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鍵盤及其按鍵機構以及制造該鍵盤的底座模塊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鍵盤,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彎曲造型的鍵盤。
背景技術:
首先請參閱圖1,該圖表示一現有鍵盤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的鍵盤呈彎曲造型,其主要是由一本體M以及多個按鍵單元10所組成,上述本體M包括一上蓋20、一彎曲狀底座300、一基板40、一電路板50、一承托板60以及一下蓋70。前述承托板60與下蓋70用以支撐鍵盤整體結構,在承托板60上方依序設有電路板50、基板40以及底座300,組裝時上蓋20與下蓋70是相互結合,用以包覆并保護前述底座300、基板40、電路板50以及承托板60。
在圖1中,每個按鍵單元10分別由一第一支架101、一第二支架102以及一鍵帽103所組成,另外在底座300上則設有多個開孔H以及突出的樞接部P。其中,前述樞接部P用以樞接第一、第二支架101、102,而突出于基板40上的彈性構件401則穿過前述開孔H,當鍵帽103受到按壓下降時可迫使彈性構件401朝下方變形,并可進一步地觸動位于電路板50上的電路開關(未圖標)。
一般而言,前述上蓋20為塑料材質,底座300則大多采用金屬材質所制成,其中樞接部P與開孔H可通過沖壓方式形成在底座300上。然而,由于金屬材質具有撓性且結構強度較差,故前述突出的樞接部P在組裝時容易因為碰撞而導致變形,進而造成組裝上的困難。
有鑒于前述傳統鍵盤的缺點,如何提供一種可方便組裝并可提高結構強度的彎曲造型鍵盤始成為一重要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機構,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一底座以及一鍵帽。上述底座包括一第一面、一穿孔以及多個抵接部。前述抵接部固定于第一面且分別具有一抵接面,每一抵接面是部分覆蓋前述穿孔。鍵帽與第一、第二支架連接,并可相對于底座運動,其中第一支架具有一第一主樞軸部及第一輔助樞軸部,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二主樞軸部及第二輔助樞軸部。第一、第二主樞軸部容置于穿孔內,并分別抵接前述抵接面。其中,第一主樞軸部可相對于前述抵接面的至少其中的一滑動,第一、第二輔助樞軸部抵接第一面,且第一輔助樞軸部可相對于第一面滑動。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抵接面平行或低于第一面。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穿孔的邊緣于第一面形成一靠破面,且前述抵接面平行或低于前述靠破面。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第一、第二輔助樞軸部位于第一面的上側,且第一、第二主樞軸部位于第一面的下側。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抵接部與底座為一體成型。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按鍵機構,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一底座、一支撐體以及一鍵帽。上述底座包括一第一面、一穿孔以及多個抵接部。上述抵接部固定于第一面,且分別具有一抵接面,其中每一抵接面部分覆蓋前述穿孔。前述支撐體用以支撐第一、第二主樞軸部,其中第一支架具有一第一主樞軸部及第一輔助樞軸部,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二主樞軸部及第二輔助樞軸部。前述第一、第二主樞軸部設置于抵接面以及支撐體之間,且第一、第二主樞軸部的其中之一可相對于前述抵接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滑動。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支撐體為薄板狀,并抵靠于底座下方。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支撐體黏著于底座下方。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支撐體包括一基片以及多個凸出部,上述凸出部固定于基片上,并分別對應于前述抵接面。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凸出部由彈性材質所構成。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基片黏著于底座下方。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鍵盤,具有多個按鍵機構,其中每一按鍵機構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一底座以及一鍵帽。上述底座包括一弧面、一穿孔以及多個抵接部,上述抵接部分別具有一抵接面,且各抵接面部分覆蓋前述穿孔。前述第一支架具有一第一主樞軸部,且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二主樞軸部,第一、第二支架分別通過第一、第二主樞軸部與底座樞接,其中第一、第二主樞軸部分別容置于穿孔內。前述鍵帽與第一、第二支架連接,并可相對于底座運動。其中,每一按鍵機構的底座結合成一底座模塊,上述底座模塊是由塑料材質一體成型制作,且兩相鄰的鍵帽的運動方向具有一夾角。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穿孔的邊緣于前述弧面形成一弧形靠破面,且前述抵接面平行或低于弧形靠破面。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每一按鍵機構的穿孔內壁分別與底座模塊的一脫模方向形成一傾斜角,以利于底座模塊進行脫模。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鍵盤更包括一上蓋,且上蓋與底座模塊為一體成型。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鍵盤更包括一電路板以及一弧形承拖板,上述電路板設置于底座模塊與弧形承拖板之間,且弧形承拖板的外形是隨著底座模塊中的靠破面角度而變化。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鍵盤更包括一下蓋,且下蓋與弧形承拖板是一體成型。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鍵盤,包括多個按鍵機構,每一按鍵機構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一底座以及一鍵帽。上述底座包括一第一面、一穿孔以及多個抵接部,每一抵接部分別具有一抵接面,且各抵接面為部分覆蓋前述穿孔。前述第一支架具有一第一主樞軸部,且第二支架有一第二主樞軸部,其中第一、第二支架分別通過第一、第二主樞軸部與底座樞接,且第一、第二主樞軸容置于前述穿孔內。前述鍵帽與第一、第二連接,并可相對于底座運動。其中,每一按鍵機構的底座共同結合成一底座模塊,上述底座模塊由塑料材質一體成型制作,且相鄰的按鍵機構的靠破面具有一夾角,且相鄰的鍵帽的運動方向具有夾角。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穿孔邊緣于第一面形成一靠破面,且前述抵接面為平行或低于靠破面。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按鍵機構的穿孔內壁是與底座模塊的一脫模方向形成一傾斜角,以利于底座模塊進行脫模。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鍵盤更包括一上蓋,且上蓋與底座為一體成型。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鍵盤更包括一電路板以及一弧形承拖板,上述電路板設置于底座模塊與弧形承拖板之間,且弧形承拖板的外形是隨著底座模塊中的靠破面角度而變化。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鍵盤更包括一下蓋,且下蓋與弧形承拖板為一體成型。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制造前述鍵盤的底座模塊的方法,其中底座模塊具有一第一穿孔、一第二穿孔及多個抵接部,第一穿孔的邊緣形成一第一靠破面,第二穿孔的邊緣形成一第二靠破面。前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提供一第一模板,其中第一模板具有一第一外凸結構以及一第二外凸結構,第一、第二外凸結構分別限定第一、第二穿孔的形狀,且第一、第二外凸結構是朝單一方向延伸至第一靠破面及第二靠破面;(b)提供一第二模板,其中第二模板具有多個內凹結構,上述內凹結構系限定抵接部的形狀,且內凹結構是朝單一方向延伸至第一靠破面以及第二靠破面;(c)結合第一、第二模板,并使第一、第二模板分別位于第一、第二靠破面的兩側;(d)注入塑料原料;以及(e)分離第一模板及第二模板。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第一靠破面與第二靠破面之間具有一夾角。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制造鍵盤的底座的方法,上述底座包括一弧面、一第一穿孔、一第二穿孔及多個抵接部,第一穿孔之邊緣于第一弧面形成一第一弧形靠破面,第二穿孔邊緣于前述弧面形成一第二弧形靠破面,前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提供一第一模板,上述第一模板具有一第一外凸的幾何形狀及一第二外凸的幾何形狀,第一外凸的幾何形狀及第二外凸的幾何形狀分別限定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的形狀,第一外凸幾何形狀及第二外凸的幾何形狀是朝單一方向延伸至第一弧形靠破面及第二弧形靠破面;(b)提供一第二模板,上述第二模板具有多個內凹的幾何形狀,上述內凹幾何形狀是限定抵接部的形狀,且內凹幾何形狀是朝單一方向延伸至第一弧形靠破面及第二弧形靠破面;
(c)結合第一、第二模板,第一模板與第二模板分別位于第一弧形靠破面及第二弧形靠破面的兩側;(d)注入塑料原料;以及(e)分離第一模板及第二模板。
為了使本發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具體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圖1為一現有鍵盤的示意圖;圖2A為本發明的鍵盤示意圖;圖2B為本發明中一按鍵單元與本體結合的示意圖;圖3A為本發明中底座的示意圖;圖3B為穿孔內壁與Z軸形成一夾角α的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中按鍵單元與底座樞接的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中鍵帽下降時的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中利用第一、第二模板制作底座模塊的示意圖;圖7A為第一、第二模板結合時的示意圖;圖7B為第一、第二模板分離時的示意圖;以及圖8為鍵帽相對于底座模塊運動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首先請參閱圖2A,該圖表示本發明的鍵盤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的鍵盤主要是由一本體M以及多個按鍵單元10所組成,上述本體M包括一上蓋20、一彎曲狀的底座模塊300、一基板40、一電路板50、一承托板60以及一下蓋70。其中,在承托板60上方依序設有電路板50、基板40以及底座模塊300;組裝時將上蓋20與下蓋70結合,用以包覆并保護前述底座模塊300、基板40以及電路板50。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承托板60與下蓋70為一體成型,用以提高鍵盤整體的結構強度并可節省組裝成本。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按鍵單元10主要是由一第一支架101、一第二支架102以及一鍵帽103所組成,上述第一、第二支架101、102是以可連動方式連接并形成一剪刀狀結構(如圖4所示),其中第一、第二支架101、102的一端與鍵帽103連接,另一端則與下方底座模塊300連接。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上蓋20與底座模塊300是由塑料材質以一體成型制作,如此一來不僅可提高鍵盤整體的結構強度,同時也可降低制造與組裝成本。
請一并參閱參閱圖2A、圖2B,其中圖2B表示本發明中按鍵機構K的分解圖。本發明的鍵盤包括多個如圖2B所示的按鍵機構K,上述按鍵機構K主要是由前述按鍵單元10、一底座30、部分的基板40、電路板50以及承托板60所組成,其中各按鍵機構K中的底座30是可相互連接,進而形成前述的底座模塊300(如圖2A所示)。
有關底座30的結構請一并參閱圖3A以及圖3B。在圖3A中,每一底座30分別包括一第一面30’、多個塊狀的抵接部301、302以及一穿孔303,上述抵接部301、302與底座30一體成形并固定于第一面30’,其中在抵接部301、302下方則分別具有抵接面3011、3012(如圖3B所示),上述抵接面3011、3012分別部分地覆蓋前述穿孔303。特別地是,前述穿孔303內壁分別與底座30的脫模方向(Z軸方向)形成一傾斜角α,如此一來可有效地避免底座30或底座模塊300在脫模時產生卡模(mold sticking)或黏膜(moldjamming)等問題。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面30’為一弧面,因此前述穿孔303的邊緣于第一面30’上限定出一弧形靠破面303’(如圖3B所示)。在圖3B中,抵接面3011、3021在Z軸方向上的位置是平行于靠破面303’,然而也可使抵接面3011、3021的位置略低于靠破面303’(或第一面30’),如此可縮減底座30在Z軸方向上的高度,用以達到薄型化的目的。
接著請一并參閱圖2B以及圖4,其中圖4表示本發明的按鍵機構K于組裝后的示意圖。如圖2B所示,前述第一支架101具有一第一主樞軸部1011以及一第一輔助樞軸部1012,此外第二支架102則具有一第二主樞軸部1021以及一第二輔助樞軸部1022。再請參閱圖4,組裝后的第一、第二主樞軸部1011、1021樞設于穿孔303內,并分別與前述抵接部301、302的抵接面3011、3012相抵接,其中第一、第二輔助樞軸部1012、1022位于第一面30’的上側,而第一、第二主樞軸部1011、1021則位于第一面30’之下側。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一、第二輔助樞軸部1021、1022與底座30上的第一面30’相抵接,由此可確保第一、第二主樞軸部1011、1021與底座30穩定地樞接而不致脫落。
如圖2B所示,在每一按鍵機構K內的基板40上分別設有凸出的一彈性構件401以及一薄板狀的支撐體402,上述支撐體402抵靠于底座30下方,或者也可將支撐體402以黏著的方式連接于底座30下方。在本實施例中,前述支撐體402包括一基片4021以及多個的凸出部4022,其中凸出部4022可由彈性材質所構成并固定在基片4021上。
特別地是,前述凸出部4022是由基片4021表面朝Z軸方向凸出,進而延伸至穿孔303內,且每一凸出部4022的位置分別對應于前述抵接面3011、3021,用以支撐前述第一、第二主樞軸部1011、1021(如圖4所示)。此外,也可直接利用前述基片4021支撐第一、第二主樞軸部1011、1021而不需設置凸出部4022,如此可使第一、第二支架101、102與底座30穩定地樞接而不致脫落。另一方面,由于彈性構件401在組裝時穿過前述穿孔303,如此一來當鍵帽103被按壓下降時可迫使彈性構件401朝下方變形,并可進一步地觸動位于電路板50上的電路開關501(如圖5所示)。
接著再請一并參閱圖4、圖5,在本實施例中,當鍵帽103沿Z軸方向運動時,第一主樞軸部1011相對于抵接面3011沿X軸方向滑動,同時第一輔助樞軸部1012則相對于第一面30’沿X軸方向滑動。其中,第二主樞軸部1021受到抵接部302與穿孔303內壁的限制,因此僅能相對于底座30轉動;然而也可視不同設計需求使第二主樞軸部1021與第二輔助樞軸部1022可分別相對于前述抵接面3021以及第一面30’滑動。
如圖5所示,當鍵帽103被按壓下降時,第一、第二支架101、102是相互地轉動,此時第一主樞軸部1011以及第一輔助樞軸部1012是朝左方滑動,且彈性構件401因受到壓迫產生形變,進而可觸動位于電路板50上的電路開關501。
在本實施例中,由于第一、第二主樞軸部1011、1021分別抵接于支撐體402以及抵接部301、302之間而不會在Z軸方向產生運動,因此第一、第二主樞軸部1011、1021可通過支撐體402穩定地支撐而不致脫落,且可不需要設置前述第一、第二輔助樞軸部1012、1022。反之,當前述第一、第二輔助樞軸部1012、1022抵接于第一面30’時可同樣具有支撐效果,因此在具備第一、第二輔助樞軸部1012、1022的情況下,則可不必設置支撐體402。
接著請參閱圖6,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制造鍵盤的底座模塊的方法。如圖所示,在一第一模板D1上分別設有第一、第二、第三外凸結構H1’、H2’、H3’,且在一第二模板D2上設有多個內凹結構301’、302’,通過將塑料原料注入一第一模板D1以及一第二模板D2之間,可用以制作前述的底座模塊300。其中,如圖6所示的底座模塊300包括多個底座30(本實施例僅以三個底座30為例),且各個底座30分別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穿孔H1、H2、H3。
再請參閱圖7A,在制作前述底座模塊300的過程中,首先將第一、第二模板D1、D2相向結合,接著再把塑料原料注入第一、第二模板D1、D2之間。特別地是,此時第一模板D1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外凸結構H1’、H2’、H3’與第二模板D2抵接,由此可分別限定出底座模塊300上第一、第二、第三穿孔H1、H2、H3的形狀(如圖6所示)。此外,前述第二模板D2上的內凹結構301’、302’則可分別限定出底座模塊300上抵接部301、302的形狀。接著請參閱圖7B,前述第一、第二、第三穿孔H1、H2、H3的邊緣可分別在第一面30’上形成第一、第二、第三靠破面S1、S2、S3。
如圖7A所示,首先是將第一、第二模板D1、D2分別設置于第一、第二、第三靠破面S1、S2、S3的兩側,接著再把第一、第二模板D1、D2相向結合,此時第一模板D1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外凸結構H1’、H2’、H3’是朝單一方向(第一方向A1)延伸至前述第一、第二、第三靠破面S1、S2、S3;相對地,第二模板D2上的內凹結構301’、302’也朝單一方向(第二方向A2)延伸并鄰接前述第一、第二、第三靠破面S1、S2、S3。如圖7B所示,在注入塑料原料后可將第一、第二模板D1、D2分離,由此可形成前述的底座模塊300以及底座30。特別地是,前述第一面30’為一弧面,且前述第一、第二、第三靠破面S1、S2、S3形成弧狀靠破面。
接著請參閱圖8,本發明的底座模塊300呈現一彎曲造型,其中弧形承拖板60的外形隨著底座模塊300中的靠破面303’角度而變化。其中,在底座模塊300上相鄰的靠破面303’具有一夾角,因此在相鄰按鍵機構K中的鍵帽103的運動方向也同樣具有上述夾角。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鍵盤及其按鍵機構,可提高鍵盤整體結構上的強度,并可呈現一彎曲造型。此外,本發明同時提供一種制造前述鍵盤的底座模塊的方法,可大幅度地節省制造及組裝成本。
結合以上較佳實施例揭露了本發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項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仍可作一些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按鍵機構,包括一底座,該底座包括一第一面;一穿孔;以及多個抵接部,固定于該第一面,且各該抵接部分別具有一抵接面,其中各該抵接面是部分覆蓋該穿孔;一第一支架,具有一第一主樞軸部及第一輔助樞軸部;一第二支架,與該第一支架以可連動方式連接,其中該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二主樞軸部及第二輔助樞軸部;以及一鍵帽,與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的一端以可活動方式連接,且該鍵帽可相對于該底座運動;其中,該第一、第二主樞軸部容置于該穿孔內,并分別抵接于該各抵接面,該第一、第二主樞軸部的其中之一可相對于該等抵接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滑動,該第一、第二輔助樞軸部抵接于該第一面,且該第一、第二輔助樞軸部的其中之一可相對于該第一面滑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機構,其中該各抵接面平行或低于該第一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機構,其中該穿孔的邊緣于該第一面形成一靠破面,且該各抵接面平行或低于該靠破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機構,其中該第一、第二輔助樞軸部位于第一面的上側,該第一、第二主樞軸部位于該第一面的下側。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機構,其中該抵接部與該底座為一體成型。
6.一種按鍵機構,包括一底座,該底座包括一第一面;一穿孔;以及多個抵接部,固定于該第一面,且各該抵接部分別具有一抵接面,其中各該抵接面分別部分覆蓋該穿孔;一第一支架,具有一第一主樞軸部;一第二支架,與該第一支架以可連動方式連接,其中該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二主樞軸部;一支撐體,用以支撐該第一、第二主樞軸部;以及一鍵帽,與該第一支架以及該第二支架的一端以可活動方式連接,且該鍵帽可相對于該底座運動;其中,該第一、第二主樞軸部設置于該各抵接面以及該支撐體之間,且該第一、第二主樞軸部的其中之一可相對于該各抵接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滑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按鍵機構,其中該各抵接面平行或低于該第一面。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按鍵機構,其中該穿孔的邊緣于該第一面形成一靠破面,且該各抵接面平行或低于該靠破面。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按鍵機構,其中該抵接部與該底座為一體成型。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按鍵機構,其中該支撐體為薄板狀,并抵靠該底座下方。
11.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按鍵機構,其中該支撐體黏著于該底座下方。
12.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按鍵機構,其中該支撐體包括一基片以及多個凸出部,該各凸出部固定于該基片上,并分別對應于該各抵接面。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按鍵機構,其中該凸出部是由彈性材質所構成。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按鍵機構,其中該基片黏著于該底座下方。
15.一種鍵盤,具有多個按鍵機構,其中該各按鍵機構分別包括一底座,該底座包括一弧面、一穿孔以及多個抵接部,該各抵接部分別具有一抵接面,其中各該抵接面是部分覆蓋該穿孔;一第一支架,具有一第一主樞軸部;以及一第二支架,與該第一支架以可連動方式連接,其中該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二主樞軸部,該第一、第二支架分別通過該第一、第二主樞軸部與該底座樞接,且該第一、第二主樞軸部分別容置于該穿孔內;以及一鍵帽,與該第一、第二支架的一端以可活動方式連接,且該鍵帽可相對于該底座運動;其中,每一該按鍵機構的該底座結合成一底座模塊,該底座模塊是由塑料材質一體成型制作,且兩相鄰的該鍵帽的運動方向具有一夾角。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鍵盤,其中該穿孔的邊緣于該弧面形成一弧形靠破面,且該各抵接面是平行或低于該弧形靠破面。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鍵盤,其中各該按鍵機構的該穿孔內壁分別與該底座模塊的一脫模方向形成一傾斜角,以利于該底座模塊進行脫模。
18.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鍵盤,其中該鍵盤更包括一上蓋,該上蓋與該底座模塊為一體成型。
19.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鍵盤,其中該鍵盤更包括一電路板以及一弧形承拖板,該電路板設置于該底座模塊與該弧形承拖板之間,且該弧形承拖板的外形隨著該底座模塊中的該各靠破面的角度而變化。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鍵盤,其中該鍵盤還包括一下蓋,該下蓋與該弧形承拖板為一體成型。
21.一種鍵盤,包括多個按鍵機構,該各按鍵機構分別包括一底座,該底座包括一第一面、一穿孔以及多個抵接部,該各抵接部分別具有一抵接面,其中各該抵接面是部分覆蓋該穿孔;一第一支架,具有一第一主樞軸部;一第二支架,與該第一支架以可連動方式連接,且該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二主樞軸部,其中該第一、第二支架分別通過該第一、第二主樞軸部與該底座樞接,且該第一、第二主樞軸容置于該穿孔內;以及一鍵帽,與該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一端以可活動方式連接,且該鍵帽可相對于該底座運動;其中,每一該按鍵機構的該底座共同結合成一底座模塊,該底座模塊由塑料材質一體成型制作,且相鄰的該按鍵機構的該靠破面具有一夾角,且相鄰的該鍵帽的運動方向具有該夾角。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鍵盤,其中該穿孔邊緣于該第一面形成一靠破面,且該各抵接面為平行或低于該靠破面。
23.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鍵盤,其中各該按鍵機構的該穿孔內壁與該底座模塊的一脫模方向形成一傾斜角,以利于該底座模塊進行脫模。
24.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鍵盤,其中該鍵盤還包括一上蓋,該上蓋與該底座為一體成型。
25.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鍵盤,其中該鍵盤還包括一電路板以及一弧形承拖板,該電路板設置于該底座模塊與該弧形承拖板之間,且該弧形承拖板的外形隨著該底座模塊中的該各靠破面的角度而變化。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鍵盤,其中該鍵盤更包括一下蓋,該下蓋與該弧形承拖板為一體成型。
27.一種制造鍵盤的底座模塊的方法,其中該底座模塊具有一第一穿孔、一第二穿孔及多個抵接部,該第一穿孔的邊緣形成一第一靠破面,該第二穿孔的邊緣形成一第二靠破面,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提供一第一模板,其中該第一模板具有一第一外凸結構以及一第二外凸結構,該第一、第二外凸結構分別限定該第一、第二穿孔的形狀,且該第一、第二外凸結構是朝單一方向延伸至該第一靠破面及該第二靠破面;(b)提供一第二模板,其中該第二模板具有多個內凹結構,該各內凹結構是限定該各抵接部的形狀,且該各內凹結構是朝單一方向延伸至第一靠破面以及第二靠破面;(c)結合該第一、第二模板,并使該第一、第二模板分別位于該第一、第二靠破面的兩側;(d)注入塑料原料;以及(e)分離該第一模板及該第二模板。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靠破面與第二靠破面之間具有一夾角。
29.一種制造鍵盤的底座的方法,該底座包括一弧面、一第一穿孔、一第二穿孔及多個抵接部,該第一穿孔的邊緣于第一弧面形成一第一弧形靠破面,該第二穿孔邊緣于該弧面形成一第二弧形靠破面,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提供一第一模板,該第一模板具有一第一外凸的幾何形狀及一第二外凸的幾何形狀,該第一外凸的幾何形狀及該第二外凸的幾何形狀分別限定該第一穿孔及該第二穿孔的形狀,該第一外凸幾何形狀及該第二外凸的幾何形狀是朝單一方向延伸至該第一弧形靠破面及該第二弧形靠破面;(b)提供一第二模板,該第二模板具有多個內凹的幾何形狀,該各內凹幾何形狀限定該各抵接部的形狀,該各內凹幾何形狀是朝單一方向延伸至該第一弧形靠破面及該第二弧形靠破面;(c)結合該第一模板及該第二模板,該第一模板與該第二模板分別位于該第一弧形靠破面及該第二弧形靠破面兩側;(d)注入塑料原料;以及(e)分離該第一模板及該第二模板。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按鍵機構,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一底座以及一鍵帽。上述底座包括一第一面、一穿孔以及多個抵接部。前述抵接部固定于第一面且分別具有一抵接面,每一抵接面部分覆蓋前述穿孔。鍵帽與第一、第二支架連接,并可相對于底座運動,其中第一支架具有一第一主樞軸部及第一輔助樞軸部,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二主樞軸部及第二輔助樞軸部。第一、第二主樞軸部容置于穿孔內,并分別抵接前述抵接面。其中,第一主樞軸部可相對于前述抵接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滑動,第一、第二輔助樞軸部抵接第一面,且第一輔助樞軸部可相對于第一面滑動。
文檔編號G06F3/03GK1901119SQ20051008484
公開日2007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19日
發明者許建士 申請人: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