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及其機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時儀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以發條作為原動力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及其機芯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機械時鐘產品中,最常見的是按照《機械擺鐘》國家標準GB/T 22772-2008進行生產加工的機械座鐘、機械掛鐘、機械落地鐘;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機械時鐘的核心是機械時鐘機芯,而機芯的內在結構包括發條原動力的動力傳動機構,走時傳動機構,報時控制機構,構成機械時鐘的核心技術。機芯安裝在鐘殼內,鐘盤設置在機芯前夾板的中心處,有分針和時針,鐘擺是擒縱調速機構的一個部分,通過調整其往復擺動的頻率控制時鐘的走時精度,走時驅動和報時驅動的動力驅動機構各自相互獨立,它們是以發條式機械能作為原動力的機械動力機構的。作為機械時鐘這一產品,它在滿足社會需求和為人們的物質生活、文化生活做出了應有貢獻的同時,也凝結著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不斷地研究改進的過程。為了使機械時鐘這一傳統產品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一直在研究改進機械時鐘機芯的結構,其中包括在鐘擺、鐘盤及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方面的研究和改進,都提出了許多新的技術方案。特別是伴隨著陀飛輪機構在機械時鐘機芯上的應用,給機械時鐘機芯的結構帶來了較大的變化,陀飛輪機構替代原有的擒縱機構,使機械時鐘的走時控制更加可罪,提聞了走時精度;并且為擴大機械時鐘機芯的使用范圍,為進一步提聞機械時鐘的品位、檔次,提聞其附加值和企業經濟效益創造了許多的iu 提條件。盡管如此,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驅動和報時驅動的動力驅動機構依舊各自獨立設置,如何以改進現有發條式機械動力機構為突破口,簡化現有機械時鐘機芯的內在結構、使現有單發條單動力改進成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為機械時鐘機芯的運行提供更加合理的機械動力支撐,同時輔以陀飛輪機構的使用,提高機械時鐘的內在結構特點,給人們提供一種新的設計理念和藝術的享受,這也是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認真研究和亟待解決的新的技術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設計構思新穎、 突破現有發條動力的設計理念,具有設計結構簡單、合理可靠,能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設計結構簡單,單個卷式發條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能增加美感和動感、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機械時鐘機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的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它包括以發條式原動力作為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以前、后夾板作為機芯的安裝載體,對機芯的動力傳動系統、走時系統、報時系統的機構進行總體設計和各零部件的具體設計,其特殊之處是所述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是以卷式發條作為原動力,將單個卷式發條的兩端分別設有各自輸出動力的裝置,在卷式發條旋緊時儲存能量;當卷式發條兩端松開釋放能量時,其兩端相向運動并各自輸出動力,使單個卷式發條成為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的結構設計方法。為進一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是
上述所述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設計是在前、后夾板之間的發條軸上設一聯接裝置,且固裝一頭輪組件;所述頭輪組件中的頭輪片與所嚙合的動力傳動系統的機構相連接。上述所述的頭輪組件的設計為由一個與發條軸上設置的聯接裝置相匹配的管狀體作為中間體,其上過盈套裝有一壓簧片、一頭輪片和一棘輪,與棘輪相接的頭輪片上安裝有一棘爪和復位棘爪的棘爪簧。上述所述的前、后夾板為支撐夾板,其夾板上設置有可透視機芯運動狀態的窗口, 二者之間還設有中間夾板。為進一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包括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的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所設計的機芯,它包括以發條作為原動力的機械動力機構,以前、后夾板作為時鐘機芯的安裝載體,安裝有動力傳動機構、走時機構和報時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為發條原動力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所述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是在夾板之間的發條軸上設一聯接裝置,且固裝一頭輪組件;所述頭輪組件中的頭輪片與所嚙合的動力傳動機構相嚙合連接。上述所述的頭輪組件是由一個與發條軸上設置的聯接裝置相匹配的管狀體作為中間體,其上過盈套裝有一壓簧片、一頭輪片和一棘輪,與棘輪相接的頭輪片上安裝有一棘爪和復位棘爪的棘爪簧。上述所述的前、后夾板為支撐夾板,其夾板上設置有可透視機芯運動狀態的窗口, 二者之間還設有中間夾板。上述所述走時系統的走時控制組件為陀飛輪機構。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其一是本發明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采取將單個卷式發條設計為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的技術方案,不僅可以使現有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系統和報時系統共用一個發條式機械動力,而且也為發條式機械能的儲存與釋放、利用提供了一個新的可靠的技術方案、這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改進了現有機械時鐘機芯的結構設計,直接突破了現有機械時鐘傳統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模式,使機械時鐘機芯的機構設計具有構思新穎、結構緊湊簡單、合理可靠的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其二是本發明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通過采取將單個卷式發條設計為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的技術方案,通過將現有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系統驅動和報時系統驅動共用一個發條式機械動力,省去一個現有的發條式機械動力機構,降低了材料的消耗、 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創造了有利條件;
其三是本發明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通過采取將單個卷式發條設計為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再加上前、后夾板為支撐夾板,其夾板上設置有可透視機芯運動狀態的窗口,二者之間還設有中間夾板的技術方案,可以把機械時鐘機芯的動感、美感通過透視的方式展示出來,為機械時鐘的高品位、高檔次、高附加值和企業的高經濟效益提供有利
4的技術支持,使本發明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的進步;
其四是本發明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由于其走時系統驅動和報時系統驅動共用一個發條式機械動力,因而其使用范圍大大的得以提升,再加上陀飛輪機構在其走時控制機構的使用,使機械時鐘的花色品種、走時精度都得到進一步的提聞,使現有機械時鐘向聞檔機械臺鐘、高檔機械透視鐘領域發展并形成系列產品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所包括的附圖提供了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其被并入到本說明書中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所述附圖示出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I為現有機械時鐘機芯的平面傳動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走時系統動力傳動結構展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I的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傳動結構不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I的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頭輪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的A向視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傳動結構不意圖。圖7為圖6的B向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及其機芯的具體結構細節和安裝使用過程,不得理解為任何意義上的對本發明權利要求的限制。實施例I :
本發明實施例I的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它包括以滿足普通消費者使用的普通二針式機械時鐘為設計對象,采取以達到《機械擺鐘》國家標準GB/T 22772-2008的技術指標為前提條件,以發條原動力作為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源的機械動力機構,上條周期為15天的BI型機械擺鐘為設計指標、以時、分針同軸心結構的兩針式機械時鐘機芯為整體的設計包括有以發條作為原動力的機械動力機構,以前、后夾板作為時鐘機芯的安裝載體,對機芯的動力傳動系統、走時系統、報時系統所進行的機芯總體設計。其具體是
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是將發條的原動力作為時鐘機芯的動力源,在現有單發條單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的基礎上設置成單發條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 其設計方法是將單個卷式發條的兩端分別設有各自輸出動力的裝置,在卷式發條旋緊時儲存能量;當卷式發條兩端松開釋放能量時,其兩端相向運動并各自輸出動力,以使單個卷式發條成為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的結構設計方法。所述的將單個卷式發條的兩端分別設有各自輸出動力的裝置的設計,是將現有的卷式發條的內端、外端分別與發條軸、條盒進行緊固連接,構成一個發條在旋緊時兩端相對運動,發條釋放時兩端相向運動的整體結構; 條盒的一端設有一走頭輪片,所述走頭輪片與走時(或報時、或裝飾性擺動機構)動力傳動系統的機構相嚙合連接;位于條盒另一端中心處的發條軸上設一聯接裝置,且固裝一頭輪組件;所述頭輪組件中的頭輪片與報時動力傳動系統的機構相嚙合連接。所述的頭輪組件的設計為由一個與發條軸上設置的聯接裝置相匹配的管狀頭輪套作為中間體,其上過盈套裝有一壓簧片、一頭輪片和一棘輪,與棘輪相接的頭輪片上通過鉚釘安裝有一棘爪和復位棘爪的棘爪簧。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支撐框架是以前夾板、后夾板及兩夾板之間的夾板柱共同組成機械時鐘機芯的支撐框架,是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動力傳動系統、走時系統、報時系統全部進行連接并裝配于一體的支撐體。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系統是將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中的走頭輪片與走時系統中的二輪組件的二輪軸齒進行嚙合連接并依此與三輪組件、四輪組件、五輪組件進行嚙合連接,從而構成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一套完整的走時動力傳動輪系,并以此作為其走時動力傳動系統;五輪組件上安裝的五輪片為擒縱輪片,與其所對應嚙合的擒縱叉、擒縱軸、引擺桿及鐘擺共同組成的擒縱調速機構,構成所述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控制系統;走時動力傳動系統與走時控制系統的組合而構成本實施例I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系統。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報時系統是將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中的頭輪組件上的頭輪片與報時系統中的打二輪組件的打二輪軸齒進行嚙合連接并依此與打三輪組件、打四輪組件、打五輪組件進行嚙合連接,從而構成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一套完整的打時動力傳動輪系,并以此作為其報時動力傳動系統;報時動力傳動系統與安裝的由十二角凸輪、抬閘片、開關、打點凸輪、扇形齒、風輪、打錘、音簧等組件構成的報時控制系統共同構成本實施例I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報時系統。以上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支撐框架、走時系統、報時系統的設計方法,共同構成了本發明實施例I的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依照本發明實施例I所述的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而設計的機械時鐘機芯(參見圖I、圖2、圖3、圖4、圖5、),它是以滿足普通消費者使用的普通二針式機械時鐘為設計對象,采取以達到《機械擺鐘》國家標準GB/T 22772-2008的技術指標為前提條件,以發條原動力作為動力源構成機械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以上條周期為15天的機械座鐘、機械掛鐘而提供改進設計的時、分二針同軸心結構的機械時鐘機芯。本實施例I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見圖3、圖4、圖5),它是以現有機械時鐘機芯為現有技術(見圖I、圖2、),其示出的結構為
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是將發條的動力作為時鐘機芯的動力源,將單個卷式發條的兩端分別設有各自輸出動力的裝置,在卷式發條旋緊時儲存能量;當卷式發條兩端松開釋放能量時,其兩端相向運動并各自輸出動力,以使單個卷式發條成為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的結構。所述的將單個卷式發條的兩端分別設有各自輸出動力的裝置的設計,是將現有的走頭輪組件3的卷式發條3. 4的內端、外端分別與發條軸3. 2、條盒3. 3進行緊固連接,構成一個發條在旋緊時兩端相對運動,發條釋放時兩端相向運動的整體結構; 條盒3. 3的一端固裝有一走頭輪片3. I,所述走頭輪片3. I與走時動力傳動系統中的走二輪組件4的走二輪軸齒相嚙合連接;位于條盒3. 3另一端中心處的發條軸3. 2上設一四方軸的聯接裝置,且固裝一頭輪組件3. 5 ;所述頭輪組件3. 5中的頭輪片3. 5. 3與報時動力傳動系統中的打二輪組件11的打二輪軸齒進行相嚙合連接。所述的頭輪組件3. 5 (參見圖4、 圖5)是由一個與發條軸3. 2上設置的四方軸的聯接裝置相匹配的管狀頭輪套3. 5. I作為中間體,其上過盈套裝有一壓簧片3. 5. 2、一頭輪片3. 5. 3和一棘輪3. 5. 4,與棘輪3. 5. 4相接的頭輪片3. 5. 3上通過鉚釘3. 5. 7安裝有一棘爪3. 5. 5和復位棘爪的棘爪簧3. 5. 6。
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支撐框架是以前夾板I、后夾板2及兩夾板之間的夾板柱共同組成機械時鐘機芯的支撐框架,是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動力傳動系統、走時系統、報時系統全部進行連接并裝配于一體的支撐體。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系統是將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中的走頭輪片與3. I 與走時系統中的二輪組件4的二輪軸齒進行嚙合連接并依此與三輪組件5 (亦稱中心輪組件)、四輪組件6、五輪組件7 (亦稱擒縱輪組件)進行嚙合連接,從而構成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一套完整的走時動力傳動輪系,并以此作為其走時動力傳動系統;五輪組件7上安裝的擒縱輪片與其所對應嚙合的擒縱叉組件8嚙合連接、擒縱叉組件8上的引擺桿9及鐘擺共同組成的擒縱調速機構,構成所述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控制系統;走時動力傳動系統與走時控制系統的組合而構成本實施例I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系統。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報時系統是將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中的頭輪組件3. 5上的頭輪片3. 5. 3與報時系統中的打二輪組件11的打二輪軸齒進行嚙合連接并依此與打三輪組件12、打四輪組件13、打五輪組件14、風輪組件15進行嚙合連接,從而構成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一套完整的打時動力傳動輪系,并以此作為其報時動力傳動系統;報時動力傳動系統與安裝的由十二角凸輪、抬閘片、開關、打點凸輪、扇形齒輪、風輪、打錘、音簧等組件構成的報時控制系統,共同構成本實施例I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報時系統。以上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支撐框架、走時系統、報時系統共同構成了本發明實施例I的一種機械時鐘機芯。實施例2
本發明實施例2的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它包括以滿足普通消費者使用的普通三針座式無報時機構的機械航海透視鐘為設計對象,采取以達到《機械擺鐘》國家標準 GB/T 22772-2008的技術指標為前提條件,以發條原動力作為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源的機械動力機構,上條周期為7天的機械透視座鐘為設計指標、以時、分針同軸結構的兩針式機械時鐘機芯為整體的設計。包括有以發條原動力作為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以前、后夾板作為時鐘機芯的安裝載體,對機芯的動力傳動系統、非走時系統、走時系統所進行的機芯總體設計。其具體是
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是將發條的原動力作為時鐘機芯的動力源,將單個卷式發條的兩端分別設有各自輸出動力的裝置,在卷式發條旋緊時儲存能量;當卷式發條兩端松開釋放能量時,其兩端相向運動并各自輸出動力,以使單個卷式發條成為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的結構設計方法。所述的將單個卷式發條的兩端分別設有各自輸出動力的裝置的設計,是將現有的卷式發條的內端、外端分別與發條軸、條盒進行緊固連接,構成一個發條在旋緊時兩端相對運動,發條釋放時兩端相向運動的整體結構;條盒的一端設有一走頭輪片,所述走頭輪片與非走時動力傳動系統的機構相嚙合連接;位于條盒另一端中心處的發條軸上設一聯接裝置,且固裝一頭輪組件;所述頭輪組件中的頭輪片與設置的走時動力傳動系統的機構相嚙合連接。所述的頭輪組件的設計為由一個與發條軸上設置的聯接裝置相匹配的管狀頭輪套作為中間體,其上過盈套裝有一壓簧片、一頭輪片和一棘輪, 與棘輪相接的頭輪片上通過鉚釘安裝有一棘爪和復位棘爪的棘爪簧。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支撐框架是以前夾板、后夾板及兩夾板之間的夾板柱共同組成機械時鐘機芯的支撐框架,是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動力傳動系統、走時系統全部進行連接并裝配于一體的支撐體。所述的前、后夾板為可支撐機芯于平面而立的支撐夾板,其夾板上設置有可透視機芯運動狀態的窗口,二者之間還設有中間夾板。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非走時系統是將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中的走頭輪片與非走時系統中的非走二輪組件的非走二輪軸齒進行嚙合連接并依此與非走三輪組件、非走四輪組件、非走五輪組件進行嚙合連接,從而構成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一套完整的非走時動力傳動輪系,并以此作為其非走時動力傳動系統;非走五輪組件上安裝有一蚱蜢式的擒縱機構,該擒縱機構是一種特殊的擒縱機構,該裝置安裝帶有秒針的大擒縱輪并外露;在其左右兩側前、后夾板上分別裝有擺軸,在前端安裝帶有啞鈴狀的平衡雙擺。在前夾板和雙擺之間安裝有蚱蜢爪擒縱叉組件,在后夾板的擺軸后端裝有連接兩擺軸的雙扇形齒組件,以此構成本實施例2的大的雙擺動的擒縱機構作為本實施例2的非走時控制系統;非走時動力傳動系統與非走時控制系統的組合而構成本實施例2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非走時系統。本非走時系統不是本發明實施例2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真正的走時系統,而是一非正式的走時系統,以此用于作為本實施例2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透視各零部件的運動狀態和其設計采取夸張性的藝術展示,并不作為本實施例2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真正走時系統之用,因此在本實施例2中被稱之為非走時系統,亦可稱之為裝飾擺系統。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系統是將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中的頭輪組件上的頭輪片與新設置的走時系統中的二輪組件的二輪軸齒進行嚙合連接并依此與三輪組件、四輪組件、五輪組件、六輪組件進行嚙合連接,從而構成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一套完整的新設置的走時動力傳動輪系,并以此作為其走時動力傳動系統;四輪組件的四輪軸伸出前夾板處安裝一過輪組件與安裝在四輪軸(亦稱分針軸)上的時針管構成時分轉換裝置,再加上安裝在六輪組件軸端部的陀飛輪機構,共同構成本實施例2的走時控制機構;走時動力傳動機構和走時控制機構的組合共同構成本實施例2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系統。以上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支撐框架、非走時系統、走時系統的設計方法,共同構成了本發明實施例2的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依照本發明實施例2所述的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而設計的機械時鐘機芯(參見圖4、圖5、圖6、圖7),它是以滿足高檔消費者使用的高檔三針式機械航海透視鐘為設計對象,采取以達到其所要求的技術指標為前提條件,以發條原動力作為動力源構成機械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以上條周期為7天的機械座鐘為設計指標、以時、分針同軸結構的兩針式機械時鐘機芯為整體。包括有以發條原動力作為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以前、后夾板作為時鐘機芯的安裝載體和支撐座,以機芯的動力傳動系統、非走時系統、走時系統所組成的機芯總體。其具體是本發明實施例2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它是以現有機械航海透視時鐘機芯為現有技術,其結合附圖所示出的結構為
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是將發條的原動力作為時鐘機芯的動力源,將單個卷式發條的兩端分別設有各自輸出動力的裝置,在卷式發條旋緊時儲存能量;當卷式發條兩端松開釋放能量時,其兩端相向運動并各自輸出動力,以使單個卷式發條成為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的結構。所述的將單個卷式發條的兩端分別設有各自輸出動力的裝置是將現有的走頭輪組件3中的卷式發條3. 4的內端、外端分別與發條軸3. 2、條盒3. 3進行緊固連接,構成一個發條在旋緊時兩端相對運動,發條釋放時兩端相向運動的整體結構;條盒3. 3的一端設有一走頭輪片3. 1,所述走頭輪片3. I與非走時動力傳動系統的機構相嚙合連接;位于條盒3. 3另一端中心處的發條軸3. 2上設一六方軸的聯接裝置,且固裝一頭輪組件3. 5 ;所述頭輪組件3. 5中的頭輪片3. 5. 3與設置的走時動力傳動系統的機構相嚙合連接。所述的頭輪組件3. 5 (參見圖4、圖5)是由一個與發條軸3. 2上設置的六方軸的聯接裝置相匹配的管狀頭輪套3. 5. I作為中間體,其上過盈套裝有一壓簧片3. 5. 2、一頭輪片 3. 5. 3和一棘輪3. 5. 4,與棘輪3. 5. 4相接的頭輪片3. 5. 3上通過鉚釘3. 5. 7安裝有一棘爪 3. 5. 5和復位棘爪的棘爪簧3. 5. 6。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支撐框架是以前夾板I、后夾板2及兩夾板之間的夾板柱共同組成機械時鐘機芯的支撐框架,是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動力傳動系統、非走時系統、 走時系統全部進行連接并裝配于一體的支撐體。所述的前夾板I、后夾板2為可支撐機芯于平面而立的支撐夾板,其前夾板I、后夾板2上各對稱設置有8個可透視機芯運動狀態的窗口 20,二者之間還設有中間夾板17。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非走時系統是將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中的走頭輪片3. I 與非走時系統中的二輪組件4的二輪軸齒進行嚙合連接并依此與三輪組件5、四輪組件6、 五輪組件7進行嚙合連接,從而構成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一套完整的非走時動力傳動輪系,并以此作為其非走時動力傳動系統;五輪組件7上安裝有一蚱蜢式的擒縱機構,該擒縱機構是一種特殊的擒縱機構,該裝置安裝帶有秒針的大擒縱輪并外露;在其左右兩側夾板上分別裝有擺軸,在前端安裝帶有啞鈴狀的平衡雙擺9。在前夾板I和雙擺9之間安裝有蚱蜢爪擒縱叉組件8,在后夾板2的擺軸后端裝有連接兩擺軸的雙扇形齒組件,以此構成本實施例2的大的雙擺動的擒縱機構作為本實施例2的非走時控制系統;非走時動力傳動系統與非走時控制系統的組合而構成本實施例2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非走時系統。本非走時系統不是本發明實施例2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真正的走時系統,而是一非正式的走時系統,以此用于作為本實施例2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透視各零部件的運動狀態和其設計采取夸張性的藝術展示,并不作為本實施例2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真正走時系統之用,因此在本實施例2中被稱之為非走時系統,亦可稱之為裝飾擺動系統。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系統是將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中的頭輪組件3. 5上的頭輪片3. 5. 3與新設置的走時系統中的二輪組件4,的二輪軸齒嚙合連接并依此與三輪組件5'、四輪組件6'、五輪組件7'、六輪組件16進行嚙合連接,從而構成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一套完整的新設置的走時動力傳動輪系,并以此作為其走時動力傳動系統;四輪組件Y的四輪軸伸出前夾板I處安裝一過輪組件10并與安裝在四輪軸端部(亦稱分針軸) 上的時針管構成時分轉換裝置,再加上安裝在六輪組件16的軸端部的陀飛輪機構18,共同構成本實施例2的走時控制機構;走時動力傳動機構和走時控制機構的組合共同構成本實施例2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機構。以上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支撐框架、非走時系統、走時系統共同構成了本發明實施例2的一種機械航海透視時鐘機芯的靜態結構。當本發明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經過設計、加工和安裝并投入使用時,只需將所述的機芯按照需要的型號規格進行安裝,并用鑰匙為發條上弦,啟動機械時鐘機芯的走時控制機構(擒縱機構進行復擺、陀飛輪機構自行啟動)后,各系統的機構會按照固定的頻率進行連接和有效的運轉;同時卷式發條3. 4的兩端在旋緊時儲存能量;當其兩端發條軸3. 2 和條盒3. 3在松開時,也不斷地釋放能量,為其兩端相連接的機構輸出動力。值此,本發明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不僅實現了單個卷式發條成為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的設計,而且協調同步的運行,既保持了計時的直觀性、觀賞性和精確的走時精度,同時又為現有機械時鐘向1 品位、1 檔次、1 附加值和1 經濟效益邁進提供了一個新的、可罪的技術方案。
權利要求
1.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它包括以發條式原動力作為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 以前、后夾板作為機芯的安裝載體,對機芯的動力傳動系統、走時系統、報時系統的機構進行總體設計和各零部件的具體設計,其特殊之處是所述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是以卷式發條作為原動力,將單個卷式發條的兩端分別設有各自輸出動力的裝置,在卷式發條旋緊時儲存能量;當卷式發條兩端松開釋放能量時,其兩端相向運動并各自輸出動力,使單個卷式發條成為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的結構設計方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設計是在前、后夾板之間的發條軸上設一聯接裝置,且固裝一頭輪組件;所述頭輪組件中的頭輪片與所嚙合的動力傳動系統的機構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頭輪組件的設計為由一個與發條軸上設置的聯接裝置相匹配的管狀體作為中間體,其上過盈套裝有一壓簧片、一頭輪片和一棘輪,與棘輪相接的頭輪片上安裝有一棘爪和復位棘爪的棘爪簧。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后夾板為支撐夾板,其夾板上設置有可透視機芯運動狀態的窗口,二者之間還設有中間夾板。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設計的機芯,它包括以發條作為原動力的機械動力機構,以前、后夾板作為時鐘機芯的安裝載體,安裝有動力傳動機構、走時機構和報時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械動力機構為發條原動力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 所述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是在夾板之間的發條軸上設一聯接裝置,且固裝一頭輪組件;所述頭輪組件中的頭輪片與所嚙合的動力傳動機構相嚙合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其特征是所述的頭輪組件是由一個與發條軸上設置的聯接裝置相匹配的管狀體作為中間體,其上過盈套裝有一壓簧片、一頭輪片和一棘輪,與棘輪相接的頭輪片上安裝有一棘爪和復位棘爪的棘爪簧。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后夾板為支撐夾板, 其夾板上設置有可透視機芯運動狀態的窗口,二者之間還設有中間夾板。
8.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機械時鐘機芯,其特征是所述走時系統的走時控制組件為陀飛輪機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及其機芯,涉及計時儀器技術領域。本發明所述的設計方法,它包括以發條原動力作為機芯的機械動力機構,其特殊之處是所述機械時鐘機芯的設計方法是以卷式發條作為原動力,將單個卷式發條的兩端分別設有各自輸出動力的裝置,在卷式發條旋緊時儲存能量;當卷式發條兩端松開釋放能量時,其兩端相向運動并各自輸出動力,使單個卷式發條成為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的結構設計方法。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設計構思新穎、結構明晰簡單,使單個卷式發條成為雙動力輸出的機械動力機構,為增加美感和動感、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文檔編號G04B1/00GK102591188SQ20121006677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5日
發明者唐西平, 姜巧林, 張淑芬, 杜恒彥, 潘立忠, 王守華 申請人:煙臺北極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