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識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識別背部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識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屏幕尺寸的增加和觸摸屏的使用成為當前手機設計的主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是在觸摸屏手機上操作時,會存在手指遮擋屏幕的問題;而在非觸屏的按鍵式手機上,雖無遮擋問題,但是一些常用操作如電子書翻頁,圖片縮放等需要用戶多次按鍵才能完成,費時費力,操作不便。而在平板電腦等手持式電子設備中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發明內容為了 解決手持式觸屏電子設備操作中手指遮擋屏幕以及手持式按鍵電子設備中操作費時費力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支持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及方法。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識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包括電子設備機體,其特征在于:在電子設備機體的背部設置有壓力感應模塊和信號處理與控制模塊。壓力感應模塊由八個扇環形的薄膜式壓力傳感器組成;信號處理與控制模塊包括A/D轉換器、主控模塊、無線傳輸模塊和供電模塊;薄膜式壓力傳感器通過A/D轉換器連接至主控模塊,主控模塊通過數據線連接至無線傳輸模塊,無線傳輸模塊與電子設備機體內部的處理芯片無線連接;供電模塊連接A/D轉換器、主控模塊及無線傳輸模塊。薄膜式壓力傳感器的替代物為電容感應傳感器或光電感應傳感器等。壓力感應模塊設置在電子設備機體背部的上端。八個扇環形的薄膜式壓力傳感器以一點為中心呈環形布置。電子設備機體為手機機體、平板電腦的機體或游戲機機體。利用上述的一種識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所實施的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的步驟如下:(I)利用手指在手持式電子設備機體背部的壓力感應模塊上滑動,通過壓力感應模塊上八個扇環形的薄膜式壓力傳感器檢測由手指按壓所導致的壓力變化,并將壓力信息以模擬信號的形式傳遞給A/D轉換器;(2)利用A/D轉換器將薄膜式壓力傳感器檢測出的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并傳遞給主控模塊;(3)利用主控模塊對數字信號進行處理,分析產生壓力變化的薄膜式壓力傳感器的次序及位置關系,進而分析出手指在壓力感應模塊上的滑動方向,然后把手指的滑動解析成對手持式電子設備的操作命令;[0015](4)將主控模塊解析出的操作命令通過無線傳輸模塊傳送到手持式電子設備機體內的處理芯片上,實現對手持式電子設備的操作和實時控制。手指的滑動方向包括上下滑動、左右滑動、順時針和逆時針滑動、左上和右下滑動以及右上和左下滑動。優點及效果:本實用新型能提高手持式電子設備的輸入能力,具有如下優勢:在手持式觸屏電子設備操作中,通過用戶手指在機體背部滑動來實現輔助輸入的方法,解決了操作時手指遮擋屏幕的問題,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用戶體驗;在手持式按鍵電子設備中,用戶不需要多次按鍵才能選擇所需的功能,方便快捷;另外,把壓力感應模塊安置在機體背部上端,與用戶操控手持式電子設備時食指放于機體背部上端并能自然活動的使用習慣相一致,符合人機工程學的“使用自然性”理念,使操作省時省力,并提供了更好的屏幕視覺效果O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設備背部結構示意圖;圖1中a為機體背部,b為壓力感應模塊,c為信號處理與控制模塊(包括主控模塊、A/D轉換器、無線傳輸模塊和供電模塊)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硬件實現原理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手指“從上到下”滑動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手指“順時針”滑動示意·[0023]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識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包括電子設備機體,在電子設備機體的背部a設置有壓力感應模塊b和信號處理與控制模塊C。壓力感應模塊b由八個扇環形的薄膜式壓力傳感器組成,該八個扇環形的薄膜式壓力傳感器的標號分別為101、102、103、104、105、106、107和108 ;八個扇環形的薄膜式壓力傳感器用來檢測由手指按壓所導致的壓力變化;信號處理與控制模塊c包括A/D轉換器、主控模塊、無線傳輸模塊和供電模塊;薄膜式壓力傳感器通過A/D轉換器連接至主控模塊,主控模塊通過數據線連接至無線傳輸模塊,無線傳輸模塊與電子設備機體內部的處理芯片無線連接;供電模塊連接A/D轉換器、主控模塊及無線傳輸模塊。電子設備機體背部的薄膜式壓力傳感器也可以由電容感應傳感器、光電感應傳感器等傳感器來替代。壓力感應模塊設置在手持式電子設備背部上端,并且八個扇環形的薄膜式壓力傳感器以一點為中心呈環形布置,這樣布置的好處是操作時手指只需要在一定的半徑內進行滑動即可,既方便操作又可以避免誤操作帶來的麻煩。所述的電子設備為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或游戲機。一種識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方法,其硬件實現原理如圖2所示:該方法的步驟如下:首先,利用壓力感應模塊中的八個薄膜式壓力傳感器監測由手指按壓所導致的壓力變化,并將壓力信息以模擬信號的形式傳遞給A/D轉換器;其次,利用A/D轉換器把薄膜式壓力傳感器的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并將數字信號傳送給主控模塊;利用主控模塊對數字信號進行分析處理:首先分析產生壓力變化的薄膜式壓力傳感器的次序及位置關系,進而分析出手指在壓力感應模塊上的滑動方向,如圖3中所示,手指滑動方向為“從上到下”方向,如圖4中,手指滑動方向為“順時針”方向,最后把手指的滑動方向解析成操作命令;最后,將主控模塊解析出的操作命令通過無線傳輸模塊傳送到電子設備機體內的處理芯片上,實現對手持式電子設備的操作和實時控制。電子設備如:手機或平板電腦。結合圖3所示手指滑動方向,以手機這種手持式電子設備為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做詳細說明如下:(I)用戶使用手機地圖導航功能定位某一地點的位置后,若用戶想進一步查看北側地圖,這時用戶可以用手指在手機背部的壓力感應模塊上從上向下滑動手指,壓力感應模塊中的薄膜式壓力傳感器101和105依次監測到由手指按壓所導致的壓力變化,并將壓力信息以模擬信號的形式傳遞給A/D轉換器;(2) A/D轉換器把薄膜式壓力傳感器的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然后通過數據線將數字信號傳送給信號處理與控制模塊c中的主控模塊;(3)主控模塊對數字信號進行解析處理:根據產生壓力變化的101和105的出現次序為從101到105,得出其位置變化為從上到下,進而分析出手指在壓力感應模塊上的滑動方向為“從上到下”,并解析成對手機中地圖的從上向下拖拽的命令;(5)利用主控模塊把解析完畢的地圖拖拽命令通過無線傳輸模塊傳送到手機機體內的處理芯片上,以實現手機操作中地圖的從上向下滾動,達到瀏覽北側地圖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識 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方法,還可以應用在以下場景:場景I用戶在手機上瀏覽圖片或地圖時,通過手指在手機背部壓力感應模塊上順時針滑動,如圖4所示:手指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滑過至少四個壓力傳感器,可構成弧狀,能夠實現放大圖片或地圖的功能。同理,逆時針滑動能夠實現縮小圖片或地圖的功能。場景2用戶在手機上看電子書時,若需要翻頁,則可以通過手指在手機背部的壓力感應模塊上從下向上滑動實現電子書的向前翻頁功能,或從上向下滑動實現向后翻頁功倉泛。場景3用戶瀏覽手機圖片時,若需要進行圖片切換操作,則可以通過手指在手機背部的壓力感應模塊上左右滑動,實現圖片的切換功能。場景4用戶使用漢字輸入法時,同一拼音可能列出不同的字或詞組。在輸入拼音之后,若目標字或詞組不在候選窗口內,則用戶可以通過手指在手機背部的壓力感應模塊上上下滑動,實現候選窗口中內容切換的功能,同時還可以通過左右滑動手指實現候選窗口內目標字或詞組的選擇。另外,如前所述,本實用新型中在背部通過手指滑動實現輔助輸入的方式是可以應用在平板電腦等手持電子設備上的,其應用方式與上述應用在手機上的方式是相同的,在這里不再贅述。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在手持式電子設備的背部滑動手指實現圖片縮放、電子書翻頁、地圖搜索等功能,避免了手指遮擋屏幕和操作費時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識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包括電子設備機體,其特征在于:在電子設備機體的背部(a)設置有壓力感應模塊(b)和信號處理與控制模塊(C)。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識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壓力感應模塊(b)由八個扇環形的薄膜式壓力傳感器(101-108)組成;信號處理與控制模塊(c)包括A/D轉換器、主控模塊、無線傳輸模塊和供電模塊;薄膜式壓力傳感器通過A/D轉換器連接至主控模塊,主控模塊通過數據線連接至無線傳輸模塊,無線傳輸模塊與電子設備機體內部的處理芯片無線連接;供電模塊連接A/D轉換器、主控模塊及無線傳輸模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識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薄膜式壓力傳感器的替代物為電容感應傳感器或光電感應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識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壓力感應模塊設置在電子設備機體背部的上端。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識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八個扇環形的薄膜式壓力傳感器以一點為中心呈環形布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識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電子設備機體為手機機 體、平板電腦的機體或游戲機機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識別背部手指滑動輔助輸入的手持式電子設備,包括電子設備機體,其特征在于在電子設備機體的背部設置有壓力感應模塊和信號處理與控制模塊,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在手持式電子設備的背部滑動手指實現圖片縮放、電子書翻頁、地圖搜索等功能,避免了手指遮擋屏幕和操作費時問題。
文檔編號G06F3/0488GK203102247SQ201220638808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
發明者辛義忠, 馬燕飛, 李巖, 葛震, 袁偉強 申請人:沈陽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