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通訊極性的控制電路和空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路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通訊極性的控制電路和空調器。
背景技術:
現有空調器系統中采用的通訊信號多為2芯差分信號,如485通訊、CAN通訊、HBS通訊等。由于2芯差分信號的通訊芯片接口極性已規定,但是在進行設備之間的通訊連接
時,各個產品引出的接口不一樣,或工程上接線時通訊線發生調轉,均容易造成信號極性接反,進而導致空調器的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故障。針對相關技術中空調器的通訊芯片容易出現通訊故障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訊極性的控制電路和空調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空調器的通訊芯片容易出現通訊故障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通訊極性的控制電路,包括繼電器,設置在與通訊芯片相連接的通訊線路上,用于調轉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以及微處理器,與通訊芯片和繼電器分別相連接,用于檢測通訊芯片是否出現通訊極性錯誤,并在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極性錯誤時控制繼電器調轉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進一步地,繼電器為雙線圈磁保持繼電器。進一步地,微處理器包括檢測模塊,與通訊芯片相連接,用于檢測通訊芯片在預設時間內是否接收到識別頭碼;判斷模塊,與檢測模塊相連接,用于判斷通訊芯片是否出現通訊極性錯誤,其中,若檢測模塊的檢測結果為是,則判斷模塊判定通訊芯片未出現通訊極性錯誤,若檢測模塊的檢測結果為否,則判斷模塊判定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極性錯誤;以及輸出模塊,與判斷模塊和繼電器分別相連接,用于在判斷模塊判定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極性錯誤時,輸出動作信號以調轉繼電器的連接狀態,進而調節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進一步地,所述動作信號包括第一信號和第二信號,控制電路還包括第一晶體管,第一晶體管的第一端與輸出模塊相連接,第一晶體管的第二端與繼電器的第一線圈相連接,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信號時導通;以及第二晶體管,第二晶體管的第一端與輸出模塊相連接,第二晶體管的第二端與繼電器的第二線圈相連接,用于在接收到第二信號時導通。進一步地,通訊芯片包括第一通訊芯片和第二通訊芯片,繼電器包括第一觸點、第二觸點、第三觸點、第四觸點、第五觸點和第六觸點,其中,第一觸點與第一通訊芯片的第一通訊端相連接,第六觸點與第一通訊芯片的第二通訊端相連接,第二觸點和第四觸點均與第二通訊芯片的第一通訊端相連接,第三觸點和第五觸點均與第二通訊芯片的第二通訊端相連接,其中,在第一晶體管導通時,第一觸點與第三觸點相連接,第六觸點與第四觸點相連接,在第二晶體管導通時,第一觸點與第二觸點相連接,第六觸點與第五觸點相連接。進一步地,控制電路還包括第一二極管,第一二極管的第一端連接于直流電源,第一二極管的第二端連接于第一節點,其中,第一節點為第一晶體管的第二端和繼電器的第一線圈之間的節點;以及第二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的第一端連接于直流電源,第二二極管的第二端連接于第二節點,其中,第二節點為第二晶體管的第二端和繼電器的第二線圈之間的節點。進一步地,控制電路還包括第一電阻,連接在第一二極管的第一端和輸出模塊之間;以及第二電阻,連接在第二二極管的第一端和輸出模塊之間。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本實用新型上述內容所提供的任意一種通訊極性的控制電路。通過本實用新型,采用包括以下結構的通訊極性的控制電路繼電器,設置在與通訊芯片相連接的通訊線路上,用于調轉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以及微處理器,與通訊芯片和繼電器分別相連接,用于檢測通訊芯片是否出現通訊極性錯誤,并在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極性錯誤時控制繼電器調轉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通過在與通訊芯片相連接的通訊線路上設 置可調轉線路極性的繼電器,采用微處理器對通訊芯片進行檢測以判斷通訊芯片是否出現通訊極性錯誤,在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極性錯誤時,微處理器控制繼電器調轉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避免了通訊芯片的信號極性接反,以保證通訊芯片處于通訊極性正常的狀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空調器的通訊芯片容易出現通訊故障的問題,進而達到了降低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故障的頻率,提高通訊芯片正常通訊頻率的效果。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控制電路的原理框圖;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控制電路的原理框圖;以及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控制電路的具體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圖I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控制電路的原理框圖,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通訊極性的控制電路包括繼電器和微處理器。具體地,繼電器,設置在與通訊芯片相連接的通訊線路上,用于調轉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微處理器,與通訊芯片和繼電器分別相連接,用于檢測通訊芯片是否出現通訊極性錯誤,并在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極性錯誤時控制繼電器調轉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其中,微處理器包括檢測模塊、判斷模塊和輸出模塊,檢測模塊與通訊芯片相連接,用于檢測通訊芯片在預設時間內是否接收到識別頭碼;判斷模塊,與檢測模塊相連接,用于判斷通訊芯片是否出現通訊極性錯誤,其中,若檢測模塊的檢測結果為是,則判斷模塊判定通訊芯片未出現通訊極性錯誤,若檢測模塊的檢測結果為否,則判斷模塊判定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極性錯誤;輸出模塊,與判斷模塊和繼電器分別相連接,用于在判斷模塊判定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極性錯誤時,輸出動作信號以調轉繼電器的連接狀態,進而調節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微處理器通過動作信號對繼電器的連接狀態進行調轉,以調轉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當繼電器為雙線圈磁保持繼電器時,動作信號包括第一信號和第二信號,當輸出模塊輸出第一信號時,繼電器處于一種連接狀態,當輸出模塊輸出第二信號時,繼電器處于另外一種連接狀態。對于485、CAN、HBS等差分信號的通訊信號,其信號線為2芯,通過在信號線接入通訊芯片前添加一個用于極性調轉的繼電器,當微處理器判斷出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極性錯誤時,微處理器控制繼電器調轉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通過控制繼電器的連接狀態,調轉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使通訊極性達到能使通訊芯片正常工作的狀態,確保接入通訊芯片的正確的通訊信號,避免了通訊芯片的信號極性接反。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控制電路的原理框圖,如圖2所示,在該實施例中,以兩個通訊芯片進行舉例說明,繼電器設置在兩個通訊芯片之間的通訊線路上,控制電路控制繼電器調轉通訊極性的原理與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原理相同。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控制電路的具體電路原理圖,如圖3所示,在該實施例中以兩個通訊芯片進行舉例說明,該實施例的控制電路包括雙線圈磁保持型繼電器K10、第一晶體管Q1、第二晶體管Q2、第一二極管D14、第二二極管D17、第一電阻R40和第二電阻R39。其中,第一晶體管Ql的第一端通過第一電阻R40與微處理器的輸出模塊相連接(圖中未示出),第一晶體管Ql的第二端與繼電器KlO的第一線圈相連接;第二晶體管Q2的第一端通過第二電阻R39與微處理器的輸出模塊相連接(圖中未示出),第二晶體管Q2的第二端與繼電器的第二線圈相連接;繼電器KlO包括第一觸點4、第二觸點6、第三觸點8、第四觸點9、第五觸點11和第六觸點13,第一觸點4與第一通訊芯片的第一通訊端相連接,第六觸點13與第一通訊芯片的第二通訊端相連接,第二觸點6和第四觸點9均與第二通訊芯片的第一通訊端相連接,第三觸點8和第五觸點11均與第二通訊芯片的第二通訊端相連接;第一二極管D14的第一端連接于直流電源,第一二極管D14的第二端連接于第一節點,其中,第一節點為第一晶體管Ql的第二端和繼電器的第一線圈之間的節點;第二二極管D17的第一端連接于直流電源,第二二極管D17的第二端連接于第二節點,其中,第二節點為第二晶體管Q2的第二端和繼電器的第二線圈之間的節點。具體地,三極管Ql、Q2為繼電器KlO的兩個線圈分別提供驅動電流,當控制電路需要調轉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時,只需提供觸發電流即可使繼電器KlO觸點動作。極性是否需要翻轉由微處理器判斷處理,CAN通訊協議中約定一個識別頭碼,每次傳輸有效數據之前,先發送識別頭碼,當某臺接到CAN總線的通訊芯片在一定時間內(比如5秒或者10秒)未收到識別頭碼時,與該通訊芯片相連接的微處理器即判斷線路極性錯誤,發送動作信號給繼電器。當微處理器判斷出無需翻轉通訊極性時,微處理器輸出一個CAN_RLY_SET信號,驅動三極管Q2導通,此時線圈“ I ”和“ 16”被觸發,繼電器KlO動作,第一通訊芯片的CANH接通第二通訊芯片CNl I的2腳(S卩,第二通訊芯片的CANH通訊端),第一通訊芯片的CANL通訊端接通第二通訊芯片CNll的3腳(S卩,第二通訊芯片的CANL通訊端);當微處理器判斷出需要翻轉時通訊極性時,微處理器輸出一個CAN-RLY_RST信號,驅動三極管Ql導通,此時線圈“2”和“15”被觸發,繼電器KlO復位,第一通訊芯片的CANH通訊端接通第二通訊芯片CNll的3腳(即,第二通訊芯片的CANL通訊端),第一通訊芯片的CANL通訊端接通第二通訊芯片CNl I的2腳(S卩,第二通訊芯片的CANH通訊端),實現了 CAN通訊的無極性通
o此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器,該空調器可以是任何具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通訊極性的控制電路的空調器。通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控制電路實現了通訊極性的調轉的功能,可以避免工程上通訊接線錯誤或通訊接口定義錯誤而導致的機組通訊故障,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空調器的通訊芯片容易出現通訊故障的問題,進而達到了降低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故障的頻率,提高通訊芯片正常通訊頻率的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通訊極性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繼電器,設置在與通訊芯片相連接的通訊線路上,用于調轉所述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以及 微處理器,與所述通訊芯片和所述繼電器分別相連接,用于檢測所述通訊芯片是否出現通訊極性錯誤,并在所述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極性錯誤時控制所述繼電器調轉所述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繼電器為雙線圈磁保持繼電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處理器包括 檢測模塊,與所述通訊芯片相連接,用于檢測所述通訊芯片在預設時間內是否接收到識別頭碼;以及 輸出模塊,與所述繼電器相連接,用于在所述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極性錯誤時,輸出動作信號以調轉所述繼電器的連接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動作信號包括第一信號和第二信號,所述控制電路還包括 第一晶體管(Q1),所述第一晶體管(Ql)的第一端與所述輸出模塊相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Ql)的第二端與所述繼電器的第一線圈相連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號時導通;以及 第二晶體管(Q2),所述第二晶體管(Q2)的第一端與所述輸出模塊相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Q2)的第二端與所述繼電器的第二線圈相連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號時導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訊芯片包括第一通訊芯片和第二通訊芯片, 所述繼電器包括第一觸點(4)、第二觸點(6)、第三觸點(8)、第四觸點(9)、第五觸點(11)和第六觸點(13),其中,所述第一觸點(4)與所述第一通訊芯片的第一通訊端相連接,所述第六觸點(13)與所述第一通訊芯片的第二通訊端相連接,所述第二觸點(6)和所述第四觸點(9)均與所述第二通訊芯片的第一通訊端相連接,所述第三觸點(8)和所述第五觸點(11)均與所述第二通訊芯片的第二通訊端相連接, 其中, 在所述第一晶體管(Ql)導通時,所述第一觸點(4)與所述第三觸點(8)相連接,所述第六觸點(13)與所述第四觸點(9)相連接, 在所述第二晶體管(Q2)導通時,所述第一觸點(4)與所述第二觸點(6)相連接,所述第六觸點(13)與所述第五觸點(11)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第一二極管(D14),所述第一二極管(D14)的第一端連接于直流電源,所述第一二極管(D14)的第二端連接于第一節點,其中,所述第一節點為所述第一晶體管(Ql)的第二端和所述繼電器的第一線圈之間的節點;以及 第二二極管(D17),所述第二二極管(D17)的第一端連接于直流電源,所述第二二極管(D17)的第二端連接于第二節點,其中,所述第二節點為所述第二晶體管(Q2)的第二端和所述繼電器的第二線圈之間的節點。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電阻(R40),連接在所述第一二極管(D14)的第一端和所述輸出模塊之間;以及第二電阻(R39),連接在所述第二二極管(D17)的第一端和所述輸出模塊之間。
8. 一種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通訊極性的控制電 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通訊極性的控制電路和空調器。其中,控制電路包括繼電器,設置在與通訊芯片相連接的通訊線路上,用于調轉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以及微處理器,與通訊芯片和繼電器分別相連接,用于檢測通訊芯片是否出現通訊極性錯誤,并在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極性錯誤時控制繼電器調轉通訊線路的通訊極性。通過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空調器的通訊芯片容易出現通訊故障的問題,進而達到了降低通訊芯片出現通訊故障的頻率,提高通訊芯片正常通訊頻率的效果。
文檔編號G05B19/04GK202522868SQ20122004595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3日
發明者吳貴, 唐杰, 王文燦, 肖煥明, 謝為, 趙志剛, 金國華, 陳東亮, 黃強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