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腳墊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腳墊結構,特別是關于一種設置于電子裝置底部的腳墊結構。
背景技術:
許多電子產品的底部都會設置穩定或耐磨的腳墊。然而,在現技術中,常以熱熔方 式將橡膠或塑料等材質的多個腳墊直接黏合于電子產品的底部。電子產品以筆記型計算機為例,在整體組裝完畢后有時會發現腳墊無法都接觸到 支撐平面(如桌面),以致于電子產品產生擺放時不平穩的現象(例如有其中一個腳墊懸 空)。其原因在于,下蓋在進行制程時因某些不穩定的誤差(如熱射出或熱壓鑄時的誤差), 將影響下蓋的強度或平整度,導致下蓋會有些微的變形。另外,于筆記型計算機組裝時所產 生公差或內部配重不平均等影響,也會使下蓋的一邊翹曲。因此,筆記型計算機的下蓋經常 存在著置放時不平穩的問題。此外,由于小型筆記型計算機的發展,如網絡型筆記本計算 機(netbook)、行動上網裝置(MID)或超級移動計算機(UMPC),此種小型計算機由于尺寸更 小,于操作時晃動的現象將更加劇烈,使得使用者無法舒適的進行打字操作。因此,設計一 種可克服上述問題的腳墊結構,實為目前迫切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有鑒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腳墊結構,以解決現 有筆記型計算機因生產公差、組裝公差或設置于非真平面上時,容易因平整度不佳而產生 晃動的問題。根據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腳墊結構,設置于一對象的一容置部內。其中容置部 具有一基壁、一圍繞壁及一第一通孔,圍繞壁由基壁表面向外延伸所形成,第一通孔貫通容 置部;腳墊結構包含一夾持件及一彈性墊體,夾持件固定于容置部內,并具有一第二通孔與 第一通孔相連通,彈性墊體內部呈中空態樣,且上方具有一開口,彈性墊體經由開口套設固 定于夾持件上,其下方構成一具有彈性的壓迫部,并突出于容置部,壓迫部的內部中央處形 成一中空的氣室,且氣室與第二通孔相連通。進一步地,于圍繞壁內部的基壁上貫通至少一限位孔,在相對應的夾持件的上端 表面處凸設有至少一插銷,插銷插設于限位孔上,并且受熱熔融產生形變后填注于限位孔 中。更進一步地,限位孔具有一頸部及一擴張部,插銷穿設于頸部,并且受熱熔融后的 插銷填注于擴張部內。進一步地,第一通孔貫通基壁,第二通孔貫穿設于夾持件的上端表面及下端表面 之間,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相連通。進一步地,第一通孔貫通圍繞壁,第二通孔具有一橫向通孔及一縱向通孔,橫向通 孔橫向貫穿于夾持件的側壁面間,并與第一通孔相連通,縱向通孔以縱向方式由橫向通孔 處向下貫穿于夾持件,氣室經由第一通孔與第二通孔與外界相連通。
進一步地,夾持件具有一限位槽,限位槽環設于夾持件的側壁面,彈性墊體的開口 內緣處具有一限位部,限位部卡合于限位槽。進一步地,第一通孔的一端開設于內側壁面,其另一端彎折延伸而開設于連接壁 面,第二通孔具有一橫向通孔及一縱向通孔,橫向通孔橫向貫穿于夾持件的側壁面間,并與 第一通孔相連通,縱向通孔以縱向方式由橫向通孔處向下貫穿于夾持件,氣室經由第一通 孔及第二通孔與外界相連通。根據本發明的目的,又提出一種腳墊結構,其設置于一對象的一容置部內。其中, 容置部具有一基壁及一圍繞壁,圍繞壁由基壁表面向外延伸所形成,圍繞壁的內側壁面上 縱向構成一溝槽;腳墊結構包含一夾持件及一彈性墊體,夾持件固定于容置部內,并具有一 第二通孔與溝槽相連通,彈性墊體內部呈中空態樣,且上方具有一開口,彈性墊體經由開口 套設固定于夾持件上,其下方構成一具有彈性的壓迫部,并突出于容置部,壓迫部的內部中 央處形成一中空的氣室,且氣室與第二通孔相連通。進一步地,位于圍繞壁內部的基壁上貫通至少一限位孔,在相對應的夾持件的上 端表面處凸設有至少一插銷,插銷插設于限位孔上,并且受熱熔融產生形變后填注于限位 孔中。更進一步地,限位孔具有一頸部及一擴張部,插銷穿設于頸部,經受熱熔融后的插 銷填注于擴張部內。進一步地,第二通孔具有一橫向通孔及一縱向通孔,橫向通孔橫向貫穿于夾持件 的側壁面間,并與溝槽相連通,縱向通孔以縱向方式由橫向通孔處向下貫穿于夾持件,氣室 經由溝槽及第二通孔與外界相連通。進一步地,夾持件具有一限位槽,限位槽環設于夾持件的側壁面,彈性墊體的開口 內緣處具有一限位部,限位部卡合于限位槽。根據本發明的目的,再提出一種腳墊結構,包含一夾持件及一彈性墊腳;夾持件提 供固定于一對象的容置部內,其具有與容置部所設的一第一通孔相連通的一第二通孔;彈 性墊體內部呈中空態樣,且上方具有一開口,彈性墊體經由開口套設固定于夾持件上,其下 方構成一具有彈性的壓迫部,并突出于容置部,壓迫部的內部中央處形成一中空的氣室,且 氣室與第二通孔相連通。進一步地,第二通孔貫穿設于夾持件的上端表面及下端表面之間。更進一步地,第二通孔具有一橫向通孔及一縱向通孔,橫向通孔橫向貫穿于夾持 件的側壁面間,并與第一通孔相連通,縱向通孔以縱向方式由橫向通孔處向下貫穿于夾持 件,氣室經由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與外界相連通。進一步地,夾持件具有一限位槽,限位槽環設于夾持件的側壁面,彈性墊體的開口 內緣處具有一限位部,限位部卡合于限位槽。根據本發明的目的,更提出一種腳墊結構,包含一夾持件及一彈性墊腳;夾持件提 供固定于一對象的容置部內,容置部內側壁面上縱向構成一溝槽,夾持件具有與溝槽相連 通的一第二通孔;彈性墊體內部呈中空態樣,且上方具有一開口,彈性墊體經由開口套設固 定于夾持件上,其下方構成一具有彈性的壓迫部,并突出于容置部,壓迫部的內部中央處形 成一中空的氣室,且氣室與第二通孔相連通。進一步地,第二通孔具有一橫向通孔及一縱向通孔,橫向通孔橫向貫穿于夾持件的側壁面間,并與溝槽相連通,縱向通孔以縱向方式由橫向通孔處向下貫穿于夾持件,氣室 經由溝槽及第二通孔與外界相連通。進一步地,夾持件具有一限位槽,限位槽環設于夾持件的側壁面,彈性墊體的開口 內緣處具有一限位部,限位部卡合于所述限位槽。承上所述,依本發明的腳墊結構,可通過設置氣室及通孔,使彈性墊體受擠壓時, 部份儲存于氣室的氣體可經由各通孔而排出于外界,從而可使彈性墊體具有高形變量,使 運用此腳墊結構的對象可吸收重量分布的差異,而可平穩設置于操作平面上,于操作過程 中,如打字時,不會使對象產生晃動的現象。
圖1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的設置位置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的第一實施例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組合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的第一作動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的第二作動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第二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第二 圖8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第三 圖9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第三 圖10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第J 圖11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第四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第四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第四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方式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第四實施例的再一實施方式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 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 Ξ實施例另一實施方式示意圖
1 物件; 12 轉動蓋;
131、331、511、711 基壁; 132a、512a、712a 內側壁面 132c,512c,712c 連接壁面 135,515 限位孔; 135b 擴張部;
21、41、61、82夾持件; 212、411、821、612 限位槽
22、42、62、83彈性墊體; 222 壓迫部;
224 開口
441 第三通孔;
6131,8221 橫向通孔;
11 底座;
13、33、51、71 容置部; 132、332、512、712 圍繞壁; 132b,512b,712b 外側壁面; 134、333、514、714 第一通孔; 135a 頸部; 2、4、6、8 腳墊結構; 211,611 插銷; 213、412、613、822 第二通孔; 221:限位部;
223、421、621、831 氣室; 44,81 黏著體; 24、64、45、85 膠體; 6132,8222 縱向通孔;
715 溝槽。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及圖2,其分別為本發明腳墊結構的示意圖及第一實施例分解示意圖。 圖中,腳墊結構2可裝設于對象1下方表面而用以支撐對象1,并包含一夾持件21及一彈性 墊體22。在本實施例中,對象1可為筆記型計算機、網絡型筆記本計算機(Netbook)、行動 上網裝置(MID)或超級移動計算機(UMPC)。其中,對象1可具有一底座11、相對底座11旋 轉的一轉動蓋12及設置于底座11下方表面的多個容置部13。每一腳墊結構2分別設置于 對應的一個容置部13內。在本實施例中,容置部13與底座11是一體構成的,但本發明于 實際實施時并不限于此。底座11的下方表面即為容置部13的一基壁131,底座11的下方表面向外延伸一 體構成容置部13的一圍繞壁132,及貫通于基壁131的一第一通孔134。其中圍繞壁132 具有一內側壁面132a、一外側壁面132b及一連接內側壁面13 及外側壁面132b的連接壁 面 132c。此外,位于圍繞壁132內部的基壁131上更貫穿有至少一限位孔135,且限位孔 135具有一頸部13 及一由頸部13 —端向外擴張延伸的擴張部13 。夾持件21設于容置部13內,具有至少一插銷211、一限位槽212及一第二通孔 213。插銷211由夾持件21的一端向外延伸,并插設于限位孔135的頸部13 內。限位槽 212環設于夾持件21的側壁面,可用于固定彈性墊體22于容置部13上。第二通孔213貫 穿設于夾持件21的上端表面及下端表面之間。其中,第二通孔213與第一通孔134相連通, 使外界的氣體可分別經由第一通孔134及第二通孔213進入彈性墊體22內部。此外,夾持件21可由熱塑性塑料所制成。當組配夾持件21及容置部13時,可通 過加熱插銷211,使插銷211受熱熔融成液態以填注于擴張部13 內。當受熱熔融的插銷 211冷卻凝固后,便可使夾持件21緊密固定于容置部13內,如圖3所示。彈性墊體22的內部呈中空態樣狀,其分別具有一限位部221、一壓迫部222及一氣 室223,其中位于彈性墊體22上方具有一開口 224,并在開口 2 的內緣處環設呈凸環狀的 限位部221,以通過限位部221卡合于限位槽212內,使彈性墊體21可經由開口 2M套設固 定于夾持件21上,再由夾持件21而固設于容置部13內的內側壁面13 之間,其中位于限 位部221及限位槽212之間的相接觸表面上還可涂布膠體24(如圖2所示),使得限位部 221及限位槽21之間得以達到緊密接合的效果。此外,彈性墊體22的下方表面構成具有彈性的壓迫部222,并突出于容置部13,且 彈性墊體22內部則構成中空態樣的氣室223,而該壓迫部222受外力壓迫而向氣室223內 部方向產生擠壓回縮,并在外力解除后向外部方向回彈而恢復原狀。其中,彈性墊體22可 以橡膠材質所制成,而具有高伸縮性。此外,氣室223形成于夾持件21與彈性墊體22之間, 并與第二通孔213相連通,使容置于氣室223內的氣體可經由第二通孔213及第一通孔134 進出而與外界相連通,以保持氣室223內的壓力值。請參照圖4及圖5,其分別為本發明腳墊結構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作動示意圖及第 二作動示意圖。當腳墊結構被承放于桌面或地面上時,腳墊結構所承載的對象重量,將使得 在桌面或地面上產生一反向的作用力向上擠壓彈性墊體22的壓迫部222,使其朝靠近基壁
7131的方向位移而產生形變時,同時由于氣室223容積受擠壓而縮小,因此部分容置于氣室 223的氣體可經由第一通孔134及第二通孔213排出至外界,以使氣室223內部壓力與外界 大氣壓力得以維持均等,其過程中將可產生類似于阻尼的效果,在對象被放置于不平整表 面上時,可避免對象產生過大的晃動。這樣,彈性墊體22可產生比現有技術中的腳墊較高 的壓縮變形量。當彈性墊體22不受外力擠壓時,則彈性墊體22的壓迫部222朝遠離容置部13的 方向位移,進而擴張氣室223容積。當氣室223容積擴張時,由于氣室223與外界相連通, 因此位于外界的氣體經由第一通孔134及第二通孔213流通至氣室223而使氣室223的壓 力與外界維持均等,使彈性墊體22回復至原狀,其過程中由于可產生類似于阻尼的效果, 故同樣可避免對象產生過大的晃動。當對象1設置于一操作平面上時,若對象1的底座不平整、操作平面不平整或對象 1的重量分布不平均導致重心不穩時,因每一腳墊結構2的壓迫部222可對應接觸平面而產 生不同的壓縮變形量,使每一腳墊結構2均能接觸于操作平面,使對象1能穩定設置于操作 平面上而不會于操作過程中產生晃動。通過這種設計,可避免如現有技術中的腳墊結構,僅 以三腳墊結構接觸操作平面產生三點共面現象,導致因其中一腳墊懸空而未與操作平面相 接觸,使得使用者操作對象1時不平穩而產生系統晃動(system wobble)的現象。請參照圖6及圖7,其分別為本發明腳墊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及組合 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對象(圖中未示出)的底座下方表面可設有多個容置部33,每一容 置部33具有一基壁331、由基壁331向外延伸的一圍繞壁332及縱向貫通于基壁331的一 第一通孔333。腳墊結構4具有一夾持件41及一彈性墊體42。夾持件41設置于容置部33內,并 具有一環設于夾持件41側壁面的限位槽411及一連通第一通孔333的第二通孔412。彈性 墊體42具有一氣室421。此外,彈性墊體42及夾持件41之間亦可通過一膠體45所黏著固 定。其中,彈性墊體42的結構與功能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于腳墊結構4進一步包括一黏著體44,例如為膠 黏劑(Adhesive),其一側黏著于容置部13,另一側則黏著于夾持件41,使夾持件41可通過 黏著體44的黏著力穩固固定于圍繞壁332內部的基壁331表面而不易受力分離。其中,黏著體44還具有一第三通孔441,其連通第一通孔333及第二通孔412,使 氣室421與外界的氣體能夠相連通而形成一氣墊結構,使腳墊結構4具有高壓縮性。請參照圖8及圖9,其分別為本發明腳墊結構第三實施例分解示意圖及組合示意 圖。于本實施例中,物件(圖中未示出)的底座下方設有多個容置部51,每一容置部51具 有一基壁511、一圍繞壁512、一第一通孔514及一限位孔515。圍繞壁512具有一內側壁面 51 、一外側壁面512b及一連接壁面512c。腳墊結構6具有一夾持件61、一彈性墊體62 及一膠體64。夾持件61具有一插銷611、一限位槽612及一第二通孔613。彈性墊體62具 有一氣室621。于本實施例中,容置部51的基壁511、圍繞壁512及限位孔515,夾持件61的插銷 611及限位槽612的結構與功能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于,第一通孔514是貫穿于圍繞壁512的內側壁 面51 及外側壁面512b之間,而第二通孔613則是由一橫向通孔6131及一縱向通孔6132所分別構成,其中橫向通孔6131是橫向貫穿于夾持件61的側壁面間,并連通于第一通孔 514,縱向通孔6132則是以縱向方式由橫向通孔6131處向下貫穿于該夾持件61,使得氣室 621的氣體可經由第一通孔514與第二通孔613與外界相連通,可使本實施例的腳墊結構也 具有氣墊的功效。此外,第一通孔514的一端還可開設于內側壁面512a,另一端則可彎折延伸而開 設于連接壁面512c,通過此設置方式,同樣可使氣室621內的氣體經由第一通孔514與第二 通孔613與外界相連通而類似氣墊結構,從而具有高壓縮性的功效,如圖10所示。請參照圖11及圖12,其分別為本發明腳墊結構第四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及組合 示意圖。于本實施例中,物件(圖中未示出)底座下方設有多個容置部71,每一容置部71 具有一基壁711、一圍繞壁712及一第一通孔714。圍繞壁712具有一內側壁面712a、一外 側壁面712b及一連接壁面712c。腳墊結構8具有一黏著體81、一夾持件82、一彈性墊體 83及一膠體85。彈性墊體83具有一氣室831。夾持件82具有一限位槽821及一第二通孔 822。于本實施例中,容置部71的基壁711、圍繞壁712及連接壁面712c,夾持件82的 限位槽821、彈性墊體83及膠體85的結構與功能與第二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差異在于,第一通孔714貫穿于圍繞壁712的內側壁面 71 及外側壁面712b之間。而第二通孔822則是由一橫向通孔8221及一縱向通孔8222 所分別構成,其中橫向通孔8221是橫向貫穿于夾持件82的側壁面間,并連通于第一通孔 714,縱向通孔8222則是以縱向方式由橫向通孔8221處向下貫穿于該夾持件82,使得腳墊 結構8類似于氣墊而可具有高壓縮性的效果。此外,第一通孔714的一端還可以開設于內側壁面712a,另一端則彎折延伸而開 設于連接壁面712c,通過此設置方式同樣可使氣室831內的氣體經由第一通孔714及第二 通孔822與外界相連通,如圖13所示。請參照圖14,是本發明腳墊結構第四實施例的再一實施方式示意圖,于本實施例 中,其結構與功能與第四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兩者差異在于,容置 部71并未具有第一通孔714。其主要是在圍繞壁712的內側壁面71 上縱向構成一溝槽 715,使其連接于第二通孔822及連接壁面712c之間,使得當彈性墊體83組設于容置部71 后,彈性墊體83的氣室831內部的氣體可以經由第二通孔822及溝槽715進出。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腳墊結構,其功效在于可通過于彈性墊體的內側設置氣室,及 設置使氣室與外界相連通的通孔而形成一氣墊結構。這樣,當彈性墊體受擠壓時,部份儲存 于氣室的氣體可經由各連通的通孔而排出于外界,而可使彈性墊體具有高壓縮形變量,而 可使每一腳墊結構對應與操作平面的間距產生適當的壓縮變形率,使對象平穩設置于操作 平面上。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而言僅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在本發明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可對其進行許多改變,修 改,甚至等效變更,但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腳墊結構,設置于一對象的一容置部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具有一基壁、 一圍繞壁及一第一通孔,所述圍繞壁由所述基壁表面向外延伸所形成,所述第一通孔貫通 所述容置部;所述腳墊結構包括一夾持件及一彈性墊體,所述夾持件固定于所述容置部內, 并具有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相連通;所述彈性墊體內部呈中空態樣,且上 方具有一開口,所述彈性墊體經由所述開口套設固定于所述夾持件上,其下方構成一具有 彈性的壓迫部,并突出于所述容置部,所述壓迫部的內部中央處形成一中空的氣室,所述氣 室與第二通孔相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圍繞壁內部的基壁上貫通至少 一限位孔,在相對應的所述夾持件的上端表面處凸設有至少一插銷,所述插銷插設于所述 限位孔上,并且受熱熔融產生形變后填注于所述限位孔中。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具有一頸部及一擴張部,所 述插銷穿設于所述頸部,并且受熱熔融后的插銷填注于所述擴張部內。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貫通所述基壁,所述第二 通孔貫穿設于所述夾持件的上端表面及下端表面之間,所述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相連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貫通所述圍繞壁,所述第 二通孔具有一橫向通孔及一縱向通孔,所述橫向通孔橫向貫穿于所述夾持件的側壁面間, 并與所述第一通孔相連通,所述縱向通孔以縱向方式由所述橫向通孔處向下貫穿于所述夾 持件,所述氣室經由所述第一通孔與第二通孔與外界相連通。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件具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 環設于所述夾持件的側壁面,所述彈性墊體的開口內緣處具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卡合 于所述限位槽。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開設于所述內側 壁面,其另一端彎折延伸而開設于所述連接壁面,所述第二通孔具有一橫向通孔及一縱向 通孔,所述橫向通孔橫向貫穿于所述夾持件的側壁面間,并與所述第一通孔相連通,所述縱 向通孔以縱向方式由所述橫向通孔處向下貫穿于所述夾持件,所述氣室經由所述第一通孔 及第二通孔與外界相連通。
8.—種腳墊結構,設置于一對象的一容置部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具有一基壁 及一圍繞壁,所述圍繞壁由所述基壁表面向外延伸所形成,所述圍繞壁的內側壁面上縱向 構成一溝槽;所述腳墊結構包含一夾持件及一彈性墊體,所述夾持件固定于所述容置部內, 具有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溝槽相連通,所述彈性墊體內部呈中空態樣,且上方 具有一開口,所述彈性墊體通過所述開口套設固定于所述夾持件上,其下方構成一具有彈 性的壓迫部,并突出于所述容置部,所述壓迫部的內部中央處形成一中空的氣室,所述氣室 與所述第二通孔相連通。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圍繞壁內部的基壁上貫通至 少一限位孔,在相對應的所述夾持件的上端表面處凸設有至少一插銷,所述插銷插設于所 述限位孔上,并且受熱熔融產生形變后填注于限位孔中。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具有一頸部及一擴張部, 所述插銷穿設于所述頸部,經受熱熔融后的所述插銷填注于所述擴張部內。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具有一橫向通孔及一縱向通孔,所述橫向通孔橫向貫穿于所述夾持件的側壁面間,并與所述溝槽相連通,所述縱向 通孔以縱向方式由所述橫向通孔處向下貫穿于所述夾持件,所述氣室經由所述溝槽及第二 通孔與外界相連通。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件具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 槽環設于所述夾持件的側壁面,所述彈性墊體的開口內緣處具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卡 合于所述限位槽。
13.—種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腳墊結構包含一夾持件及一彈性墊體;所述夾持 件提供固定于一對象的容置部內,其具有與所述容置部所設的一第一通孔相連通的一第二 通孔;所述彈性墊體內部呈中空態樣,且上方具有一開口,所述彈性墊體經由所述開口套設 固定于所述夾持件上,其下方構成一具有彈性的壓迫部,并突出于所述容置部,所述壓迫部 的內部中央處形成一中空的氣室,所述氣室與所述第二通孔相連通。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貫穿設于所述夾持件 的上端表面及下端表面之間。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具有一橫向通孔及一 縱向通孔,所述橫向通孔橫向貫穿于所述夾持件的側壁面間,并與所述第一通孔相連通,所 述縱向通孔以縱向方式由所述橫向通孔處向下貫穿于所述夾持件,所述氣室經由所述第一 通孔及第二通孔與外界相連通。
16.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件具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 槽環設于所述夾持件的側壁面,所述彈性墊體的開口內緣處具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卡 合于所述限位槽。
17.—種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腳墊結構包含一夾持件及一彈性墊體;所述夾持 件提供固定于一對象的容置部內,所述容置部內側壁面上縱向構成一溝槽,所述夾持件具 有與所述溝槽相連通的一第二通孔;所述彈性墊體內部呈中空態樣,且上方具有一開口,所 述彈性墊體經由所述開口套設固定于所述夾持件上,其下方構成一具有彈性的壓迫部,并 突出于所述容置部,所述壓迫部的內部中央處形成一中空的氣室,且所述氣室與所述第二 通孔相連通。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具有一橫向通孔及一 縱向通孔,所述橫向通孔橫向貫穿于所述夾持件的側壁面間,并與所述溝槽相連通,所述縱 向通孔以縱向方式由所述橫向通孔處向下貫穿于所述夾持件,所述氣室經由所述溝槽及第 二通孔與外界相連通。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腳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件具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 槽環設于所述夾持件的側壁面,所述彈性墊體的開口內緣處具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卡 合于所述限位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腳墊結構,其可設置對象底部的容置部內,容置部的第一通孔連通外界及容置部內側。腳墊結構包含夾持件及彈性墊體。夾持件固定于容置部內并具有第二通孔,其與第一通孔相連通。彈性墊體設置于容置部并具有氣室,其與第二通孔相連通,且彈性墊體被夾持在夾持件與容置部之間,并部分突出于容置部。當擠壓彈性墊體時,其朝容置部的方向位移而產生形變時,部分儲存于容置部的空氣經由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排出至外界,這樣可避免對象在操作時產生晃動。
文檔編號G06F1/16GK102076191SQ20091024666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25日
發明者陳順彬 申請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