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軟件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
技術背景
隨著軟件技術的不斷發展,軟件系統越來越復雜,軟件復用成為提高軟件開發效 率和質量、實現軟件產業工業化生產的重要途徑。軟件復用活動包含兩個重要子活動可復 用軟件資產的生產和基于可復用軟件資產的應用系統開發,領域工程是可復用軟件資產生 產的主要技術手段。
特征模型是一種面向領域的軟件需求模型,其主要目的是建模并復用特定軟件領 域的可復用軟件需求。特征模型的基本元素包括特征以及特征之間的精化關系和約束關 系。其基本思想是將特定領域的可復用軟件需求劃分為一組相對獨立的軟件特征;并根據 特征抽象層次和粒度的不同,通過精化關系將特征集合織成樹形結構;在此基礎上,顯式建 模特征之間的約束關系。在特征模型建立后,對需求的復用體現為對特征模型的定制,即通 過對特征模型進行剪裁或擴展,達到對需求的復用。
現有的特征建模方法,只對簡單二元約束關系提供了相應的建模方法,而對復雜 的多元約束關系,還缺乏必要的建模方法。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得特征模型不能夠有效地捕 獲特征之間的復雜約束關系,進而導致無法有效地對特征模型進行定制和復用。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以提高復雜約束關系的特征模型的可復用 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
根據系統中多個特征之間的相關性,將所述多個特征分成至少兩個特征集合;
根據各所述特征集合中的特征,獲取各所述特征集合所對應的綁定謂詞;
根據各所述特征集合,獲取各所述綁定謂詞之間的組合方式。
如上所述的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其中,所述根據各所述特征集合中的特征,獲取 各所述特征集合所對應的綁定謂詞,包括
根據各所述特征集合中的特征之間的相關性,將各所述特征集合中的特征分成至 少兩個特征組;
根據各所述特征組中的特征,獲取各所述特征組所對應的子綁定謂詞;
根據對應于所述特征集合的各所述特征組的所述子綁定謂詞,獲取所述特征集合 的所述綁定謂詞。
如上所述的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其中,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包括“或”、“與”和 “唯一,,;
若當所述特征集合中有一個或多個特征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 詞的取值即為真時,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為“或”;
當所述特征集合中所有特征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的取值即 為真時,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為“與”;
當所述特征集合中有且只有一個特征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 的取值即為真時,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為“唯一”。
如上所述的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其中,
所述子綁定謂詞的類型包括“或”、“與”和“唯一”;
若當所述特征組中有一個或多個特征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組對應的子綁定謂詞 的取值即為真時,所述子綁定謂詞的類型為“或”;
當所述特征組中所有特征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組對應的子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 真時,所述子綁定謂詞的類型為“與”;
當所述特征組中有且只有一個特征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組對應的子綁定謂詞的 取值即為真時,所述子綁定謂詞的類型為“唯一”;
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包括“或”、“與”和“唯一”;
若當所述特征集合中有一個或多個子綁定謂詞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集合對應的 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真時,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為“或”;
當所述特征集合中所有子綁定謂詞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的 取值即為真,則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為“與”;
當所述特征集合中有且只有一個子綁定謂詞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集合對應的綁 定謂詞的取值即為真時,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為“唯一”。
如上所述的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其中,所述組合方式包括依賴和互斥;
若各所述綁定謂詞中兩個綁定謂詞其中一個綁定謂詞的取值為真,另一個綁定謂 詞的取值必須為真,則所述兩個綁定謂詞的組合方式為所述另一個綁定謂詞依賴所述一個 綁定謂詞;
若各所述綁定謂詞中兩個綁定謂詞的取值不能同時為真,則所述兩個綁定謂詞的 組合方式為互斥。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提供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通過根據系統中的特征 的相關性將特征分成至少兩個特征集合,分別確定特征集合的綁定謂詞,以及綁定謂詞之 間的組合方式,實現了復雜約束關系的結構化模型,通過該方法構建的特征模型可以有效 地捕捉特征之間復雜關系,提高了特征模型的可復用性。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 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附圖或說明書中, 相似或相同的元件皆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流程圖,如圖1所示,該特征 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
步驟10、根據系統中多個特征之間的相關性,將多個特征分成至少兩個特征集 合;
步驟20、根據各特征集合中的特征,獲取各特征集合所對應的綁定謂詞;
步驟30、根據各特征集合,獲取各綁定謂詞之間的組合方式。
在領域工程中,特征通常作為系統需求空間的一階實體,特征具體可以為一種功 能性的需求,或者為對系統質量屬性的需求,或者為外部環境對系統的某種約束條件。系統 中的多個特征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將系統中相關的多個特征形成一個特征集合,將系 統至少劃分為兩個特征集合。根據特征集合中的特征獲取該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具 體可以通過特征之間的邏輯關系確定該特征集合的綁定謂詞,再根據各特征集合獲取各綁 定謂詞之間的組合方式。至此,就完成了系統的特征模型的構建。
在特征模型建立后,對需求的復用體現為對特征模型的定制,即從特征模型中選 擇出一組適合當前復用上下文的特征。在特征模型定制過程中,通過對約束關系的檢查,確 保定制結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對特征模型的任何定制結果,只要不破壞特征之間的約束 關系,即可被認為是一個合法的需求集合。
本實施例提供的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通過將特征劃分為多個特征集合,并確定 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以及綁定謂詞之間的組合方式,可是實現對復雜的多元約束關 系的多層次結構化描述,通過該建模方法構建的特征模型在進行擴展或剪裁時,可以避免 特征及特征之間的約束關系的丟失或遺漏,提高了復雜約束關系的特征模型的可復用性。
在本實施例中,綁定謂詞的類型具體可以包括“或”、“與”和“唯一”。若當特征集 合中有一個或多個特征的取值為真,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真時,綁定謂詞 的類型為“或”;當特征集合中所有特征的取值為真,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 真時,綁定謂詞的類型為“與”;當特征集合中有且只有一個特征的取值為真,特征集合對應 的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真時,綁定謂詞的類型為“唯一”。在本實施例中,綁定謂詞具體描述 了特征集合中的特征之間的邏輯關系,綁定謂詞的取值具體可以為真、假或未知。在實際的 系統建模過程中,還可以根據系統需求情況,設置綁定謂詞為其他類型,例如,當特征集合 中的特征其中兩個取值為真時,該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真,或當特征集合 中的所有特征的取值都為假時,該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真等,綁定謂詞的 類型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組合方式具體可以包括依賴和互斥。若各綁定謂詞中兩個綁定謂 詞其中一個綁定謂詞的取值為真,另一個綁定謂詞的取值必須為真,則兩個綁定謂詞的組 合方式為另一個綁定謂詞依賴一個綁定謂詞;若各綁定謂詞中兩個綁定謂詞的取值不能同 時為真,則兩個綁定謂詞的組合方式為互斥。具體的,依賴組合方式還可以包括單方依賴或 雙方依賴。若兩個綁定謂詞為綁定謂詞A和綁定謂詞B,當綁定謂詞A的取值為真時,綁定 謂詞B的取值也必須為真,而綁定謂詞B的取值為真,綁定謂詞A的取值不一定為真,則表 示綁定謂詞B單方依賴綁定謂詞A。若當綁定謂詞A的取值為真時,綁定謂詞B的取值必須 為真,且綁定謂詞B的取值為真,綁定謂詞A的取值也必須也為真,則表示綁定謂詞B與綁 定謂詞A雙方依賴。
在本實施例中,對系統進行特征模型建模的過程具體可以為根據系統中特征的 相關性,將特征劃分成至少兩個特征集合,選取其中一個特征集合作為源端特征集合,根據源端特征集合中特征之間的邏輯關系,確定復雜約束關系中源端特征集合的綁定謂詞的類 型,即為“或”、“與”或“唯一”。選取另一個特征集合作為目的端特征集合,根據目的端特征 集合中特征之間的邏輯關系,確定復雜約束關系中目的端特征集合的綁定謂詞的類型,即 為“或”、“與”或“唯一”。再根據源端特征集合的綁定謂詞和目的端特征集合的綁定謂詞之 間的關系,確定復雜約束關系中兩個綁定謂詞的組合方式,即為依賴或互斥。按照同樣方法 獲取其他特征集合的綁定謂詞以及綁定謂詞之間的組合方式。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根據各特征集合中的特征,獲取各特征集合所對應的綁 定謂詞,具體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10、根據各特征集合中的特征之間的相關性,將各特征集合中的特征分成至 少兩個特征組;
步驟220、根據各特征組中的特征,獲取各特征組所對應的子綁定謂詞;
步驟230、根據對應于特征集合的各特征組的子綁定謂詞,獲取特征集合的綁定謂詞。
在本實施例中,具體還可以根據特征集合中特征的相關性,對該特征集合進行進 一步地劃分,形成多個特征組。根據特征組中的特征獲取該特征組所對應的子綁定謂詞,在 根據各特征組的子綁定謂詞獲取該些特征組對應的特征集合的綁定謂詞。在本實施例中, 子綁定謂詞具體描述了特征組中的特征之間的邏輯關系,綁定謂詞具體描述了特征集合中 的子綁定謂詞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對系統的特征進行進一步的劃分,以實現復雜約束關 系的結構化建模,進一步提高了復雜約束關系的特征模型的可復用性。
在本實施例中,子綁定謂詞的類型具體可以包括“或”、“與”和“唯一”。若當特征 組中有一個或多個特征的取值為真,特征組對應的子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真時,子綁定謂 詞的類型為“或”;當特征組中所有特征的取值為真,特征組對應的子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 真時,子綁定謂詞的類型為“與”;當特征組中有且只有一個特征的取值為真,特征組對應的 子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真時,子綁定謂詞的類型為“唯一”。
綁定謂詞的類型具體也可以包括“或”、“與”和“唯一”。若當特征集合中有一個 或多個子綁定謂詞的取值為真,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真時,綁定謂詞的類 型為“或”;當特征集合中所有子綁定謂詞的取值為真,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的取值即 為真,則綁定謂詞的類型為“與”;當特征集合中有且只有一個子綁定謂詞的取值為真,特征 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真時,綁定謂詞的類型為“唯一”。
在實際的系統建模過程中,同樣可以根據系統需求情況,設定子綁定謂詞和綁定 謂詞為其他類型,此不再贅述,子綁定謂詞和綁定謂詞的類型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本發明提供的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通過根據系統中的特征的相關性將特征分成 至少兩個特征集合,分別確定特征集合的綁定謂詞,以及綁定謂詞之間的組合方式,實現了 復雜約束關系的結構化模型,為特征之間的復雜約束關系提供了一種建模方法,且通過該 方法構建的特征模型可以有效地捕捉特征之間復雜關系,提高了特征模型的可復用性。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 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 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 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 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系統中多個特征之間的相關性,將所述多個特征分成至少兩個特征集合; 根據各所述特征集合中的特征,獲取各所述特征集合所對應的綁定謂詞; 根據各所述特征集合,獲取各所述綁定謂詞之間的組合方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各所述特征集 合中的特征,獲取各所述特征集合所對應的綁定謂詞,包括根據各所述特征集合中的特征之間的相關性,將各所述特征集合中的特征分成至少兩 個特征組;根據各所述特征組中的特征,獲取各所述特征組所對應的子綁定謂詞; 根據對應于所述特征集合的各所述特征組的所述子綁定謂詞,獲取所述特征集合的所 述綁定謂詞。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包 括“或”、“與”和“唯一”;若當所述特征集合中有一個或多個特征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的 取值即為真時,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為“或”;當所述特征集合中所有特征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真 時,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為“與”;當所述特征集合中有且只有一個特征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的取 值即為真時,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為“唯一”。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綁定謂詞的類型包括“或”、“與”和“唯一”;若當所述特征組中有一個或多個特征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組對應的子綁定謂詞的取 值即為真時,所述子綁定謂詞的類型為“或”;當所述特征組中所有特征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組對應的子綁定謂詞的取值即為真 時,所述子綁定謂詞的類型為“與”;當所述特征組中有且只有一個特征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組對應的子綁定謂詞的取值 即為真時,所述子綁定謂詞的類型為“唯一”;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包括“或”、“與”和“唯一”;若當所述特征集合中有一個或多個子綁定謂詞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 謂詞的取值即為真時,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為“或”;當所述特征集合中所有子綁定謂詞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詞的取值 即為真,則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為“與”;當所述特征集合中有且只有一個子綁定謂詞的取值為真,所述特征集合對應的綁定謂 詞的取值即為真時,所述綁定謂詞的類型為“唯一”。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方式包括 依賴和互斥;若各所述綁定謂詞中兩個綁定謂詞其中一個綁定謂詞的取值為真,另一個綁定謂詞的 取值必須為真,則所述兩個綁定謂詞的組合方式為所述另一個綁定謂詞依賴所述一個綁定 謂詞;若各所述綁定謂詞中兩個綁定謂詞的取值不能同時為真,則所述兩個綁定謂詞的組合 方式為互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該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根據系統中多個特征之間的相關性,將多個特征分成至少兩個特征集合;根據各特征集合中的特征,獲取各特征集合所對應的綁定謂詞;根據各特征集合,獲取各綁定謂詞之間的組合方式。通過綁定謂詞和組合方式的設定,提高了復雜關系中特征模型的可復用性。
文檔編號G06F9/44GK102043629SQ20101060986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8日
發明者張偉, 梅宏, 趙海燕 申請人: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