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線終端、基站和工業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控制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無線終端、基站和工業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當前,工業控制系統早已進入計算機控制的時代。常見的工業控制系統為分布式結構,它具有高可靠性、開放性和易于維護等優點,而被當今工控界廣泛使用。分布式工業控制系統一般分為兩大部分現場控制部分和控制站部分。現場控制部分這部分用于現場數據的采集與控制,它由各種各樣的模擬或數字式的現場控制設備組成。這些設備一方面采集現場數據并發送到控制站,另一方面接收控制站的控制信號來控制相關元件。現場控制設備是通過各種現場總線或工業以太網與遠程控制站連接的,其布線會比較復雜。控制站部分這部分設備(一般是高性能計算機)通過總線接收到現場數據后,一方面可以傳送到人機界面軟件中進行顯示和監控,另一方面,它可以通過各種控制算法計算出現場控制量,再由總線將計算出的現場控制量傳送到現場控制設備中對相關元件進行控制。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現場控制設備與控制站之間為有線連接方式,布線復雜,成本高昂,尤其是當大量現場控制設備分布在面積廣闊、地質復雜、條件惡劣的地區時,該問題更為突出。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終端、基站和工業控制系統,用于簡化布線,降低布線成本。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無線終端,包括第一接收單元,接收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發送的現場數據;第一發送單元,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一種基站,包括第一接收單元,接收至少一個無線終端發送的現場數據;第一發送單元,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一種工業控制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至少一個無線終端、基站和控制站,其中,所述現場控制i殳備與無線終端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與基站無線連接;所述基站與控制站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接收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發送的現場數據,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使得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現場數據,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一種無線終端,包括第二接收單元,接收基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第二發送單元,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一種基站,包括第二接收單元,接收控制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和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第二發送單元,根據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一種工業控制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至少一個無線終端、基站和控制站,其中,所述現場控制設備與無線終端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與基站無線連接;所述基站與控制站有線連接;所述基站接收控制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和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所述基站根據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使得所述無線終端接收所述控制信號,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一種無線終端,包括第一接收單元,接收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發送的現場數據;第一發送單元,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第二接收單元,接收基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第二發送單元,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一種基站,包括第一接收單元,接收至少一個無線終端發送的現場數據;第一發送單元,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第二接收單元,接收控制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第二發送單元,根據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個分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一種工業控制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至少一個無線終端、基站和控制站,其中,所述現場控制設備與無線終端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與基站無線連接;所述基站與控制站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接收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發送的現場數據,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使得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現場數據,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所述基站接收控制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和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所述基站根據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個分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使得所述無線終端接收所述控制信號,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現場控制設備與控制站之間通過無線終端和基站進行連接,采用無線傳輸方式代替了現有技術中的有線傳輸方式,因此,簡化了布線,降低了布線成本,并且使整個工業控制系統的維護變得更加容易。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工業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終端對其發送的現場數據進行業務流分類的方法示意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終端的結構示意圖一;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終端的另一結構示意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結構示意圖一;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工業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一;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終端的結構示意圖二;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結構示意圖二;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另一結構示意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工業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二;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終端的結構示意圖三;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結構示意圖三;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工業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三。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終端、基站和工業控制系統,用于簡化布線,降低布線成本。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終端以及基站的通信方法,該方法應用于圖l所示的工業控制系統中。如圖1所示的工業控制系統,它包括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l、至少一個無線終端2、基站3和控制站4,其中,所述現場控制設備1與無線終端2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2與基站3無線連接;所述基站3與控制站4有線連接。該工業控制系統中,現場控制設備1與控制站4之間通過無線終端2和基站3進行連接,采用無線傳輸方式代替了現有技術中的有線傳輸方式,因此,筒化了布線,降低了布線成本,并且使整個工業控制系統的維護變得更加容易。針對上述工業控制系統,下面介紹本實施例提供的無線終端以及基站的通信方法。此處,是將上述系統中其它設備的通信方法一并進行描述,以方便理解整個系統的通信過程。各設備的通信方法如下一、上行方向現場控制設備1通過無線終端2和基站3向控制站4發送現場數據,步驟現場控制設備1釆集現場數據(即現場控制元件的數字或模擬信號),并將采集到的現場數據發送給無線終端2;無線終端2接收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1發送的現場數據,并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3;基站3接收至少一個無線終端2發送的現場數據,并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4;控制站4接收基站3發送的現場數據,對現場控制設備1進行遠程監測。二、下4于方向控制站4通過基站3和無線終端2向現場控制設備1發送控制信號,步驟如下控制站4向基站3發送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和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基站3接收控制站4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基站3根據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無線終端2接收基站3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無線終端2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9此處,無線終端2將控制信號發送給現場控制設備1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根據所述控制信號中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發送給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另一種是采用廣播方式,將控制信號通過廣播發送給所有與該無線終端相連的現場控制設備,各現場控制設備將控制信號中的身份信息與自身的身份信息進行比較,相同時,則接收該控制信號,不同時,則丟棄。現場控制設備1接收無線終端2發送的控制信號,然后根據該控制信號進行現場控制。由于現場控制設備l可能僅用于上傳現場數據,或者僅用于進行現場控制,所以與現場控制設備1相對應的,所述無線終端2和基站3也可能僅用于上行數據的傳輸,也可能僅用于下行數據的傳輸。上行傳輸現場數據時,工業控制系統可以實現遠程監測;下行傳輸控制信號時,工業控制系統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因此,本實施例提供的無線終端和基站的通信方法既可以僅包含上行方向的通信過程,也可以〗又包含下行方向的通信過程,還可以包含上、下行兩個方向的通信過程。另外,在圖1所示的工業控制系統中,為了使無線終端1適用于現場實時控制,無線終端需要在硬件和軟件(即通信方法)上作如下定制或改進。(1)硬件對外接口的改進。現有的無線終端對外一般提供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總線)、Mil(MediaInd印endentInterface,介質無關接口)等接口,用于與電腦連接。而在現場控制應用中,無線終端要連接的是一個或多個現場控制設備。這些現場控制設備一般采用串口等外接接口,故無線終端也需要提供與現場控制設備外接接口類型相同的接口,或者通過串口轉USB/MII接口的設備將WiMAX終端與現場控制設備進行連接。該硬件連接上的改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2)軟件的改進(主要是業務分類與調度方面)由于無線終端當前所采用的802.16e通信協議中,業務流與QoS(服務質量)的定義是針對電信應用的,比如無靜默的VoIP(網絡電話)對應UGS(非請求的帶寬分配業務)業務流、FTP(文件傳輸協議)對應Nrtps(非實時輪詢業務)業務流等,顯然,這些業務分類方法并不一定適用于現場控制的應用。現場控制應用中,信號的實時性不同,有些信號可以有延遲,但有些信號不能有延時。例如對于上行的現場數據,可能需要在規定的時延內傳送到控制站進行刷新顯示,而對于下行的控制信號,也可能需要及時的傳送給現場控制設備用于進行現場控制。因此,為了滿足現場控制的實時性需求,上述實施例中的無線終端2和基站3還需要根據數據的實時性要求,調整業務流分類和調度,而現場控制設備l和控制站4則不需要任何變動。此時,無線終端和基站的通信方法進一步如下一、上行方向(傳輸現場數據)無線終端2:無線終端2接收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1發送的現場數據;無線終端2再根據所述現場數據的實時性要求,將所述現場數據分類并承載到預定義的業務流上;無線終端2最后根據所述業務流的優先級順序,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3。基站3:基站3接收至少一個無線終端2發送的承載于不同業務流上的現場數據;基站3根據所述業務流的優先級順序,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4。二、下行方向(傳輸控制信號)基站3:基站3接收控制站4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基站3再根據所述控制信號的實時性要求,將所述控制信號分類并承載到預定義的業務流上;基站3最后根據所述業務流的優先級順序和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無線終端2:無線終端2接收基站3發送的承載于不同業務流上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無線終端2再根據所述業務流的優先級順序,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本實施例中,為了滿足現場控制實時性要求,上行發送現場數據,以及下行發送控制信號時,無線終端和基站均采用了預定義業務流,進行了相應調度,滿足了實時性要求。對于業務流采用何種定義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結合現場控制的實際需要來靈活定義。下面以策略一和策略二兩種方式,來舉例說明預定義的業務流的定義方式。策略一重新定義業務流及其QoS參數,如可定義如表l中所示的業務流,每種業務流有與其對應的QoS參數要求。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如果采用這種策略,則空口調度算法也要作修改以適應新的業務流定義。對于業務流分類,由于各個現場控制設備發送的現場數據并非IP(網絡協議)包或ETH(以太)包,所以802.16e中定義的分類器規則失效。此時,應當針對具體的工控數據傳輸協議,利用相應的協議字段,如設備地址、設備類型等來進行分類,將各個現場控制設備發送的現場數據分類到對應的業務流上來進行調度。圖2所示,即是無線終端內的分類器根據設備地址和設備類型兩個字段來對上行傳輸的現場數據進行分類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地址為1的設備與設備類型1的設備,它們發送的數據將被分類為一般實時業務流;地址為2的設備與設備類型為1的設備,它們發送的數據將被分類為最高實時業務流;而設備類型為3的設備,它發送的數據則被歸為非實時業務流。針對各種業務流,無線終端提供相應的調度算法來分配帶寬。該種策略的無線終端完全為現場實時控制來定制,可以很好地滿足現場實時控制的要求。但它對整個QoS重新作了定義,這樣帶寬調度也必須重新進行設計,且基站也要作對應修改。策略二在802.16e中,定義了rtps(實時輪詢業務流),且其QoS參數的定義可以滿足一般實時應用。而對于非實時數據,使用BE業務流即可。這樣,現場控制的一般應用中,就可以不修改QoS定義。對于業務流分類,為了完全適應802.16e協議,可以作如下處理802.16e協議支持ETH-CS(以太包分類),故可將現場控制的數據封裝成ETH包格式,ETH包的源或目的MAC(介質訪問控制)地址采用幾個預先設定的地址,而每種地址對應一種業務流,即作為該種業務流的分類器參數,如表2所示。表2:ETH地址對應的業務流00-11-11-11-11-11實時輪詢業務流l00-11-11-11-11-22實時4侖詢業務流200-11-11-11-11-33實時輪詢業務流3這樣,對于下行,控制站發送的控制信號根據其實時性,被封裝成有特定源或目的MAC地址的ETH包。而基站根據MAC地址進行流分類和業務調度。無線終端從空口收到數據包后,取出ETH包中的數據部分,并將控制信息發送給各個現場控制設備;同理,對于上行,無線終端收到各個現場控制設備的數據包后,根據各個設備的地址或類型,確定各個數據包的優先級,再封裝到特定MAC地址的ETH包中發送給基站。上述實施例中,無線終端和基站可以采用各種無線技術,均不影響本技術方案的實施。例如,無線終端采用WiMAX(全球微波互聯接入)終端,基站對應采用WiMAX基站,或者,無線終端采用Wi-Fi(無線保真)終端,基站對應采用Wi-Fi基站。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終端以及基站的通信方法,可以應用于工業控制系統中,^使現場控制設備與控制站之間由現有的有線傳輸方式變為無線傳輸方式,從而簡化整個工業控制系統的布線,降低布線成本。與上述無線終端和基站的通信方法相對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無13線終端、基站和工業控制系統。數據傳輸時傳輸方向有三種不同的情況僅包含上行,僅包含下行,或者包含上下行。根據這三種情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分別提供不同的無線終端、基站和工業控制系統。數據傳輸僅包含上行時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無線終端,包括第一接收單元301,接收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發送的現場數據;第一發送單元302,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所述無線終端,還可以包括分類單元3011,所述分類單元3011,根據所述現場數據的實時性要求,將所述現場數據分類并承載到預定義的業務流上;所述第一發送單元302,進一步根據所述業務流的優先級順序,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基站,包括第一接收單元501,接收至少一個無線終端發送的現場數據;第一發送單元502,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進一步地,所述基站中,所述第一接收單元501:進一步接收至少一個無線終端發送的承載于不同業務流上的現場數據;所述第一發送單元502:進一步4艮據所述業務流的優先級順序,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工業控制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601、至少一個無線終端602、基站603和控制站604,其中,所述現場控制設備601與無線終端602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602與基站603無線連接;所述基站603與控制站604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602接收所述現場控制設備601發送的現場數據,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603,使得所述基站603接收所述現場數據,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604。數據傳輸僅包含下行時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無線終端,包括第二接收單元701,接收基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第二發送單元702,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進一步地,所述無線終端中,所述第二接收單元701,進一步接收基站發送的承栽于不同業務流上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二發送單元702,進一步根據所述業務流的優先級順序,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所述現場控制設備。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的基站,包括第二接收單元801,接收控制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第二發送單元802,根據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進一步地,如圖9所示,所述基站還可以包括分類單元8011,所述分類單元8011:根據所述控制信號的實時性要求,將所述控制信號分類并承載到預定義的業務流上;所述第二發送單元802:進一步才艮據所述業務流的優先級順序和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所述無線終端。如圖IO所示,本實施例的工業控制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101、至少一個無線終端102、基站103和控制站104,其中,所述現場控制設備101與無線終端102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102與基站103無線連接;所述基站103與控制站104有線連接;所述基站103接收控制站104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和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所述基站103根據所述控制信號15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102,使得所述無線終端102接收所述控制信號,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101。數據傳輸包含上下行時如圖11所示,本實施例的無線終端,包括第一接收單元111,接收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發送的現場數據;第一發送單元112,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第二接收單元113,接收基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第二發送單元114,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基站,包括第一接收單元121,接收至少一個無線終端發送的現場數據;第一發送單元122,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第二接收單元123,接收控制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第二發送單元124,根據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的工業控制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131、至少一個無線終端132、基站133和控制站134,其中,所述現場控制設備131與無線終端132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132與基站133無線連接;所述基站133與控制站134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132接收所述現場控制設備131發送的現場數據,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133,使得所述基站133接收所述現場數據,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134;所述基站133接收控制站134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和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所述基站133根據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132,使得所述無線終端132接收所述控制信號,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131。上述實施例的工業控制系統中,所述無線終端可以為WiMAX終端,基站對應可以為WiMAX基站,或者,所述無線終端可以為Wi-Fi終端,基站對應可以為Wi-Fi基站。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工業控制系統,特別適用于分布式工業控制系統。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終端、基站和工業控制系統中,能夠使現場控制設備與控制站之間由現有的有線傳輸方式變為無線傳輸方式,從而簡化工業控制系統的布線,降低布線成本,并且使整個工業控制系統的維護變得更加容易。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術領域:
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無線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收單元,接收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發送的現場數據;第一發送單元,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終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類單元,所述分類單元,根據所述現場數據的實時性要求,將所述現場數據分類并承栽到預定義的業務流上;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進一步根據所述業務流的優先級順序,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3、一種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收單元,接收至少一個無線終端發送的現場數據;第一發送單元,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單元進一步接收至少一個無線終端發送的承載于不同業務流上的現場數據;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進一步根據所述業務流的優先級順序,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5、一種工業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至少一個無線終端、基站和控制站,其中,所述現場控制設備與無線終端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與基站無線連接;所述基站與控制站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接收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發送的現場數據,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使得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現場數據,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6、一種無線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接收單元,接收基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第二發送單元,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線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單元,進一步接收基站發送的承載于不同業務流上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現場控制設備的身^f分信息;所述第二發送單元,進一步根據所述業務流的優先級順序,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所述現場控制設備。8、一種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接收單元,接收控制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第二發送單元,根據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類單元,所述分類單元根據所述控制信號的實時性要求,將所述控制信號分類并承載到預定義的業務流上;所述第二發送單元進一步根據所述業務流的優先級順序和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所述無線終端。10、一種工業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至少一個無線終端、基站和控制站,其中,所述現場控制i殳備與無線終端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與基站無線連接;所述基站與控制站有線連接;所述基站接收控制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和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所述基站根據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使得所述無線終端接收所述控制信號,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11、一種無線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收單元,接收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發送的現場數據;第一發送單元,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第二接收單元,接收基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第二發送單元,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12、一種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收單元,接收至少一個無線終端發送的現場數據;第一發送單元,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第二接收單元,接收控制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第二發送單元,根據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13、一種工業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至少一個無線終端、基站和控制站,其中,所述現場控制設備與無線終端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與基站無線連接;所述基站與控制站有線連接;所述無線終端接收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發送的現場數據,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使得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現場數據,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控制站;所述基站接收控制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無線終端和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所述基站根據所述控制信號中無線終端的身份信息,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無線終端的身4分信息對應的無線終端,使得所述無線終端接收所述控制信號,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線終端、基站和工業控制系統,屬于工業控制
技術領域:
,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現場控制設備與遠程控制站之間為有線連接方式,布線復雜、成本高昂的問題。所述無線終端,包括第一接收單元,接收至少一個現場控制設備發送的現場數據;第一發送單元,將所述現場數據發送給基站。或者所述無線終端,包括第二接收單元,接收基站發送的至少一個控制信號,所述控制信號中攜帶有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第二發送單元,將所述控制信號發送給和所述現場控制設備的身份信息對應的現場控制設備。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分布式工業控制系統。文檔編號G05B19/048GK201315013SQ200820130278公開日2009年9月23日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8日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8日發明者偉張申請人:深圳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