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太陽能(solarenergy),是指太陽的熱福射能(參見熱能傳播的三種方式:福射),主要表現就是常說的太陽光線。在現代一般用作發電或者為熱水器提供能源。在化石燃料日趨減少的情況下,太陽能已成為人類使用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不斷得到發展。太陽能的利用有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太陽能發電是一種新興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收到人們的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改善太陽能利用設備利用效率的工作中來。現在使用的分布式太陽能工作效率較低,光線跟蹤能力較差,不能滿足使用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包括太陽能利用設備、太陽能光學鏡和跟蹤裝置,所述太陽能利用設備的上方通過太陽能支架架設有聚光透鏡,所述聚光透鏡的上方還架設有光學鏡支架,所述光學鏡支架為弧形且開口向下,所述光學鏡支架的外表面裝置有支桿,所述支桿的頂端通過電機一連接有太陽能光學鏡,所述太陽能光學鏡的數量不少于三個,所述太陽能利用設備的表面裝設有強度監測裝置,所述強度監測裝置與外部的控制器連接,所述太陽能利用設備的下表面通過一立桿與下部的跟蹤裝置連接,所述立桿的頂端橫向裝置有電機二,所述電機二的轉子通過連接件與太陽能利用設備傳動連接,所述跟蹤裝置包括一托座和一軌道,所述立桿的末端固定安裝于托座的上表面,所述軌道固定于地面的上部,所述托座卡接于軌道的上部外表面,且托座與軌道的連接處內部嵌裝有傳動滾輪,所述傳動滾輪與托座內部的傳動裝置電機三連接,所述電機一、電機二和電機三均通過導線與控制器連接。
[0005]優選的,所述太陽能利用設備的中心位于聚光透鏡的聚光焦點處。
[0006]優選的,所述支桿垂直于光學鏡支架的外表面,且支桿的底端朝向光學鏡支架的圓心方向。
[0007]優選的,所述電機一相對于支桿為橫向設置,所述電機一的轉子與位于光學鏡支架下表面中部的連接件橫向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強度監測裝置為溫度檢測器、光強檢測器或電力檢測器。
[0009]優選的,所述軌道整體呈工形,所述傳動滾輪的數量不少于三個,并沿軌道與托座之間的安裝間隙對稱布設。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通過將跟蹤裝置的軌道設備與太陽能光學鏡相結合,實現全方位多角度光線跟蹤,跟蹤能力更強,大大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且結構更加穩固,加設的聚光透鏡起到輔助聚光的作用,與太陽能光學鏡相配合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便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2]圖中:I太陽能利用設備、2太陽能光學鏡、3跟蹤裝置、31托座、32軌道、4太陽能支架、5聚光透鏡、6光學鏡支架、7支桿、8電機一、9強度監測裝置、10控制器、11立桿、12電機二、13傳動滾輪、14電機三。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4]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包括太陽能利用設備1、太陽能光學鏡2、跟蹤裝置3、托座31、軌道32、太陽能支架4、聚光透鏡5、光學鏡支架6、支桿7、電機一8、強度監測裝置9、控制器10、立桿11、電機二 12、傳動滾輪13和電機三14,太陽能利用設備I的上方通過太陽能支架4架設有聚光透鏡5,聚光透鏡5能夠將太陽能光學鏡2折射的光線進行變向并匯集,使得太陽能利用設備I聚集更多的光源,太陽能利用設備I能夠設置為集熱管或太陽能光伏板蓄電系統,太陽能利用設備I的中心位于聚光透鏡5的聚光焦點處,使得聚集后的光源匯集在太陽能利用設備I的表面,聚光透鏡5的上方還架設有光學鏡支架6,光學鏡支架6為弧形且開口向下,便于設置太陽能光學鏡2,光學鏡支架6的外表面裝置有支桿7,支桿7垂直于光學鏡支架6的外表面,且支桿7的底端朝向光學鏡支架6的圓心方向,設計合理,能夠聚集更多光源,支桿7的頂端通過電機一8連接有太陽能光學鏡2,電機一8相對于支桿7為橫向設置,能夠帶動太陽能光學鏡2進行向左向右轉向,從而實現光線的折射移動,電機一8的轉子與位于光學鏡支架6下表面中部的連接件橫向連接,太陽能光學鏡2的數量不少于三個,太陽能利用設備I的表面裝設有強度監測裝置9,強度監測裝置9為溫度檢測器、光強檢測器或電力檢測器,工作時通過監測太陽能利用設備I表面的信號強度來選取最佳的朝向光線角度,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強度監測裝置9與外部的控制器10連接,太陽能利用設備I的下表面通過一立桿11與下部的跟蹤裝置3連接,立桿11的頂端橫向裝置有電機二 12,電機二 12的轉子通過連接件與太陽能利用設備I傳動連接,跟蹤裝置3包括一托座31和一軌道32,立桿11的末端固定安裝于托座31的上表面,軌道32固定于地面的上部,托座31卡接于軌道32的上部外表面,且托座31與軌道32的連接處內部嵌裝有傳動滾輪13,傳動滾輪13與托座31內部的傳動裝置電機三14連接,電機一8、電機二 12和電機三14均通過導線與控制器10連接,工作時,電機一8、電機二12和電機三14的轉動實現光線朝向角度的變化,并通過強度監測裝置9對太陽能利用設備I表面的信號強度進行監測,選取最佳的角度,并隨太陽直射角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實現跟蹤效果,大大提高裝置的太陽能利用效率,軌道32整體呈工形,傳動滾輪13的數量不少于三個,并沿軌道32與托座31之間的安裝間隙對稱布設,使得結構更加穩固。
[0015]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包括太陽能利用設備(1)、太陽能光學鏡(2)和跟蹤裝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利用設備(I)的上方通過太陽能支架(4)架設有聚光透鏡(5),所述聚光透鏡(5)的上方還架設有光學鏡支架(6),所述光學鏡支架(6)為弧形且開口向下,所述光學鏡支架(6)的外表面裝置有支桿(7),所述支桿(7)的頂端通過電機一 (8)連接有太陽能光學鏡(2),所述太陽能光學鏡(2)的數量不少于三個,所述太陽能利用設備(I)的表面裝設有強度監測裝置(9),所述強度監測裝置(9)與外部的控制器(10)連接,所述太陽能利用設備(I)的下表面通過一立桿(11)與下部的跟蹤裝置(3)連接,所述立桿(11)的頂端橫向裝置有電機二(12),所述電機二( 12 )的轉子通過連接件與太陽能利用設備(I)傳動連接,所述跟蹤裝置(3)包括一托座(31)和一軌道(32),所述立桿(11)的末端固定安裝于托座(31)的上表面,所述軌道(32)固定于地面的上部,所述托座(31)卡接于軌道(32)的上部外表面,且托座(31)與軌道(32)的連接處內部嵌裝有傳動滾輪(13),所述傳動滾輪(13)與托座(31)內部的傳動裝置電機三(14)連接,所述電機一 (8)、電機二(12)和電機三(14)均通過導線與控制器(10)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利用設備(I)的中心位于聚光透鏡(5)的聚光焦點處。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桿(7)垂直于光學鏡支架(6)的外表面,且支桿(7)的底端朝向光學鏡支架(6)的圓心方向。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一 (8)相對于支桿(7)為橫向設置,所述電機一 (8)的轉子與位于光學鏡支架(6)下表面中部的連接件橫向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強度監測裝置(9)為溫度檢測器、光強檢測器或電力檢測器。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32)整體呈工形,所述傳動滾輪(13)的數量不少于三個,并沿軌道(32)與托座(31)之間的安裝間隙對稱布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所述太陽能利用設備的上方通過太陽能支架架設有聚光透鏡,所述支桿的頂端通過電機一連接有太陽能光學鏡,所述太陽能利用設備的表面裝設有強度監測裝置,所述太陽能利用設備的下表面通過一立桿與下部的跟蹤裝置連接,所述立桿的頂端橫向裝置有電機二。該太陽能分布式線性太陽能光學鏡跟蹤利用系統通過將跟蹤裝置的軌道設備與太陽能光學鏡相結合,實現全方位多角度光線跟蹤,跟蹤能力更強,大大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且結構更加穩固,加設的聚光透鏡起到輔助聚光的作用,與太陽能光學鏡相配合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便于推廣使用。
【IPC分類】G05D3/12
【公開號】CN205229821
【申請號】CN201521004334
【發明人】官景棟
【申請人】天津濱海光熱跟蹤技術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