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鐘表用發條以及具備該鐘表用發條的機械式鐘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鐘表用發條以及具備該鐘表用發條的機械式鐘表。
背景技術:
鐘表用發條由發條主體構成,所述發條主體由細長的板簧即彈性材料制的細長的板狀體構成,該細長的板簧或板狀體的橫截面通常為細長(相比寬度來說厚度較薄)的長方形,該長方形的截面形狀從發條主體中的與發條盒卡合的外周側端部起到與條軸卡合的內周側端部為止是恒定(相同)的。然而,在該情況下,由于在內周側端部與外周側端部處發條的彎曲狀態不同,因此自發條輸出的輸出扭矩不同。
另ー方面,為了在發條開始松開的24小時得到恒定的輸出扭矩,提出有如下技術(專利文獻I):使得發條的“卷繞角度(盤繞角度)”和“厚度”滿足下式(卷繞角度) (厚度)3=恒定值(算式I)。然而,考慮到鐘表用發條應在長時間大力的作用下恰當地動作,因此對于由彈簧件構成且尺寸小的鐘表用發條來說,沿長度方向對其厚度進行調整或控制,即以滿足上述“算式I”的方式控制鐘表用發條的長度方向的厚度并以適當范圍內的制造成本制造鐘表用發條并不容易也不現實。而且,厚度越厚則有可能鐘表用發條越重,鐘表就越重。另外,公知在具有厚度和寬度恒定的帶狀發條主體的鐘表用發條中,隨著發條從完全卷起狀態(全卷狀態)松開到完全松開狀態(開卷狀態),發條的輸出扭矩(采用該發條的條盒輪的輸出扭矩)降低且輸出扭矩的降低程度隨著發條的松開狀態的發展而増大(例如,專利文獻2)。而且,還公知如下技術自條盒輪輸出的輸出扭矩越大(越小),則擺輪的振擺角越大(越小),且當擺輪的振擺角大于一定范圍或者小于一定范圍時差率(以“秒/日”單位表示的鐘表的快或慢)變慢,換言之,在擺輪的振擺角在一定范圍內且條盒輪的輸出扭矩在預定的范圍內的情況下,按照差率単位來看,鐘表的快或慢較小,而當條盒輪的輸出扭矩小于預定的范圍且擺輪的振擺角也小于一定范圍時,按照差率単位來看,鐘表的延遲也増大(例如,專利文獻3的圖9 圖11)。即,在發條的松開發展并且與接近發條的完全卷起狀態(全卷狀態)時的輸出扭矩相比輸出扭矩減小了一定程度以上吋,難以忽略差率的延遲的増大。另外,出于提高鐘表用發條的輸出扭矩的目的,還提出有如下技木使鐘表用發條的發條體以橫截面成為凸狀或凹狀的方式彎曲(專利文獻4)。然而,該提案的鐘表用發條實際上是以在其全長范圍內形成恒定的截面形狀的方式呈凸狀(或者凹狀)地彎曲。假設要沿鐘表用發條的長度方向改變彎曲形狀的話,實際上難以在適當的制造成本下進行準確的形狀控制。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7-209438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2-71836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再表2001-1203號公報(圖9 圖11等)專利文獻4 :瑞士專利申請公開第690696號說明書
發明內容
本發明正是鑒于上述各種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鐘表用發條以及具備該鐘表用發條的機械式鐘表,能夠將伴隨松開(開卷)產生的輸出扭矩的變動抑制到最低限度且制造容易。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鐘表用發條具備由彈性材料制的細長的板狀體構成的發條主體,其中,所述發條主體的外周側端部與發條盒卡合且內周側端部與條軸卡合,所述發條主體在至少一部分長度方向區域,以越靠近所述內周側端部彎折角越大的方式沿著沿長度方向延伸的彎折線彎折。在本發明的鐘表用發條中,“所述發條主體的外周側端部與發條盒卡合且內周側 端部與條軸卡合,所述發條主體在至少一部分長度方向區域以越靠近所述內周側端部彎折角越大的方式沿著沿長度方向延伸的彎折線彎折”,因此,僅通過改變彎折角就能夠控制發條的松開(開卷)時的發條的輸出扭矩的大小,從而能夠容易地進行對發條的松開時的輸出扭矩變動的控制。其結果是,在本發明的鐘表用發條中,能夠容易地進行發條的輸出扭矩變動的降低。在此,沿彎折線的彎折能夠通過例如沖壓加工來實現。而且,根據需要,也可以通過其他方法形成彎折線(實現彎折狀態)。另外,以上,“發條主體的外周側端部與發條盒的卡合”可以是通過將發條主體的外周側端部勾掛在發條盒的內周面的凹凸部來實現的卡合(手動上弦鐘表的情況),也可以通過將發條主體的外周側端部按壓在發條盒的內周面而使兩者之間作用有摩擦力來實現的卡合(自動上弦鐘表的情況)。在本發明的鐘表用發條中,典型地,所述長度方向區域包括發條主體中的靠近與條軸卡合的內周側端部的部分。在該情況下,即使發條的松開發展并接近發條完全松開的狀態,也能夠避免發條的扭矩與完全卷起(全卷)狀態的情況下的扭矩相比大幅地降低,從而能夠將伴隨發條的松開的發展而產生的差率的延遲抑制在最低限度。在本發明的鐘表用發條中,也可以是,所述長度方向區域包括發條主體中的靠近與發條盒卡合的外周側端部的部分。在該情況下,從發條的完全卷起(全卷)狀態到發條實際上松開了的狀態為止,能夠與發條的松開的程度無關地實際上或者大致保持發條的輸出扭矩恒定,從而能夠將鐘表的差率的變動抑制在最低限度。在本發明的鐘表用發條中,所述長度方向區域(I)可以是發條主體的全長中的一部分;(2)也可以是發條主體的全長。在上述(I)的情況下,能夠在所述一部分松開時將該部分的松開時的輸出扭矩的變動抑制在最低限度,在(2)的情況下,能夠在從發條的開始松開到大致完全松開為止的實際上整個期間將發條的輸出扭矩的變動抑制在最低限度,并且與此相應地能夠將差率的變動抑制在最低限度。
在本發明的鐘表用發條中,彎折角的最大值(I)可以是25度以下,(2)可以是20度以下,(3)也可以是15度以下。彎折角的最大值越大,則能夠消除越大的扭矩變化。但是,若彎折角變大,則在將發條卷起時有可能容易發生伴隨著扭轉等的變形或者難以期待長時間的穩定的動作,因此,將彎折角的上限設定在能夠長時間穩定地進行適當的卷起的范圍。而且,若彎折角變大,則收納在發條盒內的發條主體的長度變短,因此,將彎折角的上限設定在確保了發條主體的預期的長度(換言之,從全卷到完全開卷為止的發條的動作時間)的范圍內。在本發明的鐘表用發條中,典型地,彎折線為一條。但是,根據需要,也可以是兩條以上的平行的彎折線。另外,彎折線附近的彎折部分可以近似成圓弧。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機械式鐘表具有如上所述的鐘表用發條。
圖I示出了本發明的優選的一個實施例的鐘表用發條(其中,除去了長度方向兩端的卡合和安裝部),(a)是在沿長度方向筆直地展開后的狀態下從(b)的IA方向觀察的側視說明圖,(b)是從(a)的IB方向觀察的俯視說明圖,(C)是沿(b)的IC-IC線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20度的情況),(d)是沿(b)的ID-ID線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15度的情況),(e)是沿(b)的IE-IE線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10度的情況),(f)是沿(b)的IF-IF線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5度的情況),(g)是沿(b)的IG-IG線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0度(沒有彎折的部分)的情況)。圖2放大并詳細地示出了圖I的(C) (g)且同樣詳細地示出了彎折角更大的狀態,(a)是放大示出圖I的(C)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20度的情況),(b)是放大示出圖I的(d)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15度的情況),(C)是放大示出圖I的(e)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10度的情況),(d)是放大示出圖I的(f)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5度的情況),(e)是放大示出圖I的(g)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0度的情況),(f)是示出彎折角為25度的情況下的與(a) (e)同樣的剖視說明圖。圖3示出了機械式鐘表的條盒輪中的發條的狀態,(a)是發條處于完全卷起(全卷)狀態的條盒輪的說明圖,(b)是發條處于從(a)的完全卷起狀態稍稍松開的狀態的條盒輪的說明圖,(C)是發條處于比(d)的完全松開的狀態稍靠前的狀態的條盒輪的說明圖,(d)是發條處于完全松開的狀態的條盒輪的說明圖。圖4是示出構成發條主體的板狀體的彎折角與斷面慣性矩的關系的曲線圖。圖5是示出發條松開時的圈數與輸出扭矩的關系的示意性的曲線圖,虛線示出了寬度和厚度恒定的現有的由帯狀體構成的發條中的輸出扭矩的變化,實線示出了圖I所示的發條中產生了沿彎折線進行彎折的長度方向區域的松開的情況下的輸出扭矩的變化。圖6是示出在為了確定與長度方向位置對應的彎折角而通過運算求出斷面慣性矩的彎折角依賴性的情況下,將發條的橫截面內的區域分割為適于運算的多個區域的分割方式的示例的說明圖。 圖7與圖I同樣地示出了本發明的另ー實施例的鐘表用發條,(a)是沿長度方向筆直地展開后的狀態下從(b)的VIIA方向觀察的側視說明圖,(b)是從(a)的VIIB方向觀察的俯視說明圖,(c)是沿(b)的VIIC-VIIC線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25度的情況),(d)是沿(b)的VIID-VIID線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20度的情況),(e)是沿(b)的VIIE-VIIE線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15度的情況),(f)是沿(b)的VIIF-VIIF線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10度的情況),(g)是沿(b)的VIIG-VIIG線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5度的情況),(h)是沿(b)的VIIH-VIIH線的剖視說明圖(彎折角為0度(沒有彎折的部分)的情況)。圖8是示出發條松開時的圈數與輸出扭矩的關系的與圖6同樣的示意性的曲線圖,虛線示出了寬度和厚度恒定的現有的由帯狀體構成的發條中的扭矩的變化,實線示出了圖7所示的發條中產生了沿彎折線進行彎折的長度方向區域的松開的情況下的扭矩的變化。標號說明 I、IA :鐘表用發條;2 :條盒輪;5 :機械式鐘表;10 :發條盒;11:內壁;12 :卡合部;20 :條軸;30、30A:發條體;31:板狀體;32 :外周側(靠發條盒側)端部;33 :內周側(靠條軸側)端部;34:寬度方向中央部;41:角部(角落部);42 :彎折部;43、45:圓弧狀部位;44、46 :端;A0、A1、A2、A3、A4、A5 :部位;B :彎折線;D0、D1、D2、D3、D4、D5 :橫截面;G :重心;He :安裝部;Hf :彎折卡合端部;K1、K2、K3、K4 :區劃(區域);M :斷面慣性矩;PgO、Pgl、Pg2、Pg3、Pg4 :重心位置;Qi :彎折區域(存在彎折線的長度方向區域);R1、R2:圓弧;
Sa :稍稍松開的狀態;Sb:大部分松開的狀態;Se :完全松開(完全開卷)的狀態;Sf :完全卷起(全卷)狀態;T :輸出扭矩;Tp :現有的發條的輸出扭矩;Ta、Tb :改進后的發條的輸出扭矩;Tc :容易發生鐘表的延遲的輸出扭矩水平; W:寬度;Weff :有效寬度;t :厚度;U1、U2、U3 :交界線;AMI、A M2, A M3, AM4 :斷面慣性矩的增量;ATI、AT2、AT3、A T4 :輸出扭矩的增量;0 :彎折角。
具體實施例方式基于附圖所示的優選的一個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優選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實施例I在基于將本發明的優選的實施例的鐘表用發條I的主體30展開示出的圖I的(a)和(b)以及示出其橫截面的圖I的(C) (g)進行說明之前,基于圖3的(a) ⑷簡單地說明組裝有該鐘表發條I而形成的條盒輪2。由圖3的(a) (d)可知,機械式鐘表5的條盒輪2具有鐘表用發條I、發條盒10和條軸20。另外,在圖3的(a) (d)中,僅示出了機械式鐘表5中的條盒輪2,省略了其他部分。在條盒輪2中,渦卷狀的發條主體30在外周側端部32的位于端頭的彎折卡合部Hf處與發條盒10的內周壁11的卡合部12卡合,該發條主體30在內周側端部33的位于端頭的安裝部He處安裝于條軸20的安裝部。發條I從圖3的(a)所示的完全卷起(全卷)狀態Sf經圖3的(b)所示的稍稍松開或開卷的狀態Sa而松開或開卷,并經過圖3的(C)所示的大部分松開的狀態Sb后,達到圖3的(d)所示的完全松開的狀態(完全開卷狀態)Se。在發條的這樣的松開過程(開卷過程)中,在現有的典型的由寬度和厚度恒定的帯狀體構成的發條的情況下,發條的輸出扭矩T典型地如圖5中的虛線Tp所示地變化。即,當圈數N減小時,扭矩Tp大幅地減小。在此,為了使下面的說明簡明化,假定輸出扭矩T達到扭矩水平Tc以下時產生無法忽略的程度的差率的延遲。而且,假定在這樣的現有的發條的情況下,當達到圖3的(c)那樣的很大程度的開卷狀態Sb吋,這種輸出扭矩T低于水平Tc,產生顯著的差率的延遲。本發明的優選的一個實施例的鐘表用發條I的主體30如圖I的(a)和(b)的展開圖所示,大致為細長的板狀的形態。而且,如圖I的(C) (g)的剖視圖以及與它們分別對應的剖視放大圖即圖2的(a) (e)所示地,發條主體30的板狀體31為沿彎折線B彎折的形態。構成發條主體30的板狀體31具有長方體形狀的橫截面D,其具有厚度t和恒定的寬度W。S卩,發條主體30的板狀體31在比部位AO靠近內周側端部33的區域Qi處沿彎折線B彎折(為了使說明和圖示簡明化,在圖I的(a)和(b)中以省略了發條主體30中的與發條盒10卡合的彎折卡合部Hf和相對于條軸20安裝的安裝部He的狀態進行示出)。因此,在彎折區域Qi,發條主體30的有效寬度Weff實際上稍稍有所變動。但是,由于彎折角9典型地為大約25度 30度以下的比較小的角度,因此可以將寬度Weff (參考圖2的(a))看作是在發條主體30的全長范圍內實質上恒定(Weff W)。而且,也可以根據需要,以使得在彎折狀態下發條主體30的寬度在全長范圍內恒定的方式使初始的板 狀體31的寬度在區域Qi中變動(即,越靠彎折角0大的端部33側,板狀體31的初始(彎折前)的寬度越寬)。更為詳細地來說,從圖I的(a)、(b)和(C) (f)以及圖2的(a) (d)可知,板狀體31在發條主體30的寬度方向中央部34處,從部位AO起到內周側端部33為止沿著在板狀體31的長度方向J延伸的彎折線B彎折。沿著彎折線B彎折而成的彎折角0在部位AO處為0度,在內周側端部33處為20度,所述彎折角0從部位AO起越靠近內周側端部33越大。即,例如圖I的(b)的部位A0、A1、A2、A3、A4處的IG-IG剖面、IF-IF線剖面、IE-IE線剖面、ID-ID線剖面、IC-IC線剖面的剖面形狀分別如圖I的(g)、(f)、(e)、(d)、(c)所示,或者如將這些圖分別放大示出的圖2的(a)、(b)、(c)、(d)、(e)所示。長度方向部位A4實際上與端部33 —致。在圖2的(a) (e)中,用“〇”表示的部位G是發條主體30的各長度方向部位A0、A1、A2、A3、A4 的橫截面 DO、Dl、D2、D3、D4 的重心位置 PgO、Pgl、Pg2、Pg3、Pg4。在圖 2的(a) (d)中,用假想線示出了彎折前的板狀體31的狀態和或彎折角9為0(沒有彎折的情況)的發條主體30的橫截面(相當于橫截面D0)的狀態。由于發條主體30的部位A0、Al、A2、A3、A4處的彎折角0的大小不同,因此所述部位A0、Al、A2、A3、A4處的斷面慣性矩M如圖4所示地變化。S卩,在圖4中示出了斷面慣性矩M相對于彎折角0的依賴性,隨著彎折角0從0度増加到5度、10度、15度、20度,斷面慣性矩M急劇地増大。定性地來說,這是因為,隨著沿彎折線B的彎折角0的彎折,從圖2的紙面(圖的表面)觀察橫截面的上下方向的有效厚度増加,而斷面慣性矩依賴于所述有效厚度的三次方而増大。更為詳細地來說,如圖4所示,在圖I所示的發條I中,由于以越是圈數N少的區域斷面慣性矩M越大的方式使彎折角度0増大,例如使得部位A0、A1、A2、A3、A4處的彎折角度9為0度、5度、10度、15度、20度,因此在部位A0、A1、A2、A3、A4,隨著彎折角0的增大,斷面慣性矩M相應増大AMl = M (5)-(MO)A M2 = M(IO)-(MO)A M3 = M (15)-(MO)AM4 = M(20)_(M0)。
S卩,對于具備沿著彎折線B而根據長度方向位置以不同大小的彎折角0彎折的發條主體30的發條1,與厚度恒定的現有的發條不同,如圖2的(a) (e)所示,根據長度方向位置并與重心位置PgO、Pgl、Pg2、Pg3、Pg4相關地,有效厚度存在大的變化,由此,部位Al、A2、A3、A4處的斷面慣性矩M增大A Ml、A M2、A M3、A M4,因此,在發條I的松開(開卷)從接近松開了很大程度的松開狀態Sb的狀態起發展時,如圖5所示,與輸出扭矩T相對于圈數N如虛線Tp所示地變化的厚度恒定的現有的發條不同,能夠與斷面慣性矩M的增大AMI、AM2、AM3、AM4對應地提高輸出扭矩T。更為詳細地來說,在具有具備發條I的條盒輪2的機械式鐘表5中,在發條I松開或開卷,從如圖3的(b)所示地發條I稍稍松開(開卷)的狀態Sa到接近如圖3的(C)所示地發條I很大程度地或者大部分松開(開卷)的狀態Sb之前,發條主體30中的卷繞于條軸20的部位Al的區域開始松開(開卷)。另外,在具備發條I的條盒輪2中,由于發條I在靠近端部33的長度方向區域Qi中以距離端部33越遠彎折角0越小的方式彎折,因此,卷繞在條軸20周圍的發條I的區 域Qi越靠外周側彎折角9越小,從而沿彎折線B的彎折除了最里層(第一圏)之外在徑向上不需要多余的空間,與發條本身的厚度在整個寬度范圍都較厚的專利文獻I的情況不同,不必擔心能夠收納于發條盒10內的發條I的長度因沿彎折線B的彎折而大幅地變短。在發條I的松開(開卷)中,作為部位A1、A2、A3、A4松開時的輸出扭矩T,能夠得到與斷面慣性矩的增大AMI、AM2、AM3、AM4相當的量的多出來的增量扭矩ATI、AT2、AT3、A T4,結果是能夠得到更大的輸出扭矩T = Ta = Tp+A T(在此,AT = ATI、AT2、AT3、AT4等),另外,由于輸出扭矩T實際上線性地依賴于斷面慣性矩M,因此斷面慣性矩的增量AMI、AM2、AM3、AM4直接有助于輸出扭矩的增量ATI、AT2、AT3、AT4。其結果是,即使是如下的情況下在圖5中,如實線Ta所示地,在圈數小的區域,SP在發條I大部分松開的狀態Sb附近的狀態S下,在現有的發條中扭矩T小于預期的水平Tc而使差率的延遲變大的情況下,由于能夠保持扭矩Ta在較廣的范圍內比所述水平Tc高,因此能夠將差率的延遲抑制到最低限度,為了能夠在包括發條I大部分松開的狀態的較廣范圍內將差率的變動抑制到最低限度而施加足夠的輸出扭矩,從而使機械式鐘表5在差率的延遲小的狀態下準確地計吋。另外,當彎折增大時,斷面慣性矩的運算復雜化,因此實際上例如如圖6所示,分為多個區域來求出斷面慣性矩,并對求得的值進行合計。例如在圖6中,示出了部位A4處的橫截面D4(彎折角0 =20度)的狀態。橫截面D4例如分為區域或區劃K1、K2、K3、K4。在此,區域或區劃Kl是比連接橫截面D4的角部(角落部)41,41的線Ul靠下的區域,區域或區劃K2是將彎折部42的內表面近似于內周側圓弧Rl的部位43的兩端44、44連接起來的線U2與上述的線Ul之間的區域,區域或區劃K3是將彎折部42的外表面近似于外周側圓弧R2的部位45的端部46、46和部位43的端部44、44分別連接起來的線U3、U3與線U2之間的區域,區域或區劃K4是由線U3、U3包圍的圓弧狀彎折部42的區域。“〇”是重心G的位置Pg4。整體的斷面慣性矩M為,M = 2 (MK1+MK2+MK3) +MK4。在此,]\ 1、]\ 2、]\ 3、]\ 4是區劃或區域1(1、1(2、1(3、1(4的斷面慣性矩。如部位A4或橫截面D4那樣彎折角0增大時,區劃K1、K2的貢獻増大。在此,MKl = (t4/24) (cos2 0)/ (tan 0 )MK2 = [t/ (12 sin 0)] [ (h sin 9 _t cos 0 ) 2+3h2sin2 0 ]。另外,由圖6可知,“h”是彎折區域K4以外的區域的寬度方向的長度(的一半)。斷面慣性矩M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方法和步驟計算。要使發條I的區域沿彎折線彎折成如上所述的形狀,例如在上下的模具之間利用進行彎折加工的沖壓加工進行彎折即可。另外,在該情況下,在彎折區域42中,實際上進行了形成圓弧Rl、R2的彎折,因此與專利文獻2那樣的整體為彎曲面的情況不同,能夠進行準確的彎折控制。另外,由于難以避免由彈簧件引起的些許的回弾,因此可以根據材料的種類、厚度、寬度和各部分的彎折角度且考慮沖壓壓カ而形成預見了該回彈的量的角度的模具來進行沖壓加工。但是,根據材料不同,也可以根據需要,例如以使熔融狀態的彈簧合金凝固時形成預期的彎折形狀的方式進行鑄造。另外,雖然也可以如現有的鐘表用發條那樣例如彎曲成S字狀地皺曲,但至少在存在彎折的部分可以不必預先形成彎曲狀態的皺曲。以上,說明了這樣的示例條盒輪2具備發條1,所述發條I具備發條主體30,所述發條主體30僅在比部位AO靠近條軸20側端部33的區域Qi沿彎折線B進行了彎折,但也可以如圖7的(a) (h)所示,使發條主體30A在從端部32到端部33的實際上全長的范圍內沿彎折線B彎折。在該情況下,彎折角0 = 0度的部位AO如圖7的(b)和(h)所示,實際上位干與端部32—致的發條盒10側端部32,相反側的端部33成為彎折角0 =25度的部位A5。另外,在部位AO與部位A5之間,以期望的間隔對部位Al、A2、A3、A4進行定位(實際上,以使斷面慣性矩M具有期望的圈數依賴性的方式規定與部位Al、A2、A3、A4相當的彎折角9 = 5度、10度、15度、20度的部位)。另外,將圖7的(c)的剖視圖放大了的詳細的圖如圖2的(f)所示。在該發條IA中,在從靠發條盒10側的端部32到靠條軸20側的端部33的實際上發條IA的全長范圍內,彎折角0從0度到25度的范圍單調地變動,斷面慣性矩M在從靠發條盒10側的端部32到靠條軸20側的端部33的實際上發條IA的全長范圍內增加,因此,相對于圖8的虛線所示的現有的發條中的輸出扭矩Tp的相對于圈數N的依賴性,能夠使輸出扭矩T在從靠發條盒10側的端部32到靠條軸20側的端部33的實際上發條IA的全長范圍內以越靠近端部33増量越大的方式進行調整。其結果是,不僅能夠在實際上全長的范圍內得到超過預定水平Tc的輸出扭矩Tb,而且在實際上全長的范圍內能夠得到大致恒定的Tb = Tx的扭矩T。以上,為了簡化說明而說明了圖7的⑷ (g)的剖面分別與圖I的(C) (f)的剖面一致的情況,但為了實現預期的特性Tb(N),只要滿足從端部32起越靠近端部33彎折角e越大這樣的定性的條件,其他方面、例如具體的角度的大小等當然也可以不同。
而且,在上文中,對于彎折線B為一條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形成多條平行的彎折線,或者形成為從部位AO朝向端部33擴展的彎折線。
權利要求
1.一種鐘表用發條,該鐘表用發條具備由彈性材料制的細長的板狀體構成的發條主體,其中, 所述發條主體的外周側端部與發條盒卡合且內周側端部與條軸卡合,所述發條主體在至少一部分長度方向區域,以越靠近所述內周側端部彎折角越大的方式沿著沿長度方向延伸的彎折線彎折。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鐘表用發條,其中, 所述長度方向區域包括發條主體中的靠近與條軸卡合的內周側端部的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鐘表用發條,其中, 所述長度方向區域包括發條主體中的靠近與發條盒卡合的外周側端部的部分。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鐘表用發條,其中, 所述長度方向區域是發條主體的全長中的一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鐘表用發條,其中, 所述長度方向區域是發條主體的全長。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鐘表用發條,其中, 彎折角的最大值為25度以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鐘表用發條,其中, 彎折角的最大值為20度以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鐘表用發條,其中, 彎折角的最大值為15度以下。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鐘表用發條,其中, 彎折線為一條。
10.ー種機械式鐘表,其中, 該機械式鐘表具備權利要求I所述的鐘表用發條。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鐘表用發條以及具備該鐘表用發條的機械式鐘表,能夠將伴隨松開(開卷)產生的輸出扭矩的變動抑制到最低限度且制造容易。機械式鐘表的鐘表用發條(1)具備由彈性材料制的細長的板狀體(31)構成的發條主體(30)。發條主體(30)的外周側端部(32)與發條盒卡合且內周側端部(33)與條軸卡合,所述發條主體(30)在至少一部分長度方向區域(Qi),以越靠近內周側端部(33)則彎折角(θ)越大的方式沿著沿長度方向(J)延伸的彎折線(B)彎折。長度方向區域(Qi)包括發條主體(30)中的靠近與條軸卡合的內周側端部(33)的部分。彎折角(θ)的最大值為25度以下。
文檔編號G04B1/14GK102654748SQ20121005222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日
發明者麥島勝也 申請人:精工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