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包括發電機定冷水箱、氣體連接管、水封箱和氣體收集桶,所述氣體收集桶為具有開口的瓶狀容器,所述氣體收集桶的開口朝下設置于水封箱頂部,所述水封箱和氣體收集桶中均灌注有密封用的密封液體,所述氣體收集桶的開口位于水封箱的液面以下,所述氣體連接管的一端連接所述發電機定冷水箱,另一端穿過所述水封箱與所述氣體收集桶連接。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現有發電機定冷水系統中存在漏氫量檢測操作不便,鑒定費用高的問題。
【專利說明】
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采用“水氫氫”冷卻方式的發電機,冷卻方式是定子繞組水內冷,轉子繞組氫內冷,定子鐵芯氫冷。正常情況下,氫氣系統和水冷系統是完全隔離、獨立的兩套系統。氫氣系統由發電機定子外殼、端蓋、氫氣冷卻器、密封瓦、密封油組成一個閉式循環系統。定子冷卻水系統也是一個閉式循環系統,采用高純度冷卻水將定子繞組的熱量傳出流回到定冷水箱,通過定冷水栗增壓經冷卻器換熱后再回至發電機定子繞組吸熱。
[0003]發電機定冷水系統在正常運行環境下不可能分解產生氫氣。但是據有關試驗證明:水氫氫冷發電機系統正常運行中,發電機內氫氣的運行壓力0.4Mpa大于定冷水的運行壓力0.25MPa,所以氫側總是有微量的氫氣通過聚四氟乙烯管微孔等處漏入定冷水中。當發電機膛內定子內部水系統回路組成件有問題時(如空芯導線裂紋、水接頭漏、引水管沙眼、匯流管接頭滲水、密封墊失效等),氫氣將從發電機的這些部件漏到定冷水系統內并溶解,當氫氣在定冷水溶解達到飽和,就隨定冷水的流動逐漸在定冷水箱析出,并聚集在定冷水箱內,然后從定冷水箱頂部排出。這就是發電機氫氣系統出現內漏。當泄露量足夠大時,氫氣來不及溶解,可能直接隨水流流回定冷水箱,也可能直接在發電機的某些管路上聚集形成氣阻,嚴重威脅發電機的安全運行。
[0004]國家《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中規定“內冷水系統中漏氫量達到
0.3m3/d時應在計劃停機時安排消缺,漏氫量大于5m3/d時應立即停機處理。”規定中針對定冷水系統漏氫量對發電機采取的措施做了規定。但由于發電機膛內漏向定冷水系統的氫氣是一個動態過程,漏氫量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聘請相關專家和專業隊伍進行漏氫量的測量鑒定,費用高,操作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發電機定冷水系統中存在漏氫量檢測操作不便,鑒定費用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該氫氣檢測裝置應對發電機漏氫的動態變化特性而制定,能大大降低測量漏氫量的成本,操作簡單,實用方便,降低人力成本。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提供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包括發電機定冷水箱、氣體連接管、水封箱和氣體收集桶,所述氣體收集桶為具有開口的瓶狀容器,所述氣體收集桶的開口朝下設置于水封箱頂部,所述水封箱和氣體收集桶中均灌注有密封用的密封液體,所述氣體收集桶的開口位于水封箱的液面以下,所述氣體連接管的一端連接所述發電定冷水箱,另一端穿過所述水封箱與所述氣體收集桶連接。
[0008]進一步的,所述氣體連接管上設置有排氣閥門。
[0009]進一步的,所述氣體連接管為透明或半透明的軟膠管。
[0010]進一步的,還包括有化驗氣體收集桶中氣體的氫氣純度化驗儀表。
[0011]進一步的,所述氣體收集桶為透明或半透明結構。
[0012]進一步的,所述發電機定冷水箱內設置有液位計。
[0013]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氣體收集裝置,包括灌注有密封液體的水封箱,所述密封液體常采用水,將所述氣體收集桶盛滿水倒扣在盛滿水的水封箱上,其開口浸沒在水封箱水面下,達到水封箱內水對氣體收集桶的密封效果,防止后期氣體收集時氣體外溢,所述氣體收集桶為透明或半透明便于觀察氣體收集情況,容積已測量為V便于氣體收集后的計算。所述氣體連接管其一端連接定冷水箱啟動排氣管,另一端插入氣體收集桶,將定冷水箱內的氣體引導流入所述的氣體收集桶。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6]參見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包括發電機定冷水箱1、氣體連接管3、水封箱5和氣體收集桶4,所述氣體收集桶4為具有開口的瓶狀容器,所述氣體收集桶4的開口朝下設置于水封箱5頂部,所述水封箱5和氣體收集桶4中均灌注有密封用的密封液體,所述氣體收集桶4的開口位于水封箱5的液面以下,通過水封箱5中的密封液體對氣體收集桶4進行密封,所述氣體連接管3的一端連接所述發電機定冷水箱,另一端穿過所述水封箱5與所述氣體收集桶4連接,將定冷水箱內的氣體引導氣體流入氣體收集桶4。
[0017]所述氣體連接管3上設置有排氣閥門2,通過排氣閥門2控制定冷水箱的排氣,同時避免產生倒吸作用。
[0018]所述氣體連接管3為透明或半透明的軟膠管,選用透明或半透明的軟膠管便于觀察管內介質流動狀態。
[0019]還包括有化驗氣體收集桶4中氣體的氫氣純度化驗儀表。
[0020]所述氣體收集桶4為透明或半透明結構,方便觀測收集的氣體的量。
[0021]所述發電機定冷水箱I內設置有液位計,用于測量發電機定冷水箱I內的液位。
[0022]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操作步驟:
[0023]步驟一:在氣體收集前將發電機定冷水系統調整到穩定狀態。發電機定冷水箱I補水至高水位,就地液位計做標記并作記錄。關閉發電機定冷水取樣門。
[0024]步驟二:開啟發電機定冷水箱I啟動排氣門約一天時間,目的在于使得水箱內以前聚集的氫氣能夠全部排出,保證此次試驗數據的真實性。
[0025]步驟三:對發電機定冷水系統疏水排氣門查漏,確保系統無泄漏。將所有疏水排氣門的管口加套一氣球,氣球不鼓起證明該管路上閥門嚴密不漏,若鼓起則需要加裝堵頭。
[0026]步驟四:關閉定冷水箱排氣系統相關閥門后維持機組負荷、氫壓不變,試驗開始。
[0027]步驟五:歷時24小時后試驗后檢查系統狀態:定冷水箱水位不變,試驗過程中系統未補水,機組負荷不變。記錄試驗前后定冷水回水溫度、定冷水箱溫度、大氣溫度和水位計標高,記錄前后參數值應變化不大。
[0028]步驟六:檢查所述收集裝置無異樣后,微開開啟定冷水箱啟動排氣門,會發現通過透明的所述氣體連接管3的氣體帶有少量水汽。可以根據氣體連接管3內水汽流動情況及時調整發電機定冷水箱I啟動排氣門開度防止初期氣流過快,也防止后期氣體倒吸。
[0029]步驟七:若所述氣體收集桶4收集氣體滿桶時,關閉定冷水箱排氣門。將所述氣體收集桶4桶口封閉,化驗氣體中氫氣濃度,計算氫氣體積Vn。若所述氣體收集桶4收集氣體未滿桶時,跳轉執行第2.10步驟。
[0030]步驟八:將所述氣體收集桶4盛滿水倒扣在盛滿水的水封箱5上,其開口浸沒在水封箱5水面下,達到水封箱5內水對氣體收集桶4的密封效果。所述氣體連接管3—端再次插入氣體收集桶4。
[0031]步驟九:重復步驟六至八,記錄每一次得到的氫氣體積Vrun表示第η次收集。
[0032]步驟十:當所述氣體收集桶4內氣體連接管3口無氣泡冒出時,說明發電機定冷水箱I內氣體和氣體收集桶4內氣體壓力基本一致。調整氣體收集桶4內水位高度與定冷水箱的水面高度一致使得收集桶內壓力、定冷水箱壓力以及大氣壓力一致。關閉定冷水箱排氣門。將所述氣體收集桶4桶口封閉,化驗氣體中氫氣濃度,計算氫氣體積Vn。
[0033]步驟十一:這樣發電機膛內向定冷水泄漏的氫氣就通過本實用新型經過η次的收集得到了,其泄露量就是V = V1+V1+……Vn。
[003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裝置,基本能測得發電機膛內漏向定冷水系統的氫氣量。該裝置簡單,方法簡單,操作方便,能快速的測得發電機膛內漏向定冷水系統的氫氣量,為診斷發電機的漏氫狀態提供科學的依據。
[003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發電機定冷水箱、氣體連接管、水封箱和氣體收集桶,所述氣體收集桶為具有開口的瓶狀容器,所述氣體收集桶的開口朝下設置于水封箱頂部,所述水封箱和氣體收集桶中均灌注有密封用的密封液體,所述氣體收集桶的開口位于水封箱的液面以下,所述氣體連接管的一端連接所述發電機定冷水箱,另一端穿過所述水封箱與所述氣體收集桶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連接管上設置有排氣閥門。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連接管為透明或半透明的軟膠管。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化驗氣體收集桶中氣體的氫氣純度化驗儀表。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收集桶為透明或半透明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泄露氫氣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機定冷水箱內設置有液位計。
【文檔編號】G01F22/00GK205619987SQ201620411515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6年5月6日
【發明人】劉力, 劉寶富, 陳 田, 劉微, 王開來
【申請人】深能合和電力(河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