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表機芯簡單可靠的雙層差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表機芯簡單可靠的雙層差動機構,包括行星輪、行星過輪、行星跨輪及上差動輪、下差動輪,行星過輪、行星跨輪分別設在行星輪上,手表機芯的裝有發條的條盒輪和分輪嚙合,分輪再和行星輪嚙合,行星過輪和上差動輪嚙合,上差動輪經第一傳動輪系和第一擺輪相連,行星跨輪和下差動輪嚙合,下差動輪經第二傳動輪系和第二擺輪相連。本實用新型采用一根發條驅動兩套擺輪游絲系統,通過加裝行星差動機構,實現轉速差動補償,有效減小兩個擺輪游絲系統振動周期的誤差,使得兩個傳動輪系能夠連續傳動,提高手表的走時精度。
【專利說明】一種手表機芯簡單可靠的雙層差動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表機芯雙擺輪結構,尤其涉及一種由單個條盒輪帶動兩個擺輪工作的手表機芯簡單可靠的雙層差動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機械手表主要是通過具有恒定的振動周期的擺輪游絲系統控制輪系的恒速轉動來實現計時的,其動力來源于發條的變形。在通常情況下,一根發條通過齒輪傳遞后只能驅動一個擺輪游絲系統。隨著對機械手表準確性和外觀要求的進一步的提高,出現了雙擺輪結構的機芯,目前的雙擺輪結構的機芯大多是采用兩套輪系并使用兩根發條,也就是說把兩套機芯零件裝在一個表殼里,相互不干涉。這個結構看似簡單,但生產難度大大提高,同時各部件需要進行縮小設計,會使手表的走時精度降低。而如果簡單地采用一根發條直接帶動兩套輪系的結構,由于兩個擺輪游絲系統的振動周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在工作時兩個擺輪游絲系統的輪系會因轉速不同產生差動,從而相互干涉,導致停止工作。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原有采用兩根發條兩套輪系的雙擺輪結構存在生產難度大、手表走時精度降低的技術問題,同時解決用一根發條直接帶動兩套輪系的雙擺輪結構會因為轉速不同而產生差動,相互干涉而導致停止工作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手表機芯簡單可靠的雙層差動機構,經過差動機構的補償,有效減小兩個擺輪游絲系統振動周期的誤差,使得兩個傳動輪系能夠連續傳動,提高手表的走時精度。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本實用新型包括行星輪、行星過輪、行星跨輪及上差動輪、下差動輪,行星過輪、行星跨輪分別設在行星輪上,手表機芯的裝有發條的條盒輪和分輪嚙合,分輪再和行星輪嚙合,行星過輪和上差動輪嚙合,上差動輪經第一傳動輪系和第一擺輪相連,行星跨輪和下差動輪嚙合,下差動輪經第二傳動輪系和第二擺輪相連。條盒輪通過分輪帶動行星輪同步轉動,行星輪通過行星過輪帶動下差動輪轉動,行星輪通過行星跨輪帶動上差動輪轉動,上差動輪通過第一傳動輪系連接第一擺輪游絲系統,下差動輪通過第二傳動輪系連接第二擺輪游絲系統。這時兩套輪系的轉速由各自的擺輪游絲所控制。當兩個輪系出現速度差時,行星過輪與行星跨輪相對轉動使行星輪轉速變化,保證上、下差動輪的連續工作,從而達到一根發條帶動兩個擺輪游絲系統工作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經過差動補償,有效減小兩個擺輪游絲系統振動周期的誤差,使得兩個傳動輪系能夠連續傳動,提高手表走時精度。
[0005]作為優選,所述的行星輪和上差動輪、下差動輪同軸設置,上差動輪位于行星輪上方,上差動輪的軸齒位于上差動輪片的下面,下差動輪位于行星輪下方,下差動輪的軸齒位于下差動輪片的上面,所述的行星過輪有上輪面和下輪面,行星過輪和行星輪鉚接,并且行星過輪的上輪面位于行星輪上面,行星過輪的下輪面位于行星輪下面,所述的行星跨輪安裝在行星輪的上面,行星過輪的下輪面和下差動輪的軸齒嚙合,下差動輪片經第二傳動輪系和第二擺輪相連,行星過輪的上輪面和行星跨輪嚙合,行星跨輪再和上差動輪的軸齒嚙合,上差動輪片經第一傳動輪系和第一擺輪相連。條盒輪通過分輪帶動行星輪同步轉動,行星輪通過行星過輪的下輪面帶動下差動輪的軸齒轉動,進而帶動下差動輪片轉動,由下差動輪片通過第二傳動輪系連接第二擺輪游絲系統;行星輪通過行星過輪的上輪面、行星跨輪帶動上差動輪的軸齒轉動,進而帶動上差動輪片轉動,由上差動輪片通過第一傳動輪系連接第一擺輪游絲系統。結構簡單且巧妙,傳動可靠,行星過輪和行星跨輪的轉向相反,上差動輪和下差動輪的轉向相反。
[0006]作為優選,所述的行星過輪的上輪面齒數、行星過輪的下輪面齒數、行星跨輪的齒數及上差動輪的軸齒齒數、下差動輪的軸齒齒數都是相同的。確保上、下差動輪的轉向相反、轉速相同。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一根發條驅動兩套擺輪游絲系統,通過加裝行星差動機構,實現轉速差動補償,有效減小兩個擺輪游絲系統振動周期的誤差,使得兩個傳動輪系能夠連續傳動,提高手表的走時精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作局部剖視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和一個條盒輪及兩個擺輪的傳動關系的一種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0]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行星輪和行星過輪、行星跨輪的連接關系的一種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1.行星輪,2.行星過輪,3.行星跨輪,4.上差動輪,5.下差動輪,6.條盒輪,7.分輪,8.第一傳動輪系,9.第一擺輪,10.第二傳動輪系,11.第二擺輪,41.上差動輪片,42.上差動輪的軸齒,51.下差動輪片,52.下差動輪的軸齒。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0013]實施例:本實施例的一種手表機芯簡單可靠的雙層差動機構,如圖1、圖3所示,包括行星輪1、行星過輪2、行星跨輪3及上差動輪4、下差動輪5,行星過輪2有上輪面和下輪面,行星過輪2和行星輪I鉚接,并且行星過輪2的上輪面位于行星輪I上面,行星過輪2的下輪面位于行星輪I下面,行星跨輪3安裝在行星輪I的上面,并且行星過輪2的上輪面和行星跨輪3嚙合,行星輪的輪軸、行星過輪的輪軸及行星跨輪的輪軸的設置位置構成三角形。如圖1、圖2所示,行星輪I和上差動輪4、下差動輪5同軸設置,上差動輪4位于行星輪I上方,上差動輪的軸齒42位于上差動輪片41的下面,下差動輪5位于行星輪I下方,下差動輪的軸齒52位于下差動輪片51的上面,行星過輪2的上輪面齒數、行星過輪2的下輪面齒數、行星跨輪3的齒數及上差動輪的軸齒42齒數、下差動輪的軸齒52齒數都是相同的。手表機芯的裝有發條的條盒輪6和分輪7嚙合,分輪7再和行星輪I嚙合,行星過輪2的下輪面和下差動輪的軸齒52嚙合,下差動輪片51經第二傳動輪系10和第二擺輪11相連,行星過輪2的上輪面和行星跨輪3嚙合,行星跨輪3再和上差動輪的軸齒42嚙合,上差云力輪片41經第一傳動輪系8和第一擺輪9相連。
[0014]工作過程:條盒輪通過分輪帶動行星輪同步轉動,行星輪通過行星過輪的下輪面帶動下差動輪轉動,行星輪通過行星過輪的上輪面、行星跨輪帶動上差動輪轉動,上差動輪通過第一傳動輪系連接第一擺輪游絲系統,下差動輪通過第二傳動輪系連接第二擺輪游絲系統。這時兩套輪系的轉速由各自的擺輪游絲所控制。當兩個輪系出現速度差時,行星過輪與行星跨輪相對轉動使行星輪轉速變化,保證上、下差動輪的連續工作,從而達到一根發條帶動兩個擺輪游絲系統工作的目的。
[0015]本實用新型中,行星過輪、行星跨輪以及上、下差動輪的軸齒的齒數是相同的,由此可見上、下差動輪的轉向相反、轉速相同。如果上、下差動輪的轉速分別為nl和π2,則行星輪的轉速就是n= (nl+n2)/2。當手表在工作時,如果第一、第二擺輪游絲系統的誤差分別是Λ 1、Λ 2,則在分輪上的誤差就是Λ = (Δ1+Δ2)/2, Δ等于Al和Λ2的平均值。當兩個系統有快慢時誤差可以相互抵消。與此同時通過對輸出輪系傳動比的改變,可以得到不同的輸出力矩,從而可以調整輸出能量的大小,用以控制不同的擺輪游絲。這不僅使手表外觀更加漂亮,也使得設計更加靈活,以利于手表的系列化發展。
【權利要求】
1.一種手表機芯簡單可靠的雙層差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星輪(I)、行星過輪(2)、行星跨輪(3)及上差動輪(4)、下差動輪(5),行星過輪(2)、行星跨輪(3)分別設在行星輪⑴上,手表機芯的裝有發條的條盒輪(6)和分輪(7)嚙合,分輪(7)再和行星輪(I)嚙合,行星過輪(2)和下差動輪(5)嚙合,下差動輪(5)經第二傳動輪系(10)和第二擺輪(11)相連,行星跨輪(3)和上差動輪(4)嚙合,上差動輪(4)經第一傳動輪系(8)和第一擺輪(9)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表機芯簡單可靠的雙層差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輪(I)和上差動輪(4)、下差動輪(5)同軸設置,上差動輪(4)位于行星輪(I)上方,上差動輪的軸齒(42)位于上差動輪片(41)的下面,下差動輪(5)位于行星輪(I)下方,下差動輪的軸齒(52)位于下差動輪片(51)的上面,所述的行星過輪(2)有上輪面和下輪面,行星過輪(2)和行星輪(I)鉚接,并且行星過輪(2)的上輪面位于行星輪(I)上面,行星過輪(2)的下輪面位于行星輪(I)下面,所述的行星跨輪(3)安裝在行星輪(I)的上面,行星過輪(2)的下輪面和下差動輪的軸齒(52)嚙合,下差動輪片(51)經第二傳動輪系(10)和第二擺輪(11)相連,行星過輪⑵的上輪面和行星跨輪⑶嚙合,行星跨輪⑶再和上差動輪的軸齒(42)哨合,上差動輪片(41)經第一傳動輪系(8)和第一擺輪(9)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手表機芯簡單可靠的雙層差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過輪(2)的上輪面齒數、行星過輪(2)的下輪面齒數、行星跨輪(3)的齒數及上差動輪的軸齒(42)齒數、下差動輪的軸齒(52)齒數都是相同的。
【文檔編號】G04B13/00GK204116818SQ201420515298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9日
【發明者】楊樺 申請人:杭州手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