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軸疲勞試驗臺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包括龍門架、Y向反力架、Y向加載作動器、X向反力架、X向加載作動器、平動加載桿、Z向加載作動器及待測零件對接裝置,所述Z向加載作動器豎直懸吊在所述龍門架上,所述Y向加載作動器的尾端與所述Y向反力架連接,所述Y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連接,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的尾端與所述X向反力架連接,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的一端連接,所述平動加載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待測零件對接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可以縮短試驗周期,并能夠提高試驗結果的可信度。
【專利說明】
多軸疲勞試驗臺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部件試驗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多軸疲勞試驗臺架。
【背景技術】
[0002]汽車上的多向復合受載零件,如發動機懸置,其懸置支架固定于車架上,發動機懸置的托臂端與發動機用螺栓連接;懸置系統中的抗扭拉桿為二力桿,兩端分別與發動機和車架連接。懸置支架與托臂之間填充橡膠,起到抗振作用。
[0003]在車輛運行過程中,由于發動機的振動,將對懸置中心產生X、Y、Z三向載荷;同時,由于發動機沿曲軸中心輸出轉矩以及自身的俯仰運動,且抗扭拉桿襯套剛度較小,允許發動機有一定的擺動量,故發動機對懸置產生扭矩My (沿繞Y軸的扭矩)ο此外,扭矩Mx (繞X軸的扭矩)、Mz(繞Z軸的扭矩)由于懸置布置形式的特殊性,其值相對較小,通常不予考慮。
[0004]懸置長期受到復合載荷作用,勢必產生疲勞失效,如橡膠開裂、懸置支架出現裂紋等。
[0005]現有的懸置疲勞試驗臺架,通常為一臺單軸彈性體綜合性能試驗臺,可用于懸置疲勞試驗。其工作原理如下:
[0006]試驗時,首先將懸置支架與車身連接孔固定在試驗臺上;然后將試驗臺的上夾具下端與懸置托臂連接,上端與作動器連接,連接好后作動器通過懸置受力中心點;最后,作動器拉壓循環加載(單方向直線加載),以進行懸置的疲勞試驗。
[0007]可見,現有的方案在試驗中僅能對懸置單一方向進行加載,不能模擬懸置復合受載工況進行試驗;需要分別對各個方向(X、Y、Z)輪流進行試驗,試驗周期較長。最終導致試驗結果與實際情況相差太遠。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的發動機懸置疲勞試驗臺架需要分別對各個方向輪流進行試驗,導致試驗周期較長的缺陷,提供一種多軸疲勞試驗臺架。
[0009]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10]提供一種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包括龍門架、Y向反力架、Y向加載作動器、X向反力架、X向加載作動器、平動加載桿、Z向加載作動器及待測零件對接裝置,所述Z向加載作動器豎直懸吊在所述龍門架上,所述Y向加載作動器的尾端與所述Y向反力架連接,所述Y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連接,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的尾端與所述X向反力架連接,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的一端連接,所述平動加載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待測零件對接裝置連接。
[0011]進一步地,所述龍門架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立柱及連接在所述兩個立柱之間的橫梁,所述橫梁上設置有夾板裝置,所述Z向加載作動器的尾端與所述夾板裝置球頭鉸接,所述Z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通過一第一桿端關節軸承鉸接。
[0012]進一步地,所述X向反力架及Y向反力架上分別設置有第一T型槽及第二 T型槽,所述第一 T型槽及第二 T型槽中分別滑動設置有第一 T型滑塊及第二 T型滑塊,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及Y向加載作動器的尾端分別球頭鉸接有第一連接板及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與所述第二連接板分別與所述第一 T型滑塊及第二 T型滑塊通過螺栓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與所述第二連接板分別與所述X向反力架及Y向反力架通過螺栓可拆卸地連接。
[0013]進一步地,所述多軸疲勞試驗臺架還包括導向桿和導向座,所述導向桿滑動連接于所述導向座,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與所述導向桿的一端連接,所述導向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連接。
[0014]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桿包括圓柱桿、設置在所述圓柱桿一端的連接板及設置在所述圓柱桿另一端的支架,所述連接板與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球頭鉸接,所述支架與所述平動加載桿通過一第二桿端關節軸承鉸接,所述導向座中設置有直線軸承,所述圓柱桿與所述直線軸承摩擦接觸。
[0015]進一步地,所述Y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通過一第三桿端關節軸承鉸接;所述平動加載桿上設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方形通孔及第二圓柱通孔,以及沿豎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圓柱通孔及第二方形通孔,所述第一圓柱通孔垂直貫穿所述第一方形通孔,所述第二圓柱通孔垂直貫穿所述第二方形通孔,所述第一桿端關節軸承及第三桿端關節軸承分別設置在所述Z向加載作動器及Y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所述第一桿端關節軸承及第三桿端關節軸承分別置于所述第二方形通孔及第一方形通孔中,并分別通過穿過所述第二圓柱通孔及第一圓柱通孔的第一緊固件及第二緊固件連接在所述平動加載桿上,所述第一桿端關節軸承及第三桿端關節軸承的中心位于所述平動加載桿的軸線上。
[0016]進一步地,所述多軸疲勞試驗臺架還包括用于固定待測零件的固定支架,所述龍門架、Y向反力架、X向反力架、導向座及固定支架均固定于一鐵地板上。
[0017]進一步地,所述待測零件對接裝置包括My扭轉加載作動器、扭轉加載桿及待測零件連接支架,所述扭轉加載桿包括內桿、外桿及連接在所述內桿與外桿之間的三銷軸萬向節,所述內桿通過其上的法蘭盤與所述My扭轉加載作動器連接,所述外桿的外端與所述待測零件連接支架連接,所述外桿上設置有分別沿水平及豎直方向沿伸的第三方形通孔及第三圓柱通孔,所述第三圓柱通孔垂直貫穿所述第三方形通孔,所述平動加載桿的外端設置有置于所述第三方形通孔中的第四桿端關節軸承,并通過穿過所述第三圓柱通孔的第三緊固件連接在所述外桿上,所述第四桿端關節軸承的中心處于所述扭轉加載桿的軸線上。
[0018]進一步地,所述待測零件對接裝置包括加載桿固定支架、扭轉加載桿及待測零件連接支架,所述扭轉加載桿包括內桿、外桿及連接在所述內桿與外桿之間的三銷軸萬向節,所述內桿與所述加載桿固定支架連接,所述外桿的外端與所述待測零件連接支架連接,所述外桿上設置有分別沿水平及豎直方向沿伸的第三方形通孔及第三圓柱通孔,所述第三圓柱通孔垂直貫穿所述第三方形通孔,所述平動加載桿的外端設置有置于所述第三方形通孔中的第四桿端關節軸承,并通過穿過所述第三圓柱通孔的第三緊固件連接在所述外桿上,所述第四桿端關節軸承的中心處于所述扭轉加載桿的軸線上。
[0019]進一步地,所述待測零件對接裝置包括待測零件連接支架,所述平動加載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待測零件連接支架球頭鉸接。
[002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通過X向加載作動器、Y向加載作動器及Z向加載作動器,至少可以同時模擬零件X、Y、Z三向復合受載工況,復現多向受載零件(例如發動機懸置)的受載歷程,相比于現有技術,可以縮短試驗周期,并且由于是模擬的零件復合受載工況,因而,能夠提高試驗結果的可信度。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的結構圖;
[0022]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
[0023]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其導向桿與導向座的裝配示意圖;
[0024]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其平動加載桿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其扭轉加載桿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6是發動機懸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7]說明書中的附圖標記如下:
[0028]100、發動機懸置;1001、懸置支架;1002、托臂;1003、橡膠體;
[0029]1、龍門架;11、立柱;12、橫梁;2、Y向反力架;21、第二 T型槽;3、Y向加載作動器;31、第二連接板;4、Χ向反力架;41、第一 T型槽;5、Χ向加載作動器;51、第一連接板;6、導向桿;61、圓柱桿;62、連接板;63、支架;7、導向座;8、平動加載桿;81、第一方形通孔;82、第二圓柱通孔;83、第一圓柱通孔;84、第二方形通孔;85、切削平面;86、第二桿端關節軸承;87、第四桿端關節軸承;9、Z向加載作動器;10、待測零件對接裝置;101、My扭轉加載作動器;102、扭轉加載桿;1021、內桿;1022、外桿;1023、三銷軸萬向節;1024、法蘭盤;1025、第三方形通孔;1026、第三圓柱通孔;1027、切削平面;103、待測零件連接支架;20、夾板裝置;201、上夾板;202、下夾板;203、螺桿;30、固定支架;40、鐵地板;50、固定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1]本實用新型的下述實施例中,以圖6所示的發動機懸置100(—種多向復合受載零件)為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為詳細的描述。
[0032]本文中的X向、Y向及Z向對應于汽車坐標系中的X向、Y向及Z向。
[0033]如圖6所示,發動機懸置100包括懸置支架1001、托臂1002及懸置支架1001與托臂1002之間填充的橡膠體1003。
[0034]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可用于對發動機懸置100進行疲勞測試,包括龍門架1、Y向反力架2、Y向加載作動器3、X向反力架4、X向加載作動器5、導向桿6、導向座7、平動加載桿8、Z向加載作動器9及待測零件對接裝置10,所述龍門架I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立柱11及連接在所述兩個立柱11之間的橫梁12,所述Z向加載作動器9豎直懸吊在所述橫梁12上,所述導向桿6與所述導向座7滑動連接,所述Y向加載作動器3的尾端與所述Y向反力架2連接,所述Y向加載作動器3的加載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8垂直連接,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5的尾端與所述X向反力架4連接,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5的加載端與所述導向桿6的一端連接,所述導向桿6的另一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8的一端鉸接,所述平動加載桿8的另一端與所述待測零件對接裝置10鉸接。
[0035]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橫梁12上設置有夾板裝置20。
[0036]如圖1所示,夾板裝置20包括間隔平行的上夾板201、下夾板202及連接所述上夾板201及下夾板202的四根螺桿203,上夾板201及下夾板202分別貼附在橫梁12的上下表面,這樣,通過擰緊四根螺桿203,可將夾板裝置20固定在橫梁12上。Z向加載作動器9的尾端與所述下夾板202球頭鉸接,球頭設置在Z向加載作動器9的尾端,這樣即通過夾板裝置20將Z向加載作動器9豎直懸吊在龍門架I上;另外Z向加載作動器9的加載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8通過一第一桿端關節軸承(圖中未標示)垂直鉸接,第一桿端關節軸承設置在Z向加載作動器9的加載端。
[0037]本實施例中,立柱11及橫梁12由鋼板焊接而成;在保證強度、剛度的前提下,立柱上開矩形孔以減輕重量;橫梁為“工”字梁,兩立柱11相對的兩側面設有限位塊,防止橫梁安裝過程中突然跌落而對人員造成傷害。橫梁12相對兩立柱11高度可調。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龍門架I其高度為2.7m,跨度為2.2m,橫梁可調高度范圍為1.2m~2.5m。另外,在保證強度、剛度的前提下,立柱11上可以開矩形孔以減輕重量。
[0038]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X向反力架4及Y向反力架2上分別設置有第一T型槽41及第二 T型槽42,所述第一 T型槽41及第二 T型槽21中分別滑動設置有第一 T型滑塊及第二T型滑塊(圖中未示出),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5及Y向加載作動器3的尾端分別球頭鉸接有第一連接板51及第二連接板31(球頭設置在X向加載作動器5及Y向加載作動器3的尾端),所述第一連接板51與所述第二連接板31分別與所述第一 T型滑塊及第二 T型滑塊通過螺栓連接,并且所述第一連接板51與所述第二連接板31分別與所述X向反力架4及Y向反力架2通過螺栓可拆卸地連接,以便于調節X向加載作動器5及Y向加載作動器3的高度。X向反力架4及Y向反力架2的背面均焊接加強板以提高其強度。優選地,X向反力架4及Y向反力架2為同樣的構件,其長、寬及高分別為450mm、380mm及1000mm。這樣,能夠減少模具開發。
[0039]本實施例中,如圖1至圖4所示,所述導向桿6包括圓柱桿61、設置在所述圓柱桿61一端的連接板62及設置在所述圓柱桿61另一端的支架63,所述連接板62與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5的加載端球頭鉸接(球頭設置在X向加載作動器5的加載端),所述支架63與所述平動加載桿8的一端通過一第二桿端關節軸承86鉸接,如圖4所示,第二桿端關節軸承86設置在平動加載桿8的一端。所述導向座7中設置有直線軸承(圖中未標示),所述圓柱桿61與所述直線軸承摩擦接觸。通過直線軸承,導向桿6相對導向座7移動時,為滾動摩擦,減小了摩擦阻力。
[0040]本實施例中,連接板62呈方形,其上設有四個通孔,用于與X向加載作動器5加載端的球鉸連接。支架63呈U形,支架63上設有通孔,用于與平動加載桿8對應的第二桿端軸承86連接。
[0041]本實施例中,如圖1、圖2及圖4所示,所述Y向加載作動器3的加載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8通過一第三桿端關節軸承(圖中未標示)鉸接,第三桿端關節軸承設置在Y向加載作動器3的加載端;所述平動加載桿8上設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方形通孔81及第二圓柱通孔82,以及沿豎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圓柱通孔83及第二方形通孔84,所述第一圓柱通孔83垂直貫穿所述第一方形通孔81,所述第二圓柱通孔82垂直貫穿所述第二方形通孔84,并且第一圓柱通孔83與所述第一方形通孔81同心,所述第二圓柱通孔82與所述第二方形通孔84同心。所述第一桿端關節軸承及第三桿端關節軸承的中心位于所述平動加載桿8的軸線上,如此設計可以有效防止平動加載桿8受轉矩,導致損傷或斷裂。
[0042]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桿端關節軸承及第三桿端關節軸承分別置于所述第二方形通孔84及第一方形通孔81中,并分別通過穿過所述第二圓柱通孔82及第一圓柱通孔83的第一緊固件及第二緊固件連接在所述平動加載桿8上。
[0043]本實施例中,如圖1及圖4所示,第一緊固件及第二緊固件為螺栓。螺栓的螺桿穿過第一圓柱通孔83及第二圓柱通孔82,然后用螺母鎖緊,為了增加連接的可靠性,平動加載桿8上與螺桿頭部及螺母這兩部分接觸的部位設置一切削平面85。
[0044]由上可知,本實施例中,X向加載作動器、Y向加載作動器及Z向加載作動器的尾端均安裝有球鉸,Y、Z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分別安裝有第三桿端關節軸承及第一桿端關節軸承,X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為球鉸;這樣,三個作動器與球鉸或桿端軸承組成三個二力桿結構,以避免形成側向力而造成加載作動器中活塞密封圈的損壞。
[0045]本實施例中,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5、Y向加載作動器3及Z向加載作動器9為直線液壓作動器。
[0046]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對于發動機懸置的疲勞試驗,所述多軸疲勞試驗臺架還需要包括用于固定待測零件的固定支架30。發動機懸置的懸置支架1001通過螺栓固定于固定支架30上。
[0047]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龍門架1、Υ向反力架2、Χ向反力架4、導向座7及固定支架30均固定于一鐵地板40上。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鐵地板也可以用混凝土地板替代。
[0048]如圖1、圖2及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待測零件對接裝置10包括My扭轉加載作動器101、扭轉加載桿102及待測零件連接支架103,所述扭轉加載桿102包括內桿1021、外桿1022及連接在所述內桿1021與外桿1022之間的三銷軸萬向節1023(三銷軸萬向節可實現任意角度擺動,擺動端三銷軸中心與固定端軸線重合,且可沿固定端軸線滑動),所述內桿1021通過其上的法蘭盤1024與所述My扭轉加載作動器101連接,所述外桿1022的外端與所述待測零件連接支架103連接,所述外桿1022上設置有分別沿水平及豎直方向沿伸的第三方形通孔1025及第三圓柱通孔1026,所述第三圓柱通孔1026垂直貫穿所述第三方形通孔1025,所述平動加載桿8的外端設置有置于所述第三方形通孔1025中的第四桿端關節軸承87(如圖4所示),并通過穿過所述第三圓柱通孔1026的第三緊固件連接在所述外桿1022上,第三方形通孔1025及第三圓柱通孔1026同心,所述第四桿端關節軸承87的中心處于所述扭轉加載桿102的軸線上。
[0049]My扭轉加載作動器101能夠繞Y軸扭轉。My扭轉加載作動器101通過一固定座50固定在鐵地板40上。
[0050]本實施例中,如圖1及圖5所示,第三緊固件為螺栓。螺栓的螺桿穿過第三圓柱孔1026,然后用螺母鎖緊,為了增加連接的可靠性,扭轉加載桿102上與螺桿頭部及螺母這兩部分接觸的部位設置一切削平面1027。
[0051 ]如圖1、圖2及圖6所示,發動機懸置的托臂1002與扭轉加載桿102外端的L形的待測零件連接支架103連接。待測零件連接支架103及固定支架30的形狀、結構及尺寸設計,應當保證懸置受力中心剛好處于扭轉加載桿102的軸線上。
[0052]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若待測零件通過自身的安裝結構就可以固定在鐵地板上,就可以不用固定支架30。
[0053]下面,以發動機懸置為例說明上述實施例的工作過程:
[0054](I)X 向加載
[0055]X向加載作動器5的加載端向前運動,推動導向桿6,導向桿6推動平動加載桿8,平動加載桿8推動扭轉加載桿102的加載端繞三銷軸萬向節1023轉動,懸置受載。反之,X向加載作動器5的加載端向后運動,拉動導向桿6,導向桿6拉動平動加載桿8,平動加載桿8推動扭轉加載桿102的加載端繞三銷軸萬向節1023轉動,懸置受載。
[0056](2)Y 向加載
[0057]Y向加載作動器3的加載端向前運動,推動平動加載桿8;此時平動加載桿8變為以Y向加載作動器3的加載端的第三桿端關節軸承的中心為中心的杠桿,使得平動加載桿8轉動,推動扭轉加載桿102向My扭轉作動器方向運動,懸置受載。反之亦然。
[0058](3)Ζ 向加載
[0059]Z向加載作動器9的加載端向下運動,帶動平動加載桿8;此時平動加載桿8為以Z向加載作動器9的加載端的第一桿端軸承的中心為中心的杠桿,使得平動加載桿8轉動,帶動扭轉加載桿102以三銷軸萬向節1023為中心轉動,懸置受載;此時扭轉加載桿102為以三銷軸萬向節1023的中心為中心的杠桿。反之亦然。
[0060](4)Υ向扭轉加載
[0061 ] My扭轉加載作動器繞Y軸方向旋轉,帶動扭轉加載桿102轉動,懸置受載。
[0062]在Χ、Υ、Ζ三向平動加載過程中,任意方向的運動都會引起另外兩個方向的運動;但是,因為Y、Z向加載作動器及平動加載桿較長,故而影響較小。
[0063]若將四個加載作動器按照既定的波形和相位同時協調加載,就能夠模擬懸置的復合受載工況。
[0064]待測零件對接裝置10的結構可以根據測試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
[0065]例如,在本實用新另一實施例中,在不進行My扭轉測試時,可以將扭轉加載桿的內桿直接連接到固定座上,與圖1所示實施相比,取消了扭轉加載作動器,即在該實施例中,待測零件對接裝置10不包括My扭轉作動器。
[0066]再例如,在本實用新另一實施例中,在不進行My扭轉測試時,所述待測零件對接裝置10可以只包括待測零件連接支架,此時,直接將平動加載桿的另一端與待測零件連接支架球頭鉸接即可。當然,本實施例中,相對于圖1所示的實施例,待測零件連接支架需要做稍微的改動。
[0067]以上實施例通過發動機懸置對本實用新型做了詳細闡述,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對于其它具有類似受載環境的零件同樣適用,例如汽車上的橡膠襯套及各種安裝支架。
[006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龍門架、Y向反力架、Y向加載作動器、X向反力架、X向加載作動器、平動加載桿、Z向加載作動器及待測零件對接裝置,所述Z向加載作動器豎直懸吊在所述龍門架上,所述Y向加載作動器的尾端與所述Y向反力架連接,所述Y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連接,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的尾端與所述X向反力架連接,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的一端連接,所述平動加載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待測零件對接裝置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龍門架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立柱及連接在所述兩個立柱之間的橫梁,所述橫梁上設置有夾板裝置,所述Z向加載作動器的尾端與所述夾板裝置球頭鉸接,所述Z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通過一第一桿端關節軸承鉸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反力架及Y向反力架上分別設置有第一 T型槽及第二 T型槽,所述第一 T型槽及第二 T型槽中分別滑動設置有第一T型滑塊及第二 T型滑塊,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及Y向加載作動器的尾端分別球頭鉸接有第一連接板及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與所述第二連接板分別與所述第一 T型滑塊及第二 T型滑塊通過螺栓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與所述第二連接板分別與所述X向反力架及Y向反力架通過螺栓可拆卸地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軸疲勞試驗臺架還包括導向桿和導向座,所述導向桿滑動連接于所述導向座,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與所述導向桿的一端連接,所述導向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桿包括圓柱桿、設置在所述圓柱桿一端的連接板及設置在所述圓柱桿另一端的支架,所述連接板與所述X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球頭鉸接,所述支架與所述平動加載桿通過一第二桿端關節軸承鉸接,所述導向座中設置有直線軸承,所述圓柱桿與所述直線軸承摩擦接觸。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與所述平動加載桿通過一第三桿端關節軸承鉸接;所述平動加載桿上設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方形通孔及第二圓柱通孔,以及沿豎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圓柱通孔及第二方形通孔,所述第一圓柱通孔垂直貫穿所述第一方形通孔,所述第二圓柱通孔垂直貫穿所述第二方形通孔,所述第一桿端關節軸承及第三桿端關節軸承分別設置在所述Z向加載作動器及Y向加載作動器的加載端,所述第一桿端關節軸承及第三桿端關節軸承分別置于所述第二方形通孔及第一方形通孔中,并分別通過穿過所述第二圓柱通孔及第一圓柱通孔的第一緊固件及第二緊固件連接在所述平動加載桿上,所述第一桿端關節軸承及第三桿端關節軸承的中心位于所述平動加載桿的軸線上。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軸疲勞試驗臺架還包括用于固定待測零件的固定支架,所述龍門架、Y向反力架、X向反力架、導向座及固定支架均固定于一鐵地板上。8.根據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測零件對接裝置包括My扭轉加載作動器、扭轉加載桿及待測零件連接支架,所述扭轉加載桿包括內桿、外桿及連接在所述內桿與外桿之間的三銷軸萬向節,所述內桿通過其上的法蘭盤與所述My扭轉加載作動器連接,所述外桿的外端與所述待測零件連接支架連接,所述外桿上設置有分別沿水平及豎直方向沿伸的第三方形通孔及第三圓柱通孔,所述第三圓柱通孔垂直貫穿所述第三方形通孔,所述平動加載桿的外端設置有置于所述第三方形通孔中的第四桿端關節軸承,并通過穿過所述第三圓柱通孔的第三緊固件連接在所述外桿上,所述第四桿端關節軸承的中心處于所述扭轉加載桿的軸線上。9.根據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測零件對接裝置包括加載桿固定支架、扭轉加載桿及待測零件連接支架,所述扭轉加載桿包括內桿、外桿及連接在所述內桿與外桿之間的三銷軸萬向節,所述內桿與所述加載桿固定支架連接,所述外桿的外端與所述待測零件連接支架連接,所述外桿上設置有分別沿水平及豎直方向沿伸的第三方形通孔及第三圓柱通孔,所述第三圓柱通孔垂直貫穿所述第三方形通孔,所述平動加載桿的外端設置有置于所述第三方形通孔中的第四桿端關節軸承,并通過穿過所述第三圓柱通孔的第三緊固件連接在所述外桿上,所述第四桿端關節軸承的中心處于所述扭轉加載桿的軸線上。10.根據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多軸疲勞試驗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測零件對接裝置包括待測零件連接支架,所述平動加載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待測零件連接支架球頭鉸接。
【文檔編號】G01M13/00GK205426499SQ201620148506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6日
【發明人】李濤, 高峰, 盧海波, 梁煥彬
【申請人】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