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感應陣列及電磁式數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一種平面顯示器,特別有關于一種可偵測二維位置的使用者輸入裝置,以及適用于平面顯示器的電磁式數位器(electromagneticdigitizer)。
背景技術:
平面顯示器例如液晶顯示器(LCD)已經普遍應用于影像顯示,具有二維位置偵測功能的LCD可作為使用者輸入裝置(即數位器),以提供使用者輸入數據,例如使用者可與顯示影像互動(例如選擇圖像)、手寫辨識、繪圖、屏幕上的游標控制等等,這類型的LCD通常稱為觸控式面板LCD。數位器的操作是基于感應機制例如電阻感應、電容感應、紅外線感應、聲波感應、力感應、電磁感應等等。
電磁式觸控面板其基本操作原理為磁感應,磁感應輸入有三個主要構成要件,包括二維感應陣列、電磁筆以及控制器耦接感應陣列和電磁筆。電磁筆是作為信號收發器,而感應陣列則作為信號接收器,控制器藉由偵測電磁筆在感應陣列上所造成的磁通量改變引發磁感應產生的電流變化,以判定筆在感應矩陣的二維坐標。當筆在感應陣列上移動時,筆相對于顯示面的二維坐標(即X-Y坐標)可由控制器判定,電磁式數位器與其他種類的感應機制相比之下,更能提供筆的精確位置的偵測。
上述的電式數位器可藉由將數位器模塊與顯示器模塊不連續的組裝在一起,而在平面顯示器中實施。圖1為傳統的平面顯示器500,其具有平面顯示模塊502(例如LCD模塊)以及分離的電磁式數位板504以堆疊組裝,例如數位板504貼附在顯示器模塊502的平面上,控制器508耦接至數位板504以及相配的電磁筆506,數位板504包含以傳統的印刷電路技術制造的感應陣列,印刷電路技術與半導體電路制造技術相比之下,其物理尺寸相對較大且解析度較低,其感應陣列包含的金屬導線的線寬在數百微米等級,而半導體制造技術所制造的線寬則在數微米等級。為了達到所需的靈敏度,感應陣列的尺寸越來越大,而傳統的電磁式數位板504是以分離式的元件貼附在顯示器模塊502上,其會使得整體的平面顯示器500的厚度及重量增加。
因此,業界亟需一種應用于平面顯示器中外型相對較輕巧的電磁式數位器,并可增加其靈敏度。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電磁式數位器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在感應陣列中新的感應區段結構,該感應區段結構可組成感應陣列,并且可整合于顯示器裝置的顯示器模塊內(例如LCD裝置的LCD模塊)。
本發明提供的感應區段包括一大體為縱向的結構,其包含導線、導繩或金屬絲所組成的二維網狀物。在一實施例中,兩條或兩條以上的導線組成平行結構,平行導線的數量由所需的信號靈敏度而決定,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對感應磁信號的靈敏度,相鄰的導線沿著縱向結構在一個或多個位置互相連接,可用短線在相鄰的平行導線之間,以一相對角度互相連接平行導線,在兩個相鄰的縱向導線之間的所有互連線可為相同角度,在不同的相鄰縱向導線之間的互連線也可為不同角度,在感應區段中導電結構的寬度尺寸范圍從小于1微米至數百微米。
本發明提供的感應區段為微型化,所以可使用半導體制造技術整合至顯示器模塊中(即在顯示器模塊中形成一層或一層以上的感應區段)。
本發明還提供各種感應陣列結構,以得到更多優點,在一實施例中,感應陣列包括縱向感應區段,以平行陣列排列,為了更進一步提高感應陣列的靈敏度,在相鄰的縱向感應區段之間提供附加線,附加線可在相同的電位(例如連接至固定參考電壓或接地)、電性獨立或變動。在另一實施例中,感應陣列包括半圈(或U型)感應區段,以重疊平行陣列排列。在又一實施例中,感應陣列包括完整環狀感應區段,以重疊平行陣列排列。
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以下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傳統平面顯示器的概要圖。
圖2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器裝置概要圖,包含加上本發明的電磁式數位器的顯示器模塊。
圖3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感應區段的概要圖。
圖4A至4C為依據本發明另一些實施例的感應區段的概要圖。
圖5A至5C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感應陣列在X、Y坐標的概要圖。
圖6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感應陣列的概要圖。
圖7為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感應陣列的概要圖。
圖8A至8C為依據本發明另一些實施例的感應陣列的概要圖。
圖9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包含顯示器裝置的電子裝置概要圖。
附圖標記說明500~傳統平面顯示器;502~平面顯示模塊;504~數位板;506~電磁筆;508~控制器;10~顯示器裝置;12~顯示器模塊;14~背光模塊;16~顯示元件(液晶層);18~電磁式數位器;20、22~基板;24~尖筆;26~控制器;30、34、36、38、50、52、62、72~感應區段;32~導線;40~互連線;46、54、60、70、80、86~感應陣列;48、84~X處理器;56、89~Y處理器;58~接地端互連線;64、74~處理器;82、88~附加感應線;100~電子裝置;102~顯示器系統;103~I/O控制器;106~介面控制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所提供的感應陣列中的感應區段結構,可克服現有電磁式數位器的缺點,該感應區段結構有利于整合至顯示器裝置的顯示器模塊中,為了方便說明但并非加以限定,本發明以具有LCD模塊做為顯示器模塊的平面顯示裝置為例,其以液晶元件做為顯示器元件,可控制呈現的影像。本發明的電磁式數位器可在其他種類的顯示器裝置中使用,其包含的顯示器模塊包括其他種類的顯示元件,例如陰極射線管(CRT)、有機發光二極管發光元件(OLED)、場發射顯示器(FED)元件、等離子體發光元件、螢光發光元件、化學發光元件以及其他種類的發光元件。在此所提及的平面顯示器包含剛性、半剛性及可撓性基板以及/或面板的顯示器。
圖2為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平面顯示器裝置10,其包含LCD模塊12,以及耦接至LCD模塊12的背光模塊14,LCD模塊12包含液晶層16,介于兩個基板20和22之間,其可被控制以調整以及/或過濾穿透光,并由像素影像單元呈現影像。在圖2中省略其他附加的元件,以簡化結構達到揭露本發明概念的目的,例如,典型在LCD模塊12中的元件有電極層、像素晶體管層(例如對應至顯示像素的薄膜晶體管TFT陣列)、遮光層、液晶配向層、彩色濾光層以及反射層,以及其他層例如擴散層、增光層及保護層,其相對于LCD模塊12設置于顯示器10之內,這些都被省略以達到簡化目的,其為此領域的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詳述。背光模塊14可包括光源(未圖示)其位于模塊側邊或平面側,在LCD模塊10的操作中,來自背光模塊14的光被液晶層調整、控制以及/或過濾,依據影像數據呈現影像。控制器26控制LCD模塊10的操作(即經由電極及驅動器(未圖示)有效控制LCD),控制器26可為顯示器裝置10的一部份,以及/或附加于顯示器裝置10的電腦裝置內。
在一實施例中,依據本發明的感應區段結構的電磁式數位器18設置于液晶層16與基板20之間,其與控制器26耦接。另外,數位器18也可以設置于LCD模塊12內的其他位置,例如在液晶層16與基板22之間,或是在LCD模塊12的基板20與22之間的其他中間層位置。本發明的數位器18可被整合至顯示器裝置10的LCD模塊12結構內,相對于現有的顯示器裝置,其數位器面板為顯示器模塊外側的分開的元件(例如圖1所示,在LCD模塊基板的外側),因此,本發明的顯示器裝置10的整體尺寸相比之下可降低。
為了進行電磁式數位器18的操作,提供尖筆24(例如為筆的形狀),尖筆24與控制器26以無線或有線的方式耦接,尖筆24可包含一個或多個的按鈕開關,當使用者按下時,可選擇特定的輸入模式或功能(例如手寫辨識模式、對準及點選模式等等),尖筆包含磁性元件,其可為永久磁鐵或電磁鐵。當尖筆橫越基板20移動時,藉由被電磁式數位器內的感應區段偵測到的磁通量變化,其相對的位置坐標可由控制器26判定,電磁式數位器的基本操作原理為公知,在此不再詳述。
控制器26控制并同步操作含有數位器的顯示器模塊12及尖筆,所控制的影像可由顯示器模塊12顯示,其可能需要使用者以尖筆與顯示影像互動(例如在顯示模塊上輕敲以做出選擇、在顯示器模塊上移動尖筆以繪制或手寫輸入)。
本發明的電磁式數位器18的感應區段包括一大體呈縱向的結構,其包含導線、繩或金屬絲的網狀物。圖3為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其感應區段30的一般結構,感應區段30包含多條平行的導線32所組成的網,平行線的數量由所需的信號靈敏度而定,感應區段30的總寬度可在兩條至兩百條導線之間變動,每條導線32的寬度范圍約為500nm至500μm,導線32之間的間隔約為10μm至20μm,導線32的厚度約為50nm至10μm。適當的導線32的尺寸選擇可由一些因子而定,例如顯示器模塊12的顯示區大小、所需的空間解析度、像素密度、在LCD模塊12內配置感應區段的有效面積及位置等等。感應區段30的總寬度可寬到足夠對應橫跨數個顯示像素的距離(例如導線32間隔開來至可覆蓋對應數個顯示像素的距離)。
雖然圖3顯示每一對相鄰的線32之間的間隔是相似的,但在不同對相鄰的線32之間的間隔可以是不同的。
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對引發的磁信號的靈敏度,在相鄰的線之間提供互相連結,形成類似蜂巢狀結構的互連網,請參閱圖4A至4C,其為感應區段34、36和38的各種實施例,其實質上為在圖3的感應區段30中,沿著大體為縱向的感應區段結構,在一個或多個的位置提供互連線40,互連線40的形式可為短線以一角度相交于相鄰的平行線32之間,所有沿著同一對相鄰縱線32之間的互連線40可為相同角度(如圖4A至4C所示),或是以不同或混合角度(未圖示,例如沿著一對相鄰的線32之間形成鋸齒狀)。每一對相鄰線32的所有互連線40可為相同角度,如圖4A及4B的實施例所示,或是一些對相鄰線32的互連線40以不同或混合角度。導線32之間的互連線40所形成的角度最好不要成直角(例如大于0度及小于90度,并且最好是較小的角度),如此可在一對相鄰線32之間特定的間距內提供較長的互相連接。一般而言,感應區段的電磁靈敏度會隨著感應區段網內線的有效長度增加而提高。
本發明的感應區段為微型化,所以可使用半導體工藝將其整合至顯示器模塊中,亦即在顯示器模塊內形成一層或一層以上的結構(例如在顯示元件16及基板20或基板22之間),而現有技藝中感應區段是被貼附在顯示器模塊的外側。這些工藝的詳細步驟在此省略不提,其可包括在半導體工藝中現有的傳統圖案化及光刻步驟,例如光罩、曝光、摻雜、沉積、蝕刻等等,以形成所需的圖案及導電結構(包含數位器感應陣列)。本發明在感應區段內提供導線網,所以即使感應區段的尺寸非常小,也可讓感應陣列的靈敏度保持在所要的程度,因此,整合的感應陣列可有效地降低顯示器模塊尺寸。
本發明提供含有感應區段結構的各種感應陣列結構,用來配置電磁數位器,其適用于整合至顯示器模塊例如LCD模塊中。圖5A說明感應陣列46的一實施例,其包括縱向感應區段50,以平行陣列方式排列。感應區段50包含大體為縱向結構的感應區段,縱向結構包含如前述本發明所揭露的導線、繩或金屬絲的網狀物。例如感應區段50可具有一個或多個如圖3、4A、4B和4C分別所示的感應區段30、34、36和38的結構。感應區段50的數量可由所想要達到的解析度以及/或靈敏度而定。在特定的實施例中,感應區段50包括8個區段A1至A8以平行陣列排列,區段A1至A8可具有相同的感應區段結構或不同的感應區段結構,例如區段A1至A8每一個都可具有類似圖4A中所揭露的感應區段34的結構,或是區段A1、A3、A5、A7及A2、A4、A6、A8可在感應區段34(圖4A)及36(圖4B)等的結構之間交替使用。每一個感應區段50的總寬度可寬至足夠橫跨數個像素的距離。
如圖5A所示,平行的感應區段50耦接至控制器或處理器48,每個區段50的一端以共同接地以及/或接至處理器48的終端而連結,每個區段50的另一端連接至處理器48的另一組終端處。處理器48依序掃描每一個感應區段50以判定哪一個感應區段感受到由尖筆24存在所引起的磁性改變而造成的電流變化。圖5A所示為X陣列,其可判定尖筆24橫越感應陣列46的X位置。
為了完成感應陣列46,圖5B展示一感應陣列54作為Y陣列,其可判定尖筆24的Y位置,感應陣列54可與圖5B中的感應陣列46的結構相似。感應陣列54包括縱向感應區段52以平行陣列排列,感應區段52包含大體呈縱向結構的感應區段,縱向結構包含如前述本發明所揭露的導線、繩或金屬絲的網狀物。對感應陣列46而言,感應區段52可具有一個或多個如圖3、4A、4B和4C分別所示的感應區段30、34、36和38的結構。在特定的實施例中,感應區段52包括10個區段B1至B10,以平行陣列排列。區段B1至B10可具有相同的感應區段結構或不同的感應區段結構,例如區段B1至B10每一個都可具有類似圖4A中所揭露的感應區段34的結構,或是區段B1、B3、B5、B7、B9及B2、B4、B6、B8、B10可在感應區段34(圖4A)及36(圖4B)等的結構之間交替使用。
如圖5B所示,平行的感應區段52耦接至控制器或處理器56,每個感應區段52的一端以共同接地以及/或接至處理器56的終端而連結,每個區段52的另一端連接至處理器56的另一組終端處,處理器56依序掃描每一個感應區段52,以判定哪一個感應區段感受到由尖筆24存在所引起的磁性改變而造成的電流變化。
感應陣列46和54成直角間隔堆疊,如圖5C所示,形成完整的電磁式數位器18,其可配置在上基板20的內面上,如圖2所示。兩個感應陣列46和54可藉由介電材料隔開(未圖示在簡化的圖5C中),其厚度例如為5~10000nm之間。感應陣列46和54可經由在介電材料中的通道(未圖示),在接地端的互連線58處使得感應陣列的感應區段互相連接而共同接地。感應陣列46和54耦接至控制器26,其包含X-處理器48及Y-處理器56,更進一步地,X-處理器48及Y-處理器56可為單一的處理器,具有控制X感應陣列46及Y感應陣列54的雙重功能。
X感應陣列46及Y感應陣列54不需要每一個都具備依據本發明的導線網的感應區段,例如X感應陣列46可具有依據本發明的導線網的感應區段,但Y感應陣列54的每一個感應區段可為現有的單線結構,反之亦可。換言之,X感應陣列46及Y感應陣列54可在各自的感應陣列中以不同種類的感應區段結構混合搭配。
圖6為另一實施例的感應陣列60,包括半圈或U型的感應區段62,以重疊平行陣列排列,重疊的U型感應區段62以介電材料(未圖示)隔開,使得U型感應區段62彼此電性絕緣。U型感應區段62包含大體呈縱向結構的區段,該縱向結構包含如前述本發明所揭露的導線、繩或金屬絲的網狀物。U型感應區段62可具有一個或多個如圖3、4A、4B和4C分別所示的感應區段30、34、36和38的結構。平行連接的感應區段62耦接至控制器或處理器64,U型感應區段62的一端以共同接地以及/或接至處理器64的終端而連結,每個U型感應區段62的另一端連接至處理器64的另一組終端處,處理器64依序掃描每一個U型感應區段62,以判定哪一個感應區段感受到由尖筆24存在所引起的磁性改變而造成的電流變化。圖6所示為X陣列,其可判定尖筆24橫越感應陣列60的X位置。
如前述的實施例中,為了完成X感應陣列60,提供Y感應陣列(未圖示)以判定尖筆24的Y位置,Y感應陣列的陣列配置及感應區段可與圖6中的感應陣列60的結構相似,但是其縱向感應區段需與縱向區段62成直角配置。此外,Y感應陣列可采用與圖5B中的Y感應陣列54相似的配置,更進一步地,Y感應陣列的陣列配置及感應區段可與傳統的感應陣列及感應區段相似。X感應陣列60和Y感應陣列(未圖示)成直角以間隔堆疊配置,如前述的實施例中圖5C所示,形成完整的電磁式數位器18。
另一實施例如圖7所示,感應陣列70包括完整環狀感應區段72,以重疊平行陣列方式排列。在此所提及的每一個完整環狀感應區段并非封閉環狀物,而是螺旋形的環狀物。在實施例中,每一個完整環狀感應區段在進入X-Y平面的方向(即Z方向)以逆時針方向成螺旋形。在另一實施例中,每一個完整環狀感應區段在進入X-Y平面的方向(即Z方向)可以順時針方向成螺旋形。重疊的完整環狀感應區段72以介電材料(未圖示)隔開,使得完整環狀感應區段72彼此電絕緣。更進一步地,在完整環狀感應區段內的重疊的區域也可以介電材料隔開。
完整環狀感應區段72包含大體呈縱向結構的區段,該縱向結構包含依據本發明前述所揭露的導線、繩或金屬絲的網狀物。完整環狀感應區段72可具有一個或多個如圖3、4A、4B和4C分別所示的感應區段30、34、36和38的結構。平行連接的感應區段72耦接至控制器或處理器74,每一個完整環狀感應區段72的一端以共同接地以及/或接至處理器74的終端而連結,每個完整環狀感應區段72的另一端連接至處理器74的另一組終端處。處理器74依序掃描每一個完整環狀感應區段72,以判定哪一個感應區段感受到由尖筆24存在所引起的磁性改變而造成的電流變化。圖7所示為X陣列,其可判定尖筆24橫越感應陣列70的X位置。
如前述的實施例中,為了完成X感應陣列60,提供Y感應陣列(未圖示)以判定尖筆24的Y位置,Y感應陣列的陣列配置及感應區段可與圖7中的感應陣列70的結構相似,但是其縱向感應區段需與縱向區段72成直角配置。此外,Y感應陣列可采用與圖5B中的Y感應陣列54相似的配置,或是與圖6中的X感應陣列60的配置相似(但是需以成直角方式排列)。更進一步地,Y感應陣列的陣列配置及感應區段可與傳統的感應陣列及感應區段相似。X感應陣列70和Y感應陣列(未圖示)成直角以間隔堆疊配置,并藉由介電材料隔開,如前述的實施例中圖5C所示,形成完整的電磁式數位器18。
為了更進一步地提高感應陣列的靈敏度,在相鄰的縱向感應區段之間提供額外的感應線或繩,圖8所示的感應陣列80包含與圖5A中的X感應陣列46相似的結構,其具有感應區段50,以及更進一步地附加感應線82在相鄰的感應區段52之間。附加的感應線82可具有一個或多個如圖3、4A、4B和4C分別所示的感應區段30、34、36和38的結構。附加的感應線82可在相同的電位(例如連接至固定的參考電壓或接地),或是電性獨立或變動,X處理器84耦接至感應陣列80。
X感應陣列80可與Y感應陣列一起使用,其結構與圖5B中的感應陣列54相似,或其配置與圖6中的X感應陣列60或圖7中的X感應陣列70相似(但是需以成直角方式排列)。此外,Y感應陣列可采用與圖8中的X感應陣列80相似的結構,但需與X感應陣列成直角,如圖8B所示。Y感應陣列86本質上為圖5B中的感應陣列54,并更進一步地附加感應線88在相鄰的感應區段52之間。附加的感應區段88可具有一個或多個如圖3、4A、4B和4C分別所示的感應區段30、34、36和38的結構。附加的感應線88可在相同的電位(例如連接至固定的參考電壓或接地),或是電性獨立或變動,Y感應陣列86耦接至Y處理器89。
參閱圖8C,X感應陣列80和Y感應陣列86成直角以間隔堆疊配置,并藉由介電材料隔開,如前述的實施例中圖5C所示,形成完整的電磁式數位器18。感應陣列80和86可經由在介電材料中的通道(未圖示),在接地端的互連線58處使得感應陣列的感應區段互相連接而共同接地。感應陣列80和86耦接至控制器26,其包含X-處理器84及Y-處理器89,更進一步地,X-處理器87及Y-處理器89可為單一的處理器,具有控制X感應陣列80及Y感應陣列86的雙重功能。
在圖5、6、7及8中的感應陣列的配置可與單一的感應陣列混合使用,取決于電磁式數位器的特殊應用,可在整個數位器平面區域上結合不同的感應陣列元件(例如在數位器的特定區域使用平行直線感應區段,在數位器的另一區域使用平行半圈感應區段,在數位器的又一區域使用平行完整環狀感應區段,以及在數位器的再一區域的相鄰感應區段之間使用附加變動導線),以在數位器的不同區域達到不同需求的靈敏度。例如,含有平面顯示系統的個人數字助理(PDA)或桌上型個人電腦(PC),其包含依據本發明的電磁式數位器,在顯示器的特定區的靈敏度(例如顯示特定或固定圖像供使用者選擇的區域)可能不需像顯示器其他區域(例如手寫辨識區)那么高的靈敏度。
圖9為電子裝置100的一實施例,其包含顯示影像的顯示系統102,以及輸入/輸出(I/O)控制器103,以提供影像數據至顯示器系統102,并指示顯示器系統102依據影像數據提供影像。顯示器系統102包含依據本發明的顯示器裝置10(例如LCD裝置),以及介面控制器106,其與I/O控制器103交換影像數據及使用者輸入數據(來自數位器18)。顯示器裝置包含顯示器模塊(例如LCD模塊),其中整合本發明的電磁式數位器18以及控制器26(例如驅動器)。電子裝置100可包含膝上型電腦、移動電話、數碼相機、個人數字助理(PDA)、桌上型個人電腦、電視、車用顯示器或便攜式DVD播放機。
雖然本發明已揭露較佳實施例如上,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以所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感應陣列,適用于一電磁式數位器,該感應陣列包括多個感應區段,該每個感應區段具有一縱向結構,該縱向結構包含一導線網。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陣列,其中該每個感應區段包括至少兩個導線沿著一縱向間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感應陣列,其中該些導線為平行間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感應陣列,其中該些導線在一末端共同耦合。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感應陣列,其中該些導線在該末端共同接地。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感應陣列,其中相鄰的該些導線以一互連線沿著該些導線末端以外的位置互相連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感應陣列,其中該互連線以一角度相對于該相鄰的導線。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陣列,其中該導線網大致呈一蜂巢狀結構。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陣列,其中該感應區段為平行排列。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感應陣列,其中至少兩個該感應區段包含一平行縱向區。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感應陣列,還包括一附加導線設置于該感應區段相鄰的該平行縱向區之間。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感應陣列,其中該附加導線保持在相同的電位。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感應陣列,其中至少兩個該感應區段包含一半圈或一U型區,或是一完整環狀區。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感應陣列,其中該半圈或該U型區,或是該完整環狀區是以一重疊方式設置且藉由一介電材料隔開。
15.一種電磁式數位器,包括一第一感應陣列,用以判定一尖筆在一第一方向輸入的一第一坐標;以及一第二感應陣列,用以判定該尖筆在一第二方向輸入的一第二坐標,該第二方向垂直于該第一方向,其中該第一感應陣列及該第二感應陣列中至少一個為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陣列。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電磁式數位器,還包括一控制器耦接至該第一感應陣列及該第二感應陣列,其藉由該第一及該第二感應陣列的磁通量的改變所引發的電流變化來判定該第一及該第二坐標。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磁式數位器,包括具有縱向導線網的感應區段,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導線平行耦接,為了提高靈敏度,相鄰的導線沿著縱向結構使用短線并以一角度定向互相連接,感應區段可使用半導體工藝微型化,使得其與顯示器模塊整合,使用該感應區段可實施各種感應陣列結構,感應陣列可包括半圈(或U型)或完整的環狀感應區段,以平行陣列重疊方式排列。
文檔編號G06F3/046GK1940843SQ20061010575
公開日2007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21日
發明者李英志, 陳國鼎 申請人:統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