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切斜面的探針測試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器元件測試設備,尤其是一種切斜面的探針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對電器元件進行測試時,通常會使用配套的測試工裝來進行測試。但是,現有的測試工裝專用性過強,在對不同型號元件進行測試時經常出現探針與元件干涉、元件固定不牢固等問題,使用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切斜面的探針測試裝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高了測試裝置的通用性。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切斜面的探針測試裝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底部設置有底板和接口針板,固定板頂面固定有模塊固定塊,所述固定板的頂面分別設置有第一滑塊、第二滑塊和第三滑塊,第一滑塊位于第二滑塊和第三滑塊之間,第一滑塊上滑動套接有第一探針固定塊,第二滑塊上滑動套接有第二探針固定塊,第三滑塊上滑動套接有第三探針固定塊;所述模塊固定塊頂部設置有定位槽,定位槽底部通過第一彈簧體設置有定位板,定位板底部連接有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第一限位柱位于第二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之間,第一限位柱與第一滑塊平行設置,第二限位柱與第二滑塊平行設置,第三限位柱與第三滑塊平行設置,第一限位柱通過第二彈簧體與模塊固定塊底部相連,第一限位柱側面設置有滑槽,滑槽上設置有弧形凹槽,第二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上分別鉸接有第一連接桿,第一連接桿的頂部活動連接有第二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的頂部交接有橡膠阻尼塊,橡膠阻尼塊滑動設置在滑槽內,在初始狀態下橡膠阻尼塊位于弧形凹槽的下方。
[0006]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滑塊與模塊固定塊相互垂直設置,第二滑塊與第一滑塊的夾角為25°,第三滑塊與第一滑塊的夾角為31°。
[0007]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連接桿與第二連接桿通過旋轉軸連接在一起,模塊固定塊的底部設置有橡膠套,橡膠套內設置有豎槽,旋轉軸活動套接在豎槽內。
[0008]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三套獨立的探針固定塊,可以實現三個不同方向的插接固定。與探針固定塊相配合的三個限位柱可以在不同探針固定塊進行插接時產生不同方向和大小的位置和角度偏移,以實現元件的牢固卡接。當使用第一探針固定塊繼續插接時,第一限位柱被向下按壓,與此同時第二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在橡膠阻尼塊和滑槽的相互摩擦作用下,帶動兩側的連接桿產生拉拽力,從而使第二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也同時產生一個較小的位移。當使用第二探針固定塊或者第三探針固定塊時,第二探針固定塊或者第三探針固定塊通過連接桿使得橡膠阻尼塊和滑槽進行相互摩擦,從而帶動第一限位柱產生相應的位移。弧形凹槽起到了限位作用,當橡膠阻尼塊滑入弧形凹槽后,由于擠壓力降低,可以使摩擦力同步降低,從而避免了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以及第三限位柱之間的相對位移和角度繼續變化。三個滑塊的優選角度配合可以降低元件加持過程中產生的旋轉趨勢。旋轉軸在橡膠套內活動設置可以在連接桿發生角度和位置變化時提高不同作用力之間的角度變化量,從而提高加持力組合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模塊固定塊的結構圖。
[0011 ]圖中:1、固定板;2、底板;3、模塊固定塊;4、第一滑塊;5、第二滑塊;6、第三滑塊;7、接口針板;8、第一探針固定塊;9、第二探針固定塊;10、第三探針固定塊;11、定位槽;12、第一彈簧體;13、第一限位柱;14、第二限位柱;15、第三限位柱;16、第二彈簧體;17、滑槽;18、弧形凹槽;19、第一連接桿;20、第二連接桿;21、橡膠阻尼塊;22、旋轉軸;23、橡膠套;24、豎槽;25、半球形卡槽;26、待測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參照圖1-2,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包括固定板I,固定板I底部設置有底板2和接口針板7,固定板I頂面固定有模塊固定塊3,所述固定板I的頂面分別設置有第一滑塊
4、第二滑塊5和第三滑塊6,第一滑塊4位于第二滑塊5和第三滑塊6之間,第一滑塊4上滑動套接有第一探針固定塊8,第二滑塊5上滑動套接有第二探針固定塊9,第三滑塊6上滑動套接有第三探針固定塊10;所述模塊固定塊3頂部設置有定位槽11,定位槽11底部通過第一彈簧體12設置有定位板,定位板底部連接有第一限位柱13、第二限位柱14和第三限位柱15,第一限位柱13位于第二限位柱14和第三限位柱15之間,第一限位柱13與第一滑塊4平行設置,第二限位柱14與第二滑塊5平行設置,第三限位柱15與第三滑塊6平行設置,第一限位柱13通過第二彈簧體16與模塊固定塊3底部相連,第一限位柱13側面設置有滑槽17,滑槽17上設置有弧形凹槽18,第二限位柱14和第三限位柱15上分別鉸接有第一連接桿19,第一連接桿19的頂部活動連接有第二連接桿20,第二連接桿20的頂部交接有橡膠阻尼塊21,橡膠阻尼塊21滑動設置在滑槽17內,在初始狀態下橡膠阻尼塊21位于弧形凹槽18的下方。當使用第一探針固定塊8繼續插接時,第一限位柱13被向下按壓,與此同時第二限位柱14和第三限位柱15在橡膠阻尼塊21和滑槽17的相互摩擦作用下,帶動兩側的連接桿產生拉拽力,從而使第二限位柱14和第三限位柱15也同時產生一個較小的位移。當使用第二探針固定塊9或者第三探針固定塊10時,第二探針固定塊9或者第三探針固定塊10通過連接桿使得橡膠阻尼塊21和滑槽17進行相互摩擦,從而帶動第一限位柱13產生相應的位移。弧形凹槽18起到了限位作用,當橡膠阻尼塊21滑入弧形凹槽18后,由于擠壓力降低,可以使摩擦力同步降低,從而避免了第一限位柱13和第二限位柱14以及第三限位柱15之間的相對位移和角度繼續變化。第一滑塊4與模塊固定塊3相互垂直設置,第二滑塊5與第一滑塊4的夾角為25°,第三滑塊6與第一滑塊4的夾角為31°。三個滑塊的優選角度配合可以降低元件加持過程中產生的旋轉趨勢。第一連接桿19與第二連接桿20通過旋轉軸22連接在一起,模塊固定塊3的底部設置有橡膠套23,橡膠套23內設置有豎槽24,旋轉軸22活動套接在豎槽24內。旋轉軸22在橡膠套23內活動設置可以在連接桿發生角度和位置變化時提高不同作用力之間的角度變化量,從而提尚加持力組合的穩定性。
[0013]另外,模塊固定塊3的底部設置有半球形卡槽25,橡膠套23活動卡接在半球形卡槽25內。橡膠套23的活動設置可以進一步提高作用力組合的靈活度。
[0014]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切斜面的探針測試裝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I)底部設置有底板(2)和接口針板(7),固定板(I)頂面固定有模塊固定塊(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I)的頂面分別設置有第一滑塊(4)、第二滑塊(5)和第三滑塊(6),第一滑塊(4)位于第二滑塊(5)和第三滑塊(6)之間,第一滑塊(4)上滑動套接有第一探針固定塊(8),第二滑塊(5)上滑動套接有第二探針固定塊(9),第三滑塊(6)上滑動套接有第三探針固定塊(10);所述模塊固定塊(3)頂部設置有定位槽(11 ),定位槽(11)底部通過第一彈簧體(12)設置有定位板,定位板底部連接有第一限位柱(13)、第二限位柱(14)和第三限位柱(15),第一限位柱(13)位于第二限位柱(14)和第三限位柱(15)之間,第一限位柱(13)與第一滑塊(4)平行設置,第二限位柱(14)與第二滑塊(5)平行設置,第三限位柱(15)與第三滑塊(6)平行設置,第一限位柱(13)通過第二彈簧體(16)與模塊固定塊(3)底部相連,第一限位柱(13)側面設置有滑槽(17),滑槽(17)上設置有弧形凹槽(18),第二限位柱(14)和第三限位柱(15)上分別鉸接有第一連接桿(19),第一連接桿(19)的頂部活動連接有第二連接桿(20),第二連接桿(20)的頂部交接有橡膠阻尼塊(21),橡膠阻尼塊(21)滑動設置在滑槽(17)內,在初始狀態下橡膠阻尼塊(21)位于弧形凹槽(18)的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斜面的探針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塊(4)與模塊固定塊(3)相互垂直設置,第二滑塊(5)與第一滑塊(4)的夾角為25°,第三滑塊(6)與第一滑塊(4)的夾角為3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斜面的探針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桿(19)與第二連接桿(20)通過旋轉軸(22)連接在一起,模塊固定塊(3)的底部設置有橡膠套(23),橡膠套(23)內設置有豎槽(24),旋轉軸(22)活動套接在豎槽(24)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切斜面的探針測試裝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底部設置有底板和接口針板,固定板頂面固定有模塊固定塊;所述模塊固定塊頂部設置有定位槽,定位槽底部通過第一彈簧體設置有定位板,定位板底部連接有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第一限位柱通過第二彈簧體與模塊固定塊底部相連,第一限位柱側面設置有滑槽,滑槽上設置有弧形凹槽,第二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上分別鉸接有第一連接桿,第一連接桿的頂部活動連接有第二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的頂部交接有橡膠阻尼塊,橡膠阻尼塊滑動設置在滑槽內,在初始狀態下橡膠阻尼塊位于弧形凹槽的下方。本實用新型能夠改進現有技術的不足,提高了測試裝置的通用性。
【IPC分類】G01R1/067
【公開號】CN205229220
【申請號】CN201521039505
【發明人】黃志祥, 周同偉
【申請人】南京艾龍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