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編程顯示器、其制造方法、設置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可編程顯示器制造,減少樹脂殼體的體積等從而實現成本降低。樹脂殼體(30)在圖中上側具有開口部。例如將由金屬框(金屬板)(11)、電路基板與各種電路部件(12)、顯示器(LCD)(13)等構成的主體(10)以收納于樹脂殼體(30)內的方式與樹脂殼體(30)連接。最后,將蓋板(2)等以封閉上述開口部的方式與樹脂殼體(30)接合。由此,制造在由樹脂殼體(30)與蓋板(2)形成的空間內收納有主體(10)的方式的可編程顯示器(1)。
【專利說明】可編程顯示器、其制造方法、設置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可編程顯示器,特別是涉及其構造/殼體和制造方法、設置方法等。
【背景技術】
[0002]圖6是現有的可編程顯示器100的概略分解構造圖。
[0003]在該圖中,主體110是可編程顯示器100的主體部分。以將該主體部分收納于由圖示的兩個殼體形成的空間內的方式進行組裝,能夠制造可編程顯示器100。
[0004]上述兩個殼體是圖示的前側樹脂殼體120和后側樹脂殼體130。此外,也能將它們看作是將一個殼體分割成兩部分。
[0005]主體110例如由金屬框(金屬板)111、“電路基板與各種電路部件”112、顯示器(IXD) 113等構成。此外,金屬框的材質(金屬)并無特別限制。
[0006]以將該主體110最終收納在由前側樹脂殼體120和后側樹脂殼體130形成的一個樹脂殼體內的方式,制成可編程顯示器100。該制造工藝可以多種多樣,但例如在采用與后述的專利文獻I大體相同的制造工藝的情況下,例如如下所述。
[0007]即,首先,從前側樹脂殼體120的背側/后側(圖中為下側;有圖示的主體110的一方)將主體Iio與前側樹脂殼體120連接。如圖所示,既可以在完成主體110后與前側樹脂殼體120連接,也可以將主體110的構成部件依次與前側樹脂殼體120連接。此外,連接方法例如是使用螺栓等的一般的方法(例如使用設置于金屬框111等的未圖示的螺紋孔(陰螺紋)與未圖示的螺栓等),但并不限于此例。
[0008]此外,圖中表示將觸摸面板121和蓋板122從前側樹脂殼體120的前側(圖中為上偵D固定(接合等)在前側樹脂殼體120后的狀態。但是,并不限于此例,例如,也可以首先將主體110與前側樹脂殼體120連接,然后將觸摸面板121和蓋板122固定于前側樹脂殼體 120。
[0009]接著,如上所述,在將主體110與前側樹脂殼體120連接后,將前側樹脂殼體120與后側樹脂殼體130連接。由此,成為在由前側樹脂殼體120與后側樹脂殼體130形成的一個樹脂殼體內收納有主體110的形式。
[0010]前側樹脂殼體120和后側樹脂殼體130的材質優選例如為樹脂性等電絕緣的材質(由此,例如與金屬框(金屬板)111等同樣的材質并不優選)。
[0011]另外,前側樹脂殼體120和后側樹脂殼體130的連接方法可以是任意的,但是優選上述使用螺栓等的連接方法等,在連接后能夠將前側樹脂殼體120和后側樹脂殼體130分離(由此,接合劑等基本上不采用)。這是因為,以后需要進行維修(主體110的修理等)。另一方面,蓋板122也可以與前側樹脂殼體120接合等。
[0012]圖7表示上述可編程顯示器100的分解構造圖。
[0013]如圖所示,在前側樹脂殼體120的前側表示觸摸面板121和蓋板122,如上所述,表現為對前側樹脂殼體120從其前側接合觸摸面板121和蓋板122等。
[0014]另外,當分解上述主體110時,如圖所示,分解成金屬框(金屬板)111、“電路基板與各種電路部件”112、顯示器(IXD)113等。也可以將它們按例如圖示的配置順序與前側樹脂殼體120連接。即,也可以首先對樹脂殼體120連接顯示器(IXD) 113,接著連接金屬框(金屬板)111,最后連接“電路部件與各種電路部件”112。當然,并不限于此例,如上所述,也可以在組裝主體110后,將該主體110與前側樹脂殼體120連接。
[0015]總之,在將上述主體110和前側樹脂殼體120連接后,將前側樹脂殼體120和后側樹脂殼體130相互連接。
[0016]另外,例如還有專利文獻I所述的現有技術。
[0017]在專利文獻I中,例如如圖2、圖4所示,公開了在由可編程顯示器的殼體(前箱10和后箱40)形成的空間內收納有顯示面板組件20、主機架30、電路基板5 (電路部件51)等的結構。
[0018]專利文獻
[0019]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238027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20]發明想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21]如上所述,在現有技術中,需要使用兩個樹脂殼體120、130。特別是考慮以后的維護(主體110的保養和修理等),采用將樹脂殼體分割為兩部分的構造。由此,例如在主體110存在問題的情況下,很容易從樹脂殼體內取出主體110 (接著,能夠進行修理等)。
[0022]但是,樹脂性的部件一般成本高(樹脂的成本對原材料費用與體積以及裝料有很大影響。另外,成品率多等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并不優選如上述方式使用兩個樹脂殼體。但是,如上所述,當考慮保養和更換內部部件等時,需要使用兩個樹脂殼體120、130。
[0023]另外,在將可編程顯示器設置于車間(現場)時,在未圖示的面板上安裝可編程顯示器的情況較多。在現有技術中,利用多個螺栓等將上述樹脂殼體連接、固定在面板(盤),由此將可編程顯示器安裝在面板。當將可編程顯示器安裝在面板(盤)時,例如用螺紋緊固未圖示的四角的安裝部,但是,有時四角未被均勻地緊固,樹脂殼體發生應變。
[0024]像這樣,由于多個螺栓的緊固方法(力大小等),樹脂殼體發生應變、變形的情況較多。另外,由于應變/變形在兩個樹脂殼體120-130之間產生縫隙,有時垃圾、塵埃等就會侵入。于是,因這些塵埃等堆積,例如有時會發生影響散熱等問題。
[0025]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可編程顯示器,其能夠削減樹脂殼體的體積,并且能夠削減螺紋數量和螺紋緊固工數,從而能夠降低成本,減輕作業負擔,而且,不會產生伴隨對面板等的安裝的應變/變形。
[0026]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
[0027]本發明的可編程顯示器包括:包括金屬框、顯示面板和電路單元的主體部;形成收納上述主體部的空間且形成有開口部的樹脂殼體;將收納于上述樹脂殼體內的上述空間內的上述主體部與該樹脂殼體連接的連接構件;和以封閉上述樹脂殼體的開口部的方式固定于該樹脂殼體的蓋板。
[0028]發明效果
[0029]根據本發明的可編程顯示器、其制造方法、設置方法等,能夠削減樹脂殼體的體積,而且還能夠削減螺紋數量和螺紋緊固工數,從而能夠降低成本,減輕作業負擔,而且,不會產生伴隨對面板等的安裝的應變/變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圖1是本例的可編程顯示器的概略分解構造圖。
[0031]圖2是表示圖1所示的組裝過程中的情形的圖。
[0032]圖3是可編程顯示器的分解構造圖。
[0033]圖4 (a)、(b)表示對面板安裝可編程顯示器的情況。
[0034]圖5 (a)?(e)是在面板上安裝了可編程顯示器后的狀態的圖。
[0035]圖6是現有的可編程顯示器的概略分解構造圖。
[0036]圖7是現有的可編程顯示器的分解構造圖。
[0037]附圖標記說明
[0038]I 可編程顯示器
[0039]Ia前面部
[0040]Ib后背部
[0041]2 蓋板
[0042]3 外螺紋(螺栓)
[0043]4 觸摸面板
[0044]5 面板
[0045]5a 孔
[0046]6 安裝配件
[0047]6a 孔
[0048]7 安裝螺母
[0049]10 主體
[0050]11金屬框(金屬板)
[0051]Ila貫通孔
[0052]Ilb突起部
[0053]11-1金屬框(金屬板)
[0054]11-2金屬框(金屬板)
[0055]12電路基板與各種電路部件
[0056]13 顯示器(LCD)
[0057]30樹脂殼體
[0058]31內螺紋(陰螺紋)
[0059]32貫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60]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61]圖1是本例的可編程顯示器I的概略分解構造圖。
[0062]另外,圖2是表示圖1所示結構的組裝過程中的情形。
[0063]此處,如上所述,在現有技術中,尤其考慮維護(修理等)采用將殼體分割為兩部分的構造。但是,當前,在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多數情況下是進行更換并不進行修理,這樣就會降低成本。
[0064]在本方法中,著眼于這一點,基于基本上不進行保養(修理等)這樣的想法,提出一種只需一個樹脂殼體(換言之,能夠削減整體的樹脂殼體的體積)的構造。圖1等中表示其一個例子。
[0065]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可編程顯示器I大體由蓋板2等、主體10、和樹脂殼體30等構成。
[0066]蓋板2等也可以與上述觸摸面板121和蓋板122大致相同。但是,對蓋板2等進行固定(接合等)的對象是樹脂殼體30。另外,蓋板2的材質與現有同樣,例如可以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但并不限于該例。
[0067]主體10例如由金屬框(金屬板)11、“電路基板與各種電路部件” 12、顯示器(IXD)13等構成。該結構本身也可以與現有大致相同,但是金屬框(金屬板)11的形狀等與現有不同。即,在本例中,金屬框(金屬板)11的形狀例如如圖2所示,為了與樹脂殼體30連接,與樹脂殼體30的形狀(槽、螺紋孔等的位置等)一致。
[0068]此外,有時例如也將上述“電路基板與各種電路部件” 12稱作“電路單元” 12等。
[0069]例如,如圖1、圖2所示,在樹脂殼體30上設置有多個“內螺紋(陰螺紋)”(螺紋孔)31。這些“陰螺紋”(螺紋孔)31的形狀、大小與“外螺紋(螺栓)”(螺栓等)3的形狀、大小對應。另外,在主體10的金屬框(金屬板)11上設置有多個貫通孔11a。該貫通孔Ila的大小是“螺栓”3的螺紋槽部分(軸)通過但螺栓頭(頭)部分不通過的尺寸。
[0070]根據上述結構,例如如圖2所示,使各“螺栓”3的軸部分通過各貫通孔11a,并且將“螺栓”3旋轉插入(螺入)“陰螺紋”31中,從而將主體10 (其金屬框11)與樹脂殼體30連接固定。
[0071]另外,在金屬框11上設置有多個(在圖示的例子中是4個)突起部11b,在樹脂殼體30上設置有與該突起部Ilb對應的多個(在圖示的例子中,在四角各有一個、共計四個)貫通孔32。
[0072]此處,樹脂殼體30的形狀大體由形成圖中上側的開口部的框部分Ia和除此之外的部分(主要是收納主體10的部分;稱作底部分Ib)構成。框部分Ia形成為從底部分Ib的上部向外側擴大(在此,這可以表現為框部分Ia的面積比底部分Ib的面積寬)。上述貫通孔32形成于框部分la,并且位于底部分Ib的外側。
[0073]由此,如上述方式將主體10與樹脂殼體30連接時,各突起部Ilb貫通各貫通孔32,且突出(露出)至樹脂殼體30的(其底部分Ib的)的外側。即,可編程顯示器I制作完成時,作為主體10 (其金屬框11)的一部分的上述突起部Ilb成為突出(露出)至樹脂殼體30的外側的狀態。然后,之后在車間將可編程顯示器I固定設置至面板等時,使用上述各突起部lib。詳細情況在后面述說。
[0074]圖3表示上述可編程顯示器I的分解構造圖。
[0075]此外,也可以將圖3看作相當于現有的圖7的附圖。
[0076]圖3表示將上述主體10分解而成的上述金屬框(金屬板)11、電路基板與各種電路部件11、顯示器(IXD) 13 (顯示面板)等。此外,在圖示在例子中,上述金屬框(金屬板)11由圖示的金屬框11-1與金屬框11-2兩個金屬框構成。而且,以在這兩個金屬框11-1、11_2之間夾著LCD13的方式形成主體10。但是,并不限于此例。此外,在現有技術中,根據LCD的構造等,具有一個金屬框的情況和兩個金屬框的情況(圖7中僅表示有一個的例子)。
[0077]另外,上述蓋板2等例如由圖示的蓋板2和觸摸面板4構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當進行組裝時,觸摸面板4安裝于(接合等)金屬框11上,所以,也可以以從最初將觸摸面板4也包含于上述主體10中的方式來制作主體10。于是,在本例中,上述蓋板2等僅指圖示的蓋板2,上述主體10由金屬框(金屬板)11、電路基板與各種電路部件12、顯示器(IXD)
13、觸摸面板4構成。此外,觸摸面板4以與顯示器(IXD)13重疊的方式(前側;在圖1中為圖中上側)安裝于金屬框11上。
[0078]如上所述,將主體10連接固定于樹脂殼體30后,將蓋板2固定(接合等)在樹脂殼體30。以封閉樹脂殼體30的開口部的方式將蓋板2固定(接合等)在樹脂殼體30。例如用雙面膠帶等進行接合。例如,蓋板2的背面的外周部分與形成于樹脂殼體30的上述框部分Ia上的圖示的周邊部33接合。于是,本例的可編程顯示器I制作完成。本例的可編程顯示器I也可以看作在由蓋板2和樹脂殼體30形成的空間內收納主體10而形成。
[0079]如上所述,對于本例的可編程顯示器1,樹脂殼體I僅需一個(換言之,整個樹脂殼體的體積被削減),所以,能夠獲得成本削減的效果。另外,在現有技術中,因伴隨對面板的設置的應變/變形,在兩個樹脂殼體之間產生縫隙,有時垃圾、塵埃等會侵入,但在本例中樹脂殼體是一個,所以,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另外,如后述那樣,應變/變形原本就非常少。
[0080]但是,如上所述,基本上是以不進行維修(修理等)為前提。
[0081]根據上述的可編程顯示器1,除了上述效果外,還能獲得下述效果。
[0082].部件數量減少,所以,能夠削減管理部件時所產生的費用。
[0083].不需要用于連接兩個樹脂殼體彼此的螺栓,所以,能夠減少螺栓的費用與制造時的工數。
[0084]?樹脂部件成形性的成品率多,但是樹脂部件減少,所以,能夠降低成品率。
[0085]下面,參照圖4、圖5,對例如將在制造廠側等制造的上述可編程顯示器I設置在各個用戶端的PLC系統等中的設置場所的面板等的設置方法進行說明。
[0086]圖4 (a)、(b)表示對面板安裝可編程顯示器I的情況。
[0087]圖5 (a)~(e)表示在面板上安裝了可編程顯示器I的狀態。
[0088]此外,圖4 (a)是表示從前面側所看到的情形,圖4 (b)是表示從背面側所看到的情形,僅這一點不同,所以,在以下的說明中,并不特別區別對待,作為圖4統一進行說明。
[0089]此外,圖5 (a)是正視圖,圖5 (b)是側視圖,圖5 (C)是后視圖,圖5 (d)是俯視圖。另外,圖5 (e)是圖5 (c)所不的A-A'間的截面圖。
[0090]首先,如上所述,上述可編程顯示器I在外觀上由上述框部分Ia與底部分Ib構成。另外,如已經述說的那樣,具有“框部分Ia的面積>底部分Ib的面積”的關系。
[0091]另一方面,在作為可編程顯示器I的設置位置的面板5上設置有孔5a。該孔5a的大小(面積)比框部分Ia小,比底部分Ib稍大。即,具有“框部分Ia的面積>孔5a的面積>底部分Ib的面積”的關系。于是,底部分Ib能夠通過孔5a,但框部分Ia不能通過孔5a。于是,使可編程顯示器I從底部分Ib側通過孔5a時,框部分Ia的背側在與面板5抵接的狀態下停止。
[0092]像這樣,在可編程顯示器I的底部分Ib通過孔5a、框部分Ia的背側與面板5抵接的狀態下,使用安裝配件6和安裝螺母7,將可編程顯示器I固定在面板5上。
[0093]此處,在本例中,通過對上述各突起部Ilb連接各個“一對安裝配件6和安裝螺母7”等,將可編程顯示器I固定在面板5。即,如現有技術的那樣,并不使用樹脂殼體而使用金屬框的一部分,來實現對面板5的安裝。當然,金屬框與樹脂殼體相比應變少(在螺紋緊固的情況下,則幾乎不會應變),所以能夠消除上述現有的問題。
[0094]此外,從上述可知,安裝配件6和安裝螺母7的形狀/構造等并不特別重要,圖4、圖5僅表示一個例子,并不限于此例。對它們進行簡單的說明。
[0095]首先,在使可編程顯示器I的底部分Ib通過孔5a的狀態下,上述四個突起部Ilb位于孔5a的四個角。由此,如圖4和圖5 (c)所示,將四個上述“一對安裝配件6和安裝螺母7”在上述孔5a的四個角分別與上述四個突起部Ilb連接。該連接方法也可以是多種多樣,但是此處,對圖5 (e)所示的一例進行說明。
[0096]在圖5 (e)所示的一例中,首先,在安裝配件6設置有能夠使突起部Ilb貫通的孔6a。例如,在考慮將作為接近正方形的形狀的安裝配件6分割成田字型的四個區域的情況下,可以在該四個分割區域中的一個區域設置孔6a,但并不限于此例。
[0097]而且,例如,如圖5 (C)所示,以使上述突起部Ilb貫通上述孔6a并且另外的三個分割區域與面板5主體(孔5a以外的部分)抵接的方式配置安裝配件6。而且,在此狀態下,例如如圖5 (e)所示,對突起部Ilb連接安裝螺母7。例如如圖5 (c)所示,以突起部Ilb被插入安裝螺母7的圖示的孔7a中并且安裝螺母7的頂端與安裝配件6抵接的方式連接安裝螺母7。
[0098]特別是以利用安裝螺母7將安裝配件6 (上述另外的三個分割區域)壓(按壓)在面板5主體上的方式,將安裝螺母7和突起部Ilb連接。由此,以金屬框11被向圖示的背面側牽拉的方式(由此,以將樹脂殼體30的框部分Ia按壓在面板5 (其前面側)的方式),可編程顯示器I被安裝在面板5上。
[0099]此外,圖中并未特別表示,但是作為一例,也可以是在安裝螺母7的上述孔7a中切出未圖示的“陰螺紋”,并且在突起部Ilb上切出與“陰螺紋”對應的未圖示的“螺栓”的結構(即,也可以是螺紋緊固的結構。當然,并不限于此例。此外,在本例中,安裝螺母7例如也可以是“六角螺母”等)。
[0100]不論如何,結果為,以可編程顯示器I的樹脂殼體30壓接在面板5 (其前面側)的方式將可編程顯示器I固定于面板5上,但是與安裝螺母7等的連接對象是作為金屬框的一部分的突起部lib。因此,即使例如將各安裝螺母7與各突起部Ilb連接(螺紋緊固等)時的力大小略有不均,樹脂殼體30也不會應變(金屬框的應變會非常少)。
[0101]另外,如上所述,通過上述“一對安裝配件6與安裝螺母7”,將金屬框11以被向面板5的背面側牽拉的方式安裝,由此,金屬框11變成將樹脂殼體30 (其框部分Ia)壓(按壓)在面板5 (其前面側)上的狀態。即,以樹脂殼體30的一部分(框部分Ia)被壓接在面板5上的方式,將可編程顯示器I固定于面板5。將可編程顯示器I安裝在面板5后,主體10與樹脂殼體30也可以不用上述“螺栓”3連接,也不會有什么問題。即,實際上主體10與樹脂殼體30通過上述按壓力連接,也能變成同樣的狀態。
[0102]由此,作為變形例,也采用不用上述“螺栓”3連接主體10與樹脂殼體30的結構。但是,在該變形例的情況下,將可編程顯示器I安裝在面板5上后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在此前的階段有可能發生一些問題。
[0103]即,在從制造廠側向各客戶側(設置場所)運輸等中,在由樹脂殼體30和蓋板2圍成的空間內,主體10有可能發生轉動。由此,可能發生一些問題(主體10受到沖擊發生故障,或者主體10破壞蓋板2而突出至樹脂殼體30之外等)。
[0104]為了解決該問題,(雖然并未說明)例如如圖1、圖2所示,也可以在樹脂殼體30的內表面形成多個鉤34。此外,在將樹脂殼體30看作由兩個長邊和兩個短邊構成的矩形的情況下,在圖不的例子中,在長邊側設置有兩個鉤34,在短邊側設置有一個鉤34。此外,圖1、圖2是立體圖,因此,對于長邊、短邊一樣,僅在各自的兩邊中的一邊表示鉤34,當然,在另一邊也形成有鉤34。
[0105]另外,在圖1等中,當將王體10從圖中上側插入樹脂殼體30內時,鉤34以稍有阻力鉤34自身稍微變形的方式允許主體10的插入。但是,如果主體10被插入樹脂殼體30內,則鉤34的爪鉤掛在主體10的某處(并未特別表示)。這也可以說是主體10緩慢地與樹脂殼體30連接(被預固定)。因此,在成為該狀態后,即便使用者等將主體10向圖中上方舉起,也無法將主體10從樹脂殼體30中取出。這樣就能防止/抑制在運輸等情況下發生上述問題。
[0106]而且,在利用上述結構將可編程顯示器I安裝在面板5后的狀態下,如上所述,以主體10的金屬框11將樹脂殼體30 (其框部分Ia)按壓在面板5的方式被牢固地固定。
[0107]像這樣,也可以以主體10的各部分鉤掛在各個鉤34的方式,將主體10預固定在樹脂殼體30。此外,這種結構也可以是已有的一般結構的沿用,所以,此處并不做更詳細的圖示和說明。但是, 在本例的情況下,并不特別需要(也可以進行)“螺栓”3等及其安裝作業,所以,能夠獲得削減成本的效果和減輕作業負擔的效果(能夠削減螺紋數量和螺紋緊固工數)。
[0108]根據以上說明可知,本例的可編程顯示器I也可以看作例如具有下述的各個結構。
[0109].包括金屬框(11)、顯示面板(13)和電路單元(12)的主體部(10);
[0110].形成收納主體部(10)的空間且形成有開口部的樹脂殼體(30);
[0111]?將收納于樹脂殼體(30)內的空間內的主體部(10)與該樹脂殼體(30)連接的連接構件(例如上述“螺栓”3與“陰螺紋”31等、或者上述多個鉤34等);
[0112]?以封閉樹脂殼體(30)的開口部的方式與該樹脂殼體(30)接合的蓋板(上述蓋板2等);
[0113]而且,例如,上述金屬框(11)具有多個突起部(lib)。
[0114]另外,樹脂殼體(30)具有與該多個突起部(Ilb)對應的多個孔(32)。各突起部(Ilb)貫通各孔(32)露出至樹脂殼體(30)的外側。
[0115]由此,當將上述可編程顯示器I安裝于任意的面板(5)時,利用上述各突起部(Ilb)0即,如上所述,上述可編程顯示器I能夠用與露出至樹脂殼體(30)外側的各突起部(Ilb)連接的各個第二連接構件(例如,“一對安裝配件6和安裝螺母7”)固定于面板(5)。
[0116]例如,上述各個第二連接構件在面板(5 )的背面側與各突起部(I Ib )連接,由此在面板(5)的前面側隔著金屬框(11)將樹脂殼體(30)壓接到該面板(5),能夠將該可編程顯示器I固定到面板(5)。
[0117]根據上述可編程顯示器I及其制造方法、設置方法等,能夠削減樹脂殼體的體積,并且能削減螺紋數量和螺紋緊固工數,因而能夠降低成本,減輕作業負擔,并且不會產生伴隨對面板等的安裝的應變/變形等。
【權利要求】
1.一種可編程顯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括金屬框、顯示面板和電路單元的主體部; 形成收納所述主體部的空間且形成有開口部的樹脂殼體; 將收納于所述樹脂殼體內的所述空間內的所述主體部與該樹脂殼體連接的連接構件;和 以封閉所述樹脂殼體的開口部的方式固定于該樹脂殼體的蓋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編程顯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屬框具有多個突起部, 所述樹脂殼體具有與該多個突起部對應的多個孔, 所述各突起部貫通所述各孔露出至所述樹脂殼體的外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編程顯示器,其特征在于: 能夠用與露出至所述樹脂殼體的外側的各突起部連接的各個第二連接構件固定于任意的面板。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編程顯示器,其特征在于: 通過將所述各個第二連接構件在所述面板的背面側與所述各突起部連接,在所述面板的前面側隔著所述金屬框將所述樹脂殼體壓接到該面板,能夠將該可編程顯示器固定到所述面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編程顯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構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樹脂殼體的多個螺紋孔;設置于所述金屬框的多個貫通孔;和與所述螺紋孔對應的多個螺栓。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編程顯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構件通過將所述主體部的各部分鉤掛于設置于所述樹脂殼體的多個鉤而進行預固定。
7.一種可編程顯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制造包括金屬框、顯示面板和電路單元的主體部, 將所述主體部收納于形成收納所述主體部的空間且形成有開口部的樹脂殼體并將該主體部和樹脂殼體連接, 以封閉所述樹脂殼體的開口部的方式將蓋板固定于該樹脂殼體。
8.一種可編程顯示器的設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編程顯示器中,包括具有多個突起部的金屬框的主體部被收納于由樹脂殼體和蓋板形成的空間內,并且所述突起部露出至所述樹脂殼體的外側, 通過與所述各突起部連接的各個第二連接構件,以隔著所述金屬框將所述樹脂殼體壓接于任意的面板的方式固定所述可編程顯示器。
【文檔編號】G05B19/05GK104049564SQ201410046674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4日
【發明者】織田貴都 申請人:發纮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