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對稱擴散膜的顯示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具有對稱擴散膜的顯示裝置,至少包括一觸控面板和一對稱擴散膜(symmetric diffusion film,SDF)設置在觸控面板上,對稱擴散膜至少包括兩種不同物質,包括一第一物質和一第二物質,且第一物質具有一第一折射率,第二物質具有一第二折射率,其中第一折射率不等于第二折射率。
【專利說明】具有對稱擴散膜的顯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一對稱擴散膜的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一觸控面板和一對稱擴散膜的顯示裝置,使光線具有均勻的亮度分布。
【背景技術】
[0002]觸控面板已被廣泛地應用在電子產品上,例如手持式電子產品(手機、個人數字助理…等等)或是平板電腦等許多相關產品,以做為輸入裝置方便使用者與之進行互動。觸控面板是一具有觸控感測器的電子顯示面板,當觸碰發生時可偵測在觸碰感知區域內或顯示區域內的觸碰位置。一般可通過手指、手或一物件如觸控筆來進行面板觸控。
[0003]觸控感測技術中四種最常見的技術包括電阻式(resistive)觸控、紅外線(infrared)觸控、電容式(capacitive)觸控與表面聲波式(SAW, surface acoustic wave)觸控。每一種技術都存在有它獨特的優點也有缺點。電阻式和電容式觸控感測技術由于其良好可靠度而有最廣泛的應用。電容式觸控感測技術具有僅需微小的觸碰力道且能支持多點觸控的優點,而使用電阻式觸控感測技術的電阻式觸控面板則無法得知同時多點觸碰發生時的該些位置。然而,由于制造過程中需要多道光學光刻步驟,電容式觸控感測顯示面板的成本高,再者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偵測和決定多點觸碰位置的技術也很復雜。
[0004]對觸控面板而言,依據將觸控感測器整合至顯示面板的位置區分,可分為三種:內嵌式觸控(In-Cell touch)、表面式(On-Cell touch)和外掛式(Out-Cell touch)。一內嵌式觸控顯示裝置是將觸控感測器物理式地整合至顯示單元(display cell)(如IXD顯示單元)里,而觸控感測器可以是光學感測元件(light-sensing elements)(光學感測)、微動開關(micro-switches)(電壓感測)和電容電極(capacitive electrodes)(電荷感測)。一表面式觸控顯不裝置是將觸控感測器加在一彩色濾光片基板的上表層,例如,一 X-Y陣列的導體(如ITO或金屬)設置在彩色濾光片基板的頂表面或底表面。一外掛式觸控顯示裝置是在沒有觸控功能的顯示面板(如LCD)外部再直接層疊一觸控感測器。
[0005]以內嵌式和表面式整合方式的觸控為例,其觸控感測器的一或多層感測電極可設置在一彩色濾光片基板上。圖1繪示一傳統觸控面板,其具有一觸控感測器整合至一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一顯示面板包括一薄膜晶體管(TFT)玻璃基板11、一彩色濾光片(CF)玻璃基板13、設置于TFT玻璃基板11和CF玻璃基板13之間的一液晶層15、和位于TFT玻璃基板11下方的一背光模塊17以朝前方發出光線。一黑色矩陣層(black matrixlayer) 133(如線寬大約6 μ m)可更形成于CF玻璃基板13的內側。圖1所示的觸控面板包括位于CF玻璃基板13上的觸控感測器,觸控感測器例如是感測電極19 (如金屬電極,線寬小于6 μ m)且對應黑色矩陣層133。由于CF玻璃基板13厚度(如約0.2mm)的視差效應(parallax effect)和感測電極19阻擋光線的影響,從離軸(off-axis)的側視角度觀看觸控面板時會出現亮度分布缺陷(luminance distribut1n mura)。
[0006]圖2為圖1的傳統觸控面板(具有顯示面板和觸控感測器)和一般顯示面板的亮度分布模擬結果。對不具觸控感測器的顯示面板來說,亮度分布是呈現一平滑曲線(smoothcurve),且亮度隨視角(Theta ;對垂直軸的角度)增加而下降。雖然如圖1所示的傳統觸控面板在亮度分布上也和一般顯示面板有類似趨勢,但由于感測電極19和黑色矩陣層133的干擾,使其亮度分布呈現一不平滑曲線(uneven curve);因此當從離軸角度觀看如圖1所示的觸控面板時會看到亮度分布缺陷。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對稱擴散膜(symmetric diffus1n film, SDF)的顯示裝置。實施例的具有觸控感測器的一顯示裝置利用對稱擴散膜解決亮度分布缺陷(luminance distribut1n mura)的問題,進而大幅改善呈現在顯示裝置上的影像品質。
[0008]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裝置,至少包括一觸控面板和一對稱擴散膜設置在觸控面板上,對稱擴散膜至少包括兩種不同物質,包括一第一物質和一第二物質,且第一物質具有一第一折射率,第二物質具有一第二折射率,其中第一折射率不等于第二折射率。在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還包括一背光模塊設置在觸控面板下方,用以發出光線通過觸控面板和對稱擴散膜。
[0009]為了對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一傳統觸控面板,其具有一觸控感測器整合至一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0011]圖2為圖1的傳統觸控面板(具有顯示面板和觸控感測器)和一般顯示面板的亮度分布模擬結果的示意圖;
[0012]圖3A和圖3B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兩種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0013]圖4為一傳統觸控面板和第一實施例的一顯不裝置的亮度分布模擬結果的不意圖;
[0014]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對稱擴散膜的不意圖;
[0015]圖6A和圖6B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兩種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0016]圖7為自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顯示裝置的背光模塊發出的一準直光,其正常化光強度對視角的關系圖;
[0017]圖8為一傳統背光模塊和第二實施例的背光模塊,其光線的正常化光強度對視角的關系圖;
[0018]圖9為一傳統觸控面板和第二實施例的一顯示裝置的亮度分布模擬結果的示意圖;
[0019]圖1OA為一傳統觸控面板(沒有對稱擴散膜和準直光背光模塊)的等亮度圖;
[0020]圖1OB為一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有對稱擴散膜和一般背光模塊)的等亮度圖;
[0021 ]圖1OC為一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有對稱擴散膜和準直光背光模塊)的等亮度圖;
[0022]圖1l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具感測電極的一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0023]圖1l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感測器的一電極圖案的示意圖;
[0024]符號說明
[0025]11、801:TFT 玻璃基板
[0026]13,803:CF 玻璃基板
[0027]133、BM:黑色矩陣層
[0028]15,802:液晶層
[0029]17、312、612、82:背光模塊
[0030]19:感測電極
[0031]50、317、617、806:對稱擴散膜
[0032]8、31、31,、61、61,:顯示裝置
[0033]311,611:觸控面板
[0034]314、614:上偏光板
[0035]315、615:下偏光板
[0036]501:第一物質
[0037]502:第二物質
[0038]503:第三物質
[0039]80:顯示模塊
[0040]nl:第一折射率
[0041]n2:第二折射率
[0042]η3:第三折射率
[0043]SE:感測電極層
[0044]91:第一電極
[0045]92:第二電極
【具體實施方式】
[0046]本發明的實施例提出一種具有一對稱擴散膜(symmetric diffus1n film, SDF)的顯示裝置,特別是有關于一種應用對稱擴散膜的具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實施例之一具有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器(LCD)、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OLED)或其他型態的顯示裝置,利用一對稱擴散膜以使相對于視角的亮度分布曲線呈現一平滑曲線。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具有簡單結構且可以低價成本制造。因此實施例的顯示裝置適合大量生產。實施例的顯示裝置解決了從離軸角度觀看傳統觸控面板時會產生的亮度分布缺陷(luminance distribut1n mura)的問題。因此實施例中的顯示裝置在影像呈現品質上有大幅的進步。再者,實施例中的顯示裝置不需要設置補償膜來消除亮度分布缺陷。在另一實施例中,可采用一準直光(collimated light)以增加顯示裝置的亮度。
[0047]實施例中的具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可被廣泛的應用在許多顯示裝置,例如穿透式(transmissive)、反射式(ref Iective),半穿透半反射式(transf Iective)等液晶顯示器、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以及其它顯示器。也適用于多種不同型態的觸控感測器,例如內嵌式(In-Cell)、表面式(On-Cell)和外掛式(Out-Cell)觸控感測器。
[0048]以下參照所附的附圖詳細敘述一些實施態樣。需注意的是,實施例所提出的結構和內容僅為舉例說明之用,本發明欲保護的范圍并非僅限于所述的該些態樣。本發明并非顯示出所有可能的實施例。本發明的多種實施例可以在許多不同型態的顯示裝置中實施(例如不同的顯示面板和觸控感測器型態,不同的觸控感測器整合方式),因此,說明書和圖示內容僅作敘述實施例之用,而非作為限縮本發明保護范圍之用。相關領域者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對實施例加以變化與修飾,以符合實際應用所需。
[0049]第一實施例-具有觸控面板和對稱擴散膜的顯示裝置
[0050]圖3A和圖3B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兩種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在第一實施例中,簡單繪示穿透式液晶顯示器做實施例說明。
[0051]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31或31’包括一觸控面板(touchscreen) 311、一背光模塊(backlight module) 312設置在觸控面板311下方以提供光線至觸控面板311、一上偏光板314、一下偏光板315、和一對稱擴散膜(SDF)317設置在上偏光板314的一側。觸控面板311設置在上偏光板314和下偏光板315之間。且上偏光板314和下偏光板315相互正交以提供一正交偏振效果(cross-polarizat1n effect)。顯示裝置31或31’結構上的差異是在于對稱擴散膜(SDF) 317的位置(即設置在上偏光板314的上方或下方)。圖3A中,對稱擴散膜317設置在上偏光板314的上方(即前方)。圖3B中,對稱擴散膜317設置在上偏光板314的后方,并位于上偏光板314和觸控面板311之間。圖3A中,光線自背光模塊312發出后通過下偏光板315、觸控面板311、上偏光板314、和被對稱擴散膜317散射。圖3B中,光線自背光模塊312發出后通過下偏光板315、觸控面板311、被對稱擴散膜317散射、和通過上偏光板314。
[0052]圖4為一傳統觸控面板和第一實施例的一顯示裝置的亮度分布模擬結果。在模擬實驗中,是結合觸控面板與對稱擴散膜作為實施例的一顯示裝置。傳統觸控面板和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具有對稱擴散膜和觸控面板)都采用相同的背光模塊。兩者的亮度分布曲線顯示類似的趨勢-亮度隨視角(Theta;對垂直軸的角度)增加而下降。然而,傳統觸控面板的亮度分布曲線是不平滑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則呈現平滑的亮度分布曲線,如圖4所示。當觀看者觀看傳統觸控面板,在離軸角度會看到亮度分布缺陷。根據第一實施例,具有觸控面板和對稱擴散膜的顯示裝置,觀看時則沒有出現亮度分布缺陷。因此,根據第一實施例所提出的顯示裝置,其顯示品質大幅提升。
[0053]根據一實施例,對稱擴散膜至少包括兩種不同物質,包括一第一物質(firstmaterial)和一第二物質(second material)混合,且第一物質具有一第一折射率nl,第二物質具有一第二折射率,第一折射率不等于第二折射率n2。一實施例中,第一折射率nl和第二折射率n2的差值大于O而不大于0.1。第二物質例如是多個粒子并散布在第一物質中,第二物質的粒徑尺寸例如是在0.Ιμπι到10 μ m范圍。
[0054]圖5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對稱擴散膜的示意圖。圖5中的對稱擴散膜50包括3種不同物質,包括第一物質501、第二物質502、第三物質503,分別具有第一折射率nl、第二折射率n2、第三折射率n3。第三折射率n3和第一折射率nl及第二折射率n2并不相同。第二物質502和第三物質503可以是粒子型態般散布在第一物質501中,第三折射率n3和第二折射率n2之差,或者是第二折射率n3和第一折射率η I之差都不大于0.1。一實施例中,第三物質503的粒徑尺寸例如是0.1口111到1(^111之間。一實施例中,對稱擴散膜50 的各材料的折射率例如是:nl = 1.6,n2 = 1.5,n3 = 1.5,和 nl = 1.6,n2 = 1.5,n3 =1.4。
[0055]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物質501可以是有機材料,例如膠水、黏著劑或是樹脂(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第二物質502和第三物質503的組成可分別獨立的自無機材料(例如硅氧玻璃S1x、硅氮玻璃SiNx),和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銦錫氧化物(ITO)、銦鋁鋅氧化物(IAZO)、銦鎵鋅氧化物(GZO))中選擇。再者,實施例的對稱擴散膜50的厚度例如是在20μπι到200 μ m之間,然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此。
[0056]在一實施例中,對稱擴散膜50的一霧度(haze)介于約50%到95%的范圍,例如約50%。光線通過對稱擴散膜50會被散射。在一實施例中,被對稱擴散膜50散射的光線至少50%是介于±2度±10度的范圍(對稱擴散膜的半高寬值HWHM)。
[0057]多種不同制造方法都可用來制造對稱擴散膜,并不以實施例公開內容為限。在一實施例中,對稱擴散膜50由第二物質502及第三物質503的粒子依任意比例散布入第一物質501,之后再固化第一物質501以與第二物質502或/及第三物質503混合。舉例來說,在足夠高的溫度下液化一有機材料(例如膠水、黏著劑、PET…),再加入任意比例的第二物質502粒子及/或第三物質503粒子進入該熔化的有機材料中,并且攪拌混合均勻,再固化此混合物,以制得一對稱擴散膜。
[0058]第二實施例-具有觸控面板、對稱擴散膜和準直光背光模塊的顯示裝置
[0059]圖6A和圖6B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兩種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在第二實施例中,同樣簡單繪示穿透式液晶顯示器做實施例的說明。
[0060]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61或61’包括一觸控面板(touchscreen) 611、一準直光背光模塊612設置在觸控面板611下方以提供光線至觸控面板611、一上偏光板614、一下偏光板615、和一對稱擴散膜(SDF) 617設置在上偏光板614的一側。觸控面板611設置在上偏光板614和下偏光板615之間。且上偏光板614和下偏光板615相互正交以提供一正交偏振效果。顯示裝置61或61’結構上的差異是在于對稱擴散膜(SDF)617的位置。圖6A中,對稱擴散617設置在上偏光板614的上方(即前方)。圖6B中,對稱擴散膜617設置在上偏光板614的后方,并位于上偏光板614和觸控面板611之間。圖6A中,準直光自背光模塊612發出后通過下偏光板615、觸控面板611、上偏光板614、和被對稱擴散膜617散射。圖6B中,準直光自背光模塊612發出后通過下偏光板615、觸控面板611、被對稱擴散膜617散射、和通過上偏光板614。
[0061]對稱擴散膜617的結構、材料、各材料的折射率和比例等內容,請參照第一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0062]圖7顯不自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顯不裝置的背光模塊發出的一準直光,其正常化光強度(normalized light intensity)對視角的關系圖。設置于觸控面板611下方的準直光背光模塊612提供一準直光朝向觸控面板611。一實施例中,準直光的半高寬值(HWHM)范圍大約5度到20度之間。
[0063]在第二實施例中,自背光模塊612發出的準直光通過下偏光板615、觸控面板611、上偏光板614,并被對稱擴散膜(設置在上偏光板614的一側)617所散射。
[0064]圖8顯示一傳統背光模塊和第二實施例的背光模塊,其光線的正常化光強度(normalized light intensity)對視角的關系圖。如圖8所示,第二實施例的背光模塊所發出的準直光,其離軸(例如大于20度的視角)的亮度降低;而垂直軸的亮度提高,約是傳統背光模塊的垂直軸亮度的1.5倍。
[0065]再者,在實際應用中,對稱擴散膜617的半高寬值(HWHM)可能會受所選用的背光模塊所發出的準直光的半高寬值所影響。一實施例中,當準直光的半高寬值為20度,對稱擴散膜617的半高寬值小于13.5度。注意的是,這里提到的數值僅為例示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半高寬值。
[0066]圖9為一傳統觸控面板和第二實施例的一顯示裝置的亮度分布模擬結果。在模擬實驗中,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具有觸控感測器、對稱擴散膜與準直光背光模塊。兩者的亮度分布曲線顯示類似的趨勢-亮度隨視角(Theta;對垂直軸的角度)增加而下降。然而根據模擬結果,傳統觸控面板的亮度分布曲線是不平滑的,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則呈現平滑的亮度分布曲線。再者,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背光模塊,其光線在垂直軸的亮度(約600 nits)高于傳統背光模塊光線在垂直軸的亮度(約500 nits),如圖9所示。
[0067]再者,以下對不同的顯不面板,包括一傳統觸控面板、一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和一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做亮度比例的進一步研究和比較,其結果分別如圖1OA?圖1OC所示。
[0068]圖1OA顯示一傳統觸控面板(沒有對稱擴散膜和準直光背光模塊)的等亮度圖(iso-luminance contours)。傳統觸控面板,其O度視角(垂直軸)的亮度值約532nit。圖1OB顯不一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有對稱擴散膜和一般背光模塊)的等亮度圖。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其O度視角(垂直軸)的亮度值約357nit。圖1OC顯示一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有對稱擴散膜和準直光背光模塊)的等亮度圖。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其O度視角(垂直軸)的亮度值約557nit。在傳統觸控面板的等亮度圖(圖10A)中,一些離散的島狀區域代表在離軸角度觀看面板時,會看到亮度分布缺陷。而從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等亮度圖(圖1OB?圖10C)的結果顯示,亮度分布缺陷的情況有極大的改善,特別是在0° -180°方位角(azimuth angle)上。因此,結果證明,本發明實施例(如第一和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觸控面板確實解決了離軸角度觀看傳統面板會看到亮度分布缺陷的問題。再者,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在O度視角(垂直軸)的亮度值也因使用了準直光背光模塊而明顯提高。
[0069]根據上述實施例,許多面板態樣,如穿透式/反射式/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顯示面板以及有機電激發光顯示面板,都可應用于本發明實施例作為觸控面板(311/611)。實施例也適用于多種不同型態的觸控感測器,例如內嵌式(In-Cell)、表面式(On-Cell)和外掛式(Out-Cell)觸控感測器。再者,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感測電極,其態樣、圖案和材料等并沒有特別限制。以下提出其中一種實施例以說明具有感測電極的一液晶顯示面板。需注意的是,本發明并不僅限于特定實施例,亦可包括在不脫權利要求的情況下做修飾和變化的其它實施例。
[0070]圖1lA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具感測電極的一顯示裝置的示意圖。根據一實施例,一面板包括一顯示模塊(顯示功能)和一觸控感測器耦接至顯示模塊。如圖1lA所示,顯示裝置8的顯示模塊80包括具有TFT玻璃基板801的一第一基板、具有彩色濾光片(CF)玻璃基板803的一第二基板、和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一液晶層802。一彩色濾光層804和一黑色矩陣層(BM)形成于CF玻璃基板803上。再者,圖1lA的顯示裝置8還包括一背光模塊82位于TFT玻璃基板801下方,和一對稱擴散膜(SDF) 806設置在顯不模塊80的上偏光板的一側,例如上方。背光模塊82的一般光線(第一實施例)、或一準直光(第二實施例)朝向顯示模塊80的方向發出。再者,對稱擴散膜806的功能、材料、和位置等內容,類似上述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0071]一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器包括具有一圖案(如一電極網格)的感測電極層(SE),且圖案對應黑色矩陣層(BM)。感測電極層例如是以一金屬網格(metal mesh)制得。
[0072]圖1lB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感測器的一電極圖案的示意圖。如圖1lB所不,一實施例的觸控感測器包括一感測電極層,感測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一電極91和多個第二電極92。一實施例中,該些第一電極91和第二電極92可由同一層制作。且第一電極91和第二電極92彼此電性絕緣并在結構上相隔開來。
[0073]一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器的感測電極層為TX-RX電容感測元件(TX-RX capacitivesensor elements),其中第一電極91 為接收電極(receiver electrodes,RX),第二電極92為傳送電極(transmitter electrodes,TX)。第一電極91或第二電極92可分別通過多個導電橋體(conductive bridges)連接。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電極91或第二電極92由同一層制作,且不需要導電橋體而直接連接。各個感測元件,包括傳送電極(92)和接收電極,
(91)具有一寄生電容(parasitic capacitance)和一互電容(mutual capacitance)。感測元件的寄生電容是指感測元件和接地之間的電容。感測元件的互電容是指感測元件和其它感測元件之間的電容。在一實施例中,可使用具有傳送電極和接收電極的一電容式感測器,由于電容耦合傳送電極和接收電極,當一信號提供至傳送電極會產生一電流至接收電極。
[0074]一實施例中,一電容式感測電路(capacitance sensing circuit)可通過偵測一感測元件電容的變化而得知在電容式感測器的輸入。當使用者手指放在接近一感測元件處,該感測元件的電容以及電極與接地之間的電容可能因此產生改變,而一處理單元(processing unit)或其它電路可偵測到電容變化的數值大小,并將其轉換為一電壓電位或數字碼。
[0075]一實施例中,第一電極91 (如接收電極),第二電極92(如傳送電極)以金屬網格制成。一實施例中,電極網格的圖案對應黑色矩陣層的圖案。一實施例中,感測電極層(SE)之一的一線寬(line width)LS不大于黑色矩陣層的一寬度LB。一實施例中,感測電極層(SE)之一的一線寬(line width) LS小于黑色矩陣層(BM)的一寬度LB,如圖1lA所示。
[0076]雖然圖1lA繪示黑色矩陣層(BM)和感測電極層(SE)(即第一電極91和第二電極92)位于CF玻璃基板803的不同側,但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在另一實施例中,感測電極層(SE)和黑色矩陣層(BM)可能位于CF玻璃基板803的同一側。
[0077]再者,雖然圖1lA繪示感測電極層(SE)位于黑色矩陣層(BM)之上,但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在另一實施例中,感測電極層(SE)可能位于黑色矩陣層(BM)下方。在不脫本發明保護范圍的情形下,可對實施例進行修飾與變化,例如元件的組合和/或功能可以適當變化和調整。
[0078]再者,雖然圖1lA繪示顯示裝置具有黑色矩陣層(BM),但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其它不具黑色矩陣層的顯示裝置亦可應用本發明,其中可設置一擴散層于對稱擴散膜806上,以在視覺上模糊感測電極層(SE)的存在。其它的修飾與變化可在不脫本發明保護范圍的情形下進行,例如實施例中元件的組合和/或功能可以適當變化和調整,并非僅限于實施例中所述的態樣。
[0079]根據上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的具有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使用一對稱擴散膜(SDF),以使顯示裝置在對應各視角的亮度分布上可產生一平滑曲線,解決了從離軸角度觀看傳統觸控面板時會產生的亮度分布缺陷的問題。因此實施例中的顯示裝置在影像呈現品質上有大幅的進步。再者,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具有簡單結構且可以低價成本制造,因此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亦適合大量生產,具有經濟效益。
[0080]綜上所述,雖然結合以上實施例公開了本發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附上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裝置,至少包括: 觸控面板(touchscreen);和 對稱擴散膜(symmetric diffus1n film, SDF),設置在該觸控面板上,該對稱擴散膜至少包括兩種不同物質,包括第一物質(first material)和第二物質(second material),且該第一物質具有一第一折射率,該第二物質具有一第二折射率,其中該第一折射率不等于該第二折射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還包括背光模塊(backlightmodule),設置在該觸控面板下方,用以發出光線通過該觸控面板和該對稱擴散膜。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塊提供一準直光(collimatedlight)通過該觸控面板和該對稱擴散膜。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準直光的一半高寬值(half-widthathalf-maximum, HWHM)介于5度到20度的范圍。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還包括上偏光板和下偏光板,其中該觸控面板設置于該上偏光板與該下偏光板之間,且該下偏光板設置于該觸控面板與該背光模塊之間。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上偏光板設置于該對稱擴散膜與該觸控面板之間。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對稱擴散膜設置于該上偏光板與該觸控面板之間。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通過該對稱擴散膜的光線的一半高寬值介于2度到10度的范圍。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對稱擴散膜的一霧度(haze)介于50%到95%的范圍。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包括顯示模塊(displaymodule)和觸控感測器(touch sensor)電連接至該顯示模塊,該顯示模塊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顯示介質層設置于該第一基板和該第二基板之間。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器至少包括: 感測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和 多個第二電極,其中該些第一電極和該些第二電極由同一層制作且彼此絕緣。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模塊還包括黑色矩陣層(blackmatrix layer),位于該第二基板的一側,該觸控感測器包括感測電極層,該感測電極層具有對應該黑色矩陣層的一圖案。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感測電極層的一線寬(linewidth)不大于該黑色矩陣層的一寬度。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感測電極層以一金屬網格制成。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感測電極層和該黑色矩陣層位于該第二基板的不同側。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折射率和該第二折射率的差值大于O而不大于0.1。
1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物質為尺寸在0.1 μ m到10 μ m的多個粒子。
1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對稱擴散膜的該第一物質為一有機材料,而該第二物質為一無機材料或是一透明導電材料。
1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對稱擴散膜的該第一物質為一黏著劑或是一樹脂。
2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對稱擴散膜具有一介于20μπι到200μπι的厚度。
【文檔編號】G06F3/01GK104423577SQ201410394371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6日
【發明者】柴崎稔, 橋本和幸, 春山良孝 申請人: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