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扇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風扇模塊,特別是一種具有導風件的風扇模塊。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信息等高科技產業的迅速發展,計算機內部的電子組件,如中央處理 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硬盤機(Hard Disk Drive, HDD)等處理數據速度 也越來越高。且電子組件的體積趨于微型化,使得單位面積上的密集度也越來越高,相關電 子組件所產生的熱量亦隨之增加,如果熱量不及時排出的話,過高的溫度將導致電子組件 過熱,而嚴重影響到計算機設備進行運作功能時的穩定性及效率,亦造成電子組件的壽命 縮短,因此必須于計算機裝置內部裝設適當的散熱裝置,以協助電子組件進行散熱并降低 溫度。 現有技術的散熱裝置,如散熱器(heat sink),以黏膠黏設于發熱組件上,以使散 熱裝置以大面積范圍與發熱組件相互結合,如此將可快速地逸散發熱組件運作時所產生的 大量熱能。另外,亦可于發熱組件的機體上開設固定孔,并以螺絲等固定組件將散熱裝置固 定于發熱組件上,以有效達到發散發熱組件產生的熱量的目的。 然而,就目前市面上所見多為高運算速率的計算機裝置而言,單僅依賴散熱器與 空氣之間的自然對流與熱幅射進行散熱,其散熱效率并不理想,無法滿足目前計算機機種 的散熱需求。因此,計算機裝置內部除了設置有散熱器之外,更配置有至少一組的散熱風 扇,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M245513號專利案所揭露的風扇改良結構,以直接對高熱能的 電子組件或是散熱器吹送一氣流進行強制散熱,同時將廢熱排出計算機裝置外,以降低內 部環境溫度。 現有計算機裝置的散熱風扇組,其入風方向與出風方向是位于同一軸向上,因此 風扇組僅能朝向直線方向進行氣流的吹送,即便是同一組風扇組內配置有二個以上的風 扇,其風扇所產生的氣流仍然是朝向同一方向吹送,如此一來,風扇組的散熱面積將受到裝 設位置的限制而無法大范圍的進行散熱,故散熱效率會大幅降低,導致溫度升高而影響電 子裝置的運作。 特別是針對工業計算機與服務器等散熱需求較高的計算機設備而言,由于電子零 組件的排列都相當緊密,使主機內部氣流的流動阻力也非常大,因此工業計算機或服務器 的主機內部所設置的風扇數量也必須比個人用計算機設備來的多。現有的配置方式是將多 個風扇組分別朝向特定需要散熱的電子零組件區域進行氣流的吹送,例如中央處理單元需 要快速的散熱效果,就在鄰近中央處理單元的區域配置一風扇組,硬盤機需要快速進行散 熱,即在鄰近硬盤機的區域配置另一風扇組。 上述的風扇組配置方法,雖然可以解決高運算效能的計算機裝置內部的散熱問 題,但配置多組風扇組卻也衍生出成本過高、風扇噪音過大、以及整體統設置過于復雜等問 題。
實用新型內容鑒于以上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風扇模塊,以改良計算機裝置內部的現有 風扇組的氣流吹送方向固定,導致散熱效率降低,以及計算機裝置內部裝設多組風扇組所 造成資源浪費等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風扇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殼體,內部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該殼體設有至少一出風口與至少一入風口 ; 至少二風扇,設置于該殼體內并且對應該入風口位置,該二風扇自該入風口抽取 空氣并分別產生一氣流至該出風口 ;以及 —導風件,活動設置于該出風口位置,該導風件能夠相對該殼體位移并選擇性的 縮入該殼體或是伸出于該殼體; 其中,當該導風件縮入該殼體,該二風扇產生的該氣流經由該出風口沿著一第一 方向吹送;當該導風件伸出于該殼體,該二風扇產生的該氣流由該導風件的導引而分別沿 著該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吹送。 上述的風扇模塊,其中,該殼體具有二該入風口 ,該二風扇分別對應于該二入風口 分別設置。 上述的風扇模塊,其中,該殼體對應該出風口位置具有一溝槽,該導風件插置于該 溝槽內,且該溝槽還具有一第一定位槽及一第二定位槽,該導風件具有一定位凸點,為選擇 性的嵌設于該第一定位槽或該第二定位槽內,以令該導風件對應固設于該溝槽內或是伸出 于該溝槽外。 上述的風扇模塊,其中,該導風件還具有一彎折段,當該導風件伸出于該殼體,該
彎折段隨著該導風件伸出于該殼體,并令該二風扇的該氣流沿著該第二方向吹送。 上述的風扇模塊,其中,還包括有二葉片套,分別套設于該二風扇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風扇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殼體,內部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該殼體設有至少一出風口與至少一入風口 ; 至少二風扇,設置于該殼體內并且對應該入風口位置,該二風扇自該入風口抽取
空氣并分別產生一氣流至該出風口 ;以及 二導風件,活動設置于該出風口位置,該二導風件能夠相對該殼體位移并選擇性
的縮入該殼體或是伸出于該殼體,且該二導風件朝向二相反方向伸出于該殼體; 其中,當該二導風件縮入該殼體,該二風扇產生的該氣流經由該出風口沿著一第
一方向吹送;當其中一該導風件伸出于該殼體,該二風扇產生的該氣流由伸出的該導風件
的導引而分別沿著該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吹送;當該二導風件伸出于該殼體,該二風扇
產生的該氣流由該二導風件的導引而分別沿著該第二方向與一第三方向吹送。 上述的風扇模塊,其中,該殼體具有二該入風口 ,該二風扇分別對應于該二入風口
分別設置。 上述的風扇模塊,其中,該殼體對應該出風口位置具有二溝槽,該二導風件分別插 置于該二溝槽內,且各該溝槽還具有一第一定位槽及一第二定位槽,各該導風件具有一定 位凸點,為選擇性的嵌設于該第一定位槽或該第二定位槽內,以令該二導風件對應固設于 該二溝槽內或是伸出于該二溝槽外。 上述的風扇模塊,其中,該二導風件為一體成形結構,該殼體對應該出風口位置具有一溝槽,該二導風件插置于該溝槽內,且該溝槽還具有二第一定位槽及二第二定位槽,各 該導風件具有一定位凸點,為選擇性的嵌設于該二第一定位槽或該二第二定位槽內,以令 該二導風件對應固設于該溝槽內或是伸出于該溝槽外。 上述的風扇模塊,其中,該二導風件還分別具有一彎折段,當其中一該導風件伸出 于該殼體,其中一該彎折段隨著伸出的該導風件而伸出于該殼體,并令該風扇的該氣流沿 著該第二方向吹送;當該二導風件伸出于該殼體,該二彎折段隨著該二導風件而伸出于該 殼體,并令該二風扇的該氣流分別沿著該第二方向及該第三方向吹送。 本實用新型的功效在于,由活動設置于殼體上的導風件,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風扇
模塊所產生的氣流可經由出風口而沿著不同的方向進行吹送,進而提高散熱范圍及散熱效
率,并且無須于計算機裝置內部配置多個風扇組以分別對特定的散熱區域進行散熱,大幅
降低制造成本,同時可縮減計算機裝置內部的空間,以達到電子裝置小型化的目的。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風扇模塊可根據實際的環境溫度及使用需求,而對應令其中
一風扇執行作動,或者是令二風扇同時執行作動,以達到最佳化的散熱效能,同時兼顧節省
電能,符合現今節能省碳的環保需求。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 的限定。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導風件伸出于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圖4的俯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其中一導風件伸出于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俯視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二導風件伸出于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2為圖11的俯視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其中一導風件伸出于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6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二導風件伸出于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7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18為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19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控制方塊圖; 圖20為本實用新型第六實施例的側面示意圖;以及 圖21為本實用新型第六實施例的上視圖。[0051]射:,附圖標記100風扇模塊110殼體111出風口112入風口113溝槽1131第一定位槽1132第二定位槽114螺孔120風扇130導風件131定位凸點132彎折段140螺絲150葉片套Dl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200電子裝置210微處理器220溫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風扇模塊,是裝設于一電子裝置中,其中所述的電子裝置包括但不局限于臺式計算機、筆記型計算機、服務器等計算機裝置。以下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中,將以筆記型計算機做為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至圖3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風扇模塊100包括有一殼體110、至少二風扇120、及一導風件130,殼體110內部具有一容置空間,且殼體IIO的側邊開設有一出風口 111,殼體110的頂側面開設有二入風口 112。 二風扇120設置于殼體110內的容置空間,并且二風扇120分別對應于殼體110的入風口 112位置。二風扇120自入風口 112抽取空氣而分別產生一氣流吹送至殼體110的出風口 111。其中,本實施例的殼體110內部空間的配置,使風扇120以類似并排或并聯的形式裝設于殼體110內。[0074]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二風扇120之間相隔有一定的距離,因此二風扇120于執行作動時,其二風扇120的磁心并不會相互影響而造成風扇120的運轉不順,避免風扇120的運轉效能降低,甚至是造成風扇120的使用壽命縮短。 殼體110對應于出風口 111的位置具有一溝槽113,其形狀尺寸與導風件130的外型相匹配,本實用新型的溝槽113為矩形型態,但溝槽113的形狀設計并不以此為限。導風件130以一金屬材料制成的片體,因此導風件130具備有彈性變形的特性,導風件130的前
7端為一彎折段132,而與導風件130的本體之間常態呈一角度彎曲,且彎折段132可相對于導風件130的本體進行彈性變形作用。導風件130插置于殼體110的溝槽113內,并可相對于殼體110活動位移而選擇性的縮入殼體110內,或者是伸出于殼體110外。殼體110的溝槽113還凹設有第一定位槽1131及第二定位槽1132,且第一定位槽1131與第二定位槽1132的相對位置是對應于導風件130縮入殼體110或是伸出于殼體110的位置。導風件130的一側面突設有一定位凸點131,用以與第一定位槽1131或是第二定位槽1132相互卡嵌定位。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殼體110還具有至少一螺孔114,以供螺絲140等鎖固組件穿設于其中,并且將殼體110鎖固于電子裝置(圖中未示)內,以對電子裝置內部的發熱源進行氣流的吹送,不僅可達到快速散熱的效果,亦方便操作人員對風扇模塊100進行裝卸。本實用新型的殼體110上方還設有三個螺孔114,以供螺絲140依據殼體110的實際裝設位置而對應穿設于其中一螺孔114并予以鎖固。 如圖2及圖3所示,當導風件130縮入殼體110內時,導風件130的彎折段132隨之位移至溝槽113內,且彎折段132由溝槽113的導引而被迫彈性變形至與溝槽113相同的平直形狀。此時,導風件130的定位凸點131與溝槽113的第一定位槽1131相互嵌合,使得導風件130固設于溝槽113內而不致突出于殼體110外。 二風扇120自入風口 112抽取外部的空氣而分別產生一氣流,并且經由出風口 111沿著第一方向Dl吹送。其中,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方向Dl是與出風口 111的開設方向相平行,亦即二風扇120產生的氣流直接由出風口 111向外吹出。 如圖4及圖5所示,當導風件130伸出于殼體110外時,導風件130的彎折段132隨之位移至殼體110夕卜,且彎折段132因溝槽113的作用力消失而彈性回復至初始的彎曲狀態,并且彎折段132的相對位置與其中一風扇120的吹送方向相互干涉。此時,導風件130的定位凸點131與溝槽113的第二定位槽1132相互嵌合,使得導風件130固設于伸出
殼體iio外的位置。 二風扇120自入風口 112抽取外部的空氣而分別產生一氣流,未與導風件130形成干涉關系的其中一風扇120經由出風口 lll而沿著第一方向Dl吹送,而另一風扇120所產生的氣流由導風件130的導引而沿著第二方向D2吹送。其中,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二方向D2根據導風件130的彎折段132的彎曲角度而與出風口 111的開設方向呈一夾角,亦即二風扇120朝向不同的方向Dl、 D2進行氣流的吹送。本實用新型通過導風件130的設置,而可達到控制二風扇120朝向特定方向進行氣流吹送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導風件130的彎折段132可與其中一風扇120之間形成干涉關系,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其中一風扇120。另外,本實施例的導風件130的彎折段132呈一圓弧彎曲角度,本領域技術人員亦可將彎折段132設計為不同角度的彎折,例如直角彎折,并不以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實施例為限。 請參閱圖6至圖8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風扇模塊100包括有一殼體110、至少二風扇120、及二導風件130,殼體110內部具有一容置空間,且殼體IIO的側邊開設有一出風口 111,殼體110的頂側面開設有二入風口 112。 二風扇120設置于殼體110內的容置空間,并且二風扇120分別對應于殼體110的入風口 112位置。二風扇120自入風口 112抽取空氣而分別產生一氣流吹送至殼體110的出風口 111。其中,本實施例的殼體110內部空間的配置,使風扇120以類似并排或并聯的形式裝設于殼體110內。[0083]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二風扇120之間相隔有一定的距離,因此二風扇120于執行作動時,其二風扇120的磁心并不會相互影響而造成風扇120的運轉不順,避免風扇120的運轉效能降低,甚至是造成風扇120的使用壽命縮短。 殼體110對應于出風口 111的位置具有并排的二溝槽113,其形狀尺寸與二導風件130的外型相匹配,本實用新型的二溝槽113為矩形型態,但溝槽113的形狀設計并不以此為限。二導風件130以一金屬材料制成的片體,因此導風件130具備有彈性變形的特性,二導風件130的前端分別為一彎折段132,而與導風件130的本體之間常態呈一角度彎曲,且彎折段132可相對于導風件130的本體進行彈性變形作用。二導風件130分別插置于殼體110的二溝槽113內,并可相對于殼體110活動位移而選擇性的縮入殼體110內,或者是伸出于殼體110外。殼體110的二溝槽113還分別凹設有第一定位槽1131及第二定位槽1132,且第一定位槽1131與第二定位槽1132的相對位置是對應于導風件130縮入殼體110或是伸出于殼體110的位置。二導風件130的一側面分別突設有一定位凸點131,用以與第一定位槽1131或是第二定位槽1132相互卡嵌定位。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殼體110還具有至少一螺孔114,以供螺絲140等鎖固組件穿設于其中,并且將殼體110鎖固于電子裝置(圖中未示)內,以對電子裝置內部的發熱源進行氣流的吹送,不僅可達到快速散熱的效果,亦方便操作人員對風扇模塊100進行裝卸。[0086] 如圖7及圖8所示,當二導風件130皆縮入殼體110內時,二導風件130的彎折段132隨之位移至溝槽113內,且彎折段132由溝槽113的導引而被迫彈性變形至與溝槽113相同的平直形狀。此時,二導風件130的定位凸點131分別與溝槽113的第一定位槽1131相互嵌合,使得二導風件130固設于溝槽113內而不致突出于殼體110外。[0087] 二風扇120自入風口 112抽取外部的空氣而分別產生一氣流,并且經由出風口 111沿著第一方向Dl吹送。其中,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方向Dl是與出風口 111的開設方向相平行,亦即二風扇120產生的氣流直接由出風口 111向外吹出。 如圖9及圖IO所示,當其中一導風件130伸出于殼體IIO夕卜,且另一導風件130仍保持于溝槽113內時,伸出的導風件130的彎折段132隨的位移至殼體IIO夕卜,且彎折段132因溝槽113的作用力消失而彈性回復至初始的彎曲狀態,并且彎折段132的相對位置與其中一風扇120的吹送方向相互干涉。此時,伸出的導風件130的定位凸點131與溝槽113的第二定位槽1132相互嵌合,使得導風件130固設于伸出殼體110外的位置。[0089] 二風扇120自入風口 112抽取外部的空氣而分別產生一氣流,未與導風件130形成干涉關系的其中一風扇120是經由出風口 lll而沿著第一方向Dl吹送,而另一風扇120所產生的氣流由導風件130的導引而沿著第二方向D2吹送。其中,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二方向D2是根據伸出的導風件130的彎折段132的彎曲角度而與出風口 111的開設方向呈一夾角,亦即二風扇120朝向不同的方向D1、D2進行氣流的吹送。本實用新型通過導風件130的設置,而可達到控制二風扇120朝向特定方向進行氣流吹送的功效。[0090] 如圖11及圖12所示,當二導風件130皆伸出于殼體110外時,二導風件130的彎折段132隨的位移至殼體110外,且彎折段132因溝槽113的作用力消失而彈性回復至初始的彎曲狀態,并且二彎折段132的相對位置與二風扇120的吹送方向相互干涉。此時,二導風件130的定位凸點131分別與溝槽113的第二定位槽1132相互嵌合,使得二導風件130固設于伸出殼體110外的位置。 二風扇120自入風口 112抽取外部的空氣而分別產生一氣流,其中一風扇120所產生的氣流由對應的導風件130的導引而沿著第二方向D2吹送,另一風扇120所產生的氣流由對應的導風件130的導引而沿著第三方向D3吹送。其中,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根據二導風件130的彎折段132的彎曲角度而與出風口 111的開設方向呈一夾角,亦即二風扇120朝向不同的方向D2、D3進行氣流的吹送。本實用新型通過導風件130的設置,而可達到控制二風扇120朝向特定方向進行氣流吹送的功效。[0092]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導風件130的彎折段132可選擇與其中一風扇120或是二風扇120之間形成干涉關系,且不局限于特定的其中一風扇120。另外,本實施例的二導風件130的彎折段132呈一圓弧彎曲角度,本領域技術人員亦可將彎折段132設計為不同角度的彎折,例如直角彎折,并不以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實施例為限。[0093] 請參閱圖13至圖16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構件大致相同,且相同或相似的組件標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組件,其配置位置及功用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或相似,因此不再加以贅述,以下僅就不同之處詳加說明。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殼體IIO內部空間的配置,使二風扇120以類似串聯的形式裝設于殼體IIO內。其根據風扇模塊100于實際的使用情況而對應更改殼體110的外觀型態,以使二風扇120得以順利抽取外部空氣并產生氣流,而不致影響到風扇模塊100的整體散熱效能。[0094] 請參閱圖17的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構件大致相同,且相同或相似的組件標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組件,其配置位置及功用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或相似,因此不再加以贅述,以下僅就不同之處詳加說明。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二導風件130亦可為一體成形的結構,因此殼體110的出風口 111位置僅需要設置一個溝槽113。導風件130插置于溝槽113內,并且二導風件130可同時縮入該溝槽或是伸出于該溝槽。其中溝槽113還具有二第一定位槽1131及二第二定位槽1132,導風件130的二側面分別突設有一定位凸點131,為選擇性的嵌設于第一定位槽1131或第二定位槽1132內,使得導風件130對應固設于溝槽113內或是伸出于溝槽113夕卜,并令導風件130的二彎折段132的相對位置與二風扇120的吹送方向相互干涉,達到控制二風扇120朝向特定方向進行氣流吹送的功效。 請參閱圖18的第五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構件大致相同,且相同或相似的組件標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組件,其配置位置及功用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或相似,因此不再加以贅述,以下僅就不同之處詳加說明。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殼體110的頂側面開設有一入風口 112,二風扇120設置于殼體110內并對應于入風口 112的位置。二風扇120自入風口 112抽取空氣而分別產生一氣流吹送至殼體110的出風口 111。 請參閱圖19的電路控制方塊圖。本實用新型的風扇模塊100裝設于一電子裝置200中,其中電子裝置200可為筆記型計算機、臺式計算機、服務器、超便攜計算機(UMPC)、個人數字助理(PDA)等電子裝置,但并不以此為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子裝置200配備有雙核心處理器,因此其內部電性設置有二微處理器210,以及電性連接于微處理器210的一溫度傳感器220,且風扇模塊100電性連接于微處理器210。微處理器210內部建有一溫度臨界值,由溫度傳感器220檢測電子裝置200內部的環境溫度,并將此一溫度信號電性傳遞至微處理器210。當此一溫度信號大于微處理器210內部的溫度臨界值時,微處理器210即命令風扇模塊100的兩風扇(如圖1所示的風扇120)同時作動,以分別對二微處理器210吹送氣流,并增加氣流的吹送量,以盡速將電子裝置200內部的熱能散除;當此一溫度信號小于微處理器210內部的溫度臨界值時,微處理器210即命令風扇模塊100的其中一風扇(如圖l所示的風扇120)作動,僅對持續作動的其中一微處理器210繼續吹送氣流,以節省電能的消耗,達到兼顧節能及環保省碳的需求。 請參閱圖20及圖21的第六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第六實施例與上述實施
例的構件大致相同,且相同或相似的組件標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組件,其配置位置及功用
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或相似,因此不再加以贅述,以下僅就不同之處詳加說明。本實用新型
第六實施例還包括有二葉片套150,分別套設于二風扇120上,以輔助更多的氣流進入風扇
120內,大幅提高風扇120的吹送效能。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葉片套150以插件型態自風扇
120上裝卸,因此使用者可依據實際的散熱需求而選擇性的套設于風扇120上。 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風扇模塊通過可彈性變形的導風件的設置,而可達到控制二
風扇朝向特定方向進行氣流吹送的功效,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風扇模塊所產生的氣流可經由
出風口而沿著直線方向或是與殼體呈一角度的方向進行吹送,進而擴大風扇模塊的散熱范
圍及提高散熱效率,并且無須于計算機裝置內部配置多個風扇組以對各零組件區域進行散
熱,達到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縮減計算機裝置內部的空間,實現電子裝置小型化的目的。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風扇模塊亦可通過溫度傳感器與微處理器的控制,根據實際
的環境溫度而選擇令一個風扇或是二個以上的風扇執行運轉,以達到最佳的散熱效果,同
時兼顧節能環保的目的。 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風扇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殼體,內部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該殼體設有至少一出風口與至少一入風口;至少二風扇,設置于該殼體內并且對應該入風口位置,該二風扇自該入風口抽取空氣并分別產生一氣流至該出風口;以及一導風件,活動設置于該出風口位置,該導風件能夠相對該殼體位移并選擇性的縮入該殼體或是伸出于該殼體;其中,當該導風件縮入該殼體,該二風扇產生的該氣流經由該出風口沿著一第一方向吹送;當該導風件伸出于該殼體,該二風扇產生的該氣流由該導風件的導引而分別沿著該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吹送。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具有二該入風口,該二風扇分 別對應于該二入風口分別設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對應該出風口位置具有一溝 槽,該導風件插置于該溝槽內,且該溝槽還具有一第一定位槽及一第二定位槽,該導風件具 有一定位凸點,為選擇性的嵌設于該第一定位槽或該第二定位槽內,以令該導風件對應固 設于該溝槽內或是伸出于該溝槽外。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導風件還具有一彎折段,當該導風 件伸出于該殼體,該彎折段隨著該導風件伸出于該殼體,并令該二風扇的該氣流沿著該第 二方向吹送。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模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二葉片套,分別套設于該二 風扇上。
6. —種風扇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殼體,內部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該殼體設有至少一出風口與至少一入風口 ;至少二風扇,設置于該殼體內并且對應該入風口位置,該二風扇自該入風口抽取空氣 并分別產生一氣流至該出風口 ;以及二導風件,活動設置于該出風口位置,該二導風件能夠相對該殼體位移并選擇性的縮 入該殼體或是伸出于該殼體,且該二導風件朝向二相反方向伸出于該殼體;其中,當該二導風件縮入該殼體,該二風扇產生的該氣流經由該出風口沿著一第一方 向吹送;當其中一該導風件伸出于該殼體,該二風扇產生的該氣流由伸出的該導風件的導 引而分別沿著該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吹送;當該二導風件伸出于該殼體,該二風扇產生 的該氣流由該二導風件的導引而分別沿著該第二方向與一第三方向吹送。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扇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具有二該入風口 ,該二風扇分 別對應于該二入風口分別設置。
8.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扇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對應該出風口位置具有二溝 槽,該二導風件分別插置于該二溝槽內,且各該溝槽還具有一第一定位槽及一第二定位槽, 各該導風件具有一定位凸點,為選擇性的嵌設于該第一定位槽或該第二定位槽內,以令該 二導風件對應固設于該二溝槽內或是伸出于該二溝槽外。
9.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扇模塊,其特征在于,該二導風件為一體成形結構,該殼體 對應該出風口位置具有一溝槽,該二導風件插置于該溝槽內,且該溝槽還具有二第一定位 槽及二第二定位槽,各該導風件具有一定位凸點,為選擇性的嵌設于該二第一定位槽或該二第二定位槽內,以令該二導風件對應固設于該溝槽內或是伸出于該溝槽外。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扇模塊,其特征在于,該二導風件還分別具有一彎折段, 當其中一該導風件伸出于該殼體,其中一該彎折段隨著伸出的該導風件而伸出于該殼體, 并令該風扇的該氣流沿著該第二方向吹送;當該二導風件伸出于該殼體,該二彎折段隨著 該二導風件而伸出于該殼體,并令該二風扇的該氣流分別沿著該第二方向及該第三方向吹 送。
專利摘要一種風扇模塊包括有殼體、至少二風扇、及至少一導風件,二風扇設置于殼體內,并且對應殼體的入風口位置,使得二風扇可自入風口抽取空氣并分別產生氣流至殼體的出風口。導風件活動設置于出風口位置,并可相對殼體位移而縮入或伸出于殼體,以令風扇所產生的氣流經由出風口沿著不同的方向進行吹送,進而提高散熱范圍及散熱效率。
文檔編號G06F1/20GK201475004SQ200920162060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30日
發明者黃江城 申請人:鴻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