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馬達單軸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馬達單軸承結構,是于馬達的軸座中設有至少一彈性組件或磁性組件,以對軸承殼體和其內部的球體提供預壓力,而避免產生內部游隙,使所述球體和軸承能順利運轉。
背景技術:
由于現今計算機信息工業的進展迅速,使信息產品的中央處理單元的運算速度也愈來愈快,所產生的熱量亦隨的增加,為了有效排除熱量,利用散熱裝置是現在最基本配備,而目前最常用的散熱裝置莫過于散熱風扇,因其使用上最為方便,價錢上也較便宜。有關一個散熱風扇品質的好壞,往往取決于馬達的運轉狀態,馬達的工作不穩定必定影響系統或裝置整體的正常運作,而馬達軸承更是影響馬達質量和工作穩定性的關鍵。
一般馬達的滾珠軸承內部通常使用數個球體,當軸承在運轉時,前述球體在該軸承殼體內旋轉;但是,所述軸承容易產生內部游隙,進而影響到馬達的運轉及其效能,例如振動、噪音、發熱、功率虛耗等缺點。
同時,球體在軸承內振動也會造成滾道面的微振磨損;因此,必須在軸承上施以適當的預壓力,來解決或改善上述由內部游隙所導致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馬達單軸承結構,藉由在馬達軸座中的適當位置設至少一彈性組件或磁性組件,以對滾珠軸承殼體及其內部的球體施予預壓力,避免軸承產生內部游隙,來保持軸承內部的球體處于穩定的運轉狀態的功效。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的、技術特征及功效,通過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說明將會變得更加清楚。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第四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的第五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的第六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的第七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的第八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的第九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10是本發明的第十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11是本發明的第十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12是本發明的第十二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13是本發明的第十三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14是本發明的第十四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15是本發明的第十五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16是本發明的第十六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17是本發明的第十七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18是本發明的第十八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19是本發明的第十九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0是本發明的第二十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1是本發明的第二十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2是本發明的第二十二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3是本發明的第二十三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4是本發明的第二十四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5是本發明的第二十五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6是本發明的第二十六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7是本發明的第二十七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8是本發明的第二十八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圖29是本發明的第二十九較佳實施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扇葉組;11-扇葉輪轂;111-軸心座;12-軸心;13-馬達殼;14-磁條;15-扣環;20-馬達組;21-絕緣架;22-硅鋼片;23-電路板;24-線圈;30-風扇座;31-軸座;311-凸出部;312-卡榫;313-底部;3131-槽溝;32-軸承;33-孔口;A-彈性組件;A1、A2-磁性組件;B-擋體;G-耐磨彈片;R-油圈。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參見圖1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包括一扇葉組10、一馬達組20及一風扇座30;該扇葉組10由扇葉輪轂11、軸心12、馬達殼13、磁條14組成,所述軸心12設于前述扇葉輪轂11的底部中央所形成的一軸心座111上,該馬達殼13設置在所述扇葉輪轂11的內側緣,該磁條14設于前述馬達殼13的內側緣。
該馬達組20套設在前述風扇座30,所述馬達組20由絕緣架21、硅鋼片22、電路板23、線圈24構成,前述硅鋼片22設于所述絕緣架21外部,該線圈24與前述硅鋼片22環繞所述絕緣架21;上述風扇座30的中心具有一中空的軸座31,前述電路板23設置在所述絕緣架21底部與該軸座31之間,上述軸心12設于該軸座31所形成的收容空間內,在所述軸心12外部與前述軸座31之間套設有一軸承32,該軸承32殼體內具有復數個球體(未于圖中顯示),并使該軸心12可受該軸承32的承載而旋轉,并在前述軸承32與上述所述扇葉輪轂11間設有一油圈R。
該軸座31內緣設有一凸出部311及一卡榫312,而該軸心12未與上述扇葉組10的扇葉輪轂11連接的一端形成一圓弧狀構形并卡設有一扣環15,藉前述凸出部311抵制所述軸承32,可定位該軸承32,且,前述軸承32對該扣環15形成干涉作用,以阻止上述軸心12在運轉時,從該軸座31脫出,該軸座31具有一底部313,可抵止所述軸心12未連接扇葉輪轂11的一端;并在前述軸座31的底部313與該卡榫312之間設置一彈性組件A,以產生一彈力作用,對軸承(包含軸承殼體及其內部的球體)形成預壓力,避免軸承32殼體和其內部的球體在欠缺預壓力而產生內部游隙,利于所述球體和軸承32順利運轉,以提升馬達的運轉效能,例如減少振動、噪音、發熱、功率虛耗等缺點,及增加使用壽命;在一個可行的實施例中,該彈性組件A可為一彈簧、彈片、彈性墊圈等或磁性組件,而在圖中顯示的本實施例傾向采用一彈簧;此外,所述底部313可為一獨立的構件而與該軸座31分離。
請參見圖2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所述彈性組件A傾向采用一彈片。
請參見圖3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所述軸心12未連接上述扇葉輪轂11的一端與該底部313之間(亦即,所述軸座31的底部313的一側)可再增設一耐磨彈片G,使該軸心12不接觸前述軸座31的底部313,以減少該軸心12或軸座31的磨損,可延長使用壽命。
請參見圖4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二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所述軸心12未連接上述扇葉輪轂11的一端與該底部313之間(亦即,所述軸座31底部313的一側)可增設一耐磨彈片G,使該軸心12不接觸前述軸座31的底部313,其作用同第三實施例。
請參見圖5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五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由于上述風扇座30的中心具有一中空孔口33,可進一步在前述彈性組件A與該卡榫312之間置入一擋體B,以遮蔽所述孔口33,來保持風扇座30的整體美觀。
請參見圖6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六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二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由于上述風扇座30的中心具有一中空孔口33,可在前述彈性組件A與該卡榫312之間置入一擋體B,以遮蔽所述孔口33,其作用同第五實施例。
請參見圖7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七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三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由于上述風扇座30的中心具有一中空孔口33,可在前述彈性組件A與該卡榫312之間置入一擋體B,以遮蔽所述孔口33,其作用同第五實施例。
請參見圖8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八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四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由于上述風扇座30的中心具有一中空孔口33,可在前述彈性組件A與該卡榫312之間置入一擋體B,以遮蔽所述孔口33,其作用同第五實施例。
請參見圖9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九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由于上述軸心12未連接上述扇葉輪轂11的一端形成圓弧狀構形,所述底部313亦對應前述軸心12形成有一圓弧狀構形的槽溝3131,以銜接所述軸心12,并使該軸心12配合所述槽溝3131的圓弧狀構形而運轉,上述軸心12藉該軸座31底部313與軸承32的支持,產生定位作用,可形成一穩定的運轉狀態。
請參見圖10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十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二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為對應上述軸心12未連接上述扇葉輪轂11的一端,前述底部313形成有一圓弧狀構形的槽溝3131,以銜接所述軸心12,并使該軸心12可配合依所述槽溝3131的圓弧狀構形而運轉,前述底部313的作用同第九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見圖11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十一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九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由于上述風扇座30的中心具有一中空孔口33,可在前述彈性組件A與該卡榫312之間置入一擋體B,以遮蔽所述孔口33,其作用同第五實施例。
請參見圖12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十二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十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由于上述風扇座30的中心具有一中空孔口33,可在前述彈性組件A與該卡榫312之間置入一擋體B,前述擋體B的作用同第五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見圖13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十三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前述彈性組件A系設置在該軸心12未連接上述扇葉輪轂11的一端與卡榫31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軸座31無上述底部313)。
請參見圖14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十四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十三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由于上述風扇座30的中心具有一中空孔口33,可在前述彈性組件A與該卡榫312之間置入一擋體B,以遮蔽所述孔口33,其作用同第五實施例。
請參見圖15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十五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前述彈性組件A設置在上述軸承32與該凸出部311之間;此外,請參見圖16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十六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十五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所述軸心12未連接上述扇葉輪轂11的一端與該底部313之間(亦即,所述軸座31底部313的一側)可增設一耐磨彈片G,使該軸心12不接觸前述底部313,以減少該軸心12或軸座31的磨損。
請參見圖17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十七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十五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前述底部313對應上述軸心12形成有一圓弧狀構形的槽溝3131,以銜接所述軸心12,并使該軸心12配合所述槽溝3131的圓弧狀構形,在所述軸座31上運轉,前述底部313的作用同第九實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見圖18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十八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前述彈性組件A設置在該軸承32與所述扣環15之間。
請參見圖19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十九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十八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所述軸心12未連接上述扇葉輪轂11的一端與該底部313之間(亦即,所述軸座31底部313的一側)可增設一耐磨彈片G,使該軸心12不接觸前述軸座31的底部313,以減少該軸心12或軸座31的磨損。
請參見圖20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二十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十八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前述底部313對應上述軸心12形成有一圓弧狀構形的槽溝3131,以銜接所述軸心12,并使該軸心12配合所述槽溝3131的圓弧狀構形,在所述軸座31上運轉,前述底部313的作用同第九實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見圖21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二十一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前述彈性組件A置換為磁性組件A1、A2,分別設置在所述底部313與卡榫312之間,利用該磁性組件A1、A2的磁極同性相斥的作用,對軸承(包含軸承殼體及其內部的球體)形成預壓力,其功效與上述利用彈性組件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見圖22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二十二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二十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所述軸心12未連接上述扇葉輪轂11的一端與該底部313之間(亦即,所述軸座31底部313的一側)可增設一耐磨彈片G,使該軸心12不接觸前述軸座31的底部313,以減少該軸心12或軸座31的磨損(該耐磨彈片G的作用同第三實施例)。
請參見圖23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二十三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二十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前述底部313對應上述軸心12形成有一圓弧狀構形的槽溝3131,以銜接所述軸心12,并使該軸心12可配合依所述槽溝3131的圓弧狀構形,在所述軸座31上運轉,前述底部313的作用同第九實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見圖24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二十四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二十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前述磁性組件A1、A2分別設置在上述凸出部311與該軸承32之間;此外,請參見圖25所顯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二十五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二十四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所述軸心12未連接上述扇葉輪轂11的一端與該底部313之間(亦即,所述軸座31底部313的一側)可增設一耐磨彈片G,使該軸心12不接觸前述軸座31的底部313,該耐磨彈片G的作用同第三實施例。
請參見圖26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二十六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二十四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前述底部313對應上述軸心12形成有一圓弧狀構形的槽溝3131,以銜接所述軸心12,使該軸心12配合所述槽溝3131的圓弧狀構形,在所述軸座31上運轉,前述底部313的作用同第九實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見圖27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二十七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二十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藉前述凸出部311抵制所述軸承32,可定位該軸承32,且,前述軸承32對該扣環15形成干涉作用,以阻止上述軸心12在運轉時,從該軸座31脫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軸座31無上述底部313);此外,所述磁性組件A1、A2分別設置在該軸心12未連接上述扇葉輪轂11的一端的周緣(可與前述扣環15相貼合)與所述卡榫312之間。
請參見圖28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二十八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二十七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所述磁性組件A1、A2分別設置在該凸出部311與所述軸承32之間。
請參見圖29所示的本發明馬達單軸承結構的第二十九較佳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二十八實施例大致相同;主要特征或差異在于該磁性組件A2分別設置在上述軸心座111的內側緣。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案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制本發明,若依本發明的構想所作的改變,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范圍內,例如將所述彈簧、彈片、彈性墊圈等彈性組件A、磁性組件A1或A2、擋體B、軸座31及其底部313等的構形或布置型態加以變換,對于各種變化,修飾與應用,所產生等效作用,均應包含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馬達單軸承結構,至少包括一軸心,一風扇座,及一軸承,所述軸承殼體內具有數個球體,且該軸承套設該軸心,使所述軸心可受該軸承的承載而旋轉,上述風扇座具有一中空的軸座并界定有一收容空間,所述軸心可設于該軸座內,所述軸座內緣設一凸出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軸座中設置一彈性組件于該軸承與凸出部之間,以產生一彈力作用,對軸承殼體及其內部的球體形成預壓力,避免軸承產生內部游隙,來保持軸承內部的球體處于穩定的運轉狀態,以提升馬達的運轉效能。
2.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彈性組件是彈簧。
3.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彈性組件是彈片。
4.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彈性組件是彈性墊圈。
5.依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座具有一底部。
6.依權利要求5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座底部的一側設有一耐磨彈片。
7.依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心的一端形成圓弧狀構形。
8.依權利要求7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座底部設有對應所述軸心所形成圓弧狀構形的一槽溝,以銜接所述軸心。
9.依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心的一端接合有一扇葉組。
10.依權利要求7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心的另一端接合有一扇葉組。
11.依權利要求8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心的另一端接合有一扇葉組。
12.依權利要求5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座內緣具有一卡榫。
13.依權利要求12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彈性組件設于該軸座底部與卡榫之間。
14.依權利要求13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心的一端形成圓弧狀構形。
15.依權利要求14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座底部設有對應所述軸心所形成圓弧狀構形的一槽溝,以銜接所述軸心。
16.依權利要求13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風扇座的中心具有一孔口。
17.依權利要求16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彈性組件的一側設有一擋體,以遮蔽該孔口。
18.依權利要求12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彈性組件設于該軸心與卡榫之間。
19.依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心的一端卡設有一扣環。
20.依權利要求12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心的一端卡設有一扣環。
21.依權利要求20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彈性組件設于該軸承與扣環之間。
22.依權利要求21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軸座底部的一側設有一耐磨彈片。
23.依權利要求21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軸心的一端形成圓弧狀構形。
24.依權利要求23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軸座底部設有對應所述軸心所形成圓弧狀構形的一槽溝,以銜接所述軸心。
25.依權利要求23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心的另一端接合有一扇葉組。
26.依權利要求24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軸心的另一端接合有一扇葉組。
27.依權利要求13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軸座底部的一側設有一耐磨彈片。
28.一種馬達單軸承結構,至少包括有一軸心,一風扇座,及一軸承,所述軸承殼體內具有數個球體,且該軸承套設該軸心,使所述軸心可受該軸承的承載而旋轉,上述風扇座具有一中空的軸座并界定有一收容空間,所述軸心可設于該軸座內,所述軸座內緣設一凸出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軸座中設置數個磁性組件于該軸承與凸出部之間,利用所述磁性組件的磁極同性相斥的作用,對軸承殼體及其內部的球體形成預壓力,避免軸承產生內部游隙,來保持軸承內部的球體處于穩定的運轉狀態,以提升馬達的運轉效能。
29.依權利要求28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心的一端接合有一扇葉組。
30.依權利要求29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扇葉組具有一扇葉輪轂,該扇葉輪轂的底部中央形成有一軸心座。
31.依權利要求30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磁性組件分別設于該軸承與所述軸心座的內側緣之間。
32.依權利要求28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座內緣具有一卡榫。
33.依權利要求32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磁性組件分別設于該軸心周緣與卡榫之間。
34.依權利要求33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心周緣還套設有一扣環。
35.依權利要求32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座具有一底部,設于該軸心與卡榫之間。
36.依權利要求35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座底部的一側設有一耐磨彈片。
37.依權利要求35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心的一端形成圓弧狀構形。
38.依權利要求37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座的底部設有對應所述軸心所形成圓弧狀構形的一槽溝,以銜接所述軸心。
39.依權利要求35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磁性組件分別設于該軸座的底部與卡榫之間。
40.依權利要求39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座底部的一側設有一耐磨彈片。
41.依權利要求39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心的一端形成圓弧狀構形。
42.依權利要求41所述的馬達單軸承結構,其中所述軸座的底部設有對應所述軸心所形成圓弧狀構形的一槽溝,以銜接所述軸心。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馬達單軸承結構,至少包括一扇葉組、一馬達組及一風扇座,所述扇葉組具有一扇葉輪轂并接合有一軸心,所述軸心的外部套設有一軸承,該馬達組系套設在所述風扇座,該風扇座的中心具有一中空的軸座,以容置所述軸承;并且,在前述軸座中的適當位置設有一彈性組件或磁性組件,可避免軸承殼體和其內部的球體欠缺預壓力而產生內部游隙,以利于所述球體和軸承順利運轉,提升馬達的運轉效能。
文檔編號G06F1/20GK1651771SQ20041003909
公開日2005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04年2月4日
發明者周初憲 申請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