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裝置和認證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在抑制噪聲的情況下對活體進行拍攝。攝像裝置(1)具有對活體進行拍攝的主體(50)、以及與主體(50)拆裝自如的支承體(10)。攝像裝置(1)利用支承體(10)的手指導向件(11)和手腕導向件(12)支承活體,并且利用支承體(10)對從主體(50)與支承體(10)對接的底面側向上表面側由主體(50)發出的照射光進行引導,從設置于支承體(10)的上表面側的內壁的規定位置和端部的照射部(17)向活體照射所引導的照射光,并利用主體(50)對被照射了照射光的活體進行拍攝。
【專利說明】
攝像裝置和認證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攝像裝置和認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近些年來,開始普及使用能夠識別個人的活體信息的用戶認證(活體認證)。例如,作為可用于認證的活體信息,已知指紋、眼睛的視網膜和虹膜、靜脈圖案、臉部、血管、DNA(Deoxyribo Nucleic Acid:脫氧核糖核酸)等。活體認證通過預先登記活體信息,在驗證時對所取得的活體信息與預先登記的活體信息進行對照來進行。
[0003]例如,在金融機構等進行了基于靜脈圖案的活體認證。靜脈圖案的取得通過由攝像裝置向活體照射光,利用鏡頭收集在活體的內部反射而從活體出射的光并對其進行拍攝來進行。此時,根據朝向活體的光的入射角而言,對活體照射的光有時會在活體的表面反射,從而會聚于鏡頭。這種反射光會成為噪聲,有時會妨礙對鮮明的活體信息(靜脈圖案)的圖像的拍攝。
[0004]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如下的系統,其對手指的指定部位照射從光源出射的光以取得活體信息。根據公開的系統,通過對手指的指定部位照射光,從而能夠在抑制在手指表面反射的光等的噪聲會聚于鏡頭的情況下對活體進行拍攝。
[0005]現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215665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8]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0009]然而,關于公開的系統,根據活體信息的拍攝時的活體的姿勢,有時無法對活體的指定部位照射光。其結果是,在公開的系統中,由于在手指表面反射的光等的噪聲會聚于鏡頭而可能導致無法對活體進行拍攝。
[0010]本發明就是鑒于這種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抑制噪聲的情況下對活體進行拍攝的攝像裝置和認證裝置。
[0011]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2]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攝像裝置具有:主體,其具有對活體進行拍攝的攝像部;以及支承體,其在一側與主體對接,在另一側將活體相對于攝像部支承于規定位置處。主體具有發光部。發光部發出朝向活體的照射光。支承體具有入射部、照射部和導光部。入射部在一側入射照射光。照射部在相對于入射部向另一側離開的位置處朝向活體照射照射光。導光部從入射部向照射部弓I導照射光。
[0013]此外,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認證裝置具有:主體,其具有對活體進行拍攝的攝像部;支承體,其在一側與主體對接,在另一側將活體相對于攝像部支承于規定位置處;以及認證部,其使用攝像部的輸出信息中包含的活體信息進行認證。主體具有發光部。發光部發出朝向活體的照射光。支承體具有入射部、照射部和導光部。入射部在一側入射照射光。照射部在相對于入射部向另一側離開的位置處朝向活體照射照射光。導光部從入射部向照射部引導照射光。
[0014]發明的效果
[0015]根據攝像裝置和認證裝置,能夠在抑制噪聲的情況下對活體進行拍攝。
[0016]關于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優點,根據作為本發明的示例而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附圖和相關的以下說明可進一步得以明確。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外觀的立體圖。
[0018]圖2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0019]圖3是第一實施方式的主體的俯視透視圖。
[0020]圖4是第一實施方式的主體的剖視圖。
[0021 ]圖5是第一實施方式的后方壁的剖視圖。
[0022]圖6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剖視圖。
[0023]圖7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俯視透視圖。
[0024]圖8是第二實施方式的后方壁的剖視圖。
[0025]圖9是第三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剖視圖。
[0026]圖10是第三實施方式的主體的俯視透視圖。
[0027]圖11是第四實施方式的主體的俯視透視圖。
[0028]圖12是第四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俯視透視圖。
[0029]圖13是第五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外觀圖。
[0030]圖14是第六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立體圖。
[0031 ]圖15是第六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剖視圖。
[0032]圖16是表示第七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應用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34][第一實施方式]
[0035]首先,使用圖1、圖2對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0036]攝像裝置I是對活體進行拍攝的裝置。作為攝像裝置I的拍攝對象的活體是手掌,特別以位于手掌上的靜脈像作為拍攝對象。攝像裝置I例如設置于金融機構的自動存取款駐g禁
目.寸ο
[0037]攝像裝置I對來自作為被攝體的活體(手掌)的近紅外線的反射光進行拍攝。在靜脈中流動的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失去了氧,因而該血紅蛋白(還原血紅蛋白)具備吸收700納米?1000納米左右的近紅外線的性質。因此,在手掌上照射近紅外線時,僅具有靜脈的部分的反射較少,靜脈的位置可通過近紅外線的反射光的強弱來識別。作為攝像裝置I的拍攝圖像,通過使用特定的光源而易于進行對特征信息的提取,而其本身為無彩的圖像。
[0038]攝像裝置I具有對活體進行拍攝的主體50、以及與主體50拆裝自如的支承體10。攝像裝置I利用支承體10支承活體,利用支承體10引導從主體50發出的照射光,將所引導的照射光從支承體10向活體照射,對被照射了照射光的活體進行拍攝。另外,支承體10可以固定于主體50。
[0039]主體50是長方體的殼體,收納對活體進行拍攝的攝像部51和發出照射光的發光部52。攝像部51在與將被支承體10支承的活體作為拍攝對象而面對的方向(拍攝方向)上設置于殼體的中央位置處。即,攝像部51以殼體的上表面(以下,稱作殼體上表面)側作為拍攝方向而面對。發光部52被設置為沿著殼體而利用四邊包圍攝像部51的周圍,并且將殼體上表面側作為發光方向。
[0040]支承體10形成為能夠將活體支承為適當的姿勢,使得攝像部51能夠對活體穩定地進行拍攝。支承體10為從與主體50對接的下方朝向上方擴大開放的倒四棱錐臺或長方體的箱形狀。以下,對支承體10為長方體的情況進行說明。支承體1的底面在主體50上的安裝時沿著主體50的殼體上表面的周緣而對接,且中央開口。支承體10使支承活體的上表面開放。支承體10由底面、以及從底面立起的立起壁(后方壁13、前方壁14和2個側方壁15)形成。
[0041]后方壁13在上表面側設置有將手腕向適當的放置位置引導的手腕導向件12。前方壁14在上表面側設置有將手指向適當的放置位置引導的手指導向件U。利用這些手腕導向件12和手指導向件11,支承體10能夠以適當的位置、姿勢(正位置)對活體進行支承。
[0042]支承體10在后方壁13、前方壁14和2個側方壁15的底面側具有對接導向件16。對接導向件16在將支承體10安裝于主體50上時,向主體50的正位置引導支承體10,限制支承體10相對于主體50在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動。
[0043]另外,對接導向件16在對主體50和支承體10進行安裝時在對接導向件16的正下方存在異物的情況下,能夠向在主體50上安裝支承體10的作業人通知存在異物。另外,對接導向件16可以不設置于后方壁13、前方壁14和2個側方壁15的底面側的全周。例如,對接導向件I6可以呈L字狀形成于位于對角處的2個角等,設置于全周內的一部分。
[0044]此外,支承體10由透明的材質(例如,丙烯等的樹脂、玻璃)形成,后方壁13、前方壁14和2個側方壁15作為導光體發揮功能。
[0045]此外,支承體10具有向在上表面側支承的活體照射出照射光的照射部17。照射部17設置于后方壁13、前方壁14和2個側方壁15的內周面(箱形狀的內部側表面)的上表面側的規定位置、以及后方壁13、前方壁14和2個側方壁15的上表面。后面使用圖5對照射部17詳細說明。
[0046]下面,使用圖3、圖4對主體50的內部的結構進行說明。圖3是第一實施方式的主體的俯視透視圖。圖4是第一實施方式的主體的剖視圖,是通過y-y線切斷圖3的主體50的剖視圖。
[0047]主體50在殼體的內部收納有鏡頭87、攝像元件88、LED(Light Emitting D1de:發光二極管)71?78、偏振濾鏡79?82和導光體83?86。另外,鏡頭87和攝像元件88是構成攝像部51的結構要素。攝像元件88隔著鏡頭87面對拍攝對象。LED71?78、偏振濾鏡79?82和導光體83?86是構成發光部52的結構要素。LED71?78的出射光分別經過偏振濾鏡79?82、導光體83?86而從殼體上表面出射。
[0048]攝像元件88設置于殼體的中央。攝像元件88通過設置于殼體上表面側的鏡頭87對活體進行拍攝。
[0049]LED71?78利用四邊包圍攝像元件88的周圍,并且在各邊分別設置有2個。LED71、72、75、76沿著殼體的左右方向的邊進行設置。LED73、74、77、78沿著殼體的上下方向的邊進行設置。另外,設置于主體50的LED的個數僅為一例,并不限定于此。LED71?78將朝向活體的照射光向殼體上表面側出射。
[0050]偏振濾鏡79?82設置于LED的殼體上表面側。偏振濾鏡79設置于LED71和LED72的殼體上表面側。偏振濾鏡80設置于LED73和LED74的殼體上表面側。偏振濾鏡81設置于LED75和LED76的殼體上表面側。偏振濾鏡82設置于LED77和LED78的殼體上表面側。另外,偏振濾鏡可以按照與LED—對一對應的方式設置于每個LED。
[0051]偏振濾鏡79?8 2使形成為具有規定的方向的振動成分的線偏光而入射的照射光透過。偏振濾鏡79、81的透過軸是圖3的上下方向。因此,偏振濾鏡79、81使形成為具有圖3的左右方向的振動成分的線偏光而入射的照射光透過。偏振濾鏡80、82的透過軸是圖3的左右方向。因此,偏振濾鏡80、82使形成為具有圖3的上下方向的振動成分的線偏光而入射的照射光透過。
[0052]導光體83?86設置于偏振濾鏡的殼體上表面側。導光體83?86以上端沿著殼體上表面的周緣的方式進行設置。導光體83設置于偏振濾鏡79的殼體上表面側。導光體84設置于偏振濾鏡80的殼體上表面側。導光體85設置于偏振濾鏡81的殼體上表面側。導光體86設置于偏振濾鏡82的殼體上表面側。
[0053]導光體83?86將入射到內部的照射光向殼體上表面側引導,并將其從殼體上表面側的端部向殼體上表面出射。此外,殼體上表面89由玻璃罩等的使光透過的材質形成。由此,發光部52能夠從殼體上表面的周緣發出照射光。
[0054]另外,以上對發光部52由LED、偏振濾鏡和導光體構成的情況進行了說明,然而不限于此。例如,發光部52可以僅由LED構成。在這種情況下,主體50將LED設置于殼體上表面89的附近即可。另外,偏振濾鏡可以設置于比導光體靠殼體上表面側的位置處。此外,偏振濾鏡還可以設置于鏡頭87的上方。
[0055]下面,對照射部17的形狀進行說明。圖5是第一實施方式的后方壁的剖視圖,是相當于通過圖1的x-x線切斷的攝像裝置I中的后方壁13的剖視圖。
[0056]照射部17設置于后方壁13的上表面側的內周面的規定位置、以及后方壁13的上端。即,照射部17設置于從后方壁13的底面側朝向上表面側離開的位置處。照射部17具有能夠出射從底面側引導的光的出射部18、19、20。出射部18、19是在后方壁13的內周面形成的切口面。出射部20是后方壁13的上表面。入射到出射部18、19、20的照射光中的未滿足全反射條件的照射光從出射部18、19、20出射。
[0057]例如,在出射部18相對于后方壁13的內周面傾斜了5°的情況下(傾斜角為5°的情況),出射部18將在后方壁13的內部進行全反射并被引導的照射光中的5°量的(由于5°的傾斜而未滿足全反射條件的)照射光出射。
[0058]另外,出射部18、19、20僅為一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照射部17通過改變出射部的個數、出射部的形狀和出射部的形成間隔而能夠調節朝向活體的照射光的照射方式。例如,照射部17既可以通過改變出射部的傾斜的長度、出射部的形成間隔來調節從各出射部照射的照射光的光量,也可以通過改變出射部的傾斜角度來調節從出射部照射的照射光的角度和向活體的入射位置。
[0059]此外,照射部17按照每個出射部改變出射部的形狀、出射部的形成間隔等,從而能夠調節朝向活體的照射光的照射方式。此外,照射部17可以形成于后方壁13的內周面整個區域。
[0060]另外,照射部17不限于具備出射部18、19、20的全部的方式,也可以具備出射部18、19或出射部20中的任意一方。另外,作為代表而對后方壁13的照射部17進行了說明,然而這部分內容關于前方壁14和2個側方壁15也相同。此時,攝像裝置I可以在后方壁13、前方壁14和2個側方壁15分別采用不用的照射方式。
[0061]下面,使用圖6、圖7對照射光的導光和所引導的照射光的照射進行說明。圖6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剖視圖,是通過x-x線切斷放置有活體的圖1的攝像裝置I的剖視圖。圖7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俯視透視圖。以下,在后方壁13、前方壁14和2個側方壁15之中代表性地使用后方壁13對照射光的導光和照射光的照射進行說明。
[0062]如圖6所示,LED73發出照射光110。LED73發出的照射光110成為振動方向為圖6的左右方向(圖7的箭頭方向、后方壁的厚度方向)的線偏光而從偏振濾鏡80透過。成為線偏光的照射光110從導光體84的下端部(LED73側的端部)入射到導光體84的內部。入射到導光體84的內部的照射光110在導光體84的內部進行全反射并被引導至殼體上表面89側。
[0063]在導光體84的內部進行全反射并被引導至殼體上表面89側的照射光110從導光體84的殼體上表面89側的端部出射。從導光體84的殼體上表面89側的端部出射的照射光110透過殼體上表面89后向主體50的外部出射。向主體50的外部出射的照射光110從隔著殼體上表面89而與導光體84的上表面對置的后方壁13的底面側的端部入射到后方壁13的內部。
[0064]入射到后方壁13的內部的照射光110在后方壁13的內部進行全反射并從底面側向上表面側被引導。從底面側向上表面側而在后方壁13的內部被引導的照射光110從照射部17向活體100照射。
[0065]向活體100照射的照射光110的一部分入射到活體100的內部。另外,向活體100照射的照射光110的一部分成為妨礙活體的拍攝的反射光111 (噪聲、表面反射光)。在活體表面反射的反射光111照射到鏡頭87的外側。入射到活體100的內部的照射光110在活體100的內部散射,并從活體100出射而入射到鏡頭87。并且,攝像部51利用入射到鏡頭87的照射光110對活體進行拍攝。
[0066]這樣,攝像裝置I使從LED73出射的照射光從后方壁13的底面側的端部入射,并從后方壁13的底面側向上表面側引導,將其從照射部17向活體100照射。因此,攝像裝置I能夠在比從發光部52向活體100直接照射出照射光時更接近活體100的位置向活體100照射出照射光照射。由此,攝像裝置I能夠將比從發光部52直接照射時在活體表面上的入射角更大的照射光向活體100的規定的位置照射。
[0067]這樣,利用比從主體50向活體表面照射出照射光時更大的入射角向活體表面照射出照射光,從而攝像裝置I能夠抑制在活體表面反射的反射光入射到鏡頭87。由此,攝像裝置I能夠在抑制噪聲的情況下對活體進行拍攝。這樣,攝像裝置I可獲得能夠從活體良好地取得活體息的攝像信息。
[0068]此外,在正位置支承活體100的支承體10從照射部17向活體照射規定的照射光。由此,攝像裝置I例如將安裝于主體50上的支承體10根據活體100而變更為不同形狀的支承體(未圖示)的情況下,能夠同時實現對活體100在正位置的支承以及向活體100進行的適宜照射光的照射。
[0069]另外,從偏振濾鏡80透過的照射光110成為振動方向平行于活體100的入射面的振動方向(圖6的左右方向、圖7的箭頭方向、后方壁13的厚度方向)的線偏光(P波)。這種振動方向平行于入射面的線偏光(P波)相比振動方向平行于入射面的線偏光(S波)而言反射率小,因此能夠削減反射光的光量。由此,攝像裝置I能夠在抑制噪聲的情況下對活體進行拍攝。
[0070]另外,振動方向平行于入射面的線偏光(P波)在入射面的入射角為布儒斯特角的情況下,反射率為O。因此,攝像裝置I以使得在活體表面上的入射角為布儒斯特角的方式照射出照射光,從而能夠在進一步抑制噪聲的情況下對活體進行拍攝。
[0071]另外,攝像裝置I可以利用紅外反射膜或紅外吸收膜對后方壁13、前方壁14和2個側方壁15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進行涂布。攝像裝置I利用紅外反射膜或紅外吸收膜涂布,從而可抑制紅外光(反射光以外的噪聲)從支承體10的外周面側入射到鏡頭87。由此攝像裝置I能夠在抑制噪聲的情況下對活體100進行拍攝。
[0072]另外,以上對支承體10使照射光全反射并導光的情況進行了說明,然而不限于此。例如,支承體10可以利用鏡子等使其鏡面反射并引導照射光。
[0073]另外,作為代表而對后方壁13的照射光的導光和照射進行了說明,然而對于前方壁和2個側方壁15也相同。
[0074][第二實施方式]
[0075]下面,使用圖8對照射部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圖8是第二實施方式的后方壁的剖視圖,是通過與圖5同樣的切口切斷第2實施方式的后方壁的剖視圖。另外,第二實施方式中,除了照射部以外,都與第一實施方式為同樣的結構。另外,對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結構賦予同一符號進行說明。
[0076]照射部121設置于后方壁120的上表面側的內周面的規定位置、以及后方壁120的上端。即,照射部121設置于從后方壁120的底面側向上表面側離開的位置。照射部121具有能夠將從底面側引導的照射光出射的出射部122、123、124。出射部122、123是形成于后方壁120的內周面的凹凸,使在后方壁120的內部被引導的照射光散射后出射。出射部124是形成于后方壁120的上表面的凹凸,使在后方壁120的內部被引導的照射光散射后出射。凹凸在后方壁120的表面形成為槽或突起。另外,凹凸是照射光散亂單元的一例,也可以是反射點的絲網印刷等。入射到出射部122、123、124的照射光中的未滿足全反射條件的照射光從出射部122、123、124出射。
[0077]另外,出射部122、123、124僅為一例,然而不限于此。例如,照射部121通過改變出射部的個數、出射部的形狀和出射部的形成間隔而能夠調節朝向活體的照射光的照射方式。
[0078]此外,照射部121按照每個出射部改變出射部的形狀或出射部的形成間隔,從而能夠調節朝向活體的照射光的照射方式。此外,照射部121可以形成于后方壁120的整個區域。
[0079]另外,照射部121不限于具備出射部122、123、124的全部的結構,也可以具備出射部122、123或出射部124中的任意一方。另外,作為代表而對后方壁120的照射部121進行了說明,然而對于未圖示的前方壁和2個側方壁也相同。此時,攝像裝置在后方壁120、前方壁和2個側方壁可以分別采用不同的照射方式。另外,可以適當組合第二實施方式和第一實施方式的出射部的形狀。
[0080]另外,作為代表對后方壁120的照射光的導光和照射進行了說明,前方壁和2個側方壁也可以同樣地進行照射光的導光和照射。
[0081 ][第三實施方式]
[0082]在第一實施方式中,攝像裝置I利用對接導向件16而能夠將支承體10和主體50安裝于正位置處。另一方面,在第三實施方式中,攝像裝置除了對接導向件16之外,還對在后方壁、前方壁和2個側方壁的底面側的端部形成的凹部與在殼體上表面形成的凸部進行嵌合,從而限制支承體相對于主體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移動,向主體的正位置引導支承體。
[0083]另外,對接方式以外都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使用圖9、圖10對支承體與主體的對接方式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圖9是第三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剖視圖,是通過與圖6同樣的切口切斷第三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剖視圖。圖10是第三實施方式的主體的俯視透視圖。另外,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第二實施方式同樣的結構賦予同一符號進行說明。
[0084]攝像裝置130具有支承體140和主體150。主體150在殼體上表面151的4角具有凸部152?155。凸部152?155以不與導光體83?86重疊的方式設置于4角。通過以不重疊的方式設置于4角,從而凸部152?155不會對照射光帶來(折射等的)影響。另外,凸部152?155不限于設置于所有4角。此外,凸部152?155可以沿著殼體上表面151的周緣設置。
[0085]支承體140具有后方壁141、前方壁142和未圖示的2個側方壁。后方壁141與未圖示的一個側方壁在底面側的端部的交點處,設置有將支承體140向主體150的正位置引導并與凸部153嵌合的凹部143。此外,后方壁141與未圖示的另一個側方壁在底面側的端部的交點處,設置有將支承體140向主體150的正位置引導并與凸部154嵌合的未圖示的凹部。
[0086]前方壁142與未圖示的一個側方壁在底面側的端部的交點處,設置有將支承體140向主體150的正位置引導并與凸部152嵌合的凹部144。此外,前方壁142與未圖示的另一個側方壁在底面側的端部的交點處,設置有將支承體140向主體150的正位置引導并與凸部155嵌合的未圖不的凹部。
[0087]由此,凹部和凸部在將支承體140安裝于主體150上時,向主體150的正位置引導支承體140,限制支承體140相對于主體150在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動。另外,支承體140可以形成有凸部,主體150可以形成有凹部。
[0088][第四實施方式]
[0089]第一實施方式中,發光部52設置為沿著殼體而利用四邊包圍攝像部51的周圍。另一方面,在第四實施方式中,發光部設置于上述四邊中的對置的兩條邊。使用圖11、圖12對第四實施方式的發光部進行說明。圖11是第四實施方式的主體的俯視透視圖。圖12是第四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俯視透視圖。另外,對與第一實施方式至第三實施方式同樣的結構賦予同一符號進行說明。攝像裝置160具有主體170和支承體10。
[0090]主體170收納鏡頭87、攝像元件88、偏振濾鏡179、LED171?174、偏振濾鏡175、176、導光體177、178。
[0091 ]鏡頭87、攝像元件88、偏振濾鏡179是構成攝像部的結構要素。攝像元件88隔著鏡頭87、偏振濾鏡179而面對拍攝對象。LED171?174、偏振濾鏡175、176、導光體177、178是構成發光部的結構要素。LED171?174的出射光分別經過偏振濾鏡175、176、導光體177、178而從殼體上表面出射。
[0092]LED171?174利用兩條邊夾住攝像元件88,并分別在各邊設置有2個。LED171?174沿著殼體的左右方向的邊設置。LED171?174將朝向活體的照射光向殼體上表面側出射。另夕卜,設置于主體170的LED的個數僅為一例,并不限定于此。
[0093]偏振濾鏡175、176設置于LED的殼體上表面側。偏振濾鏡175設置于LED171和LED172的殼體上表面側。偏振濾鏡176設置于LED173和LED174的殼體上表面側。另外,偏振濾鏡可以與LED—對一對應地設置于各個LED。
[0094]偏振濾鏡175、17 6使形成為具有規定的方向的振動成分的線偏光而入射的照射光透過。偏振濾鏡175、176的透過軸是圖11的上下方向(圖12的箭頭方向)。因此,偏振濾鏡175、176使形成為具有圖11的上下方向的振動成分(圖12的箭頭方向)的線偏光而入射的照射光透過。
[0095]導光體177、178設置于偏振濾鏡的殼體上表面側。導光體177設置于偏振濾鏡175的殼體上表面側。導光體17 8設置于偏振濾鏡176的殼體上表面側。根據這種發光部,能夠將振動方向平行于活體100的入射面(圖11的上下方向、圖12的箭頭方向)的照射光向活體100照射。
[0096]偏振濾鏡179設置于鏡頭87的殼體上表面側。偏振濾鏡179的透過軸是與偏振濾鏡175、176正交的方向(圖12的左右方向)。由此,偏振濾鏡179切斷振動方向為圖12的箭頭方向的反射光。因此,偏振濾鏡179能夠切斷在活體表面反射,并且保存了振動方向的反射光。由此,攝像裝置160能夠在抑制噪聲的情況下對活體100進行拍攝。這樣,攝像裝置160可獲得能夠從活體100良好地取得活體信息的攝像信息。
[0097]另外,以上對發光部設置為通過兩條邊夾住攝像元件88的情況進行了說明,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僅設置于上述兩條邊中的一條邊。
[0098][第五實施方式]
[0099]下面,使用圖13對支承體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圖13是第五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外觀圖。另外,對與第一實施方式至第四實施方式同樣的結構賦予同一符號進行說明。
[0100]攝像裝置190具有支承體191和主體50。支承體191具有從底面立起的后方壁13、前方壁14和2個側方壁192。側方壁192形成為比后方壁13和前方壁14低的高度。
[0101]例如,2個側方壁192的照射部17僅設置于側方壁192的上表面。后方壁13的照射部17設置于后方壁13的上表面側的內周面的規定位置、以及后方壁13的上表面。前方壁14的照射部17設置于前方壁14的上表面側的內周面的規定位置、以及前方壁14的上表面。
[0102]根據這種支承體191,攝像裝置190將主體50發出的照射光從后方壁13、前方壁14、2個偵防壁192的底面側的端部入射,從底面側向上表面側引導,并從照射部17向活體100照射。因此,攝像裝置190能夠從比從發光部52向活體100直接照出射照射光時更接近活體100的位置向活體100照射出照射光。由此,攝像裝置190能夠將比從發光部52直接照射時在活體表面上的入射角更大的照射光向活體100的規定的位置照射。
[0103]這樣,通過比從主體50向活體表面照射出照射光時更大的入射角向活體表面照射出照射光,從而攝像裝置190可抑制在活體表面反射的反射光入射到鏡頭87。由此,攝像裝置190能夠在抑制噪聲的情況下對活體100進行拍攝。這樣,攝像裝置190可獲得能夠從活體100良好地取得活體彳目息的攝像彳目息。
[0104]另外,可以去除2個側方壁192,利用從底面立起的后方壁13和前方壁14形成支承體191。這種情況下,能夠將第四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照射光向活體100照射。
[0105][第六實施方式]
[0106]下面,使用圖14、圖15對支承體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圖14是第六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立體圖。圖15是第六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剖視圖,是通過z-z線切斷圖14的攝像裝置的剖視圖。
[0107]攝像裝置200具有支承體210和主體50。支承體210具有從底面立起的后方壁211、前方壁212和2個側方壁213。另外,支承體210在后方壁211、前方壁212和2個側方壁213的底面側的外周面設置有對接導向件214。后方壁211、前方壁212、2個側方壁213和對接導向件214是由丙稀等的透明樹脂(導光體部件)形成內周面側,并由ABS(Acry lonitri IeButadiene Styrene:丙稀腈-丁二稀-苯乙稀共聚物)樹脂等形成外周面側的雙層結構。
[0108]后方壁211在上表面側具有將手腕向適當的放置位置引導的手腕導向件215。手腕導向件215通過ABS樹脂形成。前方壁212在上表面側具有將手指向適當的放置位置引導的手指導向件216。手指導向件216由ABS樹脂形成。另外,手腕導向件215和手指導向件216可以為透明樹脂和ABS樹脂的雙層結構。
[0109]這樣,由于后方壁211、前方壁212、2個側方壁213和對接導向件214形成為雙層結構,因此支承體210既能夠提高強度(耐熱性、耐沖擊性等),又能夠抑制外部光從外周面方向入射到鏡頭87。由此,攝像裝置200能夠在抑制噪聲的情況下對活體100進行拍攝。這樣,攝像裝置200可獲得能夠從活體100優良地取得活體信息的攝像信息。
[0110][第七實施方式]
[0111]下面,使用圖16對使用第一實施方式至第六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攝像裝置的認證系統進行說明。圖16是表示第七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應用例的圖。
[0112]認證系統500是識別活體的特征以確定個人進行認證的信息處理系統之一,例如在銀行系統等進行顧客的認證。認證系統500構成為包括登記裝置520、多個自動存取款裝置530、認證服務器510等的信息處理裝置和網絡600。
[0113]認證服務器510將用于識別個人的識別信息與在活體認證前預先登記的驗證信息(模板)關聯而進行存儲。用于識別個人的識別信息是對用戶直接(例如用戶編號)或間接(例如帳號)賦予的唯一的ID(Identificat1n:身份識別碼)。
[0114]在位于金融機構的室內ATM(Automated Teller Machine:自動柜員機)柜臺540或ATM亭550設置有I臺或多臺自動存取款裝置530。自動存取款裝置530是在進行金融交易前對用戶認證時,進行活體認證的認證裝置之一。自動存取款裝置530具有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電路)讀寫器531和攝像裝置1(130、160、190、200)。自動存取款裝置530根據由IC讀寫器531從用戶的IC卡(例如IC芯片內置型現金卡)讀取的識別信息確定的驗證信息和由攝像裝置1(130、160、190、200)進行拍攝的活體圖像取得的用戶的活體信息,進行用戶的認證。
[0115]登記裝置520設置于銀行的窗口等,是按照柜員的指示或操作,進行用戶的模板登記的裝置。登記裝置520構成為包括處理裝置521、顯示器522、攝像裝置I (130、160、190、200),根據需要構成為包括鍵盤523、鼠標524等。攝像裝置I (130、160、190、200)具有通信接口而進行與登記裝置520的通信。攝像裝置1(130、160、190、200)對利用者的活體進行拍攝。攝像裝置1(130、160、190、200)輸出根據所拍攝的活體圖像而取得的活體信息或基于活體信息生成的驗證信息。攝像裝置I (130、160、190、200)將活體信息或驗證信息記錄于處理裝置521的存儲部、認證服務器510的存儲部或用戶的IC卡的存儲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0116]另外,圖16所示的認證系統500將攝像裝置I (130、160、190、200)與處理裝置521連接而構成了登記裝置520,而在驗證信息已進行了模板登記的情況下,可以構成為根據活體信息或驗證信息進行活體認證的認證裝置。例如,自動存取款裝置530可以將傳感器組件532置換為攝像裝置1(130、160、190、200)。
[0117]另外,在實施方式中,作為用于認證的活體信息而將手掌的靜脈像舉例表示為攝像對象,而攝像裝置I (130、160、190、200)也可以將掌紋作為攝像對象。
[0118]另外,上述實施方式可以在不脫離實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0119]上述內容僅示出本發明的原理。進而,多種變形、變更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都是可以實現的,本發明不限于示出并說明上述內容的正確結果和應用例,所對應的所有變形例和均等物都應被視為基于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價物的本發明的范圍。
[0120]標號說明
[0121]1、130、160、190、200:攝像裝置,10、140、191、210:支承體,11、216:手指導向件,12、215:手腕導向件,13、120、141、211:后方壁,14、142、212:前方壁,15、192、213:側方壁,
16、214:對接導向件,17、121:照射部,50、150、170:主體,51:攝像部,52:發光部。
【主權項】
1.一種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攝像裝置具有: 主體,其具有對活體進行拍攝的攝像部;以及 支承體,其在一側與所述主體對接,在另一側將所述活體相對于所述攝像部支承在規定位置處, 所述主體具有發光部,該發光部發出向所述活體照射的照射光, 所述支承體具有: 入射部,其在所述一側入射所述照射光; 照射部,其在從所述入射部向所述另一側離開的位置處向所述活體照射所述照射光;以及 導光部,其從所述入射部向所述照射部引導所述照射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體具有立起壁,該立起壁從所述一側向所述另一側立起, 所述立起壁具有所述入射部、所述導光部和所述照射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起壁具有支承所述活體的支承部。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起壁在所述另一側的端面具有所述照射部。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起壁具有支承所述活體的支承部,并且在所述另一側的端面具有所述照射部。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光部具有偏振濾鏡,該偏振濾鏡使所述照射光成為線偏光而透過。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體與所述主體拆裝自如。8.根據權利要求2至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體以包圍所述攝像部的方式設置所述立起壁, 所述立起壁在外周面具有切斷外來光的切斷部。9.一種認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認證裝置具有: 主體,其具有對活體進行拍攝的攝像部; 支承體,其在一側與所述主體對接,在另一側將所述活體相對于所述攝像部支承在規定位置處;以及 認證部,其使用所述攝像部的輸出信息中包含的活體信息進行認證, 所述主體具有發光部,該發光部發出向所述活體照射的照射光, 所述支承體具有: 入射部,其在所述一側入射所述照射光; 照射部,其在從所述入射部向所述另一側離開的位置處向所述活體照射所述照射光;以及 導光部,其從所述入射部向所述照射部引導所述照射光。
【文檔編號】A61B5/117GK105830121SQ201480069774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4年1月31日
【發明人】巖口功, 山崎行造
【申請人】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