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環境管理系統及其所適用的管理方法與電源供應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理系統,且特別涉及一種環境管理系統及其所適用的管理方法與電源供應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信息產業及網絡通訊的發展,在各式各樣的應用中通過通訊網絡來提供服務系越來越普及,其中電信(Telecommunication)系統為通訊網絡中必要電子設備, 其包含可對信息進行處理、存取、通訊及交換的多種硬件及軟件元件,并利用一電源供應系統來提供電信系統運作時所需求且不中斷的電能。一般而言,當公用(utility)電源發生中斷時,電信系統被要求仍能提供不間斷的通訊服務于一預定時間,因此,電源供應系統必須利用設置于電源供應系統的機柜中的多個備用的電池單元來提供必要的緊急電能。
當設置于電源供應系統的機柜的備用的電池單元及/或環境裝置失效或失控時, 將造成相關運作的中斷,因此,監控備援用的電池單元的狀態,以及管理與控制環境裝置, 例如于機柜內的風扇、加熱器(heater)、開門探測器(door open detector)或濾網感測器(filter sensor)等,非常重要,然而,在設置機柜的寬廣空間中來進行監控、管理及控制備援用的電池單元及環境裝置為耗時且復雜的作業,故為解決此問題,便于電源供應系統中利用一環境管理系統來實現。在現有環境管理系統中,機柜中所有的環境控制單元 (Climate Control Units, CCUs)分別通過通訊網絡而直接稱接于主要機柜的控制系統單元(Control System Unit, CSU),如此一來,為驅使控制系統單元與每一環境控制單元之間可通訊,設計者需依據控制系統單元及所有環境控制單元間的各種通訊協議而編輯不同的程序,如此一來,將使得產品開發的時間延長且制造的費用增加。
此外,在電源供應系統中的電源供應設備運作的期間,會有大量的熱能產生,又系統的穩定性及機柜中的電子設備的使用壽命取決于熱能散逸的能力,因此機柜通常包含風扇,以快速移除在運作期間所產生的熱能,風扇可驅動氣流而將機柜的內部空間的熱空氣由機柜的出風口處帶出,此外,通常會設置一防塵元件(例如濾網)于機柜的入風口且面對該入風口,以阻隔進入機柜內部空間的灰塵,當防塵元件使用的時日過久而累積較多灰塵, 便導致風扇產生的氣流不易通過防塵元件,在此情況下,機柜散逸熱能的能力減少且機柜的性能也下降,因此,為了提供暢通無阻的氣流,必須定時清潔防塵元件、定時更換新的防塵元件或是延長防塵元件的使用壽命,而現有技術會利用一些機構來偵測防塵元件更換時機,然而如何由環境控制單元傳送通知信號或信息至控制系統單元不易設計,此外,防塵元件的使用壽命也不易延長,因一般而言,機柜可能坐落于戶外,且被引導至機柜的冷空氣可能包含相當大量的灰塵及濕氣,其可能減少機柜內的防塵元件及電子設備的使用壽命。
因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環境管理系統及其所適用的管理方法與電源供應系統, 以解決現有技術所面臨的缺失。發明內容
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境管理系統及其所適用的管理方法與電源供應系統, 其中機柜中的環境控制單元可獨立運作或與不同種類的控制系統單元連接。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境管理系統及其所適用的管理方法與電源供應系統,其中機柜間的通訊可由具有通訊協議的環境控制單元來完成,以進行遠距通訊。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境管理系統及其所適用的管理方法與電源供應系統,其中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可收集及結合來自于從屬環境控制單元的所有信息,且以模擬或簡單數字的信號傳送整合信息至控制系統單元。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境管理系統及其所適用的管理方法與電源供應系統,其中設計者可使用于機柜中的各種控制系統單元,而無需依據控制系統單元及環境控制單元間的不同通訊協議而編輯大量程序,因此產品開發的時間縮短且產品的制造費用降低。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境管理系統及其所適用的管理方法與電源供應系統,其中電源供應系統的機柜具有防水及灰塵減少機構,以減少灰塵且提供防水功能,并具有濾網感測器及環境控制單元,以辨別防塵元件是否需要更換及產生通知信號至環境控制單兀。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境管理系統及其所適用的管理方法與電源供應系統,以延長防塵元件使用壽命、提供機柜的防水功能以及減少噪音。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的一較廣義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環境管理系統,應用于電源供應系統中,其中電源供應系統包含多個機柜,環境管理系統包含多個環境控制單元,彼此連接而相互通訊,且每一環境控制單元系分別設置于對應的機柜中,以監控、管理與控制對應的機柜,其中多個環境控制單元的其中的一環境控制單元架構為主要環境控制單元, 而其余環境控制單元架構為從屬環境控制單元;以及控制系統單元,與主要環境控制單元連接且相互通訊;其中,主要環境控制單元系收集、處理及整合從屬環境控制單元所傳來的信息,并回報所收集、處理及整合的信息至控制系統單元。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的另一較廣義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電源供應系統,包含多個機柜;以及環境管理系統,包含多個環境控制單元,彼此連接而相互通訊,且每一環境控制單元分別設置于對應的機柜中,以監控、管理與控制對應的機柜,其中多個環境控制單元的其中的一環境控制單元架構為主要環境控制單元,而其余環境控制單元系架構為從屬環境控制單元;以及控制系統單元,與主要環境控制單元連接且相互通訊;其中,主要環境控制單元系收集、處理及整合從屬環境控制單元所傳來的信息,并回報所收集、處理及整合的信息至控制系統單元。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的又一較廣義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環境管理系統的管理方法,其中環境管理系統應用于具有多個機柜的電源供應系統中,且環境管理系統包含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多個從屬環境控制單元以及控制系統單元,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及每一從屬環境控制單元分別設置于對應的機柜中,管理方法系包含(a)通過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及每一從屬環境控制單元分別監控、管理與控制對應的機柜;(b)通過主要環境控制單元收集、處理及整合從屬環境控制單元所傳來的信息;以及(C)通過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回報所收集、處理及整合的信息至該控制系統單元。
本案提供的環境管理系統及其所適用的管理方法與電源供應系統,機柜間的通訊通過機柜中具有通訊協議的環境控制單元來執行,以進行遠距離通訊,且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可收集及結合來自于從屬環境控制單元的所有信息,設計者可使用機柜中的各種控制系統單元,而無需依據控制系統單元及環境控制單元的各種通訊協議而編輯大量程序,因此產品開發的時間縮短且產品的制造費用減少。
圖I為本案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應用于電源供應系統的環境管理系統的方塊圖。
圖2A-2B為圖I所示的電源供應系統的電路圖。
圖3A為圖I所示的具有防水及防塵機構的機柜的結構示意圖。
圖3B為冷卻氣流流經圖3A所示的機柜的示意圖。
圖4A為圖3A所示的前板組件的前視圖。
圖4B為圖3A所示的前板組件的后視圖。
圖4C為冷空氣流經圖3A及圖3B所示的前板組件的示意圖。
圖5為圖I所示環境管理系統的管理流程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I 電源供應系統
Ia :環境管理系統
11 :第一機柜
110:電源轉換單元
111 :控制系統單元
112:第一環境控制單元
113:第一電池單元
114、124、134 :冷卻風扇
115、125、135 :照明裝置
116、126、136 :開門探測器
117、127、137 :直流加熱器
118、128、138 :濾網感測器
119、129、139 :溫度感測器
12 :第二機柜
121 :第二環境控制單元
122:第二電池單元
13:第三機柜
131 :第三環境控制單元
132 :第三電池單元
2:通訊接口
S2 電池檢驗信號
S10、S20、S30 :環境管理系統的管理流程
3 :機柜
30 :主體
301:前端開口
302:出風口
303:內部空間
31 前板組件
311:前壁
312:后壁
313:氣流通道
314:入風口
315:開口
316a :第一擋板
316al、316bl :連接部
316a2、316b2 :延伸部
316b :第二擋板
317:排水孔洞
32 冷卻風扇
4 :濾網單元
5:電子裝置具體實施方式
體現本案特征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后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范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系當作說明的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請參閱圖1及圖2A-2B,其中圖1為本案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應用于電源供應系統的環境管理系統的方塊圖,圖2A-2B為圖1所示的電源供應系統的電路圖。如圖1及圖2A-2B 所示,電源供應系統I包含串聯連接的多個機柜,且多個機柜彼此之間可間隔數公尺。于一些實施例中,電源供應系統I可為電信電源供應系統,但并不以此為限。
于本實施例中,電源供應系統I包含三個機柜,例如第一機柜11、第二機柜12及第三機柜13,但并不局限于此,其中第一機柜11包含電源轉換單元110、控制系統單元 (CSU) 111、第一環境控制單元(CXU) 112及第一電池單元113。第二機柜12包含第二環境控制單元121及第二電池單元122。第三機柜13包含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31及第三電池單元 132。第一電池單元113、第二電池單元122及第三電池單元132內可具有一電池開關以及一電池斷路器。
電源供應系統I包含環境管理系統la,該環境管理系統Ia由控制系統單元,例如控制系統單元111,以及多個環境控制單元,例如第一環境控制單元112、第二環境控制單元121及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31,所構成。第一環境控制單元112可通過調整一跳接器 (jumper)而形成或架構為主要(master)環境控制單元,第二環境控制單元121及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31則形成或架構為從屬(slave)環境控制單元。第一環境控制單元112 (即主要環境控制單元)系與第二及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21、131(即從屬環境控制單元)串聯連接,且通過通訊接口 2,例如RJ-485通訊接口、CAN通訊接口或I2C通訊接口,而與第二及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21、131相通訊,第一至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12、121、131用以各自監控、 管理與控制對應的機柜11、12、13,例如偵測備援用的第一至第三電池單元113、122、132的狀態、各自機柜11、12、13的內部環境,并管理與控制環境裝置,例如于各自機柜11、12、13 內的冷卻風扇114、124、134、照明裝置115、125、135、開門探測器116、126、136、直流加熱器 117、127、137、濾網感測器118、128、138以及溫度感測器119、129、139。第一環境控制單元 112 (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可收集、處理及整合從第二及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21、131(從屬環境控制單元)所傳來的信息,并且經由一四倍數字輸入板而以模擬信號(例如高電平或低電平信號)或簡單數字信號回報所收集及整合的信息至控制系統單元111。該信息可能包含環境裝置警報(以模擬信號的方式)及電池溫度信息(以簡單數字信號的方式)。第二環境控制單元121及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31系用以收集及整合各自機柜的信息,并通過通訊接口 2回報所收集及整合的信息至第一環境控制單元112。
第一機柜11的電源轉換單元110系以串聯方式與第一電池單元113、第二機柜12 的第二電池單元112以及第三機柜13的第三電池單元132電連接。第一機柜11的電源轉換單元110用以接收來自于一電源的電能,并將該電能轉換為負載所需的直流電壓,以對負載進行供電。機柜11、12、13的電池單元113、122、132用以提供必要的緊急電力至電信系統。
每一機柜11、12、13各自包含多個環境裝置,且該些環境裝置可為但不限于分別為一冷卻風扇114、124、134、至少一照明裝置115、125、135、至少一開門探測器116、126、 136、至少一直流加熱器117、127、137、至少一濾網感測器118、128、138以及至少一溫度感測器119、129、139所構成。該些環境裝置系耦接于各自機柜11、12、13的第一至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12、121、131。第一至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12、121、131可監控備援用的個別第一至第三電池單元113、122、132的狀態及個別機柜11、12、13的內部環境,并管理與控制環境裝置,以及收集與整合從環境裝置所傳來的信息。
于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至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12、121、131可各自執行電池溫度補償以及電池溫度偵測,且一些信息,例如于第一至第三電池單元113、122、132中的最高電池溫度,將經由第一環境控制單元112(主要環境控制單元)以簡單數字信號的方式回報至控制系統單元111。第一至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12、121、131也可執行環境裝置警報偵測,且第一環境控制單元112 (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將結合所有環境裝置警報并以簡單數字信號的方式回報至控制系統單元111。第一至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12、121、131也可執行脈沖寬度調變(PWM)的控制功能,以便達到風扇冷卻控制。在其他實施例中,控制系統單元111可發送一電池檢驗信號S2至第一環境控制單元112 (主要環境控制單元),使得第一環境控制單元112 (主要環境控制單元)發送對應的電池檢驗信號至第二至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22、 132 (從屬環境控制單元),以關閉個別機柜11、12、13內的每一環境裝置,以此延長電池備用時間,并于電池檢驗期間進行電池剩余容量計算。
依據本案的構想,機柜的環境控制單元可單獨運作或與不同種類的控制系統單元連接。當環境控制單元單獨運作于一機柜中時,其可依據機柜溫度或外部觸發信號,例如機柜溫度、二比特信號等等(如風扇速度控制、加熱器的啟動/關閉、照明的啟動/關閉等等),而自主地控制環境裝置,且可偵測環境裝置的警報,使用者便可通過發光二極管指示燈(第2A-2B圖未圖示)及二比特輸出而較為簡單地獲得警報訊息。于特殊的應用中(如CN 102981460 A書明說6/7頁
電池檢驗開始等等),其只需輸入簡單的二比特信號至環境控制單元來觸發事件。此外,對于在二個或更多個的機柜中的二個或更多個的環境控制單元,該些環境控制單元可無需通過控制系統單元控制器(CSU)而彼此相通訊。每一環境控制單元將自我控制個別的機柜, 且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將結合警報狀態及溫度信息至所有從屬環境控制單元。使用者可經由主要環境控制單元獲得所有機柜訊息(也即僅需確認主要環境控制單元)。于特殊應用中 (如電池檢測開始等等),其只需輸入簡單的二比特信號至主要環境控制單元,于是,主要環境控制單元便可經由通訊協議通知其他從屬環境控制單元。
以下將約略說明本案的環境管理系統Ia的管理方法的流程步驟,請參閱圖5,并配合圖I、圖2A-2B,其中圖5為圖I所示環境管理系統的管理流程圖。如圖所示,首先,如步驟SlO所示,通過第一環境控制單元112 (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及第二環境控制單元121以及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31 (從屬環境控制單元)分別監控、管理與控制對應的第一機柜11、 第二機柜12以及第三機柜13。接著,如步驟S20所示,通過第一環境控制單元112 (主要環境控制單元)來收集、處理及整合從第二環境控制單元121以及第三環境控制單元131 (從屬環境控制單元)所傳來的信息。最后,如步驟S30所示,通過第一環境控制單元112(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回報所收集、處理及整合的信息至控制系統單元111。
請參閱圖3A及3B,其中圖3A為圖I所示的具有防水及防塵機構的機柜的結構示意圖,圖3B為冷卻氣流流經圖3A所示的機柜的示意圖。如圖3A及3B所示,機柜3(例如圖I的第一至第三機柜11-13的其中之一)包含主體30、前板組件31及冷卻風扇32。對于機柜3而言,前板組件31采用防水(waterproof)及防塵機構(dust-reduction)。主體 30包含前端開口 301及一或多個出風口 302。出風口 302可設置于主體30的頂部。冷卻風扇32設置于主體30中且與出風口 302相鄰接。前板組件31可軸轉地設置于主體30上, 以覆蓋主體30的前端開口 301,且可當冷空氣導入時,執行機柜3的防水及防塵功能。
請參閱圖4A-4C,其中圖4A為圖3A所示的前板組件的前視圖,圖4B系為圖3A所示的前板組件的后視圖,圖4C為冷空氣流經圖3A及圖3B所示的前板組件的示意圖。如圖 3A、圖3B、圖4A、圖4B、及圖4C所示,前板組件31包含前壁311、后壁312以及形成于前壁 311與后壁312之間的氣流通道313。前壁311包含入風口 314,設置于前壁311的上方區域。后壁312包含開口 315,設置于后壁312的下方區域。入風口 314及開口 315與氣流通道313相流通,且入風口 314與后壁312的開口 315的位置相互偏移而非對應。前板組件31包含一濾網單元4 (例如防塵元件),固定于后壁312,且面對后壁312的開口 315,濾網單元4用以過濾冷空氣所夾帶的灰塵。前板組件31還包含多個擋板316,系設置于氣流通道313中且彼此間隔。于一些實施例中,前板組件31包含第一擋板316a以及第二擋板 316b,第一擋板316a固定于前壁311的第一側邊3111上,且與入風口 314相鄰,第二擋板 316b則固定于后壁312的第一側邊3121,且設置于第一擋板316a及開口 315間,此外,第一擋板316a包含連接部316al及延伸部316a2,連接部316a2系連接及固定于前壁311的第一側邊3111,延伸部316a2系朝后壁312的第一側邊3121的方向向上傾斜延伸。第二擋板316b包含連接部316bl及延伸部316b2,連接部316bl系連接及固定于后壁312的第一側邊3121,延伸部316b2則朝前壁311的第一側邊3111的方向向下傾斜延伸。
入風口 314包含多個通風孔洞,前板組件31包含一或多個排水孔洞317,形成于前壁311上且設置于前壁311的下方區域,且排水孔洞317與氣流通道313流通,后壁3129的開口 315系設置于第二擋板316b及排水孔洞317間,且該排水孔洞317鄰設于氣流通道 313的底部。
請再參閱圖3A、圖3B、圖4A、圖4B及圖4C。當冷氣流被導入機柜3的內部空間 303,以冷卻安裝于機柜的內部空間303的電子設備時,冷空氣可通過入風口 314,并流入前板組件31的氣流通道313。接著,流入氣流通道313的冷空氣將被第一擋板316a及第二擋板316b阻隔,以分離冷空氣所夾帶的灰塵及濕氣,因此,灰塵及濕氣將落至氣流通道313的底部,且冷空氣將被引導至流經濾網單元4,以更進一步過濾冷空氣所夾帶的灰塵。通過使用擋板316,冷空氣所夾帶的灰塵及濕氣便可先進一步移除,使得濾網單元4的使用壽命得以延長,且通過濾網單元4的冷空氣也被導入機柜3內部空間303,以冷卻電子裝置5。熱空氣也通過風扇32的驅動而經由出風口 302排出機柜外。
當濾網單元使用的時日過久,灰塵累積的程度越加嚴重,將導致風扇產生的氣流無法通過濾網單元,在此情況下,減少機柜散逸熱能的能力,且機柜的性能也下降。因此為了提供暢通無阻的氣流,必須定時清潔或是更換濾網單元,機柜可利用濾網感測器以及環境控制單元來辨別濾網單元是否需要更換,例如當通過濾網的氣流的壓力低于一極限值, 產生及發布一通知信號至環境控制單元。
由上可知,本案提供一種環境管理系統及其所適用的管理方法與電源供應系統, 其中機柜的環境控制單元可單獨運作或與不同種類的控制系統單元連接,機柜間的通訊系通過機柜中具有通訊協議的環境控制單元來執行,以進行遠距離通訊,且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可收集及結合來自于從屬環境控制單元的所有信息,且以模擬或簡單數字的信號傳送整合的信息至控制系統單元,此外,設計者可使用機柜中的各種控制系統單元,而無需依據控制系統單元及環境控制單元的各種通訊協議而編輯大量程序,因此產品開發的時間縮短且產品的制造費用減少。
此外,本案也提供一種具有防水及防塵機構的機柜,以減少灰塵并提供防水功能, 同時具有濾網感測器及環境控制單元,以辨別濾網是否須更換并發布通知信號至環境控制單元。機柜的防水及防塵機構可延長濾網的使用壽命、提供防水功能、及減少噪音。
本發明已由上述的實施例詳細敘述而可由熟悉本技藝的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范圍所欲保護者。
權利要求
1.一種環境管理系統,應用于一電源供應系統中,其中該電源供應系統包含多個機柜,該環境管理系統包含 多個環境控制單元,彼此連接而相互通訊,且每一該環境控制單元分別設置于對應的該機柜中,以監控、管理與控制對應的該機柜,其中該多個環境控制單元的其中的一該環境控制單元架構為一主要環境控制單元,而其余該環境控制單元架構為從屬環境控制單元;以及 一控制系統單元,與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連接且相互通訊; 其中,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收集、處理及整合該從屬環境控制單元所傳來的信息,并回報所收集、處理及整合的信息至該控制系統單元。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環境管理系統,其中該多個環境控制單元通過一跳接器來設定該多個環境控制單元的其中的一該環境控制單元為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環境管理系統,其中該環境管理系統還具有多個通訊接口,每一該通訊接口連接于兩個該環境控制單元之間,使該多個環境控制單元通過該多個通訊接口而彼此相互通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環境管理系統,其中該多個通訊接口為RJ-485通訊接口、CAN通訊接口或I2C通訊接口。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環境管理系統,其中每一該環境控制單元監控對應的該機柜內的內部環境及一電池單元的狀態,且管理與控制對應的該機柜內的至少一環境裝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環境管理系統,其中當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所回報至該控制系統單元的信息包含一環境裝置警報時,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以數字信號回報至該控制系統單元。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環境管理系統,其中該控制系統單元發送一電池檢驗信號至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使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發送對應的電池檢驗信號至該從屬環境控制單元,以關閉該多個機柜內的該環境裝置。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環境管理系統,其中當該環境控制單元單獨運作于對應的該機柜中時,該環境控制單元依據該機柜的溫度或一外部觸發信號而自主地控制該機柜的該環境裝置。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環境管理系統,其中當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所回報至該控制系統單元的信息包含一電池溫度信息時,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以數字信號回報至該控制系統單元。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環境管理系統,其中該環境裝置為一冷卻風扇,且對應的該環境控制單元執行脈沖寬度調變的控制功能,以控制該冷卻風扇的運作。
11.一種電源供應系統,包含 多個機柜;以及 一環境管理系統,包含 多個環境控制單元,彼此連接而相互通訊,且每一該環境控制單元分別設置于對應的該機柜中,以監控、管理與控制對應的該機柜,其中該多個環境控制單元的其中的一該環境控制單元系架構為一主要環境控制單元,而其余該環境控制單元架構為從屬環境控制單元;以及一控制系統單元,與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連接且相互通訊; 其中,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系收集、處理及整合該從屬環境控制單元所傳來的信息,并回報所收集、處理及整合的信息至該控制系統單元。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源供應系統,其中每一該機柜包含 一主體,包含一前端開口及至少一出風口,該出風口設置于該主體的頂部;以及 一前板組件,可軸轉地設置于該主體上,以覆蓋該主體的該前端開口。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源供應系統,其中該前板組件包含 一前壁,具有一入風口,設置于該前壁的上方區域; 一后壁,具有一開口,設于該后壁的下方區域;以及 一氣流通道,形成于該前壁以及該后壁之間,且與該入風口以及該開口相連通。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源供應系統,其中該前板組件還具有一第一擋板,固定于該前壁的一第一側邊上,且與該入風口相鄰,該第一擋板還包含一連接部以及一延伸部,該連接部連接及固定于該前壁的該第一側邊,該延伸部朝該后壁的一第一側邊的方向向上傾斜延伸。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源供應系統,其中該前板組件還具有一第二擋板,固定于該后壁的該第一側邊上,且設置于該第一擋板以及該開口之間,該第二擋板還包含一連接部以及一延伸部,該第二擋板的該連接部連接及固定于該后壁的該第一側邊,該第二擋板的該延伸部朝該前壁的該第一側邊的方向向下傾斜延伸。
16.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源供應系統,其中該電源供應系統為一電信電源供應系統。
17.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源供應系統,其中每一該機柜包含多個環境裝置,且該多個環境裝置由一冷卻風扇、一照明裝置、一開門探測器、一直流加熱器、一濾網感測器以及一溫度感測器所構成。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電源供應系統,其中每一該環境控制單元監控對應的該機柜內的內部環境及一電池單元的狀態,且管理與控制對應的該機柜內的該多個環境裝置。
19.一種環境管理系統的管理方法,其中該環境管理系統應用于具有多個機柜的一電源供應系統中,且該環境管理系統包含一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多個從屬環境控制單元以及一控制系統單元,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及每一該從屬環境控制單元分別設置于對應的該機柜中,該管理方法包含 (a)通過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及每一該從屬環境控制單元分別監控、管理與控制對應的該機柜; (b)通過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收集、處理及整合該從屬環境控制單元所傳來的信息;以及 (C)通過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回報所收集、處理及整合的信息至該控制系統單元。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管理方法,其中該主要環境控制單元及每一該環境控制單元監控對應的該機柜內的內部環境及一電池單元的狀態,且管理與控制對應的該機柜內的至少一環境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環境管理系統及其所適用的管理方法與電源供應系統,其中電源供應系統包含多個機柜,環境管理系統包含多個環境控制單元,彼此連接而相互通訊,且每一環境控制單元分別設置于對應的機柜中,以監控、管理與控制對應的機柜,其中多個環境控制單元的其中的一環境控制單元架構為主要環境控制單元,而其余環境控制單元架構為從屬環境控制單元;以及控制系統單元,與主要環境控制單元連接且相互通訊;其中,主要環境控制單元收集、處理及整合從屬環境控制單元所傳來的信息,并回報所收集、處理及整合的信息至控制系統單元。
文檔編號G05D23/20GK102981460SQ20121017881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3日
發明者許堯峰, 黃達友, 王柏欽, 江茂宣 申請人: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