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掃描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掃描器,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同步光源系統的掃描器。
平臺式掃描器一般是用來對不透明的稿件進行反射式的掃描,其利用一燈管發光照射被掃描的稿件,再利用光學系統使被反射的光線投射至傳感裝置中。由于燈管在掃描時,與被掃描的稿件之間均保持相同的距離,所以照射在稿件上的光強度相同。又因為在掃描時,被掃描稿件與傳感裝置的距離也保持固定,所以沿著掃描的方向,傳感裝置所接收到的圖像不會因為距離的變化,而有明暗不一致的狀況。至于燈管本身發光不均勻所造成圖像在燈管方向上的灰級變化,則可利用一校正片在掃描之前先建立一亮度的基準,藉此掃描時,校正傳感裝置上每一個圖素的信號,使傳感裝置只按稿件上的濃淡變化決定信號的大小,而排除掉因光源的亮暗所導致的變化。
若要進行透射稿件的掃描,一般是提供一組透明片掃描附件(transparency kit),在掃描過程中提供透射稿光源,光源必須從透射稿件的另一側穿過稿件,再進入稿件下方的光學系統中。請參考
圖1a及圖1b。當光源12為非平行光,且該光源12與傳感器10的相對位置有變化時,傳感器10所傳感到的光線強度分布也將會有所改變。因此,對掃描器而言,在透明片掃描時,傳感器10與稿件上方的光源12必須同步移動,若在移動時有些不一致,則如圖1b所示,由于傳感器10感受到的光線強度分布不穩定而有變化,掃描質量將變差。
請參閱圖2,一般的透明片掃描器附件的設計為動件式,其利用馬達14、24配合皮帶16、26來帶動做為光源的燈管18、28。在掃描透明片22時,分別控制驅動傳感器20的馬達14與驅動透明片掃描器附件的光源28的馬達24,以使傳感器20與稿件上方的光源28同步移動。不過,由于馬達本身存在的誤差、齒輪真圓度不同所造成的誤差,甚至是馬達的驅動模組件所產生的誤差,均可能導致透明片掃描器附件中的光源28與傳感器20無法完全同步移動,使掃描過程中光源28與傳感器20的相對位置不可避免地產生變化。因此,此種現有的掃描器在掃描透明片時,并無法提供穩定而良好的掃描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同步光源系統的掃描器,其可利用一簡單的機構使位于蓋部的光源與圖像傳感裝置同步移動。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同步光源系統的掃描器,其并不會因為在掃描器本體設置連通槽,而使外界灰塵進入掃描器本體內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即提供一種掃描器,用于沿一掃描方向對于一待掃描物進行掃描,該掃描器包括一本體,具有一放置該待掃描物的透明板,且具有沿著該掃描方向延伸且可與外部連通的至少一第一連通槽;一蓋部,以可在蓋住該透明板的使用位置與掀開位置之間轉動的方式設置于該本體,且具有與該第一連通槽對應的至少一第二連通槽;一第一支架,以可沿著該掃描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本體內,且具有一圖像傳感裝置;一第二支架,以可沿著該掃描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蓋部,且具有一用以發出光至該待掃描物的第二光源,經過該待掃描物后將光投射至該圖像傳感裝置;至少一同步移動裝置,設置于該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用以當蓋部位于使用位置時,經過第一連通槽和第二連通槽而使第一支架驅動第二支架。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該同步移動裝置包括一卡合部,設置于該第一支架;以及一突桿,設置于該第二支架,且經過該第二連通槽突出于該蓋部外部。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該同步驅動裝置包括一用以發出光至該待掃描物而由該待掃描物將光反射至該圖像傳感裝置的第一光源。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更包括至少一對導桿,設置于該本體內部,且分別設置于該第一連通槽兩側;以及至少一對隔絕部,分別設置在該導桿上。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更包括至少一對隔墻,與該本體連接,且在該本體內部將該第一連通槽與該導桿隔離;以及至少一對使該隔墻插入的防塵孔,分別設置于該第一支架面對該透明板的一面上。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更包括至少一彈簧,使該突桿可上下移動地設置于該第二支架。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該第一支架在面對該透明板的一面上,更具有至少一傾斜面。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為燈管。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更包括一傳動裝置,設置于該本體內,且與該第一支架連接。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該傳動裝置為一皮帶輪和皮帶。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更包括一驅動系統,設置于該本體內,驅動該第一支架在該本體內來回移動地與該傳動裝置連接。
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優點在于,當蓋部與掃描器本體密合時,突桿與卡合部卡合,使位于蓋部的光源與圖像傳感裝置同步移動,進而避免因光源的強度分布變化而導致掃描質量變差,又在連通的槽處附近設置皺折布,可防止灰塵進入掃描器本體,提高掃描質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中圖1a和圖1b分別說明平行光源及非平行光源投射于平面上時,平面上的位置與光線強度分布關系的示意圖;圖2為現有的透明片掃描器與掃描器附件的結構分解圖;圖3a為本實用新型的蓋部組合立體圖;圖3b為本實用新型的本體組合立體圖;圖4a為圖3b中線a-a的剖視圖;圖4b為圖3b中線b-b的剖視圖;圖4c為圖3b中線c-c的剖視圖;圖4d為圖3b中線d-d的剖視圖;圖5a為本實用新型掃描器的示意圖,其中突桿尚未與第一支架接觸;圖5b為本實用新型掃描器的示意圖,其中突桿與卡合部卡合;圖5c為本實用新型掃描器的示意圖,其中突桿與第一支架的傾斜面接觸;圖6a~圖6c顯示在圖像傳感裝置移動情況下,隔絕部的狀態示意圖。
如圖3a、圖3b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掃描器包括一本體40和一蓋部30;其中蓋部30以蓋住本體40的使用位置與掀開位置之間轉動的方式設置于本體40上方,且具有一上殼體31和一密合蓋34,密合蓋34的表面上設有兩長條形的第二連通槽32,以供后述的突桿來回移動;兩第一滑動軸33設置于上殼體31內,以供后述的第二支架設置于其上且可來回移動。
第二支架50設置于上殼體31內,其用來裝設提供掃描透明片時所需光源的第二光源51,且設有兩滑槽(未圖示),以與第一滑動軸33結合,而可使第二支架50于第一滑動軸33上來回移動。又,第二支架50底部設有兩凹孔52,其內分別設置一彈簧53,兩突桿54的一端透過彈簧53與第二支架50結合且使突桿54可上下移動,突桿54的另一端穿過第二連通槽32而伸出于蓋部30外。
本體40具有一下殼體41,下殼體41在面對蓋部30的一面上設置一放置蓋42,其上設有兩個與上述第二連通槽32相對應且實質上為長條形的第一連通槽43,可供上述的突桿54進入掃描器本體40內;又放置蓋42上設有一由可透光材料制成的透明板45,以放置待掃描文件;一第一支架60設置于下殼體41內,在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支架60中所包括的裝置與現有裝置相同,因此不再各別畫出,而以一單一裝置表示,其中具有一可提供對不透明稿件進行反射式掃描所需光源的第一光源65、一用以接受由光源(第一光源65或第二光源51)發出的光線而使稿件(不透明稿件、或透明稿件)成像的光學系統、以及一用以接收經由光學系統而形成稿件圖像的圖像傳感裝置66。
第一支架60在上表面兩側各形成一隆起部61,各隆起部61分別具有一卡合部62、兩防塵孔63以及兩傾斜面64,其中卡合部62實質上為一位于隆起部61中的凹陷部,可供上述的突桿54插入其中,而防塵孔63可供后述的隔墻插入,以確實限制外界進入的灰塵于一定范圍(防塵孔63)內。
一步進馬達70設置于下殼體41內,由一與第一支架60結合的皮帶72和皮帶輪73而可驅動第一支架60在本體40中來回移動,又其他支持第一支架60在本體40來回移動的裝置均與現有裝置相同,在此省略其說明。
參考圖4a,在第一連通槽43下方分別設有隔墻44,以限制外界進入的灰塵于一特定范圍(防塵孔63)中。
四根導桿80分別設置于隔墻44兩側,又四塊如由皺折布制成的隔絕部90以可滑動的方式設置在導桿80上,其可使下殼體41內部與第一連通槽43完全隔離,而隔絕部90在第一支架60的傾斜面64的一特定位置(即圖3b中剖面線b-b以及剖面線d-d與第一支架60相交的位置)與其連接,如圖4b和圖4d所示。
本實用新型具有同步光源系統的掃描器100如上述所構成,以下說明其操作的狀態。
將待掃描文件放置在透明板45上,使蓋部30與本體40密合,如圖5a所示,此時在正常狀況下,突桿54可與卡合部62卡合,如圖5b所示,然后開始進行掃描時,第一支架60會帶著第二光源51同步移動,而突桿54則于第一連通槽43和第二連通槽32中來回移動。
然而,有時候第二支架50并未完全回到其起始位置,如圖5c所示,此時突桿54可能無法恰好與卡合部62嵌合。因此在一優選實施例中,當掃描器開始掃描動作前,步進馬達70將會先帶動第一支架60緩慢移動,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突桿54可由彈簧53的作用而上下移動,因此突桿54將可沿著傾斜面64滑入卡合部62。如此一來,當掃描動作開始進行時,第一支架60便可順利地帶著第二光源51同步移動,并進行掃描動作。
又當第一支架60移動時,隔絕部90的狀態可分別如圖6a~圖6c所示。
上述第一光源65與上述第二光源51都可采用現有掃描器所使用的燈管。至于上述圖像傳感裝置,與一般的掃描器相同,可為電荷耦合裝置(CCD),或是其它光傳感元件。上述光學系統則是包括反射鏡與聚焦裝置,例如透鏡或透鏡組等。
另外,須注意的是上述第二支架50設置在相互平行的第一滑動軸33上,可沿著相同的方向自由移動。且第一滑動軸33對上述第二支架50的摩擦或阻礙均極小,以避免影響到上述第二支架50相對于第一支架60的同步移動。
本實用新型另有數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例如可將突桿52設置在第一支架60上、將卡合部62設置在第二支架50上;或是舍棄突桿52、卡合部62的結構,而改用一組齒輪組、分別設置在第一支架60、第二支架50上,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因此,本實用新型可利用一簡單的機構使位于蓋部的光源與位于掃描器本體中的圖像傳感裝置同步移動,且并不會因在掃描器本體設置開口,而使外界灰塵進入掃描器本體內部。
權利要求1.一種掃描器,用于沿一掃描方向對于一待掃描物進行掃描,其特征在于,所述掃描器包括一本體,具有一放置所述待掃描物的透明板,且具有沿著所述掃描方向延伸且可與外部連通的至少一第一連通槽;一蓋部,以可在蓋住所述透明板的使用位置與掀開位置之間轉動的方式設置于所述本體,且具有與所述第一連通槽對應的至少一第二連通槽;一第一支架,以可沿著所述掃描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于所述本體內,且具有一圖像傳感裝置;一第二支架,以可沿著所述掃描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于所述蓋部,且具有一用以發出光至所述待掃描物的第二光源,經過所述待掃描物后將光投射至所述圖像傳感裝置;至少一同步移動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移動裝置具有一卡合部,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以及一突桿,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且經過所述第二連通槽突出于所述蓋部外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驅動裝置具有一用以發出光至所述待掃描物而由所述待掃描物將光反射至所述圖像傳感裝置的第一光源。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對導桿,設置于所述本體內部,且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連通槽兩側;以及至少一對隔絕部,分別設置在所述導桿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對隔墻,與所述本體連接,且在所述本體內部將所述第一連通槽與所述導桿隔離;以及至少一對使所述隔墻插入的防塵孔,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面對所述透明板的一面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彈簧,使所述突桿可上下移動地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在面對所述透明板的一面上,更具有至少一傾斜面。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及所述第二光源為燈管。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傳動裝置,設置于所述本體內,且與所述第一支架連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置為一皮帶輪和皮帶。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驅動系統,設置于所述本體內,驅動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本體內來回移動地與所述傳動裝置連接。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為一步進馬達。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絕部為皺折布。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為一凹陷部。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更包括至少一用以放置所述彈簧的凹孔。
專利摘要一種掃描器,包括本體,具有透明板,和沿著掃描方向延伸且可與外部連通的至少一第一連通槽;蓋部,以可在蓋住透明板的使用位置與掀開位置之間轉動的方式設置于本體,具有至少一第二連通槽;第一支架,以可沿著掃描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于本體內,具有圖像傳感裝置;第二支架,以可沿著掃描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蓋部,具有第二光源,經過待掃描物后將光投射至圖像傳感裝置;至少一同步移動裝置,設置于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
文檔編號G06K9/26GK2376012SQ9920919
公開日2000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1999年4月30日
發明者林志鴻, 何宜儀 申請人:明碁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