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信號接收電路,分別與信號接收電路相連接的低頻信號處理電路和高頻信號處理電路,與高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的高通濾波電路,與低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的三階低通濾波電路,以及串接在三階低通濾波電路與高通濾波電路之間的信號輸出電路組成。本發明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能對輸入的信號進行準確的分析處理,同時能輸出穩定的信號,還能消除輸入信號的高低頻率中的諧波,使信號的平滑度提高70%以上,同時能將消除諧波后的信號進行放大后輸出。本發明對信號的處理的準確度比現有的信號處理電路提高了45%以上,從而本發明確保了烘干系統對枳殼的烘干質量。
【專利說明】
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電子節能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背景技術】
[0002]枳殼是一種藥材,其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等功效,其在中藥和西藥中被廣泛使用,而無能是在中藥或西藥中使用,都會對枳殼進行烘干。而枳殼在烘干的時候對溫度的要求很高,枳殼烘干時需采用均勻的低溫進行烘干,以便使枳殼的藥質和藥理性保護良好。
[0003]目前,對枳殼烘干的烘干系統為了對烘干溫度進行準確的控制,便采用了溫度控制器來對烘烤室內的溫度進行采集并調節。然而,現有的溫度控制器的信號處理電路在對信號進行處理時存在抗干擾能力差,信號處理不準確,輸出信號不穩定的缺陷。
[0004]因此,提供一種即能提高抗干擾能力,又能確保信號處理的準確性,信號輸出的確定性的信號處理電路便是當務之急。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溫度控制器的信號處理電路存在抗干擾能力差,信號處理不準確,輸出信號不穩定的缺陷,提供的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
[0006]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主要由信號接收電路,分別與信號接收電路相連接的低頻信號處理電路和高頻信號處理電路,與高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的高通濾波電路,與低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的三階低通濾波電路,以及串接在三階低通濾波電路與高通濾波電路之間的信號輸出電路組成。
[0007]所述三階低通濾波電路由放大器P6,放大器P7,放大器P8,三極管VT3,負極順次經電阻R30和二極管D10后與放大器P6的輸出端相連接、正極與放大器P6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3,正極經電阻R31后與放大器P6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負極與三極管VT3的基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4, 一端與放大器P6的輸出端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3的基極相連接的電阻R32,負極與放大器P7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33后與放大器P6的輸出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l 5,P極順次經電阻R37和電阻R36后與放大器P7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N極經電阻R38后與放大器P7的輸出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11,一端與放大器P7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另一端接地的電阻R35,N極經電阻R40后與放大器P8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P極經電阻R39后與放大器P7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12,以及負極經電阻R41后與放大器 P8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經可調電阻R34后與三極管VT3的發射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 C16組成;所述極性電容C13的負極與極性電容C14的正極共同形成三階低通濾波電路的輸入端并與低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3的集電極接地;所述放大器P7的輸出端與二極管D12的N極相連接;所述放大器P8的負極輸入端接地,其輸出端與放大器P7的輸出端共同形成三階低通濾波電路的輸出端并與信號輸出電路相連接。
[0008]所述高通濾波電路由放大器P4,放大器P5,三極管VT2,正極與放大器P4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負極與放大器P4的負極共同形成高通濾波電路的輸入端并與高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7,P極經電阻R16后與極性電容C7的負極相連接、N極順次經電阻R17和電阻R18后與放大器P4的輸出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6,負極與放大器P4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順次經電阻R21和電阻R20后與放大器P4的輸出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8,一端與放大器P4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另一端與電阻R21與電阻R20的連接點相連接的電感L,N極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P極經電阻R22后與放大器P4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7,負極與放大器P5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19后與放大器P4的輸出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lO,正極與三極管VT2的發射極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24后與極性電容ClO的正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9,N極經電阻R25后與放大器P5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P極經電阻R23后與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8,負極與二極管D8的P極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26后與放大器P5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ll,P極與放大器P5的輸出端相連接、N極經電阻R27后與極性電容Cll的正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9,以及負極經電阻R29后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28后與放大器P5正極輸入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2組成;所述放大器P4的負極輸入端接地;所述極性電容C11接地;所述放大器P5的輸出端與二極管D8的P極共同形成高通濾波電路的輸出端并與信號輸出電路相連接。
[0009]所述信號接收電路由放大器Pl,正極與放大器Pl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負極作為信號接收電路的輸入端并與感溫頭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l,正極與放大器Pl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負極與放大器Pl的輸出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2,p極經電阻Rl后與放大器Pl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N極與放大器Pl的輸出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l,以及正極與放大器Pl的輸出端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2后與放大器P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3組成;所述二極管Dl的N極作為信號接收電路的其中一個輸出端并與高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3的負極作為信號接收電路的另一個輸出端并與低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所述放大器Pl的負極輸入端接地。
[0010]所述高頻信號處理電路由處理芯片Ul,與非門IC,P極與處理芯片Ul的Q管腳相連接、N極與與非門IC的正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3,負極順次經電阻R7和電阻R5后與與非門IC的負極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6后與與非門IC的輸出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5,以及N極順次經電阻R4和電阻R3后與處理芯片Ul的J管腳相連接、P極經電阻R8后與極性電容C5的正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2組成;所述處理芯片Ul的CLK管腳與二極管Dl的N極相連接,其GND管腳接地,其CLR管腳與極性電容C7的負極相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5的正極與放大器P4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
[0011]所述低頻信號處理電路由處理芯片U2,三極管VTl,P極順次經電阻RlO和電阻R9后與處理芯片U2的J管腳相連接、N極經電阻R12后與三極管VTl的發射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4,負極經電阻R13后與三極管VTl的基極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ll后與處理芯片U2的CLK管腳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6,以及一端與處理芯片U2的CLR管腳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l的發射極相連接的電阻R14組成;所述處理芯片U2的CLK管腳與極性電容C3的負極相連接,其GND管腳接地,其K管腳與三極管VTl的集電極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l的發射極與極性電容C14的正極相連接;所述處理芯片U2的Q管腳與極性電容C13的負極相連接。
[00?2]所述信號輸出電路由放大器P2,放大器P3,負極與放大器P2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與放大器P5的輸出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4,一端與放大器P3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另一端與放大器P2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的電阻R15,以及P極與放大器P3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N極與放大器P8的輸出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5組成;所述放大器P2的負極輸入端與放大器 P7的輸出端相連接,該放大器P2的輸出端與放大器P3的正極相連接;所述放大器P3的負極輸入端接地,其輸出端與極性電容C11的負極相連接并作為信號輸出電路的輸出端。
[0013] 為了本發明的實際使用效果,所述處理芯片U1和處理芯片U2則均采用了 74LS112 集成芯片來實現。
[0014]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〇〇15] (1)本發明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能對輸入的信號進行準確的分析處理,同時能輸出穩定的信號,能有效的提高溫度控制器對枳殼的烘干溫度的調節,從而確保了烘干系統對枳殼的烘干質量,有效的保護了枳殼的藥質和藥理性。
[0016] (2)本發明還能消除輸入信號的高低頻率中的諧波,使信號的平滑度提高70%以上,同時能將消除諧波后的信號進行放大后輸出,從而有效的提高了溫度控制器對溫度的準確調節。
[0017] (3)本發明對信號的處理的準確度比現有的信號處理電路提高了45%以上,同時本發明能使枳殼的烘干質量提高25%以上。【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發明的雙極信號處理電路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發明的高通濾波電路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發明的三階低通濾波電路的電路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2]實施例[〇〇23]如圖1所示,本發明主要由三階低通濾波電路,高通濾波電路,信號接收電路,低頻信號處理電路,高頻信號處理電路,以及信號輸出電路組成。所述信號接收電路由放大器戸1,電阻1?1,電阻1?2,極性電容(:1,極性電容02,極性電容03,以及二極管01組成。[〇〇24]連接時,極性電容C1的正極與放大器P1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負極作為信號接收電路的輸入端并與感溫頭相連接。極性電容C2的正極與放大器P1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負極與放大器P1的輸出端相連接。[〇〇25] 其中,二極管D1的P極經電阻R1后與放大器P1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N極與放大器 P1的輸出端相連接。極性電容C3的正極與放大器P1的輸出端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2后與放大器P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〇〇26]所述二極管D1的N極作為信號接收電路的其中一個輸出端并與高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3的負極作為信號接收電路的另一個輸出端并與低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所述放大器P1的負極輸入端接地。[〇〇27] 同時,所述高頻信號處理電路由處理芯片U1,與非門1C,電阻R3,電阻R4,電阻R5,電阻R6,電阻R7,電阻R8,極性電容C5,二極管D2,以及二極管D3組成。[〇〇28]連接時,二極管D3的P極與處理芯片U1的Q管腳相連接、N極與與非門1C的正極相連接。極性電容C5的負極順次經電阻R7和電阻R5后與與非門1C的負極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6 后與與非門1C的輸出端相連接。二極管D2的N極順次經電阻R4和電阻R3后與處理芯片U1的J 管腳相連接、P極經電阻R8后與極性電容C5的正極相連接。[〇〇29]所述處理芯片U1的CLK管腳與二極管D1的N極相連接,其GND管腳接地,其CLR管腳與極性電容C7的負極相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5的正極與放大器P4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
[0030] 進一步地,所述低頻信號處理電路由處理芯片U2,三極管VT1,電阻R9,電阻R10,電阻R11,電阻R12,電阻R13,電阻R14,極性電容C6,以及二極管D4組成。[〇〇31] 連接時,二極管D4的P極順次經電阻R10和電阻R9后與處理芯片U2的J管腳相連接、 N極經電阻R12后與三極管VT1的發射極相連接。極性電容C6的負極經電阻R13后與三極管 VT1的基極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11后與處理芯片U2的CLK管腳相連接。電阻R14的一端與處理芯片U2的CLR管腳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1的發射極相連接。[〇〇32]所述處理芯片U2的CLK管腳與極性電容C3的負極相連接,其GND管腳接地,其K管腳與三極管VT1的集電極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1的發射極與極性電容C14的正極相連接;所述處理芯片U2的Q管腳與極性電容C13的負極相連接。[〇〇33]同時,所述信號輸出電路由放大器P2,放大器P3,電阻R15,極性電容C4,以及二極管D5組成。[〇〇34]連接時,極性電容C4的負極與放大器P2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與放大器P5的輸出端相連接。電阻R15的一端與放大器P3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另一端與放大器P2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二極管D5的P極與放大器P3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N極與放大器P8的輸出端相連接。
[0035]所述放大器P2的負極輸入端與放大器P7的輸出端相連接,該放大器P2的輸出端與放大器P3的正極相連接;所述放大器P3的負極輸入端接地,其輸出端與極性電容Cl 1的負極相連接并作為信號輸出電路的輸出端。[〇〇36] 如圖2所示,所述高通濾波電路由放大器P4,放大器P5,三極管VT2,電阻R16,電阻 1?17,電阻1?18,電阻1?19,電阻1?20,電阻1?21,電阻1?22,電阻1?23,電阻1?24,電阻1?25,電阻1?26, 電阻R27,電阻R28,電阻R29,極性電容C7,極性電容C8,極性電容C9,極性電容C10,極性電容 Cl 1,極性電容C12,二極管D6,二極管D7,二極管D8,以及電感L組成。[〇〇37]連接時,極性電容C7的正極與放大器P4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負極與放大器P4的負極共同形成高通濾波電路的輸入端并與高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二極管D6的P極經電阻R16后與極性電容C7的負極相連接、N極順次經電阻R17和電阻R18后與放大器P4的輸出端相連接。極性電容C8的負極與放大器P4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順次經電阻R21和電阻 R20后與放大器P4的輸出端相連接。電感L的一端與放大器P4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另一端與電阻R21與電阻R20的連接點相連接。[〇〇38]其中,二極管07的~極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P極經電阻R22后與放大器P4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極性電容C10的負極與放大器P5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19 后與放大器P4的輸出端相連接。極性電容C9的正極與三極管VT2的發射極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24后與極性電容C10的正極相連接。二極管08的_及經電阻R25后與放大器P5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P極經電阻R23后與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相連接。
[0039]同時,極性電容Cll的負極與二極管D8的P極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26后與放大器P5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二極管D9的P極與放大器P5的輸出端相連接、N極經電阻R27后與極性電容Cll的正極相連接。極性電容C12的負極經電阻R29后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28后與放大器P5正極輸入端相連接。
[0040]所述放大器P4的負極輸入端接地;所述極性電容CU接地;所述放大器P5的輸出端與二極管D8的P極共同形成高通濾波電路的輸出端并與信號輸出電路相連接。
[0041 ] 如圖3所示,所述三階低通濾波電路由放大器P6,放大器P7,放大器P8,三極管VT3,電阻R30,電阻R31,電阻R32,電阻R33,可調電阻R34,電阻R35,電阻R36,電阻R37,電阻R38,電阻R39,電阻R40,電阻R41,極性電容C13,極性電容C14,極性電容C15,極性電容C16,二極管D10,二極管D11,以及二極管D12組成。
[0042]連接時,極性電容C13的負極經電阻R30后與二極管DlO的P極相連接,所述二極管DlO的N極與放大器P6的輸出端相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13的正極與放大器P6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極性電容C14的正極經電阻R31后與放大器P6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負極與三極管VT3的基極相連接。電阻R32的一端與放大器P6的輸出端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3的基極相連接。極性電容C15的負極與放大器P7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33后與放大器P6的輸出端相連接。
[0043]同時,二極管Dll的P極順次經電阻R37和電阻R36后與放大器P7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N極經電阻R38后與放大器P7的輸出端相連接。電阻R35的一端與放大器P7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另一端接地。二極管D12的N極經電阻R40后與放大器P8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P極經電阻R39后與放大器P7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極性電容C16的負極經電阻R41后與放大器P8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經可調電阻R34后與三極管VT3的發射極相連接。
[0044]所述極性電容C13的負極與極性電容C14的正極共同形成三階低通濾波電路的輸入端并與低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3的集電極接地;所述放大器P7的輸出端與二極管D12的N極相連接;所述放大器P8的負極輸入端接地,其輸出端與放大器P7的輸出端共同形成三階低通濾波電路的輸出端并與信號輸出電路相連接。
[0045]運行時,本發明中的低頻信號處理電路能對信號接收電路所傳輸的信號中低頻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并提高低頻信號的強度,使其達到正常的頻率值。同時,本發明中的高頻信號處理電路能將信號接收電路傳輸的信號中的高頻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并降低高頻信號的頻率,使其達到正常的頻率值。本發明還能消除輸入信號的高低頻率中的諧波,使信號的平滑度提高70%以上,同時能將消除諧波后的信號進行放大后輸出。本發明對信號的處理的準確度比現有的信號處理電路提高了45%以上,同時本發明能使枳殼的烘干質量提高25%以上。為了本發明的實際使用效果,所述處理芯片Ul和處理芯片U2則均采用了74LS112集成芯片來實現。
[0046]按照上述實施例,即可很好的實現本發明。
【主權項】
1.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信號接收電 路,分別與信號接收電路相連接的低頻信號處理電路和高頻信號處理電路,與高頻信號處 理電路相連接的高通濾波電路,與低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的三階低通濾波電路,以及串 接在三階低通濾波電路與高通濾波電路之間的信號輸出電路組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其特征在 于,所述三階低通濾波電路由放大器P6,放大器P7,放大器P8,三極管VT3,負極順次經電阻 R30和二極管D10后與放大器P6的輸出端相連接、正極與放大器P6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的極 性電容C13,正極經電阻R31后與放大器P6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負極與三極管VT3的基極相 連接的極性電容C14, 一端與放大器P6的輸出端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3的基極相連接 的電阻R32,負極與放大器P7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33后與放大器P6的輸出端 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5,P極順次經電阻R37和電阻R36后與放大器P7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N 極經電阻R38后與放大器P7的輸出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11,一端與放大器P7的負極輸入端相 連接、另一端接地的電阻R35,N極經電阻R40后與放大器P8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P極經電阻 R39后與放大器P7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12,以及負極經電阻R41后與放大器P8的 負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經可調電阻R34后與三極管VT3的發射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6組 成;所述極性電容C13的負極與極性電容C14的正極共同形成三階低通濾波電路的輸入端并 與低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3的集電極接地;所述放大器P7的輸出端與二極 管D12的N極相連接;所述放大器P8的負極輸入端接地,其輸出端與放大器P7的輸出端共同 形成三階低通濾波電路的輸出端并與信號輸出電路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其特征在 于,所述高通濾波電路由放大器P4,放大器P5,三極管VT2,正極與放大器P4的正極輸入端相 連接、負極與放大器P4的負極共同形成高通濾波電路的輸入端并與高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 接的極性電容C7,P極經電阻R16后與極性電容C7的負極相連接、N極順次經電阻R17和電阻 R18后與放大器P4的輸出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6,負極與放大器P4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 順次經電阻R21和電阻R20后與放大器P4的輸出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8, 一端與放大器P4的 負極輸入端相連接、另一端與電阻R21與電阻R20的連接點相連接的電感L,N極與三極管VT2 的基極相連接、P極經電阻R22后與放大器P4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7,負極與放大 器P5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19后與放大器P4的輸出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 正極與三極管VT2的發射極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24后與極性電容C1的正極相連接的極性 電容C9,N極經電阻R25后與放大器P5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P極經電阻R23后與三極管VT2的 集電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8,負極與二極管D8的P極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26后與放大器P5的 負極輸入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1,P極與放大器P5的輸出端相連接、N極經電阻R27后與極 性電容C11的正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9,以及負極經電阻R29后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正 極經電阻R28后與放大器P5正極輸入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2組成;所述放大器P4的負極輸 入端接地;所述極性電容Cl 1接地;所述放大器P5的輸出端與二極管D8的P極共同形成高通 濾波電路的輸出端并與信號輸出電路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其特征在 于,所述信號接收電路由放大器P1,正極與放大器P1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負極作為信號接 收電路的輸入端并與感溫頭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正極與放大器P1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負極與放大器Pl的輸出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2,P極經電阻Rl后與放大器Pl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N極與放大器Pl的輸出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l,以及正極與放大器Pl的輸出端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2后與放大器P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3組成;所述二極管Dl的N極作為信號接收電路的其中一個輸出端并與高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3的負極作為信號接收電路的另一個輸出端并與低頻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所述放大器Pl的負極輸入端接地。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頻信號處理電路由處理芯片Ul,與非門IC,P極與處理芯片Ul的Q管腳相連接、N極與與非門IC的正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3,負極順次經電阻R7和電阻R5后與與非門IC的負極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6后與與非門IC的輸出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5,以及N極順次經電阻R4和電阻R3后與處理芯片Ul的J管腳相連接、P極經電阻R8后與極性電容C5的正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2組成;所述處理芯片Ul的CLK管腳與二極管Dl的N極相連接,其GND管腳接地,其CLR管腳與極性電容C7的負極相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5的正極與放大器P4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頻信號處理電路由處理芯片U2,三極管VTl,P極順次經電阻RlO和電阻R9后與處理芯片U2的J管腳相連接、N極經電阻R12后與三極管VTl的發射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4,負極經電阻R13后與三極管VTl的基極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ll后與處理芯片U2的CLK管腳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6,以及一端與處理芯片U2的CLR管腳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l的發射極相連接的電阻R14組成;所述處理芯片U2的CLK管腳與極性電容C3的負極相連接,其GND管腳接地,其K管腳與三極管VTI的集電極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I的發射極與極性電容C14的正極相連接;所述處理芯片U2的Q管腳與極性電容C13的負極相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輸出電路由放大器P2,放大器P3,負極與放大器P2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正極與放大器P5的輸出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4,一端與放大器P3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另一端與放大器P2的負極輸入端相連接的電阻R15,以及P極與放大器P3的正極輸入端相連接、N極與放大器P8的輸出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5組成;所述放大器P2的負極輸入端與放大器P7的輸出端相連接,該放大器P2的輸出端與放大器P3的正極相連接;所述放大器P3的負極輸入端接地,其輸出端與極性電容Cll的負極相連接并作為信號輸出電路的輸出端。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枳殼烘干溫度控制器用雙濾波信號處理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芯片Ul和處理芯片U2均為74LS112集成芯片。
【文檔編號】G05D23/19GK106020263SQ201610347577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3日
【發明人】柯友財
【申請人】四川蓉幸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