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式rfid二維碼標簽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一體化式RFID二維碼標簽,該RFID二維碼標簽包括矩陣式二維碼、RFID標簽,所述RFID標簽內嵌在矩陣式二維碼之中。本發明通過將RFID標簽內嵌于矩陣式二維碼之中,RFID標簽成為二維碼的一個組成部分,二者合為一體;便于一體化印刷或打印制造,有利于減少生成工序并降低成本,更好地適應條碼與RFID標簽的共容共存,有利于二維碼和RFID標簽的聯合防偽應用。
【專利說明】一體化式RF ID 二維碼標簽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自動識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體化式RFID 二維碼標簽。
【背景技術】
[0002]自動識別技術在各個行業得到了長期的、廣泛的應用。一維條形碼技術多年來一直是自動識別的主導技術,隨著條形碼應用的不斷發展,二維碼日益受到重視。傳統的一維條碼由于只能在一個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上表達信息,在現代應用中,其應用局限性日益突出。二維碼可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存儲信息,信息容量大為增加,可以更好地滿足現代多維識別的需要,表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在自動識別領域,射頻識別(rad1-frequencyidentificat1n, RFID)技術異軍突起,被認為是未來條形碼技術的取代者。由于射頻識別RFID標簽存儲信息量大,可以非接觸便捷讀寫,切部署靈活,其應用日益廣泛。可以預計,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條碼識技術與RFID識別技術將相互共容共存。
[0003]為了滿足條碼與RFID共存、共同識讀的需要,通常的解決辦法是讓RFID標簽與條形碼(一維或二維)共用載體。目前,實現共載體的方式是將所生成的條形碼與設計好的RFID標簽,采用物理方式集成到一起。最常用的辦法是,在同一襯底(例如不干膠紙)上正面打印條碼,背面附著RFID標簽。這樣的實現方式,需要對條碼、RFID標簽分別設計、制造,其二維碼與RFID標簽實質上是割裂的,沒有融為一體。
[0004]如果條碼與RFID標簽能夠融為一體,采用一道工序打印或印刷生成,無疑將提高效率,并有助于實現條碼與RFID標簽的聯合防偽。
【發明內容】
[0005]為解決現有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一體化式RFID 二維碼標簽。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一體化式RFID 二維碼標簽,該RFID 二維碼標簽包括矩陣式二維碼、RFID標簽,所述RFID標簽內嵌在矩陣式二維碼之中。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RFID標簽包括RFID芯片和天線,所述天線為矩陣式二維碼上采用導電材質制成的有色塊。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RFID芯片設置在矩陣式二維碼上。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RFID芯片設置在矩陣式二維碼的中央位置,所述RFID芯片與設置在RFID芯片上下或者左右兩側的有色塊連接。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RFID芯片設置在矩陣式二維碼的邊緣位置,所述RFID芯片與設置在矩陣式二維碼上的若干個有色塊連接形成的環形鏈路連接。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將RFID標簽內嵌于矩陣式二維碼之中,RFID標簽成為二維碼的一個組成部分,二者合為一體;便于一體化印刷或打印制造,有利于減少生成工序并降低成本,更好地適應條碼與RFID標簽的共容共存,有利于二維碼和RFID標簽的聯合防偽應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一體化式RFID 二維碼標簽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一體化式RFID 二維碼標簽應遵循的矩陣式二維碼的各功能結構不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一種一體化式RFID 二維碼標簽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2提供的一種一體化式RFID 二維碼標簽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14]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一體化式RFID 二維碼標簽,如圖1所示,該二維碼標簽包括矩陣式二維碼1、RFID標簽2,所述RFID標簽2內嵌在矩陣式二維碼I之中。
[0015]如圖2所示,所述矩陣式二維碼I遵循相應國際標準的編碼、糾錯、掩模等算法規則設計,表象上,所述矩陣式二維碼I由掩模后形成的有色、空白模塊的特定分布構成,該分布可以由矩陣表記,在矩陣相應元素位置上為“有色塊”則表記為二進制“ 1”,為“空白塊”則表記為二進制“0”,據此,“有色塊”和“空白塊”的排列可以組成代碼。所述矩陣式二維碼I包括七個區域,分別是位置探測圖形區5、校正圖形區6、定位圖形區7、版本信息區8、格式信息區9、數據編碼區10、糾錯編碼區11。
[0016]所述RFID標簽2包括RFID芯片3和天線4,所述天線4為矩陣式二維碼I上采用導電材質制成的有色塊。
[0017]所述RFID標簽2的天線4呈碎塊狀,所述天線4是矩陣式二維碼I中的部分或全部有色塊,與通常的印刷墨塊不同,這些組成天線4的碎塊結構,由導電油墨或其它導電材質的有色塊構成,表面呈黑色或其他二維碼閱讀系統可以識讀的顏色,其外表形式不影響二維碼的識讀。
[0018]所述RFID芯片3設置在矩陣式二維碼I上,只要設置的位置不影響各功能區的功能、編碼數據區的信息即可。比如所述RFID芯片3可放在校正圖形區6的邊緣。
[0019]具體的,如圖2所示,所述RFID芯片3設定嵌入在矩陣式二維碼I上的某個位置,位置選擇的原則是:嵌入的RFID芯片3 (包括其封裝顏色)不致影響二維碼的基本識讀信息,如版本信息、格式信息、功能圖形信息等等,即如圖2所示中位置5、圖形的各功能。當芯片需要嵌入在二維碼的編碼區(如圖2中的數據區10、糾錯碼區11),有可能影響到編碼信息的識讀時,如果通過糾錯運算可以糾正,則該選位也允許安置RFID芯片。
[0020]當全部的二維碼I有色塊均為導電材質時,RFID芯片3的選位可以有較大的自由度,例如,在所述矩陣式二維碼I的中央若沒有校正圖形6,將所述RFID芯片3置于矩陣式二維碼I的中央位置(如圖1所示)。
[0021]所述RFID芯片3的不同選位會影響天線4的結構選擇,進而影響到天線4的方向圖,也就是RFID標簽的讀取方向性。另一方面,為了節省導電墨或導電材質的用量,可以將矩陣式二維碼I中的一部分有色塊采用導電材料制成,以構成天線4,其余的有色塊,則仍舊采用傳統的普通墨。
[0022]此時所形成的一體化RFID 二維碼應遵循矩陣式二維碼的各功能結構,如圖2示意。至于二維碼I中哪些相鄰色塊采用導電材質共邊相接或頂角相接,根據RFID標簽天線特性的需要,由計算機程序搜索選定。
[0023]實施例1:
如圖3所示,所述RFID芯片3設置在矩陣式二維碼I的中央位置,所述RFID芯片3與設置在RFID芯片3上下或者左右兩側的導電材質有色塊連接,與所述上下或者左右兩側的有色塊相聯接的一系列導電材質有色塊構成雙臂天線。為了區別導電材料制成的有色塊與普通墨的有色塊,圖3中導電材料制成的有色塊均采用較淺的灰色表示,實際一體化RFID二維碼的印制中,導電材料制成的有色塊可以調制成與普通墨一樣的顏色。
[0024]實施例2:
如圖4所示,所述RFID芯片3設置在矩陣式二維碼I的靠邊緣位置,所述RFID芯片3與設置在矩陣式二維碼I上的若干塊有色塊連接形成的環形鏈路連接,所述環形鏈路有色塊構成環形天線,為了區別導電材料制成的有色塊與普通墨的有色塊,圖4中導電材料制成的有色塊均采用較淺的灰色表示,實際印制中,導電材料制成的有色塊可以調制成與普通墨一樣的顏色。
[0025]所述導電材料可以為導電墨、金屬片或者其它導電材質。
[0026]一旦確定了所述RFID芯片3在矩陣式二維碼I中的位置,即可開始搜尋由哪些色塊構成天線4。通常,搜索采用優選算法完成,所述算法可以是遺傳算法、進化算法或其改進算法,一般應具有較高的搜索效率,搜索空間即為前述由“O”和“ I”組成的二維碼矩陣,在此空間上,搜索哪些“I”代表的有色塊應為導電材質。優選的基本目標是:確定為導電材質的有色塊構成的RFID標簽天線的輸入阻抗要與RFID芯片3的阻抗在RFID的標準工作頻率上共軛匹配,以便RFID芯片3與天線4間有最大功率傳輸。此外,還可以根據具體應用的其它特殊需求,另行增設優選的目標原則,比如要求RFID標簽天線4在某個特殊方向有最大增益。
[002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一體化式RFID 二維碼標簽,其特征在于,該RFID 二維碼標簽包括矩陣式二維碼(I )、RFID標簽(2),所述RFID標簽(2)內嵌在矩陣式二維碼(I)之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式RFID二維碼標簽,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標簽(2)包括RFID芯片(3)和天線(4),所述天線(4)為矩陣式二維碼(I)上采用導電材質制成的有色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體化式RFID二維碼標簽,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芯片(3)設置在矩陣式二維碼(I)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體化式RFID二維碼標簽,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芯片(3)設置在矩陣式二維碼(I)的中央位置,所述RFID芯片(3)與設置在RFID芯片(3)上下或者左右兩側的有色塊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體化式RFID二維碼標簽,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芯片(3)設置在矩陣式二維碼(I)的邊緣位置,所述RFID芯片(3)與設置在矩陣式二維碼(I)上的若干個有色塊連接形成的環形鏈路連接。
【文檔編號】G06K19/06GK104408505SQ201410731322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5日
【發明者】王若漪, 王剛, K·J·澤登 申請人:王若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