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地質災害監測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地質災害監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地質災害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因素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及生存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等。近年來,隨著極端氣候的肆虐和人類生產生活規模的不斷擴大,世界各地區遭遇的地質災害越加頻繁。現有技術提供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lcA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對地質災害易發地區進行衛星遙感監測。具體地是利用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技術從衛星上獲取高分辨率地面反射影像,通過對影像的分析判斷檢測點是否發生地質災害,該監測系統結構復雜、成本高且實時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質災害監測系統,旨在解決現有技術提供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利用GPS對地質災害易發地區進行衛星遙感監測,其結構復雜、成本高且實時性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地質災害監測系統,所述系統包括置于采樣點、采集并發送地質滑動信號的至少一個檢測端;以及連接所述檢測端、顯示所述檢測端發送的所述地質滑動信號的監控終端。進一步地,所述檢測端可以包括置于采樣點、采集所述地質滑動信號的至少一個滑動信號采集單元;通過GPRS網絡連接所述監控終端的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連接在所述滑動信號采集單元和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之間、控制所述滑動信號采集單元采樣與否并控制所述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發送所述滑動信號采集單元采集到的所述地質滑動信號的檢測控制單元;以及向所述檢測控制單元和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供電的供電單元。進一步地,所述檢測端可以置于地面以下。進一步地,所述檢測端還可以包括一端連接所述供電單元、另一端連接所述滑動信號采集單元,當所述滑動信號采集單元采集到所述地質滑動信號后控制所述供電單元向所述檢測控制單元和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供電的供電控制單元。上述滑動信號采集單元可以包括一繩索,所述繩索的一端穿過地表滑動層而固定于所述滑動層之下的固定層;連接在所述檢測控制單元和繩索的另一端之間、檢測所述繩索長度變化并輸出作為所述地質滑動信號的長度變化值的長度傳感器。進一步地,所述繩索是一中空的繩索;所述繩索是通過膠固定于所述固定層的。[0020]進一步地,所述監控終端可以包括通過GPRS網絡連接所述檢測端的第一無線信號收發單元;顯示單元;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無線信號收發單元和顯示單元之間、控制所述顯示單元顯示所述檢測端發送的所述地質滑動信號的監控控制單元。更進一步地,所述監控終端還可以包括連接所述監控控制單元,預存有繩索長度變化標準值的存儲單元;以及連接所述監控控制單元,當所述長度變化值大于所述長度變化標準值時發出提示信息的提示單元。應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可以實現對地質滑動信號的實時采集,實現方式簡單,成本低,且無需人工到達現場,穩定性強。
以下通過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的原理圖;圖2是圖1中檢測端的結構圖;圖3是圖2中滑動信號采集單元的結構圖;圖4是圖1中監控終端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的原理,為了便于說明, 僅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相關的部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包括置于采樣點、采集并發送地質滑動信號的至少一個檢測端12 ;連接檢測端12、顯示檢測端12發送的地質滑動信號的監控終端11。其中的檢測端12與監控終端11之間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連接,優選地,檢測端 12與監控終端11之間通過無線方式連接;且當采用多個檢測端12時,多個檢測端12可以采用星型連接、鏈狀連接和/或其它類型的拓撲結構連接方式,如環形連接、樹形連接等, 以擴大采樣區域,此時置于每一結點處的檢測端12分別作為地質滑動信號的傳輸中繼。其中的地質滑動信號是指采樣的地表由于各種地質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等而發生滑動的信號。應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可以實現對地質滑動信號的實時采集,實現方式簡單,成本低,且無需人工到達現場,穩定性強。優選地,檢測端12與監控終端11之間通過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網絡實現連接,由于6PRS網絡的通用性以及信號覆蓋地區的寬廣性,使得該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尤其適用于偏遠山區的地質災害監測。圖2以一個檢測端12與監控終端11的連接為例,示出了圖1中檢測端12的結構。檢測端12包括置于采樣點、采集地質滑動信號的至少一個滑動信號采集單元123 ;通過6PRS網絡連接監控終端11的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121 ;連接在滑動信號采集單元123和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121之間、控制滑動信號采集單元123采樣與否并控制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121發送滑動信號采集單元123采集到的地質滑動信號的檢測控制單元122 ;以及向檢測控制單元122和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121供電的供電單元(圖中未示出),為了避免檢測端12由于地質災害而被破壞,檢測端12優選地置于地面以下。進一步地,檢測端12還可以包括一端連接供電單元、另一端連接滑動信號采集單元123,當滑動信號采集單元123采集到地質滑動信號后控制供電單元向檢測控制單元 122和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121供電的供電控制單元(圖中未示出),而在滑動信號采集單元123沒有采集到地質滑動信號時,供電控制單元控制供電單元停止向檢測控制單元 122和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121供電,以達到節約電量、延長系統工作時間的目的。圖3以一個滑動信號采集單元123和檢測控制單元122為例,示出了滑動信號采集單元123的結構。滑動信號采集單元123包括繩索1231,繩索1231的一端穿過地表產生滑動的滑動層A而固定于滑動層A之下的固定層B ;連接在檢測控制單元122和繩索1231的另一端之間、檢測繩索1231長度變化并輸出作為地質滑動信號的長度變化值的長度傳感器1232。 繩索1231具體可以是一中空的繩索,其可以是通過其中空部分灌注的膠固定于固定層B 的。圖4示出了圖1中監控終端11的結構。監控終端11具體包括通過GPRS網絡連接檢測端12的第一無線信號收發單元 111 ;顯示單元114 ;以及連接在第一無線信號收發單元111和顯示單元114之間、控制顯示單元114顯示檢測端12發送的地質滑動信號的監控控制單元112。進一步地,監控終端11還可以包括連接監控控制單元112,預存有繩索長度變化標準值的存儲單元113 ;以及連接監控控制單元112的提示單元115,監控控制單元112此時還可以將檢測端12發送的長度變化值與存儲單元113預存的長度變化標準值進行比較, 并當長度變化值大于該長度變化標準值時,由提示單元115發出提示檢測端12發生地質災害的提示信息。更進一步地,顯示單元114還可以將長度變化值與存儲單元113中預存的繩索長度變化標準值同時顯示,以方便現場人員自行將檢測端12的長度變化值與繩索長度變化標準值進行比較,便于做出判斷。此外,監控終端11還可以包括一連接監控控制單元112的信息輸入單元(圖中未示出),如鍵盤、觸摸板等,該信息輸入單元接收現場人員輸入的控制滑動信號采集單元 123采樣通道的采樣控制信號,監控控制單元112控制第一無線信號收發單元111發送該采樣控制信號給相應的檢測端12,相應的檢測端12中的檢測控制單元122通過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121接收該采樣控制信號,并根據該控制指令控制滑動信號采集單元123中長度傳感器1232的采樣與否。應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可以實現對地質滑動信號的實時采集,實現方式簡單,成本低,且無需人工到達現場,穩定性強。優選地,檢測端12與監控終端11之間通過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網絡實現連接,由于GPRS網絡的通用性以及信號覆蓋地區的寬廣性,使得該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尤其適用于偏遠山區的地質災害監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置于采樣點、采集并發送地質滑動信號的至少一個檢測端;以及連接所述檢測端、顯示所述檢測端發送的所述地質滑動信號的監控終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端包括 置于采樣點、采集所述地質滑動信號的至少一個滑動信號采集單元; 通過GPRS網絡連接所述監控終端的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連接在所述滑動信號采集單元和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之間、控制所述滑動信號采集單元采樣與否并控制所述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發送所述滑動信號采集單元采集到的所述地質滑動信號的檢測控制單元;以及向所述檢測控制單元和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供電的供電單元。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端置于地面以下。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端還包括一端連接所述供電單元、另一端連接所述滑動信號采集單元,當所述滑動信號采集單元采集到所述地質滑動信號后控制所述供電單元向所述檢測控制單元和第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供電的供電控制單元。
5.如權利要求2至4任一項所述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信號采集單元包括一繩索,所述繩索的一端穿過地表滑動層而固定于所述滑動層之下的固定層; 連接在所述檢測控制單元和繩索的另一端之間、檢測所述繩索長度變化并輸出作為所述地質滑動信號的長度變化值的長度傳感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繩索是一中空的繩索;所述繩索是通過膠固定于所述固定層的。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監控終端包括 通過GPRS網絡連接所述檢測端的第一無線信號收發單元;顯示單元;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無線信號收發單元和顯示單元之間、控制所述顯示單元顯示所述檢測端發送的所述地質滑動信號的監控控制單元。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監控終端還包括 連接所述監控控制單元,預存有繩索長度變化標準值的存儲單元;以及連接所述監控控制單元,當所述長度變化值大于所述長度變化標準值時發出提示信息的提示單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包括置于采樣點、采集并發送地質滑動信號的至少一個檢測端;以及連接檢測端、顯示檢測端發送的地質滑動信號的監控終端。監控終端和檢測端之間可以通過GPRS網絡實現連接。應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可以實現對地質滑動信號的實時采集,實現方式簡單,成本低,且無需人工到達現場,穩定性強。特別是當檢測端與監控終端之間通過GPRS網絡實現連接,由于GPRS網絡的通用性以及信號覆蓋地區的寬廣性,使得該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尤其適用于偏遠山區的地質災害監測。
文檔編號G08B25/10GK202018717SQ20112008963
公開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0日
發明者寧海春, 楊亞寧, 肖瑛, 董玉華 申請人:大連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