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泥石流監測預警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地質災害安全監測預警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斷線傳感器和無線傳輸技術的預警系統,能夠實時反映泥石流發生情況,及時發出警報信息。
【背景技術】
[0002]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由地質災害引起的事故屢見報端。近10年來,全國由于崩塌、滑坡、泥石流造成有人員死亡已近萬人,平均每年達900多人,在三者中以泥石流造成的人員傷亡為最多,具有分布廣、突發性和破壞性強等特點,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0003]泥石流經常突然爆發,來勢兇猛,沿著陡峻的山溝奔騰而下,山谷猶如雷鳴,可攜帶巨大的石塊,在很短時間內將大量泥沙石塊沖出溝外,破壞性極大,常常給人類生命財產造成巨大危害。在泥石流易發地區建立實用的預警系統極為必要,早一秒預警就多一分安全。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斷線傳感器和無線傳輸技術的泥石流監測預警系統,該系統不僅可以實現泥石流的監測預警,還可有效降低監測成本,有利于普及應用。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采用斷線傳感器和無線傳輸裝置作為前端設備,將其安設在有泥石流安全隱患的山溝中。當泥石流發生時,會觸發斷線傳感器產生開關信號,同時無線傳輸裝置將警報信息立刻發送到下游居民區的遠程警報裝置,隨即發出聲光警報,提醒人員立即撤離。
【附圖說明】
[0006]附圖為本發明的系統示意圖。
[0007]圖中:1、固定鋼纜;2、斷線傳感器;3、無線傳輸裝置;4、遠程警報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08]本系統一般包含系統包括固定鋼纜、斷線傳感器、無線傳輸裝置和遠程警報裝置等部分。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09]1、固定鋼纜
[0010]固定鋼纜[I]包括一條粗的主鋼纜和一條細的副鋼纜。主鋼纜安設在距泥石流溝底一定高度處,此高度為泥石流預警的閾值,兩端固定在側壁上。副鋼纜一端連接斷線傳感器,另一端與主鋼纜中間位置固定。
[0011]2、斷線傳感器
[0012]斷線傳感器[2]是只有在受到一定拉力的情況下才能彈開斷路的一種開關裝置,將其固定安裝在側壁上。當泥石流規模達到主鋼纜高度時,斷線傳感器受到沖擊拉力彈開,產生一個開關信號。主副鋼纜被沖斷后,傳感器仍能留在現場,方便日后回收。為了增加可靠性,本系統采用斷開拉力值為200N(小于副鋼纜最大拉力強度)的斷線傳感器,避免了由于自然情況下外界雜物、動物、天氣等因素引起的誤報干擾。
[0013]3、無線傳輸裝置
[0014]無線傳輸裝置[3]與斷線傳感器[2]相連,采用太陽能和蓄電池不間斷供電。一旦收到斷路信號,迅速發出信息至遠程警報裝置[4]。
[0015]4、遠程警報裝置
[0016]遠程警報裝置[4]主要包含警報燈、喇叭和無線接收模塊,安設在泥石流溝下游人員密集區。當收到無線傳輸裝置[3]發出的信號時立刻發出聲光警報,提醒人們及時撤離,注意安全。
[0017]創新之處
[0018]本發明為一種泥石流監測預警系統,它采用了較廉價的斷線傳感器,充分考慮到簡潔性和實用性。當泥石流發生時,通過無線傳輸裝置和遠程警報裝置及時發出警報,使下游居民快速準確地獲得災害信息,有效保證了生命安全。系統設置容易,成本較低,實用性強,極具推廣價值。
【主權項】
1.一種泥石流監測預警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包括固定鋼纜、斷線傳感器、無線傳輸裝置和遠程警報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監測預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鋼纜,包括一條粗的主鋼纜和一條細的副鋼纜。主鋼纜安設在距泥石流溝底一定高度處,此高度為泥石流預警的閾值。主鋼纜兩端固定在側壁上,副鋼纜連接斷線傳感器和主鋼纜。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監測預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斷線傳感器,固定在側壁上,只有在受到一定拉力的情況下才能彈開斷路。當發生泥石流,規模達到主鋼纜高度時,斷線傳感器受到沖擊拉力彈開,產生一個開關信號。主副鋼纜被沖斷后,傳感器仍能留在現場,方便日后回收。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監測預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線傳輸裝置,收到傳感器的斷路信號后迅速將信息傳輸至安設在泥石流溝下游居民區的遠程警報裝置,警報裝置立即發出警報。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泥石流監測預警系統,該系統包括固定鋼纜、斷線傳感器、無線傳輸裝置和遠程警報裝置等部分。在有泥石流隱患的溝谷中安裝固定鋼纜和斷線傳感器,當發生泥石流時沖斷鋼纜,觸發斷線傳感器,無線傳輸裝置立即將信號發送給遠程警報裝置,遠程警報裝置隨即發出警報信息。本發明可實現災害信息遠程傳輸、現場實時預警等功能,具有設置簡單、成本低廉、實用性強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泥石流災害預警。
【IPC分類】G08B21/10
【公開號】CN105023395
【申請號】CN201410174994
【發明人】章文杰, 吉岡正, 魏永高, 坂田和宏
【申請人】天津奧優星通傳感技術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4日
【申請日】2014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