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能夠將在上下方向上收納的商品中的處于最下端的商品揀出并搬出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特別涉及使商品的搬出動作穩定化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公知有根據銷售指令將在上下方向上收納的商品中的處于最下端的商品揀出并搬出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對于該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來說,其被設置于在上下方向收納商品的商品通路的下部,包括下擱板和上擱板,其中,所述下擱板向商品通路側突出來保持最下端的商品,而所述上擱板在下擱板從商品通路退避并搬出處于最下端的商品時,向商品通路側突出來保持從下面數第二位置上的商品。下擱板以及上擱板通過連桿部件連接,利用螺線管(solenoid)驅動該連桿部件而使各擱板相對于商品通路突出或者退避。此外,在上述現有技術的商品搬出裝置中,在使商品通過的部分設置有售完開關,其用于檢測出收納在商品通路中的商品售完的信息(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109097對于在現有技術的商品搬出裝置中設置的售完開關來說,其被配置在商品通路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上,通過開關的檢測片與收納于商品通路中的商品的大致中央處的重心部分相接觸,來檢測出商品的存在。但是,當在商品通路中收納較小型商品的情況下,由于偏向商品通路的某一側收納該商品,所以檢測片與商品中央(重心)以外的位置接觸。因此,當小型商品落下與檢測片相接觸時,該商品會發生傾倒,在商品通路內的姿勢被破壞。其結果,不能正常地搬出商品而導致商品堵塞。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情況,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即使對于較小型商品也能夠支撐其重心以避免破壞商品的姿勢,從而能夠使商品的搬出動作穩定。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一方面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中,設置有售完檢測單元,檢測在整個預定方向上收納商品的商品通路有無商品,其中,上述售完檢測單元具有檢測片,在可根據商品的尺寸而變化的商品通路內的寬度方向延伸。
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方面中,上述檢測片被配置在可根據商品的尺寸變化的商品通路最大寬度的大致中央部位,并設置成向商品通路的最小寬度的區域內進一步延伸。
本發明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無論是在其商品通路的寬度被設定成能夠收納較大型商品的最大寬度的情況下,還是在被設定成能夠收納較小型商品的最小寬度的情況下,其檢測片都支撐商品的重心。結果,因為通過檢測片的位置的商品都通過檢測片而使其重心被支撐,所以能夠避免商品的姿勢被破壞而穩定地進行商品的搬出動作。
圖1是表示涉及本發明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2是從商品通路外側(圖1的箭頭A方向)觀察到的圖1所示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的立體圖。
圖3是從商品通路內側(圖1的箭頭B方向)觀察到的圖1所示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的立體圖。
圖4是從商品通路外側(圖1的箭頭B方向)觀察到的圖1所示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的視圖。
圖5是表示軸承部件、連桿部件和售完檢測單元的側視圖。
圖6是表示下擱板的側視圖。
圖7是表示回轉限制器的側視圖。
圖8是表示上擱板的側視圖。
圖9是表示涉及本發明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動作的側視圖。
圖10是表示涉及本發明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動作的側視圖。
圖11是表示涉及本發明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動作的側視圖。
圖12是表示售出狀態的側視圖。
標號說明1 商品搬出裝置2 基板21 開口部22 導向突起3 商品出口通路板3a 突起部4、5 軸承部件6 連桿部件6a 上接合部6b 下接合部6c 連桿彈簧61 螺線管(solenoid)61a 柱塞(plunger)7 下擱板(第一保持部)8 回轉限制器(stopper)9 上擱板(第二保持部)10 售完檢測單元11 檢測片11a 轉軸11b 臂部(arm)11c 延伸片
12 開關12a 致動器(actuator)13 檢測片彈簧101 上連桿軸102 下連桿軸103 下擱板軸103a 下擱板彈簧104 回轉限制器軸104a 回轉限制器彈簧105 上擱板軸105a 上擱板彈簧106 支承軸G(G1、G2) 商品R 商品通路H1、H2 寬度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本發明并不限于此實施例。
(實施例)圖1是表示涉及本發明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一個實施例的側視圖;圖2是從商品通路外側(圖1的箭頭A方向)觀察到的圖1所示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的立體圖;圖3是從商品通路內側(圖1的箭頭B方向)觀察到的圖1所示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的立體圖;圖4是從商品通路內側(圖1的箭頭B方向)觀察到的圖1所示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的視圖;圖5是表示軸承部件、連桿部件和售出商品檢測單元的側視圖;圖6是表示下擱板的側視圖;圖7是表示回轉限制器的側視圖;圖8是表示上擱板的側視圖;圖9~圖11是表示涉及本發明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動作的側視圖;圖12是表示售出狀態的側視圖。
如圖1所示,對于商品搬出裝置1來說,其在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收納庫中被設置在商品通路R的下部,該商品通路R在整個上下方向收納例如罐裝飲料、PET(聚酯)瓶裝飲料或者紙袋裝飲料等商品G。該商品通路R包括設置商品搬出裝置1的基板2,以及與該基板2相對配置的商品出口通路板3。此外,雖然在圖中沒有明確表示,但是,在基板2和商品出口通路板3的兩側還設置有側板。
如圖1~圖3所示,在商品搬出裝置1的基板2上,設置有使商品通路R的內外連通的開口部21。此外,在基板2上,在開口部21的上方的位置處設置有向商品通路R的內側突出的引導突起22。而且,在該基板2上,還設置有軸承部件4、5、連桿部件6、作為第一保持部的下擱板7、回轉限制器8、作為第二保持部的上擱板9和售完檢測單元10,以此構成商品搬出裝置1。
如圖1~圖5所示,軸承部件4、5成對地構成,分別被架設在基板2的開口部21的上端緣和下端緣之間,在上下方向上平行延伸地設置。軸承部件4、5以在側面互相相對的狀態來支撐連桿部件6、下擱板7、回轉限制器8和上擱板9的各軸。其中,對于軸承部件4、5來說,支撐上述各軸的結構為大致對稱的結構,在下面的說明中,以軸承部件4為主要說明對象,將有關軸承部件5的結構的符號標注括號來表示。
在軸承部件4(5)上,設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長槽41(51)和長槽42(52)。長槽41(51)被設置在軸承部件4(5)的上側,長槽42(52)被設置在軸承部件4(5)的下側。長槽41和長槽(51)、以及長槽42和長槽(52),分別側面相對配置。而且,在長槽41和長槽(51)上,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動地支撐有連桿部件6的上連桿軸101。在長槽42和長槽(52)上,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動地支撐有連桿部件6的下連桿軸102。上連桿軸101和下連桿軸102互相平行設置。
在軸承部件4(5)上,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處設置有支軸孔43(53)。支軸孔43和支軸孔(53)分別側面相對配置。而且,在支軸孔43和支軸孔(53)上,支撐有下擱板7的下擱板軸103。對于該下擱板軸103來說,其被配置成與上連桿軸101以及下連桿軸102平行,在位于基板2的開口部21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以橫跨該開口部21整個側面的方式而支撐在開口部21的兩側邊緣上。
在軸承部件4(5)上,在下端位置處設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支軸孔44(54)。支軸孔44和支軸孔(54)分別側面相對配置。而且,在支軸孔44和支軸孔(54)上,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動地支撐有回轉限制器8的回轉限制器軸104。回轉限制器軸104被配置成與上連桿軸101、下連桿軸102和下擱板軸103平行。
在軸承部件4(5)上,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且在支軸孔43(53)的上方位置處設置有支軸孔45(55)。支軸孔45和支軸孔(55)分別側面相對配置。而且,在支軸孔45和支軸孔(55)上,支撐有上擱板9的上擱板軸105。對于該上擱板軸105來說,其位于基板2的開口部21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以橫跨該開口部21整個側面的方式而支撐在開口部21的兩側邊緣上。
如圖1~圖5所示,連桿部件6與作為驅動單元的螺線管61相接合。對于螺線管61來說,其在基板2的商品通路R的外側位置而被配置在開口部21的上方位置。螺線管61向著下方設置有柱塞61a。通過使螺線管61通電來向上方吸引柱塞61a。
對于連桿部件6來說,其由板狀體構成,被設置在基板2的商品通路R的外側位置,橫跨整個上下方向而位于開口部21的位置。對于連桿部件6來說,其上端被安裝在柱塞61a上。在該連桿部件6上,設置有與上述上連桿軸101相接合的上接合部6a。將上接合部6a設置成能夠使上連桿軸101在上下方向上移動。此外,在連桿部件6上,設置有與上述下連桿軸102相接合的下接合部6b。而且,在連桿部件6的下端部,具有由螺旋彈簧等構成的作為彈性單元的連桿彈簧6c。該連桿彈簧6c,被安裝在下連桿軸102和回轉限制器軸104之間,長期對連桿部件6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其中,如圖2所示,上述軸承部件4、5、連桿部件6以及螺線管61,在商品搬出裝置1中都被配置在上連桿軸101、下連桿軸102、下擱板軸103和回轉限制器104的軸向的一側。這是因為,在組合多個商品通路R而構成的情況下,通過將與圖中所示的商品搬出裝置1對稱而形成的商品搬出裝置(圖中未顯示)背靠背接合配置,而能夠提高空間使用效率,背靠背互相接合的軸承部件4、5、連桿部件6和螺線管61的結構彼此互不干涉。
如圖1~圖4和圖6所示,下擱板7介于基板2的開口部21的兩側端緣之間,可轉動地支撐在上述下擱板軸103上。下擱板7以下擱板軸103為中心旋轉,被設置成能夠在從基板2的開口部21向商品通路R的內側突出的突出位置和以閉合開口部21的方式從商品通路R退出的退避位置之間移動。在下擱板軸103上,纏繞安裝有由扭轉螺旋彈簧構成的作為彈性單元的下擱板彈簧103a。下擱板7利用下擱板彈簧103a的彈性作用力而長期向著突出位置施加作用力。
對于下擱板7來說,在突出位置,其上面形成作為保持商品G的保持面71,在其下側設置有與下擱板軸103的軸線方向相對的兩個軸承臺72。在各軸承臺72上分別設置有與下擱板軸103的軸線方向互相相對的異形槽73。異形槽73具有第一導向面73a、第二導向面73b、第三導向面73c和接觸面73d,其中,在下擱板7處于突出位置的形態下,所述第一導向面73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導向面從該第一導向面73a的上端朝著下擱板軸103而與保持面71大致平行,所述第三導向面73c則從該第二導向面73b的下擱板軸103側的端部向第一導向面73a的下端側延伸,而所述接觸面73d是通過在第一導向面73a的下端側設置缺口73e而向下形成的。其中,在本實施例中,異形槽73凹入設置在與各軸承臺72相對的面上,但是也可以貫穿各軸承臺72而設置。
如圖1~圖4以及圖7所示,回轉限制器8介于上述各軸承部件4、5之間,可轉動地支撐在上述回轉限制器軸104上。回轉限制器8以回轉限制器軸104為中心旋轉,被設置成能夠在從基板2的開口部21向商品通路R的內側突出的突出位置和以閉合開口部21的方式從商品通路R退出的退避位置之間移動。在回轉限制器軸104上纏繞安裝有由扭轉螺旋彈簧構成的作為彈性單元的回轉限制器彈簧104a。回轉限制器8利用回轉限制器彈簧104a的彈性作用力而長期向著突出位置施加作用力。
在回轉限制器8上,在向商品通路R的內側突出的前端部設置有沿側面延伸的支承軸106,該支承軸106與上連桿軸101、下連桿軸102、下擱板軸103和回轉限制器軸104平行配置。對于該支承軸106來說,其兩端部與下擱板7的各軸承臺72的異形槽73相接合。此外,在回轉限制器8上還設置有鎖緊槽81,能夠在突出位置與下連桿軸102相接合。回轉限制器8在鎖緊槽81與下連桿軸102相接合的狀態下來維持突出位置。
如圖1~圖4以及圖8所示,上擱板9介于基板2的開口部21的兩側邊緣之間,可轉動地支撐在上述上擱板軸105上。上擱板9以上擱板軸105為中心旋轉,被設置成能夠在從基板2的開口部21向商品通路R的內側突出的突出位置和以閉合開口部21的方式從商品通路R退出的退避位置之間移動。在上擱板軸105上,纏繞安裝有由扭轉螺旋彈簧構成的作為彈性單元的上擱板彈簧105a。上擱板9利用上擱板彈簧105a的彈性作用力而長期向著退避位置施加作用力。
上擱板9,將在突出位置中向商品通路R的內側延伸的前端面作為保持商品G的前端面91。此外,在上擱板9上還設置有在退避位置中用于內置上述上連桿軸101的凹槽92。在該凹槽92中設置有滑動接觸面92a,在上擱板9從退避位置到突出位置的動作過程中與上連桿軸101滑動接觸。此外,在上擱板9上設置有接觸凸部93,在支撐于上連桿軸105上的軸承部分的附近,向商品通路R的內側突出。
如圖1~圖5所示,售完檢測單元10與位于基板2中的開口部21上方的螺線管61并排放置。售完檢測單元10包括檢測片11和通過該檢測片啟閉(ON/OFF)的開關12。
對于檢測片11來說,在其上端設置有轉軸11a,經由該轉軸11a而支撐在基板2上。而且,檢測片11被設置成圍繞轉軸11a轉動,能夠在向商品通路突出的位置(圖1中的點劃線)和從商品通路R退出的退避位置(圖1中的實線)之間移動。該檢測片11與設置在基板2上的檢測片彈簧13相接合,利用該檢測片彈簧13的彈性作用力使其長期向著突出位置施加作用力。此外,在檢測片11的上端一體地設置有臂部11b,其隔著轉軸11a而向商品通路R的外側延伸。
如圖4所示,根據商品G的尺寸不同,商品通路R的寬度能夠在寬度H1至寬度H2的范圍內變化。寬度H1是最大的寬度,能夠收納例如容量為500mL的PET瓶子等較大型商品G1(在圖4中用點劃線表示)。寬度H2是最小寬度,能夠收納例如容量為160~190mL的短罐等較小型商品G2(在圖4中用點劃線表示)。其中,雖然在圖中沒有明確示出,但是作為商品通路R的寬度是可變的結構,設置有可動側板,能夠從圖4所示寬度H1的右端向寬度H2的右端移動,能夠通過移動該可動側板來改變商品通路R的寬度。
就上述寬度H1、H2而言,在圖4所示的商品通路R的內側,檢測片11被配置在商品通路R的最大寬度H1的大致中央處且在寬度H2的區域內的位置。而且,在檢測片11上,與其一體地設置有延伸片11c,向著商品通路R最小寬度H2的區域內(左端)進一步延伸。因此,檢測片11被設置成能夠向根據商品的尺寸而變化的商品通路R的寬度方向延伸。其中,如圖1所示,對于檢測片11來說,在處于退避位置狀態下向著商品通路R的內側的面,形成為大致沿著包括導向突起22的基板2的內側面的形狀。如圖3所示,對于延伸片11c也是同樣,向著商品通路R內側的面,形成為大致沿著包括一部分導向突起22的基板2的內側面的形狀。
開關12被設置在基板2的商品通路R的外側位置。該開關12在本實施例中采用常閉型。如圖1所示,當檢測片處于退避位置時,由于臂部11b與致動器12a分離而使開關12處于切斷(OFF)狀態(在圖1中用實線表示)。此外,當檢測片11處于突出位置時,通過臂部11b壓住致動器12a而使開關12處于接通(ON)狀態(在圖1中用點劃線表示)。
其中,如圖1所示,與商品搬出裝置1一起構成商品通路R的商品出口通路板3,與商品搬出裝置1相對配置,構成為能夠容納比圖1所示商品G直徑更大的商品(圖中未顯示)。此外,在商品出口通路板3中,向商品通路R的內側突出的突起部3a,用于引導圖1所示的商品G或者直徑比該商品G更小的商品(圖中未顯示),使得很容易保持偏向商品搬出裝置1的下擱板7一側的姿勢。
下面,基于圖1和圖9~圖11,對上述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的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圖1所示的狀態是銷售待機狀態。銷售待機狀態是螺線管61不通電的狀態,是連桿部件6受到連桿彈簧6c向下的彈性作用力的狀態。即,上連桿軸101沿著軸承部件4(5)的長槽41(51)向下移動,下連桿軸102沿著軸承部件4(5)的長槽42(52)向下移動。在該銷售待機的狀態下,下擱板7利用下擱板彈簧103a的彈性作用力而處于突出位置。而且,下擱板7在保持面71上與位于商品通路R最下端的商品G相接觸來承受商品G的重量負荷。此外,在銷售待機的狀態下,回轉限制器8利用回轉限制器彈簧104a的彈性作用力而處于突出位置。而且,回轉限制器8使支承軸106與下擱板7上的異形槽73的接觸面73d相接觸,從而在下擱板7上承受某個商品G的重量。再有,回轉限制器8通過將下連桿軸102嵌合在鎖緊槽81中而被固定在連桿部件6上,使得自身維持在突出位置。由此,回轉限制器8維持下擱板7的突出位置并阻止下擱板7向退避位置移動。此外,在銷售待機狀態下,上擱板9利用上擱板彈簧105a的彈性作用力而處于退避位置。即,在銷售待機狀態下,在通過回轉限制器8維持處于突出位置的下擱板7的保持面71上,保持有在商品通路R的最下端的商品G,從而完全保持住商品G。此外,在銷售待機狀態,上擱板9處于退避位置,與商品G無關。
然后,根據自動售貨機的銷售指令,如圖9~圖11所示,商品搬出裝置1進行商品G的搬出。如圖9所示,當根據銷售指令而對螺線管61通電時,經由柱塞61a使連桿部件6克服連桿彈簧6c的彈性作用力而被吸引向上方。如此一來,下連桿軸102就從回轉限制器8的鎖緊槽81中脫出。當下連桿軸102從鎖緊槽81中脫出時,允許回轉限制器8以回轉限制器軸104為中心向退避位置移動。在此,在通過回轉限制器8來維持突出位置的下擱板7上,施加有商品G的重量。即,由于允許回轉限制器8向退避位置移動,而使得也允許下擱板7以下擱板軸103為中心向退避位置移動,由于商品G的重量使得克服下擱板彈簧103a的彈性作用力而向退避位置移動。其結果,回轉限制器8的支承軸106脫離與下擱板7的接觸面73d接觸而與第一導向面73a相接觸。
然后,如圖10所示,繼續對螺線管61進行通電,連桿部件6克服連桿彈簧6c的彈性作用力而進一步被吸引向上方。如此一來,由于商品G的重量而使下擱板7克服下擱板彈簧103a的彈性作用力而進一步向退避位置移動。在該下擱板7移動的同時,回轉限制器8使支承軸106從下擱板7的第一導向面73a繼續向第二導向面73b滑動引導并克服回轉限制器彈簧104a的彈性作用力而向退避位置移動。
然后,如圖11所示,繼續向對螺線管61進行通電,使連桿部件6克服連桿彈簧6c的彈性作用力而被吸引至最上方。如此一來,由于商品G的重量而使下擱板7移動至退避位置。在該下擱板7移動的同時,回轉限制器8使支承軸106在下擱板7的第二導向面73b上引導滑動而到達退避位置。此時,對于位于最下端的商品G來說,當能夠通過下擱板7的保持面71和商品出口通路板3之間的情況下,從商品搬出裝置1的下側脫離而到達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口(圖中未顯示)。
此外,如圖9~圖11所示,從銷售待機狀態開始,當連桿部件6被吸引向上方時,上連桿軸101通過連桿部件6的接合部6a而被吸引向上方,從上擱板9的凹槽92中脫離而與該凹槽92的滑接面92a滑動接觸。如此一來,上擱板9就由向上移動的上連桿軸101帶動而按壓滑接面92a,以上擱板軸105為中心,克服上擱板彈簧105a的彈性作用力而向突出位置移動。在螺線管61通電期間,上擱板9通過上連桿軸101與滑接面92a的接觸而維持突出位置。然后,到達突出位置的上擱板9,其前端面91與從下面數第二個商品G相接觸,在該前端面91和商品出口通路板3(突起部3a)之間保持住第二個商品G。其結果,只搬出最下端的商品G。
最后,當搬出最下端的商品G時,由于處于突出位置的上擱板9保持住從下面數第二個商品G,所以下擱板7從商品G的重量下解放出來。如此一來,在下擱板7通過下擱板彈簧103a的彈性作用力而移向突出位置的同時,回轉限制器8也通過回轉限制器彈簧104a的彈性作用力而移向突出位置。然后,設置在回轉限制器8上的支承軸106,從下擱板7的缺口73e而被移到異形槽73的外部。從而,使得下擱板7通過下擱板彈簧103a的彈性作用力而超過突出位置,伴隨著該彈性作用力,下擱板7與上擱板9的接觸突起部93相接觸。該接觸將上擱板9沖擊至退避位置。然后,下擱板7與上擱板9脫離而返回到突出位置,其接觸面73d與早先返回到突出位置的回轉限制器8的支承軸106相接觸(參照圖1)。由此,使下擱板7維持在突出位置,通過回轉限制器8來阻止向退避位置的移動。
此外,在將最下端的商品G搬出的同時,通過圖中未顯示的商品售完檢測單元檢測出商品被搬出,來切斷向螺線管61的通電。即,連桿部件6利用連桿彈簧6c的彈性作用力而向下方移動。如此一來,下連桿軸102就被連桿部件6的下接合部6b壓向下方,沿著軸承部件4(5)的長槽42(52)向下方移動。其結果,使下連桿軸102嵌合在回轉限制器8的鎖緊槽81中,從而使下擱板7和回轉限制器8返回到突出位置(圖1所示的銷售待機狀態的位置)。
另一方面,當切斷向螺線管61的通電,連桿部件6利用連桿彈簧6c的彈性作用力而向下移動時,上連桿軸101被連桿部件6的上接合部6a壓向下方,并沿著軸承部件4(5)的長槽41(51)向下方移動。其結果,上擱板9從上連桿軸101釋放,利用上擱板彈簧105a的彈性作用力而返回到退避位置(圖1所示的銷售待機狀態的位置)。然后,在上擱板9上保持的從下面數第二個位置的商品G被釋放,并到達返回到突出位置的下擱板7的保持面71上。
在上述商品搬出的動作中,如圖1以及圖8~圖11所示,對于售完檢測單元10來說,檢測片11通過從下面數第二個商品G而克服檢測片彈簧13的彈性作用力而壓向退避位置。因此,開關12處于切斷(OFF)狀態而檢測出存在能夠銷售的商品G。這樣一來,在商品通路R中至少從下面數第二個位置有商品G存在的情況下,售完檢測單元10檢測出有能夠銷售的商品G。另一方面,如圖12所示,當在商品通路R中只存在最下端的商品G的情況下,由于沒有商品G壓住檢測片11,使得售完檢測單元10的該檢測片11利用檢測片彈簧13的彈性作用力而壓到突出位置。因此,開關12被臂部11b壓住而處于接通(ON)狀態,檢測出沒有能夠銷售的商品G。
在本實施例中,在這樣的售完檢測單元10中,在圖4中所示的檢測片11具有延伸片11c,被設置成在根據商品的尺寸而變化的商品通路R的寬度方向上延伸。具體地說,檢測片11被配置在商品通路R的最大寬度H1的大致中心部位且在商品通路R的最小寬度H2的范圍內,與向著商品通路R的最小寬度H2的范圍內(左端)延伸的延伸片11c制成一體。因此,在將商品通路R的寬度設定為能夠容納例如容量為500mL的PET瓶等較大型商品G1的最大寬度H1的情況下,以及在設定為能夠容納例如容量為160~190mL的短罐等較小型商品G2的最小寬度H2的情況下,檢測片11分別支撐商品G1或者G2的重心。其結果,通過檢測片11的位置的商品G(G1、G2)由于被檢測片11支撐住重心,而能夠避免商品G的姿勢被破壞,從而能夠穩定地實現商品G的搬出動作。
其中,在商品通路R的內側,檢測片被配置在商品通路R的最大寬度H1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并在商品通路R的最小寬度H2的范圍內。因此,在如上所述設置有可從寬度H1的右端移向寬度H2的右端的可動側板(圖中未顯示)的情況下,檢測片11不會在可動側板移動時造成干擾。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是設置有售完檢測單元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所述售完檢測單元檢測在整個規定方向上收納商品的商品通路中有無商品,其中,所述售完檢測單元具有在根據商品的尺寸可以變化的商品通路內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檢測片。
2.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片被配置在根據商品的尺寸可以變化的商品通路的最大寬度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并向商品通路的最小寬度的區域內進一步延伸。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自動售貨機的商品搬出裝置,即使對尺寸不同的商品也能夠支撐該商品的重心而避免商品姿勢被破壞,可穩定進行商品搬出動作。檢測片(11)配置在商品通路(R)的最大寬度(H1)的大致中央位置且在商品通路(R)的最小寬度(H2)的范圍內,與向商品通路(R)的最小寬度(H2)的區域內(左端)延伸的延伸片(11c)制成一體。為此,即使在將商品通路(R)的寬度設定為可容納大型商品(G1)的最大寬度(H1)時以及可容納小型商品(G2)的最小寬度(H2)時,檢測片(11)都能分別支撐商品(G1、G2)重心。結果,通過檢測片(11)位置的商品G(G1、G2)被檢測片(11)支撐重心,避免商品(G)姿勢被破壞,可穩定實施商品G的搬出動作。
文檔編號G07F11/16GK101086794SQ20061008792
公開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7日
發明者桑原直樹, 福田勝彥, 巖子努 申請人:富士電機零售設備系統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