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甲魚的飼養環境要求較高,如,要保持安靜,甲魚如果經常受到驚嚇,對其生長繁殖都是很不利的;要保持較好的水質環境,需要定期對養殖池的溫度、含氧量、相對濕度、PH值等參數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對養殖池進行相應維護;要多曬太陽,養殖室內要保持充足的光照等。為了提供甲魚的養殖質量和產量,提高養殖智能化控制水平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201320178595.0提出了一種基于單片機的甲魚養殖池環境監控系統,包括單片機,單片機通過數據采集卡連接有設置在養殖池中的池中傳感器,單片機的數據輸出端連接有報警裝置、實時顯示裝置,能對對甲魚養殖池的各點溫度、pH值、含氧量等參數進行自動記錄、顯示及報警并能反饋控制。目前,對于甲魚室內養殖這方面的技術還較少,也沒有一套完整的甲魚室內養殖系統,本實用新型針對這個技術空白,實用新型一種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能夠很好控制室內氣候環境,給甲魚創造最適宜生長的環境,實現室內甲魚養殖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以促進甲魚養殖過程控制走向自動化,使養殖水產在最佳環境下達到最快生產速度。
[0004]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包括室內溫濕度控制系統,池內自動監控系統、水循環與排污系統、增氧系統和投喂飼料系統,以及網絡服務器和客戶端,所述室內溫濕度控制系統、池內自動監控系統和投喂飼料系統通過網絡與網絡服務器數據連接。
[0006]所述室內溫濕度控制系統包括溫濕度傳感器,溫濕度控制器以及溫濕度調節設備,所述溫濕度控制器接收溫濕度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并根據溫濕度變化模型進行判斷,輸出是否進行溫濕度調節和目標溫濕度信號至溫濕度調節設備,所述溫濕度變化模型包括不同時間段對應的適宜甲魚生長的溫濕度范圍。
[0007]所述池內自動監控系統包括含氧量傳感器、PH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池內各傳感器、水循環與排污系統、增氧系統和網絡連接。
[0008]所述控制器設有水循環控制單元和增氧控制單元,所述水循環控制單元與水循環與排污系統連接,向水循環與排污系統輸出啟動、停止或調節進出量的信號;所述增氧控制單元與增氧系統連接,向增氧系統輸出啟動、停止或調節充氧量的信號。
[0009]所述控制器設有通信單元,用于將采集到的數據和操作記錄傳送至網絡服務器,以及從網絡服務器接收參數調整和控制指令。
[0010]所述增氧控制單元在固定的時間段內向增氧系統輸出啟動或停止的信號。
[0011]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甲魚養殖室內建設室內溫濕度控制系統、池內自動監控系統、投喂飼料系統等,并通過網絡將各系統整合在一起,并可基于設定的模型對系統進行自動控制,能夠減少養殖人工成本和提高喂養效率,實現甲魚養殖過程控制的自動化,使得養殖甲魚在最佳環境下達到最快生產速度。甲魚在室內養殖能很好的控制其室內氣候環境,避免越來越嚴峻的水污染和環境污染問題,還有越來越頻繁的極端氣候問題。這些問題都會造成甲魚的繁殖率不高和肉質污染,本實用新型能夠給甲魚創造最適宜生長的環境,提高甲魚的質量和繁殖率,并且可以保證甲魚的肉質不受污染。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溫濕度變化模型構建示意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池內自動監控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
[0016]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一種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在養殖室內設置室內溫濕度控制系統,在養殖池設置池內自動監控系統、水循環與排污系統、增氧系統和投喂飼料系統。投喂飼料系統、池內自動監控系統和室內溫濕度控制系統采集和操作的數據實時傳入網絡,客戶端從網絡上下載數據。
[0017]甲魚生長環境不能是恒溫恒濕環境,需要根據一天24小時氣候的變化來變化室內的溫濕度。室內溫濕度控制系統模擬甲魚適宜生長的大氣環境模型,利用太陽輻射能量對溫室的福射能為能源,建立室內氣候模型,由于太陽福射和室外氣象條件的變化,會使得溫室內空氣的能量發生變化,所以對溫室內空氣溫濕度要按時間來表征。溫濕度變化量的分析從能量傳遞方程入手,分析能量傳遞方式及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建立溫濕度變化模型,精確模擬大氣氣候。對于甲魚養殖需要的模型建立和更新過程如圖2所示。
[0018]室內溫濕度控制系統包括分布在室內的溫濕度傳感器,用于測量室內實時溫度;溫濕度控制器,存儲有室內溫濕度變化模型,該模型包括不同時間段(如每間隔1小時)對應的適宜甲魚生長的溫濕度范圍,模型的建立可以是基于養殖甲魚研究的經驗值構建,也可是如前文所述的結合大氣環境來構建;以及溫濕度調節設備,根據需要進行溫濕度調節。溫濕度控制器接收溫濕度傳感器采集的實際溫濕度數據,與模型值進行比較,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溫濕度調節,若需要調節,則控制輸出目標溫濕度至溫濕度調節設備,對整個室內的溫濕度環境進行調節,以接近大氣環境。
[0019]由于甲魚生性喜凈怕臟,良好的水體環境是甲魚穩定生長的重要條件,水質調控工作做得好壞,決定著養殖的成敗。如圖3,池內自動監控系統主要通過分別在養殖池內的含氧量傳感器、PH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來測量水質和水溫,各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傳輸至控制器,控制器一方面將采集的數據通過通信單元實時通過網絡發送至網絡服務器,另一方便基于采集的數據對池內水質和水溫情況進行判斷,若水質和水溫出現異常,則進行異常報警,由養殖人員根據需要采取人工干預措施,或者調節水循環與排污系統的進出量和增氧系統的充氧量。正常的,控制器的水循環控制單元與水循環與排污系統連接,控制水循環與排污系統定時放入水和排出污物以保證水質要求,增氧控制單元與增氧系統連接,控制增氧系統在固定的時間段內充氧,使甲魚形成習慣,減少對甲魚的驚擾。若出現水質或水溫出現異常,則需要調整水循環進出量、充氧量等參數,隨著甲魚養殖的不同階段,系統能夠自適應的調整,并且可將操作數據記錄下來,通過控制器的通信單元將數據傳送至網絡服務器,養殖人員可以通過客戶端(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訪問網絡服務器,獲取數據,進行實時的監控,對已有的操作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可以根據需要通過網絡發送控制指令或進行相關參數(如溫濕度范圍、進水量、充氧量等)的調整。
[0020]甲魚攝食受環境因素變化的影響很大,當氣溫、水溫發生變化及用藥時,應考慮到對甲魚的影響調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應控制在30分鐘內吃完。因此投喂飼料的多少受多種因素影響,這難以建立精確的數學模型,而模糊控制技術是模仿人的思維來進行控制的一種控制方法,不需要數學模型,且能達到較好的控制精度,因此投喂飼料系統采用模糊控制技術,可以直接引入現有的模糊控制模塊至本系統,作為對甲魚投食的控制。投喂飼料系統也通過網絡(GPRS、WIF1、以太網等多種方式)將投喂時間、投喂量等操作記錄數據實時傳送到網絡服務器,養殖人員可以通過客戶端實時查看數據并控制投喂飼料數量。
【主權項】
1.一種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內溫濕度控制系統、池內自動監控系統、水循環與排污系統、增氧系統和投喂飼料系統,以及網絡服務器和客戶端,所述室內溫濕度控制系統、池內自動監控系統和投喂飼料系統通過網絡與網絡服務器數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內溫濕度控制系統包括溫濕度傳感器,溫濕度控制器以及溫濕度調節設備,所述溫濕度控制器接收溫濕度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并根據溫濕度變化模型進行判斷,輸出是否進行溫濕度調節和目標溫濕度信號至溫濕度調節設備,所述溫濕度變化模型包括不同時間段對應的適宜甲魚生長的溫濕度范圍。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內自動監控系統包括含氧量傳感器、PH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池內各傳感器、水循環與排污系統、增氧系統和網絡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設有水循環控制單元和增氧控制單元,所述水循環控制單元與水循環與排污系統連接,向水循環與排污系統輸出啟動、停止或調節進出量的信號;所述增氧控制單元與增氧系統連接,向增氧系統輸出啟動、停止或調節充氧量的信號。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設有通信單元,用于將采集到的數據和操作記錄傳送至網絡服務器,以及從網絡服務器接收參數調整和控制指令。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控制單元在固定的時間段內向增氧系統輸出啟動或停止的信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包括室內溫濕度控制系統、池內自動監控系統、水循環與排污系統、增氧系統和投喂飼料系統,以及網絡服務器和客戶端,所述室內溫濕度控制系統、池內自動監控系統和投喂飼料系統通過網絡與網絡服務器數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室內甲魚養殖監控系統能夠減少養殖人工成本和提高喂養效率,實現甲魚養殖過程控制的自動化,使得養殖甲魚在最佳環境下達到最快生產速度。
【IPC分類】G05D27/02
【公開號】CN204990048
【申請號】CN201520763703
【發明人】吳丹, 鐘興, 駱斌, 戴有華, 高超學, 黃克
【申請人】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