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需求與產能管理與其集成電路的產品與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且特別有關于一種在供應鏈管理領域中的系統與方法用以提供產品制造者或服務供應者來規劃與管理其產能(Capacity)以便于供應給客戶的需求(Demand)。
背景技術:
在商品的供應中,供應鏈包括了物料采購、將物料轉換為半成品與成品、以及將成品配送至客戶的部分。另外,服務的供應上,在許多面向中也都類似于商品的供應。在供應鏈中,客戶傳送包括一特定數量與一特定日期的產品的要求或是需求給供應者。供應者可以依據接收到的要求來計劃其本身內部或外部的制造排程以滿足每一個客戶。
為了強化企業競爭力,供應鏈管理或是供應鏈功能與操作的管理已經成為達到減少庫存與增加產能的重要因素。制造與分布(Distribution)能力是受限于資源與產能。換言之,并不是每一個客戶的要求都能夠滿足,一些客戶可能被承諾但并不一定會滿足,其中,一些要求可以得到部分供應,以及其它的要求可能會被拒絕。因此,供應鏈管理中,沒有過量的產能損失的有效管理(同時包括需求與產能管理)已經成為需要控制制造與配送的產品制造者與服務供應者的重要前提。
供應鏈的復雜度隨著產業與商業模式有著很大的變化。對于具有長制造周期時間、精準出貨日期、高設備成本與高產品價值的商業模式的供應者而言,需求與產能管理是更關鍵的。集成電路或晶片制造廠(Foundry)是需要對于具有多樣化產品的多個客戶進行服務,且在實際收到客戶的訂單之前,指定的產品是不能進行制造程序的生意。因此,晶片制造廠對于供應鏈管理面臨更困難的情況與挑戰。
在現有方法中,供應鏈管理是用來管理與控制制造步驟中所使用的相關物料。舉例來說,美國專利公告第6477660號揭露使用一特定數據模式來管理物料的供應鏈規劃系統。然而,此方法并無法適用于供應鏈管理中物料并非關鍵因子的商業環境。有時相較于管理物料,適當的管理設備(包括制造或是分布)的使用率將更為重要,且可以達成更佳的產能管理效果。
此外,現有的需求與產能管理是以數量為基礎實施的。舉例來說,美國專利公告第6188989號的系統及方法是以數量來管理產能,以進行可承諾產品的產能管理。在現有以數量為基礎的方法中,晶片制造廠的產能是以可以承諾給客戶的晶片數量來表示。然而,由于集成電路產品的制程包括多個機臺與上百個制造步驟,且先進的集成電路產品,如0.13微米的中央處理器更需要比低階集成電路產品,如0.35微米的游戲存儲器超過兩倍的周期時間、光罩與設備成本來制造。因此,無論從技術角度、制程復雜度與成本上很容易的可以看出一片用來制造0.13微米產品的八英寸晶片是不等同于一片用來制造0.35微米產品的八英寸晶片。因此,依據晶片數量來評估與管理產能需求是不精確且不夠可靠的。
因此,現有供應鏈管理工具所預期達到的結果無法達成,且不能夠于晶片制造廠或是具有類似商業模式的生意環境中實行。目前并無現存對于如晶片制造廠的產業的有效的需求與產能管理機制,且并無任何完整的解決方案專門設計與提出給此產業。
另外,為了達到精確的供應鏈管理,客戶與晶片廠兩端都必須認真地考量。在大部分情況中,晶片廠與客戶的通常不是長期與一對一的關系。客戶不會保證訂單,且晶片廠不會保證為客戶保留產能。
在客戶的觀點中,晶片的成本非常高,而一個產品并不是一個固定的物料,產品可能只具有短生命周期且很快會被淘汰。因此,對于客戶來說產品的交貨日期與數量管理將成為減少客戶成本的重要關鍵。
一般來說,客戶期望透過規劃與預測來控制交貨日期與數量。客戶也希望晶片廠(供應者)成為她們的虛擬工廠,以便降低市場變動時的影響,并減少維護產能的成本。如此一來,很自然地會導致客戶對了要占住產能而過度預測需求,且晶片廠(供應者)也會為了避免訂單與產能損失而過度承諾產能。如此在客戶與晶片廠之間所存在的“不信任”將成為供應鏈管理上的主要問題。因此,在沒有損失產能的情況下來平衡與滿足所有的客戶是在半導體產業中供應鏈管理中的關鍵挑戰。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是用以提供來解決前述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本發明由晶片制造廠的觀點來說明,但本發明的概念與精神并不限定于晶片制造廠,而可以適用于其它的產品或是服務供應鏈。
因此,本發明的一目的為提供一種具有機器時間(Machine Time)準確度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為提供一種晶片制造廠供應鏈管理的完整解決方案的新商業模式,其可以適用于集成電路或是其它的晶片廠生意。
為了達成本發明的上述與其它目的,本發明定義一種適用于特定產業,如晶片制造廠的新商業模式,提供顯著改善的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商業模式包括供應鏈中多個階段的管理型態。在一實施例中,商業模式提供的管理型態關于(1)特定客戶產品配置(Allocation),(2)采購訂單配置與交貨委托日期,(3)特定客戶產品處理,以及(4)成品處理與配送。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晶片制造廠供應鏈管理是以機器時間為基礎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機器時間準確度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及方法。系統包括一配置計劃模塊、一訂單管理模塊、一產能模型與一產能管理模塊。
配置計劃模塊由一關系客戶接收相應一產品的需求計劃。產能管理模塊依據產能模型中的路由信息將需求計劃轉換為以機器時間基礎的計劃,并依據此機器時間基礎的計劃保留產能給此需求計劃。
訂單管理模塊在一截止(Cutoff)日期之前由此關系客戶接收相應此產品的采購訂單,且產能管理模塊在截止日期之前拒絕由其它客戶傳送的訂單。產能管理模塊依據產能模型中的路由信息將采購訂單轉換為一機器時間基礎訂單,接受此機器時間基礎的訂單,并依據機器時間基礎訂單扣除其事先保留的產能。
產能管理模塊更當截止日期過后將保留產能釋放為剩余產能,允許訂單管理模塊在此產品的截止日期之后接收相應一第二產品的第二采購訂單,依據產能模型將第二采購訂單轉換為第二機器時間基礎訂單,接受第二機器時間基礎訂單,并扣除剩余產能。
當由關系客戶所傳送的第三采購訂單與之前的需求計劃不兼容時,產能管理模塊可以利用一交換機制來將保留產能進行轉換以滿足此第三采購訂單。此外,系統亦包括一生產線來依據采購訂單制造產品,與一送貨單元來傳送貨物。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需求與產能管理方法。依據實施例,首先,由關系(Participating)客戶接收相應一產品的需求計劃,且提供具有產品的路由(Route)信息的產能模型(Capacity Model),其中路由信息記錄多個工具與相應的機器時間。接著,依據產能模型中的路由信息將需求計劃轉換為以機器時間基礎的計劃,并依據此機器時間基礎的計劃保留產能給此需求計劃。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示,進行詳細說明如下圖1為一示意圖是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具有機器時間準確度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的系統架構。
圖2是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路由結構。
圖3為一示意圖是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產能管理策略。
圖4為一示意圖是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需求與產能的關系。
圖5是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需求與產能管理例子。
圖6為一流程圖是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產能保留的操作流程。
圖7為一流程圖是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的操作流程。
符號說明100~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110~客戶端;111~客戶;112~需求計劃;113~采購訂單;120~制造者端;121~配置計劃模塊;122~訂單管理模塊;123~產能管理模塊;124~產能模型;125~生產線;126~庫房/送貨單元;m-h~機器時間;ID~辨識信息;41~需求;42~產能;CASD~可支持需求產能;ATP~可承諾產能;MR~物料需求;WIP~在制品;S61、S62、…、S66~操作步驟;S71、S72、…、S83~操作步驟。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參考圖示說明之前,本發明較上位的敘述將進行說明。
在制造廠(包括晶片制造廠或是其它的制造廠)企業中,一個常用的模式稱作依據訂單生產(Build To Order)模式。依據訂單生產的商業模式包括兩種典型類型。在一類型中,供應者依據實際訂單準備產能,且亦依據實際訂單來利用產能。通常此模式是用于長期合約,供應者可以得到穩定的產能利用率,而客戶得到穩定、短前置時間與低庫存的好處。然而,當市場有變動時,客戶必須自行承受風險。
另一種依據訂單生產的類型,供應者依據本身的預測來準備產能,而依據實際訂單來利用產能。在此類型中,客戶不需承諾任何長期訂單,所以客戶可以得到低商業風險的好處。然而,壞處便是客戶必須遭受不穩定的情況且較長的前置時間,因此,也許需要準備較高的庫存。相對地,供應者必須遭受不穩定的產能利用率。
相較于依據訂單生產的商業模式,制造廠具有相對獨特的商業模式,其中供應者依據所有客戶的需求計劃(客戶所預測的計劃)來準備產能,且依據需求計劃與實際訂單來利用產能。在此模式中,供應者代替客戶來承擔市場變動的風險。客戶得到在依據訂單生產模式中長期合約的好處,而將市場變動風險轉嫁給供應者。
由供應者的觀點,第三種商業模式隱含了更大的風險,然而其可以更佳的服務客戶。此模式的先決要件是必須精準的供應鏈管理。如果此前提可以達到,相對于其它的競爭者而言供應者可以獲得更加的競爭優勢來服務相同的客戶。
為了達成如之前所提及的更精準的供應鏈管理,現有以物料或是數量為基礎的機制是不適用于此特別的模式。本發明的發明人研究得知,在晶片制造商業中需要精準控制的關鍵因子為機器時間的使用量。如上所述,本發明提出一種以機器時間基礎的供應鏈管理機制處理上述問題,且相信是晶片制造供應鏈管理與其它類似商業的整體解決方案。
依據本發明實施力的新商業模式提供的管理型態關于(1)特定客戶產品配置(Allocation),(2)采購訂單配置與交貨委托日期,(3)特定客戶產品處理,以及(4)成品處理與配送。其中。首先,配置產能給關系客戶。接著,依據關系客戶所提供的采購訂單中指定的訂單決定委托日期。之后,依據委托日期與產能定義設備使用排程用以進行特定客戶產品處理。最后,當產品制造完成,安排產品處理與配送。其中執行配置產能給該關系客戶的方式是類似于航空產業的旅行服務配置,其中執行決定委托日期的方式是類似于全球快遞公司的排程服務,其中執行定義設備使用排程的方式是類似于鐵板燒餐廳廚師與客戶間的服務,以及其中執行安排產品處理與配送的方式是類似于原廠設備制造者(OEM)廠商與零售商間的服務。
圖1是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具有機器時間準確度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的系統架構。
系統包括一客戶端110與一制造者端120。在客戶端110,客戶111預測相應至少一產品的需求計劃112,并將需求計劃112給制造者端120。此外,當客戶111決定要生產產品時,亦會允許且傳送采購訂單113給制造者端120。其中,需求計劃112可以包括產品的辨識數據與數量。
在制造者端120,配置計劃模塊121由客戶111接收需求計劃112,且產生相應的配置計劃。配置計劃可以是相應產品的客戶支持計劃,且記錄產品概略的產能分配與排程信息。配置計劃模塊121可以提供一機制來解決晶片制造廠中需求-供應間不協調的問題,使得制造者供應的產能可以相配于客戶需求,從而得到最高的需求完成率與供應利用率,以同時滿足客戶與制造者。另外,配置計劃模塊121更可以提供一重新指定機制來當晶片廠進行調整,如制程程序或是設備參數進行調整時,保護穩定的產能。
另外,訂單管理模塊122由客戶111接收采購訂單113,且安排產能來滿足客戶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接收的需求計劃112與采購訂單113會被儲存于數據庫之中。由于供應鏈管理是復雜的工作,且供應鏈管理系統是一具有多個引擎(多個處理程序)與多個數據庫的序列數據處理系統,在供應鏈管理系統中的數據庫應該是對稱的,以避免引擎當機或是計劃結果錯誤。因此,系統中一對稱數據庫機制可以事先將包含訂單數據庫、在制品(WIP,Work InProcess)數據庫、產品信息數據庫、技術信息數據庫、客戶信息數據庫與其它的信息數據庫的原始數據庫過濾為對稱數據,以將不對稱的數據過濾。
產能管理模塊123可以使用產能模型124管理產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發明中產能最好是機器時間基礎導向的,換言之,以工具(設備)的單位時間來表示產能。注意的是,在晶片制造廠中的集成電路產品在實施例中進行討論,然而,本發明可以應用至其它工廠或是產業。
產能模型124中記錄晶片制造廠中所有產品的路由信息。路由結構包括產品ID(辨識信息)、路由ID、與多個步驟,如圖2所示。每一個產品具有各自的路由,且每一步驟記錄工具與相應在此工具花費的機器時間(m-h)。一旦接收到需求計劃112,相應此需求計劃112中產品的路由信息即由產能模型124中進行檢索,且產能管理模塊123使用此路由信息來替客戶111保留產能。
當接收到采購訂單113時,產能管理模塊123依據圖3的策略管理產能。在截止日期之前,產能管理模塊122接受由關系客戶所傳送的訂單,且依據需求計劃承諾出貨日期與數量,而若訂單是由其它客戶所傳送,產能管理模塊122拒絕這些訂單。在截止日期之后,產能管理模塊122依據先到先服務(FIFS,First In First Serve)的規則來接受所有客戶的訂單,并依據剩余產能承諾出貨日期與數量。相同地,截止日期隨著不同產品而不同,且截止日期可以設為產品的周期時間或是周期時間加上一個緩沖時間。
在實施例中,客戶111事先準備需求計劃112,且在截止日期之前傳送采購訂單113,使得制造者端120可以在截止日期之前準備與保持產能來滿足客戶需求的數量與送貨日期。為了增加產能利用率,制造者端120在截止日期之后開放剩余產能給所有客戶。
另外,當采購訂單與需求訂單不相同時,產能管理模塊123可以透過交換機制來滿足客戶需求。在一例子中,保留給需求訂單中產品的產能或是一個緩沖產能可以被交換成在采購訂單中指定的另一種產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購訂單的數量少于需求計劃的數量時,在截止日期之后保留給客戶的產能將會被釋放。
需求41與產能42間的關系顯示于圖4。在圖4中,可承諾(ATP,AvailableTo Promise)產能通常大于或是等于可支持需求產能(CASD,CapacityAvailable Support Demand)來保護客戶需求,從而所有訂單都有充分的產能來滿足其需求。此外,緩沖區(Buffer)可以用來支持交換機制。當接到訂單時,CASD會被減少且生產線125可以準備物料需求(MR,MaterialRequirement),且開始制造在制品(WIP)。注意的是,MR與WIP的總量等于訂單。
也必須注意的是,對應采購訂單的集成電路產品在制程階制造的情況,可以被客戶端透過網絡,如因特網進行監控。
圖5是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需求與產能管理例子。產能管理模塊123在截止日期之前依照需求計劃來接受采購訂單。在截止日期之后,CASD被釋放且產能管理模塊123接受所有客戶的訂單且依照接收到的順序進行服務。由于本發明為機器時間導向,當CASD釋放時,記錄于路由信息中對應工具的機器可用的時間會增加。個別工具所釋放的機器時間可以用來制造其它的產品。在此方式中,在截止日期之后,總產能可以有效地使用至100%。
如上所述,當接受到采購訂單時,生產線125依據圖4中的規則來準備物料需求與制造產品。當制造期間,多個功能可以在生產線125中執行來確保每一個客戶的產能,且達到所承諾的送貨日期。舉例來說,一種凍結式制造計劃排程(MPS,Manufacturing Planning schedule)機制可以使用來固定產品的生產日期,以確保當晶片制造廠的制程程序與設備改變或是接受到特急產品的情況時,產品可以在既定日期內被制造。
在產品完成制造之后,庫存/送貨單元126轉送產品至客戶111或是其它由客戶111指定的工廠。值得注意的是,庫存/送貨單元126可以執行自動選取、預先選取與其它功能來允許客戶在產品配送之前改變產品欲轉送的位置與工廠。
圖6是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產能保留的操作流程。首先,如步驟S61,配置計劃模塊121由客戶111接收需求計劃112。接著,如步驟S62,配置計劃模塊121檢查此客戶111的關系狀態,換言之,檢查此客戶111是否是關系客戶。
若客戶111不是關系客戶(步驟S62的否),如步驟S63,接收的需求計劃112被拒絕。若客戶111是關系客戶(步驟S62的是),如步驟S64,依據產能模型124需求計劃112被轉換為機器時間基礎的需求計劃。之后,如步驟S65,檢查可用的保留產能是否可以支持此需求計劃112。如果不夠來支持(步驟s65的否),如步驟S63,拒絕需求計劃112。如果可用的保留產能可以支持需求計劃112(步驟S65的是),如步驟S66,產能被保留給客戶111的需求計劃112。其中,所有產能中用來作為保留產能的比率可以依據制造者的情況進行設定。
圖7是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的操作流程。
首先,如步驟S71,產能管理模塊123檢查是否超過截止日期。如果尚未超過截止日期(步驟S71的否),如步驟S72,由關系客戶接收采購訂單113。在截止日期之前,其它客戶的訂單都會被拒絕。接著,如步驟S73,依據產能模型124將采購訂單113轉換為具有機器時間信息的采購訂單。
之后,如步驟S74,檢查采購訂單113是否符合需求計劃。如果采購訂單113不符合需求計劃(步驟S74的否),如步驟S75,交換機制將保留產能轉變來支持采購訂單113。如果采購訂單113符合需求計劃(步驟S74的是),如步驟S76,依據采購訂單113減少對應需求計劃112的CASD。之后,如步驟S77,準備產品相關的物料,并如步驟S78,生產線125使用產能開始制造產品,如對應采購訂單113的集成電路產品。當產品制造完成之后,如步驟S79,庫房/送貨單元126可以將產品轉送給客戶111。
另外,當超過截止日期時(步驟S71的是),如步驟S80,相應客戶所保留的產能中尚未使用完畢的剩余CASD被釋放為剩余產能,且如步驟S81,所有客戶的訂單允許被接受且依據先到先服務原則進行服務。接著,如步驟S82,依據產能模型124將采購訂單轉換為具有機器時間信息的采購訂單。之后,如步驟S83,依據采購訂單減少剩余產能。之后,如步驟S77,準備產品相關的物料,并如步驟S78,生產線125使用產能開始制造產品。當產品制造完成之后,如步驟S79,庫房/送貨單元126將產品轉送給客戶111。
因此,藉由本發明所提供的具有機器時間準確度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及方法,制造廠的產能可以以機器時間進行有效管理。另外,藉由本發明所提供的用于晶片制造廠的供應鏈管理的新商業模式與利用此新商業模式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依據需求計劃與每一需求的產品客戶產能可以充分滿足,且此供應鏈管理系統所產生的計劃結果可以實際的實行,且快速地在晶片制造廠環境中實行,從而滿足客戶與制造者雙方的需求。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的權利要求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包括一配置計劃模塊,由一關系客戶接收相應一產品的一需求計劃;一產能模型,具有相應該產品的一路由信息,其中該路由信息包括多個工具與分別相應的一機器時間;以及一產能管理模塊,依據該產能模型中的該路由信息將該需求計劃轉換為一機器時間基礎計劃,并依據該機器時間基礎計劃保留一產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更包括一訂單管理模塊,用以在相應該產品的一截止日期之前由該關系客戶接收相應該產品的一采購訂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其中該產能管理模塊依據該產能模型中的該路由信息將該采購訂單轉換為一機器時間基礎訂單,接受該機器時間基礎訂單,并依據該機器時間基礎訂單扣除該保留產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其中該產能管理模塊在該截止日期之前拒絕由非關系客戶傳送的訂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其中該產能管理模塊更當該截止日期過后將該保留產能釋放為一剩余產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其中該訂單管理模塊更在相應該產品的該截止日期之后接收相應一第二產品的一第二采購訂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其中該產能管理模塊更依據該產能模型將該第二采購訂單轉換為一第二機器時間基礎訂單,接受該第二機器時間基礎訂單,并扣除該剩余產能。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其中當該關系客戶傳送的一第三采購訂單不符合該需求計劃時,該產能管理模塊更利用一交換機制來轉換該保留產能來滿足該第三采購訂單。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其中該截止日期與該產品的制造周期時間相關。
10.一種需求與產能管理方法,具有機器時間準確度,包括下列步驟由一關系客戶接收相應一產品的一需求計劃;提供具有相應該產品的一路由信息的一產能模型,其中該路由信息包括多個工具與分別相應的一機器時間;依據該產能模型中的該路由信息將該需求計劃轉換為一機器時間基礎計劃;以及依據該機器時間基礎計劃保留一產能。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方法,更包括在相應該產品的一截止日期之前由該關系客戶接收相應該產品的一采購訂單。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方法,更包括依據該產能模型中的該路由信息將該采購訂單轉換為一機器時間基礎訂單,接受該機器時間基礎訂單,并依據該機器時間基礎訂單扣除該保留產能。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方法,更包括在該截止日期之前拒絕由非關系客戶傳送的訂單。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方法,更包括當該截止日期過后將該保留產能釋放為一剩余產能。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方法,更包括在相應該產品的該截止日期之后接收相應一第二產品的一第二采購訂單。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方法,更包括依據該產能模型將該第二采購訂單轉換為一第二機器時間基礎訂單,接受該第二機器時間基礎訂單,并扣除該剩余產能。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方法,更包括當該關系客戶傳送的一第三采購訂單不符合該需求計劃時,更執行一交換機制來轉換該保留產能來滿足該第三采購訂單。
18.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需求與產能管理方法,其中該截止日期與該產品的制造周期時間相關。
19.一種集成電路產品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由一關系客戶接收相應一集成電路產品的一需求計劃;提供具有相應該集成電路產品的一路由信息的一產能模型,其中該路由信息包括多個工具與分別相應的一機器時間;依據該產能模型中的該路由信息將該需求計劃轉換為一機器時間基礎計劃;依據該機器時間基礎計劃保留一產能;在相應該集成電路產品的一截止日期之前由該關系客戶接收相應該集成電路產品的一采購訂單;依據該產能模型中的該路由信息將該采購訂單轉換為一機器時間基礎訂單;接受該機器時間基礎訂單,并依據該機器時間基礎訂單扣除該保留產能;以及使用該扣除產能依據該采購訂單制造該集成電路產品。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集成電路產品制造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在該截止日期之前拒絕由非關系客戶傳送的訂單;當該截止日期過后將該保留產能釋放為一剩余產能;在相應該產品的該截止日期之后接收相應一第二集成電路產品的一第二采購訂單;依據該產能模型將該第二采購訂單轉換為一第二機器時間基礎訂單;以及接受該第二機器時間基礎訂單,并扣除該剩余產能。
21.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集成電路產品制造方法,更包括當該關系客戶傳送的一第三采購訂單不符合該需求計劃時,更執行一交換機制來轉換該保留產能來滿足該第三采購訂單。
22.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集成電路產品制造方法,其中該截止日期與該產品的制造周期時間相關。
23.一種集成電路產品,依據權利要求19、20、21或22所述的集成電路產品制造方法進行制造。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晶片制造廠的供應鏈管理的新商業模式,與具有機器時間準確度的需求與產能管理系統及方法。系統包括配置計劃模塊、訂單管理模塊、產能模型與產能管理模塊。配置計劃模塊接收相應產品的需求計劃。產能管理模塊依據產能模型將需求計劃轉換為以機器時間基礎的計劃,并依據機器時間基礎計劃保留產能給此需求計劃。訂單管理模塊更可在截止日期之前接收相應此產品的采購訂單,將其轉換為機器時間基礎訂單,并依據機器時間基礎訂單扣除其事先保留的產能。
文檔編號G06Q10/00GK1680950SQ20041005842
公開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14日
發明者王仲文, 吳啟明, 劉達智, 秦強生 申請人: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