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折疊式鍵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攜帶方便、操作時操作性良好的折疊式鍵盤,尤其涉及如下一種折疊式鍵盤使用鍵盤時,在將3個鍵盤單元從折疊狀態排列成水平狀態及從水平狀態返回折疊狀態時能以簡單的一次操作而使之成為使用狀態及折疊狀態,另外,將鍵盤折疊后可對各鍵盤單元進行定位,攜帶時不會從折疊狀態打開,可提高攜帶性。
背景技術:
以往,有各種折疊式鍵盤的技術方案,這種鍵盤的結構是,一般在不使用時將多個鍵盤單元相互折疊成重疊狀態,使用時將各鍵盤單元排列成水平狀態。
比如,日本發明專利特開平8-190834號公報中記載有如下一種折疊式鍵盤,即在3個鍵盤塊A1至鍵盤塊A3內,用連接件B1將鍵盤塊A1和鍵盤塊A2進行連接,同時用連接件B2將鍵盤塊A2和鍵盤塊A3進行連接的折疊式鍵盤。
在上述鍵盤中,不使用時,在連接件B1、B2的作用下可將3個鍵盤塊A1至A3進行折疊,另外,其使用時同樣在連接件B1、B2的作用下可將3個鍵盤塊A1、A2、A3排開成水平狀態,故折疊狀態下可減小為鍵盤整體的1/2~1/3的面積形狀,同時,隨著電腦主機等的小型化,鍵盤也可實現小型化。
但是,上述特開平8-190834號公報中記載的折疊式鍵盤中,其使用時,在將個鍵盤塊A1、A2、A3排列成水平狀態時,首先需要通過連接件B2而使鍵盤塊A2和鍵盤塊A2相對于其下側的鍵盤塊A3轉動,同時,將鍵盤塊A2側的連接件B2的支承軸沿著縫隙C2邊滑動邊展開,然后,通過連接件B1而使鍵盤塊A1相對于其下側的鍵盤塊A2轉動,并使鍵盤塊A1的連接件B1的支承軸沿著縫隙C1邊滑動邊展開。
如此,為了使鍵盤成為可使用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需要對鍵盤塊A2及鍵盤塊A1分別進行轉動動作及滑動動作,上述展開動作無法用一次動作完成,十分煩瑣。
另外,在上述特開平8-190834號公報所記載的折疊式鍵盤中,沒有任何有關其折疊后、用于將各鍵盤塊A1、A2、A3進行定位的機構的揭示和啟示。
因此,盡管鍵盤本身可小型化,但不存在將各鍵盤塊A1、A2、A3進行相互定位的機構,故存在著攜帶時各鍵盤塊A1、A2、A3的折疊狀態被打開的危險,由此,使各鍵盤塊A1、A2、A3可折疊以提高攜帶性的優點大打折扣。
發明的概要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問題而進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使用鍵盤、將3個鍵盤單元從折疊狀態排列成水平狀態時及從水平狀態返回折疊狀態時,能以簡單的一次性操作而使之成為使用狀態及折疊狀態的折疊式鍵盤。
另外,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將鍵盤折疊后可對各鍵盤單元進行定位、攜帶時不會從折疊狀態打開而可提高攜帶性的折疊式鍵盤。
(1)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折疊式鍵盤,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1,連接第1鍵盤單元、第2鍵盤單元及第3鍵盤單元,在使用鍵盤時按序將第1至第3鍵盤排列成水平狀態,同時在不使用鍵盤時,第1至第3鍵盤單元為重疊狀態的折疊式鍵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至第3鍵盤單元兩側,所述第1至第3鍵盤單元借助主連桿而相互連接,所述主連桿的一端可轉動地支承于第1鍵盤單元,主連桿的中央部可轉動地連接于第2鍵盤單元,主連桿的另一端可轉動地連接于第3鍵盤單元。
如此構成的折疊式鍵盤中,在第1至第3鍵盤單元的各自兩側,主連桿的一端可轉動地與第1鍵盤單元連接,另外,主連桿的另一端可轉動地與第3鍵盤單元連接,而且,主連桿的中央部可轉動地與第2鍵盤單元連接,故第2鍵盤單元及第3鍵盤單元相對于第1鍵盤單元可同時轉動,因此,以僅僅轉動動作的簡單的一次操作,即可使鍵盤成為使用狀態及折疊狀態。
這里,所述折疊式鍵盤,也可包括第1輔助連桿和第2輔助連桿,所述第1輔助連桿具有所述主連桿長度的1/2,構成主連桿和平行連桿,可轉動地與第1鍵盤單元及第2鍵盤單元連接;所述第2輔助連桿具有所述主連桿長度的1/2,構成主連桿和平行連桿,可轉動地與第2鍵盤單元及第3鍵盤單元連接。
采用如此結構,借助構成主連桿和平行連桿的第1輔助連桿,而可轉動地將第1鍵盤單元和第2鍵盤單元連接,另外,借助構成主連桿和平行連桿的第2輔助連桿,而可轉動地將第2鍵盤單元和第3鍵盤單元連接,故第2鍵盤單元及第3鍵盤單元相對于第1鍵盤單元轉動時,在該轉動動作進行的期間,可將第2鍵盤單元及第3鍵盤單元保持與第1鍵盤單元平行的水平狀態并進行轉動。由此,可使第2鍵盤單元及第3鍵盤單元穩定地進行轉動動作。
(2)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2,折疊式鍵盤是,連接第1鍵盤單元、第2鍵盤單元及第3鍵盤單元,使用鍵盤時第1至第3鍵盤單元進行排列,同時不使用鍵盤時,第1至第3鍵盤單元按該順序成為從下側開始重疊的狀態,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于所述第1鍵盤單元上面的凹槽、形成于所述第2鍵盤單元下面的凸起部,不使用所述鍵盤時,將第2鍵盤單元與第1鍵盤單元重疊時,第2鍵盤單元的凸起部與第1鍵盤的凹槽嵌合。
上述構成的折疊式鍵盤中,第1鍵盤單元至第3鍵盤單元在相互折疊時,形成于第2鍵盤單元下面的凸起部與形成于第1鍵盤單元上面的凹槽嵌合,故可將第2鍵盤單元直接定位于第1鍵盤單元上,另外,第3鍵盤單元也與第2鍵盤單元聯動而可間接地進行定位。因此,折疊狀態的鍵盤整體厚度始終保持一定,可提高攜帶性。
這里,所述折疊式鍵盤,具有配設在所述第1鍵盤單元下面的規定厚度的蓋板,所述第2鍵盤單元的凸起部具有與所述蓋板的規定厚度相同的厚度,使用所述鍵盤時,第1鍵盤單元及第2鍵盤單元也可構成水平狀態,另外,且具有在所述第3鍵盤單元的下面形成、其厚度與所述蓋板的規定厚度相同的凸起部,使用所述鍵盤時,第3鍵盤單元也可與第1鍵盤單元及第2鍵盤單元一起形成水平狀態。
在所述結構的折疊式鍵盤中,形成于第2鍵盤單元下面的凸起部的厚度,與配設在第1鍵盤單元下面的蓋板的厚度相同,另外,形成在第3鍵盤單元下面的凸起部的厚度也與蓋板的厚度相同,使用鍵盤時,由于第1鍵盤單元至第3鍵盤單元構成水平狀態,故可使各鍵盤單元的上面為同一平面。由此,可提高鍵盤的操作性。
圖2是表示將第1鍵盤單元至第3鍵盤單元從使用狀態慢慢進行折疊的狀態的模式說明圖,其中圖2(A)是將使用狀態下的鍵盤配置在設置面上的狀態說明圖,圖2(B)是表示使用狀態下的鍵盤側面的說明圖,圖2(C)是表示從使用狀態將第2鍵盤單元及第3鍵盤單元稍許折疊后的狀態說明圖。
圖3是表示從圖2(C)所示的狀態將第2鍵盤單元及第3鍵盤單元進一步進行折疊的狀態的模式說明圖,圖3(A)是表示從圖2(C)所示的狀態進一步進行折疊的狀態說明圖,圖3(B)是折疊即將結束時的狀態說明圖,圖3(C)是折疊結束后的狀態說明圖。
圖4是對第1鍵盤單元至第3鍵盤單元的折疊狀態局部剖切而模式表示的說明圖。
圖5是表示各鍵盤單元折疊狀態下將上蓋朝上方轉動的同時、借助支承構件將上蓋傾斜而支承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6是表示從圖5所示狀態將鍵盤變成使用狀態后的俯視圖。
圖7是表示將PDA連接在接頭構件上的狀態下借助上蓋進行支承的狀態的立體圖。
發明的最佳實施形態以下參照附圖并根據將本發明具體化的實施形態,對本發明的折疊式鍵盤作詳細說明。首先,根據
圖1對本實施形態的鍵盤的大致結構進行說明。圖1是折疊式鍵盤的模式分解立體圖。
圖1中,鍵盤1基本上由第1鍵盤單元U1、第2鍵盤單元U2、第3鍵盤單元U3構成。第1鍵盤單元U1由第1支承板2A及配設在第1支承板2A上的多個鍵開關3A構成。另外,第2鍵盤單元U2由第2支承板2B及配設在第2支承板2B上的多個鍵開關3B構成。而且,第3鍵盤單元U3由第3支承板2C及配設在第3支承板2C上的多個鍵開關3C構成。
而且,第1鍵盤單元至第3鍵盤單元U1、U2、U3,其兩側通過一對主連桿4、5相互可轉動地連接。另外,第1鍵盤單元U1與第2鍵盤單元U2,其一側通過輔助連桿6可轉動地連接,另外,第2鍵盤單元U2與第3鍵盤單元U3,其一側通過輔助連桿7可轉動地連接。對所述各主連桿4、5及各輔助連桿6、7的連接結構后敘。
第1鍵盤單元U1的第1支承板2A由鋁等金屬薄板形成,在所述第1支承板2A上配設有主要用左手操作的規定數的鍵開關3A。
另外,在第1支承板2A上利用沖壓加工等一體形成與1個鍵開關3A對應的4個卡止部8,在上述第1支承板2A上,配置有未圖示的具有3層結構的膜片開關(包括具有可動電極的上側薄片;具有固定電極的下側薄片;夾插在上側薄片和下側薄片之間、對可動電極和固定電極進行分開、具有開關孔的隔板薄片)。而且,各卡止部8從形成在膜片開關上的孔而向上方凸出。
而且,各鍵開關3A基本上包括鍵頭9;引導鍵頭9上下移動的一對連桿構件10;對鍵頭9朝上方施力、同時與由膜片開關的可動電極和固定電極構成的開關部對應、配置在膜片開關上的橡膠彈簧11。這里,一對連桿構件10的各上端部以可動狀態與鍵頭9的下面連接,另外,各下端部以可動狀態卡止于卡止部8。在非按下時,鍵頭9受到橡膠彈簧11的朝上方的施力而保持在非按下位置,克服相交彈簧11的彈力按下鍵頭9時,橡膠彈簧11按壓膜片開關的可動電極,在隔板的開關孔中與固定電極抵接,由此進行規定的開關動作。所述鍵開關3A及第1支承板2A構成第1鍵盤單元U1。不過,鍵開關3A的結構是公知的,這里省略詳細的說明。
而且,除了與第1支承板2A的第2鍵盤單元U2相鄰側的部分,還設有周壁構件12,上述周壁構件12形成中空狀。該周壁構件12內插通引導有同與第1支承板2A上的各鍵開關3A對應的膜片開關連接的信號線(未圖示)。此信號線如后所述,歸納為與第3鍵盤單元U3的第3支承板2C上配設的各鍵開關3C的膜片開關連接并從中空狀的周壁構件19開始途經中空狀的主連桿5而插通引導至周壁構件12的信號線13、以及與第2鍵盤單元U2的第2支承板2B上配設的各鍵開關3B的膜片開關連接并從主連桿5的內部而插通引導至周壁構件12的信號線(未圖示),同時,在第1鍵盤單元U1的底部與接頭構件(未圖示)連接。上述接頭構件與從配設在鍵盤外殼14的底蓋板15上的鍵盤1的控制部16延伸出來的接頭構件17相連接。
另外,第2鍵盤單元U2的第2支承板2B與上述第1支承板2A相同,由鋁等金屬薄板形成,在所述第2支承板2B上配設有用左手及右手操作的規定數的鍵開關3B。此外,鍵開關3B與上述鍵開關3A具有相同的結構,對其結構元件用與鍵開關3A相同的號碼進行說明。
在第2支承板2B上,利用沖壓加工等一體形成與1個鍵開關3B對應的4個卡止部8,在上述第2支承板2B上,配置有未圖示的具有3層結構的膜片開關(包括具有可動電極的上側薄片;具有固定電極的下側薄片;夾插在上側薄片和下側薄片之間、對可動電極和固定電極進行分開、具有開關孔的隔板薄片)。而且,各卡止部8從形成在膜片開關上的孔而向上方凸出。
而且,各鍵開關3B基本上包括鍵頭9;引導鍵頭9上下移動的一對連桿構件10;對鍵頭9朝上方施力、同時與由膜片開關的可動電極和固定電極構成的開關部對應、配置在膜片開關上的橡膠彈簧11。這里,一對連桿構件10的各上端部以可動狀態與鍵頭9的下面連接,另外,各下端部以可動狀態卡止于卡止部8。在非按下時,鍵頭9受到橡膠彈簧11的朝上方的施力而保持在非按下位置,克服相交彈簧11的彈力按下鍵頭9時,橡膠彈簧11按壓膜片開關的可動電極,在隔板的開關孔中與固定電極抵接,由此進行規定的開關動作。上述鍵開關3B及第2支承板2B構成第2鍵盤單元U2。
另外,除了與第2支承板2B的第1鍵盤單元U1相鄰側的部分以及與第3鍵盤單元U3相鄰側的部分,還設有周壁構件18。
第3鍵盤單元U3的第3支承板2C與上述第1支承板2A、第2支承板2B相同,由鋁等金屬薄板形成,在所述第3支承板2C上配設有主要用右手操作的規定數的鍵開關3C。此外,鍵開關3C與上述鍵開關3A具有相同的結構,對其結構元件用與鍵開關3A相同的號碼進行說明。
在第3支承板2C上,利用沖壓加工等一體形成與1個鍵開關3C對應的4個卡止部8,在上述第3支承板2C上,配置有未圖示的具有3層結構的膜片開關(包括具有可動電極的上側薄片;具有固定電極的下側薄片;夾插在上側薄片和下側薄片之間、對可動電極和固定電極進行分開、具有開關孔的隔板薄片)。而且,各卡止部8從形成在膜片開關上的孔而向上方凸出。
而且,各鍵開關3C基本上包括鍵頭9;引導鍵頭9上下移動的一對連桿構件10;對鍵頭9朝上方施力、同時與由膜片開關的可動電極和固定電極構成的開關部對應、配置在膜片開關上的橡膠彈簧11。這里,一對連桿構件10的各上端部以可動狀態與鍵頭9的下面連接,另外,各下端部以可動狀態卡止于卡止部8。在非按下時,鍵頭9受到橡膠彈簧11的朝上方的施力而保持在非按下位置,克服相交彈簧11的彈力按下鍵頭9時,橡膠彈簧11按壓膜片開關的可動電極,在隔板的開關孔中與固定電極抵接,由此進行規定的開關動作。所述鍵開關3C及第3支承板2C構成第3鍵盤單元U3。而鍵開關3C的結構是公知的,這里省略詳細的說明。
而且,除了與第3支承板2C的第2鍵盤單元U2相鄰側的部分,還設有周壁構件19,上述周壁構件19形成中空狀。該周壁構件19內插通引導有與第3鍵盤單元U3的第3支承板2C上配設的各鍵開關3C的膜片開關連接的信號線13,如此被引導的信號線13途經中空狀的主連桿5而插通引導至周壁構件12。
下面,對將第1鍵盤單元U1安裝到鍵盤外殼14的底蓋板15上的結構、以及通過主連桿4、5及輔助連桿6、7將第1鍵盤單元至第3鍵盤單元U1、U2、U3進行相互連接的連接結構作說明。
首先,對鍵盤外殼14的結構作說明。鍵盤外殼14,其箱狀的上蓋20可轉動地支承于底蓋板15上。底蓋板15上配設有在上蓋20的轉動連接部附件對鍵盤1進行控制的控制部16,上述控制部16內設有與PDA等形態電子設備連接用的接頭構件21。另外,如前所述,第1鍵盤單元至第3鍵盤單元U1、U2、U3的信號線與控制部16連接,配設有與設置在第1鍵盤單元U1的下側的接頭構件連接的接頭構件17。上蓋20上形成2個嵌合孔23,用于嵌合以傾斜的狀態對上蓋20進行支承的支承構件22(參照圖5)。
上述鍵盤外殼14的底蓋板15上安裝有第1鍵盤單元U1。具體地說,通過將插通于在底蓋板15的4個角上形成的螺孔24內的螺釘25連接到第1鍵盤單元U1上來進行安裝。
下面對連接結構作說明。在主連桿4的中央部形成螺孔26,上述螺孔26中插通螺釘27的同時,第2鍵盤單元U2借助中空狀的隔離構件28而可轉動地與第2鍵盤單元U2的跟前側的周壁構件18連接。這里,隔離構件28是用于使主連桿4與周壁構件18相隔一定距離的。另外,在主連桿4的一端(圖1的左端)形成有螺孔29,上述螺孔29中插通螺釘27的同時,第1鍵盤單元U1借助隔離構件28而可轉動地與第1鍵盤單元U1的跟前側的周壁構件12連接。而且,在主連桿4的另一端(圖1的右端)形成有螺孔30,上述螺孔30中插通螺釘27的同時,第3鍵盤單元U3借助隔離構件28而可轉動地與第3鍵盤單元U3的跟前側的周壁構件19連接。
在中空狀的主連桿5的中央部形成有中空狀的轉動支承部31,可轉動地支承于在第2鍵盤單元U2的背面側的周壁構件18上形成的支承孔(未圖示)內。這里,轉動支承部31內插通有與膜片開關連接的信號線,該膜片開關與第2鍵盤單元U2的各鍵開關3B對應。另外,在主連桿5的一端(圖1中的左端)形成有中空狀的轉動支承部32,上述轉動支承部32可轉動地支承于在第1鍵盤單元U1的背面側的周壁構件12上形成的支承孔(未圖示)內。而且,在主連桿5的另一端(圖1中的右端)形成有中空狀的轉動支承部33,上述轉動支承部33可轉動地支承于在第3鍵盤單元U3的背面側的周壁構件19上形成的支承孔(未圖示)內。轉動支承部33內插通有與膜片開關連接的信號線13,該膜片開關與第3鍵盤單元U3的各鍵開關3C對應。
這里,主連桿4和5形成相同的長度,主連桿4的螺孔26與主連桿5的轉動支承部31,在跟前側和背面側相互對應。另外,主連桿4的螺孔29與主連桿5的轉動支承部32,在跟前側和背面側相互對應。另外,主連桿4的螺孔30與主連桿5的轉動支承部33,在跟前側和背面側相互對應。由此,各種連桿4、5相互同步作轉動動作。
下面對輔助連桿6、7的連接結構作說明。輔助連桿6、7的長度設定為主連桿4、5的1/2,輔助連桿6、7分別構成與主連桿4平行的連桿。
輔助連桿6的一端(圖1的左側)借助螺釘27而可轉動地與第1鍵盤單元U1的跟前側的周壁構件12連接,另外,輔助連桿6的另一端(圖1的右側)借助螺釘27而可轉動地與第2鍵盤單元U2的跟前側的周壁構件18連接。而且,輔助連桿7的一端(圖1的左側)借助螺釘27而可轉動地與第2鍵盤單元U2的跟前側的周壁構件18連接,另外,輔助連桿7的另一端(圖1的右側)借助螺釘27而可轉動地與第3鍵盤單元U3的跟前側的周壁構件19連接。
另外,上述連接結構中,使主連桿4與各輔助連桿6、7在同一平面內轉動比較困難,故通過在主連桿4與存在于跟前側的各周壁構件12、18、19之間夾有隔離構件28,將主連桿4配置在跟前側,在主連桿4與周壁構件12、18、19之間配置各輔助連桿6、7。此時,使第1鍵盤單元至第3鍵盤單元U1、U2、U3排列成水平狀態時,各螺釘27與輔助連桿6、7干涉,故在輔助連桿6的下側形成對插通于主連桿4的螺孔29內的螺釘27進行引導的導向槽34(參照圖2(C)、圖3(A)、(B)),另外,在輔助連桿7的上側形成對插通于主連桿4的螺孔30內的螺釘27進行引導的導向槽35(參照圖2(C)、圖3(A)、(B))。
然后,根據圖2至圖4,對在使用鍵盤1時、在使第1鍵盤單元至第3鍵盤單元U1、U2、U3進行排列成時,將各鍵盤單元U1、U2、U3保持在水平狀態的結構、以及將各鍵盤單元U1、U2、U3折疊后進行定位的結構作說明。圖2是表示將第1鍵盤單元U1至第3鍵盤單元U3從使用狀態慢慢進行折疊的狀態的模式說明圖,其中圖2(A)是將使用狀態下的鍵盤1配置在設置面上的狀態的說明圖,圖2(B)是表示使用狀態下的鍵盤1的側面的說明圖,圖2(C)是表示從使用狀態將第2鍵盤單元U2及第3鍵盤單元U3稍許折疊后的狀態的說明圖。圖3是表示從圖2(C)所示的狀態將第2鍵盤單元U2及第3鍵盤單元U3進一步進行折疊的狀態的模式說明圖,圖3(A)是表示從圖2(C)所示的狀態進一步進行折疊的狀態的說明圖,圖3(B)是折疊即將結束時的狀態的說明圖,圖3(C)是折疊結束后的狀態的說明圖。圖4是對鍵盤單元U1、U2、U3的折疊狀態局部剖切而模式表示的說明圖。
在圖3(A)、(B)中,第1鍵盤單元U1如上所述,由于安裝在鍵盤外殼14的底蓋板15上,故高了底蓋板15的厚度部分。因此,為了吸收底蓋板15的厚度大小而使各鍵盤單元U1、U2、U3的鍵頭9的高度為同一高度,在第2鍵盤單元U2及第3鍵盤單元U3的底面4個角落設有具有與底蓋板15相同厚度的凸起部36。由此,將鍵盤1設置在設置面P上時,各鍵盤單元U1、U2、U3的鍵開關3A、3B、3C的鍵頭9的高度為同一平面。由此,可提高鍵盤1的鍵操作性。
這里,根據圖5至圖7,對如上所述的使各鍵盤單元U1、U2、U3成為水平狀態后使用鍵盤1的場合作說明。圖5是表示各鍵盤單元U1、U2、U3折疊狀態下將上蓋20朝上方轉動的同時,借助支承構件22將上蓋20傾斜支承的狀態的側視圖,圖6是表示從圖5所示狀態將鍵盤1變成使用狀態后的俯視圖,圖7是表示將PDA連接在接頭構件21上的狀態下借助上蓋20進行支承的狀態的立體圖。
首先,鍵盤外殼14的上蓋20朝上方轉動。此時,由于上蓋20的2個嵌合孔23內嵌合有支承構件22,故如圖5所示,上蓋20通過支承構件22而以傾斜的狀態被支承。然后,將各鍵盤單元U1、U2、U3的折疊狀態打開,配置成水平狀態后,如圖6所示,鍵盤1成為可使用的狀態。
上述狀態下,在將PDA37的接頭構件(未圖示)與設置在底蓋板15上的接頭構件21連接的狀態下,如將PDA37支承在上蓋20上的話,如圖7所示,對操作者來說PDA37是在最容易觀看的狀態下被支承。
然后,對使用狀態下的鍵盤1進行折疊的操作進行說明。為了對鍵盤1的各鍵盤單元U1、U2、U3進行折疊,首先,解除PDA37的接頭構件與底蓋板15上的接頭構件21的連接,將PDA37從上蓋20上取下。上述狀態如圖2(A)、(B)所示。
然后,將第3鍵盤單元U3朝圖2的左方向轉動。上述狀態如圖2(C)所示。而且,一旦將第3鍵盤單元U3朝左方向移動,則從圖3(A)所示的狀態經過圖3(B)所示的狀態,而最終成為圖3(C)所示的折疊狀態。
另外,在上述中,僅對從各鍵盤單元U1、U2、U3的水平狀態進行折疊的場合作了說明,在從折疊狀態成為水平狀態的場合,只要進行與上述動作相反的動作即可。
此時,由于第1鍵盤單元U1、第2鍵盤單元U2及第3鍵盤單元U3而借助主連桿4、5在其兩側可轉動地相互連接,故可將第2鍵盤單元U2及第3鍵盤單元U3同時相對于第1鍵盤單元U1朝左方向轉動。因此,用僅使第3鍵盤單元U3作轉動動作的簡單的一次操作,就可將第1鍵盤單元U1至第3鍵盤單元U3進行折疊。
另外,通過構成主連桿4和平行連桿的輔助連桿6而將第1鍵盤單元U1與第2鍵盤單元U2連接成可轉動,另外,通過構成主連桿4和平行連桿的輔助連桿7而將第2鍵盤單元U2與第3鍵盤單元U3連接成可轉動,故在使第2鍵盤單元U2及第3鍵盤單元U3相對于第1鍵盤單元U1轉動時,在進行轉動動作期間,可使第2鍵盤單元U2及第3鍵盤單元U3保持與第1鍵盤單元U1平行的水平狀態而使其轉動。由此,可穩定地進行第2鍵盤單元U2及第3鍵盤單元U3的轉動動作。
這里,第1鍵盤單元U1的周壁構件12的4個部位內形成有凹槽38,將第1鍵盤單元U1、第2鍵盤單元U2及第3鍵盤單元U3折疊成圖3(C)所示的狀態時,設置在第2鍵盤單元U2的底面4個角落的凸起部36如圖4所示,嵌合在周壁構件12的各凹槽38內。
由此,折疊第1鍵盤單元至第3鍵盤單元U1、U2、U3后,可直接將第2鍵盤單元U2相對于固定的第1鍵盤單元U1進行定位,另外,第3鍵盤單元U3也可與第2鍵盤單元U2聯動而間接地定位。因此,可使折疊狀態的鍵盤1整體的厚度始終一定,故收納在盤外殼14內時,容易關閉上蓋20,可提高攜帶性。
另外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形態,當然,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宗旨范圍內可進行各種改良和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折疊式鍵盤,將第1鍵盤單元、第2鍵盤單元及第3鍵盤單元連接,使用鍵盤時,第1至第3鍵盤單元按此順序排列成水平狀態,在不使用鍵盤時第1至第3鍵盤單元成為重疊狀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至第3鍵盤單元借助主連桿而在所述第1至第3鍵盤單元兩側相互連接,所述主連桿的一端可轉動地支承于第1鍵盤單元,主連桿的中央部可轉動地連接于第2鍵盤單元,主連桿的另一端可轉動地連接于第3鍵盤單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式鍵盤,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輔助連桿和第2輔助連桿,所述第1輔助連桿具有所述主連桿的1/2的長度,同時構成主連桿和平行連桿,且可轉動地與第1鍵盤單元及第2鍵盤單元連接,所述第2輔助連桿具有所述主連桿的1/2的長度,同時構成主連桿和平行連桿,且可轉動地與第2鍵盤單元及第3鍵盤單元連接。
3.一種折疊式鍵盤,將第1鍵盤單元、第2鍵盤單元及第3鍵盤單元連接,使用鍵盤時,第1至第3鍵盤單元按此順序排列成水平狀態,在不使用鍵盤時第1至第3鍵盤單元成為按此順序從下側開始重疊的狀態,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在所述第1鍵盤單元上面的凹槽;形成在所述第2鍵盤單元下面的凸起部,不使用所述鍵盤時,將第2鍵盤單元與第1鍵盤單元重疊時,第2鍵盤單元的凸起部與第1鍵盤的凹槽嵌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折疊式鍵盤,其特征在于,具有配設在所述第1鍵盤單元下面的規定厚度的蓋板,所述第2鍵盤單元的凸起部具有與所述蓋板的規定厚度相同的厚度,使用所述鍵盤時,第1鍵盤單元及第2鍵盤單元形成水平狀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折疊式鍵盤,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在所述第3鍵盤單元的下面、且其厚度與所述蓋板的規定厚度相同的凸起部,使用所述鍵盤時,第3鍵盤單元與第1鍵盤單元及第2鍵盤單元一起形成水平狀態。
全文摘要
一種折疊式鍵盤,第1鍵盤單元(U1)、第2鍵盤單元(U2)及第3鍵盤單元(U3)借助主連桿(4、5)而在其各兩側可轉動地相互連接,另外,通過構成主連桿(4)和平行連桿的輔助連桿(6)而使第1鍵盤單元(U1)與第2鍵盤單元(U2)可轉動地連接,通過構成主連桿(4)和平行連桿的輔助連桿(7)而使第2鍵盤單元(U2)與第3鍵盤單元(U3)可轉動地連接,并在第1鍵盤單元(U1)的周壁構件(12)的4個部位形成凹槽(38),將第1鍵盤單元(U1)、第2鍵盤單元(U2)及第3鍵盤單元(U3)相互折疊后,設置在第2鍵盤單元(U2)的底面4個角落的凸起部(36)嵌合在周壁構件(12)的各凹槽(38)內。本發明能以簡單的一次性操作而使鍵盤成為使用狀態及折疊狀態。
文檔編號G06F3/02GK1471118SQ0314524
公開日2004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02年6月25日
發明者望月勛, 高木猛行, 行 申請人:兄弟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