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到一種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功能結構,尤指一種可使該導電環與端子作動,通過傳出訊號的時間差可分辨第一旋轉方向或第二旋轉方向的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功能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現有技術中,如美國專利第6,097,964號的“手機之導引鍵”,如圖19所示,該導引鍵具有一軸體40,該軸體40中央處設有一軸41,且該軸體40與軸41設置于一軸承42及一編碼器46之間,并于該軸體40與編碼器46之間設置有一金屬盤44及一外部套筒45,另于該編碼器46的外側設置有一鎖固組件43。如此,構成一手機的導引鍵,可通過該導引鍵選擇手機的內部信息。
雖然上述的“手機之導引鍵”可供使用者選擇手機的內部信息,該導引鍵作往前、往后轉動選擇時,是以外部套筒45的整體結構配合一編碼器46結構達到前、往后轉動確認的動作,但是由其圖8所示,可知該導引鍵的結構非常復雜,而已現今手機強調輕、薄、小而言,要將如此復雜的結構設至于手機上,則易造成工時及工序的浪費;且其傳輸訊號的結構也較為復雜,況且以該等結構作為訊號的傳輸時,其傳輸的特性及效能并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具有較高傳輸特性和較好傳輸效果的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解決加工時由于繁雜工序造成浪費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解決方案為一種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它包括有一中空環狀導電環和數個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環的一端設有數個缺口,使該二相鄰的缺口間的凸出面內緣形成有一接觸部;所述數個端子分別自上述導電環內緣二端插入并對該導電環內緣施以預應力,且其中一端端子插入導電環的深度不超過導電環缺口范圍,且各端子分別伸出導電環而與預設電路接點電連接。導電環藉由其一端的缺口及接觸部與端子作動,通過傳出訊號的時間差可分辨第一旋轉方向或第二旋轉方向。
所述導電環的另一端內緣為平整的接觸面。所述導電環可供套設于一支撐機構上。
所述支撐機構包括二支架,該二支架各具有一相對應的懸臂,且二支架的懸臂分別自導電環內緣二端插入,使二支架支撐導電環。所述二支架的懸臂末端為相互頂持,借以增加懸臂的機械強度。所述二支架的懸臂末端是以凹凸配合方式相互頂持。
所述數個端子包含設置于導電環一端可供作訊號輸出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數個端子包含設置于導電環一端可供作電源訊號傳輸的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與導電環圓心的夾角為150。
所述導電環缺口和接觸部分別以60°的角度配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更加簡單,從而解決了加工時由于繁雜工序造成浪費的問題,且能達到較高的傳輸特性和較好的傳輸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是導電環與端子的組合示意圖;圖3是導電環與端子的另一角度組合示意圖;圖4是使用狀態示意圖;圖5是順時針的輸出訊號示意圖;圖6是導電環與端子的接觸角度示意圖;圖7是導電環與端子的接觸角度示意圖;圖8是導電環與端子的接觸角度示意圖;圖9是導電環與端子的接觸角度示意圖;圖10是導電環與端子的接觸角度示意圖;圖11是導電環與端子的接觸角度示意圖;圖12是導電環與端子的接觸角度示意圖;圖13是導電環與端子的接觸角度示意圖;圖14是導電環與端子的接觸角度示意圖;圖15是導電環與端子的接觸角度示意圖;圖16是導電環與端子的接觸角度示意圖;圖17是導電環與端子的接觸角度示意圖;圖18是實施例逆時針的輸出訊號示意圖;圖19是現有技術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例說明本實用新型部分導電環1缺口11接觸部12接觸面13支撐機構2支架21、22懸臂211、221多數端子3第一端子31
第二端子32第三端子33第四端子34現有技術部分軸體40軸41軸承42鎖固組件43金屬盤44外部套筒45編碼器4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是一種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其是由一導電環1、一支撐機構2及數個端子3所構成,可使該導電環1與端子3作動,通過傳出訊號的時間差可分辨第一旋轉方向或第二旋轉方向。
上述所提的導電環1為中空環狀,且該導電環1一端設有數個缺口11,使該二相鄰的缺口11間的凸出面內緣形成有一接觸部12,而該導電環1的另一端內緣為整圈的接觸面13,且該導電環1外部可套設有一絕緣套筒(圖中未示)。
本實施例支撐機構2可供套設上述的導電環1,該支撐機構2包括二支架21、22,該二支架21、22各具有一相對應的懸臂211、221,且二支架21、22的懸臂211、221分別自導電環1內緣二端插入,使二支架21、22支撐導電環1,而該二支架21、22之懸臂211、221末端以凹凸配合方式相互頂持,借以增加懸臂211、221的機械強度。在本實施例中,數個端子3分別自導電環1內緣二端插入并對該導電環1內緣施以預應力(Pre-load,即常態下,端子裝入導電環內時已受壓迫力而變形),該數個端子包含設置于導電環一端可供作訊號輸出的第一端子31及第二端子32,以及可供作電源訊號傳輸的第三端子33及第四端子34。第一端子31及第二端子32插入導電環1的深度不超過導電環1缺口11底部的范圍,且各端子31、32、33、34分別伸出導電環1而與預設電路接點電連接(圖中未示);通過上述的結構構成一全新的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
圖4所示,本實施例主要是將第一及第二端子31、32分別設于導電環1內緣相對處,且第一及第二端子31、32與導電環1圓心的夾角約150°。由于本實施例的導電環1共有三接觸部12,兩接觸部12間隔一由絕緣體補滿的缺口11,且第三端子33及第四端子34持續傳輸電源訊號傳輸到導電環1;因此當第一或第二端子31、32與導電環1的接觸部12接觸時,該第一或第二端子31、32即輸出高電位。
由于本實施例的導電環1共有三接觸部12,且每二接觸部12間隔一由絕緣體補滿的缺口11,因此本實施例中每一接觸部12和缺口11圓周各60°,則本實施例第一及第二端子31、32間的夾角恰好跨過一接觸部12及缺口11總和又剩余30°,則第一及第二端子31、32可能同時與接觸部12和缺口11接觸,也可能同時與接觸部12或缺口11同時接觸。熟悉此項技藝者當知本實施例所舉的角度僅為使第一及第二端子31、32間相位差成特定狀態,并非據以限制本發明實施范圍。
如圖4和圖5所示,當使用者利用本實施例作前、后的選擇時,僅需轉動該絕緣套筒(圖中未示)即可連動該導電環1,而該第三端子33及第四端子34與導電環1另一端內緣的接觸面13作電源訊號傳輸的功效(如圖3所示),而第一端子31及第二端子32則與該導電環1作訊號傳出的功效且該導電環1的接觸部12與缺口11分別以相間隔圓周60°的角度設置,而形成有三個接觸部12,而該第一端子31及第二端子32設置于導電環1圓心夾角約150°的位置處。
如圖6所示,為導電環1初始位置(0°),而該第一端子31及第二端子32則分別設置于255°與105°的位置處,使該第一端子31則與接觸部12接觸而呈導通的狀態,同時該第二端子32則位于缺口11的位置處而呈不導通之狀態。如圖7所示,當該導電環1被往第一旋轉方向(順時針)轉動30°時,該第一端子31則位于缺口11的位置處而呈不導通的狀態,同時該第二端子32則與接觸部12接觸而呈導通的狀態;如圖8和圖9所示,當該導電環1被往前轉動60°及90°時,該第一端子31與第二端子32均分別與接觸部12接觸而呈導通的狀態。
當該導電環1被往前轉動120°時,第一端子31則與接觸部12接觸而呈導通的狀態,同時該第二端子32則位于缺口11的位置處而呈不導通的狀態(如圖10所示);當該導電環1被往前轉動150°時,第一端子31則位于缺口11的位置處而呈不導通的狀態,同時該第二端子32則與接觸部12接觸而呈導通的狀態(如圖11所示);當該導電環1被往前轉動180°及210°時,該第一端子31與第二端子32均分別與接觸部12接觸而呈導通的狀態(如圖12、圖13所示)。
當該導電環1被往前轉動240°時,該第一端子31則與接觸部12接觸而呈導通的狀態,同時該第二端子32則位于缺口11的位置處而呈不導通的狀態(如圖14所示);當該導電環1被往前轉動270°時,該第一端子31則位于缺口11的位置處而呈不導通的狀態,同時該第二端子32則與接觸部12接觸而呈導通的狀態(如圖15所示);當該導電環1被往前轉動300°及330°時該第一端子31與第二端子32均分別與接觸部12接觸而呈導通的狀態(如圖16和圖17所示);如此,該第一、二端子31、32即產生一往第一旋轉方向(順時針)轉動的間續訊號。
反之,將該導電環1往第二旋轉方向(逆時針)轉動時(如圖18所示),第一、二端子31、32原本先導通的第二端子32則先與缺口11對應而形成不導通的狀態,同時原不導通的第一端子31則先與接觸部12接觸形成的狀態,進而產生一向第二旋轉方向轉動之間續訊號給設備的輸入端。如此,可讓電路板的IC針對領先或落后的訊號差(高低電位差)判別第一(順時針)或第二(逆時針)旋轉方向。
權利要求1.一種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它包括有一中空環狀導電環和數個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環的一端設有數個缺口,使該二相鄰的缺口間的凸出面內緣形成有一接觸部;所述數個端子分別自上述導電環內緣二端插入并對該導電環內緣施以預應力,且其中一端端子插入導電環的深度不超過導電環缺口范圍,且各端子分別伸出導電環而與預設電路接點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環的另一端內緣為平整的接觸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環可供套設于一支撐機構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包括二支架,該二支架各具有一相對應的懸臂,且二支架的懸臂分別自導電環內緣二端插入,使二支架支撐導電環。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支架的懸臂末端為相互頂持,借以增加懸臂的機械強度。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支架的懸臂末端是以凹凸配合方式相互頂持。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數個端子包含設置于導電環一端可供作訊號輸出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數個端子包含設置于導電環一端可供作電源訊號傳輸的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與導電環圓心的夾角為150°。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環缺口和接觸部分別以60°的角度配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其包括一為中空環狀的導電環,該導電環的一端設有數個缺口,使該二相鄰的缺口間的凸出面內緣形成有一接觸部;一可供套設導電環的支撐機構;數個端子分別自導電環內緣二端插入,且其中一端端子插入導電環的深度不超過導電環缺口范圍。通過簡單的導引指示機構的方向傳輸結構,使該導電環與端子作動,以傳出訊號的時間差可分辨第一旋轉方向或第二旋轉方向。
文檔編號G06F3/02GK2711995SQ200420059778
公開日2005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21日
發明者楊惠萍 申請人:宣得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