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300的材料。于部份實施方式中,緩沖結構300的厚度小于等于 300微米,較佳而言,緩沖結構300的厚度小于等于100微米。藉由上述的厚度設計,可利于 緩沖結構300在不過厚而影響其他組件組裝的情況下達到分散或吸收應力的效果。
[0049] 于部份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緩沖結構300包含相對兩周邊部310與320。這 兩周邊部310與320系分別位于指紋辨識器200的相對兩側并固定于蓋板100之內表面 110。如此一來,蓋板100所承受的應力可藉由周邊部310與320傳遞給緩沖結構300。
[0050] 于部份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緩沖結構300還包含應力吸收部330。應力吸收 部330系連接于兩周邊部310與周邊部320之間。應力吸收部330橫跨指紋辨識器200。 由于緩沖結構300所采用之材料,如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凱芙拉纖維等等,具有高抗拉伸能 力,故即使蓋板100所承受的應力藉由周邊部310與320傳遞至應力吸收部330,由上述纖 維所編織而成的應力吸收部330也不易損壞,同時也因為編織的形式而增加了比表面積, 從而增加了受力面積,而可有效地分散或吸收蓋板100所承受的應力。
[0051] 于部份實施方式中,緩沖結構300可無須整體均由纖維所編織而成,進一步來說, 周邊部310及/或周邊部320可不是由纖維編織而成,而應力吸收部330可由纖維編織而 成。于部份實施方式中,緩沖結構300整體均可由纖維編織而成。進一步來說,周邊部310、 周邊部320與應力吸收部330均可由纖維編織而成。
[0052] 于部份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緩沖結構300不僅可分散或吸收蓋板100所承受 的應力,還可幫助固定指紋辨識器200。具體來說,于部份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器200具有 相背對的背面210以及正面220。背面210系背向蓋板100之內表面110。正面220系朝 向蓋板100之內表面110,且正面220上具有辨識組件(未示于圖中)以辨識指紋。指紋辨 識器200系夾設于緩沖結構300的應力吸收部330與蓋板100之間。如此一來,應力吸收 部330可將指紋辨識器200緊壓于蓋板100上,而防止指紋辨識器200移動。
[0053] 于部份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指紋辨識器200之背面210系黏著于緩沖結構 300之應力吸收部330,如此一來,指紋辨識器200可更穩固地固定于蓋板100的內表面110 上。舉例來說,緩沖結構300可為復數纖維與黏著劑復合而成的具有黏性的復合層結構,以 利應力吸收部330黏著指紋辨識器200的背面210。進一步來說,緩沖結構300之材質可 包含樹脂或其他適合的黏著材料。舉例來說,形成緩沖結構300的纖維可先經由含浸處理, 以使這些纖維的表面附著有樹脂或其他適合的黏著材料。如此一來,當這些纖維編織成緩 沖結構300時,緩沖結構300可具有黏性,以利應力吸收部330黏著指紋辨識器200的背面 210〇
[0054] 于部份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應力吸收部330具有開口 0。開口 0系朝向指紋 辨識器200的,以利應力吸收部330容納指紋辨識器200。進一步來說,指紋辨識器200的 背面210會位于蓋板100的凹槽G1外,而應力吸收部330可呈彎曲狀,且其彎曲所定義出 的開口 〇系朝向指紋辨識器200,以利應力吸收部330接觸或黏著指紋辨識器200的背面 210〇
[0055] 于部份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蓋板100為透光蓋板,以供用戶觀看觸控裝置 的顯示畫面。舉例來說,蓋板100之材質可為透光材質,如玻璃、藍寶石或者聚酸甲酯 (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等等,但本發明并不以此為限。指紋辨識裝置還包含遮 光層400、觸控感應結構510以及導線結構520。遮光層400與觸控感應結構510系分別設 置于內表面110的不同區域。導線結構520電性連接觸控感應結構510。部份遮光層400 系位于導線結構520與蓋板100的內表面110之間,以遮蔽導線結構520。部份遮光層400 系位于指紋辨識器200與蓋板100的內表面110之間,且遮光層400在蓋板100上的正投 影至少覆蓋指紋辨識器200,以遮蔽指紋辨識器200。觸控感應結構510與蓋板100之間不 具有遮光層400,以利使用者觀看觸控感應結構510下方的顯示畫面。于部份實施方式中, 遮光層400之材質可為油墨或光阻材料,但本發明并不以此為限。
[0056] 透光蓋板100的觸碰面120為觸控操作面,故于部分實施方式中,觸碰面120上可 選擇性地設置防臟污、防指紋、抗刮及/或抗眩等功能層。如第1及2圖所示,觸碰面120 包含可視區121、非可視區122與指紋辨識區123。可視區121用以顯示信息給用戶觀看并 供使用者以觸控的方式操作觸控裝置。非可視區122圍繞可視區121,而用以遮蔽導線結構 520與其他不透光組件,遮光層400所在的區域定義出非可視區122。非可視區122亦包含 指紋辨識區123。指紋辨識區123系位于指紋辨識器200正上方。換句話說,指紋辨識器 200在觸碰面120上的正投影與指紋辨識區123至少部份重迭。
[0057] 于部份實施方式中,至少部份指紋辨識區123的顏色與非可視區122的其他區域 的顏色不同,以標示出指紋辨識器200的位置,而便于用戶將手指移動至指紋辨識區123, 使得位于指紋辨識區123正下方的指紋辨識器200能夠有效辨識使用者的指紋。舉例來說, 位于指紋辨識器200與蓋板100之間的部份遮光層400之顏色與其他部份的遮光層400之 顏色可不同,以使指紋辨識區123的顏色與非可視區122的顏色不同,而標示出指紋辨識器 200的位置。
[0058] 于部份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緩沖結構300之兩周邊部310與320系固定于遮 光層400。如此一來,緩沖結構300可藉由遮光層400固定于蓋板100的內表面110。換句 話說,當蓋板100的觸碰面120承受應力時,應力可藉由遮光層400傳遞至緩沖結構300,而 緩沖結構300可分散或吸收此應力。
[0059] 于部份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緩沖結構300之兩周邊部310與320系黏著于遮 光層400。舉例來說,形成緩沖結構300的纖維可先經由含浸處理,以使這些纖維的表面附 著有樹脂或其他適合的黏著材料。如此一來,當這些纖維編織成緩沖結構300時,緩沖結構 300的周邊部310與320可具有黏性,以黏著于遮光層400。
[0060] 于部份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不,凹槽G1為沿著由觸碰面120朝內表面110的方 向漸擴的凹槽,以利凹槽G1的制作。具體來說,在制作凹槽G1的過程中,特別是當蓋板100 的材質為硬度相對高的材料(如強化玻璃)時,此漸擴狀的凹槽G1之槽壁系較不易發生崩 毀。因此,漸擴狀凹槽G1的結構設計可有效提高蓋板100的制造良率。當然,于其他實施 方式中,凹槽G1亦可為其他形狀,而不以上述漸擴狀凹槽為限。
[0061] 于部份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觸控裝置還包含顯示模塊600。觸控感應結構 510位于顯示模塊600與蓋板100之間,且觸控感應結構510與顯示模塊600均位于可視 區121正下方。換句話說,觸控感應結構510與顯示模塊600在蓋板100的觸碰面120上 的正投影系位于可視區121內,以分別提供觸控以及顯示的功能。于部份實施方式中,顯 示模塊600可為液晶顯示模塊(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發光二極管顯示 模塊、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