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卡扣裝置組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卡扣裝置組合,特別涉及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卡扣裝置組合。
背景技術:
折疊式電子裝置如筆記本電腦等由于其便攜性要求,其蓋體的蓋合及開啟十分頻繁,所 以對電子裝置卡扣裝置組合開啟操作的便捷性具有一定的要求。
如美國專利第6, 115,239號所揭示的一種卡扣裝置組合,其包括一裝設于蓋體邊緣的滑 塊、 一滑動桿及兩彈性件,該滑塊裝設于該滑動桿側面,該滑動桿底部設有若干卡鉤,該兩 彈性件分別裝設于該滑動桿兩端,滑動該滑塊,可帶動該滑動桿及設于該滑動桿上的卡鉤運 動,從而實現筆記本電腦蓋體的鎖固功能。但是由于該滑塊裝設于該滑動桿側面,使用者只 有依靠摩擦力滑動該滑塊才能帶動滑動桿及卡鉤運動,使操作不便且較費力。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操作的卡扣裝置組合。
一種卡扣裝置組合,用于將一蓋體扣合于一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一底板及一蓋設于所述 底板的蓋板,所述蓋板設有一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裝置組合包括一設置于所述蓋體 上并可穿過所述通孔的卡鉤、 一裝設于所述底板的驅動裝置、 一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固定件、 一彈性裝設于所述固定件的卡扣件及一連接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卡扣件的連桿,所述卡扣件 設有一可鉤扣所述卡鉤的卡掣部,當蓋體蓋合于基座時,所述卡鉤穿過所述通孔并鉤扣于所 述卡掣部,操作所述驅動裝置通過所述連桿驅動所述卡扣件發生彈性變形以解扣所述卡鉤。
相較現有技術,上述卡扣裝置組合通過按動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卡扣件以解鎖所述卡 扣件與所述蓋體上的卡鉤,從而開啟電子裝置蓋體,結構簡單,使用者操作方便。
圖l是本發明卡扣裝置組合的較佳實施方式與一筆記本電腦的蓋體及基座的立體分解圖 ,該卡扣裝置組合包括一驅動裝置、兩對稱設置的卡扣件、兩連桿及兩固定件。 圖2是圖1中所示筆記本電腦的蓋體的反向視圖。
圖3是圖1所示的卡扣裝置組合與筆記本電腦的基座的底板的立體放大圖。 圖4是圖1中所示的驅動裝置的分解放大圖,該驅動裝置包括一容置件、 一第一彈性元件 、 一第二彈性元件、 一驅動件、兩對稱設置的聯動件、 一覆蓋件及一操作件。圖5是圖4中所示的容置件的反向放大視圖。圖6是圖1中所示的驅動裝置的反向放大視圖。圖7是圖1中所示的卡扣件與固定件的組裝圖。圖8是圖3的立體組裝圖。
圖9表示卡鉤與卡扣件及固定件的卡扣關系圖。
圖10與圖11是本發明卡扣裝置組合較佳實施方式部分結構的剖視圖,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使用狀態。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卡扣裝置組合的較佳實施方式應用于折疊式電子裝置,如筆記本電腦上,用來將一蓋體10蓋合固定于一基座20,該卡扣裝置組合包括設于該蓋體10—側的兩柱狀的卡鉤12,和裝設于該基座20內的一驅動裝置30、兩對稱設置的卡扣件40、兩連桿50及兩固定件60。
該蓋體10朝向該基座20的一側設有液晶顯示屏,所述兩卡鉤12間隔一定距離設置在該蓋體10朝向該基座20的一側的前端,每一卡鉤12的末端設置一鉤扣部,該鉤扣部包括一形成于末端的呈圓臺狀的導引部122及一開設于該導引部122附近的卡槽l 24 。
該基座20包括一底板22及一蓋設于該底板22并朝向該蓋體10的蓋板24。該底板22及蓋板24之間裝設有主板、電源、存儲器等電子元件,該蓋板24對應該蓋體10的兩卡鉤12開設兩通孔242。
請一并參閱圖3,該底板22的前端邊緣向上凸伸形成一折邊221。該折邊221的中部開設一收容槽224。該底板22沿該折邊221內側向上突設兩凸柱222、兩定位柱225及兩固定柱226。兩凸柱222靠近該收容槽224并位于該收容槽224兩側。每一凸柱222沿軸向開設一固定孔223。兩固定柱226遠離該收容槽224并分別靠近該底板22兩側處。兩定位柱225分別位于對應的凸柱222與固定柱226之間并鄰近對應的固定柱226。每一固定柱226沿軸線開設一固定孔227。
請一并參閱圖4與圖5,該驅動裝置30包括一容置件31、 一第一彈性元件32、 一第二彈性元件33、 一驅動件34、兩對稱設置的聯動件35、 一覆蓋件36及一操作件37。該容置件31包括一底壁311、自該底壁311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側壁312、 一第二側壁313、 一第三側壁314及一與該第二側壁313相對設置的第四側壁315。該底壁311的兩端各開設一通孔3112。該底壁311于靠近該第三側壁314的外側邊緣開設三長形的插槽3114。該第一側壁312的中部開設一穿槽3122。該第一側壁312于該穿槽3122的上方開設三插槽3124。該第二側壁313與該第四側壁315的頂端分別設置一凸軸3132、 3152。該第二側壁313與該第四側壁315于靠近該第三側壁314處分別開設一缺口3134、 3154。該第三側壁314的頂部內側向上凸設兩凸軸3142。該第三側壁314的內側中部向該第一側壁312的方向凸設一 凸柱3144 。
該第一彈性元件32為一壓簧。該第二彈性元件33為一扭簧,該扭簧的兩端分別彎折形成兩卡固端。
該驅動件34包括一大致呈Y形的主體部,該主體部包括一操作端342及兩驅動端344。該操作端342上凸設一楔形的擋塊3422。每一驅動端344上向上凸設一驅動柱3442。該驅動件34于兩驅動端344之間沿與該操作端342相反的方向凸設一軸346。
每一聯動件35呈方形片狀,其兩側靠近對角的位置分別開設一長形的第一滑槽352、 一長形的第二滑槽354。該第一滑槽352與該第二滑槽354平形設置。每一聯動件35于該第一滑槽352同側的另一角開設一卡孔356。每一聯動件35于該第一滑槽352附近開設一直角三角形的孔,該三角形孔的傾斜的一側壁形成一斜滑面358。該斜滑面358與該第一滑槽352呈一定的角度傾斜設置。
該覆蓋件36包括一水平板362及一豎直板364。該水平板362于靠近該豎直板364附近沿該水平板362與該豎直板364的交合線方向開設兩長槽3622。該水平板362開設兩限位槽3624分別垂直于兩長槽3622。該水平板362的自由邊凸設三卡部3626。該水平板362的兩端靠近該自由邊處各開設一弧形的卡槽3628。該豎直板364的下端邊緣向下凸設三卡部3642。
該操作件37開設一插槽以容置該驅動件34的操作端342。
請繼續參閱圖3與圖7,每一卡扣件40為利用一彈性金屬絲彎折而成,其包括位于中部的弧形的卡掣部42、分別位于兩端的兩卡固部44及分別設于每一卡固部44附近的兩彈性部46。每一卡固部44呈U形,其自由端向內彎折形成一彎折部442。每一彈性部46為利用該彈性金屬絲螺旋扭轉形成。
每一連桿50為利用一金屬絲彎折而成,其包括分別位于兩端的一第一連接部52及一第二連接部54。
請參閱圖7,每一固定件60包括一大致呈長方形的基板61。該基板61的一側中部向上突設一圓柱體62,該圓柱體62周圍設置若干加強肋。該基板61于靠近該圓柱體62的兩側分別開設兩缺口611。該圓柱體62沿其軸線方向開設一^f 孔622。該圓柱體62于其上部沿圓周開設一開槽626,該開槽626連通于該卡孔622。該基板61還開設一固定孔68及一長形的定位孔69。
請一并參閱圖6,組裝該驅動裝置30時,將該第二彈性元件33套設于該容置件31的第三側壁314的凸柱3144上。將該第一彈性元件32套設于該驅動件34的軸346,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32將該驅動件34及該第一彈性元件32裝入該容置件31內。該第一彈性元件32的一端抵于該驅動件34,其另一端抵于該容置件31的第三側壁314的內壁。該驅動件34的操作端342穿過該容置件31的第一側壁312的穿槽3122。將該操作件37套設于該驅動件34的操作端342的穿過該容置件31的第一側壁312的部分,該操作端342上的擋塊3422卡于該操作件37的插槽內防止該操作件37自該驅動件34的操作端342脫出。
將兩聯動件35置于該驅動件34及該容置件31的第二、第三、第四側壁313、 314、 315上,兩聯動件35的兩第一滑槽352分別套設于該容置件31的第三側壁314的兩凸軸3142上,兩聯動件35的兩第二滑槽354分別套設于該第二側壁313的凸軸3132及該第四側壁315的凸軸3152上。該驅動件34的兩驅動柱3442分別進入兩聯動件35的三角形孔內并抵于相應的斜滑面358。該第二彈性元件33的兩卡固端分別穿過兩聯動件35的第一滑槽352的并卡固于兩聯動件35的相鄰的一側壁使兩聯動件35趨于相鄰的狀態。將該覆蓋件36覆蓋于兩聯動件35上,該覆蓋件36的水平板362的三卡部3626分別卡入該容置件31的第一側壁312的三插槽3124內,該覆蓋件36的豎直板364的三卡部3642分別卡入該容置件31的底壁311的三插槽3114內。該覆蓋件36的水平板362的兩卡槽3628分別抵頂于該第二側壁313的凸軸3132及該第四側壁315的凸軸3152。該驅動件34的兩驅動柱3442分別穿過該覆蓋件36的兩限位槽3624,該容置件31的第三側壁314的兩凸軸3142分別穿過該覆蓋件36的兩長槽3622。
請一并參閱圖7,將每一卡扣件40分別固定于相應的固定件60:將該卡扣件40的中部卡掣部42卡入相應的固定件60的開槽626內,該卡扣件40的兩端的兩卡固部44分別卡入該基板61兩側的缺口611內將該卡扣件40固定于該固定件60。在兩彈性部46的扭力作用下,該卡掣部42趨于卡入該開槽626的狀態。
請一并參閱圖8,組裝時,利用兩螺絲穿過該容置件31的底壁311的兩通孔3112鎖入該底板22的兩凸柱222的固定孔223內將該驅動裝置30固定于該底板22。該驅動裝置30的操作件37穿入該底板22的收容槽224內。
分別將兩固定件60固定于該底板22上每一固定件60的定位孔69套設于該底板22的相應的定位柱225上,利用一螺絲穿過該固定件60的固定孔68并鎖入該底板22的相應的固定柱226的固定孔227內。
兩連桿50分別裝設于該驅動裝置30與兩卡扣件40之間每一連桿50的第一連接部52鉤設于該驅動裝置30的一側的聯動件35的卡孔356內,該連桿50的第二連接部54鉤扣于相應側的一卡扣件40的卡掣部42的一側,如圖9中所示。該容置件31的第二側壁313及該第四側壁315的缺口3134、 3154用于在相應的聯動件35運動時避位以防止發生干涉。將該蓋板24與該底板22蓋合,使兩固定件60的卡孔622分別對應于該蓋板24的兩通孔
242。
請一并參閱圖9至圖11,將該蓋體10樞轉裝設于該基座20,旋轉該蓋體10使其兩卡鉤12分別穿過該蓋板24的兩通孔242,該兩卡鉤12的導引部122分別進入兩圓柱體62的卡孔622,并分別抵壓該兩卡扣件40的卡掣部42,使該蓋體10繼續旋轉,兩卡鉤12的導引部122分別推動兩卡扣件40克服其彈性部46的彈力向該驅動裝置30的方向發生彈性變形,直至兩卡鉤12的導引部122分別穿過兩卡扣件40的卡掣部42,兩卡扣件40的卡掣部42在彈性部46的彈力作用下分別卡入兩卡鉤12的卡槽124內,從而使該兩卡鉤12分別鉤扣于該兩卡扣件40,此時該蓋體10鎖固于該基座20,位置關系如圖ll所示。
當需要打開該蓋體10時,向內按動該驅動裝置30的操作部37,該驅動件34克服該第一彈性元件32的彈力向該容置件31的第三側壁314方向運動,該驅動件34的兩驅動柱3442分別抵推相應的聯動件35的斜滑面358使兩聯動件35相對運動,兩聯動件35分別通過相應的連桿50拉動相應的卡扣件40的卡掣部42向該驅動裝置30方向發生彈性變形,直到兩卡扣件40的卡掣部42分別從兩卡鉤12的卡槽124內完全退出,從而可將該蓋體10相對該基座20打開,位置關系如圖10所示。
權利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卡扣裝置組合,用于將一蓋體扣合于一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一底板及一蓋設于所述底板的蓋板,所述蓋板設有一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裝置組合包括一設置于所述蓋體上并可穿過所述通孔的卡鉤、一裝設于所述底板的驅動裝置、一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固定件、一彈性裝設于所述固定件的卡扣件及一連接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卡扣件的連桿,所述卡扣件設有一可鉤扣所述卡鉤的卡掣部,當蓋體蓋合于基座時,所述卡鉤穿過所述通孔并鉤扣于所述卡掣部,操作所述驅動裝置通過所述連桿驅動所述卡扣件發生彈性變形以解扣所述卡鉤。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 括一容置件、 一活動裝設于所述容置件的驅動件、 一裝設于所述容置件與所述驅動件之間對 所述驅動件進行復位的第一彈性元件及一與所述連桿相連的聯動件,所述驅動件驅動所述聯 動件以操控所述連桿。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包括 一驅動端,所述驅動端向上凸設一驅動柱,所述聯動件開設一孔,所述孔形成一斜滑面,所 述驅動柱穿入所述孔內并抵頂于所述斜滑面以驅動所述聯動件。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包括 一底壁、沿所述底壁依次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側壁、 一第二側壁、 一第三側壁及一與該第 二側壁相對設置的第四側壁,所述底壁與這些側壁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間以容置所述驅動件及 所述第一彈性元件。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壁開 設一穿槽,所述驅動件包括一操作端,所述操作端通過所述穿槽穿出所述容置件的第一側壁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還 包括一操作件,所述操作件套設于所述操作端。
7.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沿與該操作端相反的方向凸設一軸,所述第一彈性元件套設于所述軸上,所述第一彈性元件的兩 端分別抵于所述驅動件及所述容置件的第三側壁。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聯動件開設相互平行的一第一滑槽及一第二滑槽,該第三側壁的頂部內側向上凸設一凸軸,所述第二側 壁的頂端分別設置一凸軸,所述兩凸軸分別卡入所述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側壁于靠近所述第三側壁處開設一缺口以對所述連桿進行避位。
10.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 還包括一第二彈性元件,所述第三側壁的內側向該第一側壁的方向凸設一凸柱,所述第二彈 性元件套設于所述凸柱,所述第二彈性元件的一端卡固于所述聯動件以使其復位。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 元件為一扭簧。
12.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 還包括一覆蓋件,該覆蓋件包括一水平板及一豎直板,該水平板與該豎直板的自由邊分別凸 設若干卡部,所述底壁于靠近該第三側壁的外側邊緣開設若干插槽,該第一側壁于上方開設 若干插槽,該水平板的卡部分別卡入該容置件的第一側壁的插槽內,該豎直板的卡部分別卡 入該容置件的底壁的插槽內。
13.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的 底壁的兩端各開設一通孔,所述基座的底板向上突設兩凸柱,每一凸柱開設一固定孔,利用 兩螺絲分別穿過該容置件的底壁的兩通孔鎖入所述底板的兩固定孔內將所述容置件固定于所 述底板。
1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為利 用一金屬絲彎折而成,其包括分別位于兩端的一第一連接部及一第二連接部,所述聯動件開 設一卡孔,所述連桿的第一連接部鉤設于該聯動件的卡孔內,該連桿的第二連接部鉤扣于所 述卡扣件的卡掣部的一側。
15.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 括一大致呈長方形的基板,該基板一側向上突設一圓柱體,該圓柱體于其上部沿圓周開設一 開槽,所述卡扣件包括一卡掣部,所述卡掣部卡入所述圓柱體的開槽內。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該基板的兩側 分別開設兩缺口,所述卡扣件的兩端各形成一卡固部,所述兩卡固部分別卡入所述基板的缺□。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于所述卡掣部與每一卡固部之間設置一彈性部以使該卡掣部趨于卡入該開槽的狀態。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為利用一彈性金屬絲彎折而成,每一彈性部為利用彈性金屬絲螺旋扭轉形成。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該基板開設一固定孔及一定位孔,該底板向上突設一定位柱及一固定柱,該固定件的定位孔套設于該底板 的定位柱上,利用一螺絲穿過該固定件的固定孔并鎖入該底板的固定柱的固定孔。
20.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卡扣裝置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鉤末端 設置一鉤扣部,所述鉤扣部包括一形成于末端的呈圓臺狀的導引部及一開設于所述導引部下 方的卡槽,當蓋體蓋合于基座時,所述卡鉤的卡槽卡扣于所述卡掣部。
21. 一種卡扣裝置組合,用于將一蓋體扣合于一基座,所述基座包 括一底板及一蓋設于所述底板的蓋板,所述蓋板設有兩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裝置組 合包括設置于所述蓋體上的兩卡鉤、 一活動裝設于所述底板的驅動件、兩活動裝設于所述底 板的聯動件、兩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固定件、分別彈性裝設于所述兩固定件的兩卡扣件及兩連 桿,每一連桿用來連接一聯動件與一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設有可鉤扣所述卡鉤的卡掣部,當 蓋體蓋合于基座時,所述兩卡鉤分別穿過所述兩通孔并鉤扣于對應的卡掣部,按壓所述驅動 件,所述驅動件抵推所述兩聯動件使所述兩聯動件相對運動并通過所述兩連桿分別拉動所述 兩卡扣件發生彈性變形以解扣所述兩卡鉤。
全文摘要
一種卡扣裝置組合,用于將一蓋體扣合于一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一底板及一蓋設于所述底板的蓋板,所述蓋板設有一通孔,所述卡扣裝置組合包括一設置于所述蓋體上并可穿過所述通孔的卡鉤、一裝設于所述底板的驅動裝置、一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固定件、一彈性裝設于所述固定件的卡扣件及一連接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卡扣件的連桿,所述卡扣件設有一可鉤扣所述卡鉤的卡掣部,當蓋體蓋合于基座時,所述卡鉤穿過所述通孔并鉤扣于所述卡掣部,操作所述驅動裝置通過所述連桿驅動所述卡扣件發生彈性變形以解扣所述卡鉤。本卡扣裝置組合通過按動該驅動裝置驅動該卡扣件以解鎖該卡扣件與該蓋體上的卡鉤,從而開啟電子裝置蓋體,結構簡單,使用者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G06F1/16GK101470463SQ20071020342
公開日2009年7月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6日
發明者李敏常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康準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