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設計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設計方法,屬于懸架鋼板彈簧技術領域。本發明可根據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各片主簧結構參數、彈性模量、副簧長度及主副簧復合剛度設計要求值KMAT,對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KAT進行設計。通過實例及試驗測試可知,該發明所提供的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設計方法是正確的,可得到準確可靠的副簧剛度設計值,為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設計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利用該方法提高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設計水平、產品質量和性能及車輛行駛平順性;同時,還可降低設計及試驗費用,加快產品開發速度。
【專利說明】
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設計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車輛懸架鋼板彈簧,特別是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 簧剛度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對于少片變截面鋼板彈簧,為了滿足變剛度的要求,通常將其設計為主副簧,并通 過主副簧間隙,確保在大于一定載荷之后,主副簧接觸而一起共同工作,滿足車輛懸架在不 同載荷情況下對鋼板彈簧剛度的設計要求。由于少片變截面主簧的第1片其受力復雜,不僅 承受垂向載荷,同時還承受扭轉載荷和縱向載荷,因此,實際所設計的第1片主簧的端部平 直段的厚度,通常比其他各片主簧的要偏厚一些,即在實際設計和生產中,大都采用端部非 等構的少片變截面鋼板彈簧。目前少片變截面鋼板彈簧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拋物線型, 另外一種是斜線型,其中,拋物線型的應力為等應力,其應力載荷比斜線型的更加合理。然 而,由于拋物線型變截面鋼板彈簧的加工工藝復雜,需要的加工設備昂貴,而斜線型變截面 鋼板的加工工藝簡單,只需要簡單的設備便可加工,因此,在滿足剛度和強度的條件下,可 采用斜線型的變截面鋼板彈簧。對于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為了滿足不同復合剛度的 設計要求,通常采用不同的副簧長度,即副簧與主簧的接觸位置也不相同,因此,根據副簧 與主簧的接觸位置可分為端部平直段接觸和在斜線段接觸的主副簧,即端部接觸式和非端 部接觸式,其中,在相同副簧根部厚度情況下,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復合 剛度,比非端部接觸式的要大。副簧剛度的設計值制約斜線型變截面副簧結構參數的設計, 并決定著主副簧復合剛度的大小,對懸架系統性能及車輛行駛平順性具有重要影響。然而, 由于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端部平直段非等構,且主副簧的長度不相等,當 載荷大于副簧起作用載荷之后,副簧觸點與主簧斜線段內某地相接觸,主簧和副簧的變形 和內力均存有耦合,各片主簧和副簧的端點力及變形的分析計算非常復雜,目前國內外一 直未給出精確的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的設計方法。先前大都是 忽略主副簧的不等長,近似將主副簧看作等長,直接利用主副簧的復合剛度設計要求值,減 去主簧剛度,對副簧剛度進行近似設計,因此,難以得到準確可靠的副簧剛度設計值,不能 滿足車輛懸架對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精確設計的要求。
[0003] 因此,必須建立一種精確、可靠的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 度的設計方法,滿足車輛行業快速發展及對懸架變截面鋼板彈簧精確設計的要求,提高少 片變截面鋼板彈簧的設計水平、產品質量和性能,確保主副簧的復合剛度滿足車輛懸架設 計要求,提高車輛行駛平順性;同時,降低設計及試驗費用,加快產品開發速度。
【發明內容】
[0004]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簡便、 可靠的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設計方法。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 變截面主副簧的一半對稱結構示意圖,其包括主簧,根部墊片,副簧,端部墊片;主簧和副簧 的各片斜線型變截面鋼板彈簧是由根部平直段、斜線段、端部平直段三段構成;主簧的各片 根部平直段之間、副簧的各片根部平直段之間、及主簧與副簧的根部平直段之間,設置有根 部墊片;主簧的各片端部平直段之間設置有端部墊片,端部墊片的材料為碳纖維復合材料, 以防止工作時產生摩擦噪聲。其中,主簧片數為m,各片主簧的根部厚度為1! 2[?,寬度為b,彈性 模量為E,一半長度為Lm,安裝間距的一半13,主簧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為1 2M;各 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為非等構的,即第1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長度,大于其他各片 主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長度;各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長度分別為hu和lu,各片 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為隊=11 11/112[^ = 1,2,~,111。副簧的一半長度為1^,寬度為13,彈性模 量為E,安裝間距的一半13;副簧長度小于主簧的長度,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點的水平距離為10 = Lm-La;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部平直段之間距設置有一定的主副簧間隙δ,當載荷大于副簧起 作用載荷時,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部平直段內某點相接觸,以滿足懸架對主副簧復合剛度的 設計要求。在主簧的各片結構參數、彈性模量、副簧長度及主副簧復合剛度設計要求值給定 情況下,對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主副簧的副簧剛度進行設計。
[0005]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提供的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 簧剛度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設計步驟:
[0006] (1)端點受力情況下的各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端點變形系數Gx-Dl計算:
[0007] 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一半長度Lm,寬度b,彈性模量E,安裝間距的一半13, 主簧片數m,主簧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1 2M = LM-13,第i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 &,其中,1 = 1,2,一,!11,對端點受力情況下的各片主簧的端點變形系數63^1進行計算,即
[0008]
[0009] (2)端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簧在端部平直段與副簧接觸點處的變形系數Gx- CD 計算:
[0010] 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一半長度Lm,寬度b,彈性模量E,安裝間距的一半13, 主簧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1 2m=Lm-13;第m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副簧觸點 與主簧端點的水平距離1〇,對端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簧在端部平直段與副簧接觸點處 的變形系數Gmd進行計算,SP
[0011]
[0012] ⑶主副簧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簧的端點變形系數Gx- Dzm計算:
[0013]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一半長度Lm,寬度b,彈性模量E,安裝間距的一半13, 斜線段的根部到彈簧端點的距離12m=Lm-13,第m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副簧觸點與主 簧端點的水平距離1〇,對主副簧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簧的端點變形系數G x-Dzm進行 計算,即
[0014]
[0015] (4)主副簧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簧在端部平直段與副簧接觸點處的變形 系數G x-eDZ計算:
[0016] 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一半長度Lm,寬度b,彈性模量E,安裝間距的一半13, 斜線段的根部到彈簧端點的距離1 2m=Lm-13,第m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副簧觸點與主 簧端點的水平距離1〇,對主副簧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簧在端部平直段與副簧接觸 點處的變形系數G x-CDz進行計算,SP
[0017]
[0018]
[0019] (5)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KAT設計:
[0020] 根據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復合剛度設計要求值KMAT,主簧片數 m,各片主簧的根部平直段的厚度h2M,步驟(1)中計算所得到的Gx-Dl,步驟(2)中計算所得到 的G X-CD,步驟(3)中計算所得到的Gx-Dzm,及步驟⑷中計算所得到的G x-CDz,對該端部接觸式少 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KAT進行設計,即
[0021]
[0022]本發明比現有技術具有的優點
[0023]由于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端部平直段非等構,且主副簧的長度不 相等,當載荷大于副簧起作用載荷之后,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部平直段內某點相接觸,主簧和 副簧的變形和內力均存有耦合,各片主簧和副簧的端點力及變形的分析計算非常復雜,目 前國內外一直未給出精確的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的設計方法。 先前大都是忽略主副簧的不等長,近似將主副簧看作等長,直接利用主副簧的復合剛度設 計要求值,減去主簧剛度,對副簧剛度進行近似設計。因此,難以得到準確可靠的副簧剛度 設計值,不能滿足車輛懸架對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精確設計的要求。本發明 可根據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各片主簧的結構參數、彈性模量、副簧長度、 及主副簧復合剛度設計要求值Kmat,對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K AT 進行設計。通過實例及試驗測試可知,該發明所提供的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變截面主副簧 的副簧剛度設計方法是正確的,可得到準確可靠的副簧剛度設計值,為端部接觸式少片斜 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設計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利用該方法提高端部接觸式少片斜 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設計水平、產品質量和性能及車輛行駛平順性;同時,還可降低設計及 試驗費用,加快產品開發速度。
【附圖說明】
[0024]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附圖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5] 圖1是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設計的流程圖;
[0026] 圖2是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一半對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設計方法步驟如下:對于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 簧,首先對其端點受力情況下的各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端點變形系數G x-Dl計算,其次,再 對端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簧在端部平直段內與副簧接觸點處的變形系數G X-CD計算,再 次,主副簧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簧的端點變形系數Gx- Dzm計算,再次,對主副簧接觸 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簧在端部平直段與副簧接觸點處的變形系數Gx- CDz計算,最后,根據 主副簧復合剛度設計要求值,對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Kat進行設 計。上述接觸點的意思是:如圖2中所示的狀態下,副簧的端部與主簧的下表面接觸時形成 的接觸點,在實際接觸過程中,副簧端部的邊棱與主簧的表面接觸,在本發明的設計方法過 程中,將其視為點接觸進行剛度計算。如圖2所示,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 一半對稱結構不意圖,其包括主黃1,根部塾片2,副黃3,端部塾片4;主黃1和副黃3的各片斜 線型變截面鋼板彈簧是由根部平直段、斜線段、端部平直段三段構成;主簧1的各片根部平 直段之間、副簧3的各片根部平直段之間、及主簧與副簧的根部平直段之間,設置有根部墊 片2;主簧1的各片端部平直段之間設置有端部墊片4,端部墊片的材料為碳纖維復合材料, 以防止工作時產生摩擦噪聲。其中,主簧片數為m,各片主簧的根部厚度Sh 2M,寬度為b,彈性 模量為E,一半長度為Lm,安裝間距的一半13,主簧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為1 2M;各 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為非等構的,即第1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長度,大于其他各片 主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長度;各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長度分別為hu和lu,各片 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為隊=11 11/112[^ = 1,2,~,111。副簧的一半長度為1^,寬度為13,彈性模 量為E,安裝間距的一半13;副簧長度小于主簧的長度,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點的水平距離為10 = Lm-La;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部平直段之間距設置有一定的主副簧間隙δ。
[0028]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9]實施例一:某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鋼板彈簧的主簧片數m = 2,其中,各片 主簧的一半長度LM=575mm,寬度b = 60mm,彈性模量E = 200GPa,安裝間距的一半l3 = 55mm, 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l2M = LM-l3 = 520mm,各片主簧的根部平直段的厚度h2M = 11mm;第1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hn = 7mm,第1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0i = hii/h2M= 0.64;第2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hi2 = 6mm,第2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fe = hi2/h2M= 0.55。副簧的一半長度La = 525mm,當載荷大于副簧起作用載荷時,g[J簧觸點與主簧端部平 直段內某點相接觸,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點的水平距離l0 = LM-LA = 50mm。該主副簧的復合剛 度設計要求值Κματ = 95.95Ν/_,對該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進行設計。
[0030]本發明實例所提供的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設計方法, 其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具體設計步驟如下:
[0031] (1)端點受力情況下的各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端點變形系數Gx-Dl計算:
[0032] 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一半長度LM=575mm,寬度b = 60mm,彈性模量E = 200GPa,主簧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l2M=520mm,第1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 = 0.64,第2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β2 = 0.55,對端點受力情況下的第1片主簧和第2片主 簧的端點變形系數Gx-DjPG x-D2分別進行計算,SP
[0033]
[0035] (2)端點受力情況下的第2片主簧在端部平直段與副簧接觸點處的變形系數Gx- CD 計算:
[0036]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一半長度LM=575mm,寬度b = 60mm,彈性模量E = 200GPa,主簧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l2M=520mm;第2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β2 = 0.55,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點的水平距離l〇 = 50mm,對端點受力情況下的第2片主簧在端部 平直段與副簧接觸點處的變形系數GX-CD進行計算,即
[0037]
[0038] (3)主副簧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2片主簧的端點變形系數Gx-Dz2計算:
[0039]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一半長度LM=575mm,寬度b = 60mm,彈性模量E = 200GPa,安裝間距的一半l3 = 55mm,主簧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l2M=520mm,第2片 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扮=0.55,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點的水平距離l Q = 50mm,對主副簧接觸 點受力情況下的第2片主簧的端點變形系數6\12進行計算,即 [00401
[0041] (4)主副簧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2片主簧在端部平直段與副簧接觸點處的變形 系數Gx-eDZ計算:
[0042] 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一半長度LM=575mm,寬度b = 60mm,彈性模量E = 200GPa,主簧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l2M=520mm,第2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β2 = 0.55,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點的水平距離l〇 = 50mm,對主副簧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2片主 簧在端部平直段與副簧接觸點處的變形系數Gx-^進行計算,即
[0043]
[0044] (5)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KAT設計:
[0045] 根據主副簧復合剛度的設計要求值1^1 = 95.951'1/1111]1,主簧片數1]1 = 2,各片主簧的 根部厚度 h2M= 11mm,步驟(1)中計算得到的 Gx-di = 101 · 68mm4/N 和 Gx-D2 = 109 · 72mm4/N,步驟 (2)中計算得到的Gx-cd = 91 · 20mm4/N,步驟(3)中計算得到的Gx-dZ2 = 91 · 20mm4/N,及步驟(4) 中計算得到的6\-〇)2 = 77.06_4/^,對該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1^1 進行設計,即
[0046]
[0047]對給定結構且滿足該副簧剛度設計值的少片斜線型變截面鋼板彈簧的主副簧,利 用鋼板彈簧試驗機進行剛度試驗驗證,其中,副簧的一半長度LA = 525mm,副簧觸點與主簧 端點的水平距離10 = 50mm。通過試驗可知,該主副簧的復合剛度試驗值KMATtest = 95.30N/mm, 與設計要求值Kmat = 95.95N/mm相吻合,相對偏差僅為0.68% ;結果表明該發明所提供的端 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設計方法是正確的,副簧剛度的設計值是可 靠的。
[0048] 實施例二:某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鋼板彈簧的主簧片數m = 2,其中,各片 主簧的一半長度LM=600mm,寬度b = 60mm,彈性模量E = 200GPa,安裝間距的一半13 = 60mm, 主簧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l2M=LM-l3 = 540mm;各片主簧的根部平直段的厚度h2M =12mm,第1片主簧、第2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分別為hn = 8mm和hi2 = 7mm,及第1片主 簧和第2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分為βι = 0.67和β2 = 0.58。副簧的一半長度La=540mm,當 載荷大于副簧起作用載荷時,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部平直段內某點相接觸,副簧觸點與主簧 端點的水平距離10 = Lm-La = 60mm。該主副簧的復合剛度設計要求值Kmat = 93 · 38N/mm,對該 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進行設計。
[0049] 采用與實施例一相同的設計方法和步驟,對該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 簧的副簧剛度進行設計,具體設計步驟如下:
[0050] (1)端點受力情況下的各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端點變形系數Gx-Dl計算:
[00511 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一半長度LM = 600mm,寬度b = 60mm,彈性模量E = 200GPa,主簧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l2M=540mm,第1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 = 0.67,第2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β2 = 0.58,對端點受力情況下的第1片主簧和第2片主 簧的端點變形系數Gx-DjPGx-D2分別進行計算,SP
[0052]
[0054] (2)端點受力情況下的第2片主簧在端部平直段與副簧接觸點處的變形系數Gx- CD 計算:
[0055] 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一半長度LM = 600mm,寬度b = 60mm,彈性模量E = 200GPa,主簧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l2M=540mm,第2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β 2 = 0.58,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點的水平距離l〇 = 60mm,對端點受力情況下的第2片主簧在端部 平直段與副簧接觸點處的變形系數GX-CD進行計算,即
[0056]
[0057] (3)主副簧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2片主簧的端點變形系數Gx-Dz2計算:
[0058] 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一半長度LM = 600mm,寬度b = 60mm,彈性模量E = 200GPa,安裝間距的一半l3 = 60mm,主簧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l2M=540mm,第2片 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扮=0.58,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點的水平距離l Q = 60mm,對主副簧接觸 點受力情況下的第2片主簧的端點變形系數6\12進行計算,即
[0059]
[0060] (4)主副簧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2片主簧在端部平直段與副簧接觸點處的變形 系數Gx-eDZ計算:
[0061 ] 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簧的一半長度LM = 600mm,寬度b = 60mm,彈性模量E = 200GPa,主簧斜線段的根部到主簧端點的距離l2M=540mm,第2片主簧的斜線段的厚度比β2 = 0.58,副簧觸點與主簧端點的水平距離l〇 = 60mm,對主副簧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2片主 簧在端部平直段與副簧接觸點處的變形系數Gx-^進行計算,即
[0062]
[0063] (5)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KAT的設計:
[0064]根據主副簧復合剛度的設計要求值1^了 = 93.381'1/1111]1,主簧片數1]1 = 2,各片主簧的 根部平直段的厚度h2M= 12mm步驟(1)中計算得到的Gx-di = 111.62mm4/N和Gx-D2 = 120.43mm4/ N,步驟(2)中計算得到的Gx-〇) = 97.67mm4/N,步驟(3)中計算得到的Gx-dZ2 = 97.67mm4/N,及步 驟(4)中計算所得到的Gx-CDz = 80.78mm4/N,對該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 簧剛度Kat進行設計,BP
[0065]
[0066] 對給定結構的滿足該副簧剛度設計值的少片斜線型變截面鋼板彈簧的主副簧,利 用鋼板彈簧試驗機進行剛度試驗驗證,其中,副簧的一半長度L A = 540mm,副簧觸點到主簧 端點的距離10 = 60mm。通過試驗可知,該主副簧的復合剛度試驗值KMATtest = 92.85N/mm,與設 計要求值Kmat = 93.38N/mm相吻合,相對偏差僅為0.57% ;結果表明該發明所提供的端部接 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簧的副簧剛度設計方法是正確的,副簧剛度的設計值是準確可 靠的。
【主權項】
1.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黃的副黃剛度設計方法,其中,少片斜線型變截 面鋼板彈黃的一半對稱結構由根部平直段、斜線段和端部平直段Ξ段構成;各片主黃的端 部平直段非等構的,即第1片主黃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長度,大于其他各片主黃的端部平 直段的厚度和長度;副黃長度小于主黃長度,當載荷大于副黃起作用載荷時,副黃觸點與主 黃端部平直段內某點相接觸;在各片主黃的結構參數、彈性模量、副黃長度、主副黃接觸位 置及主副黃復合剛度設計要求值給定情況下,對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黃的副 黃剛度進行設計,具體設計步驟如下: (1 )端點受力情況下的各片斜線型變截面主黃的端點變形系數Gx-Di計算: 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黃的一半長度Lm,寬度b,彈性模量E,安裝間距的一半13,主黃 片數m,主黃斜線段的根部到主黃端點的距離l2M = LM-l3,第i片主黃的斜線段的厚度比權,其 中,i = l,2,…,m,對端點受力情況下的各片主黃的端點變形系數Gx-d進行計算,即(2) 端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黃在端部平直段與副黃接觸點處的變形系數Gx-cd計算: 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黃的一半長度Lm,寬度b,彈性模量E,安裝間距的一半13,主黃 斜線段的根部到主黃端點的距離l2M=LM-l3;第m片主黃的斜線段的厚度比β。,畐騰觸點與主 黃端點的水平距離1〇,對端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黃在端部平直段與副黃接觸點處的變 形系數Gx-eD進行計算,即(3) 主副黃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黃的端點變形系數Gx-Dzm計算: 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黃的一半長度Lm,寬度b,彈性模量E,安裝間距的一半13,斜線 段的根部到彈黃端點的距離l2M=LM-l3,第m片主黃的斜線段的厚度比β。,畐騰觸點與主黃端 點的水平距離1〇,對主副黃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黃的端點變形系數Gx-Dzm進行計算, 即(4) 主副黃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黃在端部平直段與副黃接觸點處的變形系數 Gx-CDzif # : 根據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黃的一半長度Lm,寬度b,彈性模量E,安裝間距的一半13,斜線 段的根部到彈黃端點的距離l2M = LM-l3,第m片主黃的斜線段的厚度比β。,副黃觸點與主黃端 點的水平距離1〇,對主副黃接觸點受力情況下的第m片主黃在端部平直段與副黃接觸點處 的變形系數Gx-GDz進行計算,即(5)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黃的副黃剛度Kat設計: 根據端部接觸式少片斜線型變截面主副黃的復合剛度設計要求值Kmat,主黃片數m,各 片主黃的根部平直段的厚度h2M,步驟(1)中計算所得到的Gx-Di,步驟(2)中計算所得到的 Gx-CD,步驟(3)中計算所得到的Gx-Dzm,及步驟(4)中計算所得到的Gx-CDz,對該端部接觸式少片 斜線型變截面主副黃的副黃剛度Kat進行設計,即
【文檔編號】G06F17/50GK105975662SQ201610274346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8日
【發明人】王炳超, 周長城
【申請人】王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