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折疊式算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計算工具,特別是一種算盤。
傳統的算盤,體積較大,不便攜帶。尤其是為了配合上珠算課的小學生,龐大的算盤,無法置于書包中,只好用繩子綁好,背在身上,既不方便,也不雅觀。有人設計一種可以放在書包中的小型算盤,解決了攜帶不便的問題,但由于這種算盤的算盤子太小,撥動不便,而且容易錯撥,影響運算的速度和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架數和算盤子的大小與傳統的算盤相同,但可以折疊,折疊后,使算盤的長度縮短一半,能置于書包中的算盤。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折疊式算盤,由左右各一條邊框(1)、上框(2)、下框(3)、中框(4)、多條與上下框(2)(3)垂直的架條(5)和多顆穿在架條(5)上的算盤子(6)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框(2)、下框(3)和中框(4)的正中處斷開,形成上、中、下三個斷口(7),使整個算盤分成左右各半,使上框(2)、下框(3)和中框(4)變成左上框(8)、右上框(9),左下框(10)、右下框(11),左中框(12)和右中框(13),在各自相鄰處,各有一個相對應而尺寸相同的縱向凹槽(14),和一個半徑相同的相對應的園弧形下角(15),在每一對相鄰的凹槽(14)中,各有一塊橫跨左右凹槽(14)的具雙軸孔(16)的橢園形墊片(17),其厚度與凹槽(14)的寬度成動配合關系,在每一個園弧形下角(15)的園心處,各有一個軸孔(18),在每一個軸孔(18)中,各有一條貫穿凹槽(14)和墊片(17)的轉軸(19),轉軸(19)在貫穿凹槽(11)時,必須分別從墊片(17)的左右軸孔(16)通過,從而形成雙軸結構,由于所有園弧下角(15)的半徑相同,因此,左半部的上中下三條轉軸(19)和右半部的上中下三條轉軸(19),分別在左右兩條直線上。這樣,就能實現左右兩半的對折。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在對折后能將算盤的長度縮短一半,以便將其藏于書包中,便于攜帶。
以下結合對附圖的說明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圖1的后視圖;圖3為圖1的仰視圖;圖4為圖1的A-A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折疊狀態的主視圖;圖6為圖5的右視圖;圖7為圖5的左視圖;圖8為圖5的俯視圖。
實施例一種折疊式算盤,由左右各一條邊框1、上框2、下框3、中框4、14條與上下框2、3垂直的架條5和98顆穿在架條5上的算盤子6組成,其整體外觀形狀以及每架的算盤子6數與傳統的算盤無異。只是在上框2、下框3和中框4的正中處斷開,形成上、中、下三個斷口7,使整個算盤分成左右各半,上框2、下框3和中框4變成左上框8、右上框9,左下框10、右下框11,左中框12和右中框13,在上下各自相鄰處,各有一個相對應而尺寸相同的縱向凹槽14,和一個半徑相同的相對應的園弧形下角15,在每一對相鄰的凹槽14中,各有一塊橫跨左右凹槽14的具左右雙軸孔16的橢園形墊片17,其厚度與凹槽14的寬度成動配合關系,在每一個園弧形下角15的園心處,各有一個軸孔18,在每一個軸孔18中,各有一條貫穿凹槽14和墊片17的轉軸19,轉軸19在貫穿凹槽14時,必須分別從墊片17的左右軸孔16通過,從而形成雙軸結構,在斷口7的下部的左右附近,各有一條橫跨左上框8,左中框12及左下框10和右上框9,右中框13及右下框11的加強條20。
權利要求1.一種折疊式算盤,由左右各一條邊框(1)、上框(2)、下框(3)、中框(4)、多條與上下框(2)(3)垂直的架條(5)和多顆穿在架條(5)上的算盤子(6)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框(2)、下框(3)和中框(4)的正中處斷開,形成上、中、下三個斷口(7),使整個算盤分成左右各半,使上框(2)、下框(3)和中框(4)變成左上框(8)、右上框(9),左下框(10)、右下框(11),左中框(12)和右中框(13),在各自相鄰處,各有一個相對應而尺寸相同的縱向凹槽(14),和一個半徑相同的相對應的園弧形下角(15),在每一對相鄰的凹槽(14)中,各有一塊橫跨左右凹槽(14)的具雙軸孔(16)的橢園形墊片(17),其厚度與凹槽(14)的寬度成動配合關系,在每一個園弧形下角(15)的園心處,各有一個軸孔(18),在每一個軸孔(18)中,各有一條貫穿凹槽(14)和墊片(17)的轉軸(19),轉軸(19)在貫穿凹槽(14)時,必須分別從墊片(17)的左右軸孔(16)通過,從而形成雙軸結構,在斷口(7)的下部的左右附近,各有一條橫跨左上框(8),左中框(12)及左下框(10)和右上框(9),右中框(13)及右下框(11)的加強條(20)。
專利摘要一種折疊式算盤,其外觀形狀與傳統算盤無異,其特點是在算盤的中線處斷開成左右兩半,再通過雙軸結構將其連接并可折疊,使其長度縮短一半。這種折疊式算盤可藏于書包中,特別適合給小學生使用。
文檔編號G06C1/00GK2258291SQ9623657
公開日1997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1996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1996年1月26日
發明者李濱 申請人:廣州教育玩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