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線智能報警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線智能報警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世界工作生活環境的不斷改善,人們對無線智能報警裝置提出了要求。如何研發無線智能報警裝置就是一項重要內容。
在現有的防盜報警裝置中,一般串用電話線自動撥號報警;還有是汽車GPS系統的防盜報警裝置,成本高、管理系統復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提出一種無線報警、方便使用、成本低又安全可靠的無線智能報警裝置,使物品或場所防范風險能力大大提高。由于對物品或場所防盜報警系統采用無線智能報警裝置,克服保護物品處或場所沒有電話線難題,又避免采用汽車GPS系統防盜報警裝置成本高、管理系統復雜,并且成本低又方便又安全。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一種無線智能報警裝置,包括自動撥號器、無線智能發射器、無線智能接收器、聲光報警器,報警信號線連接自動撥號器,自動撥號器連接無線智能發射器,無線智能接收器連接聲光報警器。報警信號線的報警信號可是DC12V或其它觸發報警信號。聲光報警器(TSL10)可替換為燈光報警、聲音報警或語音電話報警。無線智能發射器(TTH50)與無線智能接收器(TTG60)的距離和條件是在中國的移動通信網覆蓋有效范圍。自動撥號器、無線智能發射器和無線智能接收器分別由兩臺電源控制器提供工作電源。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技術效果在于1、無線智能報警裝置,克服保護物品處或場所沒有電話線難題。
2、無線智能報警裝置,又避免采用汽車GPS系統防盜報警裝置成本高、管理系統復雜。
3、無線智能報警裝置,成本低又方便又安全。
4、無線智能報警裝置,若與其它監控報警系統聯動,可有效地保證物品處或場所的空間時間的安全性,彌補單個系統的不足。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無線報警、方便使用、成本低又安全可靠的無線智能報警裝置,可廣泛用于銀行、公安、武警、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家庭等有無線防盜報警要求的物品或場所。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一種無線智能報警裝置的電路圖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一種無線智能報警裝置,包括自動撥號器(TM20)、無線智能發射器(TTH50)、無線智能接收器(TTG60)、聲光報警器(TSL10),報警信號線連接自動撥號器(TM20),自動撥號器(TM20)連接無線智能發射器(TTH50),無線智能接收器(TTG60)連接聲光報警器(TSL10)。報警信號線的報警信號可是DC12V或其它觸發報警信號。聲光報警器(TSL10)可替換為燈光報警、聲音報警或語音電話報警。無線智能發射器(TTH50)與無線智能接收器(TTG60)的距離和條件是在中國的移動通信網覆蓋有效范圍。自動撥號器(TM20)、無線智能發射器(TTH50)和無線智能接收器(TTG60)分別由兩臺電源控制器提供工作電源。
工作過程使用者可將報警主機的報警線與自動撥號器(TM20)連接,也可將報警傳感器與自動撥號器(TM20)連接,也可將其它系統報警線與自動撥號器(TM20)連接,自動撥號器(TM20)在接到報警信號時,自動播出設定報警電話號碼并通過無線智能發射器(TTH50)無線發射報警信息,無線智能接收器(TTG60)通過在中國的移動通信網覆蓋有效范圍接收報警信息并通過聲光報警器(TSL10)聲光報警,提示有關人員及時處理報警問題。聲光報警器(TSL10)可替換為燈光報警、聲音報警或語音電話報警。
權利要求1.無線智能報警裝置,包括自動撥號器(TM20)、無線智能發射器(TTH5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無線智能接收器(TTG60)、聲光報警器(TSL10),報警信號線連接自動撥號器(TM20),自動撥號器(TM20)連接無線智能發射器(TTH50),無線智能接收器(TTG60)連接聲光報警器(TSL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智能報警裝置,其特征在于報警信號線的報警信號可是DC12V或其它觸發報警信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智能報警裝置,其特征在于無線智能發射器(TTH50)與無線智能接收器(TTG60)也可鏈接在中國的設定移動通信網。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智能報警裝置,其特征在于聲光報警器(TSL10)可替換為燈光報警、聲音報警或語音電話報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線智能報警技術領域。特指一種無線報警、方便使用、成本低又安全可靠的無線智能報警裝置,使物品或場所防范風險能力大大提高。由于對物品或場所防盜報警系統采用無線智能報警裝置,克服保護物品處或場所沒有電話線難題,又避免采用汽車GPS系統防盜報警裝置成本高、管理系統復雜,并且成本低又方便又安全,可廣泛用于銀行、公安、武警、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家庭等有無線防盜報警要求的物品或場所。
文檔編號G08B25/10GK2713559SQ20042004317
公開日2005年7月27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5日
發明者薛恒偉, 薛恒勇 申請人:薛恒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