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可應用于筆記型電腦、及有類似的可掀開及閉合的上蓋與底座的機構的設備上,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應用于筆記型電腦,在熒光屏上蓋掀開時,將卡鉤旋轉并將之隱藏,欲將熒光屏上蓋閉合固定時,將卡鉤釋放,以扣合熒光屏上蓋與系統本體底座的機構。
背景技術:
以筆記型電腦為例來說明,公知的筆記型電腦的型態大致可分為系統本體底座,及以透過轉軸機構與系統本體底座連結的熒光屏上蓋兩大部分。使用時將筆記型電腦熒光屏上蓋掀開來使用,收納或攜帶搬運時則將熒光屏上蓋閉合。閉合時必須固定系統本體底座與熒光屏上蓋,以避免攜帶搬運中熒光屏上蓋與系統本體底座不慎的開啟,造成熒光屏表面的刮傷、污物侵入鍵盤縫隙或轉軸機構的損壞。
公知的筆記型電腦在固定熒光屏上蓋與系統本體底座時,大多以卡鉤方式來扣合,欲掀開熒光屏上蓋時,以操作卡鉤按鍵來釋放熒光屏上蓋與系統本體底座的扣合。然而在熒光屏上蓋掀開之后,卡鉤凸出于面板,使用者經常會不經意的去觸碰到卡鉤,因而會有造成卡鉤變形損壞的情形,且影響整體美觀。又,當筆記型電腦的功能擴及平板電腦時,熒光屏的手寫功能及操作性會因卡鉤的凸出而有所妨礙及不適應的影響。此外,當熒光屏上蓋設計成為可與系統本體底座分離、獨立使用時,在熒光屏上蓋與系統本體底座分離后,卡鉤的功能將暫時的不再使用,其凸出于面板的卡鉤將會影響整體造型,且攜帶搬運時有損壞的可能性。
實用新型內容基于為克服上述公知卡鉤的缺點而制作出本實用新型,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可應用于筆記型電腦,及有類似的可掀開及閉合的上蓋與底座的機構的設備上。應用于筆記型電腦的情況下,基于傳統卡鉤功能加上隱藏及釋放機構的設計,來滿足熒光屏上蓋閉合時與系統本體底座的扣合,以及熒光屏上蓋掀開或與系統本體底座分離時可將卡鉤隱藏的需求。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至少包括一卡鉤連桿及一卡鉤按鍵,該卡鉤連桿可設置于熒光屏上蓋中或系統本體底座中,該卡鉤按鍵裝設于卡鉤連桿約中間部位,卡鉤連桿的一側設一彈簧。操作卡鉤按鍵時,借此可連動卡鉤連桿使卡鉤連桿滑動,同時對彈簧施加一應力,使該彈簧變形并儲存應力。當放開操作中的卡鉤按鍵時,彈簧將釋放儲存的應力變為彈力,使互相連結的卡鉤連桿及卡鉤按鍵滑移至原定位。卡鉤連桿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卡鉤及提供卡鉤扭力的一扭力彈簧,當卡鉤離開面板卡鉤孔時,扭力彈簧將提供卡鉤一扭力,使卡鉤釋放,旋轉至垂直狀態,以借此扣合熒光屏上蓋與系統本體底座。
圖1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的立體圖;圖2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的分解立體圖;圖3A至圖3F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在隱藏卡鉤時的實施步驟的示意圖;圖4A至圖4D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在釋放卡鉤時的實施步驟的示意圖;圖5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應用于筆記型電腦時裝置于熒光屏上蓋中并顯示卡鉤釋放時的立體圖;圖6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應用于筆記型電腦時裝置于熒光屏上蓋中并顯示卡鉤隱藏時的立體圖。
元件符號說明1.卡鉤連桿11.彈簧室12.鉤體13.凹口14.固定槽
2.卡鉤按鍵21.鉤爪22.按鍵本體3.彈簧4.卡鉤41.斜形外緣42.抵頂凹部43.固定孔5.扭力彈簧6.上蓋61.卡鉤孔62.頂口內壁7.底座71.扣合孔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其中,圖1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的立體圖,圖2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的分解立體圖,圖3A至圖3F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在隱藏卡鉤時的實施步驟的示意圖。圖4A至圖4D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在釋放卡鉤時的實施步驟的示意圖。圖5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應用于筆記型電腦時裝置于熒光屏上蓋中并顯示卡鉤釋放時的立體圖。圖6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應用于筆記型電腦時裝置在熒光屏上蓋中并顯示卡鉤隱藏時的立體圖。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包括一卡鉤連桿1、一卡鉤按鍵2、一彈簧3、一對卡鉤4、以及一對扭力彈簧5。
上述該卡鉤連桿1設置在可掀開及閉合的上蓋6中或底座7中。附圖的實施例顯示該卡鉤連桿1設置在上蓋6近前緣中。
上述該卡鉤按鍵2是以例如鉤爪21裝設于卡鉤連桿1約中間部位,且該卡鉤按鍵2的按鍵本體22向外突出位于上蓋6的外緣。當由外部橫向操作該卡鉤按鍵2左右移動,將會推動卡鉤連桿1隨之左右滑動。
上述該彈簧3裝設于卡鉤連桿1一側與上蓋6一固定件(未圖示)之間。附圖的實施例顯示該卡鉤連桿1靠近該彈簧3的一側,例如左側,開設有一彈簧室11,該彈簧3置于該彈簧室11,且彈簧一端鉤固于該彈簧室11內壁所設的鉤體12,另一端鉤固于上蓋6所設的固定件上。該彈簧3可提供該卡鉤連桿1一彈力。當該卡鉤連桿1被推動時,同時會對該彈簧3施予一應力,使該彈簧3變形并儲存該一應力,當該卡鉤連桿1自由時,該彈簧3將釋放先前儲存的該一應力變為一彈力,使互相連結的該卡鉤連桿1及該卡鉤按鍵2滑移至原定位。
上述該一對卡鉤4各樞支于卡鉤連桿1的兩側。各卡鉤4外端部的一側形成有一斜形外緣41,且該外端部的另一側則形成有一抵頂凹部42。上蓋6面板在相對于該對卡鉤4的位置上各設有一卡鉤孔61,該對卡鉤4可露出或隱藏于該卡鉤孔61。該卡鉤孔61頂部具有頂口內壁62,該內壁62最好是斜面內壁。
該對卡鉤4能以與卡鉤連桿1樞接之處為圓心而旋轉。當該對卡鉤4旋轉成與卡鉤連桿1互相平行而完全進入該卡鉤孔61內時,可隱藏于該卡鉤孔61內。當該對卡鉤4旋轉成與該卡鉤連桿1互相垂直時,可釋放而露出于該卡鉤孔61,此時,該對卡鉤4可與底座7相對位置所設的扣合孔71相扣合。
上述該一對扭力彈簧5設于卡鉤連桿1兩側,并位于該卡鉤連桿1及該卡鉤4之間。例如該對扭力彈簧5是分別裝設于該卡鉤連桿1兩側所設的凹口13,該扭力彈簧5的兩端再分別鉤固于該卡鉤連桿1所設的固定槽14及該卡鉤4所設的固定孔43上,使得該扭力彈簧5可提供該卡鉤4一復歸扭力。在上述欲隱藏該對卡鉤4,而將該對卡鉤4押入卡鉤孔61時,同時會對該對扭力彈簧5施予一應力,使該對扭力彈簧5變形并儲存該一應力。欲釋放該對卡鉤4時,操作卡鉤按鍵2使該對卡鉤4離開該卡鉤孔61,往垂直該卡鉤連桿1的方向旋轉,該對扭力彈簧5會將先前儲存的該一應力釋放為一扭力,使該對卡鉤4旋轉釋放至垂直狀態。
如圖3A至圖3F所示,顯示出卡鉤隱藏的過程。欲隱藏卡鉤4時,首先將卡鉤4往斜方向I壓下(如圖3A所示);此時,該卡鉤4會開始旋轉(如圖3B所示),同時,會施予扭力彈簧5一應力,使該扭力彈簧5變形并儲存該一應力;當該卡鉤4旋轉至以其斜形外緣41與卡鉤孔61的頂口內壁62接觸時(如圖3C所示),該卡鉤4會沿著該卡鉤孔61頂口內壁62滑動向下,并迫使卡鉤連桿1開始往相對方向例如往右方向J滑動(如圖3D所示),同時開始施予彈簧3一應力,使該彈簧3變形并儲存該一應力;當該卡鉤4旋轉至與該卡鉤連桿1互相平行而呈水平狀態,并完全進入該卡鉤孔61內時,該卡鉤連桿1及互相連結的卡鉤按鍵2受到該彈簧3先前儲存的該一應力釋放為一彈力的作用,而往相反方向例如往左方K向滑動(如圖3E所示);當該往左卡鉤連桿1K滑動至定位時,該卡鉤4的抵頂凹部42是抵頂于卡鉤孔61的頂口內壁62,并使該卡鉤4隱藏于該卡鉤孔61內,而完成該卡鉤4的隱藏及定位(如圖3F及圖6所示)。
如圖4A至圖4D所示,欲釋放卡鉤4時,首先操作卡鉤銨鍵2往右沿方向L滑動(如圖4A所示),借此推動與該卡鉤按鍵2連結的卡鉤連桿1及其上的卡鉤4往右滑動(如圖4B所示),同時,會施予彈簧3一應力,使該彈簧3變形并儲存該一應力;卡鉤4會因該卡鉤連桿1的連動,滑動至該卡鉤4的抵頂凹口42離開卡鉤孔61頂口內壁62限制的位置,而可開始向上旋轉(如圖4C所示);因受到扭力彈簧5在先前隱藏該卡鉤4時儲存的該一應力釋放為一扭力的作用,該卡鉤4會旋轉至與該卡鉤連桿1垂直狀態,并在放開操作中的該卡鉤按鍵2之后,因受到彈簧3先前儲存的該一應力釋放為一彈力的作用,該卡鉤連桿1及該卡鉤按鍵2會沿方向M滑動至原來的定位,同時也會連動使該卡鉤4滑動至原來的定位,完成該卡鉤4的釋放(如圖4D及圖5所示)。便可借助呈垂直狀態的該卡鉤4來扣合上蓋6及底座7。
因此本實用新型實為改善公知的卡鉤裝置,其凸出于外部影響美觀性、且易因不慎的碰撞而發生變形或斷裂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范圍內可進行各式各樣的應用實施,例如,該卡鉤4的數量并不限定為2個,設置該卡鉤4與該扣合孔71的位置也不限定于該上蓋6的上緣與該底座7的非轉軸側的前緣。只要能發揮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卡鉤的數量、設置的位置皆不加以限定。諸如此類的應用實施也應理解為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范圍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為一種利用自然法則的高度創作,其構造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及進步實用性。
權利要求1.一種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所述機構裝設在可掀開及閉合的一上蓋與一底座兩者之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構至少包括一卡鉤連桿,所述卡鉤桿設置在所述上蓋或所述底座之中;一卡鉤按鍵,所述卡鉤按鍵裝設在所述卡鉤連桿約中間部位,且所述卡鉤按鍵具有按鍵本體,所述按鍵本體向外突出位于所述上蓋或所述底座的外緣;一彈簧,所述彈簧設置于所述卡鉤連桿一側與所述上蓋或所述底座之間,所述彈簧提供所述卡鉤連桿一彈力;一卡鉤,所述卡鉤樞接于所述卡鉤連桿的一側,而所述上蓋或所述底座的面板在相對于所述卡鉤的位置上設有一卡鉤孔,所述卡鉤可旋轉而水平隱藏或垂直突出于所述卡鉤孔上;以及一扭力彈簧,所述扭力彈簧設置于所述卡鉤與所述卡鉤連桿之間,所述扭力彈簧提供所述卡鉤一復歸扭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鉤按鍵設有鉤爪,以所述鉤爪裝設于所述卡鉤連桿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鉤連桿一側開設有一彈簧室,所述彈簧置于所述彈簧室,且所述彈簧一端鉤固于所述彈簧室內壁所設的鉤體上,另一端則鉤固于所述上蓋或所述底座所設的固定件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鉤的外端部的一側形成有一斜形外緣。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鉤的外端部的另一側形成有一抵頂凹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鉤連桿設有凹口,所述扭力彈簧裝設于凹口,且所述扭力彈簧的兩端分別鉤固于所述卡鉤連桿所設的固定槽及所述卡鉤所設的固定孔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的卡鉤孔具有頂口內壁。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中,所述頂口內壁為斜面的內壁。
9.一種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所述機構裝設于一筆記型電腦的一上蓋與一底座兩者中之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構至少包括一卡鉤連桿,所述卡鉤連桿設置于所述上蓋中;一卡鉤按鍵,所述卡鉤按鍵裝設于所述卡鉤連桿上,所述卡鉤按鍵向外突出位于所述上蓋;一彈簧,所述彈簧設置在所述卡鉤連桿一側與所述上蓋之間,所述彈簧提供所述卡鉤連桿一彈力;一卡鉤,該卡鉤接于所述卡鉤連桿的一側,而所述上蓋的面板在相對于所述卡鉤的位置上設有一卡鉤孔,因此所述卡鉤具有水平隱藏與垂直突出于所述卡鉤孔兩狀態;以及一扭力彈簧,所述扭力彈簧設置于所述卡鉤與所述卡鉤連桿之間,所述扭力彈簧提供所述卡鉤一復歸扭力;其中,當欲處于所述卡鉤水平隱藏于所述卡鉤孔的狀態時,先推動所述卡鉤旋轉而接觸到所述卡鉤孔,然后帶動所述卡鉤連桿往一方向移動,直到所述卡鉤完會進入所述卡鉤孔內時,所述彈簧提供所述彈力,而使所述卡鉤連桿沿相反于所述方向回復至一定位;當欲處于所述卡鉤垂直突出于所述卡鉤孔的狀態時,先推動所述卡鉤按鍵往所述方向移動,然后帶動所述卡鉤連桿往所述方向移動,所述扭力彈簧提供所述卡鉤所述復歸扭力,而使所述卡鉤旋轉而釋放出所述卡鉤孔,之后所述彈簧提供所述彈力,而使所述卡鉤連桿沿相反于所述方向回復至所述定位。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鉤按鍵設有鉤爪,以所述鉤爪裝設于所述卡鉤連桿上。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鉤連桿一側開設有一彈簧室,所述彈簧置于所述彈簧室,且所述彈簧一端鉤固于所述彈簧室內壁所設的鉤體上,另一端則鉤固于所述上蓋或所述底座所設的固定件上。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鉤的外端部的一側形成有一斜形外緣。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鉤的外端部的另一側形成有一抵頂凹部。
14.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鉤連桿設有凹口,所述扭力彈簧裝設于凹口,且所述扭力彈簧的兩端分別鉤固于所述卡鉤連桿所設的固定槽及所述卡鉤所設的固定孔上。
15.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的卡鉤孔具有頂口內壁。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口內壁為斜面的內壁。
專利摘要一種卡鉤隱藏及釋放機構,其可應用于筆記型電腦、及有類似的可掀開及閉合的上蓋與底座的機構的設備上,應用于筆記型電腦時,可裝設在熒光屏上蓋中或系統本體底座中,熒光屏上蓋掀開時,將卡鉤旋轉并將之隱藏在卡鉤孔內,欲將熒光屏上蓋閉合固定時,操作卡鉤按鍵,使卡鉤離開卡鉤孔,釋放卡鉤旋轉至垂直狀態,扣合熒光屏上蓋與系統本體底座。借此以簡單的操作卡鉤的隱藏及釋放,兼顧了卡鉤的功能,且在卡鉤隱藏時不會影響整體的美觀感,還可避免因碰撞而發生卡鉤的變形破損。
文檔編號G06F1/16GK2699355SQ20042005939
公開日2005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27日
發明者李坤河, 陳以豪 申請人: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