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變壓器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校驗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全自動變壓器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校驗系統,適用于變壓器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準確性和重復性等性能的全自動校驗系統。
【背景技術】
[0002]變壓器是電網中最重要的設備,其安全關系整個電網的穩定運行。變壓器在運行中難免會發生故障,如果故障發生在本體內部,尤其是潛伏性故障,如局部放電、接觸不良等會產生局部過熱,熱量達到一定程度將使變壓器油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系列的烴類氣體,典型的有CH4、C2H2、C2H4、C2H6等,除此之外,還有Η 2、C0、C02等等,這些氣體在一定程度上溶解于油中。
[0003]為了定量確定油中故障氣體的含量,需要取一部分油進行油色譜分析。為了實時監測色譜的含量,目前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變壓器絕大多數配備了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可定時的對變壓器油中的溶解氣體進行檢測,通過數據上傳至監測人員,實時掌控變壓器的運行狀態。若變壓器內部存在故障或缺陷,特征氣體中的某些氣體會呈上升趨勢,當達到設定的報警值時即發生報警,提醒工作人員要做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0004]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性能的優劣,準確性的高低等直接影響工作人員對變壓器當前狀態的準確判斷。如果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質量差,準確性低,經常發生誤報、漏報,不但給運維人員帶來二次運維負擔,而且不能真實反映變壓器的實際狀況,給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了隱患。因此,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在入網安裝前,對其各方面的性能檢測尤為重要,通過性能檢測,將其各項指標修正在誤差范圍內,為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具有積極重大的意義。
[0005]目前,市面上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校驗系統極少,而且存在操作工序繁瑣、耗時長、準確性差、人為因素過多等缺點,極大消耗人力、物力、財力。如果從配油樣到檢定整個過程都實現自動化,必將克服上述諸多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自動變壓器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校驗系統。目的是提供一種完全人性化設計,只需在工控機上操作幾步便可實現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全自動校驗的校驗系統。
[0007]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8]一種全自動變壓器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校驗系統,包括配油系統和檢定系統兩大部分,配油系統中的油缸通過導通閥F1與標氣瓶相連接,油缸還通過導通閥F4與排油氣系統相連接,油缸還通過導通閥F7與空氣栗相連接,油缸還通過導通閥F2和導通閥F3經管路與進油環節相連接,油缸還通過管路連接柱塞栗和導通閥F5 ;柱塞栗、導通閥F5之間的管路與導通閥F2、導通閥F3之間的管路相連接,從而是構成油氣混合循環系統;導通閥F5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檢定系統中的管路相連接,該管路上依次設有油樣獲取環節,振蕩器,取氣樣環節,色譜分析儀,顯示器;振蕩器又通過導通閥F6經管路與加載氣環節相連接,構成檢定系統。
[0009]所述的校驗系統即可采用無線傳輸也可采用有線傳輸。
[0010]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及有益效果是:
[0011]本實用新型的配油檢定過程完全實現自動化,從獲取油樣到加載氣,從振蕩脫氣到色譜檢測分析,系統自動化完成,減少了人為因素帶來的誤差。可配制高、中、低多種油樣。即可采用無線傳輸也可采用有線傳輸,消除了多條接線的麻煩,使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尚。
[0012]因為本系統為全自動化,因此只需要預先設定油樣各氣體的成分值即可,減少了人為誤差,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另外本實用新型系統還具有占地面積小,操作簡單,檢測精度高,易于實現的特點,具有極高的推廣應用價值。可以廣泛適用于科研院所、校驗檢定機構等單位。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校驗系統的原理接線圖。
[0015]圖中:配油系統1,檢定系統2,進油環節3,進標氣瓶4,柱塞栗5,排油氣系統6,油缸7,油樣獲取環節8,加載氣環節9,振蕩器10,取氣樣環節11,色譜分析儀12,顯示器13,空氣栗14,導通閥F1,導通閥F2,導通閥F3,導通閥F4,導通閥F5,導通閥F6,導通閥F7。
【具體實施方式】
[0016]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全自動變壓器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校驗系統,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配油系統和檢定系統兩大部分。配油過程完全自動化,進油樣環節可實現多路進油,同時配制多種油樣,比如低、中、高三種濃度油樣,油樣種類越多,油箱就越大,用戶可根據自身的需要來決定最多配制幾種油樣。進標氣通道數量可與油樣種類數相同,比如要配制低、中、高三種濃度油樣就有三個通路將油箱與標氣瓶相連接。標氣加入后進行油氣混合循環,經過一段時間使油和氣體充分混合,排除多余的氣體,油樣就配制完畢。本系統即可采用無線傳輸也可采用有線傳輸。檢定過程完成自動化,從獲取油樣到加載氣,從振蕩脫氣到色譜檢測分析,系統自動化完成。
[0017]本實用新型所述配油系統1包含進油環節、進標氣環節、油氣混合環節和排氣環節和空氣栗。
[0018]所述檢定系統2包含油樣獲取環節8、加載氣環節9、振蕩器10、取氣樣環節11、色譜分析儀12和顯示環節。
[0019]本實用新型的連接關系如下:
[0020]配油系統1中的油缸7通過可控的導通閥F1與進氣的標氣瓶4經管路相連接,油缸7還通過導通閥F4與排油氣系統6經管路相連接,油缸7還通過導通閥F7與空氣栗14經管路相連接,油缸7還通過導通閥F2和導通閥F3經管路與進油環節3相連接,油缸7還通過管路連接柱塞栗5和導通閥F5 ;柱塞栗5、導通閥F5之間的管路與導通閥F2、導通閥F3之間的管路相連接,從而是構成油氣混合循環系統。
[0021]導通閥F5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檢定系統2中的管路相連接,該管路上依次設有油樣獲取環節8,振蕩器10,取氣樣環節11,色譜分析儀12,顯示器13 ;振蕩器10又通過導通閥F6經管路與加載氣環節9相連接,構成檢定系統2。
[0022]本系統工作時通過啟動油樣檢定,系統自動取出一小部分油到儲油筒中,再經過高精度邏輯控制系統細取,最后得到40ml油樣進入振蕩器。通過高精度邏輯控制系統取出lml載氣加入40ml油樣中,啟動振蕩器,使載氣對油中的特征氣體進行置換。最后將置換出的氣體進行色譜分析,將結果顯示在屏幕上。
[0023]本系統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0024]1.啟動校驗系統,系統自檢,進入預備狀態,打開操作界面,輸入所需空白油的量和各特征氣體的預期值,確認即可;
[0025]2.系統導通閥F7打開,空氣栗工作,實時調整油缸中的氣壓;導通閥F1,導通閥F2,導通閥F4,導通閥F5關閉,導通閥F3打開,柱塞栗5啟動,向油缸7中注入設定的油量;注入完畢后,導通閥F3關閉,柱塞栗5停止;
[0026]3.導通閥F1打開,向油缸7中注入設定的各特征氣體的量。注入完畢后,導通閥F1關閉;
[0027]4.導通閥F2打開,柱塞栗5啟動,進行油氣混合循環,循環時間可以設定,系統默認為40分鐘,為30-60分鐘之間的范圍值均可。循環完畢后,導通閥F2關閉,柱塞栗5停止;
[0028]5.導通閥F4打開,排除油缸上部多余的氣體,排空后,導通閥F4關閉;
[0029]6.導通閥F5打開,柱塞栗5啟動,油樣獲取環節8通過第一道邏輯精密控制,從油缸7中獲取約50ml的油樣,為80-40ml之間范圍值均可;再通過第二道邏輯精密控制,將其中的40ml油樣送入振蕩器10,油樣為70-30ml之間范圍值均可,導通閥F5關閉;
[0030]7.導通閥F6打開,向振蕩器10中注入lml載氣,導通閥F6關閉。振蕩器10開始工作,振蕩結束后,取氣樣環節11搜集置換后的氣體,并將該氣體送入色譜分析儀12,同時將脫氣量傳至計算機;
[0031]8.色譜儀分析出油中氣體的含量,將數值傳至計算機,通過顯示環節中的顯示器顯示結果,工作結束。
【主權項】
1.一種全自動變壓器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校驗系統,其特征是:包括配油系統(1)和檢定系統(2)兩大部分,配油系統(1)中的油缸(7)通過導通閥F1與標氣瓶(4)相連接,油缸(7)還通過導通閥F4與排油氣系統(6)相連接,油缸(7)還通過導通閥F7與空氣栗(14)相連接,油缸(7)還通過導通閥F2和導通閥F3經管路與進油環節(3)相連接,油缸(7)還通過管路連接柱塞栗(5)和導通閥F5 ;柱塞栗(5)、導通閥F5之間的管路與導通閥F2、導通閥F3之間的管路相連接,從而是構成油氣混合循環系統; 導通閥F5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檢定系統(2)中的管路相連接,該管路上依次設有油樣獲取環節(8),振蕩器(10),取氣樣環節(11),色譜分析儀(12),顯示器(13);振蕩器(10)又通過導通閥F6經管路與加載氣環節(9)相連接,構成檢定系統(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變壓器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校驗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檢定系統(2)即可采用無線傳輸也可采用有線傳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全自動變壓器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校驗系統,適用于變壓器油色譜在線監測裝置準確性和重復性等性能的全自動校驗系統。本實用新型包括配油系統和檢定系統兩大部分,本實用新型的配油檢定過程完全實現自動化,從獲取油樣到加載氣,從振蕩脫氣到色譜檢測分析,系統自動化完成,減少了人為因素帶來的誤差,只需要預先設定油樣各氣體的成分值即可,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即可采用無線傳輸也可采用有線傳輸,消除了多條接線的麻煩,使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還具有占地面積小,操作簡單,檢測精度高,易于實現的特點,具有極高的推廣應用價值。可以廣泛適用于科研院所、校驗檢定機構等單位。
【IPC分類】G01N30/00
【公開號】CN204964461
【申請號】CN201520606777
【發明人】李爽, 李斌, 郎雪淞, 唐紅, 劉松, 趙君嬌, 李冠華, 金鑫, 趙義松, 李佳奇, 張遠博, 魯旭臣, 于在明, 畢海濤, 杜彥強, 李學斌, 朱義東, 宋云東, 吳細毛
【申請人】國家電網公司, 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公開日】2016年1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3日