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包括控制塊,所述控制塊內設有連接通道,連接通道螺旋向下分布,連接通道的下口聯通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形狀呈半球形;所述第二凹槽的體積為連接通道體積的3倍;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聯通有第一圓孔,第一圓孔的下口密閉,第一圓孔內設有阻擋塊,阻擋塊與第一圓孔的底部連接有彈簧;所述第一圓孔的孔壁上聯通有四個第二圓孔,四個第二圓孔呈十字對稱分布;本實用新型裝置可實現自動滴定,解放了人力,降低了實驗人員的勞動強度;滴定速度穩定,每滴液體的體積相等,滴定效果好,增加了實驗的準確性,提高了實驗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屬于教學用具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攪拌是通過攪拌器發生某種循環,使得溶液中的氣體、液體甚至懸浮的顆粒得以混合均勻。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需要通過強制對流、均勻混合的器件來實現,即攪拌器的內部構件。攪拌是有機制備實驗中常用的一項操作,目的是能使反應物間充分混合避免由于反應物濃度不均勻局部過大,受熱不均勻,導致副反應的發生或有機物分解。通過攪拌,使反應物充分混合、受熱均勻,縮短反應時間,提高反應產率。
[0003]在化學、生物等實驗中,經常需要用到攪拌操作,現有的攪拌方式通常是采用一根攪拌棒或者在攪拌棒上加若干個攪拌齒進行攪拌,其經常會有攪拌低效率區的出現,導致攪拌不均勻,并且由于氣泡產生等原因,攪拌能耗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具有可實現自動滴定,降低實驗人員的勞動強度,滴定速度穩定,滴定的每滴液體體積相等,滴定效果好,增加了實驗的準確性和提高了實驗效果的優點。
[0005]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包括控制塊,所述控制塊內設有連接通道,連接通道螺旋向下分布,連接通道的下口聯通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形狀呈半球形;
[0007]所述第二凹槽的體積為連接通道體積的3倍;
[0008]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聯通有第一圓孔,第一圓孔的下口密閉,第一圓孔內設有阻擋塊,阻擋塊與第一圓孔的底部連接有彈簧;
[0009]所述第一圓孔的孔壁上聯通有四個第二圓孔,四個第二圓孔呈十字對稱分布;
[0010]所述第二圓孔的開口上端與第一圓孔的開口上端的距離等于連接通道的直徑;
[0011]所述第一圓孔的孔徑是第二圓孔孔徑的1.5倍,第二圓孔的孔徑是連接通道直徑的3倍。
[0012]以下是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化:
[0013]所述控制塊的上方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形狀呈半球形,第一凹槽的槽底與連接通道聯通。
[0014]所述阻擋塊為一體成型結構,阻擋塊包括圓錐部和圓柱部,圓錐部的底面直徑與圓柱部的直徑相等。
[0015]所述圓柱部的高度等于第二圓孔的孔徑。
[0016]當第二凹槽內無液體時,圓錐部的底面與第一圓孔的開口處平齊。
[0017]當第二凹槽內有液體且液體數量逐漸變多時,阻擋塊由靜止向下運動直到圓錐部的底面低于第二圓孔的開口上壁,第二凹槽內液體通過第一圓孔流入第二圓孔中。
[0018]本實用新型裝置,還包括管體,所述管體為圓形管,管體靠近出口處設有控制塊,控制塊與管體的管壁密封,控制塊與管體固定連接。
[0019]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裝置可實現自動滴定,解放了人力,降低了實驗人員的勞動強度;滴定速度穩定,每滴液體的體積相等,滴定效果好,增加了實驗的準確性,提高了實驗效果。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21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附圖2是附圖1的仰視圖;
[0023]附圖3是圓孔的結構不意圖;
[0024]附圖4是阻擋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中,
[0026]1-管體,2-控制塊,21-第一凹槽,22-連接通道,23-第二凹槽,24-第一圓孔,25-第二圓孔,3-阻擋塊,31-圓錐部,32-圓柱部,4-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實施例,如附圖1、附圖2、附圖3和附圖4所示,一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包括管體1,管體I為圓形管,管體I靠近出□處設有控制塊2,控制塊2與管體I的管壁密封,控制塊2與管體I固定連接。
[0028]控制塊2的上方設有第一凹槽21,第一凹槽21的形狀呈半球形,第一凹槽21的槽底聯通有連接通道22,連接通道22螺旋向下分布,連接通道22的下口聯通有第二凹槽23,第二凹槽23的形狀呈半球形;
[0029]第二凹槽23的體積為連接通道22體積的3倍。
[0030]第二凹槽23的槽底聯通有第一圓孔24,第一圓孔24的下口密閉,第一圓孔24內設有阻擋塊3,阻擋塊3與第一圓孔24的底部連接有彈簧4;
[0031]第一圓孔24的孔壁上聯通有四個第二圓孔25,四個第二圓孔25呈十字對稱分布;
[0032]第二圓孔25的開口上端與第一圓孔24的開口上端的距離等于連接通道22的直徑;
[0033]第一圓孔24的孔徑是第二圓孔25孔徑的1.5倍,第二圓孔25的孔徑是連接通道22直徑的3倍。
[0034]阻擋塊3為一體成型結構,阻擋塊3包括圓錐部31和圓柱部32,圓錐部31的底面直徑與圓柱部32的直徑相等。
[0035]圓柱部32的高度等于第二圓孔25的孔徑。
[0036]當第二凹槽23內無液體時,圓錐部31的底面與第一圓孔24的開口處平齊。
[0037]當第二凹槽23內有液體且液體數量逐漸變多時,阻擋塊3由靜止向下運動直到圓錐部31的底面低于第二圓孔25的開口上壁,第二凹槽23內液體通過第一圓孔24流入第二圓孔25中。
[0038]使用時,將液體倒入管體I中,液體I通過連接通道22進入到第二凹槽23中,當第二凹槽23內有液體且液體數量逐漸變多時,阻擋塊3由靜止向下運動直到圓錐部31的底面低于第二圓孔25的開口上壁,第二凹槽23內液體通過第一圓孔24流入第二圓孔25中,并通過第二圓孔25進入到管體I的出口滴出;此時第二凹槽23內液體流出,圓錐部31的底面與第一圓孔24的開口處平齊,使阻擋塊3擋住第二圓孔25。
[0039]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方式的舉例,其中未詳細述及的部分均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啟示而進行的等效變換,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包括控制塊(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塊(2)內設有連接通道(22),連接通道(22 )螺旋向下分布,連接通道(22)的下口聯通有第二凹槽(23 ),第二凹槽(23)的形狀呈半球形; 所述第二凹槽(23)的體積為連接通道(22)體積的3倍; 所述第二凹槽(23)的槽底聯通有第一圓孔(24),第一圓孔(24)的下口密閉,第一圓孔(24)內設有阻擋塊(3),阻擋塊(3)與第一圓孔(24)的底部連接有彈簧(4); 所述第一圓孔(24)的孔壁上聯通有四個第二圓孔(25),四個第二圓孔(25)呈十字對稱分布; 所述第二圓孔(25)的開口上端與第一圓孔(24)的開口上端的距離等于連接通道(22)的直徑; 所述第一圓孔(24)的孔徑是第二圓孔(25)孔徑的1.5倍,第二圓孔(25)的孔徑是連接通道(22)直徑的3倍。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塊(2)的上方設有第一凹槽(21),第一凹槽(21)的形狀呈半球形,第一凹槽(21)的槽底與連接通道(22)聯通。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塊(3)為一體成型結構,阻擋塊(3)包括圓錐部(31)和圓柱部(32),圓錐部(31)的底面直徑與圓柱部(32)的直徑相等。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柱部(32)的高度等于第二圓孔(25)的孔徑。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其特征在于:當第二凹槽(23)內無液體時,圓錐部(31)的底面與第一圓孔(24)的開口處平齊。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其特征在于:當第二凹槽(23)內有液體且液體數量逐漸變多時,阻擋塊(3)由靜止向下運動直到圓錐部(31)的底面低于第二圓孔(25)的開口上壁,第二凹槽(23)內液體通過第一圓孔(24)流入第二圓孔(25)中。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驗用自動滴定裝置,還包括管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I)為圓形管,管體(I)靠近出口處設有控制塊(2),控制塊(2)與管體(I)的管壁密封,控制塊(2)與管體(I)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G01N31/16GK205643273SQ201620488092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6日
【發明人】王昱淇
【申請人】王昱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