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腦性能的評估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腦性能的評估方法,其先檢測用戶當前個人計算機主要硬件規格以及操作系統軟件版本,分析獲取到的數據,迅速找出硬件短板,根據硬件短板分析出用戶硬件整體所處于的一個檔次,整個分析過程,只有對比過程,無計算過程,最后進行評級。該方法利用比較規則的方式做出硬件評級,采用了較復雜全面的規則,簡單高效能在3秒內獲得較準確的結果,不會受到干擾,同時具有容差功能以及容差規則,能降低長期不維護帶來的風險,最大限度減少錯誤的發生。
【專利說明】一種電腦性能的評估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計算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腦性能的評估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對電腦性能評估,評測軟件眾多,但他們多數運行起來耗時較長,結果也會因為用戶計算機的后臺程序干擾發生而不準確,有些軟件應用和評測過程甚至還需要互聯網絡連接,就算拿到結果,用戶也只能用來對其他電腦來進行比較,只能得出相對其好或者相對其差,也并不能知道什么原因造成,就只知道自己秒殺了全國百分之多少電腦而已,所以說這樣的評測目的只是滿足用戶虛榮心,而并不是真實意義上的對計算機硬件檔次和可獲得的游戲體驗的評價。
[0003]如微軟的windows體驗指數,需要運行的時間較長,一般需要5分鐘甚至半個小時,整個過程非常緩慢,還會受到后臺程序的干擾導致結果不準確,取得該體驗指數后,也并不能直觀地反映出電腦的檔次,以及可獲得的游戲體驗,僅僅是給高水平計算機用戶一個模糊的參考而已。360旗下的魯大師在對電腦進行性能檢測評級時,運行初始化需要30秒左右,而且需要關閉其他程序否則結果會不準確,整個過程需耗費10分鐘或更多時間。
[0004]利用魯大師對一臺目前主流的電腦進行評測得分為196973,最終結論只點到說“這臺電腦可以流暢地玩大型游戲等各種發燒娛樂”,這樣的概念非常模糊;而對另一臺2-3年前較主流的電腦進行評測得分為90948,也是得到同樣的評價,但是從其分數上來看已經差了整整一倍,可見評價十分含糊不準確。用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電腦處于哪個檔次,能獲得怎樣的游戲體驗,而實際上獲得90948得分的這臺電腦根本就不能流暢運行今年推出的多款游戲。
[0005]總的來說現有的電腦性能評估軟件,僅僅是出于評測計算機運行這類軟件上的差異,而并不能直接直觀的體現出計算機硬件檔次方面以及游戲體驗方面差異,同檔次的計算機硬件,實際上有些微小的差異,并不足以在實際應用中體現。
【發明內容】
[0006]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腦性能的評估方法,能真正給出硬件檔次評級,整個過程快速短暫且不易受到干擾,可適用于很多需要該評級行業,進行二次開發或者進行其產品對位營銷。
[0007]一種電腦性能的評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8](I)通過檢測獲取當前計算機的硬件規格信息以及操作系統版本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補全;
[0009](2)通過對補全后的信息進行分析對比,評估出計算機的CPU、內存和顯卡分別對應的索引值;
[0010](3)取CPU、內存和顯卡對應三個索引值中的最小值為計算機的等級評定值,等級評定值越高的計算機性能越佳。
[0011]所述的硬件規格信息分為CPU、內存和顯卡三部分;CPU部分的信息參數包括CPU品牌、主時鐘頻率、物理核心數以及邏輯核心數,內存部分的信息參數包括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以及是否為雙條內存,顯卡部分的信息參數包括顯卡芯片品牌、VEN_ID(廠家標識符)、DEV_ID(設備標識符)、渲染管線數量或流處理器數量、流處理器架構、物理顯存容量、物理顯存位寬、流處理器時鐘頻率以及物理顯存時鐘頻率。
[0012]所述的操作系統版本信息包括NT版本以及是否為64位操作系統。
[0013]所述的步驟(I)中對硬件規格信息以及操作系統版本信息進行補全的策略為:對于未獲取到的信息參數,先利用硬件的廠商靜態規格表將其補全;然后,對于仍未獲全的信息參數,利用其它信息參數根據經驗對其進行估算補全;最后,使每項信息參數與對應的理論最大值比較,若信息參數超出對應的理論最大值,則將其校正為對應的理論最大值。
[0014]所述的步驟⑵中根據以下標準計算CPU的索引值:
[0015]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5.X且采用AMD處理器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CPU索引值賦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2,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3 ;否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I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CPU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550MHz,若是,則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8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 ;
[0016]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5.X且采用INTEL處理器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CPU索引值賦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2,主時鐘頻率小于等于195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4 ;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2,主時鐘頻率大于1950MHz且小于250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5 ;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2,主時鐘頻率大于等于250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6 ;若物理核心數小于2,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2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CPU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若邏輯核心數大于物理核心數,則將CPU索引值加I ;若主時鐘頻率大于2850MHz,再將CPU索引值加I ;
[0017]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6.X且采用AMD處理器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CPU索引值賦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4,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5 ;若物理核心數為2或3,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4 ;若物理核心數小于2,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2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CPU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550MHz,若是,則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8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450MHz且物理核心數是否大于等于4,若兩者均滿足,再將CPU索引值加I ;若操作系統為64位且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4,再將CPU索引值加I ;
[0018]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6.X且采用INTEL處理器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CPU索引值賦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4,主時鐘頻率大于250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9 ;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4,主時鐘頻率小于等于250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6 ;若物理核心數為2,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5 ;若物理核心數為1,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2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CPU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若邏輯核心數大于物理核心數且CPU索引值小于9,則將CPU索引值加I ;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750MHz,若是,則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5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
[0019]所述的步驟⑵中根據以下標準計算內存的索引值:
[0020]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5.X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內存索引值賦予初值: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3200MB,則初始給定內存索引值為8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1800MB且小于3200MB,則初始給定內存索引值為5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500MB且小于1800MB,則初始給定內存索引值為4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小于500MB,則初始給定內存索引值為I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內存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若為雙條內存,則將內存索引值加I ;
[0021]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6.X的計算機,通過以下判斷直接對內存索引值進行賦值: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82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12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4100MB且小于82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11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3700MB且小于4100MB,對于64位操作系統,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7,對于32位操作系統,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8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1800MB且小于37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6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1000MB且小于18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4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小于10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2。
[0022]所述的步驟(2)中根據以下標準計算顯卡的索引值:
[0023]首先,通過顯卡的VEN_ID和DEV_ID判斷出顯卡的廠商和出廠時期;對于采用INTEL顯卡、2006年以前顯卡或2006-2011年ATI顯卡的計算機,則根據測試經驗直接對顯卡索引值進行賦值;
[0024]對于采用2006-2011年NVIDIA顯卡的計算機,通過以下判斷直接對顯卡索引值進行賦值:若物理顯存容量小于128MB,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2 ;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128MB且小于256MB,則進一步判斷渲染管線數量,渲染管線數量小于16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3,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16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4 ;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256MB,則按以下標準進一步判斷渲染管線數量: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384,物理顯存容量大于1024MB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9,物理顯存容量小于等于1024MB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8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192且小于384,物理顯存容量大于512MB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8,物理顯存容量小于等于512MB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7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128且小于192,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7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96且小于128,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6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64且小于96,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5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32且小于64,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4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16且小于32,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3 ;若渲染管線數量小于16,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2 ;
[0025]對于采用2011年之后NVIDIA顯卡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顯卡索引值賦予初值: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為10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200且小于1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9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900且小于12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8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500且小于9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7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300且小于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6 ;若流處理器數量小于3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5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顯卡索引值進行限值得到最終結果:若物理顯存容量小于512MB,則將顯卡索引值限值為4 ;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512MB且小于1000MB,顯卡索引值大于6的限值為6,顯卡索引值小于等于6的保持不變;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100MB且小于2000MB,顯卡索引值大于8的限值為8,顯卡索引值小于等于6的保持不變;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2000MB,顯卡索引值保持不變;若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5.X的將顯卡索引值減I ;
[0026]對于采用2011年之后ATI顯卡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顯卡索引值賦予初值: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8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為11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500且小于18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10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200且小于1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9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800且小于12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8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600且小于8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7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500且小于6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6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300且小于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5 ;若流處理器數量小于3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3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顯卡索引值進行限值得到最終結果:若物理顯存位寬等于128或物理顯存容量小于等于1024MB,顯卡索引值大于8的限值為8,顯卡索引值小于等于8的保持不變;若物理顯存位寬等于64或物理顯存容量小于等于512MB,顯卡索引值大于5的限值為5,顯卡索引值小于等于5的保持不變。
[0027]所述的步驟(3)中,若計算機操作系統版本采用Windows8.1,則先使CPU索引值與內存索引值比較出一個最小值,然后使該最小值加I后再與顯卡索引值比較出一個最小值作為計算機的等級評定值。
[0028]本發明較其他現有技術方法具有以下優勢:
[0029](I)整個分析過程,只有對比過程,無復雜計算過程,可以在I至2秒內獲得結果,整個過程較為短暫所以結果不會受到干擾,可適用于很多需要該評級行業,進行二次開發或者進行其產品對位營銷。
[0030](2)簡單高效率,可以在最長3秒內取得結果(最短時間視計算機硬件性能而定)為其他技術方法的150倍或更高的效率,相比傳統的參數對比,具備容差功能,分析模塊不需要經常更新,也不需要經常維護,最長可以3年一次更新和維護,就算不更新維護也能取得近似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1]圖1為本發明的步驟流程示意圖。
[0032]圖2為本發明分析模版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了更為具體地描述本發明,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0034]如圖1所示,本發明電腦性能的評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35](I)通過檢測獲取當前計算機的硬件規格信息以及操作系統版本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補全。
[0036]初始化,自校驗,讀取容差規則表,讀取分析模板,開始使用公共通用方式進行硬件配置規格獲取,保存在內存中,此過程耗時約I秒;主要取得下列硬件規格如下:
[0037]CPU:主時鐘頻率(單位MHz,100%能取得)、品牌(AMD或INTEL,100%能取得)、物理核心數(100%能取得)、邏輯核心數(100%能取得);
[0038]內存: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100%能取得)、是否雙條內存;
[0039]顯卡:芯片品牌(NVIDIA/AMD/INTEL,100%能取得)、VEN_ID 和 DEV_ID(100% 能取得)、渲染管線或流處理器數量(2011年之后型號100%能取得)、流處理器架構(2011年之后型號100%能取得)、物理顯存容量(100%能取得)、物理顯存位寬(2011年之后型號100%能取得)、流處理器時鐘頻率(2011年之后型號100%能取得)、物理顯存時鐘頻率(2011年之后型號100%能取得);
[0040]操作系統:NT版本號(100%能取得)、是否為64位操作系統(100%能取得)。
[0041]將結果比對容差規則表中各項參數的最大值,如果超出最大值則定為規則表中最大值如果數據為O或者負數則判定為未能獲取到該部分規格;若100%能取得的數值未能取得,則表明該計算機存在硬件、軟件、驅動故障,這樣的情況下它不能運行游戲,也不能運行任何其他評測程序,本程序也將根據未取得部分提示錯誤,引導用戶修正后重新運行;其余若不能取得都將按照以下方法來估算補全:
[0042]內存是否為雙條,判斷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是否大于SG,若大于SG按照目前來說一定是雙條,若小于等于8G則識別為單條
[0043]流處理器架構、物理顯存位寬、流處理器時鐘頻率、物理顯存時鐘頻率,可以根據顯卡官方的VEN_ID和DEV_ID對應的靜態規格表來對比;目前已經和NVIDIA和AMD達成了深度合作,可以確保他們的新硬件都能獲取到規格,舊顯卡的規格參數也將根據DEV_ID直接讀取官方提供的硬件靜態規格表,若用戶硬件比靜態規格表中的新,且也無法識別到這些參數,那么則判斷山寨假冒顯卡,給與最小索引值O并提示用戶升級驅動程序。注:參數可能不會全部都使用到,但也要進行補齊。
[0044](2)通過對補全后的信息進行分析對比,評估出計算機的CPU、內存和顯卡分別對應的索引值。
[0045]補齊所有規格參數后開始進行分析模式,如圖2所示;首先根據操作系統NT版本以及是否為64位操作系統,決定使用的主分析模板,再根據處理器品牌型號,決定使用其分支下的處理器品牌對應的模板,再到內存規格,使用主分支模板的內存部分模板,再到顯卡規格,根據品牌、流處理器架構使用不同的模板,最終將兩者對比,最小的索引為最終索引。
[0046]首先,分析CPU規格:
[0047]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5.X且采用AMD處理器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CPU索引值賦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2,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3 ;否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I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CPU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550MHz,若是,則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8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 ;
[0048]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5.X且采用INTEL處理器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CPU索引值賦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2,主時鐘頻率小于等于195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4 ;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2,主時鐘頻率大于1950MHz且小于250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5 ;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2,主時鐘頻率大于等于250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6 ;若物理核心數小于2,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2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CPU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若邏輯核心數大于物理核心數,則將CPU索引值加I ;若主時鐘頻率大于2850MHz,再將CPU索引值加I ;
[0049]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6.X且采用AMD處理器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CPU索引值賦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4,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5 ;若物理核心數為2或3,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4 ;若物理核心數小于2,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2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CPU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550MHz,若是,則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8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450MHz且物理核心數是否大于等于4,若兩者均滿足,再將CPU索引值加I ;若操作系統為64位且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4,再將CPU索引值加I ;
[0050]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6.X且采用INTEL處理器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CPU索引值賦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4,主時鐘頻率大于250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9 ;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4,主時鐘頻率小于等于250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6 ;若物理核心數為2,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5 ;若物理核心數為1,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2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CPU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若邏輯核心數大于物理核心數且CPU索引值小于9,則將CPU索引值加I ;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750MHz,若是,則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5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
[0051]然后,分析內存規格:
[0052]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5.X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內存索引值賦予初值: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3200MB,則初始給定內存索引值為8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1800MB且小于3200MB,則初始給定內存索引值為5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500MB且小于1800MB,則初始給定內存索引值為4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小于500MB,則初始給定內存索引值為I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內存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若為雙條內存,則將內存索引值加I ;
[0053]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6.X的計算機,通過以下判斷直接對內存索引值進行賦值: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82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12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4100MB且小于82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11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3700MB且小于4100MB,對于64位操作系統,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7,對于32位操作系統,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8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1800MB且小于37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6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1000MB且小于18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4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小于10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2。
[0054]最后,分析顯卡規格:
[0055]根據不同品牌的顯卡使用不同的分析模板,再根據流處理器架構來使用不同的分析模板;根據VEN_ID判斷出顯卡芯片廠家,0x8086為INTEL,0xl0de為英偉達,0x1002為ATI (后期被AMD收購改名),其他ID因早在2000年就已經不在零售市場銷售,故不做識別,直接返回索引值O ;
[0056]然后通過DEV_ID對比廠家驅動程序中提供00_11年間的全球范圍所有銷售顯卡的ID,判斷出是否為該年度區間的顯卡,若為06年以前的顯卡、06-11年的ATI顯卡,INTEL顯卡,直接讀取已經制作好的靜態規格表中的索引(該規格表為開發者經過長時間測試經驗以及參考官方規格表制作而成)作為顯卡索引。
[0057]對于采用2006-2011年NVIDIA顯卡的計算機,通過以下判斷直接對顯卡索引值進行賦值:若物理顯存容量小于128MB,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2 ;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128MB且小于256MB,則進一步判斷渲染管線數量,渲染管線數量小于16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3,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16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4 ;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256MB,則按以下標準進一步判斷渲染管線數量: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384,物理顯存容量大于1024MB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9,物理顯存容量小于等于1024MB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8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192且小于384,物理顯存容量大于512MB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8,物理顯存容量小于等于512MB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7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128且小于192,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7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96且小于128,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6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64且小于96,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5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32且小于64,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4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16且小于32,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3 ;若渲染管線數量小于16,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2 ;
[0058]對于采用2011年之后NVIDIA顯卡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顯卡索引值賦予初值: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為10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200且小于1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9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900且小于12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8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500且小于9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7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300且小于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6 ;若流處理器數量小于3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5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顯卡索引值進行限值得到最終結果:若物理顯存容量小于512MB,則將顯卡索引值限值為4 ;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512MB且小于1000MB,顯卡索引值大于6的限值為6,顯卡索引值小于等于6的保持不變;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1000MB且小于2000MB,顯卡索引值大于8的限值為8,顯卡索引值小于等于6的保持不變;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2000MB,顯卡索引值保持不變;若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5.X的將顯卡索引值減I ;
[0059]對于采用2011年之后ATI顯卡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顯卡索引值賦予初值: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8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為11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500且小于18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10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200且小于1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9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800且小于12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8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600且小于8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7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500且小于6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6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300且小于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5 ;若流處理器數量小于3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3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顯卡索引值進行限值得到最終結果:若物理顯存位寬等于128或物理顯存容量小于等于1024MB,顯卡索引值大于8的限值為8,顯卡索引值小于等于8的保持不變;若物理顯存位寬等于64或物理顯存容量小于等于512MB,顯卡索引值大于5的限值為5,顯卡索引值小于等于5的保持不變。
[0060](3)取CPU、內存和顯卡對應三個索引值中的最小值為計算機的等級評定值,等級評定值越高的計算機性能越佳。
[0061]若計算機操作系統版本采用Wind0ws8.1,則先使CPU索引值與內存索引值比較出一個最小值,然后使該最小值加I后再與顯卡索引值比較出一個最小值作為計算機的等級評定值。
【權利要求】
1.一種電腦性能的評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通過檢測獲取當前計算機的硬件規格信息以及操作系統版本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補全; (2)通過對補全后的信息進行分析對比,評估出計算機的CPU、內存和顯卡分別對應的索引值; (3)取CPU、內存和顯卡對應三個索引值中的最小值為計算機的等級評定值,等級評定值越高的計算機性能越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件規格信息分為CPU、內存和顯卡三部分;CPU部分的信息參數包括CPU品牌、主時鐘頻率、物理核心數以及邏輯核心數,內存部分的信息參數包括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以及是否為雙條內存,顯卡部分的信息參數包括顯卡芯片品牌、VEN_ID、DEV_ID、渲染管線數量或流處理器數量、流處理器架構、物理顯存容量、物理顯存位寬、流處理器時鐘頻率以及物理顯存時鐘頻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系統版本信息包括NT版本以及是否為64位操作系統。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I)中對硬件規格信息以及操作系統版本信息進行補全的策略為:對于未獲取到的信息參數,先利用硬件的廠商靜態規格表將其補全;然后,對于仍未獲全的信息參數,利用其它信息參數根據經驗對其進行估算補全;最后,使每項信息參數與對應的理論最大值比較,若信息參數超出對應的理論最大值,則將其校正為對應的理論最大值。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根據以下標準計算CPU的索引值: 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5.X且采用AMD處理器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CPU索引值賦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2,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3 ;否則,初始給定(PU索引值為I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CPU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550MHz,若是,則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8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 ; 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5.X且采用INTEL處理器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CPU索引值賦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2,主時鐘頻率小于等于195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4 ;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2,主時鐘頻率大于1950MHz且小于250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5 ;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2,主時鐘頻率大于等于250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6 ;若物理核心數小于2,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2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CPU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若邏輯核心數大于物理核心數,則將CPU索引值加I ;若主時鐘頻率大于2850MHz,再將CPU索引值加I ; 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6.X且采用AMD處理器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CPU索引值賦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4,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5 ;若物理核心數為2或3,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4 ;若物理核心數小于2,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2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CPU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550MHz,若是,則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8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450MHz且物理核心數是否大于等于4,若兩者均滿足,再將CPU索引值加I ;若操作系統為64位且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4,再將CPU索引值加I ; 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6.X且采用INTEL處理器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CPU索引值賦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4,主時鐘頻率大于250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9 ;若物理核心數大于等于4,主時鐘頻率小于等于2500MHz,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6 ;若物理核心數為2,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5 ;若物理核心數為1,則初始給定CPU索引值為2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CPU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若邏輯核心數大于物理核心數且CPU索引值小于9,則將CPU索引值加I ;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2750MHz,若是,則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進而判斷主時鐘頻率是否大于3550MHz,若是,再將CPU索引值加I。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根據以下標準計算內存的索引值: 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5.X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內存索引值賦予初值: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3200MB,則初始給定內存索引值為8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1800MB且小于3200MB,則初始給定內存索引值為5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500MB且小于1800MB,則初始給定內存索引值為4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小于500MB,則初始給定內存索引值為I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內存索引值進行加分得到最終結果:若為雙條內存,則將內存索引值加I ; 對于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6.X的計算機,通過以下判斷直接對內存索引值進行賦值: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82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12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4100MB且小于82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11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3700MB且小于4100MB,對于64位操作系統,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7,對于32位操作系統,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8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1800MB且小于37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6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大于等于1000MB且小于18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4 ;若操作系統所管理的邏輯內存容量小于1000MB,則給定內存索引值為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根據以下標準計算顯卡的索引值: 首先,通過顯卡的VEN_ID和DEV_ID判斷出顯卡的廠商和出廠時期;對于采用INTEL顯卡、2006年以前顯卡或2006-2011年ATI顯卡的計算機,則根據測試經驗直接對顯卡索引值進行賦值; 對于采用2006-2011年NVIDIA顯卡的計算機,通過以下判斷直接對顯卡索引值進行賦值:若物理顯存容量小于128MB,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2 ;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128MB且小于256MB,則進一步判斷渲染管線數量,渲染管線數量小于16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3,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16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4 ;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256MB,則按以下標準進一步判斷渲染管線數量: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384,物理顯存容量大于1024MB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9,物理顯存容量小于等于1024MB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8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192且小于384,物理顯存容量大于512MB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8,物理顯存容量小于等于512MB的給定顯卡索引值為7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128且小于192,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7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96且小于128,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6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64且小于96,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5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32且小于64,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4 ;若渲染管線數量大于等于16且小于32,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3 ;若渲染管線數量小于16,則給定顯卡索引值為2 ; 對于采用2011年之后NVIDIA顯卡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顯卡索引值賦予初值: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為10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200且小于1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9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900且小于12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8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500且小于9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7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300且小于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6 ;若流處理器數量小于3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5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顯卡索引值進行限值得到最終結果:若物理顯存容量小于512MB,則將顯卡索引值限值為4 ;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512MB且小于1000MB,顯卡索引值大于6的限值為6,顯卡索引值小于等于6的保持不變;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1000MB且小于2000MB,顯卡索引值大于8的限值為8,顯卡索引值小于等于6的保持不變;若物理顯存容量大于等于2000MB,顯卡索引值保持不變;若操作系統NT版本為NT5.X的將顯卡索引值減I ; 對于采用2011年之后ATI顯卡的計算機,首先,通過以下判斷給顯卡索引值賦予初值: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8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為11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500且小于18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10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1200且小于1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9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800且小于12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8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600且小于8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7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500且小于6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6 ;若流處理器數量大于等于300且小于5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5 ;若流處理器數量小于300,則初始給定顯卡索引值3 ;然后,通過以下判斷對顯卡索引值進行限值得到最終結果:若物理顯存位寬等于128或物理顯存容量小于等于1024MB,顯卡索引值大于8的限值為8,顯卡索引值小于等于8的保持不變;若物理顯存位寬等于64或物理顯存容量小于等于512MB,顯卡索引值大于5的限值為5,顯卡索引值小于等于5的保持不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中,若計算機操作系統版本采用Wind0ws8.1,則先使CPU索引值與內存索引值比較出一個最小值,然后使該最小值加I后再與顯卡索引值比較出一個最小值作為計算機的等級評定值。
【文檔編號】G06F11/34GK104268069SQ201410495319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4日
【發明者】伍方龍 申請人:杭州順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