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包括主尺和附尺,附尺可沿著長度方向活動地鑲嵌入主尺內,主尺的正面標有主刻度,附尺的正面標有附刻度,主刻度和附刻度一致,且當附尺完全鑲嵌入主尺內時附刻度上的0刻度線和主刻度上的0刻度線重合,主尺的側壁上設置有用于將附尺定位在主尺某一位置上的緊固構件,主尺的正面和附尺的正面分別沿著長度方向鑲嵌有能夠照亮相應刻度的LED燈帶。通過本尺不需要計算即能夠快速確定50線,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確定的50線精度高。
【專利說明】
一種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
技術領域
[〇〇〇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建筑施工5〇線測定尺。【背景技術】
[0002]建筑施工所說的50線有三種,即建筑50線、結構50線和墻柱50線。目前,建筑施工 50線的確定主要是通過普通的塔尺和水準儀的配合來實現。當確定下一個50線點位時,需要通過計算減去上一個50線點位的高度差值,而該高度差值通常是帶有小數點的,計算起來十分復雜,導致50線的確定操作不便,而且通過計算后50線的精度也存在一定影響。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案由此而生。【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通過該尺不需要計算即能夠快速確定50線,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確定的50線精度高,同時又可夜間操作。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包括主尺和附尺,附尺可沿著長度方向活動地鑲嵌入主尺內,主尺的正面標有主刻度,附尺的正面標有附刻度,主刻度和附刻度一致,且當附尺完全鑲嵌入主尺內時附刻度上的〇刻度線和主刻度上的〇刻度線重合,主尺的側壁上設置有用于將附尺定位在主尺某一位置上的緊固構件,主尺的正面和附尺的正面分別沿著長度方向鑲嵌有能夠照亮相應刻度的LED燈帶。
[0006]作為優選,所述附尺為橫截面為凸字形的結構,主尺的正面中心處開設有形狀、大小與附尺相匹配的滑槽,附尺可活動地鑲嵌入滑槽內。
[0007]作為優選,所述主刻度標于主尺正面位于附尺的兩側,附刻度標于附尺正面中心線上。
[0008]作為優選,所述主尺上的LED燈帶有兩條,且分別位于主刻度的背側,附尺上的LED 燈帶有一條,且位于附刻度的背側。
[0009]作為優選,所述主尺的總長度為1.5?2.0m,附尺的總長度為1.0?1.5m。[〇〇1〇]作為優選,所述緊固構件沿主尺兩側等間距對稱分配三對。
[0011]作為優選,所述緊固構件包括螺桿和螺帽,主尺的側壁上開設有與滑槽連通且與螺桿相匹配的螺紋孔,螺桿螺紋配合在螺紋孔內,螺帽螺紋配合在螺桿的外端,螺桿上位于螺帽的內側活動套設有墊片。
[0012]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通過主尺與附尺的配合,可省去中間繁瑣的計算步驟,從而大大提高確定50線的效率,提高50線的精度,整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同時,通過在主尺和附尺上設置 LED燈帶,在夜間也可以進行操作,可有效提高通用性。【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的正視圖。[〇〇14]圖2是本實用新型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的剖視圖。[〇〇15]圖3是本實用新型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的爆炸圖。
[0016]圖中所示:1、主尺2、附尺3、主刻度4、附刻度5、緊固構件51、螺桿52、螺帽 53、螺紋孔54、墊片6、滑槽7、主LED燈帶8、附LED燈帶。【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闡述。
[0018]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包括主尺1和附尺2,附尺2可沿著長度方向活動地鑲嵌入主尺1內。主尺1的正面標有主刻度3,附尺2的正面標有附刻度4。主刻度3和附刻度4 一致,并精度達到mm,且當附尺2完全鑲嵌入主尺1內時附刻度4上的0刻度線和主刻度3上的0刻度線重合。主尺1的側壁上設置有用于將附尺2定位在主尺1某一位置上的緊固構件5。[〇〇19]附尺2為橫截面為凸字形的結構,主尺1的正面中心處開設有形狀、大小與附尺2相匹配的滑槽6,附尺2正好能夠鑲嵌入滑槽6內并可沿著長度方向活動。如此設計,不需要其它的輔助件即可以將附尺2限制在主尺1內活動,且由于附尺2的正面是露出在主尺1之外的,所以調整附尺2位置時只需要用手直接撥動附尺2即可,結構簡單,易于操作。
[0020]主刻度3標于主尺1正面位于附尺2的兩側,附刻度4標于附尺2正面中心線上。如此設計,附尺2上的刻度可與主尺1上兩側的刻度相對應,便于精確觀察附尺2相對于主尺1的位置。[〇〇21]主尺1的正面和附尺2的正面分別沿著長度方向鑲嵌有能夠照亮相應刻度的LED燈帶。如此設計,通過LED燈帶可照亮相應的刻度,使得本實用新型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以下簡稱本尺)在夜間也可以進行操作,可有效提高通用性。為了提高LED燈帶對刻度的照明效果,主尺1上的LED燈帶(以下記為主LED燈帶7)有兩條,且兩條主LED燈帶7分別位于兩個主刻度3的背側。附尺2上的LED燈帶(以下記為附LED燈帶8)有一條,且附LED燈帶8位于附刻度 4的背側。具體實施時,以附尺2為例,可先將附LED燈帶8鑲嵌入附尺2的中心線處,并蓋上與附尺2表面齊平的燈罩,最后將附刻度4直接刻在燈罩和附尺2表面即可。[〇〇22]為了更加符合實際操作需要,將主尺1的總長度設計在1.5?2.0m之間,將附尺2的總長度設計在1.0?1.5m之間。同時,為了提高緊固構件5對附尺2位置固定的穩定性,將緊固構件5沿主尺1兩側等間距對稱分配三對。
[0023] 緊固構件5包括螺桿51和螺帽52,主尺1的側壁上開設有與滑槽6連通且與螺桿51 相匹配的螺紋孔53,螺桿51螺紋配合在螺紋孔53內,螺帽52螺紋配合在螺桿51的外端,螺桿 51上位于螺帽52的內側活動套設有墊片54。當需要固定附尺2時,正向旋轉螺桿51的外端, 使得整個螺桿51前進,通過螺桿51的內端頂住附尺2的側壁產生摩擦而固定住附尺2,然后正向旋轉螺帽52,使得墊片54壓緊在主尺1上,以此固定住整個緊固構件5。當需要松開附尺 2時,反向操作即可。采用該結構設計的緊固構件5,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固定效果好。[〇〇24]本實用新型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的使用方法如下:[〇〇25]使用時,需要配合水準儀(或經煒儀)和三角架一起使用,這也是常規確定建筑施工50線時所需要用到的設備。首先,先安放三角架,將水準儀安放在三腳架上,調平水準儀,在建筑場地任選一個水準基準點,將本尺安放在該基準點位置,校準主尺1和附尺2,使兩個尺子刻度(指主刻度3和附刻度4)完全重合且保證尺子垂直,然后將附尺2向上拉出,調準刻度,使附尺2上的0刻度線和主尺1上的50cm刻度線重合,并旋緊緊固構件5固定附尺2位置, 且不能有松動現象。通過水準儀讀取附尺2的度數,這個刻度數就是水準儀水準高度到50線的高度,這樣就可以完成一個步驟。然后將本尺拿到要施工的任何一個地方,水平旋轉水準儀的水準視線,然后旋松緊固構件5,調整附尺2位置使得水準儀讀取到起初讀取的附尺2度數,再旋緊緊固構件5固定附尺2位置,附尺2底端0刻度線的位置即為該處的50線,在該處的墻上、柱子上等物體上劃線即可。[〇〇26]本實用新型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通過主尺1與附尺2的配合,可省去中間繁瑣的計算步驟,從而大大提高確定50線的效率,提高50線的精度,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0027]上所述依據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中記載的內容。
【主權項】
1.一種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尺和附尺,附尺可沿著長度方向活動 地鑲嵌入主尺內,主尺的正面標有主刻度,附尺的正面標有附刻度,主刻度和附刻度一致, 且當附尺完全鑲嵌入主尺內時附刻度上的〇刻度線和主刻度上的〇刻度線重合,主尺的側壁 上設置有用于將附尺定位在主尺某一位置上的緊固構件,主尺的正面和附尺的正面分別沿 著長度方向鑲嵌有能夠照亮相應刻度的LED燈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尺為橫截面為 凸字形的結構,主尺的正面中心處開設有形狀、大小與附尺相匹配的滑槽,附尺可活動地鑲 嵌入滑槽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刻度標于主尺 正面位于附尺的兩側,附刻度標于附尺正面中心線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尺上的LED燈 帶有兩條,且分別位于主刻度的背側,附尺上的LED燈帶有一條,且位于附刻度的背側。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尺的總長度為 1.5?2.0m,附尺的總長度為1.0?1.5m。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構件沿主尺 兩側等間距對稱分配三對。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種建筑施工50線測定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構件包 括螺桿和螺帽,主尺的側壁上開設有與滑槽連通且與螺桿相匹配的螺紋孔,螺桿螺紋配合 在螺紋孔內,螺帽螺紋配合在螺桿的外端,螺桿上位于螺帽的內側活動套設有墊片。
【文檔編號】G01C15/00GK205655830SQ201620298491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2日 公開號201620298491.7, CN 201620298491, CN 205655830 U, CN 205655830U, CN-U-205655830, CN201620298491, CN201620298491.7, CN205655830 U, CN205655830U
【發明人】李少和, 劉啟順
【申請人】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