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列基板及觸控顯示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陣列基板以及觸控顯示屏,其中,陣列基板包括:多個觸控電極;觸控電路以及多條觸控引線,每一觸控引線的一端與一觸控電極電連接,另一端與觸控電路電連接,且觸控引線沿第一方向延伸;觸控電極包括第一觸控電極和第二觸控電極,第一觸控電極與觸控電路沿第一方向的距離不同于第二觸控電極與觸控電路沿第一方向的距離;第一觸控電極與m條第一觸控引線電連接,第二觸控電極與n條第二觸控引線電連接,m、n為正整數,且m≥1,n≥1;其中,m條第一觸控引線的總電阻值為R1,n條第二觸控引線的總電阻值為R2,且?20%≤(R1?R2)/R2≤20%。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地改善觸控顯示屏中觸控電極引線的電阻分布,提升更佳的顯示效果。
【專利說明】
陣列基板及觸控顯示屏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陣列基板以及包含該陣列基板的觸控顯示屏。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顯示領域的不斷發展,觸控技術應運而生并成為研究的熱點,其中,電容式觸摸屏因其具有耐磨損、壽命長等優點而受到廣泛的青睞。根據電容的檢測方式,電容式觸摸屏可以分為自電容和互電容式觸摸屏;同時,根據觸摸面板在顯示屏中的位置,電容式觸摸屏又可分為IncelUOncell以及外掛式觸摸屏等。其中,Incell自電容技術具有高匹配性、較好的防水特性、報點率、懸浮特性以及較低的成本等一系列優勢,成為時下觸摸屏發展的主流之一。
[0003]在Incell觸摸屏中,通常利用多個觸控電極分別通過引線與觸控電路連接以實現觸控功能,而因各觸控電極與觸控電路的距離不同,連接各觸控電極的引線的電阻不盡一致,存在電阻突變,導致顯示屏顯示時出現明顯的灰階梯度,影響顯示效果,因此,改善觸摸屏中引線的電阻分布,提升觸摸屏的顯示效果,成為顯示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陣列基板,以及包含該陣列基板的觸控顯示屏,用以解決上述問題,改善觸控顯示屏中觸控電極引線的電阻分布,提升觸摸屏的顯示效果。
[000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陣列基板,包括:多個觸控電極;觸控電路以及多條觸控引線,每一觸控引線的一端與一觸控電極電連接,另一端與觸控電路電連接,且觸控引線沿第一方向延伸;觸控電極包括第一觸控電極和第二觸控電極,第一觸控電極與觸控電路沿第一方向的距離不同于第二觸控電極與觸控電路沿第一方向的距離;第一觸控電極與m條第一觸控引線電連接,第二觸控電極與η條第二觸控引線電連接,m、n為正整數,且m>l,n彡I;其中,m條第一觸控引線的總電阻值為Rl,n條第二觸控引線的總電阻值為R2,且-20% 彡(Rl-R2)/R2 彡 20%。
[000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觸控顯示屏,包括上述的陣列基板。
[0007]通過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陣列基板和觸控顯示屏,其中,陣列基板包括多個觸控電極,以及將各觸控電極與觸控電路連接的多條觸控引線;在多個觸控電極中,若第一觸控電極與m條觸控弓I線連接,該m條觸控引線的總電阻值為Rl,第二觸控電極與η條觸控引線連接,該η條觸控引線的總電阻值為R2,則-20 % < (R1-R2)/R2<20 %。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有利于縮小Rl與R2之間的差值,使得連接各觸控電極的引線的電阻值趨于一致,甚至相等,從而能夠有效地改善觸控顯示屏中觸控電極引線的電阻分布,提升觸控顯示屏的顯示效果。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陣列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陣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0]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陣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1]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陣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2]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陣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4]需要說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闡述了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多種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0015]參考圖1,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陣列基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陣列基板1包括多個觸控電極110,觸控電路120以及多條觸控引線130,每一觸控引線130的一端與一觸控電極110電連接,另一端與觸控電路120電連接,且觸控引線130沿第一方向X延伸;觸控電極110包括第一觸控電極111和第二觸控電極112,第一觸控電極111與觸控電路120沿第一方向X的距離不同于第二觸控電極112與觸控電路120沿第一方向X的距離;第一觸控電極111與m條第一觸控引線131電連接,第二觸控電極112與η條第二觸控引線132電連接,其中,111、11為正整數,且111多1,11》1;上述111條第一觸控引線131的總電阻值為1?1,11條第二觸控引線132的總電阻值為1?2,且-20%彡(1?1-1?2)/1?2彡20%。
[0016]通過上述描述可知,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一觸控電極連接的m條觸控引線的總電阻值Rl和與第二觸控電極連接的η條觸控引線的總電阻值R2之間的差值保持在范圍-20% <(Rl-R2)/R2<20%內,使得Rl和R2之間的差值縮小,甚至相等。從而,與各觸控電極連接的引線的電阻值趨于一致。研究人員通過多次試驗得出,在觸控顯示屏中,當_20%< (Rl-R2)/R2<20%時,由觸控引線的電阻突變而引起的顯示時的灰階梯度可以減弱,甚至消失,對顯示效果的影響下降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因此,本實施例能夠有效地改善觸控顯示屏中觸控電極引線的電阻分布,提升觸控顯示屏的顯示效果。
[0017]優選地,在本實施例中,R1= R2,S卩m條第一觸控引線131的總電阻值等于η條第二觸控引線132的總電阻值,此時,第一觸控引線與第二觸控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完全消失,從而消除了因電阻突變而引起的顯示時的灰階梯度,提供更佳的顯示效果。
[0018]因第一觸控電極111與觸控電路120沿第一方向X的距離不同于第二觸控電極112與觸控電路120沿第一方向X的距離,為使得上述Rl和R2保持在范圍-20%<(R1-R2)/R2<20%內,甚至R1 = R2,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至少一第一觸控引線131的寬度小于至少一第二觸控引線132的寬度。因引線的電阻值計算公式為R = pL/S,其中,P為引線的電阻率,L為引線的長度,S為引線的橫截面積,因此,可以通過調節觸控引線的寬度,即調節觸控引線的橫截面積,來調節觸控引線的電阻值,使得第一觸控引線的總電阻值與第二觸控引線的總電阻值趨于相等。
[0019]具體地,當至少一第一觸控引線131的寬度小于至少一第二觸控引線132的寬度時,可分為多種情形,現分別進行詳細的說明。
[0020]參考圖2,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陣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中,第一觸控電極111與觸控電路120沿第一方向X的距離小于第二觸控電極112與觸控電路120沿第一方向X的距離,且m = n。在一些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取m = n= I,此時,第一觸控電極111與觸控電路120之間的第一觸控引線131的長度小于第二觸控電極112與觸控電路120之間的第二觸控引線132的長度。而由前面所述,第一觸控引線131的寬度小于第二觸控引線132的寬度,根據電阻的計算公式R = pL/S,第一觸控引線131的電阻值Rl和第二觸控引線132的電阻值R2趨于一致,合理地調節第一觸控引線131和第二觸控引線132的寬度,可使得R1 = R2,消除不同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其他的實施方式中,還可取m和η為其他值,如m = n = 2,可以調節至少一第一觸控引線131和至少一第二觸控引線132的寬度,使得R1=R2,消除不同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
[0021]參考圖3,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陣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中,第一觸控電極111與觸控電路120沿第一方向X的距離大于第二觸控電極112與觸控電路120沿第一方向X的距離,且m>n。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取m = 2,n= I,此時,第一觸控電極111與觸控電路120之間的第一觸控引線131的長度大于第二觸控電極112與觸控電路120之間的第二觸控引線132的長度,因兩條第一觸控引線131并聯,使得其總電阻值小于任一條第一觸控引線131的電阻值,且此時,若第一觸控引線131的總電阻值小于第二觸控引線132的總電阻值,則由前面所述,第一觸控引線131的寬度小于第二觸控引線132的寬度,第二觸控引線132的寬度增大,阻值變小,使得其阻值與兩條第一觸控引線131并聯后的阻值趨于相等,消除不同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π^Ρη還可以為其他值,如m = 3,n = 2等。
[0022]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當兩條第一觸控引線131并聯后的總電阻值仍大于第二觸控引線132的總電阻值時,可以適當增加至少一第一觸控引線131的寬度,使得R1=R2,消除不同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
[0023]通過上述描述可知,本實施例中,連接不同觸控電極的觸控引線具有不同的寬度,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調整觸控引線的寬度使得連接不同觸控電極的觸控引線的電阻值趨于一致,甚至相等,從而消除不同觸控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提供更佳的顯示效果O
[0024]上述實施方式為本實施例的一方面,本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另一種結構,其中,至少一第一觸控引線包括第一附加部,第一附加部呈曲折狀,或者,至少一第二觸控引線包括第二附加部,第二附加部呈曲折狀。根據引線的電阻值計算公式R = PL/S,第一附加部或者第二附加部能夠調節第一觸控引線和第二觸控引線的長度,從而調節第一觸控引線和第二觸控引線各自的總電阻值,使得上述Rl和R2保持在范圍-20%<(R1-R2)/R2<20%內,甚至R1=R2。
[0025]具體地,當至少一第一觸控引線包括第一附加部,第一附加部呈曲折狀,或者,至少一第二觸控引線包括第二附加部,第二附加部呈曲折狀時,可分為多種情況,現分別進行詳細的說明。
[0026]參考圖4,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陣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中,第一觸控電極111與觸控電路120沿第一方向X的距離小于第二觸控電極112與觸控電路沿第一方向X的距離,且m=n。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取m=n = l,此時,第一觸控電極131包括第一附加部141,第一附加部141呈曲折狀,因第一附加部141增加了第一觸控引線131的長度,使得第一觸控引線131的總電阻值與第二觸控引線132的總電阻值趨于相等,從而消除了不同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其他的實施方式中,m,n可以為其他值,如m = n = 2,此時,至少一第一觸控電極131包括第一附加部141,使得第一觸控引線131的總電阻值與第二觸控引線132的總電阻值趨于相等,從而消除了不同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
[0027]參考圖5,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陣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中,第一觸控電極111與觸控電路120沿第一方向X的距離大于第二觸控電極112與觸控電路120沿第一方向X的距離,且m>n。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取m = 2,n = I,因兩條第一觸控引線131并聯,使得其總電阻值小于任一條第一觸控引線131的電阻值,且此時,若第一觸控引線131的總電阻值小于第二觸控引線132的總電阻值,則由前面所述,至少一第一觸控電極131包括第一附加部141,第一附加部141呈曲折狀,第一附加部141增加了第一觸控131的長度,使得第一觸控引線131的總電阻值增大,與第二觸控引線132的總電阻值趨于一致,甚至相等,從而消除了不同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其他的實施方式中,m,n可以為其他值,如m = 3,η = 2,此時,至少一第一觸控電極131包括第一附加部141,使得第一觸控引線131的總電阻值與第二觸控引線132的總電阻值趨于相等,從而消除不同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
[0028]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當兩條第一觸控引線131并聯后的阻值仍大于第二觸控引線132的阻值時,可是使至少一第二觸控引線132包括第二附加部,第二附加部呈曲折狀,第二附加部增加了第二觸控引線132的長度,使得第二觸控引線132的總電阻值增大,與第一觸控引線131的總電阻值趨于相等,從而消除了不同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
[0029]通過上述描述可知,在本實施例中,可以在觸控引線上設置呈曲折狀的附加部,附加部能夠調節觸控引線的長度,從而調整觸控引線的電阻值,使得連接不同觸控電極的觸控引線的電阻值趨于一致,甚至相等,從而消除不同觸控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提供更佳的顯示效果。
[0030]綜上,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還可通過既調節觸控引線的寬度,又調節觸控引線的長度來使不同引線的電阻值趨于相等,消除不同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從而提供更佳的顯示效果。
[0031]進一步可選的,繼續參考圖4和圖5,在本實施例中,陣列基板10包括顯示區域11,以及位于顯示區域11外圍的非顯示區域12,觸控電路120位于陣列基板10的非顯示區域12內,且第一觸控引線131的第一附加部141和/或第二觸控引線132的第二附加部位于陣列基板10的非顯示區域12內。因第一附加部和第二附加部增加了觸控引線的長度,若將第一附加部和第二附加部設置于顯示區域,則會影響顯示屏的光透過率,對顯示效果造成影響,而將第一附加部和第二附加部設置于非顯示區域,則在不影響非顯示區域窄邊框化的基礎上,不會影響顯示屏的顯示效果。
[0032]可選的,本實施例中,陣列基板10包括公共電極層,公共電極層被劃分為多個呈矩陣分布的公共電極塊,該公共電極塊復用為上述的多個觸控電極110,即在顯示階段,公共電極用于為顯示屏的顯示功能層提供電壓,在觸控階段,公共電極用作觸控電極,實現觸摸功能。
[0033]進一步地,陣列基板包括相互絕緣且疊層設置的第一金屬層、第二金屬層和第三金屬層,其中,第一金屬層為柵極金屬層以及與柵極連接的掃描線金屬層,所述第二金屬層為源極/漏極金屬層以及與源極/漏極連接的數據線金屬層,關于陣列基板包括柵極、源極/漏極、掃描線以及數據線等金屬層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在此不作贅述。另外,第三金屬層包括上述的多條觸控引線130,觸控引線130通過過孔與公共電極層,即多個觸控電極連接,從而實現觸控電極與觸控電路之間的信號傳遞。
[003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又一方面還提供一種觸控顯示屏,包括上述任一實施方式中的陣列基板。
[0035]通過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陣列基板以及觸控顯示屏,其中,陣列基板包括公共電極層,公共電極層被劃分為多個呈陣列分布的公共電極塊,多個公共電極塊復用為觸控電極,觸控電極通過觸控引線與觸控電路相連接,可以調節與不同觸控電極連接的觸控引線的寬度或者長度,以改變觸控引線的電阻值,使得與不同觸控電極連接的觸控引線的電阻值趨于一致,保持在范圍-20%彡(Rl-R2)/R2彡20%內,甚至相等,從而消除了與不同觸控電極連接的觸控引線之間的電阻突變,減弱甚至消除了因電阻突變的存在而導致的顯示時的灰階梯度,從而提供了更佳的顯示效果。
[0036]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陣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個觸控電極; 觸控電路以及多條觸控引線,每一所述觸控引線的一端與一觸控電極電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觸控電路電連接,且所述觸控引線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觸控電極包括第一觸控電極和第二觸控電極,所述第一觸控電極與所述觸控電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離不同于所述第二觸控電極與所述觸控電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離;所述第一觸控電極與m條第一觸控引線電連接,所述第二觸控電極與η條第二觸控引線電連接,m、n為正整數,且m>l,n》l;其中,所述m條第一觸控引線的總電阻值為R1,所述η條第二觸控引線的總電阻值為1?2,且-20%彡(1?1-1?2)/1?2彡2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陣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一觸控引線的寬度小于至少一所述第二觸控引線的寬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陣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觸控電極與所述觸控電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觸控電極與所述觸控電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離,且m=Πο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陣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觸控電極與所述觸控電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觸控電極與所述觸控電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離,且m>nD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陣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一觸控引線包括第一附加部,所述第一附加部呈曲折狀。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陣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二觸控引線包括第二附加部,所述第二附加部呈曲折狀。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陣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陣列基板包括顯示區域以及位于所述顯示區域外圍的非顯示區域,所述觸控電路位于所述陣列基板的非顯示區域,且 所述第一觸控引線的所述第一附加部位于所述陣列基板的非顯示區域。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陣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陣列基板包括顯示區域以及位于所述顯示區域外圍的非顯示區域,所述觸控電路位于所述陣列基板的非顯示區域,且 所述第一觸控引線的所述第一附加部和/或所述第二觸控引線的所述第二附加部位于所述陣列基板的非顯示區域。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陣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觸控電極與所述觸控電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觸控電極與所述觸控電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離,且m=n010.根據權利要求5或6任意一項所述的陣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觸控電極與所述觸控電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觸控電極與所述觸控電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離,且m>n。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陣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陣列基板包括公共電極層,所述公共電極層被劃分為多個呈矩陣分布的公共電極塊,所述公共電極塊復用為所述多個觸控電極。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陣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陣列基板包括相互絕緣且疊層設置的第一金屬層、第二金屬層和第三金屬層,所述第一金屬層為柵極金屬層以及與柵極連接的掃描線金屬層,所述第二金屬層為源極/漏極金屬層以及與源極/漏極連接的數據線金屬層,所述第三金屬層包括所述多條觸控引線。13.—種觸控顯示屏,包括權利要求1-11任意一項所述的陣列基板。
【文檔編號】G06F3/044GK205563508SQ201620114033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2月4日
【發明人】曾洋, 周星耀, 王麗花, 姚綺君
【申請人】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