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流量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流量計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流量計在運用流體計量過程中,大多都選用單臂傳感器結構,且連接結構采用單一密封形式,靠螺母施壓的一種方式,該流量計計量精度低,穩定性、線性差,且容易出現漏、跑、滴油等現象。
[0003]另外,現有的流量計都是通過圓形靶桿或者長方形靶桿進行力傳遞或設置成受力元件使用,在實際流體測量過程中,使用流量大于流量計設計流量時或受到介質慣性沖擊力后,容易導致圓形靶桿或長方形靶桿變形、彎曲甚至出現斷裂現象。當停止使用時,又無法恢復至原始狀態,因而導致計量精度偏離或損壞,須進行返廠維修,因而增加了維護成本,同時存在完全隱患。同時,現有的流量計在流體測量中,當介質出現慣性沖擊力時,因靶桿與傳感器之間屬于剛性連接,從而直接將力傳遞給了傳感器,當傳感器受到超過所承受量程極限時,傳感器容易出現零位偏離或傳感器自身彈性體出現破裂,容易導致介質滲漏的隱患。再有。現有的流量計由于采用剛性連接,當介質中含有顆粒物時,容易卡在測量管與受力件之間的縫隙里面,因此會導致計量不準或者須拆卸儀表進行維護,因此維護極為不便。
[0004]同時,現有的流量計上受力元件一般都采用普通的板式結構不具有引流的作用,在計量過程中受力元件容易產生共振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保護傳感器的承受極限,提高傳感器穩定性、可靠性流量計及便于拆卸維修的流量計。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流量計,包括測量管及通過氣室座與其連接的積算儀表,還包括裝配在氣室座內的懸臂梁式傳感器,所述懸臂梁式傳感器包括用于與氣室座雙密封裝配連接的裝配段、應變段、受力段,所述裝配段、應變段、受力段一體成型,所述受力段包括受力桿,所述受力桿的下端連接有彈簧片,所述彈簧片的下端連接有靶桿,所述靶桿遠離彈簧片的一端與靶片連接;所述靶桿上彈簧片與靶片之間設置有過載環;所述靶片的引流面為內凹弧面,順流面呈錐體狀,該錐體的外側面均為內凹弧面。
[0007]其中,所述彈簧片的兩端均開有連接孔,所述彈簧片通過連接孔分別與受力桿和靶片可拆卸連接。
[0008]具體地,所述裝配段上靠近上端面的位置加工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下方設有密封螺紋。
[0009]進一步地,所述氣室座內還設有用于保護流量傳感器的保護套。
[0010]進一步地,所述保護套采用PEEK材料制成。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裝配方便、穩定,懸臂梁式傳感器整體無任何可動部件,提高了懸臂梁式傳感器的線性、靈敏度、精度、可靠性。懸臂梁式傳感器與氣室座之間采用雙密封結構,防止計量過程中過程出現漏、跑、滴油等現象。因彈簧片有一定的鋼性及彎曲性,當介質慣性沖擊靶片或受力件時,彈簧片會產生相應的彎曲變形,從而緩解傳感器直接所受到沖擊力。彈簧片具有一定彎曲變形能力,在流體測量過程中會增加靶片(靶板、受力件)與測量管縫隙,使介質中含有的顆粒物或雜質不容易堵卡現象。靶片的結構新穎,起到引流的作用,解決了現有中流量計在計量的過程中受力件產生共振的技術問題,提高計量穩定性、可靠性及計量精度。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4]圖2為圖1中彈簧片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圖1中靶片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7]參見圖1至圖3,一種流量計,包括測量管6及通過氣室座與其連接的積算儀表3,還包括裝配在氣室座內的懸臂梁式傳感器,所述懸臂梁式傳感器包括用于與氣室座雙密封裝配連接的裝配段、應變段、受力段,所述裝配段、應變段、受力段一體成型,所述受力段包括受力桿4,所述受力桿4的下端連接有彈簧片I,所述彈簧片I的下端連接有靶桿5,所述靶桿5遠離彈簧片I的一端與靶片7連接;所述靶桿5上彈簧片I與靶片7之間設置有過載環8;所述靶片7的引流面為內凹弧面,順流面7-2呈錐體狀,該錐體的外側面均為內凹弧面。
[0018]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裝配方便、穩定,懸臂梁式傳感器整體無任何可動部件,提高了懸臂梁式傳感器的線性、靈敏度、精度、可靠性。懸臂梁式傳感器與氣室座之間采用雙密封結構,防止計量過程中過程出現漏、跑、滴油等現象。因彈簧片I有一定的鋼性及彎曲性,當介質慣性沖擊靶片7或受力件時,彈簧片I會產生相應的彎曲變形,從而緩解傳感器直接所受到沖擊力。彈簧片I具有一定彎曲變形能力,在流體測量過程中會增加靶片7(靶板、受力件)與測量管6縫隙,使介質中含有的顆粒物或雜質不容易堵卡現象。靶片7的結構新穎,起到引流的作用,解決了現有中流量計在計量的過程中受力件產生共振的技術問題,提高計量穩定性、可靠性及計量精度。靶桿5之上設置了過載環8,以保證彈簧片I所受到的慣性沖擊力不超過所彈簧片I承受的極限。
[0019]其迎流面7-1為平面或內凹弧面,能充分發揮該迎流面7-1接受流體沖擊力的能力,并有助于流體動能瞬間轉變成靜壓能,施加在靶片7的迎流面7-1上,形成測量力,經傳感器變成電信號,由計算儀表顯示出流量。又由于靶片7的順流面7-2和迎流面7-1之間采用圓滑平緩的過渡方式連接,不會產生附面層的剝離,而呈錐體狀的順流面7-2,其錐體外側表面為斜面或內凹弧面,錐體頂部為半球狀或錐狀,當流體通過測流元件的順流面7-2時,不會產生漩渦,使流體平緩流過,可避免靶片7抖動,能確保流量信號穩定傳輸,從而可提高測量的精確度。并且,還能節約流體的能量,壓力損失小,可達到節能的目的。
[0020]所述彈簧片I的兩端均開有連接孔1-1,所述彈簧片I通過連接孔1-1分別與受力桿4和靶片7可拆卸連接。將彈簧片I任意一端兩個孔與傳感器連接,并用螺絲固定鎖緊,再將彈簧片I另一端與靶桿5及靶片7(受力件、勒板)連接,并用螺絲固定鎖緊;將靶桿5、靶片7伸入測量管6內徑,將傳感器固定在測量管6上設置的連接座2上,當流體通過時流體推動靶片7及靶桿5將力傳遞給彈簧片I,彈簧片I再將力傳遞給傳感器。用引線將傳感器信號傳遞給積算、顯示部分,積算儀表3經過數據處理,運算后,就可以實現直接讀出數據。
[0021]所述裝配段上靠近上端面的位置加工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下方設有密封螺紋。裝配段與氣室座之間采用軸向密封及螺紋密封,所述裝配段上靠近上端面的位置加工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內設有與其匹配的O型密封圈,所述密封槽的下方設有密封NPT60°螺紋,再NPT60°螺紋密封處纏繞生膠帶。該密封結構簡單、易于實現應用、成本低,且密封效果更佳。
[0022]所述氣室座內還設有用于保護流量傳感器的保護套,用于保護流量傳感器受潮或碰撞損壞。所述保護套采用PEEK材料制成,PEEK是一種耐高溫、高性能的熱塑性特種工程塑料。它有著良好的機械性能和耐化學品、耐磨損、耐水解等性能,它比重輕,自潤滑性能好,由于具有非常好的加工性能。流量傳感器外殼的外形尺寸及光潔度有助于改善流場特性,而不同的探頭截面尺寸可以增加或減少流體流通面積,以適應不同流量范圍的需求。
[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流量計,包括測量管及通過氣室座與其連接的積算儀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裝配在氣室座內的懸臂梁式傳感器,所述懸臂梁式傳感器包括用于與氣室座雙密封裝配連接的裝配段、應變段、受力段,所述裝配段、應變段、受力段一體成型, 所述受力段包括受力桿,所述受力桿的下端連接有彈簧片,所述彈簧片的下端連接有靶桿,所述靶桿遠離彈簧片的一端與靶片連接;所述靶桿上彈簧片與靶片之間設置有過載環;所述靶片的引流面為內凹弧面,順流面呈錐體狀,該錐體的外側面均為內凹弧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量計,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片的兩端均開有連接孔,所述彈簧片通過連接孔分別與受力桿和靶片可拆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流量計,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段上靠近上端面的位置加工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下方設有密封螺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流量計,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室座內還設有用于保護流量傳感器的保護套。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流量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套采用PEEK材料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流量計,包括測量管及通過氣室座與其連接的積算儀表,還包括裝配在氣室座內的懸臂梁式傳感器,所述懸臂梁式傳感器包括用于與氣室座雙密封裝配連接的裝配段、應變段、受力段,所述受力段包括受力桿,所述受力桿的下端連接有彈簧片,所述彈簧片的下端連接有靶桿,所述靶桿遠離彈簧片的一端與靶片連接;所述靶桿上彈簧片與靶片之間設置有過載環;所述靶片的引流面為內凹弧面,順流面呈錐體狀,該錐體的外側面均為內凹弧面。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裝配方便、穩定。因彈簧片有一定的鋼性及彎曲性,當介質慣性沖擊靶片或受力件時,彈簧片會產生相應的彎曲變形,從而緩解傳感器直接所受到沖擊力。
【IPC分類】G01F15/10
【公開號】CN205333137
【申請號】CN201521020904
【發明人】吳生東, 吳生偉
【申請人】重慶聯大儀表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2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