40的控制的預定波動增益、放大波動信號以便將其輸出到開關53。
加了增益的波動信號和大電平被輸入到開關53,并且根據紋跡數據發生器50輸出的紋跡數據執行開關控制。結果,把用于在光盤母版上實際形成紋跡2的格式的紋跡數據信號SG輸出到光調制器25。
激光產生裝置24發出用于形成紋跡的第一光束BG和用于在光盤母版上形成紋間表面軌道3的預坑點4的第二光束BL。光調制器25根據紋跡數據信號SG調制第一光束BG,而根據紋間表面數據信號SL調制第二光束BL。而且,按照通過CPU40的控制,以預定的時序控制激光產生裝置24的激光功率。光束BG和BL經物鏡26聚集在光盤母版上。
此時,主軸電動機29旋轉光盤母版,并且旋轉檢測器30檢測光盤母版的旋轉。結果,旋轉伺服電路31控制光盤母版的旋轉,并且輸出與旋轉同步的旋轉脈沖。
位置檢測器33檢測饋送單元32的位置,并且輸出檢測信號至饋送伺服電路34。饋送伺服電路34根據來自位置檢測器33的檢測信號獲得饋送單元32的位置信息,以便饋送單元32的伺服控制傳輸。
當執行上述操作時,在光盤母版上形成對應螺旋軌跡和浮雕坑點串的凸凹形狀,使得在光盤母版的基礎上形成作為用于生產光盤的修整模(trimming die)的壓模盤。此后,執行使用壓模盤的復制過程,以便批量生產作為本發明的復制盤的DVD-RW 1。
接著,將參照圖8至10中流程圖說明按照本實施例的刻錄裝置中執行的刻錄光盤母版的過程。這里,這個過程主要是通過CPU40按照存儲在存儲裝置(未示出)中的控制程序來執行的。
如圖8中所示,當刻錄裝置的處理過程開始時,可變增益放大器52中的波動增益和激光產生裝置24中的激光功率被初始化(步驟S1)。這里,在以標準波動量形成紋跡2的情況下設置波動增益,并且這樣設置激光功率使得紋跡2的深度變為30nm。
此后,在光盤母版上開始形成紋跡2和紋間表面軌道3的預坑點4(步驟S2)。也就是說,當旋轉伺服電路31和饋送伺服電路34受到控制時,驅動激光產生裝置24以便第一光束BG和第二光束BL開始射在光盤母版上。
參考要記錄在預坑點4上的地址信息,確定是否有光束到達再現專用區RA(步驟S3)。如圖5中所示,當檢測到再現專用區RA的首地址002F20h時,確定光束到達再現專用區RA。作為步驟S3的判斷結果,當光束到達再現專用區RA時(步驟S3;是),執行形成再現專用區RA的處理過程(步驟S4)。
下面將參照圖9說明步驟S4中的具體處理過程。當開始圖9中所示的形成再現專用區RA的處理時,由于如上所提到的,再現專用區RA上不存在預坑點4,所以暫停形成預坑點4。結果,停止通過激光產生裝置24將第二光束BL射在光盤母版上。
接著,這樣設置波動增益,以便與由再現專用區RA上的相坑點PI的坑點串引起的波動幅度一致(步驟S12)。而且,這樣設置激光功率以便與再現專用區RA上的相坑點PI的深度一致(步驟S13)。稍后會提到波動幅度和再現專用區RA上相坑點PI的深度的具體設置。
隨后,把要用相坑點PI記錄在再現專用區RA上的扇區號設置為002F200h(步驟S14)。如圖5中所示,這對應于再現專用區RA的首扇區號。
接著,在再現專用區RA上開始形成相坑點PI(步驟S15)。結果,在再現專用區RA上形成相坑點PI的坑點串,使得它們具有預定的波動幅度和坑點深度。
在步驟S15之后,參考以上扇區號,確定第一光束是否到達不可能區UA(步驟S16)。如圖5中所示,當檢測到對應于不可能區UA上的首地址002FD0h的扇區號時,確定第一光束到達不可能區UA。作為在步驟16的判斷結果,當第一光束BG到達不可能區UA時(步驟S16;是),所述序列轉到圖8中的步驟S5。
接著,如圖8中所示,執行形成不可能區UA的過程(步驟S5)。下面將參照圖10說明在步驟S5中的具體處理。當開始圖10中所示形成不可能區UA的處理時,由于如上面提到的必須在不可能區UA上形成預坑點4,所以把由預坑點4記錄的地址設置為002FD0h。如上面提到的,這與不可能區UA上的首地址對應。
重新開始在步驟S11上暫停的預坑點4的記錄(步驟S22)。此后,由激光產生裝置24把第二光束BL射到光盤母版上。
接著,設置波動增益以便與不可能區UA上的相坑點PI’的坑點串產生的波動幅度一致(步驟S23)。另外,設置激光功率以便與再現專用區RA上相坑點PI’的深度一致(步驟S24)。稍后將提到不可能區UA上的相坑點PI’的波動幅度和深度的具體設置。
接著,開始形成不可能區UA上的相坑點PI’(步驟S25)。結果,在不可能區UA上形成相坑點PI’的坑點串,使得它具有預定的波動幅度和深度,并且形成用于地址信息的預坑點4、使其與所述坑點串相鄰。
在步驟S25之后,參考地址信息,確定光束是否到達第二緩沖區B2(步驟S26)。如圖5中所示,當檢測到第二緩沖區B2的首地址002FE0h時,確定光束到達第二緩沖區B2。作為在步驟S26的判斷結果,當光束到達第二緩沖區B2時(步驟S26;是),所述序列轉到圖8的步驟S6。
接著,如圖8中所示,如上述那樣改變的波動增益和激光功率返回到類似步驟S1的初始設置狀態(步驟S6)。此后,形成帶有標準波動量和30nm深度的紋跡2。
在步驟S6之后,參考地址信息,確定光束是否到達DVD-RW 1的預定的記錄終止位置(步驟S7)。結果,當光束到達記錄終止位置時(步驟S7;是),結束圖8至10的刻錄過程。(具體實例)本實施例將說明有關再現專用區RA和不可能區UA的具體實例。在以下實例中,關于相坑點PI和PI’的坑點串的波動幅度和坑點深度是要適當設置使得再現專用區RA和不可能區UA上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最優化的參數。
首先,下面將參照圖11和12說明關于波動信號的參數和輸出特性的模擬結果。圖11是獲得坑點深度(紋跡深)與基于推挽方法的跟蹤誤差信號的輸出電平之間關系的模擬實例;圖12是獲得波動幅度與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之間關系的模擬實例。
圖11表示形成紋跡2的紋跡部分和包括具有代替紋跡2的80%占空和50%占空的相坑點的兩種坑點串的特性的比較。這里,圖11中的三種特性對應于波動幅度具有恒定值的情況。另外,在圖11中,坐標軸表示跟蹤誤差信號的輸出電平,但由于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與跟蹤誤差信號的輸出電平成比例,所以在圖11中坐標軸表示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的情況下,可獲得類似曲線。
坑點串的占空表示在軌跡方向上形成相坑點部分的長度的比例的平均值。由于記錄扇區信息等的再現專用區RA在坑點排列上沒有自由度,所以把占空大致假定為50%。同時,在不可能區UA上,其中坑點排列是隨機的,所以可把占空調整到某種程度,并且由此假定占空為80%作為更接近紋跡部分的條件。在紋跡部分的情況下,可認為占空是100%。
如從圖11中清楚的,在坑點深度(紋跡深度)相同的情況下,當占空變得更小時,輸出電平變得更小。這是因為相坑點部分減小、使得向射出的光束提供的相變減小。
在圖11中,把紋跡部分的紋跡深度設置為30nm,使得它與標準一致。另外,在再現專用區RA上,把相坑點PI的深度設置為80nm,在基于圖6中所示光學特性的適當范圍內。相反,考慮到預坑點4的檢測性能,必須減小不可能區UA上相坑點PI’的深度。這里,把不可能區UA上的相坑點PI’的深度設置為30nm至50nm。在圖11中,用虛線來表示這些設置的坑點深度(紋跡深度)的位置。
圖12表示在按照上述條件設置坑點深度(紋跡深度)的條件下,當改變波動幅度時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的變化。把不可能區UA上的相坑點PI’的深度設置為30nm的情況對應條件A,而把它設置為50nm的情況對應條件B。
如從圖12中清楚的,波動幅度與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成比例。而且,即使波動幅度相同以便對應于圖11中的特性,各種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也按照以下的次序減小基于條件B、在紋跡部分和不可能區UA上抽取的波動信號;基于條件A、在不可能區UA和再現專用區RA上抽取的波動信號。因此,在本實施例中,這樣調整波動幅度,以便補償圖12中所示條件差異引起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的降低。
下面參照圖13和14根據上述調查說明按照本實施例的DVD-RW的兩個實例。圖13是表示第一實例的結構的示意圖,而圖14是表示第二實例的結構的示意圖。
在圖13和14中所示的兩個實例中,紋跡部分的條件和再現專用區RA的條件是同樣的。也就是說,把紋跡深度設置為30nm,而把波動幅度X設置為作為標準預置的預定量。另外,把再現專用區RA上的相坑點PI的坑點深度設置為80nm,并且在占空為50%的條件下把波動幅度設置為2.7X。
在圖13中所示的第一實例中,把不可能區UA上的相坑點PI’的坑點深度設置為30nm,而在占空為80%的條件下把波動幅度設置為1.3X。此時,如在圖12的下部所示,從紋跡部分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Y類似于從不可能區UA和再現專用區RA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Y。
接著,在圖14中所示的第二實例中,把不可能區UA上的相坑點PI’的坑點深度設置為50nm,而在占空為80%的條件下把波動幅度設置為X。在此情況下,如在圖13的下部所示,從紋跡部分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Y類似于從不可能區UA和再現專用區RA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Y。
在第一和第二實例中,在所有區上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可以是相同的。在第一實施例中,在紋跡部分和不可能區UA上,坑點深度(紋跡深度)一般設置為30nm。同時,在第二實例中,在紋跡部分和不可能區UA上,同樣地設置波動幅度X。
如上面提到的,按照本實施例的DVD-RW 1,甚至在設置了用于防止非法拷貝的再現專用區RA和不可能區UA的情況下,適當地設置諸如坑點深度和波動幅度的條件,則基于各個區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可保持恒定。結果,在使用波動信號控制記錄和再現時可以穩定同步控制。
本發明不限于上面提到的實施例。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把DVD-RW 1用作可以用光學方式記錄記錄信息的光記錄媒體,但是本發明能適用于基于其他格式如DVD-R的光記錄媒體。
另外,按照作為光記錄媒體生產設備的刻錄裝置,借助于不同光束BG和BL在光盤母版上刻錄預坑點4和紋跡2。但是,通過光調制器25使一束光束在光盤的徑向上大大地衍射,使得可以形成預坑點4。另外,按照光記錄媒體生產設備,通過調整光束功率來改變相坑點的深度,但是也可通過控制光調制器25來改變該深度。
在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性的情況下,可以以其他特定形式來實施本發明。因此,所述各實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認為是說明性而非限定性的,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而非由前面的描述指明本發明的范圍,并且在權利要求書的等效的意義和范圍內的所有這些變化都應該是包含于其中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其上可以用光學方式記錄記錄信息的光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記錄媒體包括第一區(DA),其中把記錄信息記錄在紋跡上,所述紋跡是曲折形成的以便抽取波動信號;第二區(RA),其中曲折地設置了與所述記錄信息的再現控制所需的控制數據對應的相坑點串,所述相坑點串具有這樣的坑點深度、使得所述控制數據能被讀出并且防止讀取在所述相坑點串上蓋寫的其他數據;以及第三區(UA),其中曲折地設置了對應于預定數據的相坑點串,所述相坑點串具有這樣的坑點深度、使得包括代表所述光記錄媒體上記錄位置的地址信息的預坑點(pre-pits)能被讀出,并且防止讀取在所述相坑點串上蓋寫的其他數據,其中,這樣設置所述第二區的曲折幅度與所述第三區的曲折幅度,使得從所述各區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約等于從所述第一區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
2.權利要求1的光記錄媒體(1),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第一區和所述第三區上形成預坑點(4)。
3.權利要求2的光記錄媒體(1),其特征在于這樣設置所述第三區上的坑點深度使得其等于所述第二區上的紋跡的深度。
4.權利要求3的光記錄媒體(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區(DA)上,把所述紋跡的深度設置為30nm,在所述第二區(RA)上,把所述坑點深度設置為80nm,所述坑點串的平均占空設置為約50%,并且把所述曲折幅度設置為所述第一區的約2.7倍,以及在所述第三區(UA)上,把所述坑點深度設置為30nm,所述坑點串的平均占空設置為約80%,并且把所述曲折幅度設置為約所述第一區的1.3倍。
5.權利要求2的光記錄媒體(1),其特征在于這樣設置所述第三區的曲折幅度使得其等于所述第一區的曲折幅度。
6.權利要求5的光記錄媒體(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區(DA)上,把所述紋跡的深度設置為30nm,在所述第二區(RA)上,把所述坑點深度設置為80nm,所述坑點串的平均占空設置為約50%,并且把所述曲折幅度設置為所述第一區的約2.7倍,以及在所述第三區(UA)上,把所述坑點深度設置為50nm,把所述坑點串的平均占空設置為約80%,并且把所述曲折幅度設置為與所述第一區的相等。
7.用于生產其上可使用光盤母版以光學方式記錄記錄信息的光記錄媒體(1)的光記錄媒體生產設備(S),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記錄媒體生產設備(S包括第一區形成裝置(24),它使用由波動信號調制的光束(BG,BL)、在所述光盤母版上曲折地刻出紋跡,以便形成其上記錄所述記錄信息的第一區(DA);第二區形成裝置(24),它使用由所述波動信號調制的所述光束(BG,BL)、在所述光盤母版上曲折地刻出與所述記錄信息的再現控制所需的控制數據對應的相坑點串,以便形成使所述控制數據能讀取并且防止讀取蓋寫在所述相坑點串上的其他數據的坑點深度,并且形成第二區(RA);以及第三區形成裝置(24),它使用由所述波動信號調制的光束(BG,BL)、在所述光盤母版上曲折地刻出對應于預定數據的相坑點串,以便形成使包括代表在所述光記錄媒體上的記錄位置的地址信息的預坑點(4)能被讀取并且防止讀取在所述相坑點串上蓋寫的其他數據的坑點深度,并且形成第三區(UA),其中,在所述第二區形成裝置和所述第三區形成裝置中,這樣設置由所述波動信號引起的所述光束的調制深度、使得在從使用所述光盤母版生產的所述光記錄媒體再現的時候,從所述各區抽取的波動信號的所述輸出電平約等于從所述第一區抽取的波動信號的所述輸出電平。
8.權利要求7的光記錄媒體生產設備(S),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區形成裝置和所述第三區形成裝置形成預坑點(4)。
9.一種用于生產在其上可使用光盤母版以光學方式記錄記錄信息的光記錄媒體(1)的光記錄媒體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第一區形成工序,它使用由波動信號調制的光束(BG,BL),在所述光盤母版上曲折地刻出紋跡,以便形成其上記錄所述記錄信息的第一區(DA);第二區形成工序,它使用由所述波動信號調制的所述光束(BG,BL)、在所述光盤母版上曲折地刻出與所述記錄信息的再現控制所需的控制數據對應的相坑點串,以便形成使所述控制數據能讀取并且防止讀取蓋寫在所述相坑點串上的其他數據的坑點深度,并且形成第二區(RA);以及第三區形成工序,它使用由所述波動信號調制的所述光束(BG,BL)、在所述光盤母版上曲折地刻出對應于預定數據的相坑點串,以便形成使包括代表在所述光記錄媒體上的記錄位置的地址信息的預坑點(4)能被讀取并且防止讀取在所述相坑點串上蓋寫的其他數據的坑點深度,并且形成第三區(UA),其中,在所述第二區形成工序和所述第三區形成步驟中,這樣設置由所述波動信號引起的所述光束的調制深度,使得從所述各區抽取的所述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約等于從所述第一區抽取的所述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
10.權利要求9的光記錄媒體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區形成工序和所述第三區形成工序形成預坑點(4)。
全文摘要
在DVD-RW(1)上,在其上記錄記錄信息的紋跡部分上曲折地形成紋跡,并且在防止非法拷貝的不可能區(UA)和再現專用區(RA)上曲折地設置多個相坑點(PI,PI’)的坑點串。在各個區上,按照預定條件設置坑點深度(紋跡深度)、坑點串的占空比和波動幅度,使得在各個區基于波動幅度抽取的波動信號的輸出電平可保持恒定。結果,當在DVD-RW(1)上記錄和從DVD-RW(1)上再現時,能準確地進行同步控制。
文檔編號G11B20/00GK1362707SQ0112307
公開日2002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00年7月25日
發明者山口淳, 加藤正浩, 村松英治, 大島清朗, 田切孝夫 申請人:日本先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