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包括測量芯軸、消隙棒、消隙球和驅動裝置,所述消隙棒軸向能夠滑動插設于于測量芯軸內側,消隙棒外側面形成有一端直徑小于另一端直徑的錐形面,測量芯軸上設有至少一個徑向插孔,該徑向插孔朝向測量芯軸外側避免一側形成直徑內縮結構,消隙球能夠滑動設于測量芯軸的徑向插孔內,該徑向插孔直徑內縮結構的內徑小于消隙球直徑,消隙球朝向測量芯軸內側的表面始終抵于消隙棒外側錐形面上,驅動裝置能夠驅動消隙棒在測量芯軸內軸向滑動,本實用新型能確保軸承徑向游隙測量精確,便于對軸承徑向游隙的自動化測量,測量速度快。
【專利說明】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承徑向游隙測量定位機構,特別涉及一種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為了降低軸承在旋轉時產生噪音,及延長軸承的使用壽命,軸承生產廠家在裝配軸承時都有對軸承的徑向游隙進行控制,一般都會對軸承進行游隙全檢,以保證質量,目前徑向游隙測量的時候,一種是通過軸承內徑和定位軸緊配定位測量,但是,軸承進入定位軸很困難,無法實現自動化與批量測量;還有一種方法是通過鉤子伸出軸承內圈,實現一點位置軸承內圈與軸承外圈夾緊進行測量,然而該種測量方法不夠精確,誤差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該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能夠快速張緊軸承內圈進行軸承固定,安裝和拆卸方便,便于軸承徑向游隙自動化檢測。
[0004]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包括測量芯軸、消隙棒、消隙球和驅動裝置,所述消隙棒軸向能夠滑動插設于于測量芯軸內側,消隙棒外側面形成有一端直徑小于另一端直徑的錐形面,測量芯軸上設有至少一個徑向插孔,該徑向插孔朝向測量芯軸外側避免一側形成直徑內縮結構,消隙球能夠滑動設于測量芯軸的徑向插孔內,該徑向插孔直徑內縮結構的內徑小于消隙球直徑,消隙球朝向測量芯軸內側的表面始終抵于消隙棒外側錐形面上,驅動裝置能夠驅動消隙棒在測量芯軸內軸向滑動。
[000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設有一彈性件,該彈性件保持消隙棒始終具有朝向測量芯軸一端運動的運動趨勢。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測量芯軸一端形成有一止擋面,消隙棒一端伸出該止擋面外側,且消隙棒一端的端部形成一徑向外擴臺階,彈性件套設于消隙棒一端外側,該彈性件兩端分別緊抵測量芯軸一端的止擋面和消隙棒一端的外擴臺階表面。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消隙棒一端的徑向外擴臺階通過連接件與消隙棒能夠拆卸固定連接。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測量芯軸一端能夠拆卸固定連接有一拉緊螺桿。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測量芯軸另一端形成一端直徑大于另一端直徑的臺階結構,測量芯軸上的徑向插孔位于直徑小的另一端側壁上。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裝置為一可調行程氣缸,該可調形成氣缸缸體固定于拉緊螺桿一端,可調形成氣缸的活塞桿與一泄力加長桿一端固連,該泄力加長桿另一端能夠推動消隙棒軸向滑動。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測量芯軸的徑向插孔朝向測量芯軸外側一端內側面呈與消隙球外形匹配的球面結構。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消隙球為鋼球。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消隙軸上錐面帶動消隙球沿測量芯軸徑向運動抵緊軸承內圈,實現軸承緊配固定定位,確保軸承徑向游隙測量精確,通過消隙棒軸向滑動快速實現測量芯軸上的消隙球對軸承內圈抵緊或松開,方便測量芯軸的拆卸,便于對軸承徑向游隙的自動化測量,測量速度快。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實施例:一種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包括測量芯軸1、消隙棒2、消隙球3和驅動裝置4,所述消隙棒2軸向能夠滑動插設于于測量芯軸I內側,消隙棒2外側面形成有一端直徑小于另一端直徑的錐形面5,測量芯軸I上設有至少一個徑向插孔6,該徑向插孔6朝向測量芯軸I外側避免一側形成直徑內縮結構,消隙球3能夠滑動設于測量芯軸I的徑向插孔6內,該徑向插孔6直徑內縮結構的內徑小于消隙球3直徑,消隙球3朝向測量芯軸I內側的表面始終抵于消隙棒2外側錐形面5上,驅動裝置4能夠驅動消隙棒2在測量芯軸I內軸向滑動,在對軸承13進行游隙檢測時,先將本專利的測量芯軸I插入軸承內,消隙棒2軸向滑動,使得其表面的錐形面5緊抵消隙球3表面,消隙球3沿徑向插孔6朝向測量芯軸I外側移動,消隙球3的表面伸出測量芯軸I的徑向插孔6并緊抵軸承內圈內側面,將軸承內圈脹緊固定,此時測量軸承的徑向游隙即完全是軸承內外圈之間的間隙,測量精確,且測量芯軸I方便插入和退出軸承,測量方便、快速,能夠實現自動化精確測量,保證經檢測合格的軸承使用壽命長且靜音效果好。
[0016]還設有一彈性件7,該彈性件7保持消隙棒2始終具有朝向測量芯軸I 一端運動的運動趨勢,將測量軸插入軸承內后,彈性件7自動帶著消隙棒2移動使消隙球3抵緊軸承內圈,該結構簡單,自動抵緊,方便測量。
[0017]所述測量芯軸I 一端形成有一止擋面8,消隙棒2 —端伸出該止擋面8外側,且消隙棒2 —端的端部形成一徑向外擴臺階9,彈性件7套設于消隙棒2 —端外側,該彈性件7兩端分別緊抵測量芯軸I一端的止擋面8和消隙棒2 —端的外擴臺階表面。
[0018]所述消隙棒2 —端的徑向外擴臺階9通過連接件與消隙棒2能夠拆卸固定連接,通過能夠拆卸的結構,方便消隙棒2、彈性件7和測量芯軸I的組裝。
[0019]所述測量芯軸I 一端能夠拆卸固定連接有一拉緊螺桿10,測量時將拉緊螺桿10固定在測量設備上即可,測量方便。
[0020]所述測量芯軸I另一端形成一端直徑大于另一端直徑的臺階結構11,測量芯軸I上的徑向插孔6位于直徑小的另一端側壁上,測量時,測量芯軸I另一端的臺階面恰形成測量軸承軸向端面的定位止擋面8,方便軸承的固定和定位,保證測量精確。
[0021]所述驅動裝置4為一可調行程氣缸,該可調形成氣缸缸體固定于拉緊螺桿10 —端,可調形成氣缸的活塞桿與一泄力加長桿12 —端固連,該泄力加長桿12另一端能夠推動消隙棒2軸向滑動,氣缸的活塞桿伸出,則泄力加長桿12伸出抵住消隙棒2 —端的徑向外擴臺階9并壓縮彈性件7,使得消隙棒2朝向測量芯軸I另一端方向滑動,消隙棒2外側的錐形面5對消隙球3失去抵緊作用,消隙球3朝向測量芯軸I內部移動失去對軸承內圈的抵緊作用,此時測量芯軸I即可輕松的從軸承內取出,相反,氣缸活塞桿縮回,即消隙軸反向移動使消隙球3抵緊軸承內圈,除了采用可調氣缸外,還可以采用電機帶動絲桿螺母機構,此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專利很容易想到的等同替換結構。
[0022]所述測量芯軸I的徑向插孔6朝向測量芯軸I外側一端內側面呈與消隙球3外形匹配的球面結構,與消隙球3完美結合,保證消隙球3對軸承內圈抵緊牢固。
[0023]所述消隙球3為鋼球。
【權利要求】
1.一種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測量芯軸(I)、消隙棒(2)、消隙球(3)和驅動裝置(4),所述消隙棒軸向能夠滑動插設于于測量芯軸內側,消隙棒外側面形成有一端直徑小于另一端直徑的錐形面(5),測量芯軸上設有至少一個徑向插孔¢),該徑向插孔朝向測量芯軸外側避免一側形成直徑內縮結構,消隙球能夠滑動設于測量芯軸的徑向插孔內,該徑向插孔直徑內縮結構的內徑小于消隙球直徑,消隙球朝向測量芯軸內側的表面始終抵于消隙棒外側錐形面上,驅動裝置能夠驅動消隙棒在測量芯軸內軸向滑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還設有一彈性件(7),該彈性件保持消隙棒始終具有朝向測量芯軸一端運動的運動趨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芯軸一端形成有一止擋面(8),消隙棒一端伸出該止擋面外側,且消隙棒一端的端部形成一徑向外擴臺階(9),彈性件套設于消隙棒一端外側,該彈性件兩端分別緊抵測量芯軸一端的止擋面和消隙棒一端的外擴臺階表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隙棒一端的徑向外擴臺階通過連接件與消隙棒能夠拆卸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芯軸一端能夠拆卸固定連接有一拉緊螺桿(1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芯軸另一端形成一端直徑大于另一端直徑的臺階結構(11),測量芯軸上的徑向插孔位于直徑小的另一端側壁上。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為一可調行程氣缸,該可調形成氣缸缸體固定于拉緊螺桿一端,可調形成氣缸的活塞桿與一泄力加長桿(12) —端固連,該泄力加長桿另一端能夠推動消隙棒軸向滑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芯軸的徑向插孔朝向測量芯軸外側一端內側面呈與消隙球外形匹配的球面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徑向游隙消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隙球為鋼球。
【文檔編號】G05G5/00GK204189068SQ201420669613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1日
【發明者】王坤 申請人:昆山康斯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