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低溫環境下操作性優良的觸模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觸模面板,特別涉及在較低溫度環境下使用觸模面板時的操作性得到改善的技術。
觸模面板的構成為,例如,在極薄的玻璃(下側面狀部件)和撓性透明樹脂膜(上側面狀部件)的各相對面上形成電阻層,同時,各面狀部件之間放置襯墊,使它們以一定間隔相對放置。如果采用輸入筆等擠壓該透明樹脂膜,以一定間隙相對放置的上下電阻膜在該擠壓部分接觸,由此改變各個電阻膜上連接的電極之間的電阻值,所以通過檢測該電阻值,就可獲得該擠壓位置的位置信息。
對于作為上述輸入終端的觸模面板,隨著其用途的擴大,要求迄今沒有的附加價值。特別是,在與液晶顯示板組合、用于車輛導航裝置和便攜式個人電腦等室外使用的裝置中時,為了防止由外界光線在觸模面板上反射造成的液晶顯示屏顯示內容的可視性降低,可通過在上側面狀部件的表面上層疊偏振片來保持防眩性。
但是,上述偏振片通常是加工樹脂膜形成的,適合于上述那樣具有偏振性的樹脂膜具有如下的物理特性,即,其熱線膨脹系數比作為下側面狀部件的玻璃大8-9倍。
如果上下面狀部件材料的熱線膨脹系數差別很大,則隨著溫度的上升,具有偏振片的上側面狀部件整個會向外側突出,除了裝飾性極度變差之外,與下側面狀部件的間隔也增大,因此,操作觸模面板所需的壓力也增大,使操作性極度變差。最近,伴隨著液晶顯示板的大型化,觸模面板也具有大型化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上側面狀部件的突起進一步增大,操作性也明顯變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發明人提出了在偏振片的表面上層疊比該偏振片的熱線膨脹率小的樹脂膜,以抑制該偏振片的膨脹。在使用聚乙烯對苯二酸酯(PET)膜作為該防止膨脹膜進行試驗時,隨著溫度的上升,即使偏振片發生膨脹,通過防止膨脹膜可阻止其膨脹,能夠維持良好的操作性。
但是,我們還知道即使具有上述這種疊層結構,如果環境溫度降低到0℃以下,操作性仍會變差。而且,根據安裝觸模面板的便攜式個人電腦等裝置輕量化的要求,希望觸模面板的玻璃基板更薄,如果這樣的話,顯然,越是在低溫下,操作性越是變差。
由于安裝了觸模面板的便攜裝置容易攜帶的緣故,所以無法預想會在怎樣的環境下使用,在寒冷地區的室外,要充分考慮到也可能在0℃以下的低溫下使用,所以希望即使在該低溫下也確保良好的操作性。
由這種極薄的下側面狀部件所引發的在低溫環境下操作性變差的情況,即使在上側面狀部件上使用偏振片外的熱線膨脹系數大的樹脂膜的情況下也會同樣發生。
本發明的目的是基于上述問題而進行的,提供即使下側面狀部件的厚度變薄、在低溫環境下操作性也不變差的觸模面板。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觸模面板是電阻膜式的觸模面板,它具有如下構成,即在一個主表面上形成第1電阻膜的第1面狀部件,具有撓曲性,在另一個主表面上形成第2電阻膜,并且該第2電阻膜與上述第1電阻膜以一定間隔相對放置,通過襯墊與第1面狀部件相對放置的第2面狀部件,上述第1面狀部件與上述第2面狀部件相反側的主表面上,至少一部分形成疊層的第3面狀部件。這里,上述第3面狀部件比上述第1面狀部件的熱線膨脹系數大。
通過上述構成,用于低溫的第2面狀部件比第1面狀部件收縮的至少大,即使第1面狀部件向外側膨脹,在該第1面狀部件的外側主表面部分上疊層的比上述第1面狀部件熱線膨脹系數大的第3面狀部件發揮了從外側抑制該膨脹的作用。因此,在第1面狀部件和第2面狀部件的相對面上形成的電阻膜的間隔不會擴大,從而可良好地維持其操作性。
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結構,即,在上述第2面狀部件中包括比第1面狀部件熱線膨脹系數大的偏振片,上述第3面狀部件的熱線膨脹系數與上述偏振片的熱線膨脹系數大致相等。
由此,在低溫環境下第3面狀部件的收縮程度與第2面狀部件的收縮程度也大致相等,通過兩個面狀部件的收縮使作用于第1面狀部件上面側和下面側的力達到均衡,通過第3面狀部件以適當的力抑制第1面狀部件向外側的膨脹。
本發明的這些和其它目的、優點和特征,從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所作的說明將更加清楚。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模面板的斜視圖。
圖2是表示上述觸模面板構造的分解圖。
圖3是表示上述觸模面板疊層結構的部分放大截面圖。
圖4表示本實施例觸模面板的各疊層材料的厚度和其熱線膨脹系數的大小。
圖5A、5B是利用增強膜的有無來對比在低溫環境下觸模面板的玻璃片撓曲狀態示意圖。
圖6是通過設置增強膜提高低溫環境下使用時觸模面板的操作性比較試驗結果的表。
圖7是觸模面板的變形例中疊層構造的部分放大截面圖。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觸模面板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觸模面板的整體結構)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模面板斜視圖。
同圖所示,觸模面板100的構成是在上側面狀部件110和下側面狀部件130之間通過襯墊140形成疊層。
上側面狀部件110是觸模面板100中接受使用了操作者的手指或輸入筆的輸入一側的透明并具有撓曲性的面狀部件,如后面所述,其結構是由數層樹脂膜形成的疊層結構。120是和內部電極接觸的連接部件。
圖2是圖1中觸模面板100的分解圖。
同圖所示的襯墊140,除了切除部分141外形成為連續的框架狀,其材料可使用PET膜等。在該襯墊140的兩個面上涂敷粘接劑,在其周邊部分貼合上側面狀部件110和下側面狀部件130。在切除部分141處,由于不介入襯墊部件,上側面狀部件110和下側面狀部件130之間形成間隙,它起到排出內部的空氣的孔的作用。即,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上側面狀部件110和下側面狀部件130之間存在的空氣發生膨脹和收縮,通過該排氣孔,空氣和外部流通,由此可使內壓和外壓時常處于相等的狀態,因此,不會發生象由內部空氣熱膨脹引起內壓比外壓高,導致操作性變差的這種不利情況。觸模面板100尺寸越大,內部空間的容量也越大,隨著溫度的變化,出入的空氣量也增多,因此,與此相應排氣孔的數量也可適當增加。
在圖2中,雖然被上側面狀部件110隱藏無法看見,但是,也在襯墊140的最深的角部上再設置其它的切除部分,與切除部分141合起來在2個位置上設置排氣孔。
在襯墊140上與連接部件120的安裝位置相對應的部分形成凹狀部分142。
在襯墊140內側的上側面狀部件110和下側面狀部件130的間隙中,以給定的間隔設置點狀襯墊160,和上述框架狀的襯墊140一起使上下面狀部件110、130的相對面的間隔基本均勻地保持在100微米左右。
在上側面狀部件110中與下側面狀部件130相對側的主表面上,通過濺射在大致整個面上形成由ITO(銦錫氧化物)形成的電阻膜111。而且,在電阻膜111相對的2側邊上設置電極112。這樣,在上述主表面的剩余部分且與連接部件120相對的部位上形成用于與連接部件120側的一對連接電極122、122連接的一對電極端部114、114,該電極端部114、114和上述電阻膜111的兩個側邊上設置的電極112、112之間用布線圖形113、113連接。
下側面狀部件130是極薄的玻璃,在與上側面狀部件110相對側的主表面上,利用濺射大致在整個面上形成同樣由ITO制成的電阻膜131。在電阻膜131的相對的兩側邊上且在上述上側電阻膜111上形成的電極112、112的相對方向成正交方向的側邊上形成電極132、132。這樣,在上述主表面的剩余區域內,與上側面狀部件110同樣形成與連接部件120側的一對連接電極123、123連接的一對電極端部134、134上,也形成連接該電極端部134、134和上述電阻膜131的兩個側邊上設置的電極132、132的布線圖形133、133。
連接部件120是在PET膜和聚酰亞胺等樹脂膜上采用銀膠等形成4條布線圖形129,在其上再貼合同樣的樹脂膜,形成連接用電纜190的一個端部。在該連接部件120中,布線圖形129的端部兩個一組在上下露出,在露出部分上印刷碳,形成連接電極122、122、123、123。
4條布線圖形和4個連接電極不分開地集中在一個連接部件中,這是為了控制材料費和工時兩方面的成本。
在組裝觸模面板時,上側連接電極122、122和上側電極端部114、114連接,下側連接電極123、123和下側電極端部134、134連接。這部分的連接,是通過在各取出部分共用的材料、即銀上涂敷混合了碳的導電性糊狀物,通過從兩側熱壓來進行的。
在連接部件120的上下連接電極122、123之間,設置切口121,由此消除由上下面狀部件110、130的膨脹率之差產生的應力。即,如果溫度上升引發面狀部件膨脹,導致上下兩個面狀部件產生膨脹,通過設置該切口121,可吸收根據上側面狀部件110和下側面狀部件130的熱膨脹量之差而作用于連接部件120上的應力,即使在寬溫度范圍內使用,也可獲得在該部分不易引起接觸不良和斷線的效果。
(觸模面板100的疊層結構)圖3是表示上述觸模面板100的疊層結構的部分放大截面圖,為了說明方便,一并表示出被安裝該觸模面板100的液晶顯示板200的疊層結構。
同圖所示,上側面狀部件110是通過采用未圖示的粘合劑從外側起依次貼合防膨脹膜101、偏振片102、λ/4相位差片103和光各向同性膜104所形成的疊層結構,在最下層的光各向同性膜104上形成上述電阻膜111。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使用PET膜作為防膨脹膜101。
下側面狀部件130的構成是采用粘合劑將增強膜136貼合在玻璃片135的背面上。在上述下側面狀部件130的與上側面狀部件110相對的面上也形成電阻膜131,上側面狀部件110和下側面狀部件130通過插入點狀襯墊160相對放置,從而使電阻膜111和電阻膜131的間隔保持在最佳狀態。
圖4是本實施例的觸模面板100中各疊層材料的厚度和其熱線膨脹系數大小的表(但是,增強膜136的材料和厚度在后面的圖6表中作了說明)。
這里,使用的偏振片102是在取向吸附了碘和雙色性顏料等雙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PYA)的延伸膜上,以上下夾持方式貼合作為保護膜的三乙酰醋酸酯(TAC)膜而形成。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是PVA膜的厚度為20微米,TAC膜兩片厚度為110微米(=55微米×2),由于薄PVA膜隨著厚TAC膜的膨脹而伸展,因此,偏振片102整個的熱線膨脹系數也大致與TAC膜的熱線膨脹系數(5.4×10-5cm/cm/℃)相等。
使用的λ/4相位差片103是以聚碳酸酯(PC)膜為原料形成的片。
光各向同性膜104是對入射的所有光不具有偏振性的樹脂膜,在本實施例中,是具有脂肪族環狀結構的降冰片烯系樹脂的熱塑性透明樹脂,具體地說,使用JSR社制的ア-トン膜(“ア-トン”是該公司的注冊商標)。該樹脂膜在透明性和表面硬度以及耐熱性方面性能優良,是適用于觸模面板的樹脂膜。
增強膜136由不具有通常偏振性的TAC膜和PC膜制成,對其作用在后面描述。
如圖4的表所示,偏振片102和λ/4相位差片103、光各向同性膜104的各熱線膨脹系數與作為下側面狀部件的玻璃相比,大致是它的8-9倍,因此,如果溫度升高,則其膨脹量與玻璃相比變得非常大。上側面狀部件110和下側面狀部件130在其周邊部分通過襯墊140被牢固地固定,因此,在這種狀態下,上側面狀部件110的熱膨脹造成的伸展量向上方突出,因此,伴隨著溫度上升,發生“膨脹”,導致外觀性和操作性變差。因此,在上側面狀部件110的最上面,通過將熱線膨脹系數比偏振片102和光各向同性膜104等小的PET膜作為防膨脹膜101使用,即使在高溫環境下,也大致不發生“膨脹”。
但是,相反,上述結構在0℃以下的低溫下,操作性會變差。即,在構成上側面狀部件110的膜中,作為偏振片102、λ/4相位差片103的材料TAC膜和PC膜的熱線膨脹系數比表面的防膨脹膜(PET膜)101大,因此,在低溫下,與防止膨脹的膜101相比,下層膜的收縮更大,上側面狀部件110整個向上側稍有彎曲,同時,上側面狀部件110整個的長度也收縮。但是,玻璃片135的熱線膨脹系數非常小,因此,不象上側面狀部件110那樣收縮,而且由于象700微米這樣薄,剛性小,結果發生玻璃片135向外側伸出。
圖5A是稍加夸張地示意性表示觸模面板100的縱截面圖,為了方便起見,圖示省略電阻膜111、113等。在同圖所示的觸模面板的特別是中央部分的上側面狀部件110和玻璃片135的間隙寬度d1增大的同時,由于玻璃片135的彎曲而形成恢復原狀態的力,造成在上側面狀部件110上施加的張力增大,因此,操作該觸模面板100需要的按壓力很大,導致操作性極為惡化。
因此,玻璃片135外側的整個面上貼合比玻璃片135的熱線膨脹系數大的膜作為增強膜136,這樣,大大改善低溫環境下的操作性。
下面的圖6的表表示其比較試驗例的結果。
在該試驗中所采用的除觸模面板100的增強膜136之外的各層材料的厚度與圖4表所示相同,觸模面板100的大小為260mm×205mm(12.1英寸)。
該試驗是在-20℃、0℃、20℃、40℃的環境溫度下進行放置1個小時。
圖6的表中記號“○”、“△”、“×”表示對操作性的評價。該操作性的評價以通常的輸入筆(聚縮醛制,筆端直徑為0.8mm)的頂端接觸觸模面板的表面,加上筆本身的重量,可由該觸模面板動作所需重量的大小(下面稱為“動作重量”)表示,動作重量越小,操作性越好。在本試驗中,動作重量不到100克的為“○”,100克以上200以下的為“△”,動作重量在200克以上的為“×”,評價為差。在是“×”時,操作性非常差,產品大致沒有價值。
在沒有該圖6的表中所表示的增強膜136時,在-20℃的環境下為“×”,即使在0℃下,也是“△”,操作性大大變差,但是在將作為增強膜136的厚度為80微米的TAC膜或者PC膜貼合在玻璃片135背面時,在-20℃下為“△”,在0℃下提高到“○”,如果再使各膜兩兩重疊,厚度成倍,為160微米,進行試驗,則操作性得到進一步改善,在-20℃下可獲得“○”的評價。
其理由如下。
即,通過在玻璃片135的背面貼合比其熱線膨脹系數大的膜,利用低溫時上側面狀部件110的收縮不使玻璃片135向外側彎曲,而被強制向內側彎曲,使電阻膜111和131的間隔不怎么增大。
圖5B是稍加夸張地示意表示觸模面板縱截面的圖,與圖5A同樣,電阻膜111和131等省略圖示。即使同圖所示的上側面狀部件110收縮,玻璃片135向外側彎曲,背面的增強膜136比玻璃片135的收縮更大,而不向外側彎曲,只能向內側彎曲。由此,上側面狀部件110和玻璃片135的彎曲方向相同,上側面狀部件110與玻璃片135的間隙寬度d2與常溫時大致沒有變化,從而可維持良好的操作性。
如果從玻璃片135向內側與上述面狀部件110相同程度地彎曲的觀點來看,增強膜136的熱線膨脹系數,最好與上側面狀部件110中熱線膨脹系數最大的材料處于大致相同的水平。通常,用作偏振片和λ/4相位差片的TAC和PC的熱線膨脹系數非常大(參照圖4),作為與其具有相同熱線膨脹系數值的物質,還有多芳化樹脂、聚砜、聚醚砜(PES)、聚乙烯醇、降冰片烯系樹脂(包括上述的ア-トン膜)、烯烴系樹脂等。可將這些給定厚度的樹脂膜可以一張或者根據情況兩張以上層疊制成增強膜136。在數層層疊時,可層疊不同種類的膜,但是,在它們的熱線膨脹系數有差別時,如果層疊成向外側熱線膨脹系數增大,則可能更有效地產生玻璃片135向內側彎曲的力。
在原理上講,只要熱線膨脹系數稍大于玻璃片135,在低溫時,玻璃片135向內側彎曲的效果就能如上所述地產生,與不使用增強膜136的情況相比,可在某種程度上仍能獲得操作性改善的效果,因此,作為增強膜136使用的材料并不限于上述材料。
而且,如果熱線膨脹系數大而增強膜136的厚度過薄,則玻璃片135向外側彎曲的力仍占據優勢,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厚度。正是根據這一理由,在圖6的表中,TAC膜、PC膜的厚度都為80微米時,在-20℃下評價為“△”,但是厚度都為160微米時,改善為“○。但是,如果該增強膜136過厚時,如停放在盛夏炎熱天氣下的汽車,置于車內溫度為60或70℃的高溫環境中,增強膜136的伸展引起熱應力增大,觸模面板100產生彎曲,最嚴重的情況是玻璃片135存在被破損的危險,所以即使增厚,也有上限。
對上述增強膜136的最適宜厚度、偏振片102和λ/4相位差片103中使用的膜的熱線膨脹系數、玻璃片135的厚度、增強膜136的熱線膨脹系數和觸模面板100的大小等進行研究,考慮在各環境溫度下,玻璃片135上施加的由上側面狀部件110產生的熱應力和由增強膜136產生的熱應力的平衡來決定,具體使用大約50微米以上200微米以下范圍內的膜。
一方面,如果玻璃片135過薄,則容易損壞,生產成本也增大,因此,其下限為0.4mm左右,另一方面,如果厚度過厚,無法實現裝置的輕量化,因此,希望至少在現有產品中使用的厚度1.85mm以下。
如果在增強膜136的周圍的邊緣部分處堅固地固定在玻璃片135上,則可獲得玻璃片135向內側彎曲的效果,如果玻璃片135和增強膜136之間存有間隙,則增強膜136表面上反射外界光線,因此從防眩性角度考慮是不希望的,此外,從薄玻璃片135不容易被損壞方面來看,優選采用粘合劑將其整個貼合在玻璃片135上。
再回到圖3,在具有上述結構的觸模面板100的正下方設置透過型液晶顯示板200。該液晶顯示板200具有在液晶元件201的上面和下面設置偏振片202和203的公知結構,在偏振片202的上面再貼合λ/4相位差片204。
在液晶顯示板200的下方安裝未圖示的背照光用光源。
這里對采用偏振片102、λ/4相位差片103、204提高可視性的原理進行一些說明。
偏振片102的設置要與液晶顯示板200的偏振片202的偏振軸相同,λ/4相位差片103的設置要使其光學軸與偏振片102的偏振軸成45°的角度。
從防膨脹膜101表面射入的外界光線通過偏振片102變成直線偏振光,再通過λ/4相位差片103形成圓偏振光。該圓偏振光在下側面狀部件(玻璃)130或者液晶顯示板200的表面和電阻膜111、131表面上反射一部分,再入射到λ/4相位差片103中形成直線偏振光,由于在反射時變成返回的圓偏振光,該反射光通過λ/4相位差片103后的直線偏振光的偏振面相對于可通過偏振片102的入射光的偏振面旋轉90°。因此,該直線偏振光不會通過偏振片102射出到外部。
因此,即使外界光線射入觸模面板100內,內部的反射光也不向外部泄漏,所以不發生眩目,即使在室外使用,液晶顯示板200顯示的內容也可清楚地辨認。
安裝在液晶顯示板200表面上的λ/4相位差片204的光學軸設置使之相對于偏振片202的偏振軸成45°的角度。根據上述描述,偏振片202的偏振軸與觸模面板100的偏振片102的偏振軸平行設置,因此,該λ/4相位差片204的光學軸與偏振片102的偏振軸成45°的角度。但是,形成該角度的方向與λ/4相位差片103的光學軸相對于偏振片102的偏振軸成45°角度的方向反方向成45°的角度,成為光學軸彼此成正交的狀態。
由此,通過液晶顯示板200的偏振片202變成直線偏振光的背照光通過λ/4相位差片204變成圓偏振光,再通過λ/4相位差片103時恢復直線偏振光,上述λ/4相位差片204和λ/4相位差片103的光學軸成彼此正交,因此,通過λ/4相位差片103得到的直線偏振光的偏振面的方向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變得與通過偏振片202之后的直線偏振光的偏振片的方向一致。另一方面,偏振片102和偏振片202的設置要使其偏振軸的方向一致,因此,通過λ/4相位差片103形成直線偏振光的背照光的偏振面變得與偏振片102的偏振軸平行,背照光可以保持原樣地通過偏振片102。因此,采用為獲得防眩性而設置的偏振片102、λ/4相位差片103,不妨礙背照光的透過而向外部射出,因此,即使不提高背照光光源的功率,也不會發生光量不足的情況,可充分確保可視性。作為增強膜136,如果使用加工了合適的樹脂膜得到的λ/4相位差片,在液晶顯示板200中可省略λ/4相位差片204,可簡化結構,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作為熱線膨脹系數比玻璃片135大的λ/4相位差片的材料,除了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PC之外,還可舉出多芳化樹脂、聚砜、PVA、降冰片烯系樹脂、烯烴系樹脂等。
(變形例)無需多說,本發明的內容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實施以下的變形例。
(1)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λ/4相位差片103,通過將透過偏振片102的直線偏振光變化成圓偏振光,可確保防眩性和可視性(這種結構以下稱為“圓偏振光結構”)。即使不是上述圓偏振光的結構,只要具備偏振片,就能確保一定程度的防眩性和可視性。
圖7是表示觸模面板100的部分放大截面圖,與圖3相同,一并示出液晶顯示板200的疊層結構。
上側面狀部件110是采用未圖示的粘合劑將防膨脹膜101、偏振片102、光各向同性膜104貼合形成的疊層結構,在最下層的光各向同性膜104上形成電阻膜111。放置點狀襯墊160,將該上側面狀部件110和下側面狀部件130相對放置,在下側面狀部件130的相對面上也形成電阻膜131。并在玻璃片135的背面貼合增強膜136。
這就是在圖3的圓偏振光結構中除去了λ/4相位差片103的結構。
此外,在觸模面板100的正下方的液晶顯示板200的表面上也不必設置圖3的λ/4相位差片204。
觸模面板100的偏振片102的設置要使偏振軸與液晶顯示板200的偏振片202相同,透過液晶顯示板200的偏振片202的從背照光出來的光可以保持原樣透過觸模面板100的偏振片102,因此光量大致不降低,可確保足夠的可視性。
另一方面,從防膨脹膜101射入到內部的外光,由于只有具有與該偏振軸平行的偏振面的光線透過偏振片102,因此,在這個階段,可將外界光線的入射光量降低大約1/2,雖無法與在上述實施例中利用圓偏振光結構的情況相比,仍可獲得一定程度的實用性和防眩性。
(2)為了增加防眩性和可視性,可在防膨脹膜101的表面施以公知的表面抗眩光加工(AG加工),或在防膨脹膜101的表面上形成折射率不同的多層薄膜,可獲得(AR加工)的防止反射效果。
(3)在上述實施例中,作為下側面狀部件130基板采用玻璃片135,但也可用剛性大的樹脂片代替,在這種情況下,在其背面貼合熱線膨脹系數比該樹脂片大的樹脂膜。
(4)即使是在上側面狀部件中不包括偏振片和λ/4相位差片的通常觸模面板,在采用比下側面狀部件熱線膨脹系數大的樹脂膜作為上側面狀部件時,低溫時,也會出現下側面狀部件向外側彎曲的問題,也就是說,通過在下側面狀部件的背面層疊比其熱線膨脹系數大的(進一步希望與上側面狀部件的熱線膨脹系數基本相等)增強膜,可維持低溫時良好的操作性。
(5)在上述實施例中,采用粘合劑將增強膜貼合到玻璃片的整個背面上,但增強膜是基于下面的目的設計的,即為了不使玻璃片向外側彎曲,低溫時在玻璃片的外側面上產生比內側大的張力,所以,在能獲得該效果的限度內,可以僅在玻璃片背面的一部分上貼合,增強膜的形狀也可以是帶狀或者格子狀等任意形狀。這時,不用說希望使用透明度更高的膜,以便在視覺上貼合部和非貼合部沒有區別。
(6)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在上側面狀部件和下側面狀部件的相對面的整個范圍內分別形成電阻膜的類型的觸模面板,當然也適合在上側和下側成正交的方向上分別將電阻膜形成為長方形的觸模面板,或者具有上側面狀部件和下側面狀部件而其相對面間隙的大小對操作性有影響的觸模面板全都適用于本發明。
盡管本發明通過實施例參考附圖已進行了完整的描述,但是,應該注意各種改變和改進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因此,除非這些改變和改進偏離了本發明的范圍,它們應該包括在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阻膜式的觸模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結構第1面狀部件,在其一個主表面上形成第1電阻膜;第2面狀部件,具有撓性,在其一個主表面上形成第2電阻膜,同時,經襯墊與第1面狀部件相對地配置,以使該第2電阻膜與上述第1電阻膜隔開一定間隔而相對;以及第3面狀部件,被層疊在上述第1面狀部件的與上述第2面狀部件相反一側的主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這里第3面狀部件的熱線膨脹系數比上述第1面狀部件的熱線膨脹系數大。
2.如權利要求1的觸模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面狀部件中包括熱線膨脹系數大于第1面狀部件的偏振片,上述第3面狀部件的熱線膨脹系數與上述偏振片的熱線膨脹系數大致相等。
3.如權利要求1的觸模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面狀部件是厚度為0.4mm以上至1.85mm以下的玻璃片。
4.如權利要求1的觸模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面狀部件可由選自三乙酰醋酸酯、聚碳酸酯、多芳化樹脂、聚砜、聚醚砜、聚乙烯醇、降冰片烯系樹脂和烯烴系樹脂的至少一種膜制成。
5.如權利要求4的觸模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面狀部件的厚度為50微米以上至200微米以下。
6.如權利要求1的觸模面板,其特征在于第2面狀部件包括偏振片和配置在其內側的第1λ/4相位差片的多個層,在上述第1面狀部件的外側設置第2λ/4相位差片。
7.如權利要求6的觸模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面狀部件兼作上述第2λ/4相位差片。
8.如權利要求7的觸模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面狀部件可由選自聚碳酸酯、多芳化樹脂、聚砜、聚醚砜、聚乙烯醇、降冰片烯系樹脂和烯烴系樹脂的至少一種膜制成。
9.如權利要求6的觸模面板,其特征在于設置成上述第1λ/4相位差片的光學軸相對于上述偏振片的偏振軸在第1方向上旋轉45°,上述第2λ/4相位差片的光學軸相對于上述偏振片的偏振軸在與第1方向反方向的方向上旋轉45°。
10.如權利要求1的觸模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具有第4面狀部件,被層疊在上述第2面狀部件的與上述第1面狀部件相反一側的主表面上,這里,上述第2面狀部件具有偏振性,并且第4面狀部件的熱線膨脹系數比該第2面狀部件的熱線膨脹系數小。
11.如權利要求10的觸模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4面狀部件由聚乙烯對苯二酸酯膜制成。
全文摘要
將在內側面上分別形成電阻膜的上側面狀部件和下側面狀部件通過襯墊相對地放置以構成觸模面板,在該觸模面板中,上側面狀部件是將從外側起按防膨脹膜,偏振片、λ/4相位差片和光各向同性膜的順序貼合而形成。下側面狀部件是在玻璃片的背面貼合具有與上側面狀部件中包含的偏振片和λ/4相位差片大致相等的熱線膨脹系數的增強膜而構成。
文檔編號G06F3/041GK1302046SQ0013701
公開日2001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0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1999年11月10日
發明者村上雪雄, 平野俊介 申請人:官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