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包括左支架以及右支架,在左支架中安裝有左側擺體,在左側擺體的表面上套接齒輪傳動機構;在右支架中安裝有右側擺體;在左側擺體和右側擺體之間貫穿安裝有用于放置試管的混勻筒,在混勻筒的軸線上安裝有第一擋片,在第一擋片的上方設置有第一光電傳感器,第一光電傳感器與電機信號連接,用以控制電機的轉動;在混勻筒的軸線上安裝有定位塊,定位塊中開設有一定位孔;在右支架上安裝有推送裝置,在推送裝置中安裝有一與定位孔相對應的定位軸,在定位軸上安裝有第二擋片,第二擋片的上方設置有第二光電傳感器,本實用新型通過設對混勻筒進行兩次的位置偏差校正,保證混勻筒停止時,其是處于垂直的狀態。
【專利說明】
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在血細胞分析儀中,自動采樣之前需要對血液樣品進行充分混勻,才能進一步采樣與檢測。現有市場上用于血液分析儀的混勻裝置中有兩種,一種是單個的機械手機構,由傳送裝置和搖動裝置組成,混勻裝置每次最多只能對2個試劑樣品進行混勻,效率很低。現有血液分析儀主要存在難以準確控制試管的擺動角度,且占用空間大,使用壽命短等缺陷。
[0003]公開號為CN104931328A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混勻裝置,該混勻裝置主要采用齒輪傳動的結構,使得整個裝置結構緊湊,傳動比準確,傳動效率高,但是該裝置主要存在以下的缺陷:由于該裝置是由電機帶動齒輪傳動的,當電機停止轉動時,混勻筒也停止,如此,就很難控制混勻筒停止時的狀態,特別是難以保證混勻筒停止時其是處于豎直的狀態,從而不利于試管架順利地進出混勻筒,進而難以保證血細胞分析儀的正常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能夠使得混勻筒停止時處于豎直狀態以便于試管架順利進出混勻筒的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包括左支架以及與左支架相對設置的右支架,在所述左支架中安裝有左側擺體,在左側擺體的表面上套接大齒輪,大齒輪和小齒輪相嚙合,小齒輪安裝于電機的轉動軸上;在右支架中安裝有右側擺體;在左側擺體和右側擺體之間貫穿安裝有用于放置試管的混勻筒,在混勻筒的軸線上安裝有第一擋片,在第一擋片的上方相對地設置有第一光電傳感器,第一光電傳感器與電機信號連接,用以控制電機的轉動;在混勻筒的軸線上安裝有定位塊,定位塊中開設有一定位孔;在右支架上安裝有推送裝置,在推送裝置中安裝有一與定位孔相對應的定位軸,在定位軸上安裝有第二擋片,第二擋片的上方相對地設置有第二光電傳感器,第二光電傳感器與推送裝置信號連接,用以控制推送裝置的工作;在所述左支架和左側擺體之間以及右支架與右側擺體之間之間均安裝有軸承。
[0007]在所述定位孔與定位軸端面相對的一側中設置有喇叭形倒角,定位軸的端面設置有倒角,定位軸插入定位孔時,定位軸和定位孔之間存在間隙。
[0008]在所述左側擺體和右側擺體中均分布有多個通孔。
[0009]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底部之間通過連接板相固定連接。
[0010]所述推送裝置為絲桿步進電機。
[0011]在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上部之間連接安裝有支架連接板,第一光電傳感器安裝于支架連接板的下表面。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實用新型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通過設對混勻筒進行兩次的位置偏差校正,百分百地保證混勻筒停止時,其是處于垂直的狀態;當混勻筒處于垂直的狀態時,即可便于其他組件拖動試管架進出混勻筒。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缺少右支架的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左支架;2、右支架;3、左側擺體;4、大齒輪;5、小齒輪;6、電機;7、右側擺體;8、混勻筒;9、第一擋片;1、第一光電傳感器;11、定位塊;12、定位孔;13、推送裝置;14、定位軸;15、第二擋片;16、第二光電傳感器;17、軸承;18、通孔;19、連接板;20、支架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18]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包括左支架I以及與左支架I相對設置的右支架2,在左支架I中安裝有左側擺體3,在左側擺體3的表面上套接大齒輪4,大齒輪4和小齒輪5相嚙合,小齒輪5安裝于電機6的轉動軸上;在右支架2中安裝有右側擺體7;在左側擺體3和右側擺體7之間貫穿安裝有用于放置試管的混勻筒8,也就是說混勻筒8是貫穿連接左側擺體3和右側擺體7的,電機6轉動時,通過齒輪傳動即可帶動混勻筒8在左側擺體3和右側擺體7之間進行左右擺動;
[0019]在混勻筒8的軸線上安裝有第一擋片9,在第一擋片9的上方相對地設置有第一光電傳感器1,第一光電傳感器1與電機6信號連接,用以控制電機6的轉動;在混勾8筒的軸線上安裝有定位塊U,定位塊11中開設有一定位孔12;在右支架2上安裝有推送裝置13,在推送裝置13中安裝有一與定位孔12相對應的定位軸14,在定位軸14上安裝有第二擋片15,第二擋片15的上方相對地設置有第二光電傳感器16,第二光電傳感器19與推送裝置13信號連接,用以控制推送裝置13的工作。
[0020 ]本機構工作時,通過控制電機6帶動混勻筒8按照設定的幅度左右擺動,即可完成對血液樣品進行充分混勻,當混勻筒8需要復位時(混勻筒處于初始豎直的狀態),電機6通過齒輪傳動帶動混勻筒8擺動,混勻筒8上的第一擋片9擋住第一光電傳感器10的發光點后,第一光電傳感器10即控制電機6轉動,混勻筒8也就停止擺動,如此混勻筒8就初步地處于豎直的狀態;隨后,推送裝置13將定位軸14推送進定位孔12內,當第二擋片15擋住第二光電傳感器16的時候,第二光電傳感器16則控制推送裝置13停止對定位軸14推送,當定位軸14位于定位孔12內時,也就意味著能夠使得混勻筒8處于豎直的狀態。由此可知,本機構通過對混勻筒8進行兩次的位置偏差校正,百分百地保證混勻筒8停止時,其是處于垂直的狀態;當混勻筒8處于垂直的狀態時,即可便于其他組件拖動試管架進出混勻筒8。
[0021]其中,為了實現對混勻筒8的細微調節,在上述定位孔12與定位軸14端面相對的一側中設置有喇叭形倒角,定位軸14的端面設置有倒角,如此即可保證定位軸14能夠順利地插入定位孔12內;當定位軸14插入定位孔12時,定位軸14和定位孔12之間存在細微的間隙,由于定位軸14和定位孔12之間存在細微的間隙,從而可以實現導向的作用,對混勻筒8的位置偏差進行校正,起到卡位機構的作用。
[0022]此外,為了實現混勻筒8的平穩擺動,在上述的左支架I和左側擺體3之間以及右支架2與右側擺體7之間之間均安裝有軸承17。
[0023]上述的左側擺體3和右側擺體7中均分布有多個通孔18,以便于左側擺體3和右側擺體7的轉動同時可以減輕整個裝置的重量。
[0024]另外,為了保證左支架I和右支架2之間的穩固性,上述的左支架I和右支架2的底部之間通過連接板19相固定連接。
[0025]其中,上述的推送裝置13為絲桿步進電機,以精確地控制定位軸14的推送,當然推送裝置13也可以采用氣缸等方式,只要能夠實現對定位軸的推送即可。
[0026]同時,為了進一步保證左支架I和右支架2之間的穩固性、便于第一光電傳感器10的安裝,在上述的左支架I和右支架2的上部之間連接安裝有支架連接板20,第一光電傳感器10安裝于支架連接板20的下表面。
[0027]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架以及與左支架相對設置的右支架,在所述左支架中安裝有左側擺體,在左側擺體的表面上套接大齒輪,大齒輪和小齒輪相嚙合,小齒輪安裝于電機的轉動軸上;在右支架中安裝有右側擺體;在左側擺體和右側擺體之間貫穿安裝有用于放置試管的混勻筒,在混勻筒的軸線上安裝有第一擋片,在第一擋片的上方相對地設置有第一光電傳感器,第一光電傳感器與電機信號連接,用以控制電機的轉動;在混勻筒的軸線上安裝有定位塊,定位塊中開設有一定位孔;在右支架上安裝有推送裝置,在推送裝置中安裝有一與定位孔相對應的定位軸,在定位軸上安裝有第二擋片,第二擋片的上方相對地設置有第二光電傳感器,第二光電傳感器與推送裝置信號連接,用以控制推送裝置的工作;在所述左支架和左側擺體之間以及右支架與右側擺體之間之間均安裝有軸承。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孔與定位軸端面相對的一側中設置有喇叭形倒角,定位軸的端面設置有倒角,定位軸插入定位孔時,定位軸和定位孔之間存在間隙。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側擺體和右側擺體中均分布有多個通孔。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底部之間通過連接板相固定連接。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裝置為絲桿步進電機。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細胞分析儀的卡位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上部之間連接安裝有支架連接板,第一光電傳感器安裝于支架連接板的下表面。
【文檔編號】G01N35/10GK205656204SQ201620418140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9日 公開號201620418140.5, CN 201620418140, CN 205656204 U, CN 205656204U, CN-U-205656204, CN201620418140, CN201620418140.5, CN205656204 U, CN205656204U
【發明人】張鵬, 蔣正國
【申請人】中山市創藝生化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