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方法和評價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方法和評價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作為地球變暖的主要原因的二氧化碳的削減,近年來,著眼于樹木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例如,在作為近年 來的國際會議的議定書的京都議定書中,提出將管理維護的森林作為吸收源來掌握二氧化碳的削減量。在專利文件I中,記載了用于對這種基于森林的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進行評價的方法。在該以往技術中,評價是通過直接掌握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來實現的。具體來說,對森林的一年的成長量乘以含碳率來計算出碳吸收量,并將其換算為二氧化碳來掌握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上述成長量,通過在規定的測量期間的前后兩個時期獲取對森林蓄積量乘以生物量系數而得到的生物量蓄積量,并將其換算為年而計算出來。另外,上述的森林蓄積量以如下方式求出對每一樹種選定一定面積的標準地,測定該標準地內的樹木的樹高,根據該樹高計算出胸高處的直徑,根據樹高和胸高處的直徑計算出每單位面積的森林蓄積量,再乘以根據航拍照片測量的樹種面積。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件I :日本特開2008-46837號公報但是,在上述現有的技術中,最初就將二氧化碳的吸收源僅限定于森林,因此對于城市地帶等森林較少的地域,實際上未必能夠作出適宜二氧化碳削減的分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正是為了消除以上的缺陷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適合分析森林較少的地域中的二氧化碳的削減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方法。另外,作為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適合分析森林較少的地域中的二氧化碳的削減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裝置。作為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并不是如上述那樣僅著眼于森林,如果考慮光合作用的話,可以說將植物普遍看作對象也是有意義的。另一方面,在評價效果的地域、也就是說評價對象地域較寬廣的情況下,雖然像以往那樣使用航拍照片等很有效率,但如果像這樣將植物普遍作為對象,則應該如何掌握評價材料成了問題。對于這一點,如在上述的京都議定書中要求的對森林進行管理維護那樣,最好能對于評價材料不容易消失的這種穩定性給予一定的考慮。本發明考慮了以上情況作出。作為一種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方法,本發明包括如下步驟以能夠判別植物群I的規定波段,按照從上空觀測評價對象區域2而得到的觀測圖像數據3中的像素的分布從評價對象區域2中提取植物區域4 ;
根據在所述觀測圖像數據3中實施了坐標標定的數值地形模型5以及數值表層模型6,按將所述植物區域4以規定的面積單位進行分割得到的每個分割單位7,計算出該植物區域4的地表面標高ht和表層面標高hs之間的差值Ah作為植物群I的高度,對不足預先設定的森林相當的高度的植物群1,分配根據與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設定的每規定的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乘以具有該植物群I的所述分割單位7的植物區域4內的面積來對評價對象區域2內的非森林區域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進行評價。作為評價材料的一般植物,認為有例如像適應地域環境的雜草簇生在一起那樣形成集體的趨勢。若著眼于這種趨勢,則在將一般植物看作評價材料的情況下,不是以個體為單位,而是以集體、也就是植被等為單位來掌握其有無,由此能夠使用衛星照片等來進行掌握,能夠高效地實施對寬廣地域的評價。另外,通過構成集體,也能實現與個體相比不容易消失的穩定性。
再有,作為一般植物,農作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對此由于屬于經濟活動因此也能夠期待形成集體。以上的植被等的植物群1,通過利用以能判別植物群I的規定波段,從上空觀測評價對象區域2所得到的衛星照片或航拍照片等的觀測圖像數據3,從而便能夠從評價對象區域2中高效提取。作為可判別植物群I的規定波段,有例如根據作為植物普遍顏色的綠色能夠判別植物的可視波段、或者根據植物的強烈反射可判別植物的近紅外波段等單一波段,除此之外,還能作為多個波段來構成,例如通過由近紅外區域和可視區域(紅)構成的代表性的植被指標即標準化植被系數(NDVI f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來判別植物的有無。另外,考慮到如此提取的植物群I中可能包含有森林,因此對于森林較少的區域的分析中有用的森林以外的植物群1,可利用其高度進行確定。具體來說,預先準備對上述的觀測圖像數據3實施了坐標標定的數值地形模型5 (DTM :Didital Terrain Model)以及數值表層模型6 (DSM :Digital Surface Model),通過計算出兩模型間的標高差A h,能夠高效獲取植物群I的高度。如果篩選出該高度不足森林相當的部分,則能夠確定森林以外的植物群I。在進行高度的判定時,通過按將從評價對象區域2中提取多個植物群I得到的植物區域4以規定的面積單位進行分割得到的每個分割單位7來進行該判定,從而能夠良好地確定植物群I。也就是說,對于提取多個植物群I從而變得比植物群I的單位面積大的植物群4,在例如設定了以上述的觀測圖像數據3的單一像素表示的面積為單位進行分割的分割單位7的情況下,能夠對每個植物群I判定高度。另外,上述分割單位7的面積,優選設定為適合根據其高度判別植物群I是否為森林,例如可比上述的單一像素所對應的地上面積小或大,但優選考慮上述數值地形模型5等的分辨率、精度等。如上所述從評價材料中排除的森林,由于相比森林以外的植物群I 一般來說具有更好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因此通過如此確定森林以外的植物群I來作為評價材料,能夠防止因誤含森林而導致評價的精度下降。另外,在想要評價包含森林在內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情況下,除了以上的評價之外,可將森林作為對象的以往的評價也組合進來進行綜合判斷。
如上所述若能夠確定森林以外的植物群1,之后能夠按照與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評價。在進行評價時,可通過預先進行實地調查等決定森林以外的植物群I的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并對此乘以面積。由此,能夠進行與面積相應的評價。二氧化碳吸收量e,除了以往技術那樣的二氧化碳的一年的預想吸收量之外,還可作為適當的指標等來構成。另外,用于進行以上這種評價的植物群I的面積,能夠通過以規定的面積單位形成上述的分割單位7來進行確定。再有,對于由實地調查等決定上述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的單位面積,優選設為適于進行二氧化碳吸收量e的判斷。若與上述的分割單位7的單位面積相同,則能夠減輕運算處理的負荷,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若設定為與上述觀測圖像數據3的單一像素所占的面積相同,則能夠進一步降低運算處理的負荷。也就是說,例如若對上述的觀測圖像數據3、數值地形模型5、數值表層模型6彼此實施坐標標定,將這些數據具有的信息,以平面位置為基準進行管理、加工來構筑地理信息系統(GIS =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則能夠基于該GIS的數據評價二氧化碳吸收效果。 另外,在如上述這樣判定植物群的高度的情況下,在不足森林相當的高度的范圍內設定多個高度范圍區分8,對各高度范圍區分8分配根據與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個別設定的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則能夠靈活運用與二氧化碳吸收量密切關聯的植物的高度,進一步提高評價精度。這種情況下,雖然高度范圍區分8能夠考慮評價精度的提高來決定,但若設定與草地、農地等所謂的土地利用區分相對應的高度范圍區分8,則在如上所述構筑GIS的情況下設定土地利用區分作為屬性數據時,能夠對其直接進行利用來進行確認、修正。例如,在為了設定作為屬性數據的土地利用區分而進行實地確認調查時,能夠大幅提高評價的精度。再有,在上述的方案中,雖然表示了對植物群I分配二氧化碳吸收量e的情況,但取而代之的也可以是分配將二氧化碳吸收量進行森林換算的換算率,根據對該換算率乘以評價對象區域2內的具有該植物群I的分割單位7的面積所得到的森林相當面積,來對二氧化碳吸收效果進行評價。這種情況下,容易將評價結果與森林基準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進行比較,因此容易獲得與上述的議定書等的森林基準的匹配性。另外,若考慮上述的GIS,則本發明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方法如下,設定評價對象區域2之后,對地圖數據9實施坐標標定,以能夠判別植物群I的規定波段,參照存儲有從上空觀測地表得到的觀測圖像數據3的觀測圖像數據存儲部10,按照與評價對象區域2在地圖上的對應區域有關的觀測圖像數據3中的像素的分布,從評價對象區域2中對植物區域4確定地圖上的位置以進行提取,接著,參照存儲有對所述地圖數據9實施了坐標標定的數值地形模型5的數值地形模型存儲部11、以及存儲有對所述地圖數據9實施了坐標標定的數值表層模型6的數值表層模型存儲部12,按將所述植物區域4以規定的面積單位進行分割得到的每個分割單位7,計算出該植物區域4的地表面標高ht與表層面標高hs之間的差值A h作為植物群I的
高度,之后,對不足預先設定的森林相當的高度的植物群1,分配根據與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設定的每規定的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乘以具有該植物群I的所述分割單位7的植物群I區域內的面積,來對評價對象區域內的非森林區域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進行評價。該情況下,能夠構筑提高了評價對象區域2的選定自由度的數據處理。另外,以上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可通過一種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裝置來實現,該裝置包含地圖數據存儲部13,其存儲地圖數據9 ;觀測圖像數據存儲部10,其存儲對所述地圖數據9實施坐標標定、并以可判別植物群I的規定波段從上空觀測地表得到的觀測圖像數據3 ;數值地形模型存儲部11,其存儲對所述地圖數據9實施了坐標標定的評價對象區域2的數值地形模型5 ;數值表層模型存儲部12,其存儲對所述地圖數據9實施了坐標標定的評價對象區域2的數值表層模型6 ; 植物 二氧化碳吸收量表14,其將根據與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設定的植物群I的每規定的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在不足預先設定的森林相當的高度的范圍內按植物群I的規定的高度范圍區分8進行存儲;對象區域設定機構15,其設定評價對象區域2 ;植物區域提取機構16,其參照所述地圖數據存儲部13與觀測圖像數據存儲部10,按照與所述評價對象區域2在地圖上的對應區域有關的觀測圖像數據3中的像素的分布,從所述評價對象區域2中提取植物區域4 ;植物高度計算機構17,其參照所述數值地形模型存儲部11和數值表層模型存儲部12,按對所述植物區域4內以規定的面積單位進行分割得到的每個分割單位7,計算出該植物區域4的地表面標高ht與表層面標高hs之間的差值Ah作為植物群I的高度;以及,評價機構18,其參照所述植物 二氧化碳吸收量表14,對根據所述植物群I的高度范圍區分8而分配的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乘以具有該高度范圍區分8的植物群I的所述分割單位7的植物區域4內的面積,將與所得到的各高度范圍區分8有關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加來對評價對象區域2內的非森林區域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進行評價。發明效果由以上說明可知,根據本發明,能夠進行適于森林較少的地域中的二氧化碳削減的分析,能夠對防止地球變暖作出貢獻。
圖I是表示本發明的圖,(a)是表示整體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b)是植物 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的內容說明圖。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框圖。圖3是說明本發明的地理信息系統的結構的圖,(a)表示以地理位置為基準重合多個信息得到的圖,(b)是用于說明數值地形模型與數值表層模型的標高的采用基準的差異等的圖。圖4是表示評價對象區域的圖,(a)表示在更寬廣的區域內確定的圖,(b)表示地圖數據上的圖,(C)表示觀測圖像數據上的圖。圖5是表示評價對象區域的圖,(a)表示設定了網格的圖,(b)表示數值地形模型上的圖,(C)表示數值表層模型上的圖,(d)表示計算出植物群的高度的狀態下的圖。圖6為評價處理的流程圖。圖中I植物群2評價對象區域3觀測圖像數據4植物區域5數值地形模型
6數值表層模型7分割單位8高度范圍區分9地圖數據10觀測圖像數據存儲部11數值地形模型存儲部12數值表層模型存儲部13地圖數據存儲部14植物 二氧化碳吸收量表15對象區域設定機構16植物區域提取機構17植物高度計算機構18評價機構ht地表面標高hs表層面標高A h 差值e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實施方式表示的是直接求出評價對象區域2中的除森林之外的植物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情況,通過圖2所示的框圖構成的計算機沿圖I (a)所示的流程執行處理。如圖2所示,在處理之前,計算機中存儲了 GIS數據20,該GIS數據20,以二維的地圖數據9上確定的平面位置為基準來管理觀測圖像數據3、數值地形模型5、數值表層模型6而構成。圖3(a)中表示這些數據的GIS20中的重合圖。上述觀測圖像數據3,是使用標準化植被系數(NDVI)對人造衛星中搭載的多譜傳感器所得到的觀測圖像進行加工、解析而得到的。該NDVI是通過利用規定波段中的植物的反射特性,使得能夠以像素單位掌握攝影區域中的植物群I的分布的系數。標準化植被指標,具體來說通過NDVI = (NIR-R)/(NIR+R)計算出來,在此NIR為近紅外的波段的反射率,R為可視的紅色波段的反射率。該觀測圖像的分辨率,可考慮評價對象區域2的廣度、數據處理效率、植物群I的期望大小來決定。另外,植物群1,可使用上述標準化植被系數以外的各種植被系數,或者使用超譜傳感器來取代上述多譜傳感器,再有使用航拍圖像也可以掌握,無需衛星拍攝圖像。上述數值地形模型5,通過上述的衛星攝影圖像的立體匹配而生成,特別是將攝影時期設為冬季前后以便容易獲得植物所處的區域的地表面。另外,數值表層模型6也同樣由衛星攝影圖像的立體匹配生成,該情況下設定為植物成長的夏季前后的攝影時期。再有,這些模型5、6,通過利用多個攝影時期的產物進行補充來提高精度而生成。另外,這些模型5、6,具體來說例如由不規則三角網(TIN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或體素(voxel、volume cell)模型等構成,無需使用上述的衛星攝影圖像的立體匹配而使用激光測距裝置,或使用飛機等作為攝影的平臺也可以生成。上述的觀測圖像數據3,使用攝影區域的精度和維度等的注解數據,并通過目視對準海岸線等來進行幾何修正從而對準上述的地圖數據9。另外,數值地形模型5和數值表層模型6,將位置坐標確定的地上基準點包含在攝影圖像中來進行攝影,借此來進行幾何修正以對準地圖數據9。以上的GIS數據20,如圖2所示,將地圖數據9存儲在地圖數據存儲部13中,將觀測圖像數據3存儲在觀測圖像數據存儲部10中,將數值地形模型5存儲在數值 地形模型存儲部11中,將數值表層模型6存儲在樹脂表層模型存儲部12中來構成。使用以上的GIS數據20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的計算,首先通過設定作為計算對象的評價對象區域2來開展(步驟SI)。圖4(a)表示評價對象區域2的設定的情形。評價對象區域2,在該實施方式中,例如通過操作省略圖示的鼠標等在地圖數據9上指定該區域來確 定,通過從鼠標等經輸入部21接受該區域指定的對象區域設定機構15,按照上述區域指定進行設定。另外,圖4(a)中,22是上述地圖數據9中包含的行政劃分,評價對象區域2的設定,除了基于上述的鼠標等進行的區域指定以外,也可以指定例如行政劃分等來進行。該評價對象區域2,在該實施方式中的例示中,如圖4(b)所示,具有森林23、灌木地24、草地25、農地26、村莊27、道路28以及裸地29而構成。在如上這樣設定了評價對象區域2后,接下來,提取植物群I所存在的植物區域4(步驟S2)。植物區域4的提取以如下方式實施對于上述觀測圖像數據3中的表示植物群I的存在的全部像素所對應的區域的位置坐標,根據該觀測圖像數據3對準位置的地圖數據9而求出。提取植物區域4的植物區域提取機構16,讀出如上所述由地圖數據9確定平面坐標的評價對象區域2所對應的區域的觀測圖像數據3,將觀測圖像數據3上分布的全部像素所占的區域設為植物區域4,使用像素的平面坐標進行確定。對于涉及評價對象區域2的觀測圖像數據3,在圖4(c)中表示對表示植物群I的存在的像素區域附加陰影所得的結果。如該圖所示,森林23、灌木地24、草地25以及農地26所對應的區域,全部被提取作為植物區域4。接下來,計算出植物區域4的植物群I的高度(步驟S3)。該高度利用上述的數值地形模型5和數值表層模型6計算出來,在此之前,為了良好地確保高度的計算精度,首先對這些模型設定網格30。該網格30,對應于如上所述以觀測圖像數據3的像素單位下的分辨率掌握植物群1,為了能夠基于該分辨率計算出植物群I的高度,根據與觀測圖像數據3的像素尺寸相同的網格尺寸,設定使網格30的單元7 (分割單位)位置與觀測圖像數據3的像素位置對應。圖5 (a)中表示了將各個像素標記為能夠識別的觀測圖像數據3,圖5(b)、(c)中表示了在數值地形模型5、數值表層模型6的各自中設定了網格30的圖。另外,圖5(b)、(c)中,同樣的標高附加同樣的陰影。如該圖所示,該實施方式中網格30僅對植物區域4設定,但只要植物區域4被設定了,則即使對評價對象區域2的整個區域進行設定也沒問題。設定了網格30后,接下來,設定網格30的各單元中的代表值。如上所述,由TIN等構成的數值地形模型5等,通過對標高測定點間用三角形構成的面等進行補充來構成。因此,代表值的設定,是用于將標高坐標用上述的單元7的寬度單位進行確定的,具體來說,例如能夠將單元的中心點的標高坐標用作單元7的標高坐標、即代表值。另外,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據單元7內的標高坐標的平均值或中間值等,考慮標高的精度和運算量來適當決定代表值。以上這樣設定了代表值后,以單元7為單位對數值地形模型5和數值表層模型6各自的標高坐標值進行比較。如圖(3b)所示,數值地形模型5具有除土地覆蓋31、地面物32之外的地表面的標高ht,數值表層模型6具有包含土地覆蓋31、地面物32的表層面的 標高hs,因此所求出的植物群I的高度,通過算出它們的差值Ah來賦予。若對植物區域4內的全部單元7計算出該差值A h,則能對構成各單元7的每一植物群I得到其高度。以上的植物群I的高度的計算處理,由植物高度計算機構17來實施。該植物高度計算機構17,如圖2所示,具有網格設定部33、代表值設定部34、標高差值運算部35。網格設定部33,是如上所述對數值地形模型5等設定網格30的機構,例如基于觀測圖像數據3的分辨率、或觀測圖像數據3與數值地形模型5等的對準位置等,來決定網格尺寸、網格30的平面坐標上的位置。另外,代表值設定部34,求出例如單元7的中心點的平面坐標,在數值地形模型5等中獲取取該平面坐標的標高值,在數值地形模型5和數值表層模型6各自的植物區域4內的所有單元7中,重復進行該處理直到獲取標高值為止。標高差值運算部35,在數值地形模型5和數值表層模型6中對表示同一地點的每一單元7,從數值表層模型6的標高值中減去數值地形模型5的標高值,且重復進行該計算直至對植物區域4內的所有單元7都計算出標高差值為止。這樣計算出植物高度之后,最后,對除森林之外的植物的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進行評價(步驟S4)。該評價,如圖2所示由評價機構18參照植物 二氧化碳吸收量表14進行。該表14,如圖1(b)所示,將植物的高度范圍區分8與每單位面積的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對應起來存儲。作為上述單位面積在該實施方式中設定I平方米,但將上述的單元7在地上對應的面積作為單位面積也可以容易地計算出后述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另外,在該實施方式中植物的高度范圍區分8,與植物的種類無關,分別設定被認為二氧化碳吸收量有相近趨勢的草地相當的高度范圍、農地相當的高度范圍、灌木地相當的高度范圍這3種,通過不設定森林相當的高度范圍來從評價對象中排除森林23 (或者林地、樹林地)。另外,對應于高度范圍區分8的各二氧化碳吸收量e,雖然在圖1(b)中可像A、B、C的代數所示那樣為不變的規定數值,但優選在對評價對象區域2上生長的植物的種類進行預先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地域性進行設定。另外,如上所述通過按照土地利用區分設定植物的高度范圍區分8,例如在上述的GIS數據20中設定土地利用區分的屬性數據時,能借此對區分進行驗證。再有,將以上的高度范圍區分8彼此區分的圖1(b)所示的植物高度的閾值,雖然是通過試驗決定的,但例如能夠在對評價對象區域進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考慮到實際當地繁茂的植物的高度來進行設定。參照圖6對評價的步驟進行說明。評價時,首先,對于如上所述由植物高度計算機構17計算出的各單元7的植物高度,以每個單元7為單位來獲取(步驟S4-1),之后,判定其是否是超過灌木地相當的高度(步驟S-2),在判斷為超過的情況下認定是評價對象外的森林23,對該單元7將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的屬性登記、設定為O (步驟S4-3)。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S4-2中判斷為沒有超過的情況下,同樣,依次判定是否符合灌木地相當的高度(步驟S4-4)、農地相當的高度(步驟S4-6),在分別符合的情況下對單元7登記與灌木地24相應的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的屬性C(步驟S4-5)、或與農地26相應的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的屬性B (步驟S4-7)。在均不符合的情況下,判定為是草地25,因此登記與之相應的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的屬性A (步驟S4-8)。將以上的處理重復直至植物區域4的全部單元7被評價為止(步驟S4-9),并在全部評價之后對單元7的地上的面積乘以每單位面積二氧化碳吸收量e求出每個單元7的二氧化碳吸收量,計算將全部的單元7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加之后得到的植物地域4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作為評價結果(步驟S4-10)。 令該評價結果能夠經由圖2所示的輸出部36顯示在圖外的監視器上,由此結束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處理。圖5(d)中按每個植物的高度范圍區分8、換言之按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的各個差異,對單元7賦予不同的陰影來表示評價對象區域2。兩點虛線重疊顯示地圖數據9。如該圖所示,通過以上的處理,能夠分析植物群I的高度的差異、分布,并能夠分析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的差異、分布。優選除了輸出上述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以外,還對輸出部36輸出這種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圖像,能夠在評價結果中容易地掌握二氧化碳吸收能力的地域分布。另外,在以上的說明中,雖然示出了利用數值地形模型5和數值表層模型6來決定植物高度的情況,但例如結合利用了上述的標準化植被系數的現有的土地覆蓋分類的判定方法、實地調查等,確認利用數值地形模型5等確定的植物高度或根據需要實施修正,從而能夠進一步提聞評價精度。以下表示本發明的變形例。該變形例中,對于如上所述在評價對象區域2中排除森林求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實施森林換算從而便于評價。具體來說,與上述的灌木地等同樣,對森林的一年的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預先設定,將其分別除以上述的灌木地、農地、草地中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從而得到灌木地等各自的每單位面積的森林相當的面積。將如此算出的各個面積作為換算率,若在上述的植物 二氧化碳吸收量表14中取代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對每個植物的高度范圍區分8一對一對應,則能夠通過評價機構18獲得評價對象區域2的森林以外的植物的森林相當的面積。因此,在該變形例中,能夠獲得森林相當的面積,在計算二氧化碳吸收效果時,預先確立了利用森林面積的規定的評價方法的情況下,能夠容易地實施基于該評價方法的評價。另外,在該變形例中,雖然示出了將灌木地等的面積相對森林的面積進行變換的情況,但按照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的判定要素,也可以包含例如上述以往技術中所示的樹干的體積等其他的要素來進行變換。這種情況下,只要對例如灌木的樹干的體積等預先進行設定,并將其考慮在內設定換算率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以能夠判別植物群的規定波段,按照從上空觀測評價對象區域得到的觀測圖像數據中的像素的分布從評價對象區域中提取植物區域; 根據在所述觀測圖像數據中實施了坐標標定的數值地形模型以及數值表層模型,按將所述植物區域以規定的面積單位進行分割得到的每個分割單位,計算出該植物區域的地表面標高和表層面標高之間的差值作為植物群的高度, 對不足預先設定的森林相當的高度的植物群,分配根據與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設定的每規定的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乘以具有該植物群的所述分割單位的植物區域內的面積來對評價對象區域內的非森林區域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進行評價。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植物群的不足森林相當的高度的范圍內,設定多個高度范圍區分,對各高度范圍區分分配根據與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單獨設定的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 取代對所述植物群分配二氧化碳吸收量,分配將二氧化碳吸收量進行森林換算的換算率,根據將該換算率乘以評價對象區域內的具有該植物群的分割單位的面積所得到的森林相當面積,對二氧化碳吸收效果進行評價。
4.一種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方法,其中, 設定評價對象區域之后, 對地圖數據實施坐標標定,以能夠判別植物群的規定波段,參照存儲有從上空觀測地表得到的觀測圖像數據的觀測圖像數據存儲部,按照與評價對象區域在地圖上的對應區域有關的觀測圖像數據中的像素的分布,從評價對象區域中,對植物區域確定地圖上的位置以提取該植物區域, 接著,參照存儲有對所述地圖數據實施了坐標標定的數值地形模型的數值地形模型存儲部、以及存儲有對所述地圖數據實施了坐標標定的數值表層模型的數值表層模型存儲部,按將所述植物區域以規定的面積單位進行分割得到的每個分割單位,計算出該植物區域的地表面標高與表層面標高之間的差值作為植物群的高度, 之后,對不足預先設定的森林相當的高度的植物群,分配根據與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設定的每規定的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乘以具有該植物群的所述分割單位的植物群區域內的面積,來對評價對象區域內的非森林區域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進行評價。
5.—種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裝置,包含 地圖數據存儲部,其存儲地圖數據; 觀測圖像數據存儲部,其存儲對所述地圖數據實施坐標標定、并以可判別植物群的規定波段從上空觀測地表所得到的觀測圖像數據; 數值地形模型存儲部,其存儲對所述地圖數據實施了坐標標定的評價對象區域的數值地形模型; 數值表層模型存儲部,其存儲對所述地圖數據實施了坐標標定的評價對象區域的數值表層模型;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表,其將根據與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設定的植物群的每規定的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不足預先設定的森林相當的高度的范圍內按植物群的規定的高度范圍區分進行存儲; 對象區域設定機構,其設定評價對象區域; 植物區域提取機構,其參照所述地圖數據存儲部與觀測圖像數據存儲部,按照與所述評價對象區域在地圖上的對應區域有關的觀測圖像數據中的像素的分布,從所述評價對象區域中提取植物區域; 植物高度計算機構,其參照所述數值地形模型存儲部和數值表層模型存儲部,按對所述植物區域內以規定的面積單位進行分割得到的每個分割單位,計算出該植物區域的地表 面標高與表層面標高之間的差值作為植物群的高度;以及, 評價機構,其參照所述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表,對根據所述植物群的高度范圍區分而 分配的每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乘以具有該高度范圍區分的植物群的所述分割單位的植物區域內的面積,將有關所得到的各高度范圍區分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加來對評價對象區域內的非森林區域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進行評價。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旨在能夠進行適于二氧化碳的削減的分析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的評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以能夠判別植物群(1)的規定波段,按照從上空觀測評價對象區域(2)得到的觀測圖像數據(3)中的像素的分布從評價對象區域(2)中提取植物區域(4);根據在觀測圖像數據(3)中實施了坐標標定的數值地形模型(5)以及數值表層模型(6),按照將所述植物區域(4)以規定的面積單位進行分割得到的每個分割單位(7),計算出該植物區域(4)的地表面標高和表層面標高之間的差值作為植物群(1)的高度;對不足預先設定的森林相當的高度的植物群(1),分配根據與二氧化碳吸收量(e)之間的因果關系設定的每規定的單位面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e),乘以具有該植物群(1)的分割單位(7)的植物區域(4)內的面積來評價非森林區域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
文檔編號G06F19/00GK102713917SQ20118000534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30日
發明者佐藤充 申請人:株式會社博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