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行車交通流量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交通流量檢測裝置,尤其是一種自行車交通流量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交通流量的迅猛增加,城市交通管理的難度在逐步增加。目前,包括發達 國家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都普遍采用智能交通控制系統。而針對像中國混合交通占主導地 位的國家來說,單純地應用機動車檢測器檢測到的實時的機動車交通流量還不能滿足現有 智能交通控制系統對城市交通流的有效管理,這主要是由于中國是自行車王國,自行車的 流量也會對城市路網的機動車流產生橫向干擾。因此,對于自行車交通流量的檢測在城市 路網交通管理中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在國內外開發了多種有關自行車交通流量的檢測 裝置,如英國開發的ST系列、VC系列車輛檢測器,丹麥開發的JCF系列車輛檢測,丹東電 子研究所開發的JZJ型車輛檢測器,交通部重慶公路所開發的地磁車輛檢測器以及公安部 無錫所開發的電感式環形線圈檢測器等,上述檢測裝置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采用電子線圈 檢測器且需要預先埋設置于地下,存在的缺點主要是機動性不強、檢測精度不高而且不便 于維護。
發明內容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設計一種機動性能強、檢測精度 高、易于維護的自行車交通流量檢測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自行車交通流量檢測裝置 包括機架、兩個電子線圈檢測器和微處理器,還包括兩個貼片式紅外檢測器;所述的機架由 左底板、右底板、左立柱、中立柱和右立柱組成,所述的左底板和右底板的內部為中空,分別 安裝有一個電子線圈檢測器;所述的左立柱通過軸與左延伸板的左端連接、左延伸板的右 端嵌套在左底板內并可相互滑動;所述的右立柱通過軸與右延伸板的右端連接、右延伸板 的左端嵌套在右底板內并可相互滑動;所述的中立柱通過軸與左底板的右端連接,所述的 左底板的右端與右底板的左端通過軸連接,所述的左立柱和中立柱的內側各有一個矩形通 槽,分別安裝有貼片式紅外檢測器,所述的微處理器通過信號電纜分別與兩個電子線圈檢 測器、兩個貼片式紅外檢測器和交通信號網絡連接;所述的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下端分別設 有可伸出的固定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左底板的長度為1. 5米、底面寬度為0. 7-0. 9米、橫截面形狀為 上窄下寬的等腰梯形或上圓下平的半月形,右底板與左底板的橫截面形狀完全相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左立柱的高度為1. 4-1. 6米,中立柱的高度為0. 7-0. 9米,右立
柱的高度與左立柱的高度相等。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矩形通槽的高度為0. 4-0. 6米、寬度為0. 4-0. 6米。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通信電纜穿過左底板或右底板與微處理器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左延伸板的長度為0. 45-0. 55米,右延伸板的長度與左延伸板相同。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一般來說,國內城市路網中的非機動車道寬度一般在3-4米,可以同時并行2-3 輛自行車,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底板內安裝了延伸板,從而可以適應不同寬度非機動車道的 要求。2、為了檢測方便,本實用新型對非機動車道設置成兩段檢測,每段1. 5-2米寬,即 非機動車道可以同時并行兩輛自行車。兩段底板中間通過軸聯接,這樣方便檢測裝置折疊起來。3、本產品采用輕材質材料,抗沖擊強度高,重量輕,總重約10公斤,方便攜帶。4、由于本實用新型利用電子線圈檢測器和貼片式紅外檢測器組合檢測手段,同時 對非機動車道的自行車流量進行并行檢測,形成兩種檢測方式互為補充、互相校核,實現了 檢測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5、由于本實用新型可折疊且重量輕,具有良好的機動性能,可以在任意需要檢測 的路段安裝和檢測。6、由于本實用新型安裝在路面上,與安裝在路面下的檢測裝置相比,更加易于維 護。
本實用新型共有附圖3張,其中圖1自行車交通流量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圖3是圖1的B-B剖視圖。圖中1、電子線圈檢測器,2、貼片式紅外檢測器,3、左底板,4、右底板,5、左立柱, 6、中立柱,7、右立柱,8、左延伸板,9、右延伸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地描述。如圖1-3所示,一種自行車交通 流量檢測裝置包括機架、兩個電子線圈檢測器1和微處理器,還包括兩個貼片式紅外檢測 器2 ;所述的機架由左底板3、右底板4、左立柱5、中立柱6和右立柱7組成,所述的左底板 3和右底板4的內部為中空,分別安裝有一個電子線圈檢測器1 ;所述的左立柱5通過軸與 左延伸板8的左端連接、左延伸板8的右端嵌套在左底板3內并可相互滑動;所述的右立 柱7通過軸與右延伸板9的右端連接、右延伸板9的左端嵌套在右底板3內并可相互滑動; 所述的中立柱6通過軸與左底板3的右端連接,所述的左底板3的右端與右底板4的左端 通過軸連接,所述的左立柱5和中立柱6的內側各有一個矩形通槽,分別安裝有貼片式紅外 檢測器2,所述的微處理器通過信號電纜分別與兩個電子線圈檢測器1、兩個貼片式紅外檢 測器2和交通信號網絡連接;所述的左立柱5和右立柱7的下端分別設有可伸出的固定裝 置。所述的左底板3的長度為1. 5米、底面寬度為0. 7-0. 9米、橫截面形狀為上窄下寬的等 腰梯形或上圓下平的半月形,右底板4與左底板3的橫截面形狀完全相同。所述的左立柱 5的高度為1. 4-1. 6米,中立柱6的高度為0. 7-0. 9米,右立柱7的高度與左立柱5的高度相等。所述的矩形通槽的高度為0.4-0. 6米、寬度為0.4-0. 6米。所述的通信電纜穿過左 底板3或右底板4與微處理器連接。所述的左延伸板8的長度為0. 45-0. 55米,右延伸板 9的長度與左延伸板8相同。本實用新型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準備程序首先將機架橫向展開在待檢測路段,分別調整左延伸板8和右延伸板9的伸出長 度使檢測裝置的寬度與道路寬度相適應;再分別通過左立柱5和右立柱7下端的固定裝置 將檢測裝置固定在道路兩側,并將中立柱6立起并固定;最后,將電子線圈檢測器1和貼片 式紅外檢測器2的信號電纜連接到微處理器;B、檢測程序利用電子線圈檢測器1和貼片式紅外檢測器2同時對通過檢測裝置的自行車流量 進行檢測,將自行車通過兩種檢測器時產生的脈沖通過信號電纜輸送到微處理器,然后進 一步通過網絡上傳至交通控制系統;C、結束程序首先將電子線圈檢測器1和貼片式紅外檢測器2的信號電纜從微處理器上拆下, 然后向左放倒中立柱6,再將左延伸板8和右延伸板9縮回,并將左立柱5和右立柱7分別 向中心方向放倒,最后將左底板3和右底板4折疊起來固定好。
權利要求一種自行車交通流量檢測裝置包括機架、兩個電子線圈檢測器(1)和微處理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貼片式紅外檢測器(2);所述的機架由左底板(3)、右底板(4)、左立柱(5)、中立柱(6)和右立柱(7)組成,所述的左底板(3)和右底板(4)的內部為中空,分別安裝有一個電子線圈檢測器(1);所述的左立柱(5)通過軸與左延伸板(8)的左端連接、左延伸板(8)的右端嵌套在左底板(3)內并可相互滑動;所述的右立柱(7)通過軸與右延伸板(9)的右端連接、右延伸板(9)的左端嵌套在右底板(3)內并可相互滑動;所述的中立柱(6)通過軸與左底板(3)的右端連接,所述的左底板(3)的右端與右底板(4)的左端通過軸連接,所述的左立柱(5)和中立柱(6)的內側各有一個矩形通槽,分別安裝有貼片式紅外檢測器(2),所述的微處理器通過信號電纜分別與兩個電子線圈檢測器(1)、兩個貼片式紅外檢測器(2)和交通信號網絡連接;所述的左立柱(5)和右立柱(7)的下端分別設有可伸出的固定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行車交通流量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底板 (3)的長度為1. 5米、底面寬度為0. 7-0. 9米、橫截面形狀為上窄下寬的等腰梯形或上圓下 平的半月形,右底板(4)與左底板(3)的橫截面形狀完全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行車交通流量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立柱 (5)的高度為1. 4-1. 6米,中立柱(6)的高度為0. 7-0. 9米,右立柱(7)的高度與左立柱(5) 的高度相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行車交通流量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通 槽的高度為0. 4-0. 6米、寬度為0. 4-0. 6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行車交通流量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電 纜穿過左底板(3)或右底板(4)與微處理器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行車交通流量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延伸 板(8)的長度為0.45-0. 55米,右延伸板(9)的長度與左延伸板(8)相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行車流量檢測裝置,所述的裝置包括機架、兩個電子線圈檢測器和微處理器,還包括兩個貼片式紅外檢測器;所述的機架由左底板、右底板、左立柱、中立柱和右立柱組成,該裝置可置于地表對通過整個非機動車道以及信號控制交叉口停車線橫斷面的自行車流量進行短時自行車流量檢測,以便據此數據推測特定時段的自行車交通流量。該裝置將線圈檢測器和貼片式紅外檢測器作為電子檢測元件,并結合微處理機,即可實現同時并行對自行車流量進行檢測,兩種檢測裝置可以互為補充,相互校核其檢測到的自行車流量數據。因此,該裝置檢測精度高、可靠性好。此外,該裝置可伸縮、折疊,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
文檔編號G08G1/04GK201584059SQ20092028845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25日
發明者劉瑩瑩, 張常功, 張赫, 王煒 申請人:大連海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